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生态乡镇规划工作方案范文大全

时间:2019-05-12 21:34: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广西生态乡镇规划工作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广西生态乡镇规划工作方案》。

第一篇:广西生态乡镇规划工作方案

生态乡镇规划工作方案

1、确定生态镇名称、地点

2、收集该乡镇的基础材料:①乡镇的基本概况(包括占地、人口、民族、行政中心、用地情况等),②乡镇企业基本概况、排污、环保措施情况,③农业、养殖业情况,④2011年乡镇政府报告,⑤乡镇城镇总体规划,⑥乡镇给排水现状及规划、垃圾处理情况等,⑦供电、供气和交通情况,⑧教育文化、卫生机构情况

3、证明材料:

(1)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指标完成情况证明(县环保局)。

(2)乡(镇)农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指标完成情况证明(县卫生局)。

(3)乡(镇)辖区地表水环境质量、空气环境质量和声环境质量指标完成情况证明(县环保局)。

(4)乡(镇)建成区(中心村)生活污水处理率情况证明(县建设局/环保局)。

(5)乡(镇)开展生活污水处理的行政村比例指标完成情况证明(县建设局/环保局)。

(6)乡(镇)建成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指标完成情况证明(县建设局、环卫局或统计局)。

(7)乡(镇)开展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的行政村比例指标完成情况证明(县建设局、环卫局或统计局)。

(8)(涉农街道)饮食业油烟达标排放率指标完成情况证明(县环保局)。

(9)乡(镇)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指标完成情况证明(县环保局/农业局)。

(10)乡(镇)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指标完成情况证明(县环保局/农业局)。

(11)乡(镇)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指标完成情况证明(县卫生局/建设局)。

(12)xx乡(镇)农用化肥施用强度和农药施用强度指标完成情况证明(县农业局/统计局)。

(13)乡(镇)清洁能源普及率指标完成情况证明(县建设局/农业局/能源办/环保局等部门)。

(14)乡(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指标完成情况证明(县城建局)。

(15)乡(镇)主要道路绿化普及率指标完成情况证明(县级以上城建、园林部门)。

(16)乡(镇)辖区内森林覆盖率指标完成情况证明(县统计局、县林业局)。

(17)乡(镇)主要农产品中有机、绿色及无公害产品种植(养殖)面积比重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比例指标完成情况证明(县级以上农业、林业、环保、质检、统计局)。

4、现状调查

环境现状资料收集、现场监测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范围

5、关于创建生态乡镇告知全乡镇群众书及照片、群众对环境满意率问卷调查样表和调查汇总表、宣传栏照片等。

6、污染源调查: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餐饮娱乐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等,其各自采取的环保措施等。

第二篇:“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工作方案

“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工作方案

“十四五”时期(2021—2025 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坚期,是推进开放强市、产业立市的关键期,是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开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新局面、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历史性转变的重要时期。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科学谋划未来五年生态环境保护发展的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科学制定好“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对指导我市“十四五”时期生态环保事业长远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进一步厘清规划前期研究和编制工作思路,突出研究重点,有序推进编制工作,根据市政府和省生态环境厅统一部署,结合 XX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思路 全面总结分析“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成效经验,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基础上,以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推进环境协同治理和生态保护修复,推进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持续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问题整治、“一湖两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试点等重点工程,围绕全面构建生态环

境治理格局、全面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全面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扩大优质生态产品供给等重大课题,深入开展专题研究,统筹谋划“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大举措和保障措施,切实提高规划编制的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成为指导 XX 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行动纲领和实现环境与经济一体化发展,促进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规划。

二、主要任务 坚持全面谋划与突出重点相结合,全面总结我市“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成效经验,深入分析研判“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时代背景和总体形势,围绕巩固提升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及夏季攻势,开展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问题整治、“一湖两水”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等成果,提升环境治理能力和生态保护修复水平等重点领域,开展一系列专题研究,形成系列专项课题研究报告。在此基础上,科学合理地提出“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指标、基本思路和重大举措,形成《XX 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框架体系,增强规划的宏观性和指导性,突出规划的针对性和约束力,确保规划各项目标任务有力度、差别化、可落地、易评估。

三、专题设置 立足本市实际和“十四五”面临的形势,以重大问题和重大需求为导向,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拟设置15 个前期研究专项课题:

(一)XX 市“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形势和发展战略研究(指导单位:综合科)

研究重点:全面总结评估“十三五”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展和成效,深入剖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取得的主要经验。结合“十四五”国家、省和市重大战略部署,评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以及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新挑战、新机遇和新要求。从推动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角度,围绕全面提升环境治理能力和生态保护修复水平等重大课题,提出“十四五”时期我市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基本思路和对策。

(二)XX 市“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目标思路和重点领域、重大举措研究(指导单位:综合科、科技监测和财务科、污普办、XX 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研究重点:紧密对接国家、全省生态环保目标和全省、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目标指标趋势分析,结合我市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成果,科学分析本市改善提升生态环境面临的瓶颈问题和薄弱环节,全面评估目标指标预期可达性,科学提出“十四五”全市改善提升生态环境的主要目标指标(包括水、大气和土壤环境,污染减排,生态建设、环境风险防控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等),合理设置“十四五”规划目标指标体系。围绕实现上述目标指标,提出 XX 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需突出的重点领域和需采取的重大举措。

(三)XX 市“十四五”大气污染防治及应对气候变化

对策研究(指导单位:大气科、XX 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研究重点:基于全市环境空气质量现状及变化趋势,全面分析“十三五”大气污染防治进展成效,结合污染源普查、污染源排放清单等,研究评估我市“十四五”期间大气污染物减排潜力,提出“十四五”空气质量改善目标。以 PM2.5和 O3 协同改善为重点,研究我市下一阶段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基本思路和重点领域,借鉴国内外先进城市或区域空气质量改善经验,提出我市“十四五”期间大气污染防治的主要任务及防控措施。科学研判国际国内应对气候变化面临的形势,全面评估“十三五”我市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的工作成效。明确我市“十四五”应对气候变化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目标指标、重点领域和重点任务,提出我市新时期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对策建议。

(四)XX 市“十四五”水污染防治对策研究(指导单位:水科、XX 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研究重点:基于我市水环境质量现状及变化趋势,全面分析总结“十三五”水污染防治进展、成效和经验。围绕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目标,进一步提出我市“十四五”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环境管理的目标指标、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和重点工程,重点研究深化集中饮用水水源、良好水体保护以及江河湖库不达标水体治理的思路和对策。

(五)XX 市“十四五”土壤污染防治对策研究(指导单位:土科、农环站、XX 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研究重点:全面评估“十三五”全市土壤污染防治进展

和成效、存在问题及薄弱环节。结合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污染源普查等成果,进一步明确我市“十四五”土壤污染防治的重点领域和区域,提出“十四五”土壤污染防治的目标指标、技术路线、重点任务和配套政策等,重点研究农用地分类管理、建设用地安全利用、源头污染防治等对策措施,并制定“十四五”土壤污染防治重点项目清单。

(六)XX 市“十四五”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对策研究(指导单位:固废科)

研究重点:全面评估“十三五”我市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进展和成效、存在问题及薄弱环节。进一步明确我市“十四五”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重点领域和区域,提出“十四五”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工作目标及重点任务。重点研究建立固废管理工作体系、提升固体废物处置能力、探索固体废物处置生态补偿等对策建议,制定“十四五”固体废物污染防治重点项目清单。

(七)XX 市“十四五”农业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对策研究(指导单位:土科、农环站、XX 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研究重点:全面评估“十三五”我市农业农村污染防治进展和成效、存在问题及薄弱环节。结合乡村振兴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进一步明确我市“十四五”农业农村污染防治的重点领域和区域,提出“十四五”农业农村污染防治的目标指标、技术路线、重点任务和配套政策等,重点研究农村生活污水、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污染防治等对策措施,并制定“十四五”农业农村污染防治重点项目清单。

(八)XX 市“十四五”自然生态保护对策研究(指导单位:自然生态科、法规科、科技监测和财务科、XX 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研究重点:系统总结“十三五”期间 XX 市自然生态保护工作进展、成效和经验,分析全市在生态文明建设、自然生态保护和监管、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等方面的问题与不足,研究新形势下我市自然生态保护工作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进一步提出我市“十四五”自然生态保护工作的总体思路、目标指标和任务举措等。

(九)XX 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工作思路和对策研究(指导单位:市环境监察支队)

研究重点:进一步梳理总结环境执法工作成效和经验做法。在此基础上,科学研判当前和今后几年生态环境执法工作面临的形势、存在的问题,就如何在新形势下,强化我市生态环境执法工作提出对策,为“十四五”期间的生态环境执法工作指明方向。

(十)XX 市“十四五”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对策研究(指导单位:科技监测和财务科、XX 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研究重点:系统评估我市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现状、差距和发展高要求,提出“十四五”监测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重点任务、重大工程和保障措施。结合全省生态环境机构监测监察垂直管理治理制度改革,围绕执法监测、污染源监测、在线监测等方面,重点研究统一规划建设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为“十四五”期间规范和加强地方监测能力标准化

建设,提升应急预警监测能力,提出对策、列出计划。

(十一)XX 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化建设对策研究(指导单位:信息中心)

研究重点:系统评估我市生态环境保护信息化能力建设的进展、现状、差距和发展要求,提出“十四五”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重点任务、重大工程和保障措施。重点研究进一步推进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数字化转型等问题,提出针对性举措,制定重点项目清单。

(十二)XX 市“十四五”核与辐射环境监管对策研究(指导单位:辐射站)

研究重点:全面总结分析我市核与辐射环境保护工作成就和问题,提出“十四五”期间核与辐射环境保护的工作目标、重点任务、重大工程和保障措施。重点研究依托信息化、数字化手段,优化核与辐射环境监管长效机制,加强重点辐射项目监管,提出降低辐射安全风险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以及打造高效的核与辐射事故应急响应体系的具体措施。

(十三)XX 市“十四五”环保产业发展对策研究(指导单位:科技监测和财务科)

研究重点:全面分析我市环保产业发展的总体情况,总结我市环保产业发展环境、产业布局、产业结构、运营状况、政策环境、现行管理措施等基本现状,选择代表性行业进行深入分析,总结提出目前我市环保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结合未来环保产业前景趋势预测,有针对性地提出“十四五”期间全市环保产业发展方向、主要目标、产业促进措施、管

理对策。

(十四)XX 市“十四五”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指导单位:行政审批办、排污权交易中心)

研究重点:以排污许可证管理、排污权交易管理和“三线一单”管理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国家、省里要求和我市进展,深入分析目前的管理现状,对标梳理问题与差距,以促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和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大前提,提出“十四五”期间我市加强排污许可管理、排污权交易管理和“三线一单”管理的工作思路和具体措施。

(十五)XX 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思路和对策研究(指导单位:督查协调办)

研究重点:全面评估我市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取得的进展成效,梳理我市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制度与工作机制,分析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结合当前新形势、新特点,对“十四五”期间全市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的方式、方法、手段进行谋划与优化,形成“十四五”期间我市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的工作思路、目标指标和重大举措,为“十四五”我市督察整改工作开展提供支持。

四、进度安排 根据市政府、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有关部署,全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前期研究和编制工作时间跨度为两年左右,分为前期专题研究、形成基本思路、拟定规划框架并形成规划初稿、规划编制和规划

审议发布等五个阶段,具体安排如下:

(一)前期专题研究阶段(2019 年 12 月底前完成)。配合省生态环境厅和市发改委做好“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课题选题工作,印发实施规划前期研究和编制工作方案,形成前期课题研究成果。

(二)形成基本思路阶段(2020 年 2 月底前完成)。起草“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通过征求意见或召开座谈会形式,听取多方意见建议,完善规划基本思路。

(三)拟定规划框架并形成规划初稿阶段(2020 年 5 月底前完成)。积极对接省生态环境厅和市发改委,明确规划基本框架,组织起草规划初稿(含项目),经局党组审核后报市发改委。

(四)规划编制阶段(2020 年 12 月底前完成)。2020年 6-8 月,形成规划(征求意见稿);9-12 月,召开市直有关部门、区县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征求意见会和专家论证会,对接省规划,修改形成规划(送审稿);(五)规划审议发布阶段(2021 年 3 月底前完成)。2021年 1 月底前,联合市发改委,按照相关程序将《XX 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报请市人民政府审定;3 月底前完成专项规划印发、公示,并报省生态环境厅和市发改委。

五、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市生态环境局“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局党组书记陈建国任组长,局长呙滨辰任常务副组长,其他局领导班子成员及副处级以

上领导干部任副组长,局属各单位及区县市(含市直六区)环保局(分局)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局综合科,何书元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规划前期研究及编制工作的统筹协调。

二是强化分工协作。“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研究、编制工作,由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公开选聘相关领域具有浓厚研究基础的优势单位承担,各前期研究专题的指导单位要积极主动与研究编制单位沟通协调、主动作为,及时提供相关资料和数据,合力推进规划前期研究和编制工作。

三是创新方式方法。要坚持以“四严四基”三年行动计划为纲领,突出质量导向、问题导向、民意导向和先行导向,坚持开门编规划、科学编规划、依法编规划、创新编规划,广泛听取公众的意见建议,把规划研究和编制过程作为合力谋划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过程。要不断创新规划编制手段,综合运用大数据平台、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强化数据和研究信息共享,提高研究分析和规划编制工作质量。

第三篇:2016生态乡镇村创建工作方案3篇

2016生态乡镇村创建工作方案3篇

第1篇

为推动全镇生态村、生态乡镇创建,大力提升农村的环境保护工作和生态水平,确实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根据《县生态县建设规划(2016-2020)》和生态乡(镇)建设规划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现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生态县战略,按照《省省级生态村创建标准(试行)》、《市市级生态村创建标准(试行)》,本着“合理规划、有序发展”的原则,强化生态理念,发展乡镇经济,改善乡村环境,推动环境保护和生态保护建设,促进全镇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努力打造一批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生态村,为把我镇建设成为天蓝、山青、水绿生态乡镇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创建目标及标准 2016年,全镇必须完成22个行政村的市级或市级以上生态村的申报工作,确保11个村获得市级或市级以上生态村命名,完成我镇省级生态乡(镇)的申报工作。创建工作以城县《生态乡(镇)建设规划要求》为指导,在乡镇规划并报县批准的基础上,通过组织发动、任务分解、加大投入、强化监督、全民参与,使各项指标达到省、市级生态乡(镇)村考核标准。

三、申报条件及程序

(一)申报条件

经自查达到各级生态建设指标各项要求行政村均可申报。各级生态建设标准详见《省省级生态乡(镇)申报及管理规定(试行)》(赣环然字[2016]28号)、《省环保厅关于开展创建省级生态村活动的通知》(赣环然字[2016]14号)、《市市级生态村考核验收规定(试行)》,可在各级环保网站下载。(二)申报程序

1、省级生态乡镇

辖区内40%以上的行政村达到市级以上生态村建设指标,编制或修订了乡(镇)环境保护规划并经县人大或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1年以上,经自查达到省级生态乡(镇)各项指标要求后,可以申报省级生态乡镇。由镇人民政府向县人民政府提出申请并获批准,经市环保局验收审查合格后,向省环保厅提出复核申请。

2、省级生态村

镇政府组织制订符合区域环境规划总体要求的生态村建设规划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并报县环保局备案;已开展生态村创建,且自查达到《省省级生态村创建标准(试行)》要求的行政村,所镇人民政府提交省级生态村申请验收报告。镇人民政府审定、县环保局核准后,以正式文件形式向市环保局提出省级生态村的考核验收申请。市环保局考核验收后将申报材料统一报送省环保厅验收并批准命名。

(三)市级生态村

镇政府组织制订了符合区域环境规划总体要求的生态村建设规划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并报县环保局备案;已开展市级生态村创建,县自查已达到《市市级生态村创建标准(试行)》要求的行政村,经镇人民政府同意,县环保局预验合格后,报市环保局审批批准。

四、创建工作要求

(一)时间要求

1、省级生态乡(镇)

乡(镇)向县环保局申请截止时间为5月10日,县环保局向市环保局申请验收的截止时间为6月5日。

2、省级生态村

行政村向乡(镇)申请截止时间为4月30日,乡(镇)向县环保局申请截止时间为5月30日,县环保局向市场环保局申请验收的截止时间为6月30日。

3、市级生态村

行政村向乡(镇)申请验收的截止时间为3月15日,乡(镇)向县环保局申请验收的截止时间为3月20日,县环保局向市环保局提出复核申请的截止时间为4月15日。

(二)资料要求

各类申报乡(镇)或村除按要求编制申报材料外,还需报送一份视频影像资料。视频影像资料应能较全面、较客观地反映本乡(镇)或村生态创建成果及现状。其主要内容包括:集镇(或村)的镇(村)容镇(村)貌全景和辖区内垃圾的收集、转运、处理设施及生活污水的收集、处理设施等画面。视频影像资料应于近期录制,画面要完整清晰,没有明显扭曲、抖动、闪烁等现象,并配字幕说明录制时间、地点及有关设施等情况,播放时长约5分钟。视频影像资料制作完成后,刻录成DVD光盘(可粘贴固定于纸质申报文本中)随其他申报材料统一报镇生态创建工作办公室。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创建生态乡(镇)村是创建生态县的一项重要条件,为切实加强我镇生态乡(镇)村创建工作的领导,扎实推进创建工作的开展,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开展全镇生态村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二)狠抓措施落实。各村要根据各自的创建任务,结合本村实际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细化任务,责任到人,强化措施,扎实推进。要根据生态村建设的标准,查找差距,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加大对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的处理力度,强化村容村貌的整治,切实抓好边区内的生态建设和保护,确保水环境、空气环境、土壤环境及生态环境的安全。

(三)加大资金投入。创建省市级生态村,关键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各个行政村要对照创建标准,围绕薄弱环节和设施,在县、镇政府投入的同时,要广开资金筹措渠道,争取上级部门资金支持和社会资金投入,争取硬件达标,软件管理到位。县政府对获得命名的乡(镇)、村给予一定的奖励,具体为:获省级生态乡(镇)命名,每个奖励2万元;获省级生态村命名,每个奖励0.5万元;获市级生态村命名,每个奖励0.3万元。对未完成创建任的乡(镇)按上述标准进行相应处罚。

(四)营造创建氛围。要搞好创建生态县、生态乡(镇)、生态村的组织发动,加大宣传力度,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提高该项工作的全社会关注度,围绕生态县、生态乡(镇)、生态村的标准以及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化建设,狠抓环境综合整治,营造创建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

(五)加强督查督办。各村驻村领导、干部、村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对于创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的与有关部门沟通,及时解决。镇创建工作办公室要经常性的检查指导有关工作,并会同县有关部门进行督查。对在检查当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的与县领导小组汇报,确保全镇生态村按时按质完成,为创建生态县奠定基础。第2篇

一、工作目标

以创建“森林乡镇”、“森林乡村”为目标,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改善生态环境,重点打造土坯房集中改造点及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的绿化美化,大力发展油茶、香料林、速生丰产林、森林旅游等生态富民产业。

二、建设内容

(一)开展“森林乡村”创建工作

重点对村土坯房改造集中点和村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周环境的绿化美化整治工作,着力打造“生态美、村容美、庭院美、生活美、乡风美”综合示范村。有条件的村委会周边所在地要全部绿化,绿化覆盖率达40%以上。

(二)发展绿色富民产业

一是大力发展林下经济,重点抓好“县林业化工有限公司”林下养殖产业;二是抓好荒山的造林绿化,重点抓好“实业有限公司”、“林业开发有限公司”、“大地林业有限公司”、县昌隆花卉苗木专业合作社等种植大户的植树造林,大力发展油茶、香料林、松杉速丰林等工程项目造林。

三、资金筹措、“森林乡村”示范点创建,要整合各方资金,采取示范点上建设资金安排一点、村里出一点、镇财务补助点等方面筹集。其他有条件的村周边绿化主要以各村自筹为主,绿化验收合格后,镇里给予适当的补助。

四、实施步骤

(一)做好选点规划整地工作(2016年12月至2016年1月)

根据任务安排,充分做好前期选点及规划整地工作,确定造林绿化点。

(二)实施工程造林绿化工作(2016年3月-4月)

集中时间,集中力量,按照规划确定的绿化点,全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狠抓造林的质量管理,把握栽植天气,适时调运苗木,提高造林的成活率。

(三)加强抚育,确保成活验收(2016年5月-12月)

对栽植的苗木,要组织人员加强日常的抚育管理,确保成活率,做好迎接上级的检查验收。

五、几点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琴江镇“森林城乡绿化通道”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镇人民政府镇长担任,副组长由分管林业、新农村建设领导担任,规划所、新村办、林管站、任务村、造林大户主要负责人为组员的领导小组,确保造林任务的完成。

(二)加大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利用广播、标语、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开展“森林城乡绿色通道”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断增强全民参与造林绿化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三)按照时间节点,推进造林任务完成。山上造林种植大户在2016年2月底前全部整好林地,3月底前苗木移栽完毕。示范点上的绿化在3月上旬前完成,其他有条件的村周边绿化在4月底上旬完成。第3篇

一、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力度,确保我镇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全县排名稳步提升

(一)根据省、市、县新的考核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对各村(居)及部门单位提出相应的目标考核要求,并严格兑现奖惩。

二、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全面提高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水平

(二)加强队伍建设。根据工作需要,对全镇综治干部进行适当调整,对村(居)治调主任组织轮训,提高综治队伍的业务素质和能力。

(三)提高认识,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工作。深入排查整治治安混乱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深入排查违法犯罪高危群体和重点人员,严密管控工作。加强各村社会治安形势分析和预警,严厉打击各种制假售假、坑农害农违法犯罪行为,切实做好治安防控与震慑犯罪工作。

(四)保持对刑事犯罪活动的高压态势,重点打击抢劫、抢夺、盗窃等多发性侵财犯罪和黑恶势力犯罪、严重暴力犯罪,深入开展禁毒等专项行动,建立长效工作机制。继续依法严厉打击非法集资、诈骗、传销等经济领域的违法犯罪活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最大限度地减少群众的经济损失。

(五)继续深入开展集贸市场、治安重点地区和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六)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大力推广经济适用、防范效果好的物防和技防设施。在农村农户和重点地区普遍推广使用电子防盗报警系统等技防设施。强抓公共复杂场所、重点要害部位的治安防范,构建网络化治安防范工作格局。加强和改进保安服务工作,落实机关和企事单位的内部治安、安全防范措施。

(七)切实加强村(居)、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建设,推动组织、任务、制度落实。加强平安边界创建协作配合,强化边界地区治安联防网络。

三、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保持社会大局持续稳定

(八)进一步加强村(居)、部门单位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建设,充实工作人员,狠抓基层工作队伍和一线调解队伍建设。进一步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相互衔接配合的大调解工作体系。加大对民间矛盾纠纷和劳动争议的排查调处力度,预防和减少“民转刑”案件的发生。

(九)有效抵御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严厉打击“法轮功”、“全能神”等邪教组织活动,依法稳妥处理敏感案(事)件。积极开展对“全能神”、“门徒会”等邪教人员的教育争取工作。深入单位、学校、农村、社区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反邪教警示教育宣传,加强“一墙一窗”阵地建设。专项治理非法宗教活动。

(十)抓源头、重预防。全面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扩大评估覆盖面,进一步明确评估主体、强化评估责任、规范评估程序、严格评估审核,重大决策、重大项目、重大活动未评估或评估认为风险不可控,不得出台或实施。进一步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坚持平时每周、重要敏感时期每天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及时掌握不稳定苗头、隐患。完善、更新重点人员基础台账,并按照可能造成的现实危害程度进行分类管理。加大信息收集力度,完善信息研判制度,及时发现涉稳苗头,研究解决办法,并严格落实三级预警,及时交办、督办。

(十一)抓调处,重实效。突出解决民生问题、涉法涉诉、越级访问题。对重要、疑难信访问题落实领导包案,建立基础台账,限期交账、销号化解。将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纳入法治轨道,符合条件的全部导入司法程序。对于择机上访,逢会必访,逢重大事件必访的重点上访人员,各村(居)切实加强稳控工作,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

(十二)抓应急,重处突。完善应急处置预案,明确处置任务,细化部门职责,构建指挥通畅、反应快速、运转高效的联合处置机制。加强应急处突专业队伍建设,建立人员动态管理机制,配强专业装备,培训处突技能,增强专业处置能力;发挥原籍干部维稳队伍人缘地缘亲缘优势,参与做好原籍地维稳工作;发挥妇女维稳队伍的独特优势,疏导劝返参与涉稳事件的妇女、老人和儿童。加强应急培训演练,组织专题培训,提高各级干部应急处置能力。

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水平

(十三)积极构建以村(居)为依托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平台。加快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信息化建设。做好人口流出地与流入地的衔接配合工作,维护流动人口合法权益。重点做好居委会及集镇周边聚居的常住人员和社会闲散人员建档管理服务工作,预防和打击流窜犯罪。

(十四)做好闲散青少年、流浪未成年人、农村留守儿童、服刑在矫人员未成年子女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实施留守孩“关爱工程”,建立流浪汉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组建不良青少年教育管理和犯罪预防基地。

(十五)认真调查研究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工作对策。健全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机制,落实相关帮扶措施,降低重新犯罪率。健全肇事肇祸精神病人“五级监管”机制,实行有效监护制度,解决该类人员的生活来源及失控肇事问题。巩固摸排成果,推动有效衔接管理。加强对吸毒人员的发现、管控和帮教工作。(十六)加强对监外执行罪犯的规范管理,防止脱管漏管,继续做好村(居)矫正工作,进一步规范工作流程。

五、深化平安建设,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

(十七)加大平安建设推动力度。认真研究推进平安建设的具体措施,层层分解落实责任,推动齐抓共管,提高平安建设的参与率和覆盖率,积极构建党委统揽、政法牵头、各方参与、整体联动的平安建设格局。加强镇“两办一庭两所”规范化建设,在各村、社区广泛建立治安员、调解员、信息员队伍。开展平安村(居)、平安社区、平安家庭、平安校园、平安企业等基层平安创建活动,以基层平安促进大局平安。充分运用各种宣传媒体、载体和手段,多层次、全方位地宣传平安创建,调动群众参与热情。

(十八)加强公共安全管理。健全公共安全监管机制,强化安全管理措施。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完善日常监测、预警响应、快速处置的工作机制。加强交通安全监管,形成教育宣传、隐患排查、违法违章治理、事故联动处理的立体工作格局。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强化安全防范意识,细化安全生产责任,有效控制事故数和伤亡人数。加强文化安全监管,开展“扫黄打非”,净化文化环境。加强行业场所安全检查,排查整治安全隐患,严防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六、推进法治建设,努力打造法治

(十九)抓好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以“六五”普法中期检查为契机,组织开展送法进乡村、进企业、进学校、进家庭、进机关、进工地“六进”活动,加大普法宣传的力度和广度,创新宣传形式,优化宣传载体,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加强领导干部和公务人员法制教育,增强依法行政意识,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

(二十)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扩大基层民主,完善基层政权、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企业单位的民主管理制度,进一步贯彻落实《村(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实行村(居)务公开,保障基层群众的民主权利。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法治行业”等创建活动,不断推进农村、行业的民主法制建设。

七、完善综治领导责任制,健全齐抓共管工作机制

(二十一)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明确职责,强化综治办成员单位部门职能作用,健全目标管理责任制和综治办例会、情况通报等制度。

(二十二)进一步完善综治考评体系,搞好对群众安全感的测评,加大对工作创新和工作成效的考评力度,充分发挥考评的推动作用。

(二十三)加强综治办与党委办公室联系,研究制定对村(居)、部门负责人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业绩进行考核等工作程序和办法,强化负责人责任,切实把负责人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能力和实绩与奖惩直接挂钩,完善负责人“一岗双责”责任制。(二十四)加大督查考核力度。制定量化考评细则,定期不定期开展督查,推动工作落实。加大对发生严重危害社会稳定重大问题的村(居)、部门单位,实施责任查究和“一票否决”的力度,兑现奖惩。

第四篇:xx乡关于创建生态乡镇宣传工作方案

Xx发„xxxx‟x号

Xx乡人民政府

关于创建生态乡镇宣传工作方案

为全面推动我乡创建省级生态乡镇任务的完成,充分展示我乡生态创建成果,营造强大的舆论声势和浓厚的社会氛围,在全乡掀起生态创建的高潮,经研究,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和要求

(一)总体目标:以建设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社会全面协调发展为目标,整合全乡各方力量,对生态创建工作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进一步提高广大居民对生态创建工作的知晓率和支持率,引导广大居民积极参与创建

动,为迎接省、市各级环保部门的检查验收营造良好氛围,圆满完成既定的各项创建任务。

(二)工作要点:紧密围绕生态创建整体工作进程,针对创建工作的重点、难点及社会关注的热点,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在全乡掀起范围广、声势高、影响大、形式多的宣传活动,发动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努力营造有利于创建的宣传氛围。

二、工作内容

(一)新闻宣传

1、开设宣传专栏。在乡宣传专栏开设“生态创建”专

栏、制作专题,对全乡创建工作进行全程动态报道;定期刊写生态创建宣传标语。

2、对外新闻宣传。加强外宣联系和沟通,出台上级媒

体用稿奖励办法,鼓励有关人员及时在省、市新闻媒体上报道我乡生态创建的好做法及成效,扩大宣传覆盖面,扩大影响力。由区委宣传部牵头,区创建办负责。

3、简报、简刊宣传。及时报送生态创建有关内容,要

加强信息的搜集整理,及时捕捉亮点,把握阶段性热点,定期编发我乡生态创建简报。

(二)社会宣传

1、宣传标牌。在主要路口和重要路段设立2个以上生

态创建大型户外广告牌。

2、宣传橱窗。利用宣传窗、宣传牌、黑板报、宣传长

廊、校园公告栏等阵地,以环保知识、生态创建为主要内容开展宣传。

4、宣传单。编印《省级生态乡镇创建工作宣传单》向

社区、学校、农村发放,进行广泛宣传。

三、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精心策划。生态乡镇是今年乡党委、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对我乡建设旅游生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利用丰富多彩的报道形式,力求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要注意解决村民反映强烈的难点、热点问题,以小见大、以事释理,不断提高报道的效果和社会影响力。

(二)统筹协调,各司其责。乡创建办要统筹全乡宣传氛围的营造和督促检查工作;各村要按照属地原则,认真做好辖区内道路、公众场所等宣传氛围的营造;学校要负责做好校园的宣传教育工作;乡创建办要做好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调查。

Xxxx年x月x日

主题词:创建宣传方案

Xx乡党政办公室xxx年x月xx日印

第五篇:广西十三五规划全文

广西十三五规划

目录

一、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奋力实现“两个建成”目标....................1(1)“十三五”时期我区发展的历史方位...................................................................................1(2)“十三五”时期我区发展的机遇和挑战...............................................................................1(3)“十三五”时期我区发展的指导思想和重大战略...............................................................2(4)“十三五”时期我区发展的主要目标...................................................................................3

二、培育新动力拓展新空间,实现经济持续较快发展...............................................................3(5)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3(6)拓展投资消费增长新空间..................................................................................................4(7)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4(8)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4(9)大力发展现代农业..............................................................................................................4(10)提升发展现代服务业........................................................................................................5

三、构建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增强发展支撑能力.......................................................................5(11)加快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5(12)加快构建现代能源体系....................................................................................................5(13)加快推进水利设施建设....................................................................................................5(14)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5(15)全面提升经济社会信息化水平........................................................................................6

四、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快形成面向国内国际开放合作新格局................................6(16)加快推进与东盟互联互通................................................................................................6(17)增强服务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能力............................................................................6(18)积极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交流合作.........................................................6(19)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6

五、全面深化改革,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动力活力.......................................................................7(20)深化行政体制改革............................................................................................................7(21)深化财税、金融、投融资改革........................................................................................7(22)深化国资国企改革............................................................................................................7(23)深化农村改革....................................................................................................................7(24)统筹推进其他领域改革....................................................................................................8(25)积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8

六、强化双核驱动,促进沿海沿江沿边地区协调发展

.............................................................8(26)打造北部湾经济区升级版................................................................................................8(27)加快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8(28)加快振兴左右江革命老区................................................................................................8(29)扩大提升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影响力................................................................................8(30)加快沿边地区开发开放....................................................................................................9(31)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9

七、推动绿色发展,加快建设美丽广西.......................................................................................9(32)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布局................................................................................................9(33)大力发展生态经济............................................................................................................9(34)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9(35)强化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10(36)深入推进美丽广西乡村建设..........................................................................................10

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10(37)全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10(38)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10(39)努力实现充分就业..........................................................................................................11(40)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11(41)完善社会保障体系..........................................................................................................11(42)积极推进健康广西建设..................................................................................................11

九、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增强文化软实力.................................................................................12(43)全方位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12(44)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12(45)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发展..................................................................................................12(46)加强文化对外传播和交流..............................................................................................12

十、全面推进法治建设,巩固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稳定大局.................................................12(47)提高法治建设水平..........................................................................................................12(48)创新社会治理体制..........................................................................................................12(49)健全公共安全体系..........................................................................................................12(50)促进民族团结进步..........................................................................................................12(51)积极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12

十一、加强党的领导,为实现“两个建成”目标提供坚强保证..................................................12(52)增强党组织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12(53)强化人才支撑保障能力..................................................................................................12(54)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12(55)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12(56)以过硬作风确保规划全面落实......................................................................................12 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分析新常态下我区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和国内外发展趋势,认真研究今后五年我区发展目标任务,就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提出如下建议。

一、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奋力实现“两个建成”目标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也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发展经验的集中体现,反映出我们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要充分认识这场变革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以五大发展理念为主线,结合实现国际通道、战略支点、重要门户“三大定位”新使命和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要求,谋划和推动我区“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

(1)“十三五”时期我区发展的历史方位。改革开放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自治区历届党委团结带领全区各族人民,立足区情不断探索完善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路子。从上世纪80年代立足资源禀赋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到90年代发挥区位优势建设西南出海大通道,从进入新世纪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到抓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机遇,推动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加快富民强桂新跨越,每一次发展战略的丰富完善,都极大促进了全区的开放发展。经过30多年接续奋斗,全区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从全国交通末梢向重要区域性国际交通枢纽、从西南边陲地区向中国-东盟开放合作前沿和窗口、从人民生活温饱不足向实现总体小康并朝着全面小康迈进的历史性跨越。

特别是“十二五”时期,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积极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实施双核驱动战略,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都取得新成绩。全区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农业农村发展态势良好,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综合交通实现大发展大跨越,区域发展协调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蹄疾步稳,开放合作深化拓展,人民生活明显改善,文化繁荣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成效明显,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平安建设和法治建设开启新征程。“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即将胜利完成,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稳步迈上新台阶,在国家战略全局中的地位作用显著提升。

“十三五”时期,是我区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是全面履行中央赋予我区“三大定位”新使命,基本建成国际通道、战略支点、重要门户的关键阶段,是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和经济转型升级、爬坡过坎的重要阶段。必须准确把握我区发展的历史方位和阶段性特征,准确把握新常态下经济发展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等新趋势新特点,把我区放到全国乃至全球发展大格局中去谋划,把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作为贯穿“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大逻辑,抢抓机遇、勇于作为,努力走出一条新常态下具有广西特色的发展之路。

(2)“十三五”时期我区发展的机遇和挑战。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重塑。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新的增长动力、新的发展方式、新的增长点不断涌现。尤为 重要的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勇于实践、善于创新,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深入实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建设进程加快,广西在全国对外开放大格局中的地位更加凸显。国家扶持中西部地区培育新的增长点,支持贫困地区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为我们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我区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持续增强,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加快升级,全面深化改革红利持续释放,市场活力不断增强,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空间广阔、潜力巨大。自治区党委就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合作、加强法治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及工业、服务业、旅游、生态经济、新型城镇化、非公有制经济、教育、扶贫和农民工工作等方面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发展布局更加完善,政策举措更加精准有力,为“十三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同时,受宏观环境、发展阶段、经济结构等多重因素影响,我区“三期叠加”特征明显,发展动力青黄不接,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主要是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经济下行压力大,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艰巨;在工业化中期进入新常态,转方式调结构难度大,传统增长动力减弱,新的增长点不多,创新能力不足,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任务艰巨;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滞后,社会保障体系仍不完善,贫困人口多,补齐民生短板和脱贫攻坚任务艰巨;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土地、能源等要素供需矛盾突出,各类人才仍较缺乏;区域发展不均衡,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因素不少,等等。

综合判断,我区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必须切实增强忧患意识、使命意识,准确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着力在优化结构、增强动力、化解矛盾、补齐短板、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上下更大功夫,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奋力开创“十三五”发展新局面。

(3)“十三五”时期我区发展的指导思想和重大战略。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紧紧围绕“三大定位”,深入实施四大战略,全面推进三大攻坚战,加快转型升级、赶超跨越,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构建面向国内国际开放合作新格局,推动沿海沿江沿边地区协调发展,确保如期实现“两个建成”目标。

深入实施四大战略:

——创新驱动战略。把创新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大力推进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人才创新等各方面创新,加快形成以创新为引领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建设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和企业家队伍,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努力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建设创新型广西。

——开放带动战略。进一步发挥和拓展我区独特的区位优势,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更好运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培育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双核驱动战略。抓住我区实现国家战略全覆盖的重大机遇,倾力打造北部湾经济区、西江经济带两大核心增长极,使之成为支撑引领全区加快发展的战略引擎,带动左右江革命老区加快振兴,促进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全面升级,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绿色发展战略。坚持绿色强区、生态惠民,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努力走出一条具有广西特色的产业强、百姓富、生态美的绿色转型绿色崛起之路。

全面推进三大攻坚战:

——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战。围绕国际通道、开放合作、产业发展、新型城镇化、生态环保、社会民生等领域,加快建设完善交通、能源、水利、信息、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形成通江达海出省出边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保障发展需要的能源体系、内联外接的信息大通道和比较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产业转型升级攻坚战。以技术改造、两化融合、绿色发展、制造业服务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支柱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业态新模式,提升产业竞争力,打造广西产业升级版。

——脱贫攻坚战。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八个一批”和“十大行动”,完善扶贫开发政策,创新脱贫长效机制,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集中力量解决贫困突出问题,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贫困村全部脱贫摘帽。

(4)“十三五”时期我区发展的主要目标。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今后五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两个建成”: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建成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

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就业、教育、文化、社保、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国前列,生态经济加快发展,空气、水体、土壤环境质量优良。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主体功能区基本形成。民主法治建设和社会治理全面加强。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

基本建成国际通道、战略支点、重要门户。与东盟及周边省份互联互通便捷高效的铁路网、高速公路网、水运网、航空网、信息网总体形成,中国-中南半岛国际经济走廊建设加快推进,与东盟国家经贸合作、文化交流、人员往来更加密切。服务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的交通、产业、金融、城镇、生态等支撑体系加快完善,形成现代商贸物流枢纽、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基地、区域性金融中心和信息交流中心。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流合作不断深化,一批标志性项目建成,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等开放平台和机制进一步拓展,中国-东盟信息港基本建成并发挥作用,北部湾自由贸易试验区加快创建。

二、培育新动力拓展新空间,实现经济持续较快发展

确保经济持续较快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是我区“十三五”时期面临的双重任务。必须以创新为引领,增创新优势,促进发展方式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率型转变,实现经济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

(5)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牢牢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趋势,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建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广西创新体系。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选准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的优先领域,前瞻性布局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和重大科技工程,重点攻克新材料、石墨烯、机器人、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关键共性技术,培育发展一批具有核心竞 争力的大型高新技术骨干企业和创新型产业集群,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建设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创新型城市,以高新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带为重点,新增一批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研发中心,加强检测中心建设。完善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公共服务平台,加快专业孵化器和创新型孵化器建设,推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并扩大开放共享。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加强技术和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建设,强化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推动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构建普惠性创新支持政策体系。

(6)拓展投资消费增长新空间。围绕补短板、调结构、增后劲、惠民生,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扩大民间投资规模,促进投资持续有效增长。把增投资与优结构有机结合起来,促进投资向关键基础设施、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新型城镇化、生态环保、公共服务和民生改善等领域倾斜,提高投资质量效益。促进消费扩大和升级,实施重点领域消费工程,推动消费新业态发展,引领消费朝着智能、健康、安全方向转变,释放消费潜力。深入开展绿色生活行动,把绿色消费培育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提高消费品质量安全水平。开拓农村市场,扩大农村消费。

(7)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施“互联网+工业”行动,加大食品、汽车、机械、冶金、石化、有色金属、建材、轻纺、造纸与木材加工等产业技术改造力度,加快产品升级换代,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延伸,壮大产业规模,形成产业集群。推动糖业铝业二次创业。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提高工业产品智能化水平。加快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推动制造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优化产业布局,创新园区体制机制,推动向创新型、特色型、生态型发展,打造一批千亿元园区。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强化质量、品牌和技术标准建设。积极培育建筑业支柱产业,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支持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接续产业。

(8)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入落实《中国制造2025》,推进广西制造向广西智造、广西创造迈进。大力发展轨道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高端数控机床与机器人、电力装备、农机装备、通用航空等产业,建设柳州和北部湾经济区等一批先进制造业基地。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北斗导航、智能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大健康等新兴产业,大力推动新兴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加快培育成为先导性、支柱性产业。深入实施新兴产业重大工程包,探索政府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的新机制。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促进创新技术和产品的应用。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引进关键技术和项目,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壮大新兴产业规模,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军地资源开放共享和军民两用技术双向转移,培育发展军民融合式产业。

(9)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大规模推进土地整治、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增强粮食综合生产和供应保障能力。加快推进“双高”糖料蔗基地建设,大力发展水果、桑蚕、秋冬菜、畜禽、水产品等特色高效农业,发展林下经济,培育休闲观光、生态循环、富硒长寿等新型农业业态,提升品种品质品牌。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加快建设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引领带动现代农业发展。建设大宗农产品主产区,探索建立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推广“互联网+农业”模式,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推进农业标准化和信息化,建立健全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全过程监管体系、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大农业支持保护力度,提高农业补贴政策针对性、有效性和精准度。

(10)提升发展现代服务业。开展加快发展服务业行动,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水平提升,构建现代服务业体系。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信息服务、金融服务、电子商务、商务会展、科技服务、人力资源服务、海洋服务、节能环保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创新商业模式和服务业态。推进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大力发展健康养老、商贸餐饮、家政服务、文体娱乐、教育培训、房地产等生活性服务业,提高服务质量和档次,推进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大力发展旅游业,整合旅游资源,完善基础设施,打造精品线路,提升品牌品质,开拓新产品新业态,积极创建特色旅游名县名镇名村,建设旅游强区。实施服务业提升发展工程,加快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立公开透明、管理规范的市场准入制度,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建设。完善支持服务业发展政策体系。

三、构建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增强发展支撑能力

现代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我区“十三五”发展需要进一步突破的瓶颈。围绕服务“一带一路”战略、支撑新四化同步发展,突出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等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实施重大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工程,加快构建功能配套、智能高效、安全便利的现代基础设施体系。

(11)加快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坚持交通先行,统筹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和管道等发展,重点推进北部湾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南宁区域性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打通海上东盟、陆路东盟、衔接“一带一路”、连接西南中南、对接粤港澳“五大通道”,促进现代港口网、高速公路网、高速铁路网、密集航空网、光纤通信网、油气管道网“六网”同建,加快打造干线优、支线畅、支流通达的内河航道,构建物流大通道,提升出海出边出省通达能力。加快市市通高铁、县县通高速、片片通民航进程,建设柳州、梧州等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强化区内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城际列车骨干网络和民航网络建设,加强国省干线道路建设维护,打通交通骨干网络连接县城、小城镇和广大乡村的县乡道路,大幅提升区内综合交通通达能力。促进交通运输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发展节能环保运输工具和方式,明显提升交通运输绿色化智能化水平。

(12)加快构建现代能源体系。加快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高效、安全、可持续的现代能源体系。合理规划布局,加快结构调整,推进能源多元清洁发展,继续优化提升发展火电,稳妥加快发展核电,深度开发水电,积极发展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建设一批现代能源基地。加快城乡配电网建设改造,推进分布式能源和县县通天然气工程建设。大力拓展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应用领域。积极推进电力体制改革。拓展能源区域合作,把广西建设成为“一带一路”国际能源资源合作基地。

(13)加快推进水利设施建设。加快推进西江干支流、中小河流治理,建设防洪控制性工程,强化重点海堤标准化建设,明显提升抵御洪涝灾害能力。加强桂中、桂西重点旱片和灌区工程建设,高标准规划建设节水型、生态型大型灌区,扎实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明显提升主要旱片抗旱和灌区灌溉能力。继续推进病险水库(闸)除险加固。加快城镇重点水源工程建设,实现设区市和城区人口10万以上的城镇集中式饮水工程全覆盖,实施农村饮水巩固提升工程,切实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实施用水总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区纳污“三条红线”管理,提高水资源节约、高效、安全利用水平。

(14)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城镇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加快完善城镇市政设施,实施轨道交通、公共停车场、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地下综合管廊、无障碍设施、海绵城市等重点工程。加快完善学校、医院、文体、市场、养老、社区服务等公共服务设施。支持贺州、来宾、崇左等市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农村道路硬化、通信设施、供水排水、绿化美化、环境卫生、物流配送等建设,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

(15)全面提升经济社会信息化水平。深入实施“宽带广西”战略和“互联网+”行动计划,统筹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技术开发和信息资源利用,推动信息化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建设新一代移动通信网、下一代互联网和数字广播电视网,推广三网融合,构建超高速、大容量、高智能信息传输网络,实现城镇和产业园区光纤网络全覆盖,农村宽带家庭普及率大幅提升。推广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以信息化推进产业现代化、社会治理现代化。加快建设“数字广西”和智慧城市、智慧乡村、智慧交通、智慧旅游。

四、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快形成面向国内国际开放合作新格局

加快“十三五”发展,必须充分发挥我区对外开放的独特优势和巨大潜力,抓住难得机遇,以“三大定位”为统领,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带动战略,增创开放合作新优势。

(16)加快推进与东盟互联互通。抓住中国-东盟合作钻石十年的重大机遇,扩大对东盟的全方位合作,积极参与打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版,构建交通、物流、信息、贸易、金融、人员大通道。以北部湾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为依托,加强与东盟国家港口、航线、临港产业合作,建设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网络,构建海上东盟通道。加快建设南崇经济带,推进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文莱-广西经济走廊合作,积极融入中国-中南半岛国际经济走廊,建设贯通我国西部地区与中南半岛、衔接“一带一路”的南北陆路新通道。加密与东盟国家重要城市空中航线,建设南宁面向东盟的区域性国际航空枢纽、桂林国际旅游航空枢纽。依托国际通道和重要节点城市,打造区域性国际商贸物流中心。加快共建中国-东盟信息港,打造基础设施、技术合作、经贸服务、信息共享、人文交流等服务平台,共筑信息丝绸之路。

(17)增强服务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能力。以北部湾经济区为重点,建设西南中南地区无水港及物流网络,大力发展海铁联运、江海联运,建立与黔中、滇中、成渝、长株潭等经济区和长江经济带的合作机制,形成联结西南中南地区的经济走廊。以珠江-西江经济带为重点,主动对接先进生产力,加快两广一体化进程,推动形成通达粤港澳地区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通道。依托南广、贵广、云桂、湘桂、南贵等高速铁路,推进高铁经济带试验区规划建设,促进产业、人口向高铁沿线重要节点集聚,形成各具特色的高铁经济带。支持条件成熟的地区在省际毗邻地带设立跨省产业合作园区,探索跨省共建园区新模式。深化拓展桂台经贸合作与文化交流。

(18)积极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交流合作。打造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升级版,将服务范围由中国-东盟“10+1”拓展到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10+6”乃至更大区域,形成服务“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平台和窗口。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为重点,推进我区钢铁、有色金属、建材、汽车、工程机械、农业机械、建筑业等优势产业走出去,积极参与国际产能合作和重大项目开发建设。推广中马“两国双园”模式,加快建设一批跨境经贸产业园和跨境旅游合作区。扩大“南宁渠道”国际影响力,拓展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功能,推动泛北部湾经济合作成为中国-东盟的次区域合作机制。参与孟中印缅国际经济走廊建设和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密切与中南半岛国家经贸往来。

(19)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大力发展一般贸易和服务贸易,加快发展加工贸易,推动边境贸易转型升级,积极发展跨境电子商务,促进新型贸易方式发展。全面实施单一窗口,推动口岸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提高通关便利化水平。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更加注重引进先进技术、管理模式和高素质人才,提升利用外资的规模、质 6 量和水平。积极参与国家援外工程项目建设和亚投行等国际金融组织的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境外工程承包和对外劳务合作。

五、全面深化改革,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动力活力

全面深化改革是“十三五”时期的重大任务,是加快发展的重要保障。针对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推出一批重大改革举措,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

(20)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坚持宽进与严管相结合,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进工商注册便利化。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全部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大幅缩减政府核准投资项目范围,规范和优化审批程序和流程,精简前置审批,规范中介服务。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做好取消和下放管理层级行政审批项目的落实和衔接,提高政府效能。完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实施负面清单管理,建设服务型政府。深化价格改革,完善主要由市场形成的价格机制,加强价格调控。

(21)深化财税、金融、投融资改革。优化财税结构,逐步降低非税收入比重,完善保障收入稳定增长、保障民生支出、保障重点建设的体制机制。改进预算控制方式和跨平衡机制。建立健全政府性债务规模控制、风险预警、债务考核等管理制度。进一步理顺自治区与市县收入划分,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和自治区直管县财政管理方式,健全乡财县管体制,使事权与支出责任相匹配。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加大对连片特困地区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各级财政增列专项扶贫预算。落实国家增值税、消费税、资源税、环境保护税、房地产税、个人所得税等重大改革举措,深化国税、地税征管改革。

扩大金融总量,增加金融资源,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继续实施引金入桂战略,完善银行、证券、保险等各类金融组织体系。大力发展地方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快资产证券化进程,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深化沿边金融综合改革,创新跨境人民币业务,推动国内大型金融机构加快组建面向东盟的货币清算、结算及相关业务中心,深化与东盟的金融合作,完善人民币回流机制,建设南宁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新型金融组织,支持互联网金融发展,培育壮大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电商金融等平台。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完善农村普惠金融组织服务体系,推动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扩大农业保险覆盖范围。推进自治区级农村信用联社改革。建立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完善面向“三农”和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担保体系。改善金融服务,优化融资结构和信贷资金配置。优化金融生态环境,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建立新型投资审批制度,创新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管理方式,完善后评价制度。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政府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方式,全面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创新融资方式,支持企业通过上市融资、股权交易、发行债券、基金融资等方式,扩大融资渠道和融资规模,降低融资成本。

(22)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按照商业类和公益类对国有企业实行分类改革、分类发展、分类监管、分类定责、分类考核,推动与市场经济深度融合,促进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有机统一,做大做强做优国有企业。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实现以管企业为主向以管资本为主转变。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探索有效的运营模式。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推动国有资本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重点基础设施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产业集中,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企业集中,实现合理流动、保值增值。坚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推进股份制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分类分层管理制度,优化企业薪酬分配制度,深化内部用人制度改革。妥善解决国有企业历史遗留问题。

(23)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和农村产权交易市场,鼓励农村产权转让、出租、入股、抵押等,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深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低丘缓坡未利用地综合开发利用等制度改革。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供销合作社、国有林场和农垦改革。

(24)统筹推进其他领域改革。深化北部湾经济区综合配套改革,加快推进户籍、港口、园区、通关、金融、人才开发和行政管理等改革。促进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体制机制创新,推动东兴和凭祥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玉林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柳州和来宾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等先行先试。统筹推进科技、文化、教育、医药卫生、社会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监管体制、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等改革。

(25)积极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发展“互联网+”创业网络体系,大力构建创客空间、创新工场等新型创业服务平台,建设一批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发展分享经济。开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创新试点,发展天使、创业、产业投资。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引导大学毕业生创业创新。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进一步开放非公有制资本准入行业和领域,支持其参与国有资本、集体资本交叉持股、相互融合。完善非公有制经济权益保护制度,营造公平竞争、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市场环境和制度环境。

六、强化双核驱动,促进沿海沿江沿边地区协调发展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深入实施双核驱动战略,加快构建沿海沿江沿边三区统筹新格局,实现特色发展、差异化发展、协调发展。

(26)打造北部湾经济区升级版。强化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完善集疏运体系,打造北部湾现代化港口群,明显提升北部湾连接西南中南、直通东盟的陆海运输能力。加快发展临港产业集群,布局完善石化、钢铁、汽车、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先进制造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海洋装备制造、海洋交通运输、海洋旅游、海洋渔业、海洋服务业等产业,加强海洋科学研究,提高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深化海洋国际合作,打造海洋经济强区。加快北部湾经济区同城化,打造北部湾国家级沿海城市群。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跨境经济合作区、海洋经济合作试验区建设,探索对外开放合作新模式,打造服务“一带一路”发展的国际经济合作新高地。

(27)加快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加快推进西江经济带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优化畅通西江航道,强化铁水、公水等多式联运,创新西江船闸建设营运机制,全面提升西江黄金水道通行和港口吞吐能力,构建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发挥柳州龙头城市带动作用,强化沿江重点城市产业分工合作,建设桂东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重点发展汽车、食品、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建材等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优势互补、协作配套的沿江产业带。发挥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先行示范作用,支持桂东地区融入珠三角经济圈。发挥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城市间分工合作、错位发展,构建特色鲜明的沿江城镇体系。规划建设西江水系沿岸生态农业产业带,强化西江流域生态环境联保联防联控。

(28)加快振兴左右江革命老区。深入实施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积极发展生态经济,打赢脱贫攻坚战,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加快建成山清水秀、安居乐业的幸福老区。完善交通主干网,加强农村道路建设,大幅提升老区通达率。积极发展清洁能源、有色金属、农林产品加工、养生健康、旅游休闲等特色优势产业,建设巴马长寿养生国际旅游区,建成百色生态铝产业示范基地、河池生态环保型有色金属产业示范基地、崇左糖业循环经济示范基地,构建以生态经济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发挥崇左、百色沿边区位优势,大力发展边境贸易、加工贸易和口岸经济,促进跨境经济合作。

(29)扩大提升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影响力。发挥桂林品牌优势,打造大旅游圈,增强对全区旅游发展的龙头带动作用。加强桂林联通国内外的航空、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建成设施完备、功能完善的旅游服务体系。发展 新型旅游业态,拓展旅游功能,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促进旅游业与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培育形成以旅游业和新型工业、现代农业为主的产业集群。积极参与国际国内区域合作,打造国际文化旅游交流合作平台。加强漓江和桂林山水生态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30)加快沿边地区开发开放。实施沿边经济带开发开放规划,大力推进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沿边口岸、边境城镇和跨境经济合作区等建设。扶持边境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深化与周边地区产业和市场合作,建设能源矿产、农林产品进口加工基地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促进加工贸易向边境口岸城镇转移,加快边民互市贸易发展。加强边境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居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边境口岸城镇建设水平,树立国界新形象。深入推进兴边富民行动,加快建设经济繁荣、生活宽裕、设施配套、边防巩固的新边疆。

(31)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以城镇群为主体形态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发展北部湾城市群和桂中、桂北、桂东南城镇群,积极发展南崇城镇带、右江河谷城镇带、沿边城镇带。培育发展南宁、柳州、桂林都市圈。实施大县城战略,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以新理念新技术引领新型城镇建设,打造集约城镇、绿色城镇、智慧城镇、人文城镇和特色城镇。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加快城市新区建设。统筹城乡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市场体系、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统筹推进土地、住房、财政金融、行政管理等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有利于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

七、推动绿色发展,加快建设美丽广西

绿色发展是“十三五”时期经济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是发挥我区生态品牌优势的重要途径。要以生态经济为抓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打造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舒适宜居、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美丽广西。

(32)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布局。发挥主体功能区作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基础制度的作用,推动市县依据主体功能定位科学发展,加快形成城市化、农业发展、生态安全、自然岸线格局。科学谋划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引导人口和经济向重点开发地区集聚。保护农业和生态发展空间,推动农产品主产区建设成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的功能区,推动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成为保护生态安全的核心区,加大对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实施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构建陆海协调、人海和谐的海洋空间开发格局。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推进经济社会、土地利用、城乡建设、生态环保等规划“多规合一”。建立健全适应主体功能区建设的财政、投资、产业、土地、人口、环境、绩效评价等政策。重点生态功能区实行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

(33)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坚持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生活低碳化,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生态经济体系,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利用节能低碳环保技术对传统工业特别是资源型工业进行绿色化改造,加快培育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新型生态工业,构建工业生态产业链。实施生态种养业、生态林业循环提升工程,促进农业生产向绿色有机循环发展。加快发展生态服务业,推广绿色产品和绿色服务。探索建立广西生态绿色产品认证标识、生态经济标准和生态服务价值评估体系。鼓励社会资本投向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领域,重大环境治理领域引入第三方治理,推动城镇环保设施建设运营产业化。

(34)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坚持节约优先,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强化节能减排降碳指标管理,实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实施全民节能行动计划,加强高耗能行业能耗管控。深入推进节约集约用地,严格控制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提高建设用地产出率。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合理制定水价,推广雨洪资源和再生水利用,建设节水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对产业存量实施循环化改造、增量 进行循环化建设,建设热电联产循环经济生态产业园,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和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形成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35)强化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严格划定生态红线和用途管制,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和自然保护区管护,加快形成以桂西和北部湾沿海生态屏障,桂东北、桂西南、桂西北、桂中生态功能区,西江千里绿色走廊为主骨架的生态安全格局,加强湿地、红树林等生态系统保护,建设重要海洋生态保护区。推进“绿满八桂”造林绿化提升、天然林保护等建设,加强重点流域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建设国家储备林基地。整合设立国家公园。

深入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增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严格控制工业污染源排放,实现镇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建立健全生态监测网络体系。加强环境治理基础制度和环保法治建设,实行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防止大规模环境污染事件发生。建立健全地质灾害调查和防治体系。健全重大工程项目布局建设决策过程的公众参与机制,推行环境污染群众举报奖励制度。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和环境保护责任追究、环境损害赔偿、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建设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市场。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开展九洲江跨省区生态补偿试点。

(36)深入推进美丽广西乡村建设。大力实施美丽广西乡村建设重大活动规划纲要,在巩固提升清洁乡村、生态乡村基础上,扎实推进宜居乡村、幸福乡村建设,实现农村环境优美、农民生活幸福、乡村和睦安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运营管理长效机制。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统筹农村饮水安全、改水改厕、垃圾处理,推进种养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置。优化村庄布局,提高村落规划和民居设计水平,加强传统民居保护,建设新型农村社区。以培育新型农民、优良家风和文明乡风为重点,扎实推进文明村镇、绿色村屯和星级文明户创建,提高农民文明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

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共享发展成果、增进人民福祉是“十三五”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持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完善民生领域各项制度,提高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让各族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37)全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以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为主战场,加大项目、资金、政策等倾斜力度,推进连片开发、综合治理、集中攻坚,明显改善贫困地区生产条件和人居环境。在扎实做好精准识别基础上,建立完善精准扶贫机制,因人因地、因贫困原因、因贫困类型进行精准施策。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脱贫攻坚责任制,全面落实扶贫责任、权力、资金、任务“四到县”制度,创新脱贫攻坚工作机制,完善脱贫摘帽激励机制。大力开展特色产业富民行动,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推进金融扶贫,构建资产收益扶贫机制。扎实做好移民搬迁工作,完善后续扶持政策。实行低保政策和扶贫政策衔接,对贫困人口应保尽保。大力实施教育扶贫工程,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强化社会扶贫合力,建立完善各界支持、参与扶贫工作的激励机制。

(38)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统筹发展各级各类教育,深入实施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大力建设国家民族教育示范区、省部共建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打造面向东盟的教育国际交流合作高地。科学规划学校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公平。大力发展学前教育,鼓励多元普惠性幼儿园发展。大力推进以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为重点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加快城乡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促进多元化、特色化发展。建立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职业教育优质化发展。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机制,强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高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努力办好特殊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考试 招生制度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发展远程教育,分类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坚持教育资源配置向革命老区、少数民族聚居区、边境地区、贫困地区倾斜,改善农村留守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状况,推动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教育,免除中等职业教育学杂费,免除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普通高中学杂费。完善资助方式,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着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畅通继续教育、终身学习通道。

(39)努力实现充分就业。完善落实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和创业引领计划,促进青年就业创业,统筹推进农村转移劳动力、城乡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推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实施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开展贫困家庭子女、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农民工、失业人员和转岗职工、退役军人免费接受职业培训行动。完善职称评定和职业技能鉴定制度。提高劳动力素质、劳动参与率、劳动生产率,增强劳动力市场灵活性。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和就业失业监测统计制度。建立和谐劳动关系,完善劳动争议调处机制和劳动监察执法机制,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40)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深化收入分配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深入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多渠道促进居民增收。健全科学的工资水平决定机制、正常增长机制、支付保障机制,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完善最低工资增长机制,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和津补贴制度。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创收能力。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收入差距,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41)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加快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步伐,努力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建成公平统一规范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完善职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制度,健全多缴多得激励机制。健全社会保障财政投入机制,加强预算管理。完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政策,依法扩大参保缴费覆盖面,增加社会保险基金总量。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监管,推进基金市场化、多元化投资运营,提高回报率。健全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和经办服务体系。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和经办管理,确保人人公平享有基本医疗保障。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完善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逐步实现自治区级统筹。积极推进商业保险机构参与医保经办工作,探索通过商业保险来降低个人自费比例的新路子。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强城镇棚户区和城乡危房改造,完善公租房廉租房并轨制度。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机制,实现应保尽保。健全受灾群众生活救助保障制度。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

(42)积极推进健康广西建设。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行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构建分级诊疗体系,加快公立医院改革,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区域卫生规划,实施医疗卫生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加强乡镇卫生院等急需和薄弱领域建设,促进医疗资源向基层、农村流动,推动医疗卫生县乡一体化。积极发展社会办医,逐步实现非营利性民营医院和公立医院同等待遇。坚持中西医并重,大力发展中医药和壮瑶医药事业。健全以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为基础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合理降低药品价格。完善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实施基层和紧缺医护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做好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完善医患纠纷调解机制,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加强传染病、慢性病、艾滋病、地中海贫血等重大疾病综合防治。加强突发事件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建立健全覆盖全区的紧急医疗救助网络。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进医养结合,建设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创建全国养老综合服务试验区。加快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保障妇女合法权益,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发展残疾人事业。

九、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增强文化软实力

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对“十三五”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加快推进文化改革创新,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建成具有时代特征、壮乡风格、和谐兼容的民族文化强区。

(43)全方位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44)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45)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发展。(46)加强文化对外传播和交流。

十、全面推进法治建设,巩固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稳定大局

加快法治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步入法治化轨道是“十三五”发展的基石。必须全面推进法治建设,进一步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确保民族团结和睦、边疆安宁巩固、社会安定有序、人民安居乐业。

(47)提高法治建设水平。(48)创新社会治理体制。(49)健全公共安全体系。(50)促进民族团结进步。

(51)积极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

十一、加强党的领导,为实现“两个建成”目标提供坚强保证

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关键在党。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按照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以新理念新状态新作为扎实推进“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

(52)增强党组织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53)强化人才支撑保障能力。

(54)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55)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56)以过硬作风确保规划全面落实。

实现“十三五”发展目标,前景光明、任务繁重。全区共产党员和各族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万众一心、砥砺奋进,为加快实现“两个建成”目标而努力奋斗!

下载广西生态乡镇规划工作方案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广西生态乡镇规划工作方案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广西规划馆

    11月8日,广西规划馆竣工启用仪式在南宁隆重举行,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郭声琨出席开幕式,自治区主席马飚在仪式上致辞。 当天上午,位于南宁市五象新区的广西规......

    2021年关于“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合集5篇)

    2021年关于“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编制工作方案范文“十四五”时期,是我市由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全面高水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是我市以新发展理念引......

    乡镇 工作方案

    乡镇 工作方案为了认真搞好乡镇党委领导班子的换届选举工作,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

    生态农场规划

    生态农场规划 一、项目简介: 项目名称:六安霍山现代新型农业产业化建设项目 项目资金:预计总投资200万元,约2年完成 产业特色及宗旨: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环境友好、社会效益......

    生态规划me

    名词解释: 1. 生态规划: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应用系统科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手段辨识、模拟和设计生态系统内部各种生态 关系,确定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生态适宜性,探讨改善系统......

    城市生态规划学

    一、如何理解和运用土地供给的自然弹性和经济弹性 定义:地球所能提供给社会经济已经利用的各类生产和生活用地,以及人类尚未利用和难以利用土地的总和。 分类:通常分为自然供给......

    城市生态规划学

    城市生态规划学姓名:蒲金超 学号:2011391111 班级:2011级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班城市生态规划学姓名:尹光耀 学号:2011391122 班级:2011级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班城市生态规划......

    景观生态规划

    景观生态规划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对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校园景观格局的分析,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整个校区的景观规划布局以及景观格局的分布,了解校园各个类型斑块的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