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二年级语文古诗文阅读与鉴赏序列(29)
新修滕王阁记
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及得三王所为序、赋、记等,壮其文辞,益欲往一观而读之,以忘吾忧;系官于朝,愿莫之遂。十四年,以言事斥守揭阳,便道取疾以至海上,又不得过南昌而观所谓滕王阁者。其冬,以天子进大号,加恩区内,移刺袁州。袁于南昌为属邑,私喜幸自语,以为当得躬诣大府,受约束于下执事,及其无事且还,傥得一至其处,窃寄目偿所愿焉。至州之七月,诏以中书舍人太原王公为御史中丞,观察江南西道;洪、江、饶、虔、吉、信、抚、袁悉属治所。八州之人,前所不便及所愿欲而不得者,公至之日,皆罢行之。大者驿闻,小者立变,春生秋杀,阳开阴闭,令修于庭户数日之间,而人自得于湖山千里之外。吾虽欲出意见,论利害,听命于幕下;而吾州乃无一事可假而行者,又安得舍己所事以勤馆人?则滕王阁又无因而至焉矣!韩愈年轻的时候听说江南多有(宜于)登临观赏的美景,只有滕王阁是第一,有瑰丽、雄伟、奇绝、独特的称号;等到三王写序、赋、记这些文章,觉得他们文章很壮美,更加想去那里看一看然后来阅读前人的文章,以便忘记我的忧愁;受在朝廷做官的束缚,参观滕王阁的愿望没有机会实现。十四年,因为谈论事情(佛骨)被贬留守揭阳,因为想近便,走了捷径,以至取道海上,又不能够过往南昌来看看所说的滕王阁。这年冬天,因为皇帝庆祝年号,在国内施加恩德,转任袁州做刺史。袁州是南昌的附属地方,我私下里高兴地对自己说,认为应当能够亲自到南昌府,接受您的管制,在您的手下做事情,等到没有事情将要返还的时候,或许可以有一机会到滕王阁所在的地方,我私下里寄托眼睛满足所期望的事情啊。到了袁州七月的时候,让中书舍人太原王公作御使中丞的诏书下达了,考察江南西道;洪、江、饶、虔、吉、信、抚、袁这些地方都是所属管治的地方。八个地方的百姓,以前不方便施行的以及要求不能满足的,王公到了之后,以前不便施行的停止,想要做而不能得到满足的施行。大的事情通过使者报告皇上,小的事情立刻就改变了,应当赦免的赦免,应当处死的处死,正大光明的得以提倡,违法背义的得以禁止,政令在府内几天内制定,百姓在湖山千里之外得知。我虽然想提出些意见,谈论利益和弊端,在您的府下听从命令;但是我的地方没有一件事情可借来出行,又怎么能放下自己的事情来麻烦您的接待之人?于是滕王阁又没有机会来到达啊!②①
其岁九月,人吏浃和,公与监军使燕于此阁,文武宾士皆与在席。酒半,合辞言曰:“此屋不修,且坏。前公为从事此邦,适理新之,公所为文,实书在壁;今三十年而公来为邦伯,适及期月,公又来燕于此,公乌得无情哉?”公应曰:“诺。”于是栋楹梁桷板槛之腐墨挠折者,盖瓦级砖之破缺者,赤白之漫漶不鲜者,治之则已;无侈前人,无废后观。
这年九月,百姓和官员融洽,您和监军让人设宴在这个地方,文官武将宾客士人都在酒席上。宴会进行中途,汇合各种言辞说:“这阁子若不修整,将毁坏。以前您作为这里的官员,有恰当理由来使它新,您的文章,确实写在墙壁上;现在三十年后,您来到南昌做地方长官,今天刚好满一月,您又来这设宴,您怎么能没有情感呢?”您应答说:“是。”于是栋梁,腐烂变黑弯曲折断的楹柱屋梁椽子木板栏杆,破败残缺的屋盖瓦片台阶砖子,色彩中浸坏模糊不鲜艳的,修治完这些就停止;没有比前人奢侈,不妨碍后人观赏。
工既讫功,公以众饮,而以书命愈曰:“子其为我记之!”愈既以未得造观为叹,窃喜载名其上,词列三王之次,有荣耀焉,乃不辞而承公命。其江山之好,登望之乐,虽老矣,如获从公游,尚能为公赋之。
工程已经完成,您和大家喝酒,同时写信命令我说:“你替我记录这件事情!”我既然因为没有到达景观做叹息,私下里高兴名字能列在它的上面,文章列在三王的下边,有荣耀啊;于是不推辞接受了您的命令。那山河的优美,登临眺望的快
乐,即使年纪大了,如果能获得机会和您一起游玩,还能为您作文章。
元和十五年十月某日,袁州刺史韩愈记。
元和十五年十月某日,袁州刺史韩愈记录。
【注】 ①三王:写《滕王阁序》的王勃、写《滕王阁赋》的王绪、写《重修滕王阁记》的王仲舒。②中书舍人太原王公:王仲舒。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A.移刺袁州.
B.窃寄目偿所愿焉.
C.愈既以未得造观为叹.
D.词列三王之次.
答案:C解析:C项,造:到达。刺:担任刺史 偿:满足 造:制造 次:次序、行列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说明作者没有游滕王阁原因的一组是(3分)(B)
①系官于朝,愿莫之遂 ②三王所为序、赋、记等,壮其文辞
③便道取疾以至海上 ④前所不便及所愿欲而不得者
⑤吾州乃无一事可假而行者 ⑥窃喜载名其上
A.①②③
C.②④⑥B.①③⑤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仅用数语记叙重修滕王阁之事,其余几乎均围绕向往登滕王阁而不得来抒写,既抒写自己的向往之情,也颂扬了王仲舒的政绩。
B.文章三次写自己没有游滕王阁的原因,其中写前两次不得游是第三次不得游的衬笔。
C.作者写第三次不得游滕王阁,实际上又是叙王仲舒政绩的衬笔,将王仲舒的政绩不经意中叙入。
D.韩愈极力倡导古文,却称赞王勃的《滕王阁序》而“壮其文辞”,以能“词列三王之次”为荣,可见,韩愈还是认为古文不如骈文的:D解析:D项,韩愈没有认为“古文不如骈文”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私喜幸自语,以为当得躬诣大府,受约束于下执事。(4分)
译文:(1)我私下里高兴地对自己说,认为应当能够亲自到南昌府,接受您的管制,在您的手下做事情。
(2)而吾州乃无一事可假而行者,又安得舍己所事以勤馆人?(3分)
译文:(2)但是我的地方没有一件事情可借来出行,又怎么能放下自己的事情来麻烦您的接待之人?
(3)适及期月,公又来燕于此,公乌得无情哉?(3分)
译文:今天刚好满一月,您又来这设宴,您怎么能没有感情呢?
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临江仙 信州作
晁补之
谪宦江城无屋买,残僧野寺相依。松间药臼竹间衣。水穷行到处,云起坐看时。
一个幽禽缘底①事,苦来醉耳边啼?月斜西院愈声悲。青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注:①底:什么。
上片以一种表面上谈泊的意境,表露着自己徬徨苦闷的心情。起首二句说自己谪宦江城,困窘无依,只能与残僧野寺相依存。这一夸张的说法,流露出一种委屈孤愤的情绪。下面三句所描绘的是似乎十分恬淡超脱的隐士生活:松林捣药,向竹丛漫步,但水源已到而足犹未驻,云涛四起仍茫然眺远,便分明突现出一个胸积沉郁者的形象。下片跌进一层,借怨责一只夜鸟的悲啼,倾诉出自己萦怀难解的谪居之怨,思乡之苦,构思工巧此词,用一个颇带激情的强问句于过片处,“一个幽禽缘底事,苦来醉耳边啼?”即用啼声打破了上片结句创造的看来宁静的氛围,揭示出词人内心的并不宁静,又使词意宕开一步,引出下文披露的怀归之情,确是“承上接下”,才高一筹。
“醉耳”二字用得尤好。古来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常爱称醉,可实际上他们正是十分清醒地承受着痛愤的折磨。此处的“醉耳”亦如此,因为他如果真醉了,又焉能为幽禽的悲啼所震动!接下去的三句明里写鸟鸣,暗里写心声,层层深入,“月斜西院愈声悲”,一个“愈”字,说明幽禽的悲鸣一直萦绕耳边,随着时光的推移,愈来愈使心灵强烈震颤。走出世归隐与世无争的道路吗?青山虽然无限美好,放浪山林的生活虽能使自己暂离仕途的烦恼,但终非自己的宿愿,“不如归去”,一声布谷的哀呼,喊出词人不甘就此度过余生的郁闷。这首词巧妙地运用前人成句或化用他词语,表达了词人愤郁难抑、百无聊赖,心事重重而又思归不得的苦闷。[1]
(1)“一个幽禽缘底事,苦来醉耳边啼?”句在全词结构上起什么作用?请作具体说明。(4分)
(1)承上启下。既用禽鸟的啼声打破了上片看似宁静的氛围,揭示出词人内心的不平静,又引出下文披露的怀归之情。
(2)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青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一句。(4分))衬托(正衬或反衬或用典)。“青山无限好”反衬,以乐景写哀情(或“犹道不如归”正衬,鸟犹思归,何况逐臣?或全句完全引用于范仲淹《越上闻子规》一诗)。强烈地表现了作者谪居信州时的怀归心情。(手法和对应的解析答其一即可)
第二篇:中考语文古诗文阅读与鉴赏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一)古诗文阅读与鉴赏
9、词语理解。(5分)(1)①一样的颜色 ② 凭借 ③大约(大概、约)
④凄清(每词1分,共4分)
(2)C(1分)
10、(1)(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2分 其中“从流”1分,整句正确通顺1分,没有主语不扣分,有主语一定要对)
(2)看见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2分 其中“斗”“蛇”1分,整句正确通顺1分,“明灭可见”译为“隐隐约约”不得分。)
11、(1)共同特征:清澈。(1分)通过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表现出这一特点。例子:甲文: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千丈见底”直接描写了水的清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借描写鱼和石头衬托了水的清。乙文:“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直接描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间接描写(2分能答到直接描写或间接描写一个方面,并能每文各举一个例子证明即可得2分。)(2)甲文:“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务者,窥谷望反”。乙文:“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答对1点2分,全对3分。)
12、(5分)(1)身在江南旅途,而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感情。(2分)
(2)它写出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视野十分开阔的景象。(3分 潮水上涨 1分 视野阔2分,如“潮平”如理解为“潮水下降”本题不得分。把“江”理解为“海”扣1分)
亿库教育网
http://www.xiexiebang.com 百万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第三篇:语文古诗文鉴赏程序(精选)
鉴赏程序
1、弄清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
2004年春考:阅读下面两首诗及背景材料,完成第17—19题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相思(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安史之乱中)唐明皇幸岷山,百官皆窜辱,积尸满中原,士族随车驾也。„„李龟年奔迫江潭,杜甫以诗赠之曰:“岐王宅里寻常见„„”龟年曾于湘中采访使筵上唱:“红豆生南国„„”又“清风明月苦相思„„”,此词皆王右丞所制,至今梨园唱焉。歌阕,合座莫不望行幸而惨然。(唐·范摅《云溪友议》卷中《云中命》)联系上面的背景材料,分析杜甫诗中的“落花时节”,含有哪些寓意。
[答案:具体的时令,在晚春与李龟年相逢;象征二人漂泊无依、由荣而衰的身世命运;象征着大唐在安史之乱后,由极盛而衰的社会真实,表达家国之痛。]
2、了解作家的思想经历风格;
3、读懂作品的字面含义;
4、理清作品的层次结构:①景与情的关系;②事与情的关系;③事与志的关系;④景与人的关系。
征人怨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诗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标题以及“马策、刀环”等也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第1句怨战事频繁,“朝朝”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第3句怨气候酷寒,第4句怨环境艰苦景色单调。
6、进行深层次地分析评论。
不同作家多样风格;同一作家多样风格
诗歌的个人风格大而言之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种,各诗家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有呈现不同特点,形成各自不同风格。
陶渊明的朴素自然;杜甫的 沉郁顿挫;李白的豪放飘逸;白居易的通俗易懂;
杜牧的清健俊爽;王维的诗画一体;王昌龄的雄健高昂;高适的悲壮苍凉;
李商隐的朦胧隐晦;温庭筠的绮丽香艳;李清照的缠绵悱恻;陆游的悲壮爱国 “韩孟诗派”的奇绝险怪;(孟)郊寒(贾)岛瘦
此外,词有婉约、豪放之分,曲有通俗、幽默之分。总的说来,诗词曲的特征分别是:诗庄、词媚、曲俗。
2004年春考:鲁迅说陶潜“并非‘浑身是静穆’”,请举出课文中陶潜的一篇作品来说明这一观点。
[《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或“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表现出他的豪情和愤懑。]
1、王维是盛唐典型的山水诗人,但也有边塞题材的力作。如:《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5、掌握各类诗歌的特点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户在燕然。
2、李清照是著名的婉约派作家,但也有金刚怒目式的作品。
《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3、苏轼是豪放派作家,但也有婉约之作。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4、辛弃疾一生力主抗金,收复中原,这是其作品的主旋律,但也有充满生活气息的田园闲适之作。如:《清贫乐·村居》、《西江月·明月别枝》
5、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但除了爱国诗以外也有反映个人生活的作品传世。如《钗头凤》、《沈园》。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高考诗词鉴赏如何切入
一、从诗词的标题突破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有的标题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有的标题揭示了作品的线索,有的标题奠定了作者的感情基调。例如:
《近试张水部》 朱庆余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一般考生会误认为这是一首描绘新婚夫妇洞房私语的诗作,其实这是一首巧妙的临考试的试探诗。作者以新妇自比,以新郎比张水部,以公婆比主考官,表现自己考前期待与不安的心情,征询张水部的意见,询问主考官对自己的看法,以帮助自己度过主考官这一关。
二、从诗词描写景色的“冷”“暖”色调突破
古人写诗作词,常常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因此,鉴赏时首先要找出写景的词句,再体味所写之景的“冷”“暖”,进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
水槛遣心二首(其一)(杜甫)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这首诗中的写景主要是在二、三联,诗人先用“澄江少平岸,幽树晚多花”写出开阔而幽美的草堂四周环境,再用“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你看,鱼儿在毛毛细雨中摇曳着身躯,燕子在微风的吹拂下轻盈地飞翔,多么欢快、多么自由啊!诗人正是通过绘制这样的“暖”色之景,抒发了一种历经战乱之后暂得安身的闲适而喜悦的心情。
三、从诗词所选取的意象突破
古诗词中的许多意象都有特定的含义,诗人常常通过选取特定的意象来表达内心独特的情感。我们鉴赏时就要留心诗词中出现的意象,调动积累,揣摩意象的含义,从而理解作品的内容。例如:
长信秋词五首(其一)(王昌龄)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诗中首句用“梧桐”、“秋叶”这些带有凄凉悲伤的意象来渲染萧瑟冷寂的气氛,第三句中的“熏笼”又进一步烘托了深宫寒夜的环境。结合末句便知,这是由于诗人心境凄清、愁恨难眠,才感到来自南宫(皇帝的居处)的漏声凄清、漫长。
四、从诗词中所暗示的关键词突破
诗词是诗人“缘情而发”的产物,有时如能捕捉到诗词中那些最能显现诗人感情的字眼,便找到了鉴赏该诗词的钥匙。例如:
江 楼 感 旧(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五、从作品中含有诗眼的句子突破
古人写诗词,尤其注重炼字炼句,力求一字传神,一句传神。而这些含有诗眼的句子往往最能体现作品的内蕴及表达技巧。例如: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李白)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诗中的第三联描写生动,“落”“明”二字精练传神,是该联的诗眼。“落”给“泗水”以动感,好像从天上落下一般,使静态的形象动态化;“明”赋予静态的自然色彩以动感,不说徂徕山如何青绿,而说苍绿色彩主动有意地映照徂徕山。联系全诗,不难发现诗人把山水写得如此隽美、秀丽,是为了衬托他与友人的情谊纯洁美好。
六、从作者的人生经历突破
“诗言志”,作者的人生经历不同,他(她)通过诗词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也就不同。因此,鉴赏时不妨从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及其生活经历突破。例如: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一生坚持抗金复国,但不受重用,抱恨而终。他的词作多抒写其力 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这首词就抒发了他的壮志难酬仍忧国忧民的宏大襟怀。
七、从诗词中典故的含义突破
古代诗人创作时,有时借助一些典故来表现广泛而深刻的主题。如果我们关注这些典故,了解这些典故,无疑会有助于把握作品的主题。例如:
遣 怀(杜牧)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诗中“楚腰纤细”典出《韩非子·二柄》:“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掌中轻”典出《飞燕外传》,指汉成帝皇后赵飞燕,“体轻,能为掌上舞”。诗人借用这两个典故意在说明自己也曾沉湎酒色,放浪形骸。再看第三句,诗中“十年”与“一觉”相对,给人以“很久”与“极快”的鲜明对比感,显示出诗人感慨之深。纵观全诗,可以发现诗人所遣之怀,不仅有忏悔之意,还有前程恍惚如梦、不堪回首之意。
八、从诗词的注解突破
有的诗词鉴赏在原诗之后附有注解,阅读这些注解,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者、作品的有关情况,以便更准确地理解作者的情感及作品的内容。例如: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此诗写于李白流放途中遇赦之后的秋季,夏十二,李白的朋友,排行十二。诗后注解提供了该诗的写作背景,从“流放途中遇赦”这几个字可以想见,诗人应是带着轻快的心情写作此诗的。因此诗人笔下的自然万物好象被赋予了生命:雁儿高飞,带走了诗人忧愁苦闷之心;月出山口,仿佛是君山衔来了团圆好月。这样的有情有意之景便衬托出诗人遇赦后极其欢快的心情。
古典诗词鉴赏题问答模式例析
第一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以动衬静,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以声衬静,如“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虚实相生。
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比喻、比拟、夸张、设问、反问、对比、借代等。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哪句诗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示例: 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第二种模式 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答题示例:
南浦别 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问: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 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那么我们应该注意哪些字词呢? 高考热点:
1、动词
2、形容词
3、特殊词(叠词、数量词、表颜色的词 等)动词的提炼是古诗炼字的主要内容。
如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陶潜“悠然见南山”的“见”字等尽人皆知。第三种模式 观点不同型
提问方式:有人这样认为,有人那样认为,你觉得呢?
提问变体:有人认为某字用得好,有人认为某字用得好,你认为呢? 答题步骤:找到原词句中的关键几点,分条作答,用翻译的形式就可以。答题示例
蝶恋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1)“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2)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作过这样的整体评价:“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赏析。
(1)答:①“绕”字好,因为它切实具体地描绘出了绿水环抱人家的场景,生动形象,具有动态美。
②“晓”字好,因为它既点明了时间,又渲染了早晨的清新氛围,能够使读者有更自由、更广阔的想像空间。
同意。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虽写了花之凋零,却又写了青杏新生,显示出生机与活力;
二、三句则又移向更广阔的空间,燕子轻飞,给画面带来了盎然生气,而绿水绕人家也饶有情趣,这样一来,人的心情也自然随之敞阔;末句虽言萋萋芳草,却以“天涯”起笔,意境开阔。总之,词的上片虽写“絮飞花落”的暮春之景,却处处可见旷达之语。2)答案之二:不同意。起句写花之凋零,青杏酸涩,为整首词投下了悲凉的阴影;
二、三句写燕子翻飞、绿水绕人家,虽富情趣,也不乏暖意,但却是以乐景衬哀情;四句说柳絮飘飞,着一“又”字,则又表明词人之看絮飞花落,非止一次,伤春之感、惜春之情自然流出;“芳草”在古诗词中常用来写愁情,此处亦然,“天涯何处无芳草”即言愁情无限。因此,这首词中对“絮飞花落”等景物的描写,依然浸透着伤春之情,并非旷达之语。
第四篇:古诗文鉴赏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出处】金.元好问《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赏析】海棠爱惜自己的花心不轻易开放,让桃李在春风中盛开吧。诗人赋予迟开的 海棠以矜持自重、谦逊不争的品格。
【原作】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爱而不见,搔首踟蹰。【出处】《诗经•邶风•静女》
【赏析】爱:薆的假借字,隐蔽。搔首:用手挠头。踟蹰:来回走。句意:她故意躲在我看不见的地方,急得我挠头搔腮。用自然平淡的语言生动地描写出青年男女恋爱生活的情趣,耐人寻味。
【原作】(节选):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脚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出处】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赏析】怎样才能得到千万间房屋,用来庇佑天下无处容身的寒士,使他们欢欣喜悦,免受风雨侵袭,这些房屋也能安稳不动屹立如山,那该多好啊。杜甫因茅屋被风吹垮而作此诗,感叹自己的不幸,并联想到天下寒士,产生这样的期盼。这句诗表现了杜甫忧国忧民、推己及人的仁者襟怀,反映了他高尚的人格。
【原作】(节选):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出处】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赏析】摧眉折腰:低头弯腰,表示卑顺的样子。句意:怎么能够低头弯腰,去侍奉有权有势的当政者,使我心情不愉快呢!表现了诗人蔑视封建权贵的反抗精神。
【原作】(节选):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出处】唐•杜甫《洗兵马》
【赏析】哪里能请到一位大力士,把天河的水引下来,彻底洗刷干净铠甲兵器,永运不再使用呢。作者呼吁朝廷及时收兵,以慰民心。【原作】(节选):淇上健儿归莫懒,城南思归愁多梦。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
安能追逐人间事,万里身同不系舟。【出处】唐•玄鱼机《暮春即事》
【赏析】哪能被人间琐事缠身呢?我要像不系之舟一样,自由自在地随风飘流万里,表现了诗人追求自由生活的情感。
【原作】深巷穷门少侣俦,阮郎唯有梦中留。香飘罗绮谁家席?风送歌声何处楼?街近鼓鼙喧晓睡,庭闲鹊语乱春愁。安能追逐人间事,万里身同不系舟。
八月长江去浪平,片帆一道带风轻。【出处】唐•崔峒《清江曲内一绝》
【赏析】原诗写八月长江的景色。八月正是天髙气爽的季节,江上风平浪静,小帆船在江中顺风而下,显得格外轻快。这两句诗画面感很强。
【原作】八月长江去浪平,片帆一道带风轻。极目不分天水色,南山南是岳阳城。
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出处】唐•李商隐 《瑶池》
【赏析】穆王:周穆王。传说他曾西游瑶池,会西王母,约三年后再来。句意:周穆王有八匹能日行三万里的骏马,为何不再来呢?不再来的言外之意是已经死了。诗假托周穆王的故事,讽刺唐代帝王服丹药求长生,结果却送了生命的愚蠢行为。
【原作】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驶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出处】唐•李商隐《代赠》
【赏析】丁香结:本指丁香之花蕾,丛生如结。此处用以象征固结不解之愁绪。原诗是一首七绝,写思妇之离愁。这两句是说,芭蒸的蕉心尚未展开,丁香的花蕾丛生如结;同是春风吹拂,而二人异地同心,都在为不得与对方相会而愁苦。这既是思妇眼前实景的真实描绘,同时又是借物写人,以芭蕉喻情人,以丁香喻女子自己。意境很美,含蕴无穷,历来为人所称道。
【原作】楼上黄昏望欲休,玉梯横绝月中钩。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
春风各自愁。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出处】唐•岑参《寄左省杜拾遗》
【赏析】自己满头的白发,就像落花般的飘坠;真羡慕你青云直上,有如鸟儿般的自在飞翔。青云:平步青云,喻官场得意。杜拾遗:是指杜甫,当时杜甫正担任左拾遗的官职。
【原作】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出处】唐•李白《秋浦歌》
【赏析】一头的白发连接起来,足有三千丈;满怀的离愁,就橡白发一样长。原诗是在极力描写离愁的深长。“白发三千丈”是李白的一种夸张手笔,千百年来被人们引用,作为夸张笔法的典范。以“白发三千丈”比喻心中的忧愁,涵意丰窗,意象生动。
【原作】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白发未除豪气在。
【出处】宋•陆游《度浮桥至南台》
【赏析】白发未变,豪气尚在,作者的雄心壮志坚定无比,老而不衰。现今常用“白发未除豪气在”这句诗,来形容那些年纪老大,却仍具有满腔豪情的人。这句诗也可用来鼓励缺乏雄心壮志的年轻人,应当向老而弥坚的人看齐,力求上进,做一番事业。
【原作】客中多病废登临,闻说南台试一寻。九轨徐行怒涛上,千般
横系大江心。寺楼钟鼓催昏晓,墟落云烟自古今。白发未除豪气在,醉吹横笛坐榕阴。
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
【出处】宋•陆游《秋夜读书每以二鼓画为节》
【赏析】寒夜里孤独地在灯下看书,不禁感叹满头的白发,无情地催人老去;只有眼前的青灯散发出的温暖光辉,令人兴味丛生,就好像又回到了儿时的情景。年纪大的人最喜爱这句诗,回想儿时的欢乐往事,有着无限的甜蜜滋味;而抚今追昔之余,却又不禁油然而生“时不我与”的慨叹。
【原作】腐儒碌碌叹无奇,独喜遗编不我欺。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高梧策策传寒意,叠鼓冬冬迫睡期。秋夜渐长饥作祟,一杯山药进琼糜。
白曰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出处】唐•王之换《登鹳雀楼》
【赏析】太阳沿着西边的山岭渐渐的落下。波涛滚滚的黄河直往大海奔流;若是想要看到千里以外的景物,还得要再爬上更高的一层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常用来揭示人生道路或事业没有止境,应当继续不断地努力上进的道理。【原作】 仅此四句。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出处】唐•元稹(行宫》
【赏析】元稹,晚唐著名诗人,原诗是他路过一座行宫有感而作。句
意:当年这一座繁华热闹的古老行宫,如今已是一片萧条破败的景象,只有那满头白发的宫女还依然健在,正闲坐那儿向人诉说着唐玄宗的故事。作者原是感叹宫廷衰败,世事如烟。
【原作】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
【出处】《古诗十九首•去者日以疏》
【赏析】凄冷的风吹来,墓旁的白杨树发出萧萧的声音,使人悲愁不已。汉魏以前的古诗常常是用字简洁,浑朴辽阔。
【原作】去者日以疏,来者日以亲。出郭门直视,但见丘与坟。古墓犁为田,古柏摧为薪。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思还故里闾,欲归道无因。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出处】唐•杜甫《春日忆李白》
【赏析】《春日忆李白》是天宝五载(746)或六载,(747)春,杜甫居长安时所作。这两句是说,李白的诗天下无敌,他的诗思潇洒飘逸,豪放不拘,诗风超群,不同凡俗。所以如此,就在于他思想情趣,卓异不凡,因而写出的诗,出类拔萃,无人可比。
【原作】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样酒,重与细论文。白云满地无人扫。
【出处】宋•魏野《寻隐者不遇》
【赏析】满地都是療绕的白云,却没有一个人来打扫。我们可以想像
得出,诗中描绘 的一定是恬静自然的归隐生活。屋前屋后,满地都是飘浮着的白云,这是何等脱俗、迷人的景致!由此也可以想见:隐者超然出尘的胸怀。“白云满地无人扫”这句诗,充分显露出清逸高妙的情趣,令人无限神往。
【原作】寻真误入蓬莱岛,香风不动松花老。采芝何处未归来,白云满地无人扫。
白云在青天,可望不可即。
【出处】明•刘基《登卧龙山写怀二十八韵》
【赏析】即:靠近;接触。句意:白云飘浮在碧空,只可望见而接触不到。化用唐代宋之问《明河篇》“明河可望而不可亲”。“可望不可即”后来演为成语。
【原作】(节选):采薇戒怀归,钱檀惭素食。白云在青天,可望不可即。浩歌梁甫吟,忧来凭胸臆。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出处】唐•韩愈《春雪》
【赏析】白雪嫌春色来得太晚了,竞然纷纷扬扬,穿树飞花,装点出一派春色。“却嫌”、“故穿”拟人手法把春雪描绘得很有灵性,饶富情趣。
【原作】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白眼看他世上人。
【出处】唐•王维《与卢员外象过崔处士兴宗林亭》
【赏析】白眼:鄙视的意思。《晋书•阮籍传》:“籍又能为靑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嵇康)赍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靑眼。”句意:以蔑视的白眼傲视世上的俗人。
【原作】缘树重阴盖四邻,青苔日厚自无尘。科头箕踞长松下,白眼看他世上人。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出处】东汉•曹操《蒿里行》
【赏析】东汉末,陇西豪强董卓篡夺了东汉的军政大权。关东各地军阀联合讨董,曹搡也是其中一部。“蒿里行”一诗批评了讨董联军的不团结现象,反映了军阀连年混战给人民带来的严重灾难。表现了曹操渴望国家统一的心情。“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这两句诗,用来描写非正义的战争,杀人盈野,给老百姓带来严重灾难。【原作】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出处】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赏析】纵酒:开怀畅饮。青春:阳春季节。这两句写出诗人听到长达七年多的战乱结束以后无限兴奋和极欲回乡的心情。我已老年,难得“放歌”,不宜“纵酒”,这番却要放声高歌,痛饮美酒;待到春光明媚的时候,在鸟语花香中与妻子儿女们相伴返回家乡。‘放歌”、“纵酒”写“狂”态,“青春”、“还乡”写“狂”想。进一步抒写了 “喜欲狂”的 情态。
【原作】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 【出处】五代•冯延巳《蝶恋花》
【赏析】寒食:节气名,大约在淸明节前两天。句意:在这寒食节的日子里,道路两旁开满了各神各样的花,争奇斗艳;而那美丽的香车,又是系放在谁家的树下呢?原词描写伊人在外游荡,不知又停留在哪里,忘了回来。词中充满着埋怨的意味。“百草千花寒食路”可用来形容淸明时节,郊外野路中花草盛开的美丽录象。“香车系在谁家树”可用来隐讽伊人不知又在何处逗留?
【原作】几日行云何处去?忘了归来,不道春将暮。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 泪眼倚搂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撩乱春愁如柳絮,依依梦里无寻处。百年世事不胜悲。
【出处】唐•杜甫《秋兴八首》之四。
【赏析】唐朝自从玄宗天宝以后,内忧外患侵扰不已,杜甫有感于国家多难,于是写下这首诗。这句诗意思是:百年来的纷扰世事,实在令人悲痛万分,愤恨不已。后人常用 “百年世事不胜悲”这句诗,来感叹世事不堪回首,借此抒发满怀忧国忧民的悲愤之情。
【原作】闻道长安似奕棋,百年世事不胜悲。王侯第宅皆新主,文武衣冠异昔时。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驰。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出处】唐•杜甫《兵车行》
【赏析】边庭:边地。句意:边地兵士死伤无数,血流成海,而汉武帝开拓疆土的意图还没有停止。诗人以汉喻唐,对唐玄宗穷兵黩武给人民造成的灾难,表示极大的愤慨。
【原作】(节选)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直开边意未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爆竹声中一岁除。
【出处】宋•王安石《元曰》
【赏析】这首诗抒发作者自己冲破重重阻力,变法取得初步成功后的心情。原诗意思在爆竹声中一年过去了,大地更新,春风送暖,人们兴高采烈,全家围绕在一起欢饮屠苏美酒。朝霞照亮了千门万户,好像披红挂彩;人们争先恐后地换上新的桃符,除旧迎新。本诗借人民群众庆新年的欢乐场面,抒发作者对变法胜利的喜悦。“爆竹声中一岁除”这句诗常用于春节或元旦辞旧迎新时。
【原作】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出处】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赏析】卷地:形容风刮得猛烈。胡天:指西域的气候。句意:呼啸的北风卷地而来,连枯草都刮断;八月的仲秋时节,而西域一带就大雪纷飞了。
【原作】(节选):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出处】三国魏•曹植《七步诗》
【赏析】相煎:相迫害。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 》“文帝(曹丕)尝令东阿王(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诗略),帝深有惭色。”句意:豆秧豆粒本来都是一条根生长出来的,为什么相互残害这么急迫呢?比喻貼切感人,故能广泛流传。【原作】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这首诗一本为四句:
煮豆燃豆箕,豆在釜中泣。'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出处】唐•李商隐《蝉》
【赏析】以:因为。高:双关语,蝉居高处,自己为人清高。徒劳:白辛苦。费声:枉费了鸣声。这两句是说,蝉栖在高枝之上,本来就难得一饱,却终日哀鸣,实在是白白浪费精力。这里的蝉,就是诗人自己的影子,诗人为人清高,不为世容,所以生活淸贫,虽然曾向有力者陈情,希望得到他们的帮助,最终却是徒劳的。借蝉鸣而抒情,即“为悄而造文”,含蓄委婉,手法高妙。
【原作】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出处】唐•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赏析】句意:落笔时风雨为之震惊,诗成后鬼神为之哭泣。这两句以高度夸张的语言,形容诗歌艺术强大的力量。落笔能惊动狂风暴雨,言其极有气势;诗成引起鬼神哭泣,言其感人肺腑。本是用来赞美李白的创作才华,而李白也确实有资格接受这一赞美,后成为千古名句。人们常常引用这两句诗的意思,称誉能产生震憾人心效果的文艺作品。
【原作】(节选):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声名从此大,汨没一朝伸。文彩承殊渥,流转必绝伦。碧涧流红叶,青林点白云。【出处】宋•林逋《宿洞霄宫》
【赏析】这句作者用碧、红、青、白强烈的对比、映衬将景致写得明亮绚烂,为写景之佳句。洞霄宫在今浙江余杭县大涤洞,是著名的游览胜地。这首诗是写林逋来此游览的感受。
【原作】秋山不可尽,秋思亦无垠。碧涧流红叶,青林点白云。凉阴一鸟下,落日乱蝉分。此夜芭蕉雨,何人枕上闻? 碧云天,黄叶地,西风紧,北雁南飞。【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正宫端正
好> 【赏析】这是《西厢记》里的名句,借秋日的萧索凄凉来描写离情。意思是:碧绿的云天,黄叶落满大地,西风紧吹,北雁纷纷向南飞去。伊人即将远去,面对这萧条枯寂的情景,更添无限感伤的情绪。【原作】碧云天,黄叶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梁谋。【出处】清•龚自珍《咏史》
【赏析】避席:古人席地而坐,有所敬则离坐而起,谓之避席。文字狱:以文字之所谓“当否”治作者的罪。稻梁谋:对衣食生活的谋求。句意:知识分子一听到文字狱的事就胆战心惊、避席而起。他们著书只是为了生活下去,并没远大理想。揭露了在残酷的文字狱威胁之下,文士埋头著书的无奈处境。
【原作】金粉东南十五州,万重恩怨属名流。牢盆狎客操全算,团扇才人踞上游。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梁谋。田横一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出处】唐•张籍《凉州词》
【赏析】这首(凉州词》用浓厚的色彩描绘西北边塞风光,它宛如一幅风景油画,远近景的结构,层次分明,明暗的对比强烈。“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一句远景,一句近景,写边塞城镇周围的气氛;黄昏时分,阴雨连绵,雁儿在暮雨中低飞。河边芦苇发芽似
笋,抽枝吐叶,争着向上生长,富有朝气。远景写得阴沉抑郁,近景则色彩鲜明,情调昂扬,和远景的幽暗低沉正好形成强烈的对比。两句一抑一扬,一暗一明,互相补衬, 相得益彰。
【原作】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出处】宋•秦观 《江城子》
【赏析】即使一江春水都化成眼泪,也流不尽我许多忧愁。以水喻愁,前人很多,如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苏轼的“欲寄相思千滴泪,流不到,楚江东”(《江城子》),都是词中名句。秦观这里不说愁似江水,也不说泪寄楚江,却要把一江春水都变成泪水,其想像便更进一层。即使泪水成江,也淌不尽胸中忧愁,这又进了一层。层层推进,因而感情写得很深挚。【原作】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独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出处】宋•张俞《蚕妇》
【赏析】那些穿着绫罗绸缎的人,没有一个是养蚕的。作者借一位养蚕妇人的伤心感慨,来为农民辛苦劳作而喊冤叫屈;并为农民生活的贫困而抱不平。
【原作】昨曰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别来何限意,相见却无辞。
【出处】唐•许彬《荆州夜与友亲相遇》
【赏析】分别之后,有许多离情别绪,想尽情向您倾吐。可是,当相见时却无话可说了。
【原作】山海两分歧,停舟偶此期。别来何限意,相见却无辞。坐永神疑梦,愁多鬓欲丝。趋名易迟晚,此去莫经时。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出处】唐•白居易《琵琶行》
【赏析】这两句是说,琵琶弹到此处,有个“声渐歇”的过程,什么声音都没有了,琵琶女埋藏在内心深处的怨愤情绪,似乎在琵琶声停之后,表现得最充分。幽情暗恨,笼罩空间,此时“无声”比“有声”更能引起听者的共鸣。这种描绘余音袅袅、余韵无穷的艺术境界,所表达的感情更为深沉悠长。
【原作】(节选):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暫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别时容易见时难。
【出处】南唐•李煜《浪淘沙》
【赏析】人世间分离很容易,而相见真是难!李商隐《无题》诗云:“相见时难别亦难”,是说两者都难,表现了对恋人深挚的爱情。此词则云;“别时容易见时难。”是说一易 一难,反映了词人失国以后的悲痛。他的话似乎是从《顔氏家训》“别易会难”和曹丕《燕歌行》“别日何易会日难”变化而来,但所抒发的感情不是对亲友,而
是对故国河山。因而它的内涵拓展了,感情升华了,也就更加感人。【原作】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病中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出处】宋•王安石《葛溪驿》
【赏析】在生病的时候,感受最深的就是风露来得特别早;梦中回家,总是兴奋地忘却了山水路途的遥远。葛溪:在今江西省弋阳县。驿:设立的旅店,供人员休息,邮吏换马。流落江湖的人,病中最是想家,心情最是凄楚悲苦。“归梦不知山水长”醒来后惆怅惘然,只觉得归返家乡的路途更遥远漫长了。
【原作】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病中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博士买驴,书券三张,未有驴字。【出处】北齐•顔之推《顔氏家训•勉学> 【赏析】顔之推在书中谈到一种读书人,非常固陋,问他一句话,他能答上二百句,话虽多,却言不及义,不得要领。“邺下谚云:博士买驴,书券三张,未有驴字。”后用来嘲笑读书人过于迂腐,说话写作不着边际,引经据典,却说不到正題。这句话十分形象。不蔽人之美,不言人之恶。【出处】唐•马总《意林•韩非子》
【赏析】蔽:掩盖。美:优点。本条大意:不掩盖别人的优点,不谈论别人的缺点。这是一种处世哲学,一般指有修养的人的一种品德。后一句现在多指不背地议论别人的缺点。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出处】唐•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赏析】句意:由于缺乏真才实学,所以圣明的君主将我弃置不用;再加上体弱多病,往日的故人好友,也逐渐与我疏远了。“不才明主弃”常用来感叹一个人不受重用。作者孟浩然借这二句诗,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落寞与现实人情的可鄙。据说唐玄宗在无意中看到这两句诗,很不高兴,便说:“吾未尝弃卿,何诬之甚也?”以后就真的不再重用孟浩然了。
【原作】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出处】宋•郑文宝《柳枝词》
【赏析】那满载游人的美丽画舫,也不管江上的烟波风雨惹人愁思,还是载着人们的满怀离恨漂过江南。这两句诗描写离恨别愁,以烟波、风雨相衬,更添幽幽的愁情。后代许多描写离恨的名句,都是由“: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这两句诗演变而来。如苏轼《虞美人》的“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离恨向西州”;陈与义《虞美人》的“明朝酒醒大江流,满载一船离恨向衡州”;李清照《武陵春》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出处】唐•李白《听蜀僧浚弹琴》
【赏析】句意:不知不觉中,碧绿的山野又到了黄昏的时候;那天空的秋云,暗沉沉地不知有多少重?原诗是说作者在山中听蜀僧弹琴,那犹如流水般的琴声,把人的一腔烦恼全都冲去了;由于听得入神,就在不知不觉间,天色已经暗了下来。琴声能洗掉诗人心中的烦闷吗?也许只是暂时的吧。
【原作】蜀僧抱绿绮,西下峨嵋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出处】宋•苏轼《题西林壁》
【赏析】西林:西林寺,在今江西省庐山上。原诗是苏轼登庐山而作,大意是:在庐山中观景,山势随着观看角度而有所不同,正面望去,山岭起伏;侧面一看,却成了峻拔的奇峰。从远近、高低不同的角度来看,就更是千姿万态了。为什么认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呢,只因为自己身在深山之中。这首诗描写了庐山的秀丽多姿和作者自己从观望山景中所得到的启发,意在说明观察事物如果不是处在错综复杂的事物之外,就不能真正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这其实是一首哲理诗。苏东坡有很多诗都富含哲理,这也正是宋诗不同于唐诗的一个显著特点:以理趣入诗。“只缘身在此山中”最能描写出“当局者迷”的情境。“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今用来说明人们要全面、客观地认识和观察问题。
【原作】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出处】唐•元稹《菊花》
【赏析】众花之中,并非我对菊花有所偏爱,而是因为等到菊花开过,就再也没有别的花开了。“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这两句诗是赞美菊花的名句。菊性耐寒,傲霜的秋菊,也象征着有志者的气节操守。
【原作】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出处】唐•裴休《宛陵录•上堂开示颂》
【赏析】要不是经历如此一番透彻心骨的寒冷,又怎能有梅花如此扑鼻的芳香呢?“不 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这二句诗常用来勉励人:要经得起严格的锻炼折磨,然后才能苦尽甘来,有所成就。【原作】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出处】宋•王安石《登飞来峰》
【赏析】飞来峰:在今浙江省杭州西湖西北灵隐寺前。原诗意思是:高髙的飞来山上耸立着千丈高塔,听人说地面晨鸡初鸣时,在塔上便可看到红日高升。登上去就不用担心浮云遮住远望的视线,那是因为
身在凌空的最高层。这两句诗和苏东坡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相似。全诗表现了王安石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现在常用来比喻掌握住了正确的观点和思想方法,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不会被一时的假象所迷惑。
【原作】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不义而富且责,于我如浮云。
【出处】《论语•述而》:“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赏析】这一段写的是孔子对“乐”的看法。疏食:粗饭。水:指凉水。曲肱:弯起胳膊。浮云:指轻淡不值钱的东西。本条是说:以不义的手段取得的富贵,在我看来,如同天上的浮云一般。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出处】唐•李商隐《安定城楼》
【赏析】句意:鹓雏根本不知道腐臭的老鼠是什么滋味,但是猫头鹰还是一直怀疑鹓雏要跟自己争夺腐臭的老鼠。典出于《庄子•秋水》,作者意在表明自己有忧时爱国的高情远志,不屑于个人的利禄,不料嗜腐成癖、醉心利禄的人却对自己猜忌不休。
【原作】迢递高城百尺楼,绿杨枝外尽汀洲。贾生年少虚垂泪,王粲春来更远游。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出处】唐•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赏析】在一片沙白似雪、月色凄冷如霜的深夜里,不知在什么地方有人吹奏着芦笛,使征人们个个听得哀愁万分,一夜都痴迷地望着故乡。原诗描写征人的思乡情怀,也是描写人心对征战的厌烦。这两句真率自然,似冲口而出,但充满了深挚的感情。
【原作】 同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出处】唐•张谓《早梅》
【赏析】我不知道此花是因为靠近水边才提前开放,还怀疑它是经冬未消的白雪呢。这两句诗写早梅,既写出梅花的特征,又着重体现出一个“早”字。诗人没有采用正面和直接的描写方法,而是通过自己对它认识过程中的一个转折,轻盈灵巧地把早梅的特征现于笔端。“近水花先发”是此梅早开的原因,而诗人却偏说“不知”,还怀疑它是经冬未消的白雪。这样写,自然能勾起读者的想像:这是一树凌寒独放、洁白如雪的梅花。而早梅孤傲而纯洁的精神品质,也因此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原作】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出处】唐•贺知章《咏柳》
【赏析】尖细的柳叶是谁剪裁出来的呢? 二月的春风像剪刀一样把柳叶剪裁出来。“似剪刀”三字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春风的活力,给人以美的启示。
【原作】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出处】唐•司空图《诗品•含蓄》
【赏析】这句话是解释作诗如何达到“含蓄”风格的。意思是:在字面不写出一个字, 但能够完全显示出所描绘之事的精神实质。【原作】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语不涉难,已不堪忧。是有真宰,与之沉浮。如渌满酒,花时返秋。悠悠空尘,忽忽海沤。浅深聚散,万取一收。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出处】元•王冕《墨梅》
【赏析】王冕:元朝著名画家,诗人。这是他的名句,意思是:墨梅并不希望人们夸它的颜色好看,只是要把它的高洁气质留在人间。这里是作者以墨梅自比,花的清香和气质比喻作者的人品和节操。【原作】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不用凭栏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出处】唐•杜牧《题齐安城楼》
【赏析】凭栏:倚靠栏干。七十五长亭:古时三十里一驿,驿有亭。
黄州(齐安)距离杜牧的故乡长安二千二百五十五里,驿站恰合“七十五”之数。七绝《题齐安城楼》是首思乡诗,当作于唐武宗会昌二年(公元842年)诗人任黄州刺史时。这两句写诗人在城楼上凭栏西北远望故乡,一无所见,于是,自我劝解:不用凭栏远望、苦苦思乡了,苦思着实没有用处,因为故乡离这里太远了,有七十五个驿亭之远呢!运用数字表达情感,修辞别致,只见归程,不见归人,意味深长。
【原作】呜轧江楼角一声,微阳潋潋落寒汀。不用凭栏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出处】《孟子•离娄上》:“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赏析】这一段是孟子对舜之所以不告而娶的解释。不孝有三:据赵岐的注解是:阿意曲从,陷亲于不义,一不孝。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
第五篇:高二语文,古诗词鉴赏
专题:古诗词鉴赏之如何读懂诗歌
一、高考古诗词鉴赏考点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高考诗词鉴赏题型
1、选择题(3分)
选项设置:内容、手法、情感、主旨、风格
2、主观题(4-8分)
归纳概括题、作用题、炼字题、对比鉴赏题
3、阅读延伸题(10分)
内容型、风格型、形象型、对比型、意境型
三、古诗词鉴赏方法
1.看题目2.看作者3.看诗句 4.看注释5.看题干6.看选项
1、看题目(内容、情感、主旨)
一首诗的题目往往就是这首诗的核心,一般都能体现诗歌的写作缘由,概括了诗的主要内容,体现了诗人的情感。
举例:
近试上张水部 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2、看诗句(主旨、艺术手法)
举例:
村行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荠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馀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3、看注释(历史背景、思想感情)
诗的主旨思想与诗人的经历有着密切关系,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背景下,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也不同。
举例:
春日即事
①
李弥逊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②
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这首诗表现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
4、看作者(风格、内容)⑴太白:诗飘逸豪放
[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⑵少陵:诗沉郁凝重
[对雪]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瓢弃尊无绿,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⑶摩诘:诗形象如画
[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⑷乐天:诗雅俗共赏
[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⑸李贺:诗奇诡谲幻
[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⑹贾岛:诗清寒峭瘦
[渡桑干]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又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⑺杜牧:诗旷达绰约
[九日齐山登高]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⑻义山:诗含蓄典雅
[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⑼李煜:词颓靡伤感
[乌夜啼]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⑽晏殊:词明朗疏淡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⑾欧阳修:清丽明媚
[采桑子]画船载酒西湖好,急管繁弦,玉盏催传,稳泛平波任醉眠。行云却在行舟下,空水澄鲜,俯仰留连,疑是湖中别有天。
⑿希文:词苍凉悲壮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⒀耆卿:词缠绵自然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⒁东坡:词雄浑豪放
[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雄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⒂少游:词精巧真切
[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⒃鲁直:词流畅自然
[虞美人]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夜阑风细得香迟,不道晓来开遍向南枝。玉台弄粉花应妒,飘到眉心住。平生个里愿怀深,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
⒄易安:词凄苦绰约
[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⒅放翁:诗雄浑厚重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⒆稼轩:词壮阔雄奇
[南乡子]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⒇姜夔:词清峭秀远
[点绛脣]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今何许?凭栏怀古,残柳参差舞。
举例: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①
顾炎武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释】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
5、看题干 举例:
唐多令(林黛玉)
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对成逑。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绻,说风流!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临江仙(薛宝钗)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随流水,岂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两首柳絮词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对此,选其中一首,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6、看选项
举例:下列对诗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写诗人站在高台上见到的自然景色:秋风阵阵,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北林。其中“北林”出自《诗经》,常用来指忧伤之地。
B.三至六句写诗人与所念之人相隔万里且被江湖阻隔,纵有方舟也难以渡达,这份沉重的悲苦叫人实难承受。其中“之子”指诗人自己。
C.七至十句写诗人极目远眺之际,看到孤雁从庭前飞过,听到孤雁悲鸣,想托它作信使,捎信给自己思念的远方之人。
D.结尾两句写孤雁飞远了,诗人“鸿雁传书”的美好愿望落空,那翩翩飞去的雁影,留给他的只有无尽的失望与忧伤。
四、如何理解并表述诗歌?
推荐阅读:张燕瑾《唐诗选析》
沈祖棻《宋词赏析》
葛晓音《唐诗宋词十五讲》 方法推荐:
1、学习赏析古诗文的常用术语,迅速搭建术语系统,丰富形容词语汇。可以参照名家精美的赏析文字进行仿写练习。
2、答题的时候切入口千万要小,以小见大,不要泛泛而谈。
3、深入认识文学史的几大流派。
课后拓展练习
注:此部分为老师根据本讲课程内容为大家精选的课下拓展题目,故不在课堂中讲解,请同
学们课下自己练习并对照详解进行自测.题一
读懂并赏析诗歌:
移居(其二)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①②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注]①将:岂。②纪:经营。
题二
读懂并赏析诗歌:
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注释:选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
芣苢(fúyǐ):车前子(草名),可食。
薄、言:都是语义助词,无实意。
有:得到。
掇(duō):摘取、拾取。
捋(luō):成把地握取。
袺(jié):手持衣角盛物。
襭(xié):把衣襟掖在腰带间装物。
题三
读懂并赏析诗歌: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释: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讲义参考答案
主要考点梳理
三、古诗词鉴赏方法
1、看题目
参考:单看这首诗的内容好像是写一个新媳妇准备第一次见公婆时精心打扮的心理状态的,只有看了题目——《近试上张水部》,才知道是作者朱庆馀以公婆比喻主考官,以新郎比喻自己的好友张水部,表现自己在试前内心不安的心情的。
2、看诗句 参考:略
3、看注释
参考: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和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诗的一、二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籍,从这些凄凉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愁绪。
三、四句写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鸣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叹。
4、看作者 参考:
风格特征:沉郁悲怆或深沉凝重。
分析:前两联渲染了秋天萧瑟凄凉的景色,情感悲怆;颈联写出了作者永不磨灭的爱国情怀,深沉凝重;尾联写出了作者多年来志存恢复无家可归的不幸的人生遭际。这几联紧密结合在一起,融铸为凝练精纯的诗句,形成了沉郁、凝重的风格。
5、看题干 参考:略
解析:借助题干理解文章内容,本词从题目上看不出诗歌内容,但题干中“柳絮词”三个字却体现出来。再如,题干上出现“托物言志”几个字,事实上表现手法已经提示,只需要结合文章说出怎样体现“托物言志”即可。
6、看选项 答案:B
课后拓展练习
题一
[译诗]春秋季节多是晴和的好日子,登上高处赋咏新的诗篇。村邻路过门前就大声招呼着,家中有酒大家一起喝个痛快。农忙时大家各自回去干活,农闲时就相互惦念起来。惦念起来就连夜披上衣服去探望,大家一起谈谈笑笑,怎么也说不够。这份情谊难道不比什么都美吗,不要匆匆离开这里。衣食之需应当努力经营,努力躬耕必能收获自足。
题二 [译诗]
车前子儿采呀采,采呀快快采些来。车前子儿采呀采,采呀快快采起来。车前子儿采呀采,一颗一颗拾起来。车前子儿采呀采,一把一把捋下来。
车前子儿采呀采,手提着衣襟兜起来。车前子儿采呀采,掖起了衣襟兜回来。
题三
[译诗]重阳节这一天突然发现已经到了晚秋时节,不免心惊,你我天各一方,只能遥相瞩望。离别思念的情怀唯有靠浊酒排遣,忧愁中满目都是丛生的菊花。我且把自己这一腔报国的忠肝义胆留存给苍天大地,让故国的江山见证我斑白的鬓角吧。多多承蒙你千里之外的关怀询问,我是一个亡国之人,如同被放逐一样,已经无家可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