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在公开课的舞台(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5 01:45: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成长,在公开课的舞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成长,在公开课的舞台》。

第一篇:成长,在公开课的舞台

成长,在公开课的舞台上

----柴河林业局第三小学 郝春杰

从中师毕业之后,走上讲台,一路走来已经十余年,一节节公开课记录了我在教学之路上探索的足迹。

记得初登讲台,讲得第一节课是小数乘法的计算,讲完课后,学校领导把我这节课解剖得体无完肤,无论是教态、声调、组织教学的能力,还是对教材的挖掘等都存在着严重的缺陷,真是破绽百出。课尽人散,当我孤零零地站在空荡荡的教室里,脑子一片空白,我逼着我静下心来,认真反思,优秀的教师应当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我有吗?优秀的教师语言应该充满魅力,我行吗?优秀教师应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我的底蕴深厚吗?我离合格教师的标准还差十万八千里,更何况是优秀教师。是止步不前,还是超越自我。我迷惘了,但也在思索着、探寻着。

从那以后,我虚心请教学校的各位领导老师,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我的办公桌上、枕头边上出现了优秀课堂教学设计、各种教育杂志、名家专著。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说:“真正的教师必须是读书爱好者,无限相信读书的力量是我的教育理念之一。”从此,读书成了我的爱好之一,读书拓宽了我 的视野,启迪了我的心灵。在与名家大师对话中,我走进了他们的教育天地,汲取了他们的教育理念,借鉴了他们的教学方法。在读书中,我知道了波斯纳关于教师成长的经典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其实教师并不是缺少经验,缺少的只不过是对自己工作的经常性反思,没有把自己的感性经验上升到理性认识。水本无华,相荡乃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叶澜教授曾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但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要使自己尽快地成长起来,只有不断地反思。”每上完一节课,我都在头脑中认真分析本节课的得与失、成与败,让错误不再重复。读书与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不竭源泉,是读书与反思使我的专业素质不断提升。在2000年,我执教的《小数的性质》一课,得到教育局领导的好评。《蛇与庄稼》一课获学校第三届课堂教学大赛教学标兵称号,《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一课荣获森工总局教学标兵称号,并有幸亲耳聆听了国家创新研究课题组董国华教授的点评。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在学校领导的帮助鼓励下,我的课堂教学向前迈进了一个台阶。

2001年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面对对传统教育理念的颠覆,面对推陈出新的课改理念,我一时茫然,手足无措,冷静之余,我决定走进经典,与名师对话。我先后阅读了窦桂梅、李卫东、孙双金、薛法根等名师的经 典课堂与教学设计。走进名师就是为了解读名师,领悟课改的精髓。每一位名师都是一个巨大的磁场,他们精辟独到的见解,浑然天成的课堂,吸引着我,震撼着我,引领着我走上了一条对教学智慧的探寻之路。面对课改学如弓弩,才如箭簇,识以领之,方能中鹄。教师必须学会在交流中提升,在碰撞中反思,在记录中感悟,在实践中升华。

在与名师的对话中,我知道了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要有演员的表演素质,导演的创造才能,应当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有诗人、画家的艺术修养,能用自己的情感、智慧在课堂教学中谱出一首令人荡气回肠的诗篇。在与名师的对话中,我还知道了作为一名教师应树立一个正确的好课观,一个正确的好课观会引领我们走上正确的航道,而不至于偏离了努力的方向。一节好课,应该摒弃学生对答如流、天衣无缝的表演与作秀,宁要真实的缺憾,而不要虚假的完美。那种省略复杂训练过程,只能呈现精彩的学习结果的课堂,那种以部分优秀学生的发言掩盖其他学生学习真相的课堂,那种用游离文本的媒介煽情替代潜心感悟语言内涵的课堂,失去了真实与深刻,像一束束“塑料花”,鲜艳得很,却没有生命,没有成长的气息。真实是课堂的生命,课堂因生命而美丽,教学因生成而精彩。我心中的课堂是真实深刻,是动态生成的,是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是优化学生发展的,是一个充满情感与智慧的课堂。

要想上出心中理想的课堂,就得像名师那样认真钻研教材,要在“深入”上下功夫。要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领会文章的中心,准确地把握文章的特点,深入地揣摩编者的意图。孙双金在讲《春望》这一古诗时,他整整参阅了10多本教学书籍,认真研究了诗人杜甫的诗歌风格,阅读了杜甫的生平事迹,查找了这首诗的时代背景,深入地阅读了这首诗的分析文章。受其影响,我在教学《赵州桥》一课时,我阅读了茅以升的著作《中国石拱桥》,了解了中国古代现代桥梁发展史,知道了从古至今中国有哪些比较闻名的桥梁,并收集了一些有关赵州桥的图片和资料。只有这样,才能视野开阔,高屋建瓴,从容面对学生的质疑问难,挥洒于讲台的方寸之间。在钻研教材时要深入,那么在处理教材时则要“浅出”。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引领学生在独具匠心巧妙设计的教学流程中行走,水到而渠成。

在与名师的对话中使我懂得了在课堂要关注细节,细节决定成败。关注细节,其实就是关注新课程的理念是否落实到位,就是关注教学行为能否根据新课程的要求重新塑造,关注细节就是追求教学的高品位,就是追求教学的智慧。把握细节,更是提升教师教学智慧的必经之路。一句无心的话,一次不经意的行为,一种惯常的态度,课堂教学中微不足道 的细末之处,往往反映着教师的教学水平,折射着教师的教学思想,表达着教师的教学风格,体现出一位教师的实力和功力。课改的春风引领我走进了教育的崭新的天地,课改的春风带给了我机遇与挑战,虽然有痛更有累,但快乐着。

回顾十余年的教学历程,我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上公开课就像家中来客必定要洒扫庭院,准备盛宴一样。其中有准备的紧张,更有展示的兴奋,就是在这一次次的紧张和兴奋中,我逐渐克服了曾经的率性、松懈、稚嫩与粗糙,而一步步走向了成熟、自信与洒脱。公开课是一个最好炼炉,我们会在广泛的阅读中丰富自己,我们会在许多师傅的搀扶中学着站立,你会在精心的设计中避开许多弯路。久而久之,当你蓦然回首就会发现在公开课的舞台上,你所成就的不仅仅是几节“代表作”,而是脚踏实地走出的精彩的教学人生。

有思想、有文化、有情感、有艺术的教师是大师,大师的课堂是充满灵动,充满情趣,充满智慧,充满诗意的。“让课堂成为师生精神的天堂”,说的是一句话,但要达到此境界绝非一日之功,学无止境、教无止境,只要我们用一辈子孜孜以求,从不停下追求的脚步,我们就会离我们心中的天堂更进一步。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迷惘中的追求,“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无悔的执著,“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 处。”这是顿悟后的豁然开朗。

有迷惘、有进取、有执著,有痛苦、有快乐,有播种、有收获,这是我平凡而又平凡的十余年的教学历程。教育是我挚爱的事业,我将奉献自己全部的青春和热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最后有一句话愿与大家共勉:世上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的路,世上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的路。

第二篇:《我的舞台》公开课教案设计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作者对演戏的痴迷和认真态度,感受戏剧艺术的魅力。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吴霜是中国当代评剧皇后新凤霞的女儿。她受母亲的影响,从小对演戏情有独钟,经常把各种地方当作自己的舞台。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她小时候的故事。

板书课题:

我的舞台

二、当初课文,整体感知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想想课文主要讲了意见什么事?

2、同桌一人一段互读课文,检查、纠正字音。

3、指名慨括课文主要内容。

三、自主探究,交流感悟

1、课件出示自学提示,学生默读自学:

课文主要从哪几方面描写舞台对我有着神奇的吸引力?结合具体语句谈谈自己的感受。

2、学生在合作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点拨。

3、全班交流,师点拨:

⑴在娘胎里便登台唱戏,提早出示;

⑵在小床上模仿母亲演戏;

⑶跟随母亲演出,在台上挤在幕布里学戏;

⑷在院子里跟老师学艺,练就一身过硬的基本功;

⑸在家里为客人一板一眼表演。

4、生读句子谈感受后,指导朗读。

(提早出示一段的迫不及待;在小床上演戏的可爱;挤在幕布里学戏时的认真;练毯子功时的坚强;表演时的一板一眼。)

5、从作者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做事要不怕吃苦,肯努力)

四、再读全文,自主积累

1、再读全文,可以同桌轮读。

2、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

【板书设计】

28、我的舞台

吸引不解之缘

舞台→我兴味盎然

勤学苦练──练就了本领勇气、毅力

第三篇:成长的舞台评价要点

学习成果评价:了解家的含义、特点;会区分家庭结构类型;领会我们与父母自然的一种亲情。

评价要点 学习态度评价:对学习内容充满兴趣,态度积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

充分体现小组合作精神。地参与探究活动,敢于提出自已的看法,作出自已的判断,在实践中学习;学习

第四篇:公开课伴我成长

公开课伴我成长

民丰县第二小学

曾建华

摘要:公开课是目前教研活动的主要形式和重要载体。是一项最常见、最基本、最典型的教研活动。是一种课堂教学观摩、交流的形式,为的是研究课堂教学设计和组织的策略、方式、方法,以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设计、组织和评价能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公开课 课堂教学 教师专业化

一、公开课的意义

“我们就是在听公开课的过程中成长的,也是在上公开课的过程中成长的”“哪位教师有机会上公开课,他的成长就快一些;哪所学校的教师有机会上公开课,哪所学校教师的成长就快一些”“如果没有公开课,教师的专业成长是缓慢的”对于公开课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作用,许多教师深有体会。

二、确定内容

在上公开课前,选择公开课的内容也至关重要。我们必须多方面权衡学生的语文素养、学习能力、接受能力和整体情况,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公开课内容。如果选择的课文过长,而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有限,就会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积极性不高。2009年,我第一次上语文公开课,当时因刚参加工作,教学经验不够,没能够权衡学生各方面的因素,贸贸然选择了一篇《松鼠和松果》这篇课文。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这篇课文太长,一节课根本无法完成任务,在加上这个班80%是民族学生,而我提的问题太难,这节课,我唱了独角戏。看到同学们沉默的表情,我抑制不住心中的怒火,禁不住潸然泪下,这是我上得最失败的一节语文课。从这节课我体会到,公开课在选课方面一定要细细斟酌,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确定自己的授课内容,内容确定好了,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内容确定不好,就会反其道而行之。所以说,公开课的内容需得精心挑选。

二、备课,成竹在胸

“教”要成功,必“备”字先行。“课上一分钟,课下十日功”,要上好一节课应多设计几种方案,征求同事的意见,反复推敲,不断研究,直至自己满意为止。2012年,学校组织三年级作文进行“同课异构”比赛,对我这个初出茅庐的的雏鸟来说,这是一次带有极大挑战性的公开课,刚拿到这个内容的时候,心里直发憷,以前根本没有听过什么是同课异构,不知道该如何下手。我开始看书,到处查找资料,向同事请教,向文老师和王老师请教,观看优秀教师的课堂实录等等。终于,第一份教案出来了,我自己在镜子跟前对着自己试讲着,怎么讲感觉不对,上班时,我又讲给文老师和王老师听,她们又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我又开始一遍一遍地修改,一遍一遍地试讲,我反反复复修改了8次,终于写出了一份满意的教案,这堂课也得到了预期的效果。几年下来,我几乎每学期都参加学校组织的不同形式的公开课比赛,在公开课活动中,我感触最深的是,公开课准备过程是一个不断反复,不断积累,不断提升的过程。而公开课后无论取得名次如何,自身都将完成一次蜕变,完成一次质的提升,完成一次自我超越。的确是这样,教师上公开课的准备过程是一个最好的学习过程。书到用时方恨少。教师为准备一节课不知要去查多少资料;不知要去请教多少人;教案不知要写多少遍,一次次的试讲,一次次的创新,一次次的反思。这是那些四平八稳“家常课”,怎么也得不到的收获。

三、群言就是智慧

一个教师完全把自己封闭在“自我”的小天地里,其专业成长一定是缓慢的。“家常课”没人挑剔和指责,固然平安,但自己课的软肋、问题乃至错误也会永远地延续下来,而其亮点也没人去欣赏。公开课则不同,在公开课中教师要把自己的真实教学水平和文化底蕴暴露给别人。让大家评头论足,这样教师才可能了解一个真实的自我,才能让自己有一个脱胎换骨的进化。

至今我还记忆犹新:2009年,我试教一年级的《松鼠和松果》。课后,教研组的同事和学校领导把我这只麻雀解剖得体无完肤;无论是教态、声调、组织教学的能力、还是对教材的挖掘等等,都存在着严重缺陷。整整一个下午,在学校的那间办公室中,我蜷缩在办公室角落里,接受着领导和同事的‘批评’。回到家,躺在床上,一想到那天上课的情景,不争气的泪水,直在眼眶中打转,我多么痛恨自己的没出息。但是,几年下来,经过无数次的修改,无数次的试讲,无数次的“批评”,无数次的历练,我终于成功了。当荣誉的光环在我身上大放光彩的时候,浮上心头的都是那一次次被挑剔、被指责的画面——这是多么让我刻骨铭心,又是多么值得珍藏的经历啊!公开课后的群言虽然会刺痛教师的神经,但正是在这一次次的指导、批评、表扬、挑剔中铸就了我。因此,上公开课在某个成度上就是一次机会,当机会来临时,要敢于面对,及时抓住。诚然,解剖自己、否定自己是痛苦的,但只有敢于挑战自己,才能使自己有一个脱胎换骨的变化,才能创造一个崭新的自己。

四、总结,及时反思

反思是一种可贵的思维方式,优秀的教师懂得从自己的经验出发,把教育教学工作作为一种开放的能够与自己的经验之间进行交往的过程,并且能够从本身的教育教学问题出发,进行研究与评估,从而提升自我的专业素质。教师不只是完成行政交付任务的技术执行者,而且应该是一个自觉的反思者,在经常的自我追问中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对于上公开课的教师来说,反思尤其重要。上一次公开课,就是执教者本人公开的全方位的展示和表演,一次展示过程也是一次自我认识过程。卡西尔说过:“认识自我乃是哲学探讨的最高目标。”通过不断地反思,使执教者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获得真实深刻的理解,为以后作出更好的行为选择,继续进行自我学习,提高工作效能。

校内公开课的作用是为教师提供了一个真实的研讨情境,大家互相听课、互相借鉴和研讨,并从中找到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在这个过程中大家有发现的快乐,也有创造的快乐。对于我们来说,上公开课不是目的,提高自己、锻炼自己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上完公开课,要趁热打铁,把自己成功的、失误的、遗憾的、感悟和体会及时梳理总结一下是十分必要。

总而言之,公开课是一种特殊的课,它是教师们相互学习、交流、探讨的平台,是教师之间相互取长补短的场地,是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的最直观有效的一种方式。通过备、讲、评、思、观摩、研讨能发现教学中的诸多不足,能总结教学中的许多经验,对营造科研氛围,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大有裨益。从实际来看,公开课确实也锻炼和打造了不少教学名师,上过公开课的教师一般都有这样的体会:辛苦,但收获多多。可以说,在公开课的磨砺中渐渐生长,大大缩短教师的成长周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剂,是成就名师不可缺少的磨炼。

第五篇:课堂是教师成长的舞台

课堂是教师成长的舞台

《江苏教育研究》2008年5月号实践版卷首,登载了江苏省教育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特级教师杨九俊的文章,题目叫“课堂是我们成长的地方”,拜读了杨院长的精辟论述颇有同感。

教师的主要工作是教学,教学是我们的天职,教学是我们生存的本领,教学是我们不断成长的铺路石。我一直认为在学校里,一个教师教学提不上手,课上的让学生昏昏欲睡,让学生倒味口,让学生记恨一辈子,那不仅仅是教师的悲哀,教师的失败,更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是对学生前途的扼杀。

我常说一个青年教师成长的黄金时期在刚工作的前三年,在这三年里,如果你不能给自己确立成长的目标,不能虚心学习,不能很好地把握实践的每一次机会,你就会丧失发展的良好机遇。在教师的成长过程中,课堂无疑是主阵地,是教师锻炼成长的舞台。教师在课堂里实施自己的教学思想,实践自己的教学理念,展示自己的教学艺术和才华,与学生共成长。

上好课的前提是备好课,俗话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有的人用半小时或一小时备一节课,就教材备教材。有的人一生都在备课,既备教材,又备学生;既备教法,又备学法;既备教学设计,又备作业设计;既备课前准备,又备课后反馈。有的教师课堂上驾轻就熟,收放自如;有的教师照本宣科,照葫芦画瓢;有的教师讲课抑扬顿挫,娓娓动听;有的教师语言贫乏,平铺直叙;有的教师课听起来是一种享受,有的教师课听起来是遭罪受。这当中的差别除了先天的因素外,最主要的差别在于教师是否用心,是否用情。

杨九俊副院长说:老师要用研究的眼光审视课堂,要把教学当学问做,既教且研。如梁启超先生当年所说,做教师一方面可以教学生,一方面可以做学问,能够享受两种人生的趣味。

课堂是教师成长的舞台,教师就要守住守好这个属于自己的舞台,精心上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效益,让学生在课堂上愉快地学习,让学生一辈子记住你精彩的课堂。

、、学会欣赏学生

朱永新教授说俄国著名的艺术家、思想家列夫〃托尔斯泰之所以能成名,是因为自己的第一篇小说得到大作家屠格涅夫的赞赏而点燃了心中的火焰,找回了自信和人生的价值,于是一发而不可收地写下去,终获成功。朱教授在他理想的教师中曾说到:我们不少老师不是担任育人教书的角色,而是担任“教育警察”的任务;不是肯定成绩,而是发现缺点,当学生们非常正确、非常优秀的时候,教师不去肯定他们、激励他们,而是将他们的问题“放大化”。他觉得我们很多老师扮演的是一个“刽子手”的角色。在我们教师的身上,不知道失去多少诺贝尔奖获得者,也不知道失去多少鲁迅、郭沫若,不知道失去多少非常优秀的人才。

朱教授说:我们校园里可能有无数个托尔斯泰。只要我们老师学会欣赏,只要我们老师学会发现,就会为无数个学生找回他们的自信,寻回他们的梦想。

有人说,欣赏是一种善良,欣赏与被欣赏是一种互动的力量之源。欣赏者必是有愉悦之心、仁爱之怀、成人之美之善念;被欣赏者必产生自尊之心、奋进之力、向上之志。对于欣赏者来说,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肯定的话语,一次温馨的抚慰,都可能让被欣赏者铭记终身,甚至会改变他们的人生轨迹。他说:如果我们的老师都能学会欣赏,我们的教育就会改变模样,学生们的心田就会充满阳光。

我希望我们的老师能像朱教授说的那样欣赏我们的学生。

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的“大”

本报记者李炳亭

本报去年10月15日,以《课变》为题,报道了兖州一中的课改经验。兖州一中一“变”成名,“循环大课堂”迅速风靡全国,这是继杜郎口、昌乐二中之后,山东省在较短时间内破空而出的第三个典型,其三所学校,被教育界并称为山东课改的“三驾马车”。在报道发出后10月份仅半个月里,兖州一中就接待了来自全国的17000余人。

人们评价说,兖州一中是“师法”杜郎口,“发展”了杜郎口的典型,其“循环大课堂模式”的建构,是对集体授课制弊端的“矫正”,从而真正实现了“课上”和“课下”学习的“双效”。

报道发出之后,兖州一中一直紧揪“大”做文章,他们的“大目标”是,不仅要让课堂的容量、思维量、训练量“大”起来,而且要敢于把“人”立起来、“大”起来。面对已经取得的成就,兖州一中提出来,要敢于告别成就,把教育做“大”,做“大”的教育。

“学管会”说了算

走进兖州一中绿草如茵的校园,最醒目的是教学楼前的一溜展板。

“科室工作评价”、“教师工作评价”,甚至就连办公室、校长室都要忝列评价之中。老师评价学生不稀罕,可学生评价老师甚至校长的则不多见。可兖州一中就是这样,所有的工作都有学生来评。

不仅评,而且评了就即时公布。被学生亮了“黄牌”的科室或者某个人,尴尬是难免的,可还得要“承认”错误,并且“老实”地拿出整改意见。假如不改会怎么办?不改肯定不行,因为这所学校的“主人”是学生。

由学生管理学校,兖州一中的学生“自治”正是得益于“课变”的结果。课变培养了学生的“主体”、主人和主角意识和能力,进校门一切事,不再需要任由老师“安排”和决定,“学管会”不仅成为学生自己的“首脑机关”,也成为学校管理的“最高”行政机关。

学校的事学生说了算,卫生的事学生说了算,体育锻炼、就餐纪律、活动策划、社会实践,一切的事都由学生说了算,甚至就连对教师的工作态度、行为举止等的考评,也由学生说了算。

学管会的部门设置对应学校的部门设置。学管会具有独立的组织机构和高度的自治权利。

学管会每两周由一名学生校长主持,“小校长”由“大校长”郑重任命,并在全校师生面前发送正式的聘书。小校长然后“组阁”,面对全体同学任命不同的助理角色,每个“内阁长官”再任用自己的“官员”,“阁”司其职,全校工作就被这帮“小领导”担负起来了。

每一任“小校长”都必须重视记录任内的工作,并在卸任时,举办“权杖”交接。每一任“班子”的工作,都要接受全体同学的评价,学期或者年底时,则评选“优秀小校长”和“优秀班底组合”,披红戴花接受同学和老师的祝贺。学管会还拥有自己的“机关媒体”——《工作简报》月刊,主要用来总结自身工作得失,呈现各科室工作效能的动态变化,向全体学生汇报学管会的工作、收获和体会。

学管会与学生会、团委一起,形成校内学生三大组织。其真正实现了三个还给,即把课堂还给了学生,把班级还给了学生,把校园还给了学生。

“三率”与“出模”

循环大课堂是从“两率”调查开始的,两率即“精力流失率”和“高效学习率”。可后来,杜金山校长发现,高效课堂要真正实现“高效益、高效率、高效果”,仅仅“两率”还不够,还必须要学生学会如何在一天之内,“平均分配”精力,“精力使用率”则成为继“两率”之后的第“三率”。

循环大课堂以“展示”为手段来调动和解决学生学习的“动力”问题。可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假如第一节课“用力”过猛,势必会造成在后面课堂上的“精力不济”,以至于出现溜号、打瞌睡现象,杜校长说,这就叫“第七节课现象”。因此老师们才都热衷于抢“第一节课”。

学物理出身的杜校长,喜欢用数据说明和表达。兖州一中每天七节课,“精力使用率”调查表逐节对课堂学生的“精力”使用问题和“表现”与“感觉”进行调查,事实胜于雄辩,学生们明白了该如何“分配和合理使用”精力了。在兖州一中,老师们再也不抢着上“第一节课”了。

循环大课堂的核心理念是师生“角色”的转变,这个“角色”不仅是针对“教学”关系上的的定位,而是指以生命对生命,用真诚换真诚,师与生都需要去除“戏服”和“油彩”下的伪饰,要体现出思想的碰撞,生命的律动、狂欢、尊重,主张课堂必须是“生命的”、“生活的”、“生态的”,简称“三生课堂”,最终师生都成为共同发展的“学”者。

在本报报道之后,兖州一中成为山东省课改示范高中,并承担了省教育厅课改十大研究课题之一的“基于学生个性发展的高中自主选择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旨在通过实施学生的“自主选择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需要,自主选择A、B、C、D类学习目标,从而激发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消除班内同一目标下不同的基础起点给学生带来的学习困难和心理压力,让强者更强,弱者不弱。

而在教师教学层面上,兖州一中要求教师做好“入模与出模”,“入模”是建立规则意识和课堂标准,让每一个老师通过模式这个载体,找出课改的途径和方法,增加可操作性。“出模”是指不拘泥于模式之“形”,把高效课堂思想内化为师生的教与学行为,“教无定法”,使机械的、呆板的、被动低效的传统教学,转变成主动的、高效的、自觉的学习方式,实现从“形似”到“神似”的嬗变。

循环大课堂的“新概念”

循环大课堂的核心是“三教”,即“教育”、“教学”、“教师”。教育的第一使命是让人像人,让人更高大,让人体验美好、体验崇高、体验成功。教育是引导,不是左右;教育是影响,不是支配;教育是感染,不是教训;教育是解放,不是控制。人是教育的中心,是教育教学中腰突出人的发展;人是教育的中心,也是教育的目的;人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归宿;人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育的根本,一切教育教学活动必须以人为本,这是教育的基本价值。

教学的前提是“师与生”,既包括生产关系(师生关系、教学关系)也包括生产力(人、方法、资源)。改变师与生、教与学的关系是建设新教学的根本,探索新的教学模式,避免旧教学的弊端是根本出路。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改变师生的所谓“角色”定位,让教学变成生命和生命的对话、智慧和智慧的交流;改变原来的学习流程,通过“两个前置”(学习前置、问题前置),实现学生学习由被动便主动,有效解决教与学的衔接和针对性问题。教育的全部奥秘在“师生关系”中。

好的教师从不同层面有不同表达。

在课堂层面上,能够促进学生全面、进步、和谐发展的老师是好老师;从员工层面,敬业爱岗、有很好的团队意识、能够在工作中做到组东子发的老师是好老师;从教育工作者角度,好教师不仅要有教育良知、教育良心、教育良能,还要有不断突破自我发展的强烈诉求和能力。

校长是课改的领军人物。师生是课改的“主体”,校长应该是课改的“主导者”。校长对学校的领导,包括三个方面:思想的领导、行政的领导、课堂的领导。校长应该“胸怀应然目标,办好实然教育”。

校长之难和其他专业、行业领导之难是相似的,都是在眼前和长远、局部和全局看似对立的价值取向之间寻找到统一性的问题。

校长应该始终,甚至每一天都要思考:教育是什么?教育的终极责任是什么?教育的途径到底在哪里?我国基础教育有哪里成就值得继承,又存在哪些问题需要警惕?教育下一步的突破口会出现在哪里?

校长在课改中遭遇到家长的不理解,要做好三方面工作:第一是邀请家长来“校访”,让家长走进客厅,真实了解学校的课堂模式和学生的学习状态;二是通过学生的真实感受对家长进行一定的沟通和教育;三是也是最根本的,通过已经取得的优异成绩,说服家长,以取得家长的支持。

打造高效课堂,确保“没有闪失的关键前提是找准存在的问题”,找准问题的前提是“先建立一个关于新课的标准!”

兖州一中的循环“大”课堂,从另一个角度解读了他们的教育“大目标”,“教育使人称为人”。

下载成长,在公开课的舞台(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成长,在公开课的舞台(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和谐邮政 我成长的舞台

    和谐邮政 我成长的舞台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我叫符晓玉,来自宁陵县邮政局。今天,能有机会参加挂职候选人的竞聘,心情十分激动。我之所以参加这次竞聘演讲,是因为一方面......

    搭建成长舞台,引领专业成长2

    搭建成长舞台、发挥引领作用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一切高质量教育计划都是空谈。基于这种教育理念,我校对骨干教师培养工作进行了新......

    感恩人身成长的舞台——学校

    感恩人生的舞台——学校 温草雨江苏省赣榆县黑林中学八(1)班 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 说到感恩,你们是否会想起“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这几句歌词,每......

    舞台——我在社团感悟

    舞台 2013-2014记我在青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社感悟 报告人: 实践部部长雷国栋 2013年9月,我成功的以一比十的竞争进入青马学社,心中特别高兴,走在学校的路上都会以一个青马学社的......

    社区,学生成长的另一个舞台(改)

    社区,学生成长的另一个舞台 金港镇社区教育中心 凌国芬 从儿童品德发展和个性形成的角度看,只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互相结合和协调,只有不断优化教育环境,充分挖掘和......

    让活动成为孩子成长的舞台

    学科:德育 作者单位:集里街道长南路小学 作者姓名:张瑞平 联系电话:*** 让活动成为孩子成长的舞台 -------记组织学生参加长沙3J营地心理素质拓展训练的体会 “挑战”两......

    国旗下讲话——青年教师成长的舞台

    国旗下讲话——青年教师成长的舞台 新年新气象! 为更好地发挥“国旗下讲话”这个德育教育阵地的作用,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培养青年教师的教育才能和素养,也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搭建......

    在成长

    在夏日成长 酷暑炎炎夏日长,远程研修充电忙。 酷热的天气阻挡不住老师们学习的热情。在教研组内,老师们边认真观看学习视频,边认真做好学习笔录,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思考、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