第一篇:真诚耕耘人间光明
真诚耕耘人间光明
眼科李建波
有这样一个地方,它包含着人生万象,生老病死,欣喜悲伤,一声啼哭,一个个新生命在这里闪亮登场,一丝哀伤,总有人在临终的关怀下将双眼闭上。这就是医院,我把它比作人生大舞台,从拿到执业医师证那天起,我就在这个大舞台上演绎着青春旋律。在重复的工作中我感受到了医务工作者的价值所在,也体会到了被病患折磨的痛苦。
一天又一天,不是在医院,就是在去往医院的路上,生活和医院已经融为一体,闻惯了医院每个角落的味道,熟悉了医院的一草一木,对待病人也变得不冷不热,和很多医生一样,渐渐的“病人”两个字被分开了,眼中只有了病,而忽略了人,虽然每天接触的面孔都在变化,可同样的病用同样的解答,同样的治疗方法,似乎这一切都是那么的不容置疑。然而,市场经济下的医疗行业面临诸多挑战,闭门造车势必是井底之蛙,一些民营医院大肆宣传,大力提升服务,给一些国营医院带来不小的冲击,同时也带来不少负面影响,近几年,多少位同胞惨遭患者伤害,甚至付出宝贵的生命,一句心酸的总结发人深省,培养一个优秀的医生需要10年,而毁掉一个医生只需要一刀,网上大量同行们声讨患者泄愤的时候也别忘了自我反思一下,我想,抱怨是没有用的,以暴制暴更是不可取的,我们只有把自己武装的更强大,把各项服务做的更到位,我相信良好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完全可以建立的。白求恩同志说过一句话:“我把自己想象成一名患者”,就这么平凡的一句话,却包涵了一个医者最最纯洁的心灵。无数次,我也假设如果我是一名患者,我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加入西安市北方医院眼科团队差两个月就整整10年了,医院珍爱生命,真诚耕耘,齐心协力,同舟共济的核心理念在眼科升华为真诚耕耘人间光明,这也是我自己的座右铭,北方医院厚重的文化理念在眼科继承发展了半个世纪,现在已经深入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眼科人都有一个眼科梦,那就是播散光明的种子,在北方医院这片沃土上发芽开花结出硕果。
此刻,我闭上眼睛,我把自己想象成一位近乎失明的白内障患者,踏上寻求光明的征途,跌跌撞撞的走在盲道上,说不出的复杂心情,去往传说中的北方医院眼科。
走进医院大门,我虽然看不清,可是我可以闻到这里散发着阳光的味道,门诊大厅宽敞明亮,导医护士热情大方,就是排队的人群比想象的还要长,可是这里井然有序,为了治病,耐心等待中。
来到眼科门诊,导医亲人般的迎接,一股股暖流直冲心窝,完成视力等初步检查,导医带着我来到诊室,医生不是我想象中冷漠式的考问,能不厌其烦的倾听我的述说,耐心细致的检查以及解说消除了我诸多顾虑,下定决心在这里接受手术治疗,这里的医护人员就像我的亲人一样,带给我给我关怀和温暖,鼓励我战胜病魔。
办理了住院手续,护士的健康宣教让我增长了知识,更进一步认识了病情和注意事项,医生深入浅出的谈话让我对手术有了更大的信心。住院当天下午科室还组织护士演出了精彩的节目来消除我们这些将要手术的患者恐惧与不安的心情。手术日到了,护士们忙前忙后冲眼睛,点眼药,送进手术室的那一刻,护士还不忘说声放松,别紧张,手术马上就结束了,主刀医生像雕刻艺术品一样不到20分钟就给我的眼睛安装了可折叠人工晶体。整个过程真的没有一丝不适的感觉。
术后第一天,纱布揭开了,清晰的世界马上展现了,我看到护士美丽的笑容,我看到医生真诚的眼神,看到楼道“神医眼科”那块牌匾,通过楼道外的窗户,我还看到了对面墙壁上贴满了各个科室患者的感谢信。
此刻,我睁开眼睛,回到了现实,我还是一名时刻战斗在临床一线的医务工作者,以上仅仅是我们眼科一位白内障患者治疗过程的缩影,是我们践行医院一次就诊,永远朋友服务理念的真实写照,其实我们常常被患者感动着,也被自己感动着,情感一次次也得到了升华,病人一句朴实的感谢对我们来说无价的,没有什么比付出并获得肯定更让我们感到欣慰。呵护视觉,追求卓越是我们眼科奋斗的目标,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距离我们的目标还存在距离,我们还需要沉淀,还需要努力,也需要大胆尝试创新。相信在医院各级职能部门的英明决策支持下,眼科和其他各科室一样同舟共济,共同发展,共创辉煌。
其实,只有站在患者的立场换位思考,我们才能了解到我们的不足,才能更好的为患者服务。我们谁也免不了成为一名患者,我们虽然有治病的权利,可是我们没有不生病的特权。当我们由一名医生、护士转变成一名患者时,我们不是同样地对医院的种种不合理现象表示过愤愤不平吗?可是随着角色的转换,我们似乎又淡忘了身为患者时的种种不满。
假如我是患者,我希望得到最好的治疗;
假如我是患者,我希望得到真诚的服务;
假如我是患者,我希望得到心灵的呵护;
假如我是一名患者,你是否以灿烂的笑容、热情的态度接纳我;
假如我是一名患者,你是否以虔诚的心、精湛的医术医治我;
假如我是一名患者,你是否以最优的方案,最实惠的药物治好我。
假如,千万次的假如,我只希望白求恩式的人道主义精神在人世间传承飞扬;让南丁格尔式的美丽在人们的心中温暖。
我希望我们不仅仅只是假设,当我们穿上了白大褂时,不要忘记自己肩上神圣的使命,让我们设身处地站在患者的角度想一想,拿出我们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用友善的双手,活出我们医者独有的风采。
第二篇:勤奋耕耘筑光明
勤奋耕耘筑光明(“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王向天)
2008年,抗击雪雨冰灾、煤价飙涨、奥运保电、金融危机„„在电力企业的发展历程上刻下了深深的烙印。面对新的形势、新的压力,我厂副总工程师王向天以不忧、不惧的心态,勇挑重担,逆境扬帆。
认真细致 严抓安全
只有安全基石,才能托起效益大厦。在组织基层员工进行发电生产过程中,王向天重视每一个细节的管理,处处以身作则,处处以身垂范,用行动引导和带领员工,为电厂的安全生产作出了积极贡献。在日常工作中,他认真细致,善于思考,曾检查发现“220KV母联开关C相CT严重渗油”、“一号主变低压侧渗油”等多项设备重大隐患,并及时消除不安全隐患,多次避免了机组的非计划停运。
每年的6-9月,是社会用电的高峰期,为确保机组、设备的安全运行,他常常顶着烈日、冒着风雨,任劳任怨,奔走在生产现场查设备、排隐患。他处处留心每一个细节,身上常常带着记录本,走到哪记到哪,对设备每天的健康水平和运行状态都记在心里,了如指掌。对每次安全检查中发现的不足,他都周密组织排查,工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去年“抗击雪雨冰灾”和“平安奥运保电”期间,他积极奋战在生产第一线,千方百计抢运燃煤,集聚全力安全抢发电,为支援一线抗灾和“平安奥运”保电默默奉献,在党和国家最需要的关键时刻彰显出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获得了上级领导和员工的一致好评。
置身一线 勤学苦练
王向天是一名从基层中锻炼成长起来的技术型、管理型优秀尖兵。1989年,他从省电力学校毕业分配到我厂工作,从事机组的集控运行工作。工作中,他好学进取,不知疲倦,将“每上一个班,自己的业务都要有所收获、技能有所提高”作为工作座右铭,并积极努力着。因此,他的业务技能提高的相当快。王向天学习有个鲜为人知的特点,很注重对机组的异常处理进行事后分析研究,举一反三,潜心总结各种事故的经验教训,光是工作学习笔记就积累有10多本。每次机组启停或进行重大操作的时候,王向天都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主动放弃休息时间,坚守在现场,协调指导,还经常与员工一起爬炉顶,钻电缆沟„„或与员工共同分析、探讨设备状态。
投入工作后,他常常是忘记疲劳,忘记饥饿。有一年的春节,省电力调度中心要求电厂马上启动备用中的四号机组,他接到电话立即赶到现场,协调各项操作的有序进行,一直忙到次日凌晨4时多„„王向天就是这样,从一名普通的班员一步一步成长为班长、专工、值长、部长、副总工程师。
精心策划 勇挑重担
我厂每年都有机组大(小)修任务,机组每次大修的检修项目多达800多个,参修队伍有10多个,现场的交叉作业多、协调工作难度大。王向天多次承担大
修调试组组长、平衡协调组组长等多个职务的责任(2009年的四号机组大修期间,还担任大修副总指挥,协助大修总指挥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难题)。在他与同事的共同努力下,每次机组大、小修的系统隔离或设备的调试工作都能安全、优质、高效圆满完成。
在机组大修工作中,王向天同志尽心尽职,处处把工作做在前,做得实,并积极创新,提出了许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如:机组停运转大修时,设备的停运、系统的隔离工作任务繁重,交叉作业多,安全责任重大。每次机组大修,他都与同事一起精心策划《机组大修安全保证措施及组织措施》、《系统隔离方案》等相关方案,明确大修工作票的办理规定,既从源头上控制人身、设备的安全,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又从规范工作程序上入手提高工效。机组大修后期,设备试转、系统投运的工作烦琐,责任重大。王向天按照大修网络进度的要求,认真抓好大修进度中的每一个节点,主持编制大修调试启动计划及启动方案,日以继夜,加班加点,对设备、机组调试做好全过程的跟踪把关。机组投入运行后,他又精心组织运行人员认真调整机组运行工况,确保机组修后安全长周期运行。其中,四号机组曾实现大修后单机连续安全运行200多天的好成绩。
建言献策,努力减亏
2008年,燃煤价格持续攀升,运输价格也随着飞涨。2008年6月,电厂发电标准煤平均单价就已达1196元/吨,远远高出盈亏平衡点的煤价,燃料单位成本达418.22元/千千瓦时,比上网电价394.62元/千千瓦时还高出23.6元/千千瓦时,此时发电已经无法弥补固定成本。面对企业的困难和危机,王向天认真思考,沉着应对,积极为企业化解经营困境建言献策。如2008年5-11月,由于燃料价格的持续上涨,我厂处于越发电越亏的状况,王向天适时提出“优化机组运行方式,合理调整机组检修间隔”的建议。即在来煤价格高于企业盈亏平衡点的时候,合理安排机组的运行方式,适度提前开展机组小修工作,减发电量减少亏损。2008年,我厂采取该措施适度减少发电量,从中减少亏损1000多万元。
2008年,全国燃料供应持续紧张,我厂曾出现库存燃煤量只能维持2-3天生产用煤的被动局面。为破除这一困境,王向天主动出击,组织燃料调研组,深入港口及煤矿,想方设法了解煤炭市场信息。同时,加强煤炭市场动态的分析,并与燃料公司密切沟通,积极建言采购低价煤,并在集团公司领导的支持下,顶住重重压力,拒收超过我厂止损点煤价的高价煤20多万吨,为企业减亏1600多万元。另外,还加强燃料中转管理,完善运输途损考核指标,严格控制汽车中转装载量的考核,有效地降低燃料途损。
开拓创新 深挖节能
节能降耗是对国企政治与经济的双重要求,是降本增效、提升企业竞争力的要素之一。王向天眼光向内,用放大镜去发现企业的节能潜力,促进了节能管理水平整体提升。
工作中,他重视抓技术创新,积极参与科技攻关。由于受全国燃煤供应紧缺的影响,我厂近年来长期燃用非设计煤种——越南煤,该煤燃烧性能差,飞灰可燃物偏高,容易造成锅炉灭火。为解决这个难题,王向天不辞辛苦地奔走生产现场,带领运行人员积极开展“非设计煤种掺烧研究”科技攻关,对锅炉经济性和运行安全稳定性进行深入的测试、分析和现场试验掺烧。经过一年多的刻苦攻关,该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全面研究掌握了20种单煤和10种混煤的煤质和燃烧特性。试验成果推广应用后,我厂的发电标准煤耗平均值由原来的384.18g/kwh下降到364.58g/kwh。按此计算,一年可节约燃煤73000多吨,折合人民币3800多万元,此项成果于2007年荣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另外,针对来煤煤质变化频繁等不利因素,王向天还充分发挥运行人员积极性,合理组织燃煤分堆存放,加强配煤掺烧、锅炉的燃烧调整和设备巡查工作,有效地防止了锅炉结大焦、掉大焦和锅炉灭火现象的频繁发生。
近几年,王向天主持或参与了“非设计煤种掺烧研究”、“四号汽轮机加装汽加热(冷却)系统”、“DCS及DEH在二号机组的应用”等70多项科技项目攻关,并取得显著成效。其中,获“云浮电厂科技项目奖”的有12个(特等奖3个,一等奖9个),获“广东省电力科技项目奖”的有9个(一等奖3个),获“广东省科技项目奖”的有1个(二等奖1个)。如:我厂四号汽轮机建成投运后,每次启停,汽缸的加热(冷却)速度缓慢,汽水损失大,增加助燃油的消耗量,同时也影响检修时间。他建议:在四号汽轮机高中压缸夹层加装了外置汽加热(冷却)系统。该建议实施后,机组启停的加热(冷却)时间缩短了近1.5小时,机组的每次正常启动或停运操作,可少耗燃油2-3吨,节省生产成本一万多元。针对汽机进汽方式配置不合理,影响汽水损失的现状,王向天提出“将原4个高压调门全开或四号高压调门节流的运行方式改变为四号高压调门全关闭的运行方式”的建议。该建议实施后,汽轮机进汽的初始压力提高,节能效果非常明显,发电原煤耗大幅下降,该成果属省内首创。王向天与同事共同提出的快速冷炉技术实施应用后,与以往常规的自然冷炉方式相比,冷炉时间可缩短10个小时。机组提前10个小时投入运行,可增发120多万度电,增创效益近10万元。另外,王向天还注重对技术指标的动态调整挖潜。他与同事共同探讨制定的飞灰、厂用电率等指标小指标的动态考核制度实施后,有效地进一步推动我厂节能活动的深入开展。如:每年10月份后,天气转凉,积极优化辅机的冷却水运行方式,将一、二号机组的工业水切换成循环水供给,不用投运工业水泵就可满足辅机冷却的需求,有效节约厂用电。
辛勤换来丰盛的果实。近年来,王向天本人曾多次被企业或上级部门授予“厂生产标兵”、“集团公司优秀共产党员”、“市抗洪抢险先进个人”、“市第四
届劳动模范”等殊荣。今年“五一”前夕,获中华总工会颁发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风卷云疏扬帆近,不抵彼岸永向前”,站在企业发展的新的发展起跑线上,王向天在不断的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履行着共产党员应尽的职责,在平凡中闪现出自己最夺目的光彩。
第三篇:光明使者爱洒人间
光明使者爱洒人间
—巴林左旗十佳个体工商户光明眼镜行
经理谢公利、谢公顺兄弟先进事迹材料
2007年金秋季节的巴林草原,山清水碧、云蒸霞蔚、田禾起舞、牛羊肥壮,到处都是一派丰收的景象。
在这充满收获的美好季节里,扩建装修一新的巴林左旗光明眼镜行,以其店面和牌匾熠熠生辉、店堂宽敞明亮优雅而更受广大顾客的青睐。同时,凭诚信建设、优质服务和无私奉献社会公益事业而在辽古都上京享有盛名,全镇乃至全旗人民都知道两个名字—光明眼镜行经理谢公利、谢公顺,并称赞他们的青春和事业“既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更体现了时代精神”。
一、雨后彩虹朵艳丽
谢氏兄弟的光明眼镜行创建于一九八三年。二十多年来,在旗委政府、工商、税务与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兄弟俩用诚实的劳动和合法的经营使事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成功地打造出了一片前景光明的事业。
二十多年前,谢氏兄弟俩的老家浙江,人多地少,加之生产力水平低,大部分家庭解决不了温饱,其中包括谢公利一家。那年冬天,刚初中毕业的谢公利和还没念完初中的弟弟谢公顺就和父母一起离开家乡,来到冰天雪地的巴林草原。一家人靠零售、维修眼镜来维持生活,常年在街路上摆摊。夏日里顶着炎炎烈日,冬季里冒着刺骨寒风,一年四季脚上只穿一双解放 1
鞋,连一套棉衣也舍不得买。在这样环境下创业,一干就是四年,省吃俭用,每年收入也就是五六百元。这对肢体二级伤残的谢公利来说是个极大的考验,但小伙子硬是凭着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书写热血青春,历经努力,1986年下半年开始租门店、上设备,又学会了验光配镜。从那以后其发展规模越来越大。
为了改变人生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谢氏兄弟历经风雨,苦苦追求,终以诚信为本,赢得了全旗各界人士的信赖和支持,失业不断攀上新台阶:一是店面由八十年代中期的20平方米拓展到现在的200多平方米;二是配制工艺由原来完全依靠手工,到采用现代工艺流程,形成了集电脑验光、研磨和装配、维修、销售、咨询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眼镜行,拥有目前世界领先、进口电脑全自动整套设备,总投资60余万元;三是为了回报全旗新老客户的厚爱,光明眼镜行于近两年对服务场所不断进行设计装修,成为了赤峰地区最上规模的眼镜店之一;四是装修后的光明眼镜行,以其技术力量雄厚、工艺设备先进和新增设施完全符合国家标准的验光室而独具特色,以其拥有日本佳能R—50a型全自动电脑验光仪、全自动电脑焦度计、法国百利奥6000S全自动电脑磨边机测试准确、配制精确而独领风骚,又以其恰守职业道德、讲求服务信誉而获得了内蒙古自治区眼镜行业资格认可证书,被自治区质量技术管理局评为“甲级眼镜行”;分别被左旗工商管理部门和技术监督部门评为“诚信单位”和“质量计量信得过单位”;先后被评为“市级诚信个体工商户”
和“旗级十佳个体工商户”。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以全新面貌和英姿而跻身于林东临潢路商业步行街的光明眼镜行,已让数不清的左旗人“戴光明眼镜、奔光明前程”,它是谢氏兄弟艰苦创业的成果和见证,有如雨后的彩虹鲜艳夺目,因而人们都称谢氏兄弟为“光明使者”。
二、洒向人间都是爱
靠不懈的努力,谢氏兄弟成功了。他们不但没有成为社会的包袱,而且从纳税人的角度为左旗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尤其谢氏兄弟这些年来致富不忘回报社会的各种义举,已是巴林草原的一大美谈。为了帮助贫困者,他兄弟两尽其所能、倾心相助,把爱心献给了成绩优秀面临失学的学生,把爱心献给了许多需要帮助的人们。
1999年夏天,谢公利跟朋友聊天时,听说农村有位姑娘以全旗第五名的优异成绩考入林东一中,因家庭困难面临辍学。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他专程找到小姑娘,进一步了解情况,得知小姑娘叫包立华,家住左旗浩尔吐乡。12岁那年,母亲因患直肠癌去世,落下二万多元的外债,家里实在是负担不起学习费用。他想,这么优异的成绩,真要是辍学太令人惋惜了,哥俩就去林东一中找赵校长,赵校长知道他们来意后,非常热情地接待他们哥俩。赵校长也理解,他们做生意挺不容易,挣钱也不多。经过学校领导班子研究,最后商定学校免收包立华学杂费,由他们哥俩每年为包立华承担1500元生活费。就这样,包立华走进了巴林左旗最高学府林东一中。
这事儿过了半年,林东一中一位班主任来配镜时,谈起他班有一名叫周文的男生,学习在班名列前茅,家庭困难温饱都解决不了,体质又特别差,面临失学。小哥俩听说这个情况后,表示有意扶助这个孩子完成学业。于是,兄弟俩找到周文了解情况:父亲多年肺心病,失去劳动能力,母亲因病做了四次手术由于常年求医用药,家里已经是一贫如洗根本拿不出上学的费用,唯一办法就是去医院卖血供自己上学……听了周文的哭诉,谢公利的眼泪也止不住的流下来。后来他一买上粮食专程打车到周文家看望,确实家里什么都没有,哥俩非常同情,因此决定每年资助周文1500元人民币供他上学读书。
转眼三年过去,他们先后捐资近五万元,圆了包立华、周文的大学梦想。2002年,包立华以564分的成绩考到东北财经大学,并每年继续资助她2000元。周文考了517分,被新疆大学录取,并每年享受谢氏兄弟的资助。
近几年,谢氏兄弟的生意越做越红火,但是他们没有忘记社会上还有关心和爱护的弱势群体。从1999年至今,光明眼镜行资助的11名高中生全部考入了大学,并且继续享受着光明眼镜行每年上万元的经济资助。有人问:“小谢,你们哥俩资助那些不认识的学生,图个啥呀,图名还是图利?”他说:“说句心里话,我们从小锅贫困日子,吃上顿没下顿,上学时由学校给我们哥几个减免学费,因为有好心人帮助我们,才有我们脱贫致富的今天,现在我能够帮助这些学生,也可能是他们一生命
运的转折点,希望他们早日迈进大学校门,走向成功”。朴实的话语,流露出百分之百的真诚。为此,谢氏兄弟已又资助着哈达英格中学的贫困学生赵帅和赵颖,三年来已经为其提供学习费用6000余元。此外,在每年的中考到来之时,光明眼镜行都出资5000余元为参考的学生们无偿提供笔袋,受到了广大学生和家长的高度赞誉。
除捐资助学外,眼镜行目前每年向国家缴纳税费35000余元,同时安臵下岗职工18名;2002年高考期间,兄弟俩免费为考生提供矿泉水3180瓶;防“非碘”时期,谢氏兄弟专门到敬老院慰问;2004年,光明眼镜行技术人员携带仪器设备和宣传材料,深入到20所农村牧区学校,为学生免费验光3800人,优惠配镜170人,免费配镜50人,使我旗农村牧区中学生近视患者、特别是特困近视学生得到了及时的检测和有效的治疗,同时发放预防近视宣传单4千多份,针对如何预防和治疗近视眼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教育;上年5月份,得知丰水山镇五好村20户村民家庭被一场无情大火烧毁后,谢氏兄弟又组织外地个体工商户,开展“向灾民献爱心”活动,将筹集的2000元现金和15袋面粉捐献给20户受灾农民;2005年开始,谢氏兄弟还发起了“光明眼镜,祝学习前程光明”义捐活动,为海兴村小学6名贫困生每年捐献100元,为蒙古族中学2名特困生每人捐献200元,为全旗各中小学义捐国际视力表价值20000元,为全旗5300名中学生捐献背包价值5100元……
在奉献爱心、回报社会的道路上,留下了一个身残志坚的年轻人、一个自强不息的个体业主的善良纯朴和两行坚实的脚印。
谢氏哥俩诚实守信的经营,爱洒人间的义举得到了当地各级领导的关注和认可。教育局赠送了题为“光明使者,助学楷模”锦旗,林东一中赠送了题为“铺洒光明,扶贫济困”锦旗,在获得市旗良机“光彩之星”荣誉称号的同时,还被评为“市级青年文明号”。在受到了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好评与鼓励的同时,谢公利被选为巴林左旗八届三次政协委员,并参加了工商联合会。在全旗政协会议上,光明眼镜行作了题为《宽松的政策、良好的环境使我们走上致富路》的典型发言。光明眼镜行扩建装修重新营业庆典之际,其领导和相关部门都前来道贺,谢氏哥俩感到这是旗委政府给了他们极高的荣誉,他们非常自豪,因而也更有信心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在全旗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中,进一步把企业做大、做强、做好、做亮。
谢公利身残志坚,是所有残疾人的楷模与自豪,谢氏兄弟无私奉献社会公益事业,是所有个体工商户的榜样和骄傲。正是千万个谢氏兄弟这样的人,唱出了时代主旋律,奏响了时代最强音,巴林草原的天为之更蓝、鲜花为之更艳……
第四篇:一份耕耘 一份收获
一份耕耘 一份收获
农村初中的班主任,工作琐细而繁重,今年我任九年级住宿二班的班主任,他们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事无巨细,点点滴滴,班主任都得操心。但是我认识到:班主任,对于家长,我们代表着学校,肩上扛着责任;对于学生,我们代表着家长,双手履行义务;我虽然没有干出惊天动地的业绩,但我可以为教好学生付出一颗爱心,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作出我的奉献。
一、换位思考——让留守孩在爱中得到满足和教育
近几年来,农村“留守孩”现象越来越普遍,由于远离父母、远离亲情,对他们的健康成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对于这些孩子,我经常想到的是一位全国优秀班主任所说的两句话:“假如我是孩子”和“假如是我的孩子”。这种换位思考的情感体验使我对学生少了苛求,多了宽容,少了埋怨,多了理解,少了指责,多了尊重,并努力创设着宽松和谐,积极向上的氛围,使他们一步步走向成功。
二、科学管理——让学生在民主与竞争中得到教育
在班级管理上,我积极协调师生间人际关系,做学生心目中的“知心朋友”和信得过的“人生向导”。我恪守科学的师道精神,坚持正确的学生观,引导学生通过民主管理班集体,增强班级管理的透明度,最大限度地激励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参与班级管理。
在班级日常管理上,为了唤起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经过学习,摸索,我实行了一系列大胆的改革:将情感管理、目标管理、制度管理以及具有凝聚力的班队活动渗
透在工作中,我设计了一些训练学生独立性、自立性心理品质的教育活动,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当一天家”,让学生学做生活的主人。为了培养他们的自主能力,班级的组织纪律、各项活动都由学生自己管理和组织,如班会全由班委会主持。尤其是“我爱我的班集体”主题观摩班会,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学生踊跃参加,锻炼了个人的能力。本班学生窦力云,个性孤僻,为了培养他的交际和组织能力,让她当班长来管理班级,效果很好,她不但把班级管理得好,而且自己进步很大,我还向学校推荐她当学生会主席,今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辛集重点中学。
在工作中,我尤其注意培养班委会克服依赖老师的思想,对他们进行指导,使他们大胆工作,出问题老师负责。班委会工作起来很有魄力,管理班级井然有序,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地当主人,班级时时,事事有人管,整个班级形成了一种积极上进,比学赶帮的好风气,受到全校师生的好评。
三、强调实践——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得到教育
在班级管理中,教书与育人并举,我比较注意在活动中渗透道德教育严格要求学生,帮助学生养成精益求精,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良好学习习惯、健全的品格和健康的人格。经常组织以“公民道德”“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班会,寓教于乐,鼓励学生集体参与,共同接受教育。
四、宽严相济——让后进生在和谐与激励得到教育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面对“差生,我认为,作为人民教师,放弃
任何一个学生都会让我良心不安的。对于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关爱“差生”,绝不放弃。因为我始终相信:“差生”是“有待提高的学生”,是“后进生”,是能够转化的。我班一个男孩聪明有佳,贪玩好动、不悟正道,经常中午放学不回家直接钻进网吧打游戏。还有一个男孩因父母离异从小由奶奶喂养,娇惯成性,经常课间打骂同学,就连班干部也不大敢管他,许多淘气的学生对他都有惧怕感。于是我抓住这个可乘之机,首先找了这个男孩亲切地与他交谈,表扬了他上课积极发言、关心班级,体育课上的优秀表现等优点,帮助他树立了自信心,消除了自卑感,同时我又交给他一个任务,让他协助班长管好那些较淘气的男同学,他听了之后,感到非常吃惊,并对我说“老师你这样看得起我,我一定好好干。”从那以后,他不但自己不随便打闹,而且经常监督本班的男同学,遇到同学之间发生口角,他就马上加以制止。今年他以好的成绩顺利考入了市第九中学。
弹指一挥间,一年过去了,我在班主任这块教育园地里辛勤地耕耘,默默地奉献着,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效,这一年当中“文明班级”的称号常驻我班,在学校组织的拔河,队列,书法等比赛中我班奖状最多,还有今年的中考成绩,包括省重点,县重点,还有普通高中,我班的上线人数达到了全校总人数的三分之二。因此,我这个班主任受到了学生的爱戴,家长的好评,领导的肯定和同事们的赞许。本着对事业的痴心、对学生的爱心、对工作的热心、对未来的信心,我将继续在教育岗位上兢兢业业、无私奉献,我愿“丹心化作春雨洒,换来桃李满园香。”
第五篇:耕耘 收获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梁山县第四实验小学3.6班
魏树仁
前天我回姥姥家了。
在姥姥家房子旁边,有一大片肥沃的土地。上面种着各种各样的蔬菜。有茄子、柿子、黄瓜、豆角等。我一边摘一边吃。
“”哇,真好吃呀!怎么这么好吃呢?”我问姥姥。姥姥说:“因为泥土肥沃呀。” 为什么肥沃呀?我一定要看个究竟。
第二天,当我再过去的时候,禁不住大叫了起来。昨天的那个小黄瓜,怎么变这么大了呢。我正在想的时候,看见一根水管。原来是姥姥在浇地。在她的身后,爷爷正在拔草。妈妈告诉我,他们已经干活两个多小时了。他们没有过多地理会我,依然在干活。难道他们不累吗,我这样想。看见他们忙碌的身影,我也加入了进去。一会儿拿纸给他们擦汗,一会儿又松土挖石头。
第三天,看到地里的景象,让我大吃一惊。几乎一夜之间,原本发黄的西红柿变红了。小黄瓜长成了大黄瓜。花生的花开的也更多了。我感到非常高兴。同时,我也明白了。只要我们爱护土地,并辛勤劳动。它就会给我们带来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