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情感励志教育

时间:2019-05-12 21:36: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情感励志教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情感励志教育》。

第一篇: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情感励志教育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情感励志教育

政治课教学长期以来,由于受政治、社会、家庭、高考模式的影响一直处于教师难教、学生厌学的尴尬境地。学生们经常混淆政治课与政治的界线,由于政治上存在的腐败和不正之风,使学生们一提起政治就“烦”;由于受社会上拜金主义的影响,许多学生感觉政治课中的道理是“虚”的,个人“实惠”才是“实”的,因此对政治课表现出不感兴趣;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们虽然望子成龙,但对政治课的学习只要求“死记硬背”及格就行;现在的高考模式自1993年后理科生不用考政治,因此在理科班上政治课显得比较困难„„

我们学校学生学习基础和学习意识差是许多学生的共同特点。因此学生们对政治课不感兴趣的情况更加突出。怎样把这类学生教好,我认为情感教育是一个重要手段,也是打开学生学习之门的“敲门砖”。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非常重视向学生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为首要目标,而道德、理想、价值观等则成了附属的东西。课堂教学中片面强调系统知识的传授与理性能力的开发,忽视了情感经验的积累与情感能力的培养,学生对所学道德要求缺少自身需要的体验,没有把它们当作必须遵循的准则,而只是作为一种理论知识来接受,造成道德情感培养不落实,不能发挥道德情感在知、情、意、行诸要素协调发展中的作用,学生常出现“言行不一”“知行脱节”等现象,致使高中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效果不理想,结合我校情况我认为应从以卜方面改进:

(一)重视学生的情感性学习,以理育情

情感和认识是相互促进的,相互干扰的。一方面,认识是情感产生的基础,认识越丰富、越深刻,情感就越丰富、越深刻;而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情感又反过来推动和加深人的认识。另一方面,不正确或肤浅的认识也可以引起不正确的或肤浅的情感;而不良的情绪和情感也会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所以,在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中,必须以理育情,从提高学生认识水平入手,以理智来支配情感。抓住教材中的情感因素,知情交融,情理通达。

思想政治课教学是培养学生道德情感的主渠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等,将教材中的道德理论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为培养相应的道德情感打下坚实的认识基础。在高二((哲学常识))第七课讲述“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时,运用讨论法就“人性白私论”展开辩论,目的在于通过暴露不同的道德观点,刺激学生的认知意识冲突,使其认知达到一个更高的阶段。正如赞可夫所言:“教学法一旦触及到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在讲述《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一课时,给学生播放歌曲《等咱有钱了》并讲述《猴子的故事》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将以理服人与以情动人有

机统一起来,使道德理论融入学生心中。因此,教师要注意用饱满的激情传授道德知识,用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渲染道德情感,用生动的事迹树立道德榜样,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其在心灵深处产生共鸣,在愉悦的心境中开启智慧、陶冶情操。

(二)创设富有情感因素的教育情境,以境育情

情绪情感的情境性是指人的情绪和情感总是在一定情境中产生的。情绪情感具有情境性的特点,是以境育情的心理学依据。情境教育法是思想品德教育方法之一,教师要根据教育教学内容,创设适宜的环境气氛和特定的学习情境,使学生的情感受到感染,从而达到加深理解道德观念的目的。

1、教学中,使用电影、电视等电教媒体以及挂图、实物等直观形象把学生带进某种特定的情境之中,以具体的形象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在高二《政治常识》第三课讲解中国共产党性质的时候,我借助电教媒体选播了电影《孔繁森》片段,电影中孔繁森的光辉事迹,形象鲜明生动,容易引起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能够使学生产生深刻、久远的印象,成为引发道德行为的动力,同时,这些具体生动的形象又体现了社会道德标准的典范,使学生能够更加具体地领会道德要求及其社会意义。我在《文化塑造人生》中讲述《感动中国》中的道德楷模的事迹,在《中华民族精神》中讲述洪战辉的事迹,并让同学们设身处地想想你如果是洪战辉会怎么做。

2、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组织学生走出课堂,去实地参观、采访,通过开展社会调研使学生了解社情民意,把所学理论知识、社会现实、自我情感联系起来,增强关心他人、关心社会、乐于奉献的道德情感。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只有在情感活动中,学生的道德认识才能深深地根植在他的精神世界里,成为他自己的观点,并在他自己的言行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表现出来,从而形成坚定的道德信念和高尚的道德行为。”

(三)发挥和谐师生关系的道德情感教育功能,以情育情

有研究表明,在4130位被调查的中学生中,回答“你有心里话最愿意跟谁诉说”时,选择“老师”的,仅有23人,而选择“在网上找一个不相识的诉说”的却有220人之多。这种隔离感,对于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说来,不能不说是一个严重的障碍。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既是一个认知过程,也是一个情感交流过程,因此,教师教育学生既要以理服人,又要以情感人。

良好的师生关系的核心是理解与尊重。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不能无视学生的情感、个性,简单、粗暴地对待学生。一个缺乏安全感、缺少爱和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的学生,不可能有效地积累积极的道德情感。以情育情,也叫做情绪情感的感染性,是以情育情的心理学依据。教师要用适当的情感表达方式,帮助学生止确地理解道德的社会意义。

1、教师要运用自身的情感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教师对学生真诚的爱与期

望,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会激起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亲切感、依恋感,从而乐于接受教师所讲的道理,这就是“亲其师,信其道”。人只能由人来建树,教师的情感对学生的情感具有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

2、善于表达真情,发挥表情的信号功能。教师在讲解道德范例、分析道德准则时应投入真情,充分发挥真情的信号功能,如丰富的面部表情,语音的抑扬顿挫及适当的机体表情等。“非语言沟通在人类社会沟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美国学者伯德惠斯·戴尔认为在两个人互动的场合中,有65%的社会含义是通过非语言方式传递的。学者艾伯特·梅热比甚至提出一个公式:相互理解=语调(38%)+表情(55%)+(语言)(7%)”。

(四)发挥优秀文艺作品和生动事例的感染作用,以美育情

别林斯基有一句名言:“美和道德是亲姊妹。”以美育情,丰富学生的道德情感内容。美育,也称美感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健康的审美趣味和稳固的审美情操的教育实践。美感包括自然美感、社会美感和艺术美感。优美的自然景色能激起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怀;经常引导学生评价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热点问题,可以提高他们的道德认识和评价能力,有利于塑造美好的心灵;艺术美感中的优秀文艺作品能够深刻地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具有浓厚的情感色彩和感人的精神力量,能唤起学生对真、善、美的热爱,对假、恶、丑的痛恨。因此,选择文艺作品时,必须考虑其内容是否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因为远离学生实际的内容很难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

总之,美育通过生动、鲜明的形象给人以美的享受的同时,能起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特殊作用,是道德情感教育的有效方式。止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因此,我们应学会积极、自觉地利用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各种形式唤醒青少年学生的道德情感,以此激发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五)培养学生道德情感的自我调节能力

如前所述,高中生的道德情感虽然有了明显的发展,但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他们的道德情感往往会流露出某些矛盾和不稳定性,表现出容易冲动、难于自制等特点。康德认为,道德情感的特征是冲突的心理因素体验,一方面是压抑各种自私白利而产生出不快与痛苦;另一方面又因之感到自豪、高尚,因此,道德情感不是一种自然好恶之情,而是一种理性情感。而在黑格尔看来,一部精神发育史,就是心灵矛盾、冲突、和解、再矛盾、再冲突、再和解的无限过程史。

在教育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道德情感的白我调节能力。例如,在高二《哲学常识》第七课讲述“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必要的主观条件”时,就着重提高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问题,我遵循了下列做法:首先,让学生知道什么样的情感是好的,什么样的情感是不好的,应该怎样正确表达自己的情感。其次,启发学生了解自己的情感的弱点,平静而理智地悦纳自己,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预见到某种消极情感表现的后果,学会理智地控制情感。再次,对于学生的消极情感不要简单禁止,要了解原因,耐心改变学生对消极情感的错误认识。要善于引起并维持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其愉快接受教育,有利于积极体验的产生和良好品德的形成。

苏联的申加罗夫在《情感与感情是现实反映的形式》中说,“情感领域的不协调是最高的惨淡的现实。情感与感情的世界是在较早的年龄形成的,但是,如果某些对道德而言至关重要的情感没有形成的话,那么这个空白靠将来再弥补的希望则十分渺茫。”因此,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我们必须加强对青年学生进行道德情感教育,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和科学的方法,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树立止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第二篇: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浅谈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摘 要:情感是人们对周围客观现实的心理体验,影响着学生的智力发展和认知过程。英语教学不仅是教学生一门语言听、说、读、写、译的技能,而且同时还传递着母语国家的文化习俗,因此英语学习除了基本认知过程外,还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情感因素。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要转变教师教育理念,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培养和激发学生语言学习的动机,要创设情景,组织教学,恰当运用身体语言以此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动力。

关键字:情感教学;英语教学;人格魅力

情感是人对于客观现实的态度体验,是由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个体的需要而产生的,它反映了客观事物与个体需要之间的关系。情感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成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

一、高中英语教学存在的误区

外语学习除了感觉和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等认知过程外,还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情感因素。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在以往的英语教学实际中,存在着两个误区:第一,重视知识和技能的发展,漠视情感教育,结果是使学生人际关系淡薄、人格方面不健全,身心不能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第二,忽视情感和认知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过分注重认知能力的培养,忽视情感的影响,结果学生的认知水平提高了不少,但其情感、人格却发生了扭曲。传统的英语教学已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

二、情感教学的理论依据

脑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只有当大脑两半球协调致时人的潜能才能充分地发挥出来。美国的R.W.斯佩里通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人脑的两半球存在着机能分工的不同,其中左半球同抽象思维、逻辑形式有关,包括语言活动;右半球则同知觉、空间相联系,包括人的直觉、联想、情感、意志等因素。大脑两半球不但有分工,而且还有合作。只有当两半球的兴奋和抑制交替进行时,大脑的潜能才能得以充分利用与发挥。情感能激起右脑的兴奋,认知能激起左脑的兴奋。情感教育可以改善两半球协调工作的能力,实现开发人类潜能的目的。

三、实施英语情感教学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情感态度的课程目标,首次把情感态度融入到英语课程和教学之中:通过英语情感教学,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发展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通过语言来交流情感、培养兴趣、确立信心、加强合作、拓宽视野,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达到英语教学的最佳效果。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在教学中运用情感教学呢?

(一)转变执教理念

教师是情感教学的具体实施者,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是情感教学的前提。

第一,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在教学中教师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培养的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情感可以提高语言教学的效果,反之,语言教学也能帮助学生培养积极、健康的情感。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将兴趣转化为学习动机,树立起自信心,克服焦虑,建立团结合作、相互支持的人际关系,养成和谐与健康向上的个性品格。第二,转变学生观。情感教育的学生观认为:世界上任何一个能学会的东西,几乎所有的人也能学会――只要给他们适当的时间和适当的学习条件。那么,只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适当的帮助,我们的学生就能够学习各种学科,并能达到掌握的程度。因此,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发展,使每个孩子都能愉快地学习,个性能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

(二)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毋庸置疑,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

第一,教师要用爱心温暖学生。爱心是教师对教育事业、对学生的热爱之心。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热爱学生应是教师从事教育的基本要求。有了爱,学生会感到生活的愉快和价值,会好好学习,积极向上,充分开发自己的潜能。教师爱学生,学生才会亲近教师,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亲其师,信其道”。第二,教师要用宽容关爱学生。有了爱心,教师还要学会宽容。当学生学外语时,教师应该用宽容的心态去宽容学生。对于勇于实践的任何尝试,教师都要鼓励,告诉学生:错误是不可避免的,是暂时性的,不要怕;随着语言水平的提高,错误会慢慢得到纠正的。尤其,在高中英语教学中,中国学生会受到汉语思维的影响,会犯下很多值得反思的错误。因此,教师应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给他们以积极的鼓励,消除学生的焦虑感,激励他们多实践、多发现,在学习中找到自信。

(三)培养和激发学生的语言学习动机

语言学习动机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语言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那么,怎样培养和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呢?

第一,引导学生认识外语学习的重要性。教师要让学生懂得外语学习的目的和重要性,将国家与个人的需要相结合,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激发学习动机。

第二,培养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兴趣是人积极探究事物的认识倾向。教师可以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创设生动形象的课堂情景,多给学生提供参与教学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快乐,产生兴趣。

(四)恰当运用体态语言

人的体态语言,心理学家又称为“身体语言”(body Language),是一种非文字语言的信息传递手段,是人们广泛运用的无声信号。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体态语言来补充有声语的不足。合理的体态语能够对组织教学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教师要善于用各种手势来调控课堂节奏。第二,增进师生感情。当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用亲切的目光注视着学生,给他自信和赞许,无论错误与否,都要面带微笑,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第三,激发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中准确适度的手势,可以传递思想,又可以表达感情,增加教师有声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例如,在教授单词“mentle”时,可以用手画一个大馒头,用谐音来提高其学习兴趣。

此外,教师热情洋溢的教学风格,随和的性格、端庄的仪表、高雅得体的举止,不仅展现出教师的个人魅力,而且增强了教学的感染力,有助于吸引和稳定学生的注意力。

参考文献:

[1] 陈家麟.学校心理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 章兼中.外语教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3] 贾冠杰.外语教育心理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3.作者简介:尹兴飞,男,(1979.4_),单位:安徽省太和中学,职称:中教一级,学历:研究生

第三篇: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的公民教育

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的公民教育与实践

思想政治教育是或应该是一个国家教育的基本事务,没有比发展一个有知识的、有效的、有责任的公民更重要的公民更重要,思想政治教育是支撑我们政治发展的根本。

我国《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表示该课程的性质,即“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与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校政治理论课相互衔接,与时事政策教育相互补充,与高中相关科目的教学和其他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课程的基本理念:“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而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是我国公民教育的最直接课程,以培养合格公民。世界各国自有用自己的意志理念去培养公民的惯例,宣传自己的价值理念和观念,使公民认同自己的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我国的思想政治课程也不例外。

课程的总目标:“知道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常识;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备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应有的自主、自立、自强的能力和态度;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情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传播主流政治文化,培养合格的中国公民,维护政治统治,使国家或党的道德价值观念、政治思想、政治制度、政治原则为社会成员所认同和接受,使公民具有合乎本国政治经济制度所要求的观念和行为,为国家培养负责的公民。

怎样的公民是负责任的公民呢?负责任的公民认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专政的价值与原则;负责任的公民能认识到自己有义务采用行动确保社会稳定的发展;负责任的公民能积极参与到社会中促进个人和公共利益。培养学生具备成为负责任的公民所需要的公民知识、技能和品质是学校公民教育的全部任务。

以思想政治课程中的政治生活模块为例,以中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生活为基础,结合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和公民参与政治生活所必须的政治素质,设置了四个主题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当代国际社会。建构了以政治学知识为支撑,融合相关道德、法律知识的课程模块。通过对我国政治制度的学习,认识我国现行的各种制度,了解参与政治生活的民主形式,了解当今国际社会形势。跟随主旋律,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但是总体而言,我国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在整体上缺乏现实感和生活感,一直沉浸在书本世界之中,在书本中了解我国的政治生活,丧失应有的政治意义,存在着一种远离学生当下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际的片面倾向。只有在学生回归到自己的生活世界,学会运用知识以后,才算真正达到了教学的目的。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服务、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教学内容可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学个关注的、有意义的题材。时事政治教育、党团活动、班级活动等也要与课 堂教学建立互补关系,从而使课程的实施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形成网络式的教学系统,以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社会参与的能力,落实公民教育,只有让学生参与一定的政治生活,公民教育的理念才会深入。

对于新兴的中国公民教育来说,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首先,弘扬传统文化,丰富教育内容。一国的公民首先是扎根于本国文化熬熬的社会人,因此首先应该培养其对本国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加强国民内凝聚力。中国千年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更应爱在公民教育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其次,开展服务学习,增强服务有效性。社会服务是参与社会活动、培养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的途经。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 行)》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为必修课,提倡加强社区服务和 社会实践.这也是服务学习,但实施中常收效甚微.原因 是这种服务要么没有考虑社区的实际需要。不能真正解决问题:要么仅仅是形式化的走过场,要么不符合学生实际能力。最后,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实现教育无意识化。良好的公民教育应该让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觉中无意识地接受教育,即所谓“润物细无声”。我们的公民教育期待更大量的公民教育基地向中小学生敞开。期待把中国的传统节日和纪念日庆典活动办成真正的培养公民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活动。

第四篇:浅谈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浅谈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新课程改革要求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如何用好教材,用活教材,促进教学效益的提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更新教学观念。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任何一部教材,不管编排得多么好,理念有多么先进,都不可能完全适应每个教师、每个班级,所以教材也有需要改进、调整、补充、重组的地方。因此,我们要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把教材看做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进行人格构建的一种范例,从而对教材进行灵活处理,为学生建构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

第一、改编教材中的情景,创设新的情景。现行教材每一框题都设计了若干真实情景来呈现问题,提供学生探究的平台和路径,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但是,由于思想政治课具有很强的时效性,教材中设置的一些情景难免会有滞后性,因此,为了提高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对这些情景可以而且应该进行改编。

第二、重组教材内容。各地区、各学校以及学生个人之间存在着差异性,学生学习的认知起点与教材编排的逻辑起点往往并不一致,这就要求我们对教材的处理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应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和教材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与综合对教材提供的学习资源进行重新组合,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要求,使全体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第三、拓展教材内容。拓展教材内容不是简单添加新教材已经删除了的“难、繁、偏、旧”知识点,而是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对教材知识的自然延伸,让学生在已获取知识和能力的基础上继续探究新的知识,并在此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能力,升华情感,实现学生书本世界、生活世界和心灵世界的有机统一。

第四、质疑教材内容。尽管编者力求教材内容表述规范,但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教材后来版本对前面版本部分内容的修改也说明了这一点。尽管新版本编者作了修改,但现行教材依然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因此,教师在这些地方可以向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敢于怀疑、勤于思考的精神。

第五、整合教材的内容。即整合政治学科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成学习模式指出,人脑不是被动地学习和记录信息的白板,在学习任何一种新知识之前,每个学生头脑中都具备自己所特有的认知基础、知识经验与社会阅历等。为此,教学预设首先要开发教材中能整合的政治知识和学生生活经验的学习素材,把学生要学习的政治知识变为活生生的生活现实,引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激活学生的认知需求与思考热情,使其主动投入到课堂智慧生成的学习活动之中。

总之,创造性地使用新课标教材要将尊重教材与突破教材相结合,在用好教材课程资源的基础上,根据教学需要对教材中的资源进行恰如其分的取舍、补充、整合和重组,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实际,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第五篇:浅析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

浅析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

摘要: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就是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生活背景出发,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为生活服务”为指导,把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用政治、经济、文化、哲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思想政治课堂就在身边,感受到思想政治课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思想政治课的魅力。本论文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的依据及途径。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四个必修模块,甚至包括选修模块部分,无不彰显着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的有机结合,散发着生活的气息。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教育来源于生活,教育只有满足生活的需求才有意义。将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有助于使复杂的教学内容简单化,深奥的教学理论通化,抽象教学原理具体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助于使学生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形成正确的学习生活态度,确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一、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的依据

(一)理论依据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发生与发展的现实基础,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对真理的把握需要经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多次反复的过程。因此,教学应从学生身边的实际出发,从生活的直观感性入手,让学生在生活中去体验,感悟与提升,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1]马克思的认识论为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教育家杜威指出“教育即生活”,主张学习应以经验为中心,重视通过直接经验获得知识和技能,[2]“生活教育”是政治教学生活中必须坚持的现代教育理念。

(二)现实依据

首先,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是新课改的要求。新课标要求思想政治课“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要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其次,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是思想政治教学的内在要求,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过度关注理论传授,忽视了学生的社会生活、个人生活等教育因素。最后,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学生主体发展的需要,学生的生活经历成了教育的起点,学生的生活成了教育的背景,学生的生活本身和学生的经验是我们实施的教育基础,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原动力。

二、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的途径

(一)优化教学内容,突出教学生活化

“经历是一种财富。”学生亲历亲为的经历本身就是一种可以开发的课程资源。因此,应挖掘学生自身的生活体验,挖掘学生的生活感悟,突出教学生活化。构建性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学习者要把书本知识与自己的直接经验联系起来。为此,思想政治教学要引领学生关注生活,在具体知识的呈现中充分做到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一方面,借助学生所熟悉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中的事例、材料,引导学生自己归纳出结论;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列举实际生活中的事例说明所学的理论观点。

例如,在教学“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时,引用著名歌唱家阎维文在《说句心里话》这首歌中唱的“你不扛枪,我不扛枪,谁来保卫祖国,谁来保卫家”,说明这一义务的重要性。正是这种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融合的课堂教学,使学生产生活生生的真实感受,激发了学习的动机,学生不仅乐于探究,学会自主建构知识,而且能深刻地感知生活,在实实在在的事实中理解并接受理论。

(二)、改革教学方式,促进教学生活化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注重实践性等新的教学观念,呼唤与之相适应的新的教学方式的诞生,并促使诸如“探究式”、“体验式”、“合作式”、“谈话式”“讨论式”等教学方式的兴起。以人为本,民主开放的教学氛围惊醒了沉闷的课堂,这些新的教学方式为推进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提供了保证。

在教学方式的改革和探讨中,采用网络教学的方式。这种方式可以充分地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选择的主体地位,实现了更强的交互功能,人机交互,师生交互,生生交互等模式。这样就能打破原来单一的文本式线性顺序结构,抽象化的文字扩展为图像、声音、视频等多媒体。学生可以有选择地从网页上的任意一点进入学习,还可以方便地到达其它相关站点,看到更多、更新、更贴近生活的资料,促进教学生活化。学生的视野因此大大开阔,教学也因此打破了教室、课堂、教材的限制,学习容量大大增加,学生在眼、耳、口、手、脑的开动中提高了能力,大大促进教学的实效性及生活性。

(三)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增强教学生活化

传统教学把学生固定在书本世界里,教育与人的生活世界相分离,难以体现教育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不再完全是静听、静思的学习,而是倡导在活动亲历中体验式地学习,学生只有体验了干渴,才知道水的重要性和节水的必要性;体验了污染,方知环保的重要;聆听了企业家的创业报告,才能体验到创业的艰辛„„在这样的感受和体验中,学生的认知才得以升华,情感才得以激发。思想政治教学要重视生命过程的体验性,就必须充分开发生活中的教学资源,通过教学活动设计,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主动建构知识、形成观点,升华情感、提高觉悟。

例如,教学“民主决策:作出最佳选择”这一框题时,我让学生举办一次模拟听证会,听证会的主题是“中学生穿校服问题”,这一主题的选取是针对学生活设计的,我要求学生确定听证会的代表(校方、学生、家长、教师、专家等),然后,将学生分成小组,扮演不同方面的代表,各小组分别准备材料,确定听证会的程序:各小组推荐代表陈述观点,然后,听证会主持人进行总结。通过此次听证会,学生提高认识,知道“中学生穿校服利大于弊”。

设计有趣教学活动,增强教学生活化,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课本,更要关注生活,关注学生,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兴趣和需要,并将学生的需求作为思想政治教学目标设计的重要出发点,同时,使学生的学习从单纯的书本和封闭的教室走向充实而丰盈的生活,使学生更关注新颖而变化的时代,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真实而复杂的生活,在生活中应用、拓展和深化知识,真正认识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激发学习兴趣。

(四)投身社会实践,回归生活

政治课要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的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广阔的社会背景为学生提供了一片学习思想政治的天空,学生由学校走向社会、走向生活的拓展过程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实现。教师可根据教学的需要,让学生走进社会,把政治课置于社会生活中,为学生打开一扇扇了解社会的窗户,极大地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让他们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思想政治,生活中时时有思想政治。

三、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的反思

在努力推进和实现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过程中,我们还必须意识到教学生活化并不是意味着教学内容就是个体日常生活经验的重现,也要避免生活化过于发散而导致思想政治教学主题的迷失。高中思想政治课的主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知识,教学任务是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生活化教学只有紧扣各个模块固有的主题与各个学时特定的主题,才能真正做到行散而神不散。[3]在教学过程中既联系个体的生活经验,又不能忽视科学知识的重要性。那种把思想政治教学只停留在生活琐事层面的做法,实际是把思想政治课堂引向“庸俗化”,应进行严格的区分,极力避免对“生活化”理解的误读。

注释

[1] 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2]邹群,王琦,《教育学》,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3]吴建,《高中政治生活化教学刍议》,《中小学教学研究》2009年5月

下载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情感励志教育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的情感励志教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反思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反思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反思1 人们常说“经历就是一笔财富”,我认为人的经历再加上对这些经历进行过充分深入的反思感悟后才真正算是一笔财富。异常是身为一......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设计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设计神奇的货币第一节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一、教材分析、教学重点: 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2、教学难点:外汇、汇率;物物交换的困难;货币在商品交换过程的......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生活化

    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探讨 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的路径 (1)提升信息素养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信息素养、综合......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反思[大全]

    高中政治教学是一种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学科,教师是通过对教学的不断反思,提高教学水平,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反思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反思 篇一: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反思自 2004 年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一直担任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科任。这些年我在同事们特别是在丘广辉教师工作室的指导帮助下,积极投......

    初中思想政治教学论文情感教学论文

    中学政治教学资料大全 三生石编辑 情感教学 以创新教育理念,探索情感评价策略与途径。在实施情感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发扬改革创新的教育理念,以情感教育理论为指导,对情感......

    浅谈化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浅谈化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摘 要:情感教育是化学学科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有意识地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可以感染学生、激励学生,让学生快乐学好化学。关键词:情感教育;爱心真情......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刘艳龙 众所周知,语文教学自始至终离不开认知和情感教育,二者密切配合,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拥有一个色彩斑斓的、扑朔迷离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