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拨动学生情感的心弦奏响优美的乐章
拨动学生情感的心弦奏响优美的乐章
“用艺术蕴涵着的丰富情感,打动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和良好的人格”,这是小学艺术教育的灵魂。艺术是以情感表现为宗旨的,在艺术活动过程中,情感始终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最活跃的因素。艺术教育中倘若没有了情感这一重要因素,就会丧失震撼力。苏霍姆林斯基曾以生动的比喻来说明情感的作用:“感情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他在论述中高度评价了情感的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小学艺术课如何突出其情感性,达到以情感人,以情激情,以情塑造和改造学生的人格,下面我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把握教材引发学生的情感
情感是创作的原动力,情感是作品的生命力。“心有所思,情有所溢,而后有所撰作”(叶圣陶语),艺术作品是作者情动于中,溢于言表的产物。因此,教师在授课前必须深刻理解、准确把握教材中艺术作品的思想感情,根据自己的知识,见解和阅历,充分了解艺术作品的情感内涵,引导学生从多角度体验教材中艺术作品的情感,进而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在小学艺术第二册教材中的十个主题,包含了儿童与亲人、同伴和睦相处;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生态环境;关爱残障小伙伴、贫困地区战争环境中的小伙伴等一些积极健康的富有情感体验的单元课例。这些情感因素蕴涵在不同的艺术语言中,是人类所特有的,最为美妙的情感模式。
在教学中,我们应充分抓住教材其中的情感因素,促使学生由情感的浮浅性向稳定性和深刻性发展,丰富学生的高级情感。如《小乌鸦爱妈妈》这一课,在听赏歌曲时,我提出了几个问题,“小乌鸦为什么不去玩?”“它急急忙忙赶回家做什么?”“小乌鸦是个怎么样的孩子?”听赏后让学生交流、寻找出答案,帮助学生理解歌词的内容。接着让学生讲讲小乌鸦和它妈妈的故事。通过这一活动,小朋友们将自己的感受、生活经历和想像结合起来,相互交流,相互感染,引发学生对母爱感受的感受延伸与发展。在戏剧表演主这一环节学生把自己的感受都表现出来,特别生动,特别感人,学生的情感得已激发和深化,爱的体验潜移默化地根植于学生的心里,对学生的心理及情感产生的影响是深刻的。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一定的场合下产生的。生动的教学情境可激发学生的情绪体验,调动学生的情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有效手段。这就要求艺术教师在课堂上尽量采用开放式教学,努力创设与艺术作品相适应的氛围,让学生沐浴在优美、生动的情境里,帮助学生更好地感知、理解艺术作品,鼓励和指导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促进学生审美和人文情感的发展。
如在《小鸟的家》这一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一个“乱砍滥伐树木”的场景,让学生在其中扮演“大树”、“小鸟”、“砍伐者”等不同的角色。通过情境的创设,学生的视觉和听觉都被调动起来,达到如临其境,如见其景,置身于情境之中的地步。让学生站在小鸟的立场去体验失去家园的痛苦,激发他们爱鸟的意识。在为小鸟建造家园的过程中,小朋友们都认识到了由于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而造成的恶果,从而激发了他们保护大自然的热情。
三、以情激情拨动学生的情感
在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说小学艺术教育就是情感教育。在艺术教育活动中,教师应首先进入艺术的教育情境,他不仅要抓住艺术作品中蕴涵的情感因素,还要能够把它表达出来。并首先引起自己情感上的共鸣,以将情感传递给学生,也
就是说要想让学生感动,必须自己先感动。所以教师要以情激情,要学会运用表情,并要善于运用表情,用自己丰富的情感体验去激发学生,拨动学生情感的心弦。
在教学《节日的祝贺》这一课时,我通过大量的图片、照片,还有几个小故事,形成强烈的视觉冲突,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孩子们了解到在这快乐的节日里,在这幸福的生活里,在不同地区、不同的国家还有许多小朋友无家可归,还有许多小朋友在忍受着饥饿„„以自己丰富的情感通过艺术的形式与学生的心灵产生沟通、碰撞,拨动学生内心的情感,并与之产生共呜,进而引发学生的同情心和爱心,并把爱心转化为孩子们的思想能力和力所能及的行动――制作“爱心卡”,让爱心在制作中交流、传递,达到艺术教育净化人的心灵、陶冶情操的目的。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还应注重建立和谐的教学氛围,触动学生积极情感,使情感的感染功能和迁移动能充分发挥。如《火车呜呜响》这一课,我与学生一起坐火车,一起用动作表现火车开动的情景,以和谐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来推动教学的进行。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里的学习并不意味着机械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移到另一个头脑里去,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要进行心灵接触,而心灵接触离不 开情感的交流。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艺术教学实践中,我们有责任用爱心与激情在孩子们情感的世界里播种出绚丽的彩虹,用一个充满爱的心灵去震撼另一个心灵,去拨动孩子内心情感的琴弦,塑造孩子们的美好心灵,奏出优美的乐章!
第二篇:拨动学生的心弦
就让我从参加的活动说起吧。前年四月,我有幸听了一位自山东的语文老师的一堂课。当时课堂设在一家剧场的舞台,台下是参加会议或观摩的老师,台上是上课教师不同的是,她从不去翻看望课本、备课笔记,在讲台前、课桌间自由走动,时而配乐朗读,时而即兴板书,时而激发学生想象,时启发思考,从容地与学生交流,像节目主持人那样娴熟自如,师生配合得那样和谐、完美,给包括我在内的每一位听课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使我想了很多很多。当新世纪的迈上前的步伐,我做为一名立身于坝下中心的语文教师,深感无限自豪,又觉责任重大。我校提出的“素质教育、科教兴国、争创全县重点小学”这一串烙满时代教育印记的鲜明口号,回响在我们耳际,震撼着我们的灵魂。
然而,要实现这个目标,要让贫瘠的土地上长出绚丽的鲜花,结出累累的硕果,要让学生成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创造者,我首先必须做到的是:立足于讲台,开拓教室空间,用新鲜的活水浇灌求知的心灵,用灵动的智慧的音符去弹奏学生的“心灵之乐”。
40分钟的课堂教学,是我们塑造灵魂,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前沿阵地,也是我们发挥才智、谱写青春事业的立体大舞台。为什么我们满腔忱地走进课堂,但有的学生听课却提不起精神,恹恹思睡?为什么我们有时花大力气备课、教课,尽力去完成教学任务,而效果依然不理想?为什么我们把自以为好的东西塞给学生,毫无保留,学生的能力却依然平平?这其中固然可以找到多中原因,但我觉得重要的一点,恐怕是我们所教的内容,所采用的方法,没能和学生心中的弦对准音调,没有能在学生心中弹奏。教师是学生心灵的耕耘者,教课就要教到学生的心上。如果我们不研究学生对语文课的要求,不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怎么能在学生心中留下深深的痕迹呢?
前人说得好: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人必须从传统的注入式、填鸭式的框框里跳出来,不要担心讲解有什么遗漏,摒弃面面俱到的做法,根据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许多散文共同点,如果篇篇必讲,泛泛而谈,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高中,老是重复一个声调,学生怎么会不腻烦呢。如果我们指出景物描写个性:有的勾勒,有的工笔;有的动静交融,有的疏密有致;有的如水彩,恬淡明丽;有的如油画,浓墨重彩,光感质地清晰。学生就会感到兴奋,感到新鲜,感到求知的愉悦。
让创造性思维在课堂教学中散发魅力,是优化教学模式的突破口。我们要突破文路、教路、学生学路一条线的传统课堂模式,不断注入活水,使教学常教常新。有些课文按顺序展开,我们不妨来个倒教顺理,中间开花,一下子将文章的精华提炼出来。有些文章篇幅太长,我们不妨迅速切入中心,辐射全文,做到纲举目张,又何慢吞细咽,浪费时间呢?
让学生走进艺术的殿堂,将美育的因子渗透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乐学、乐美,得知识受陶冶,是未来课堂教学的一个崭新命题。语文教学用的是生动优美的语言文字,读的是丰富多彩美文佳作,在艺术渗透、多媒体运动用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用艺术开拓语文课堂的空间:以图画再现情境,用音乐渲染氛围,以表演体验情节,用对联串缀文意,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操,让美的艺术伴随着学生的成长。
“教,是为了不教”,这是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至理名言,也是我们每一个教师必须追求的最高境界。然而这是一个需要开拓的、充满生机的时代,为了让我们的学生真正成为未来社会的新型人才,为了使我们的百年老校在21世纪焕发崭新的生机,就让我们在三尺讲台、一方黑板上绘制动人的五线谱,为学生弹奏美妙悦耳、经久不息的音乐吧!谢谢大家!
第三篇:拨动学生的心弦
一年来,在省行党委领导的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科学理论,努力改造世界观,与全处同志团结协作,较好地完成了领导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圆满完成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思想道德集中学习教育活动的任务。受领导委托,我负责学教活动办公室工作。按照上级要求,我认真组织学习教育活动实施方案的制定,开展检查督导,收集反馈交流信息,编写各种文字材料及档案资料的整理。主动为党委领导当好参谋,使这两项活动得到健康顺利开展,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全行系统76个县级支行参加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经地方党委验收全部合格。11月初,中央金融工委、总行派人到我行检查时给予了充分肯定。古县支行和靖县支行分别受到总行表彰。思想道德教育活动我行属免检单位,得到总行的充分肯定。
二、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措施办法,为改革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组织召开了全行宣传思想工作暨政研会年会,总结交流了全行开展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对新形势下开展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措施办法。深入基层开展基层职工思想状况调研,并设置五个专题,分工各市分行进行专题调研,对全面掌握了解基层职工思想状况,为党委领导掌握全行思想动态,提供决策依据,为有的放矢地开展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为保持队伍的安定稳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编写的调研报告被总行评为全国政研论文二等奖。
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新的成效。为了推动全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组织召开了全行创建文明行业工作座谈会,总结交流了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经验,提出了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创建机制、选择有效载体和途径、注重建设、注重办实事、注重实际效果等具体措施,并制定下发了创建文明行业工作的考评办法,有力地促进了全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扎实开展。在年初省文明委组织的22个服务行业社会满意度公开测评中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在第三届创建文明行业竞赛活动总评中有望取得好的成绩。本人被省文明办推荐为第八届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经过各级行不懈的努力,县级支行以上单位被授予各级文明单位的占80%以上,第八届省级文明单位数量有望比上届翻一番。罗湖支行被中央文明委评为创建文明行业工作先进单位,乐山市支行被中央金融工委评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并被总行推荐为国家级文明单位。全行文明单位的普及率及档次有了明显提高,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省文明委为我行制作了精神文明建设专题片,在东南台和省电视台播出,对提高我行的社会形象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四、认真做好机关纪委工作。在重视加强省行机关干部员工以爱岗敬业、清正廉洁为主题的思想教育基础上,根据省分行纪委布置,认真抓好处级干部述廉报告制度的落实,认真清查机关干部职工及其亲属子女是否有经商办企业等情况。一年来,省行机关干部职工中没有发现违反廉政规定的行为。
五、注意团结协作,协调机关相关处室之间的关系。团结同志,自觉遵守各种规定,积极参加各项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理论水平。主动热情地协助做好处里的各项工作。
一年来,虽然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工作不够深入扎实,特别是在新形势下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办法不多,措施不新,下功夫研究不够。
第四篇:拨动学生的心弦
拨动学生的心弦
“国之兴衰,系于教育,系于人才”。加强教育,造就人才,实现跨世纪的飞跃,是我们每位教师责无旁贷的义务,作为一名立身于农村高完中的语文教师,深感无限自豪,又觉责任重大。我校提出的“田园风光、大学气质、人文情怀、卓雅底蕴”这一串烙满时代教育印记的鲜明口号,回响在我们的耳际,震撼着我们的灵魂。
易卜生说:“你的最大责任是把这块材料铸造成器”。然而,要实现这个目标,要让贫瘠的土地上开出绚丽的鲜花,接出累累硕果,要让学生成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创造者,我们首先必须做到:立足于讲台,开拓教室的空间,用新鲜的活水浇灌求知的心灵,用灵动的智慧音符去弹奏学生的“心灵之乐”。
四十五分钟的教学课堂,是我们塑造灵魂、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前沿阵地,也是我们发挥聪明才智、谱写青春事业华章乐彩的立体大舞台。为什么我们有时满腔热忱地走进课堂,但有的学生听课却是提不起精神,恹恹欲睡?为什么我们有时花大力气下苦功夫备课、上课,尽力去完成教学任务,而效果依然不理想?为什么我们把自以为好的东西塞给学生,毫无保留,学生的能力却依然平平?这其中固然可以找到多种原因,但我觉得重要的一点恐怕是我们所教的内容,所采用的方法,还没能和学生心中的弦对准音调,没有能在学生心中弹奏。
教师是学生心灵的耕耘者,教课要教到学生的心上。如果我们不研究学生对语文课的要求,不去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怎么能在学生心中留下深深的痕迹呢?
前人说得好: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在当代教育中,我们必须更新教育观念,从传统的注入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中跳出来,不要担心讲解有什么遗漏,摒弃面面俱到的做法,根据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学生掌握的知识程度来取舍、剪辑教学内容,就会感到春风拂面,别有洞天。如景物描写,是许多散文的共同点,如果篇篇必讲,泛泛而谈,从初中到高中老是重复一个声调,学生怎么不腻烦呢?如果我们指出景物描写的特性:有的勾勒;有的工笔;有的动静结合;有的疏密有致;有的如水彩,恬淡明丽;有的如油画,浓墨重彩,光感质地清晰„„。学生就会感到兴奋,感到新鲜,感到求知的愉悦。
让创造性思维在课堂教学中散发魅力,是优化教学模式的突破口。我们要突破文路、教路、学生学路一条线的传统课堂模式,不断注入活水,使教学常教常新。有些课文按顺序展开,我们不妨倒教顺理,中间开花,一下子将文章的精华提炼出来;有些文章篇幅较长,我们不妨迅速切入中心,辐射全文,做到纲举目张,又何必慢吞细咽,浪费时间呢?
引领学生走进艺术的殿堂,将美育的因子渗透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乐学、乐美,得知识受陶冶。语文教学用的是生动优美的语言文字,读的是丰富多彩的美文佳作,在艺术渗透、多媒体运用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在教学中,我常用艺术开拓语文课堂的空间:如在教学高二语文(上)第二单元《词七首》时,就将先制作好的课件运用多媒体为学生上课,以图画再现情景,用音乐渲染氛围,以表演体验情节,用对联串缀文意,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操,让美的艺术伴随着学生成长。
“教,是为了不教”,这是现代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的至理名言,也是我们每一位教师追求的最高境界。当今时代,是一个需要开拓、充满生机的时代,为
了让我们的学生真正成为未来社会的新型人才,为了让我们老校焕发崭新的生机,让我们在三尺讲台、一方黑板上绘制动人的五线谱,那就拨动学生的心弦,为其弹奏美妙悦耳、经久不息的音乐吧!
第五篇:拨动情感心弦倡导生活作文
师德培训优秀作业
拨动情感心弦倡导生活作文
沁阳市第十四中学
杨欢欢
拨动情感心弦倡导生活作文
沁阳市第十四中学杨欢欢
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篇中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可见文章是心灵情感的产物。情感不仅影响人的认识活动,还可以激发、推动人的认知活动向纵深发展,丰富人的认知内容。带着情感去认知事物,被认知的事物必然受情感的影响。只有带着情感去作文,才会使平凡的,神奇了;抽象的,具体了;无情的,含情了;平面的,立体了;呆板的,活跃了;无生命的,也有生命了。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以情感为基石,以兴趣为引导,以自信为动力,以赞许为牵引,通过各种途径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写作的快乐。
一、走近生活,让情感在激情中凸显
每上作文课,都会看到一些学生,面对着作文本抓头抓脑、愁眉苦脸,每每询问,都是“不知道写什么!”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脱离了生活,作文就成了无源之水,失去了应有的生命力。但现实情况是学生作文缺少真生活,一味的虚构假、大、空,这样的作文写多了,学生一提到作文必然就“头痛”,感到没东西可写,索然无味。追本溯源,是学生缺乏素材,缺乏对生活的体味。因此,我们应当让学生从凡人小事中去体验生活的真实,感悟真性情,让情感在激情中凸显。
引导学生走向生活,走向社会,把思想的触须伸向校外四周,把审视书本的视线投向窗外的世界。清明节到了,组织学生一起踏青,亲近自然的灵魂;母亲
节到了,要求学生送妈妈一份别致的祝福,感受亲情的温馨;劳动节到了,带领学生一起登山,享受成功的喜悦„„
于是乎,平凡枯燥乏味的生活,在自己的亲身体验中就变得兴趣盎然,然后必会产生一种想写的冲动,那么,再作文就会情真意切,一切生活的美必将尽现无遗。
二、自由写作,让情感的心弦尽情飞翔
在中学生中,有许多“尖尖角”,爱写点歪诗,写得形散,意也散的散文,还有理想化了的小说和童话,然而,还来不及成形,就被有些老师借“不按要求作文”腰斩了。是否想过,这对那些梦想成为诗人和作家的心灵来说,是多么的残酷啊!
自由写作,是一种情感宣泄的最佳方式。如果老师及时扶持,积极引导,给予肯定,给予鼓励,学生的这种兴趣就会不断延伸,不断发展,不断优化,并保持一生一世。扶持自由写作,可以让学生在尽情表露自己的情感中,既加强稳定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又能以点带面,创造良好的班级写作氛围,这种有效的写作激趣,是在潜移默化中播种,在关爱呵护中发芽,在赞许与肯定中成长。所以,润物无声更多的是教师的爱与情的滋润。
三、读、听、想、写,让情感在笔耕不辍中洋溢
1、加强阅读教学,随读随写。初中教材所选文章均文质兼美,内容大多贴近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具有极大的典型性和极强的可读性,可以让学生随时占有材料,随时指导写作,还可以在指导学生反复阅读理解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在立意、选材、布局谋篇及选词造句上的成功经验,启发学生联系实际,展开联想,唤起感情上的共鸣,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抓住时机加以指导。比如学过朱自清的《春》之后,就让学生运用细致观察,生动描述的方法仿写《秋》,把写景抒情表现得多姿多彩。
2、认真观察细节,随听随写
游览山川时,美丽的自然是我们倾听的声音;感受家乡变化时,人们的笑容是我们倾听的声音;收集话题时,触动的心灵就是我们倾听的声音。
自然界的声音美妙无穷,只要用心去倾听,我们就会感受到仙乐般的意境。平时,看到一朵花开,我教学生倾听花的声音,于是学生写道:静静地,悄悄的,我听到了花开的声音,它一瓣一瓣地长大,一瓣一瓣地变红„„
空闲时,看到好的文章,就与同学们一起分享,《我的哑娘》“虽然在她无声的世界里满是灰暗,但她却给我们带了来了有声的母爱,母爱伟大,感恩母爱„„”看到学生的感言,自己被感动了,感动于学生不仅文章写得越来越好,而且懂得了感恩。
3、驰骋于情感的天地,随感随写
中学生富于幻想,他们的生活五彩斑斓,加上他们的爱好、情趣、性格千差万别,对生活的体验和认识也会因人而异,因此进行命题作文时,就要鼓励学生自己命题作文,写自己的所感所想、所喜所忧,尽可能地不限制学生的创造性。要求学生一旦产生写作冲动,即拿起笔来,哪怕是零碎杂乱不成熟的东西也应写出来。因为灵感稍纵即逝,只有即时记录下来,才能成就文章经典。让学生写自己最想写的东西,在情感的天地自由驰骋。
同时,让学生养成记日记的习惯。不限制形式,可以美化封面,插图点缀,还可以给本子起个更好听的名字,如《心灵对话》、《花季梦来》,别小看一个微不足道的改变,这就会使学生激情洋溢,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
四、下水引路,让情感在沟通中共鸣
叶圣陶先生说:“教师善读善作,深知甘苦,左右逢源,则为学生引路,可以事半功倍。”俗话也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教师“下水”,可亲自尝试写作的甘苦,了解关隘沟坎,取得指导学生作文的主动权,就能教在点子上,导在关键处。教师如能把自己如何打腹稿,怎样立意选材,如何谋篇布局等体会告诉学生,利于密切师生关系,沟通师生情感;教师“下水”作文丰富的词汇、精彩的篇章更能感染学生,陶冶学生;教师经常“下水”垂范,还能以健康而强烈的感情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使学生因亲其师而信其道,因情动而相随,喜欢作文。许多成功的教学案例证明:教师爱写、会写,就会出现一批爱写、会写的好学生。
因为我身先士卒,故而没有一个学生落下,会逃避作文;因为肯定多,表扬多,惊喜多,笑声多,学生把写作课当成了温馨的节目;因为作文,我更好的把握了教材与教学;因为作文,学生也与我一起畅游了语文写作的天堂。
叶圣陶先生曾经把作文与做人联系在一起。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感,既是作文的需要,也是做人的需要。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在这方面的尝试还是不够的。但只要我们有一颗爱心,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情怀,我们就能够如春风化雨,滋润学子的心灵,使情感之花灿烂地绽放在孩子们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