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区,学生成长的另一个舞台(改)
社区,学生成长的另一个舞台
金港镇社区教育中心 凌国芬
从儿童品德发展和个性形成的角度看,只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互相结合和协调,只有不断优化教育环境,充分挖掘和利用社区德育资源,才能形成教育合力,才能提高整体效益。我们中兴小学位于张家港市西部,北临浩瀚的长江、繁华的港口码头,东靠张家港保税区、保税区消防中队、港区交警中队,南接城管中队,学校周边是居民生活社区。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过程中,学校德育处充分整合利用社区德育资源中的场所资源、人力资源、活动资源,成立了一年级巧手、二年级童规、三年级城管、四年级交警、五年级消防、六年级环保特色中队,把德育活动引向社区,小手拉大手,使社区成为孩子们成长的另一个舞台。
一、参观学习,树立科学的人生观。
学校德育处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童规》、《苏州市城市管理新条例》、《交通安全常识》、《消防安全知识》、《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内容,掌握了安全自护、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的知识,并通过参观江海粮油码头、张家港保税区、污水处理厂、保税区消防中队营地、港区交警中队,进一步了解了知识内涵。在此基础上,同学们又去敬老院献爱心,到家庭、社区、社会上去寻找服务岗位,协助交警、城管、环保等部门开展了“小手拉大手,共建文明城”的上岗体验活动,开拓了服务项目,取得了良好成效。
通过学习、参观、体验等活动,同学们感受到了家乡的繁荣昌盛,更深深体会到自己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他们在体验日记中写下了自己的感悟,以及自己对社会的新认识,纷纷立志要努力学习,把家乡建设得更美好!同学们从小窗口看大世界,在活动中学习工人叔叔、阿姨的辛勤劳动、艰苦朴素的创业精神,了解了交警、城管、消防叔叔们工作的辛苦,逐渐形成了良好的意志品质,思想道德以及科学的人生观。
二、依托社区,培养崇高的思想品质。
学校德育处充分利用社区、德育基地资源,组织学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崇高的思想品质。
学校每年都要举行“学雷锋做好事”活动,带领学生去敬老院慰问老人,奉献爱心,并定期为孤寡老人打水、扫地,做家务等。每年重阳节,同学们也会到敬老院为老人们带去慰问品和精彩的节目,让老人们开心地度过自己的节日,享受天伦之乐。
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定期到我校周边的中南社区、中德社区等居民小区打扫卫生,清理垃圾,上门宣传卫生、文明知识等。环保特色中队的学生与中德社区常年共建,定期开展社区保洁等活动,为建设和谐、文明的张家港市作出了贡献。这项举措多次被市镇电视台予以报道,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效应。学校环保中队的学生发出倡议,号召全校师生节约一分钱,少喝一杯饮料,开展“手拉手献爱心”、“同在蓝天下等捐资助学、助残、助困”活动,建议大家用回收废物积攒的钱,为建造“希望小学”出一份力。最近两年,学校专门成立了“阳光爱心助学基金会”,将师生的捐款、社会的捐助等均纳入基金会,用于资助家庭经济困难的有证低保户子女、因各种原因致贫的家庭子女、家庭突遇不幸急需帮助 的学生以及社会公益救助活动,让学校贫困学生、社会上一些需要帮助的人均能享受到基金会的温暖,从小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崇高品质。
每年清明节,学校组织学生去香山烈士陵园扫墓,建队节举行新队员入队仪式,及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革命传统教育。学校德育处组织特色中队的成员走进滩上村,与他们共同开展“盛世欢歌迎新春,缤纷才艺送温情”红红火火过大年的文艺活动,同村里的居民同台演出了融文明、卫生、平安、健康、法律等于一体的节目,既发挥了自己的特长又活跃了身心,锻炼了意志,又丰富了假期生活。城管中队的小学生与镇城管中队开展了“小手拉大手,共建文明城”的启动仪式后,学校德育处便以“从我做起,带动全家,拉动社会”为工作思路,开展了“小手拉大手,文明向前走”主题系列活动。通过主题活动的开展,引导社区居民知礼向善,做文明的实践者;倡树新风,做文明的传播者;勇于劝导,做文明的捍卫者,不断提升社区居民的文明素养,形成全社会共同培育文明风尚,争做文明港城人的良好氛围,培养了学生健康向上的道德品质。
三、参与实践,形成自主的管理意识。
新时期的少先队工作中,学生是有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的主体。只有学生自觉、自愿地参与,才能形成道德发展的内动力。因此,在学校特色中队活动中,我们运用各种活动形式,帮助学生通过自主实践和理性思考,不断提高素质,逐步形成学生自主的管理意识。
我们学校设立了城管、交警、消防、环保等德育基地,每学期都要组织学生到德育基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他们穿上警服,戴上袖章,打着队旗,在中兴红绿灯处宣传交通法规,清除道路障碍物,学警察叔
叔的样子巡逻,纠正违章,维持交通秩序。那一张张一本正经的小脸,一个个标准的指挥动作,使得过往行人不得不对我们的“小交警”刮目相看,不得不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孩子们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也影响了周围的人,逐渐培养了他们的自主管理能力。
消防队的同学们每年消防日前后都会接受紧张刻苦的训练和演示,在“消防日展示活动”中,他们常以精彩的队列表演和灭火演示博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去年消防安全日,全校师生在消防官兵的指导下开展了模拟逃生演练活动,小消防队员表演了精彩的灭火技能比赛。活动中,同学们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消防安全知识和技能,增强了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
城管中队的小同学们来到中央广场,配合城管中队发放《苏州市城市市容市貌管理条例》,并在城管叔叔们的带领下进行执法体验活动。通过一系列基地活动,同学们学会了生活、学会了做事,培养了自主管理的意识,提高了综合实践活动能力。
自学校成功申报江苏省少先队研究课题《创建雏鹰特色中队,培养队员全面素质》的课题后,课题组携手德育处组织各年级特色中队的学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聘请了相关部门的领导担任校外辅导员,专门指导学校的特色中队开展活动。学校组织课题组成员精心搜集材料,编写校本教材。目前,以“生命、生存、生活”为主题的《童规》、《巧手》、《城管》、《交警》、《消防》、《环保》六本校本教材已经编印成册并投入使用,课题于2009年底顺利结题,并获得了省、市专家、领导的好评。在此基础上,学校又成功申报了苏州市中小学德育学会的研究课题《小学主题德育实践活动特色品牌建设研究》,更深入地开展课题研究活
动。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自主的管理能力。
实践证明,社区是学生生活的重要场所,它与学校、家庭一道构成了学生成长的大环境。优化配置和整合利用社区教育资源,把学校融入社区,开展好学校社区相结合的教育,必定能够提高学校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扩大教育的功能。我们将继续发挥社区在学校德育活动中的优势,为学生搭建好成长的另一个舞台,让文明传递和影响到家长和社会,实现“教育一个孩子、幸福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社区,文明整个社会”的目标,真正打造学校主题德育实践活动特色品牌!
第二篇:增员:保险营销员的另一个舞台
21世纪保险网
增员:保险营销的另一舞台
我认为,增员的选才在几个方面是有要求的。年纪在25岁以上比较适宜,有企图心,外向开朗性格;有工作经验,纪律性强,服从主管的管理。我们在对增员对象进行面试。特别要设置几个有关爱与责任的问题,考察对方对家人,朋友的关爱有多强,请对方畅谈自己对工作和理想的憧憬。
而我们也应该坦率真挚地告诉增员意向者,保险营销的工作宗旨、目的和行业特征,向对方介绍自己所在保险公司的有关重要信息。实际上这样的增员是一种相互选择,我们首先要有对对方欢迎和欣赏的态度,才能博得对方对我们的信任和支持,对方由此才会产生加盟的热情和决心。无论是主管和组员,还是组员之间应该相互喜欢、彼此欣赏。那些守时守信的人往往将成为一个团队的骨干。
据新人在文中所述的增员出现变数,我认为原因在于两个。一是没有抓住被增员者的心。由于我们在和对方沟通时,自己说的太多,而听对方的话听得太少,我们并没有听进被增员者的心声。二是没有把寿险营销行业说透、说深刻,并没有让对方破除一些顾虑,没有让对方感受到这个工作吸引人的地方,没有使对方相信这是一个实现自身价值和理想的舞台。实际上,说到底,保险营销是一个造福他人、成就自己的美好事业,我们的增员旨在寻找怀有同样神圣和美好理想的合作伙伴和同路人,彼此平等与尊重相当重要。我们增员要抛弃一些虚荣的功利心,要坦诚真挚,这好象是另一种展业,对于我们看好的优秀人员,我们可以追踪和登门拜访,让对方真切感受到我们的诚意。我们还可以邀约多名增员对方来交流和探讨展业话题,并从中选出理想人选。同时让被选者感到一种荣誉和骄傲,有益于其今后展业中自信心的树立。也让他(她)体会到一种加盟我们公司的幸运和不易。
多说一句,增员后的后期培训更值得关注和重视,也很有讲究,希望更多想要增员组建团队,或已经有了自己团队的伙伴们,好好思考。
21世纪保险网
第三篇:高效课堂学生快乐成长的舞台
高效课堂学生快乐成长的舞台
东宝区漳河镇苏院小学许云芝
适当的教学是享受,不当的教学是煎熬。高效课堂被誉为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有了高效的课堂,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又体现了教师的工作幸福。那么作为一名数学老师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如何实施高效课堂?
一、高效课堂的主人是学生
新的课改理念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放下架子,把自己融入到学生的学习、谈话中,做一名真诚的听众,就很容易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还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那么我们教师就应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中选取素材,创设新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促其产生强烈的探究意识,使他们的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状态。
1、把主动权力还给学生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通过实践,我发现学生探索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充满诱惑或新奇的问题情境。精心创设与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生活环境来感受数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逐步养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潜能。因此,创设问题情景模式,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潜能,是促成数学课堂教学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方式转化的必要前提。如在认识了圆后,为了让学生掌握“同圆或等圆的半径长度都相等”的知识点,我用课件出示“动物赛车会”的动画情景,让动物们开着不同形状车轮的车子参加比赛。让学生们通过画面,很直观地感受到:为什么自行车、三轮车、汽车、火车等车辆的轮子都是
圆形的?而不做成长方形、正方形、椭圆形呢?并让学生在边观察边思索中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生活中实实在在的数学,这样更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有裨益。
2、把个人空间留给学生
恰当的“情境创设”不但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还能促进学生的积极思维,从而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顺势给学生创设一个知识经验的迁移途径,引导学生运用自己原有的经验来主动建构新的知识点,即让学生用自己的体验,自己的思维方式再创造相关的新的数学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中不光是备大纲、备教材,更重要的是备学生的学法,把个人空间留给学生。例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时,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面积》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他们已经会用拼、旋转、平移等方法解决问题,我在教学这节内容时,放手让学生们在旧知的基础上自由解决新问题。学生们因为有了三角形的面积推导方法和过程,很快得出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整个推导过程作为教师的我没有过多的讲解,仅仅作为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创设了知识迁移的情境,让学生在宽广的学习空间里自由遨游,通过沟通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在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建构新知、获取新知。
二、高效课堂的保障是习惯
俗话说:有了好习惯,失败不容易;有了坏习惯,成功不容易。小学阶段正处于培养习惯的关键时期,我们要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对学生的养成教育需要着眼细节,从学生点滴的养成教育抓起。小学生因知识浅簿,经验欠缺,经历短浅,对事物的认识不够深入。我们老师,应要求学生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生活习惯抓起,如学习用品的摆放、坐立的姿势、作业书写的规范、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踊跃回答问题、解题时认真审题等到升旗、进出门的礼仪,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环节都进行训练,培养他们从小养成好习惯,这些都是高效课堂的基础保障。
三、高效课堂的激情是和谐
俗话说:亲其师则信其道。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教学中,我们老师都应该摆正自己的位臵,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允许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如有一道判断题1250×80的结果至少有2个零,有的同学认为是正确的,因为两个因数的末尾都有一个零,根据因数末尾有零乘法的简便计算法则,一眼就能看出有两个零,而有的同学则认为是错误的,他们认为至少有5个零才对,因为除了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2个零,还有125×8结果还有3个零,也能一眼看出来。两种观点都有他们的道理,如果我搞一刀切,否认其中的一种说法,那将会导致学生失去信心,不敢相信自己的判断能力,只能依赖老师或其他人,久而久之,就会严重阻碍思维的发展。反之,如果我在教学中充分相信学生,并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就能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使学生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此外,我们还要能虚心的听取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这样,师生之间产生相互信任的氛围,学生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学习成绩也会逐步提高。此外,还要允许学生说错,在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其主动性,让学生大胆思考,积极发言,就是说错了也不要紧,解决了学生后顾之忧,这样学生就会大胆想象,积极思考,敢于发表观点,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
教学实践证明,只有把主动权力还给学生,把个人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成为高效课堂的主人,学生才会受益,才会实现师生双赢,才会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自主益智、自主育德、自
主健体,从而让学生获得和谐、健康的发展,为他们今后能成为创新性人才奠定基础。
【作者简介】:许云芝,女,1973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小学高级教师,邮政编码:448134,联系电话:***,电子邮箱:xuyunzhi980521@163.com。
第四篇:成长的舞台评价要点
学习成果评价:了解家的含义、特点;会区分家庭结构类型;领会我们与父母自然的一种亲情。
评价要点 学习态度评价:对学习内容充满兴趣,态度积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
充分体现小组合作精神。地参与探究活动,敢于提出自已的看法,作出自已的判断,在实践中学习;学习
第五篇:课堂——学生的舞台
课堂——学生的舞台
繁峙县砂河第四小学 刘焱
《陶罐和铁罐》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第五册中的一篇童话故事,它趣味性强,寓意深刻,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两个罐子的故事。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而陶罐却没有与它计较。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光洁如新,而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待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我在设计本课教学时,依据新课程理念,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观念,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真正地成为课堂的主人,并把学生的发展作为课堂追求的目标。
全国首届十大明星校长之一孙双金曾说,好的语文课应具备“书声琅琅、议论纷纷、高潮迭起、写写练练”的特点。为此,我首先要让学生充分地读书,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熏陶和感染,获得独特体验和思想启迪;要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努力做到课堂40分钟“书声琅琅,议论纷纷”;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感悟语言、积思语言、运用语言,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一、画一画,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课前,我布置的预习作业之一是“画一画你认识的陶罐或铁罐,注意画出他的神态。画好的就作为你们小组的头饰。”
上课后,我看着学生添画的表情问:“你为什么要这样画呢?”
生:“铁罐常常奚落陶罐,后来还恼羞成怒,所以我要画出他眉毛怒气冲冲地向上挑着,嘴却向下咧着,额角的青筋凸起的样子。”
我又问另一个学生:“你为什么把铁罐的眼睛画得那么大?”
生:“他愤怒到了极点,那两颗金鱼眼气得快要掉下来了。”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又把握了人物的内心活动,为理解寓意奠定了基础。
二、说一说,融入故事情境。
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我采用了“自我介绍”法,旨在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投入到课文所设置的情境之中。
基于学生对文中主角的初步了解,我问学生:“谁愿意扮演陶罐或铁罐做个自我介绍呢?”学生们自告奋勇,都想上台展示。我叫了一个女孩和一个男孩上台介绍。女孩叫柴艺,她很文静,一上台就鞠躬向大家问好,说:“大家好!我是陶罐,我总是和别人和睦相处,因为我想和他们交朋友。”男孩叫左佑,高高大大的,你看他昂首阔步地走上台来,双手叉腰说:“你们知道吗?我是铁罐,我坚硬无比,所以我根本看不起那个被我一碰就碎的陶罐子。”
当时,学生们的介绍让我很惊讶,他们不仅仅是对故事感兴趣,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对角色有了深刻的理解,介绍时的语言表达完全符合陶罐与铁罐的不同性情。其他同学也已不由自主地被他们带进了这个有趣的童话故事里。
三、读一读,分角色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
接着,我让学生们在自己小组内分角色读铁罐和陶罐对话的部分,学生们颇有兴致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角色绘声绘色地朗读着。只听他们时而大声叫嚷,时而轻声辩解;只看到他们有的愤起拍桌,有的含笑不语。看来学生们已经被故事中的角色深深吸引。
四、演一演,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分角色练读后,我选了一组同学上台演读。学生的表演声情并茂,博得了我和同学们赞赏的笑。这时,我及时地引导学生进行点评,以鼓励、欣赏为主,学生们不仅评价了他们演读得好的地方,而且能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对“奚落”、“和睦相处”等词有了多角度、生活化的认识。特别是一些学生争先恐后地提出课文中的提示语还可以换成或补充为“火冒三丈、暴跳如雷、咬牙切齿、气急败坏、大发雷霆、恼羞成怒、宽容大度、谦虚礼让、据理力争”等等的好词时,他们积累丰富、求知若渴的学习积极性引发了身后每位听课老师的啧啧称赞。正如语文教育家张志公说过:无论阅读还是作文,首要的是字词,同时也说明了字词在语文教学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学生在朗读中深刻理解了词语的意思,彻底领悟了词语的感情色彩,达到了真正理解词语的目的。
此环节的设计激励学生充分地展示了才能,满足了他们希望得到赞许,体会成功的心理特点,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增强了朗读的信心。我趁热打铁,让学生们结合自己拓展出的词义读出自己的感受,学生们纷纷起立深情诵读着。
接着,我创设情境,鼓励学生扮演成小记者,采访一下台上或自己小组里的陶罐或铁罐,了解他们内心的真实感受。
一生问“铁罐”:“铁罐,你为什么总是奚落陶罐呢?” “铁罐”答:“因为我坚硬呀!他没法跟我比。” 一生问“陶罐”:“陶罐,铁罐那么盛气凌人,你为什么不生气,反而处处让着他呢?”
“陶罐”答:“因为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主要是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有什么可吵的呢!”
„„
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交流着对陶罐和铁罐的不解和看法,他们的学习热情高涨,我深感欣慰。
五、写一写,交流学习此文后的感慨。
教学临近尾声,我紧扣文本,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补白,并创设情境:许多年代以后,国王御厨里的瓷盘、瓷碗、瓷瓶也都和陶罐一样成为出土文物,他们回忆铁罐对陶罐的奚落,他们都忍不住了,请大家代替他们在展示条上写下自己的看法。
练写句式如下:瓷盘哥哥第一个站起来说„„瓷碗小妹也有些愤愤不平,说道„„瓷碗妹妹还没说完,站在一旁的瓷瓶姐姐也跟着着急地说„„一边角落里的陶罐抢过来说„„学生们在超越文本的心灵对话和“补白”实践中,得到“智”的开发和“理”的感悟,使本堂阅读课成为学生一段难忘的经历。
学生在诵读中感悟到铁罐的傲慢、无理,陶罐的谦虚、友善,油然而生对陶罐的同情、赞美,朗读也水到渠成地达到声情并茂的境界,在读中感悟到做人的道理——不要用自己的优点和别人的缺点比;懂得扬长避短;学会尊重他人、与人为善。当然,我要做到不仅仅局限于学生把书读好,而是把拓展思维训练穿插在朗读之中,做到处处有朗读,处处有延伸。我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积极“创作”出自己的见解,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写出立意或语言独特的句子,以表达自己对课文个性化的感悟。
法国伟大的教育家让·雅克·卢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我一直为此努力着。今日,看到学生们学得愉快,同时无论是表演者还是观看者也都加深了对人物的理解,情感的体悟,这样一来,课堂不再是我的独角戏,而成了学生们的舞台。
2013年1月8日
QQ : 41576125 手机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