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拨动心弦的微笑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拨动心弦的微笑
作者:马德
来源:《学生天地·小学中高年级》2013年第02期
那天,我到火车站去接汉口来的客人。
清晨的车站广场上没有几个人,我正要走进售票大厅去买一张站台票,门口的角落里突然走出一个男人,他向前跨了两步,有些犹豫地朝我喊了声“大哥”。
起初,我以为听错了,因为我并不认识他,回头看了看,身后并没有其他人。接着,男人又叫了一声“大哥”,他的目光怯怯的,有些无助,又有些无奈。我说:“你叫我吗?”他点点头:“大哥,是这样的,下公共汽车的时候,我的钱被人掏了,我回不了家,我是想……”我明白了他的意思,我的脑海中立刻浮现出许多画面:弄残肢体的行乞者、编造家里遭受灭顶之灾的行骗者……繁华的街角、车站、码头,这样的人到处都是,就在刚才,售票大厅的外面,还有一个老婆婆趴在地上摇动着饭盒向人们要钱呢。
我该怎么办?这是一个好人,还是一个骗子?是一走了之,还是施救于他?我飞快地在心里忖度着。男人低着头,惴惴不安地等待着我的回答。就在这时,一个六七岁的女孩跑过来说:“叔叔,真的,我爸爸的钱真的丢了!”说完后,她朝我微微一笑。小女孩的笑容真漂亮,那纯净而甜美的笑容像清泉,一下子流进我的心坎里。
男人一见女孩跑过来,突然扯开嗓门嚷了一句:“让你站在一边等着,谁让你过来的!”女孩被父亲的呵斥吓坏了,她紧紧扯住了父亲的衣襟,不松手。
这会不会是父女俩为我上演的一出戏?我的脑海里立刻又冒出这样一个念头,但一想到刚才女孩那纯净的笑容,心里不免犯嘀咕:“不会吧,他们怎么会是骗子呢?”
小女孩说:“叔叔,你要是不相信,我会唱歌,我给你唱一首歌吧。”说完,小女孩又甜美地一笑。她松开扯着父亲衣襟的手,一本正经地摆了个站姿,歪着头想了一下,便唱了起来:“秋风秋风轻轻吹,棉桃姐姐咧开嘴,你看她露出小白牙……”这是我熟悉的一首儿歌,我俯下身一把抱住女孩说:“孩子,别唱了。”然后站起身,对男人说:“你需要多少钱?”
“我……我需要……我需要150块钱。”男人不知道是因为激动,还是因为难以启齿,吞吞吐吐半天,才说出这个数字。我把钱递给他的时候,他问我要地址,说将来要还给我。我摆摆手说:“不用了。”我俯下身子,拍了拍小女孩的脸蛋说:“小家伙,真可爱!”说完,我就走了。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在站台上,我等到了要等的火车,也接到了要接的人。顺着站台往回走的时候,我突然听到沉闷的敲击窗户的声音,抬头一看,原来是那父女俩。他们坐在即将开行的一列火车里,正咧着嘴,一边朝我摆手,一边朝我微笑。是啊,这个世界本来就没有那么多骗子。
那一刻,我为什么会突然坚决地拿出钱来帮助那个男人呢?现在想起来,应该是小女孩的那首儿歌,还有她那甜美纯真的微笑,突然拨动了我心弦的缘故吧。
微笑,是不是上帝赋予全人类的共同语言呢?你看,这甜美的语言像一只温柔的手,一下子就触到了人性中最柔软的部分。我想说的是,不仅是这个小女孩,当我们也试着用微笑面对别人的时候,会不会一下子拨动整个世界友善的和弦呢?
——摘自《读者》
【赏析】
全文虽然不长,但读后犹如春风拂面,仿佛坐轻舟泛溪流,让人感到那样的惬意。文章从自己的切身经历入手,写出了微笑对自己心灵的滋润。文中的心理描写很形象突出,如“现在想起来,应该是小女孩的那首儿歌,还有她那甜美纯真的微笑,突然拨动了我心弦的缘故吧”这句话通过巧妙的心理刻画,展现出作者内心认识的变化过程,并以此揭示文章的主题,读后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安徽 张海法)
第二篇:拨动心弦的微笑.doc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拨动心弦的微笑
作者:马 德
来源:《学生天地·初中》2011年第12期
那天,我去火车站接客人。
清晨的火车站冷冷清清的,没有几个人。我正要走进售票大厅,门口的角落里突然走出一个男人,他向前跨了两步,声音低低地喊了声:“大哥!”
起初,我以为听错了,因为我并不认识他。接着,男人又叫了一声。我回头看了看,周围并没有其他人。他的目光怯怯的,有些无助,也有些无奈。我说:“你叫我吗?”他点点头,说:“大哥,是这样的,下公共汽车的时候,我的钱被人偷了,我回不了家了,我是想……”我明白了他的意思,我的脑海中立刻涌现出了许多画面:弄残了身体的行乞者,编造家里遭受灭顶之灾的行骗者……繁华的街角、车站、码头,这样的人比比皆是。就在刚才,售票大厅的外面,还有一个老婆婆趴在地上,摇动着饭盒,向人们要钱呢。
我怎么办?这是一个好人,还是一个骗子?是一走了之,还是施救于他?我飞快地忖度着。男人低着头,惴惴不安地等待着我的回答。就在这时候,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跑过来说:“叔叔,真的,我爸爸的钱真的丢了!”说完后,她朝我微微一笑。这个小女孩的笑容真漂亮,那纯净甜美的笑容,像清泉一下子流到了我的心坎里。
男人一见女孩跑过来,突然扯开嗓门吼了一句:“让你站在一边等着,谁让你过来的!”女孩被父亲的厉声呵斥吓坏了,她紧紧扯住了父亲的衣襟不松手。
这会不会是父女俩上演的一出戏?我的脑海里立刻又冒出这样一个念头。但一想到刚才女孩那纯净的笑容,我的心里又开始嘀咕:“不会吧,他们怎么会是骗子呢?是我疑心太重了。”我在心里暗暗地骂了自己一句。
小女孩说:“叔叔,你要是不相信,我会唱歌,我给你唱一首歌吧。”说完后,又是甜美地一笑。她松开扯着父亲衣襟的手,一本正经地摆了个站姿,歪着头想了一下,便唱了起来:“秋风秋风轻轻吹,棉桃姐姐咧开嘴,你看她露出小白牙……”这是我熟悉的一首童谣,我俯下身抱住女孩说:“孩子,别唱了,别唱了,我相信你爸爸。”我站起身,对男人说:“大哥,你需要多少钱?”
“我,我需要,需要150块钱。”男人不知道是激动,还是因为难以启齿,吞吞吐吐了半天才说出这个数字。我把钱递给他的时候,他问我要地址,说一定要还我。我说不用了。我俯下身子,拍了拍小女孩的脸蛋,说:“小家伙,真可爱!”说完我就走了。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在站台上,我接到了客人。我们顺着站台往回走,快上天桥的时候,我突然听到沉闷的敲击窗户的声音,转头一看,原来是那父女俩。他们坐在即将开行的一列火车里,微笑着朝我摆手。我终于确定他们不是骗子。是啊,这个世界本来就没有那么多骗子。
其实,之前我一直都心存怀疑。可是突然那一刻我为什么会坚决地帮助那个男人呢?现在想起来,应该是小女孩的那首歌,还有她甜美纯真的微笑拨动了我的心弦吧。
我总在想,微笑,是不是上帝赋予全人类的共同语言呢。你看,这甜美的语言像一只温柔的手,一下子就触到了人性中最柔软的部分。我想,当我们大家都用最甜美最纯真的微笑面对别人的时候,会不会一下子拨动整个世界友善的和弦呢。
(摘自2010年第22期《读者》)
赏析
对这篇文章,我们不妨从内容和结构上作这样的分析:
一、寓意深刻。微笑,是不是上帝赋予全人类的共同语言呢?我们没有理由作否定回答。你看,她那甜美纯真的微笑,不就是这个世上最甜美的语言吗?她像一只温柔的手,一下子就触到了人性中最柔软的部分。我想,当我们大家都用最甜美最纯真的微笑面对别人的时候,会不会一下子拨动整个世界友善的和弦呢?
我们期待着我们的生活永远充满微笑。让我们永远记住:人性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人有一颗伟大、善良的心。
二、结构完整。由被人叫“大哥”停下脚步,到男人求救、我的怀疑、小女孩的微笑歌唱使我慷慨解囊,再到顺利上车的父女向我招手,最后到我的心中疑虑被化解,情节环环相扣,紧凑而不冗长。短短几分钟的事情让读者的心情也波动起伏。整个文章随着情节起伏,一气贯通,并且思路清晰,毫无拖沓之感。
三、文章的心理描写对本文的情节推动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我明白了他的意思,我的脑海中立刻涌现出了许多画面:弄残了肢体的行乞者,编造家里遭受灭顶之灾的行骗者……繁华的街角、车站、码头,这样的人比比皆是。”“我怎么办?这是一个好人,还是一个骗子?是一走了之,还是施救于他?”“这会不会是父女俩上演的一出戏?”“但一想到刚才女孩那纯净的笑容,心里又开始嘀咕:„不会吧,他们怎么会是骗子呢?是我疑心太重了。‟”如果不是这些心理描写,那么“我”从完全怀疑到半信半疑再到慷慨解囊的行为就显得突兀而不合逻辑了。所以,有些文章里的心理描写可能就是情节推动的主要线索,是不可小觑的。
(崔益林)
第三篇:拨动学生的心弦
就让我从参加的活动说起吧。前年四月,我有幸听了一位自山东的语文老师的一堂课。当时课堂设在一家剧场的舞台,台下是参加会议或观摩的老师,台上是上课教师不同的是,她从不去翻看望课本、备课笔记,在讲台前、课桌间自由走动,时而配乐朗读,时而即兴板书,时而激发学生想象,时启发思考,从容地与学生交流,像节目主持人那样娴熟自如,师生配合得那样和谐、完美,给包括我在内的每一位听课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使我想了很多很多。当新世纪的迈上前的步伐,我做为一名立身于坝下中心的语文教师,深感无限自豪,又觉责任重大。我校提出的“素质教育、科教兴国、争创全县重点小学”这一串烙满时代教育印记的鲜明口号,回响在我们耳际,震撼着我们的灵魂。
然而,要实现这个目标,要让贫瘠的土地上长出绚丽的鲜花,结出累累的硕果,要让学生成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创造者,我首先必须做到的是:立足于讲台,开拓教室空间,用新鲜的活水浇灌求知的心灵,用灵动的智慧的音符去弹奏学生的“心灵之乐”。
40分钟的课堂教学,是我们塑造灵魂,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前沿阵地,也是我们发挥才智、谱写青春事业的立体大舞台。为什么我们满腔忱地走进课堂,但有的学生听课却提不起精神,恹恹思睡?为什么我们有时花大力气备课、教课,尽力去完成教学任务,而效果依然不理想?为什么我们把自以为好的东西塞给学生,毫无保留,学生的能力却依然平平?这其中固然可以找到多中原因,但我觉得重要的一点,恐怕是我们所教的内容,所采用的方法,没能和学生心中的弦对准音调,没有能在学生心中弹奏。教师是学生心灵的耕耘者,教课就要教到学生的心上。如果我们不研究学生对语文课的要求,不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怎么能在学生心中留下深深的痕迹呢?
前人说得好: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人必须从传统的注入式、填鸭式的框框里跳出来,不要担心讲解有什么遗漏,摒弃面面俱到的做法,根据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许多散文共同点,如果篇篇必讲,泛泛而谈,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高中,老是重复一个声调,学生怎么会不腻烦呢。如果我们指出景物描写个性:有的勾勒,有的工笔;有的动静交融,有的疏密有致;有的如水彩,恬淡明丽;有的如油画,浓墨重彩,光感质地清晰。学生就会感到兴奋,感到新鲜,感到求知的愉悦。
让创造性思维在课堂教学中散发魅力,是优化教学模式的突破口。我们要突破文路、教路、学生学路一条线的传统课堂模式,不断注入活水,使教学常教常新。有些课文按顺序展开,我们不妨来个倒教顺理,中间开花,一下子将文章的精华提炼出来。有些文章篇幅太长,我们不妨迅速切入中心,辐射全文,做到纲举目张,又何慢吞细咽,浪费时间呢?
让学生走进艺术的殿堂,将美育的因子渗透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乐学、乐美,得知识受陶冶,是未来课堂教学的一个崭新命题。语文教学用的是生动优美的语言文字,读的是丰富多彩美文佳作,在艺术渗透、多媒体运动用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在未来的教学中,我将用艺术开拓语文课堂的空间:以图画再现情境,用音乐渲染氛围,以表演体验情节,用对联串缀文意,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操,让美的艺术伴随着学生的成长。
“教,是为了不教”,这是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至理名言,也是我们每一个教师必须追求的最高境界。然而这是一个需要开拓的、充满生机的时代,为了让我们的学生真正成为未来社会的新型人才,为了使我们的百年老校在21世纪焕发崭新的生机,就让我们在三尺讲台、一方黑板上绘制动人的五线谱,为学生弹奏美妙悦耳、经久不息的音乐吧!谢谢大家!
第四篇:拨动心弦,自在发展
拨动心弦,自在发展——班主任管理精典
一、“尊重——理解——信任——激励” 班级管理模式提出的背景
班会课上,教师在苦口婆心、谆谆告诫“三不准”、“十不要”,学生却岿然不动心,只管想自己的心事,有的甚至厌烦的要命,脸上显出极不耐烦的神态;学生违犯了规章制度或做了不该做的事,不问青红皂白便劈头盖脸地大批特批一顿,于是,老师生气,学生不服,弄个不欢而散,根本没有教育效果;有的学生甚至会为了保护自己的自尊,产生逆反心理,以后故意和老师对着干„„产生这种后果的根本原因是学生的权利和尊严得不到尊重。人皆有自尊心,皆有人格尊严,处在成长期的学生的自尊心更是敏感与脆弱,更需要老师的细心呵护。在以爱为前提的斥责声中,失去了自尊的学生只会去想办法维持他那残缺而可怜的尊严,他怎能有心去考虑成功?很难设想一个没有尊严的人会有创新的欲望。
另外,这种极为现实的局面,与新课程标准“以人为本”的精神是背道而驰的;基于此,我开始了探索更有利于当今青少年接受与发展的教育方式。经过努力,我提出了“尊重——理解——信任——激励”管理模式。
二、“尊重——理解——信任——激励”班级管理模式的实施策略
教师对一个孩子的尊重与信任,能使这个孩子信任他自己。当这个孩子感受到他完全沉浸在温暖而可靠的信任中时,他就会干得很出色。因为他不用费尽心机地去保护自己免遭失败的伤害,相反,他将全力探索成功的可能性,他的心情是舒畅的。信任已经大大地影响了他——使得他把自己内在的最美好的东西发挥出来了。这便是激励他进取的最佳时机。走心理管理的路子,真正让学生“动心”,充分发挥教育主体的作用,让学生养成“自主教育”的习惯,这便是我的“尊重——理解——信任——激励”管理模式。
尊重特殊生
坐下来——听孩子倾诉,给孩子尊重
2001级毕业班中,我的一个女学生王娜从初二便开始上网,初三那年我接过班来时,她已经发展成“网恋”。家长已对她失去信心,连打也懒得打了。她的母亲幽怨的告诉我:“她没救了,请老师别费心了,任其自生自灭吧!”我不想放弃。于是,我经过两天的精心考虑,准备和她长谈一次。结果却是她和我长谈了一次。把她请进办公室后,我便顺手拉了把椅子给她,她用提防的眼神看着我说:“老师,我知道您想说什么,您别再费劲了,我妈说了,我已经‘刀枪不入’了。”我请她坐下,然后用充满无限爱意的眼神看着她说:“不是的,你并不想这样的,老师知道。只是你需要爸爸、妈妈和老师来帮助你!”于是,她哭了。几分钟后,她抽噎着说:“其实,上小学的时候,我学习挺好的,老师喜欢我;我会弹琴、会画画,同学们也很羡慕我。上中学后,我的学习中等,老师不大注意我,同学们也不怎么爱理我。于是,我总希望父母能与我共享快乐或分担愤怒、恐惧、压抑和悲伤,而爸妈却只爱听好成绩,只会拿我跟班里最优秀的同学比学习成绩。我对他们失望了,觉得什么事情对父母说了也是白说,还不如将坏心情埋在心里„„“久而久之,消极情绪找不到发泄和化解的渠道,于是,孩子便走进了网吧„„”
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认为,父母让孩子通过语言把所有的感情——积极的和消极的——都表达出来,是对孩子最大的保护。教者,父母心。跟学生交流,有时候并不需要我们自己说,只要静静地听学生把话讲完,学生也就满足了。教师,作为倾听者所给予学生的关注、尊重,是对学生最有效的帮助。第二次的引导,帮她找到自己的长处。我们习惯上称“孩子是祖国的花朵“,那么,作为家长和老师就不该忘记这花朵中有国色天香的牡丹、有清丽淡雅的水仙、也会有带刺的玫瑰、甚至是无人欣赏的狗尾巴花„„他们各有各的个性、各有各的特点,想把玫瑰雕成牡丹,那不是糟蹋了花也苦了花匠吗?我们因势利导,让他们自由自在地长成自己,那可就功在千秋啦!一个月后,她已基本上“戒了网”,开始专心致志地投入毕业班的学习了。王娜以优异的成绩考上青州一中美术班后,对其家长谈起她的老师时,这样说:“因为她的对好学生一样的尊重和不可动摇的信心,激励着我努力成为她相信我能成为的那种学生。”
写出来——走进孩子心里,给孩子理解
和学生笔谈是激励他们的极好工具。现在的男孩或女孩可能不大喜欢接受别人口头提出的劝告或批评,因为当时的环境以及情绪无助于他们这样做。然而,他们可能接受书写端正、语调亲切的纸条或短信中所提出的劝告。如果这些文字写得很适当,它就可能被孩子们经常的阅读,研究和消化。和孩子们笔谈,会取得面对面说教所无法比拟的效果。
学生刘心,母亲去世,父亲是个很优秀的私企老板,所以给他父亲提亲的很多。他为了反对父亲再婚,于是,开始抽烟、酗酒、逃学,用他父亲的话说是无恶不作。父子俩的关系极僵。我和他见的第一面,是他父亲把他从逃学路上抓回来、气哼哼地把他拎到教室门口时。我当时没有批评他,而是很热情地把他领进了教室。弄清情况后,我给他写了一封信,大体意思是这样的:作为一个初三毕业班的学生,你算是有知识、有文化的人了,对于婚姻你虽然懂得很少,但你一定不封建。我想你反对父亲再婚的原因一定是你太爱你的母亲了,老师理解你的心情。我想你也一定很爱你的父亲,设身处地地替他想想,他那么忙,又要照顾你,他很需要有人帮助,从另一个角度想想,人家阿姨是替了你:要不然你得照顾父亲。但是,不管别人对你多好,都不要忘记你的生身母亲,在你的心中永远留一块“自留地”给她,因为她给了你生命„„过后,他也给我回了一封信,大体内容如下:老师,你没当众批评我,也没让别的老师和同学知道我家的事,我很感激你,同时我也明白了你讲的道理。放心吧,老师,我不会让你失望的!
这种处理问题的方式之所以容易被学生接受,是因为其实质还是尊重学生:避免当众出丑,尊重了学生的自尊心。
信任“落后生”
蹲下来——尊重孩子,给孩子赏识
“每个学生都像鹰,只不过有的飞得低,有的飞得高罢了。”其实“落后生”最关键的问题不是他的分数如何低,而是他的心理一直处于低人一等的水平上。他总是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理解能力强,不如别人脑子快,不如别人思路清晰,不如别人细心,不如别人„„其实,经常列举的那些“不如”都是枝节问题,最可怕的就是他不如别人自信!有信心不一定能赢,但没信心一定会输!所以,自卑的“落后生”必输无疑!有科学实验证明,兴奋高兴时的人,大脑是活跃的,人是聪明的;而悲伤绝望时候的人,却正相反。“落后生”最难跨越的障碍,就是心理障碍。正确对待“落后生”的办法就是:告诉他,他其实是只鹰!他有强壮的躯体、有力的翅膀、敏锐的眼睛。他可以飞得无限高,可以从任何低谷冲向蓝天!可以告诉学习成绩暂时不理想的孩子:他只是暂时在低估盘旋,这是因为他在积蓄力量,积攒经验和教训,以便日后勇猛地冲向蓝天!一旦他飞上天空,他可以比其他的鹰飞得更高,因为他经历的挫折更多,得到的教训更多„„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和鼓励,这便是对他们最大的尊重。最后的结果是:如果他真是“鹰”,那么,总有一天能够飞上高空;如果他真是“鸡”,那么他也是一只飞得最高、最远、最伟大的“鸡。”(“落后生”加引号的意思是根本不该有“落后生”)理解尊重每一个学生
走心理管理的路子,真正让学生“动心”,充分发挥教育主体的作用,让学生养成“自主教育”的习惯,自由自在地发展,这便是我的“尊重——理解——信任——激励”班级管理模式的实质。与之配套的是我有一套班会课用“教材”——100则教育激励小故事。举个例子说,有的学生违犯了学校的规章制度,批评他,他可能还有些不服气。这时候,如果打着爱的幌子,去对他大批特批一番,效果可想而知。于是我会上这样一堂班会课,不动声色地讲个故事:一棵小树苗生长在众多的大树之中。但它过得并不快乐,整天抱怨大树霸占了天空,它接受不到第一线阳光雨露的洗礼。有一天,一位樵夫经过这里,将附近的大
一一砍倒,小树因为太小而侥幸活了下来。小树心想:这真是太好了,没有大树的阻挡,我可以吸收充足的阳光和干净的雨水,我很快就可以长成参天大树了。小树苗踌躇满志。但第二天,太阳极强,忍耐一天下来,小树苗快被晒干了。到了午夜,一场急急的暴雨中,小树苗倒下了。它再也没见到第二天的太阳。
点拨:要求成长是对的,但是过分的要求则未必是好事。很多限制原本也是一种保护。譬如,法律就是最好的例子,守法基本上就是一种限制,但同时我们每个人也得到了它的保护。试想没有法律限制、人人为所欲为的社会,会是什么样子?而我们有些同学要求成长时,只觉得学校的规章制度、家长、老师的劝告是限制,你是否该估算一下这些限制中的保护功能呢?在以爱为前提的斥责声中,失去了自尊的学生只会去想办法维持他那残缺而可怜的尊严,他怎能有心去考虑规章制度?“尊重——理解——信任——激励” 班级管理模式要求班主任“以退为进”:先尊重他的意见,然后讲个故事,让他自己明白道理,保全了他的自尊,又达到了教育的目的,效果就不言而喻了。
三、工作成效
几年来,我遵循科学育人的原则,走心理管理的路子,真正让学生“动心”,充分发挥教育主体的作用,让学生在班集体里自由自在地发展,从而养成“自主教育”的习惯,达到了多年来班会课枯燥说教却达不到的教育效果;班会课也成了我的学生们最喜欢上的课之一。
1、以人为本,走心理管理的路子,通过情感、思想、意志、感觉、知觉等多种主观因素的整合,帮助学生产生一种应对各种挑战、实现人生最大价值的心灵之力。
2、在这种和谐的教育环境中,自我教育的能力最终会从有意识到无意识,进而形成能力、养成习惯,极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
3、让学生“动心”,充分发挥教育主体的作用,让学生在班集体里自由自在地发展——“自在娇莺恰恰啼”,班级教育教学质量也大幅度提高,受到家长和学生的好评。
我们的做法,2002年,被《青州通讯》专题报道;2004年,我们的班级管理方法已卓有成效,被家长和社会认可,我们的班级管理事迹在青州电视台专题播出。正可谓是播下一片绿荫,收获无限温馨。
四、思考与建议
1、“尊重——理解——信任——激励” 班级管理模式首先要求教师心中要有爱,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
2、“尊重——理解——信任——激励” 班级管理模式的前提是教师放下所谓的“师道尊严”,走下“高高”的讲台,从内心深处与学生平等。
第五篇:拨动岁月的心弦
妈妈,我有好多话想跟你说,却一直不敢,憋在心里,滋味难受极了。借这次写作文的机会,我终于可以敞开心窗——说亮话了。妈妈我想对你说:“您辛苦了!”
为了我们这个家庭,你付出得太多了!为了我的学习,你每天晚上都要看着我学习,因为我上课不专心听讲,你还要一起陪我到补课班去听课,考试考的不好还要给我分析原因,使我的学习天天在进步,我想对你说:"妈妈,我的成绩凝聚着你的心血!
在生活中,你每天做饭、洗衣服、干家务活,把我们的家收拾得干干净净,把我和爸爸的生活照顾得周周到到,我想对你说:妈妈,你辛苦了。
妈妈我想对你说:你是我一生不能缺少的人,没有你我会非常孤独,没有妈妈我会没有东西吃。所以妈妈你是我最重要的人。拨动岁月的心弦,铭记成长的点滴,感激母亲的操劳,难忘母爱的无私。我要好好读书,以后回报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