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感恩人身成长的舞台——学校
感恩人生的舞台——学校
温草雨江苏省赣榆县黑林中学八(1)班
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
说到感恩,你们是否会想起“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这几句歌词,每当听到这么熟悉的旋律,总会让我想起太多的感恩,我想你们也是如此吧!在这首歌的伴奏下,让我们去感恩吧!
作为学生的我们,最应该感恩的就是学校。学校给了我们成长的舞台:宽敞明亮的教室,整齐的桌椅,以及多媒体设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优秀的学习环境,不是怎么大的图书室,为我们提供了提高知识的好场所;平坦美丽的操场,为我们提供了锻炼身体,玩耍的好去处,还有音乐室,电脑室,美术室等等,都是学校对我们奉献出的无私的爱。
可是在这么优美的环境中,总有一些不与这美丽的环境和谐的一幕:有的同学把池塘里开的最漂亮的花摘下来独自欣赏:在操场上,各种各样的纸屑、五颜六色的糖只还有散落在各个角落的瓜子壳,口香糖等等等举不胜举。
同学们,请你们把手放开在自己心口的心问一下:“我感恩学校了吗?”还是那一幕不和谐的制造者?”在我看来,对学校最好的感恩是爱护、维持、保护学校那些的公共设施,改掉那不好的行为习惯。当你用手把课桌摆得整整齐齐的时候,所有同学老师都会向你投来赞许的目光:当你弯下腰捡起地上的垃圾时,你会看到不远处有着更多的人也像你一样弯下腰„„
同学们,就让我们共同努力吧,用自己良好的卫生习惯来感恩学
校,让感恩的花儿在我们学校绽放,让感恩的果实在我们学校得到丰收。
此致
敬礼
你们的朋友:温草雨
2012年5月13日
第二篇:成长的舞台评价要点
学习成果评价:了解家的含义、特点;会区分家庭结构类型;领会我们与父母自然的一种亲情。
评价要点 学习态度评价:对学习内容充满兴趣,态度积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
充分体现小组合作精神。地参与探究活动,敢于提出自已的看法,作出自已的判断,在实践中学习;学习
第三篇:感恩成长
感恩是一种文明,是一种品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祖先为我们留下的教诲。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才懂得去孝敬父母,才懂得去尊敬师长,才懂得去关心,帮助他人,才能学会包容,珍爱自己。
通过“感恩”系列教育活动,使我们进一步理解父母的“不容易”,体会父母的辛劳,培养我们一棵感恩父母的心,用自己的具体行动去感谢父母。
通过“感恩”系列教育活动,使我们学会关心身边的人和环境,学做一名好学生好公民。
通过“感恩”系列教育活动,使我们认识人的一生中应该感谢的不只是父母还有很多人,老师、朋友、同学、亲友、陌生人等。正是由于有了这些人付出的爱心,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温馨和美丽。
利用周日休息机会,让我们为家长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拖一次地,刷一次碗,叠一次被子,帮爸妈洗一次头,洗一次脚,与爸妈照一次亲密合影等。由此体会父母辛劳,学会关心理解父母,增强与父母的交流,培养家庭责任感,学会为家庭付出,感悟生活的美。
最重要的一个活动就是书写家书。“书信”这个传统由来已久,也是表达感情的重要渠道,品读名人家书,我们时常被书中蕴涵的殷殷关切、希望与爱所感动,所折服。我们通过书信的形式,把自己平日里不好意思说的话通过纸与笔传给父母、老师,父母老师要给孩子回信。通过“家书”这样的形式,培养了我们感恩父母的情感,以此缩小彼此心灵间的距离,感受到恩情的可贵、生活的美好。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有你,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这首《感恩的心》唱出了多少儿女的心声,有多少父母听到后泪如雨下,动人的歌声永远传达着世间美好的情怀。假如能以喜闻乐见的歌声走入感恩的心中,那么效果也能事半功倍了。让我们体会感恩情怀,体会感恩之美。
经过系列活动的开展,学生进一步懂得了“感恩”,感恩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人生境界的体现。一个人对社会、对父母、对亲朋好友,要永存感恩之情,永怀感恩之心,才能从各个方面获得更大的情感回报。
第四篇:课堂是教师成长的舞台
课堂是教师成长的舞台
《江苏教育研究》2008年5月号实践版卷首,登载了江苏省教育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特级教师杨九俊的文章,题目叫“课堂是我们成长的地方”,拜读了杨院长的精辟论述颇有同感。
教师的主要工作是教学,教学是我们的天职,教学是我们生存的本领,教学是我们不断成长的铺路石。我一直认为在学校里,一个教师教学提不上手,课上的让学生昏昏欲睡,让学生倒味口,让学生记恨一辈子,那不仅仅是教师的悲哀,教师的失败,更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是对学生前途的扼杀。
我常说一个青年教师成长的黄金时期在刚工作的前三年,在这三年里,如果你不能给自己确立成长的目标,不能虚心学习,不能很好地把握实践的每一次机会,你就会丧失发展的良好机遇。在教师的成长过程中,课堂无疑是主阵地,是教师锻炼成长的舞台。教师在课堂里实施自己的教学思想,实践自己的教学理念,展示自己的教学艺术和才华,与学生共成长。
上好课的前提是备好课,俗话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有的人用半小时或一小时备一节课,就教材备教材。有的人一生都在备课,既备教材,又备学生;既备教法,又备学法;既备教学设计,又备作业设计;既备课前准备,又备课后反馈。有的教师课堂上驾轻就熟,收放自如;有的教师照本宣科,照葫芦画瓢;有的教师讲课抑扬顿挫,娓娓动听;有的教师语言贫乏,平铺直叙;有的教师课听起来是一种享受,有的教师课听起来是遭罪受。这当中的差别除了先天的因素外,最主要的差别在于教师是否用心,是否用情。
杨九俊副院长说:老师要用研究的眼光审视课堂,要把教学当学问做,既教且研。如梁启超先生当年所说,做教师一方面可以教学生,一方面可以做学问,能够享受两种人生的趣味。
课堂是教师成长的舞台,教师就要守住守好这个属于自己的舞台,精心上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效益,让学生在课堂上愉快地学习,让学生一辈子记住你精彩的课堂。
、、学会欣赏学生
朱永新教授说俄国著名的艺术家、思想家列夫〃托尔斯泰之所以能成名,是因为自己的第一篇小说得到大作家屠格涅夫的赞赏而点燃了心中的火焰,找回了自信和人生的价值,于是一发而不可收地写下去,终获成功。朱教授在他理想的教师中曾说到:我们不少老师不是担任育人教书的角色,而是担任“教育警察”的任务;不是肯定成绩,而是发现缺点,当学生们非常正确、非常优秀的时候,教师不去肯定他们、激励他们,而是将他们的问题“放大化”。他觉得我们很多老师扮演的是一个“刽子手”的角色。在我们教师的身上,不知道失去多少诺贝尔奖获得者,也不知道失去多少鲁迅、郭沫若,不知道失去多少非常优秀的人才。
朱教授说:我们校园里可能有无数个托尔斯泰。只要我们老师学会欣赏,只要我们老师学会发现,就会为无数个学生找回他们的自信,寻回他们的梦想。
有人说,欣赏是一种善良,欣赏与被欣赏是一种互动的力量之源。欣赏者必是有愉悦之心、仁爱之怀、成人之美之善念;被欣赏者必产生自尊之心、奋进之力、向上之志。对于欣赏者来说,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肯定的话语,一次温馨的抚慰,都可能让被欣赏者铭记终身,甚至会改变他们的人生轨迹。他说:如果我们的老师都能学会欣赏,我们的教育就会改变模样,学生们的心田就会充满阳光。
我希望我们的老师能像朱教授说的那样欣赏我们的学生。
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的“大”
本报记者李炳亭
本报去年10月15日,以《课变》为题,报道了兖州一中的课改经验。兖州一中一“变”成名,“循环大课堂”迅速风靡全国,这是继杜郎口、昌乐二中之后,山东省在较短时间内破空而出的第三个典型,其三所学校,被教育界并称为山东课改的“三驾马车”。在报道发出后10月份仅半个月里,兖州一中就接待了来自全国的17000余人。
人们评价说,兖州一中是“师法”杜郎口,“发展”了杜郎口的典型,其“循环大课堂模式”的建构,是对集体授课制弊端的“矫正”,从而真正实现了“课上”和“课下”学习的“双效”。
报道发出之后,兖州一中一直紧揪“大”做文章,他们的“大目标”是,不仅要让课堂的容量、思维量、训练量“大”起来,而且要敢于把“人”立起来、“大”起来。面对已经取得的成就,兖州一中提出来,要敢于告别成就,把教育做“大”,做“大”的教育。
“学管会”说了算
走进兖州一中绿草如茵的校园,最醒目的是教学楼前的一溜展板。
“科室工作评价”、“教师工作评价”,甚至就连办公室、校长室都要忝列评价之中。老师评价学生不稀罕,可学生评价老师甚至校长的则不多见。可兖州一中就是这样,所有的工作都有学生来评。
不仅评,而且评了就即时公布。被学生亮了“黄牌”的科室或者某个人,尴尬是难免的,可还得要“承认”错误,并且“老实”地拿出整改意见。假如不改会怎么办?不改肯定不行,因为这所学校的“主人”是学生。
由学生管理学校,兖州一中的学生“自治”正是得益于“课变”的结果。课变培养了学生的“主体”、主人和主角意识和能力,进校门一切事,不再需要任由老师“安排”和决定,“学管会”不仅成为学生自己的“首脑机关”,也成为学校管理的“最高”行政机关。
学校的事学生说了算,卫生的事学生说了算,体育锻炼、就餐纪律、活动策划、社会实践,一切的事都由学生说了算,甚至就连对教师的工作态度、行为举止等的考评,也由学生说了算。
学管会的部门设置对应学校的部门设置。学管会具有独立的组织机构和高度的自治权利。
学管会每两周由一名学生校长主持,“小校长”由“大校长”郑重任命,并在全校师生面前发送正式的聘书。小校长然后“组阁”,面对全体同学任命不同的助理角色,每个“内阁长官”再任用自己的“官员”,“阁”司其职,全校工作就被这帮“小领导”担负起来了。
每一任“小校长”都必须重视记录任内的工作,并在卸任时,举办“权杖”交接。每一任“班子”的工作,都要接受全体同学的评价,学期或者年底时,则评选“优秀小校长”和“优秀班底组合”,披红戴花接受同学和老师的祝贺。学管会还拥有自己的“机关媒体”——《工作简报》月刊,主要用来总结自身工作得失,呈现各科室工作效能的动态变化,向全体学生汇报学管会的工作、收获和体会。
学管会与学生会、团委一起,形成校内学生三大组织。其真正实现了三个还给,即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把班级还给了学生,把校园还给了学生。
“三率”与“出模”
循环大课堂是从“两率”调查开始的,两率即“精力流失率”和“高效学习率”。可后来,杜金山校长发现,高效课堂要真正实现“高效益、高效率、高效果”,仅仅“两率”还不够,还必须要学生学会如何在一天之内,“平均分配”精力,“精力使用率”则成为继“两率”之后的第“三率”。
循环大课堂以“展示”为手段来调动和解决学生学习的“动力”问题。可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假如第一节课“用力”过猛,势必会造成在后面课堂上的“精力不济”,以至于出现溜号、打瞌睡现象,杜校长说,这就叫“第七节课现象”。因此老师们才都热衷于抢“第一节课”。
学物理出身的杜校长,喜欢用数据说明和表达。兖州一中每天七节课,“精力使用率”调查表逐节对课堂学生的“精力”使用问题和“表现”与“感觉”进行调查,事实胜于雄辩,学生们明白了该如何“分配和合理使用”精力了。在兖州一中,老师们再也不抢着上“第一节课”了。
循环大课堂的核心理念是师生“角色”的转变,这个“角色”不仅是针对“教学”关系上的的定位,而是指以生命对生命,用真诚换真诚,师与生都需要去除“戏服”和“油彩”下的伪饰,要体现出思想的碰撞,生命的律动、狂欢、尊重,主张课堂必须是“生命的”、“生活的”、“生态的”,简称“三生课堂”,最终师生都成为共同发展的“学”者。
在本报报道之后,兖州一中成为山东省课改示范高中,并承担了省教育厅课改十大研究课题之一的“基于学生个性发展的高中自主选择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旨在通过实施学生的“自主选择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需要,自主选择A、B、C、D类学习目标,从而激发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消除班内同一目标下不同的基础起点给学生带来的学习困难和心理压力,让强者更强,弱者不弱。
而在教师教学层面上,兖州一中要求教师做好“入模与出模”,“入模”是建立规则意识和课堂标准,让每一个老师通过模式这个载体,找出课改的途径和方法,增加可操作性。“出模”是指不拘泥于模式之“形”,把高效课堂思想内化为师生的教与学行为,“教无定法”,使机械的、呆板的、被动低效的传统教学,转变成主动的、高效的、自觉的学习方式,实现从“形似”到“神似”的嬗变。
循环大课堂的“新概念”
循环大课堂的核心是“三教”,即“教育”、“教学”、“教师”。教育的第一使命是让人像人,让人更高大,让人体验美好、体验崇高、体验成功。教育是引导,不是左右;教育是影响,不是支配;教育是感染,不是教训;教育是解放,不是控制。人是教育的中心,是教育教学中腰突出人的发展;人是教育的中心,也是教育的目的;人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归宿;人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育的根本,一切教育教学活动必须以人为本,这是教育的基本价值。
教学的前提是“师与生”,既包括生产关系(师生关系、教学关系)也包括生产力(人、方法、资源)。改变师与生、教与学的关系是建设新教学的根本,探索新的教学模式,避免旧教学的弊端是根本出路。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改变师生的所谓“角色”定位,让教学变成生命和生命的对话、智慧和智慧的交流;改变原来的学习流程,通过“两个前置”(学习前置、问题前置),实现学生学习由被动便主动,有效解决教与学的衔接和针对性问题。教育的全部奥秘在“师生关系”中。
好的教师从不同层面有不同表达。
在课堂层面上,能够促进学生全面、进步、和谐发展的老师是好老师;从员工层面,敬业爱岗、有很好的团队意识、能够在工作中做到组东子发的老师是好老师;从教育工作者角度,好教师不仅要有教育良知、教育良心、教育良能,还要有不断突破自我发展的强烈诉求和能力。
校长是课改的领军人物。师生是课改的“主体”,校长应该是课改的“主导者”。校长对学校的领导,包括三个方面:思想的领导、行政的领导、课堂的领导。校长应该“胸怀应然目标,办好实然教育”。
校长之难和其他专业、行业领导之难是相似的,都是在眼前和长远、局部和全局看似对立的价值取向之间寻找到统一性的问题。
校长应该始终,甚至每一天都要思考:教育是什么?教育的终极责任是什么?教育的途径到底在哪里?我国基础教育有哪里成就值得继承,又存在哪些问题需要警惕?教育下一步的突破口会出现在哪里?
校长在课改中遭遇到家长的不理解,要做好三方面工作:第一是邀请家长来“校访”,让家长走进客厅,真实了解学校的课堂模式和学生的学习状态;二是通过学生的真实感受对家长进行一定的沟通和教育;三是也是最根本的,通过已经取得的优异成绩,说服家长,以取得家长的支持。
打造高效课堂,确保“没有闪失的关键前提是找准存在的问题”,找准问题的前提是“先建立一个关于新课的标准!”
兖州一中的循环“大”课堂,从另一个角度解读了他们的教育“大目标”,“教育使人称为人”。
第五篇:搭建成长舞台,引领专业成长2
搭建成长舞台、发挥引领作用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一切高质量教育计划都是空谈。基于这种教育理念,我校对骨干教师培养工作进行了新的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搭建成长舞台,建立骨干教师团队
1、成立组织,制定规划
自韩光校长主持学校工作以来,对教师的培养工作非常重视,始终把培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团队作为重点,成立的领导小组,亲自抓此项工作。为此,学校制定出了切实可行的计划,提出打造一支师德高尚、素质精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反思型、科研型的骨干教师教师团队。
2、精心实施、搭建成长舞台
(1)、加强师德教育、组织教师积极参加教育理论学习成果交流活动。学校每周定期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的法律法规知识的学习、开展师德大讨论,使教师认识到自身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学校每月举行一次教育理论学习成果交流活动。通过本学年读书活动,使每位教师都能按计划进行读书并进行交流活动。教师通过学习,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受益非浅,教师的自身素质不断的提升。
(2)、开展丰富多彩的“擂台比武”活动
在教师培养中,教科处特别针对40岁以下青年教师提出严格要 求,不仅要求青年教师加强教育学、心理学等基础理论、现代教育理论和学科发展前沿理论的学习,使他们具有较高的教育理论修养,不断丰富与更新学科知识;而且加强了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和教育行为的培养,开展了教学实践和技能培训,帮助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技能,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六中开展了“教学之星”评选,从参与说课的74人中,评出的20位优秀教师参与讲课,最后曹春华、刘梦瑶、桑献、范军、刘连进、张巍、李婧、万娟、汪春丽等有9位教师获得教学之星荣誉称号。
教师技能大练兵活动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为了把此次大练兵活动落到实处,力争不流于形式,取得预期的成效,各校首先召开教师会进行部署,使全体教师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接下来,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教师技能大练兵工作领导小组,工作领导小组依据上级练兵活动的内容与标准,结合学校实际,确定练兵的内容,制定练兵活动的实施方案。六中举办了教师常规课大赛、教师基本功大赛(普通话、粉笔字、钢笔、毛笔书法比赛)全员参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以课题研究为载体,提高教师新课程研究能力。
教育科研能力是校本培训的一个重要内容,教师要逐步树立教研科研意识,围绕新课程的实施,结合课堂教学,进行教育科研基本方法的培训。注重教师教学科研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根据本校、教师本人实际,针对当前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特别是基础教育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围绕我校教育教学科研课题,有效地开展课题实验,引 导教师从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通过教育科研知识的培训,逐步提高教师教育科研工作的水平和能力。于中耿 李婧主持的县级课题《对中学生实施感恩教育方法的研究》即将结题;陈彦 胡晓莉主持的市级课题《农村普通高中语文高效课堂与有效课堂形式研究》正在研究中;今年六中又申报了四个课题(付万军和于中耿主持申报的省级课题《乡土资源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王晨 范军主持申报的市级课题《农村普通高中实验教学存在的不足与对策》、武俊才 汪春丽主持申报的市级课题《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学生作业设计研究》)
(4)建立教师专业成长记录袋,记录成长历程。具体内容有 每学年每位青年教师有一份自培计划和一份总结;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5节(名师课3—5节,可网上的教学录像或杂志上的实录),写心得体会之类的文章500字以上4篇;每学期设计出自己最满意的说课稿2篇;每学期必读至少1本书(其中一本为教育教学书籍),并做好读书摘记。;每学期写1000字以上的读书心得1篇;每学期写一篇教育教学论文
(5)、学习外地先进经验,开阔眼界。
为学习外地经验,有计划的派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听课,提高业务能力,本学期,学校派出骨干教师到衡水中学、毛毡厂中学、洋思中学共近三百人次外出学习培训。
二、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团队的辐射作用.学校建立了骨干教师业务团队。一是协作区骨干教师团队;二是六中和中心校骨干教师团队。在教师培养中发挥了专业引领的辐射 作用。
1、把协作区骨干教师请进来
六中协作区有九个单位组成,每个单位都有一些名师和骨干教师。我们充分发挥六中在协作区的牵头作用,把他们请到六中来,发挥协作区骨干教师的带动作用。我们主动申请在六中举办优质课、“同课异构”公开教学周、教师素养大赛等活动。我们也请到太和县一些地方名家到六中传经送宝。如旧县中心校郑标主任、民族中心主任李文奎主任作专题报告。教师共享了优势资源,分享教学了经验。
2、实施“结对子”工程,发挥学校骨干教师的作用
根据青年教师的特点、所教学科,本着自愿的原则和他们结对子。学校重点从教育思想、职业道德、教育教学基本环节等方面对青年教师搞好“传、帮、带”,落实培训计划。鼓励青年教师参加优秀教案和优质课的评选活动,并亲自为青年教师上示范课,听预讲课,课后面对面地总结得失,进行传、帮、带,使青年教师业务素质明显提高。
3、举办骨干教师经验汇报会或专题讲座
骨干教师成长的历程是一种有价值的可利用的资源,又因为他们就在广大教师的身边,因此把他们的经验、研究成果展示出来,更亲切生动、令人佩服。每学期,我们都会安排各个学科的骨干教师作经验汇报或专题讲座,形成了我校浓厚的研究氛围,促进了广大教师向高层次的发展。学校充分发挥校内名师的优质资源优势,建立起陈玉东名师工作室﹑于中耿名师工作室。按照学校拟定的名师工作室工作条例,建立更为明确科学的骨干教师培养机制,有目的计划有步骤地 开展高层次优秀教师培养工作。由名师陈玉东、于中耿带领工作室成员共同学习,共同研讨,不仅提高了他们的研究意识和水平,也形成了浓厚的研究氛围,促进了教师向教育、教学的高层次发展。不仅提高了本校教师培训的工作水平,也承担起其他兄弟学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的培训工作,真正发挥了名优教师的传帮带作用。
三、加强对骨干教师的管理、完善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成立骨干教师管理、考核小组。由学校领导和教师代表对骨干教师每进行考核、评价,建立和完善骨干教师业务档案。定期进行考核评估,不断完善骨干教师队伍建设。
明确骨干教师职责:
1、带头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热爱教育事业,关心爱护学生,为人师表。
2、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
3、学习与实践各学科新课程标准,运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认真上好每一堂课。
4、积极承担和上好学校的示范课、公开课、观摩课。
5、自觉带头参加继教培训与教育教学研究,每学期撰写一篇以上教育教学论文或经验总结。
给骨干教师应有的待遇。对本校教育教学工作做出一定的贡献,学校应给予一定的补助,外出参加培训学习,学校应根据出差标准给予报销。学校征订优秀期刊辅助骨干教师学习。学校考核、绩效工资的发放和职称评审应充分考虑骨干教师。坚持一年一考核,对认真履行职责的优秀骨干教师,将逐步培养成为学科带头人。对不认真履行职责的骨干教师,任期内参训不积极,提出警告,连续取消骨干教师资格。
总之,通过开展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的骨干教师培养为教学教育提供了智力支持,同时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提升了个人的自身素质。但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今后我们将采取积极有力的措施,与时俱进,探索教师培养的新思路、新形式、新内容,为建设一支合格稳定、业务精良的教师队伍而不懈努力。
2012—2013学第二学期
工作总结
太和县第六中学 教科处
2013.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