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生如何开展感恩教育(大全)

时间:2019-05-12 21:51: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农村小学生如何开展感恩教育(大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农村小学生如何开展感恩教育(大全)》。

第一篇:浅谈农村小学生如何开展感恩教育(大全)

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感恩教育浅谈

安岳县姚市九义校罗 丹骆波

近日,笔者在公交车上亲身经历这样一件事:公交车到某一个站时,我看见一位老年人上了车,便主动站了起来,准备请老爷爷坐我的位置,没有想到的是我刚起身,一个站在我前面的十一二岁的小男孩已经坐在我的座位上,我说我还未下车,座位是让给老爷爷的,没有想到他竟然说让老爷爷站着好锻炼身体,让我哭笑不得,就这样那个小男孩心安理得地坐着。这件事让我感触很深,当今的社会怎么了?当今的学校德育教育怎么了?虽然是一件小事,但从中折射出了现代教育学校开展德育教育的一些问题。笔者认为,要让中国的几千年传统美德继续继承和发扬光大,学校教育必须在日常教育中渗透感恩教育。

什么是感恩教育?陶志琼博士提出“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我认为,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遵循德育规律,通过有效的方法与手段引导受教育者培养感恩意识,在个人和社会许可的范围内报恩于行的系统活动过程。笔者将感恩教育定位为德育,是思想道德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感恩意识是需要培养的,教育者要引导学生逐渐养成感恩的心态和习惯,使感恩成为自觉的思维意识和行为习惯作为个人个性品质的组成部分而恒久地存在,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常怀感激之心和致谢之情。要在个人的条件允许,符合社会规范的情况下报恩和施恩。记得一位哲人说过,世界上最大的悲剧或不幸,就是一个人大言不惭地说没有人给我任何东西。台湾着名作家刘墉也在他的一篇励志文章中,劝勉一些年轻人要心存一颗感恩戴德之心,永存感恩之情。感恩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人生境界的体现,永怀感恩之心,才能从各个方面获得更大的情感回报。我认为,学校的感恩教育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一、提高认识,重视感恩教育的意义

当前,感恩意识的缺失非常普遍。现代社会已经成为“独生子女时代”,“四位老人、两位父母和一个孩子”的“421”家庭模式成社会的主导,对独生子女的娇惯和溺爱,滋长了孩子们的自我意识,一切活动都以自己为中心,在家中是“小皇帝”,在学校则目空一切,眼中只有自己,形成了只知道“我该怎么样”,不知“该我怎样”;只知“我要什么”,不知“要我什么”;不知尊师敬长,关爱他人。现代教育强调让孩子们“张扬个

性,自主成长”,但这绝不是让孩子们自觉成长,过于强调个性的凸显而忘本,容易使孩子们失去起码的道德准则和历史责任感,为所欲为。很多孩子在大把大把的浪费时,早已经忘却了“粒粒皆辛苦”,把父母为之的付出看得理所当然,他们记得住自己的明星、偶像,却记不住自己父母的生日;他们知道麦当劳、肯德基价格却不知父母的疾苦。自私自利,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奉献,这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教育来说,是多么的危险,多么悲哀啊,难道还能够说我们的教育是成功的吗?

为了我们的民族,为了我们“礼仪之邦”千百年的荣誉,我们必须教育我们的学生学会感恩,培养他们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优良的心理品质;培养他们的乐观向上的心理素质。让学生学会感恩,培养学生的感恩品质。教育必须以学生的“成人”为出发点,让学生“成才先成人”,努力培养“有德又有才”的接班人。“亡羊补牢”,感恩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迫切需要,是学校教育的根本出发点之一。

二、采取措施,切实开展感恩教育

(一)感恩意识的唤起

“人之初,性本善”。感恩意识的缺失,归根到底还是缺乏感恩意识的教育培养造成的。通过教育培养,可唤起青年学生的感恩情怀,让他们学会感恩。这也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而又紧迫的必然要求。培养青年学生的感恩意识,要首先加强亲情教育,教育孩子从感念父母之情出发,不断树立浓厚的师生情、同窗情、母校情,通过亲情产生感恩,通过师情形成敬重,通过友情增强乐群,通过校情促进沟通,进而通过博爱感恩社会。让孩子学会感恩,关键是家庭、学校的教育和社会的影响。

1.充分发挥家庭教育这一人生第一课堂的作用

感恩意识的培养着先要从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开始,这是感恩教育的基础。要打好这个基础,发挥好家庭教育这个人生第一课堂的作用至关重要。首先,父母及家庭成员要加强自我修养,培养自己的感恩意识。其次,家庭成员之间也要做到互相感恩,形成感恩教育良好的家庭氛围。第三,要引导孩子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不能以“养子不图回报”为由忽视了孩子对父母的感恩教育。施恩不图报是高尚的,受恩必报是必须提倡的,要教会孩子对父母及他人的关心帮助说声“谢谢”。孩子做了对父母及他人有益的事情,哪怕是吃饭时给你拿了一双筷子,你也要及时向孩子说声“谢谢”,让孩子在这种相互尊重、相互感激的家庭氛围中,耳濡目染地培养感恩意识。

2.强化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

学校是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全面发展、成长成才的地方。1994年颁发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现在和今后一二十年培养出来的学生,他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以战略的眼光来认识新时期高校德育的重要性。道德教育即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培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德育教育也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各级学校要把感恩教育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系统地、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首先要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感恩意识。很难设想不懂感恩、没有感恩心的老师会教育出懂感恩、会感恩的学生。其次,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层面的感恩教育,对学生进行识恩、知恩、报恩、施恩教育。通过教育,让学生学会感恩师情、感恩同学情,让学生认识到感恩能够促进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尊重,能够增进友谊和感情,既善待了他人,也快乐了自己,有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第三,要注重教育学生以实际行动践行感恩。让学生在感恩实践中接受感恩教育,在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相互感恩中体验感恩的真谛。第四,教育学生感恩生命。让学生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父母负责、对社会负责。报答父母最好的方法就是珍惜自己的生命。懂得感恩生命,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才能以积极的心态勇敢面对,而不至于破罐子破摔甚至草率轻生。第五,感恩教育要贴近生活。“感激不需要惊天动地,或许只需要你的一句问候、一声呼唤、一丝感慨”。感恩教育也不需要惊天动地,不需要“高大全”,要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从学习生活做起,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切莫让学生感到感恩是英雄和伟人的事情,自己望尘莫及。

3.全方位营造社会感恩教育的浓厚氛围

社会就象一个大染缸,社会环境、社会风气就是染料,处在身心发育阶段的孩童学子就象一匹匹洁白无暇的布。染料是什么颜色,布就会被染成什么颜色。因此,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优化社会环境,净化社会空气,形成昂扬向上、团结友爱的社会风气,对青年学生感恩意识的教育培养、对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首先,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的舆论阵地作用,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大力宣传科学理论,大力弘扬先进文化,大力开展感恩教育,“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营

造人人“饮水思源”的感恩氛围。既要广泛宣传任长霞、牛玉儒、徐本禹、洪战辉等人的感人事迹,让更多的人“感动中国”,也要大力谴责那些感情冷淡、不知感恩图报的人和事,在全社会形成感恩光荣、不感恩可耻的舆论氛围和人际环境,让不感恩报恩的人无地自容。其次,要净化网络和影视作品。一些网站卑劣粗俗的宣传内容,少数影视作品粗制滥造的不文明、不健康情节,已成为影响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精神垃圾”,必须加强网络和影视作品管理,多建“红网”,多编名剧,多出精品,免使学生遭受腐朽思想的侵蚀。第三,利用“红色”资源,加强“红色”教育。充分利用革命纪念馆、博物馆等“红色”教育资源和革命圣地等“红色”旅游资源,对学生进行“红色”教育,激励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爱人民,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

三、心存感恩,构建和谐社会

中国人历来讲究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教育之恩,领导的知遇之恩、提携之恩,同事的协助之恩,他人的救命之恩,社会的关爱之恩,军队的保卫之恩,祖国的呵护之恩等等。唤起人们的感恩意识,却不仅仅是以德报德、感谢对你有恩的人。真正懂得感恩的人,更应学会感激伤害过你的人,因为他会磨炼你的意志、增进你的智慧、觉醒你的自尊、甚至教会你的独立,他是使你在磨难中成长的人。这是感恩的崇高境界。“引导人们懂得感恩,并不断从中学会尊重人,在感恩中达到人性的自觉,这对于进一步净化、丰富人的情感,提升人的精神,激发人们超越凡俗,走向崇高,并进一步达到完美的精神境界,无疑具有重要意义。”这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当属异曲同工。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谁都有窘迫的时候,窘迫的时候施人以援手对被救者是一种帮助,对施救者也是一件乐事。中国有古语云:“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据历史记载,汉初韩信功成名就后,费尽千辛万苦,寻到对自己有一瓢食之恩的漂母,优厚赡养以报其恩;诸葛亮感刘备三顾茅庐知遇之恩,尽管后主“乐不思蜀”,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个不懂得感恩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只要人人怀有感恩之心,处处心生感激之情,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才会拉近,世界也因此多一分阳光,少一点冷漠。这样也会使得我们所处的社会更文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融洽,但愿从娃娃抓起,让更多的美德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

第二篇:浅谈小学生如何开展感恩教育

浅谈小学生如何开展感恩教育

摘要:感恩教育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从认知层面、情感层面、实践层面,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学生进行识恩、知恩、感恩的教育,使学生知恩于心,报恩于行。学会感恩就等于架起了做人的支点,在积极开展“八荣八耻”教育的今天,我们更好认真搞好感恩教育作为荣辱观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以“感恩报德”为荣,以“忘恩负义”为耻,努力营造一种全民知恩图报的良好社会氛围,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道德律,然而当今感恩意识的缺失已是普遍现象,应引起广泛的关注。感恩教育是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从认知层面、情感层面、实践层面,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学生进行识恩、知恩、感恩的教育,使学生知恩于心,报恩于行。

一、感恩教育的内涵诠释

什么是感恩教育?陶志琼博士提出“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我认为,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遵循德育规律,通过有效的方法与手段引导受教育者培养感恩意识,在个人和社会许可的范围内报恩于行的系统活动过程。笔者将感恩教育定位为德育,是思想道德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感恩意识是需要培养的,教育者要引导学生逐渐养成感恩的心态和习惯,使感恩成为自觉的思维意识和行为习惯作为个人个性品质的组成部分而恒久地存在,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常怀感激之心和致谢之情。要在个人的条件允许,符合社会规范的情况下报恩和施恩。

二、感恩教育实施的必要性

当前,感恩意识的缺失非常普遍。现代社会已经成为“独生子女时代”,“四位老人、两位父母和一个孩子”的“421”家庭模式成社会的主导,对独生子女的娇惯和溺爱,滋长了孩子们的自我意识,一切活动都以自己为中心,在家中是“小皇帝”,在学校则目空一切,眼中只有自己,形成了只知道“我该怎么样”,不知“该我怎样”;只知“我要什么”,不知“要我什么”;不知尊师敬长,关爱他人。现代教育强调让孩子们“张扬个性,自主成长”,但这绝不是让孩子们自觉成长,过于强调个性的凸显而忘本,容易使孩子们失去起码的道德准则和历史责任感,为所欲为。很多孩子在大把大把的浪费时,早已经忘却了“粒粒皆辛苦”,把父母为之的付出看得理所当然,他们记得住自己的明星、偶像,却记不住自己父母的生日;他们知道麦当劳、肯德基价格却不知父母的疾苦。自私自利,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奉献,这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教育来说,是多么的危险,多么悲哀啊,难道还能够说我们的教育是成功的吗?

为了我们的民族,为了我们“礼仪之邦”千百年的荣誉,我们必须教育我们的学生学会感恩,培养他们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优良的心理品质;培养他们的乐观向上的心理素质。让学生学会感恩,培养学生的感恩品质。教育必须以学生的“成人”为出发点,让学生“成才先成人”,努力培养“有德又有才”的接班人。“亡羊补牢”,感恩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迫切需要,是学校教育的根本出发点之一。

三、感恩教育的实践体验

感恩并非生而知之、与生俱来的,需要教育的导引和环境的影响,使受教育者形成一种感恩的心态、品质和责任,进而外显为感恩的行为。心理过程决定着人的行为,这一过程可以分解为认知过程、情感过程,进而外化为人的实践行为。心理学家也大多把思想品德结构看作是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要素相互制约、相辅相成的有机统一体。

(一)明确“感恩”教育的重要性。

从认知层面点拨学生识恩、知恩。道德认知是对外部规则的建构,感恩意识前提是要让学生了解“恩”,体会“恩”,要让学生认识到他们所获得的一切并非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大而言之,大自然的赐予、社会的氛围、祖国的培养;小而言之,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导、大众朋友的帮助和付出,点点滴滴都是好无功利的给予。教育者可以通过品德与社会、语文等教材,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挖掘教材里蕴涵的感恩思想,利用传统美德教育,把感恩教育融入到教材中去;通过情境再现、故事讲述、踏访遗迹、查阅资料、唤醒记忆、换位思考等途径,点拨学生知恩,引导学生去捕捉日常生活中受到的恩惠。

(二)培养“感恩”教育的感恩意识。

从情感层面培养学生感恩意识。“情感使人的道德认识处于动力状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统一。” 感恩教育是一种情感活动,实施感恩教育要做到以情动情,以情感人,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感受他人恩惠和欲求报恩是一个人道德行为发生的重要情感基础”,可以通过开展发表感恩宣言、感恩演讲、写感恩家书、感恩征文等一系列活动,引发学生的认同共鸣,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激发学生的感恩情感。培养学生树立感恩意识,从个人而言,会使其心胸恬淡,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从社会而言,会促进整个社会的文明和谐。

(三)参与“感恩”教育的实践活动

从实践层面引导学生感恩于行。“道德行为是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具有道德意义并能进行道德评价的利他行为或亲社会行为。” 实施感恩教育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感恩的道德意识,让学生知恩于心,感恩于行,能用实际行动来报答父母,回报师长,报效祖国,回馈社会。要引导学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报恩,不能越过社会道德和法律许可的范围。要知恩图报,又要施恩不图报。教育者要注意言传身教,用高尚的人格魅力教育影响学生。王阳明曾说:“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教育者要积极引导,教育学生将感恩意识化为行动,从小事做起,将感恩之行落实在日常行为之中。譬如开展感恩活动进家庭、进学校、进社区活动,具体可以设计“为父母洗一次脚”、“为老师敬一杯茶”、“为长者让座”、“扮靓自然”等活动。使学生懂得感恩是做人之本,是快乐生活之源,使感恩之行成为自然之举。

(四)体验“感恩教育”的真实情感

结合节日,开展活动。如国际“三八”节、母亲节、父亲节、端午节、重阳节、教师节……这些节日都是对学生进行传统道德教育的良好素材。在庆祝今年的“三八妇女节”时,我班开展了“感谢妈妈”的活动。活动中,孩子给妈妈的一句关心体贴的问候,一杯饱含真情的热茶,一张感人至深的贺卡,无不演绎着人间亲情的温暖。学做父母,体验辛劳。通过亲身体验的活动,学生们从真实的感知,深深体会到父母的伟大与艰辛,从而将“感恩”内化为心灵深处的情感,并且从内心深处迸发出孝敬父母的情怀与欲望!

(五)实现“感恩”教育的知行合一

学生的品德往往是通过言行加以体现,而光说不做也是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因而必须做到知行合一,让学生在具体的真实的生活环境中去活动、去冲突、去体验、去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和良好的行为模式,让他们在“亲近自然、融入社会和认识自我”的实践活动中获取道德的发展。为此,请学生围绕与“感恩”主题有关的以下几个方面自主地、真诚地、卓有成效地开展实践活动。

(六)内化“感恩教育”的本质意义

让“感恩”迁移到尊师爱生上,迁移到爱班爱校上,迁移到爱社会上,迁移到爱党爱国上针对性的实践与探索,使“感恩”活动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并内化学生的品质,真正做到“一日学孝,终生行孝”。

人生的杠杆是精神,精神的支点是感恩,只有有了感恩的思想,人才能焕发出无穷的力量。教育之“育”,应该从尊重生命开始,使人性向善,使人胸襟开阔,使人唤起自身身上的美好“善根”。在积极开展“八荣八耻”教育的今天,我们更好认真搞好感恩教育作为荣辱观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以“感恩报德”为荣,以“忘恩负义”为耻,努力营造一种全民知恩图报的良好社会氛围,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第三篇:农村中小学如何开展感恩教育

农村中小学如何开展感恩教育

哈拉也木勒乡寄宿制学校税国建

什么是感恩教育?所谓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对受教育者进行有目的,有步骤地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以至于施恩的人文教育。它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以人性唤起人性”的人性教育。我认为,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遵循德育规律,通过有效的方法与手段引导受教育者培养感恩意识,在个人和社会许可的范围内报恩于行的系统活动过程。其实在农村应将感恩教育定位为德育,即思想道德教育、素质教育。作为一个农村教育工作者要引导学生逐渐养成感恩的心态和习惯,使感恩成为自觉的思维意识和行为习惯,让感恩作为个人个性品质的组成部分而恒久地存在,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常怀感激之心和致谢之情。我认为,学校的感恩教育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一、了解感恩教育的现状,重视感恩教育的意义

当前,感恩意识的缺失非常普遍。现代社会已经成为“独生子女时代”,“四位老人、两位父母和一个孩子”的“421”家庭模式成社会的主导,对独生子女的娇惯和溺爱,滋长了孩子们的自我意识,一切活动都以自己为中心,在家中是“小皇帝”,在学校则目空一切,眼中只有自己,形成了只知道“我该怎么样”,不知“该我怎样”;只知“我要什么”,不知“要我什么”;不知尊师敬长,关爱他人。现代教育强调让孩子们“张扬个性,自主成长”,但这绝不是让孩子们自觉成长,过于强调个性的凸显而忘本,容易使孩子们失去起码的道德准则和历史责任感,为所欲为。很多孩子在大把大把的浪费时,早已经忘却了“粒粒皆辛苦”,把父母为之的付出看得理所当然,他们记得住自己的明星、偶像,却记不住自己父母的生日;他们知道麦当劳、肯德基价格却不知父母的疾苦。自私自利,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奉献,这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教育来说,是多么的危险,多么悲哀啊,难道还能够说我们的教育是成功的吗?

为了我们的民族,为了我们“礼仪之邦”千百年的荣誉,我们必须教育我们的学生学会感恩,培养他们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优良的心理品质;培养他们的乐观向上的心理素质。让学生学会感恩,培养学生的感恩品质。教育必须以学生的“成人”为出发点,让学生“成才先成人”,努力培养“有德又有才”的接班人。“亡羊补牢”,感恩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迫切需要,是学校教育的根本出发点之一。

二、让孩子学会感恩,关键是家庭、学校的教育和社会的影响。

“人之初,性本善”。感恩意识的缺失,归根到底还是缺乏感恩意识的教育培养造成的。通过教育培养,可唤起青年学生的感恩情怀,让他们学会感恩。这也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而又紧迫的必然要求。培养青年学生的感恩意识,要首先加强亲情教育,教育孩子从感念父母之情出发,不断树立浓厚的师生情、同窗情、母校情,通过亲情产生感恩,通过师情形成敬重,通过友情增强乐群,通过校情促进沟通,进而通过博爱感恩社会。

1.充分发挥家庭教育这一人生第一课堂的作用

感恩意识的培养着先要从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开始,这是感恩教育的基础。要打好这个基础,发挥好家庭教育这个人生第一课堂的作用至关重要。首先,父母及家庭成员要加强自我修养,培养自己的感恩意识。其次,家庭成员之间也要做到互相感恩,形成感恩教育良好的家庭氛围。第三,要引导孩子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不能以“养子不图回报”为由忽视了孩子对父母的感恩教育。施恩不图报是高尚的,受恩必报是必须提倡的,要教会孩子对父母及他人的关心帮助说声“谢谢”。孩子做了对父母及他人有益的事情,哪怕是吃饭时给你拿了一双筷子,你也要及时向孩子说声“谢谢”,让孩子在这种相互尊重、相互感激的家庭氛围中,耳濡目染地培养感恩意识。

2.强化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

学校是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全面发展、成长成才的地方。1994年颁发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现在和今后一二十年培养出来的学生,他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以战略的眼光来认识新时期高校德育的重要性。道德教育即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培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德育教育也是中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要把感恩教育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系统地、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首先,将感恩习惯的养成教育渗透于日常生活之中。作为班主任,每天抓好《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让孩子每天就守纪律,讲礼仪,把日常一举一动浸润在感恩的环境里,真心感受。另外,与家长做好沟通,通过家长的言传身教,使之耳濡目染,并内化于人格之中。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契机对孩子进行教育,如:上课老师很辛苦,我们要认真听讲,就是感谢老师;同学打扫卫生不容易,不能乱扔纸屑,就是感谢同学;告

诉他这件衣服是爸爸给你的,你要感谢爸爸;这本书是哥哥姐姐送你的,你要谢谢哥哥姐姐;寄宿生每月的生活补助是国家给的,你要感谢祖国,时时言感谢,事事存感恩。其次,要充分利用各种节日作为教育的载体。如:春节时要教孩子热情接受爷爷、奶奶及其他亲属送给他的礼物,并表示感谢,不管价钱多少,回到家里都要求孩子妥善保管,学会珍惜别人的情意;教师节,让孩子亲手制作贺卡送给老师,表达对老师的美好祝愿;父亲节和母亲节,给爸爸妈妈说几句感谢的话语,不一定感谢爸爸妈妈给他们帮了多大的忙,而只需表达生活中感觉很幸福的一点一滴。

第三,要注重教育学生以实际行动践行感恩。组织相关活动,让学生在感恩实践中接受感恩教育,在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相互感恩中体验感恩的真谛。具体做法是帮助孤寡老人,贫困家庭,伤残疾人员等。

第四,教育学生感恩生命。让学生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父母负责、对社会负责。报答父母最好的方法就是珍惜自己的生命。懂得感恩生命,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才能以积极的心态勇敢面对,而不至于破罐子破摔甚至草率轻生。

第五,感恩教育要贴近生活。“感激不需要惊天动地,或许只需要你的一句问候、一声呼唤、一丝感慨”。感恩教育也不需要“高大全”,要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从学习生活做起,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切莫让学生感到感恩是英雄和伟人的事情,自己望尘莫及。

最后,作为“为人师表”的教师,要做好表率。在学校中、在学生日常交往中,得到学生的帮助,老师始终要对学生的付出表示感谢,让孩子在洋溢着浓浓的感激的氛围中茁壮成长。

在学校里,感恩教育不能只停留在思想动员上,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孩子搭建实践的舞台,教给孩子感恩的方法,把学会感恩落实到生活中去。如开展“讲文明懂礼貌”活动,让孩子学会极其简单平常的礼貌用语“谢谢”。如 在“三八”妇女节这一天开展“感恩妈妈”活动,可以布置孩子送给妈妈一份礼物,给妈妈做一件事或给妈妈写一封表示感谢的信回报妈妈爱。母亲节让学生参加“做一顿早餐”活动,感受母亲的辛劳。在感恩老师方面可要求每个孩子从平常小事做起,遇见老师的时候真诚地问候并主动让路,尊重老师。在教师节这一天开展“感恩老师”活动,可以写一封信,打一个电话,也可以寄一张贺卡,送上祝贺,关心老师。把感恩的心带到日常学习生活中。在感恩自然方面,可开展“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中队活动,学会和大自然和谐相处。在感恩社会方面,可以“感谢祖国”为题,开展演讲活动等等。

3.全方位营造社会感恩教育的浓厚氛围

社会就象一个大染缸,社会环境、社会风气就是染料,处在身心发育阶段的孩童学子就象一匹匹洁白无暇的布。染料是什么颜色,布就会被染成什么颜色。因此,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优化社会环境,净化社会空气,形成昂扬向上、团结友爱的社会风气,对青少年学生感恩意识的教育培养、对和谐校园、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

首先,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的舆论阵地作用,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大力宣传科学理论,大力弘扬先进文化,大力开展感恩教育,“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营造人人“饮水思源”的感恩氛围。既要广泛宣传任长霞、牛玉儒、徐本禹、洪战辉等人的感人事迹,让更多的人“感动中国”,也要大力谴责那些感情冷淡、不知感恩图报的人和事,在全社会形成感恩光荣、不感恩可耻的舆论氛围和人际环境,让不感恩报恩的人无地自容。

其次,要净化网络和影视作品。一些网站卑劣粗俗的宣传内容,少数影视作品粗制滥造的不文明、不健康情节,已成为影响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精神垃圾”,必须加强网络和影视作品管理,多建“红网”,多编名剧,多出精品,免使学生遭受腐朽思想的侵蚀。

第三,利用“红色”资源,加强“红色”教育。充分利用革命纪念馆、博物馆等“红色”教育资源和革命圣地等“红色”旅游资源,对学生进行“红色”教育,激励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爱人民,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

三、感恩让中华民族更有希望,社会更文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融洽

中国人历来讲究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教育之恩,领导的知遇之恩、提携之恩,同事的协助之恩,他人的救命之恩,社会的关爱之恩,军队的保卫之恩,祖国的呵护之恩等等。唤起人们的感恩意识,却不仅仅是以德报德、感谢对你有恩的人。真正懂得感恩的人,更应学会感激伤害过你的人,因为他会磨炼你的意志、增进你的智慧、觉醒你的自尊、甚至教会你的独立,他是使你在磨难中成长的人。这是感恩的崇高境界。“引导人们懂得感恩,并不断从中学会尊重人,在感恩中达到人性的自觉,这对于进一步净化、丰富人的情感,提升人的精神,激发人们超越凡俗,走向崇高,并进一步达到完美的精神境界,无疑具有重要意义。”这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当属异曲同工。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谁都有窘迫的时候,窘迫的时候施人以援手对被救者是一种帮

助,对施救者也是一件乐事。中国有古语云:“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据历史记载,汉初韩信功成名就后,费尽千辛万苦,寻到对自己有一瓢食之恩的漂母,优厚赡养以报其恩;诸葛亮感刘备三顾茅庐知遇之恩,尽管后主“乐不思蜀”,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个不懂得感恩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只要人人怀有感恩之心,处处心生感激之情,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才会拉近,世界也因此多一分阳光,少一点冷漠。这样也会使得我们所处的社会更文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融洽。但愿从娃娃抓起,让更多的美德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

第四篇:语文:浅谈如何开展农村小学生感恩教育工作

第十三届盘县教师教育教学论文评选

浅谈如何开展农村小学生感恩教育工作

——参加学校感恩教育活动有感

贵州省盘县普古乡希望小学王敏联系电话:1376572993

3摘要: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认为感恩就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予自己的恩惠和方便在心里产生认可并想要回赠的一种认识、情怀和行为。在物质生活已达到较高水平的今天,学生感恩意识淡薄,不懂感恩,拒绝感恩的现象时常发生,这直接影响教育教学的质量。因此,感恩教育成为目前学校德育最为迫切的一项任务,笔者认为学校特别是小学,更应该在加强德育的同时着重强化感恩教育。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感恩教育常抓不懈

今年4月16日,我们学校请来了‚校园行动感恩励志教育讲师团‛到我校举行感恩教育活动。为了配合工作,学校还邀请学生家长参加本次活动。活动过程中,讲师用一个个真实感人的故事熏染了每位学生及家长的心灵,加上催人泪下的音乐,更让人身临其境。同时,还让学生和家长做了亲子互动交流活动,这一活动,学生、家长及所有在场人员都被这一真实的场面感动得涕不成声,甚至有的学生给自己的父母跪下,放声大哭。就此情景,讲师乘热打铁,鼓励学生们上台对父母说出心里话,此时,一大群学生蜂拥而至,连一年级的小朋友也去了很多,都很自责、很惭愧地承认了过去不足的地方,满怀激

情地向家长保证要改掉过去的坏习惯,做一个知恩、感恩的好孩子。一双双渴求原谅的眼神,一个个幼稚而又成熟的声音,真是让父母既心疼又感动啊。父母们也都被感动得热泪盈眶。活动结束后我采访了几位学生及家长,学生说:通过这次活动,他们知道以后该如何感恩父母了,他们会好好学习,不再让父母操心了;家长们也一致认为通过此次活动,孩子们长大了许多,对此次活动表示很满意,并希望学校以后多举行这样的活动。后来我就一直跟踪调查我采访过的十几名学生的举动,一周之内,学生表现确实很好;第二周,学生的表现都还可以;第三周,有部分学生(行为上的表现)基本忘记了自己的诺言;一个月后,多数学生(基本上是留守儿童)就开始我行我素,又回到自己原来的状态了。由此可见,农村小学生的养成教育,不是堂课、一个讲座或一次活动就能完成的,需要老师们坚持不懈的努力。那么,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呢?首先、校园环境,熏染感恩教育的氛围

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学校应始终将良好教育氛围的营造作为一种重要教育资源和教育途径,让学生在共同参与这种文化氛围的营造过程中得到熏陶和启发。从而让学生从中受到思想教育。为了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从校园布臵着手,如:教学楼的标语、图片,到宣传橱窗里张贴的展版等,都紧紧围绕‚感恩‛这个主题精心设计,以此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述说着感恩‛的话题;班级从黑板报、教室布臵以及手抄报等方面着手,让学校的每一个班级充满感恩的气息;提倡学生设计‚感恩画、感恩卡、感恩诗、感恩报‛等

一系列活动,让学校每一个活动充满感恩,富有生机。

其次、在教学中、根据学科特点,渗透感恩教育

课堂是我们教师对学生教育的主战场,教师可以充分挖掘各学科感恩教育的因素,自觉地、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知恩教育。比如在语文教学中,对表现事物意义的课文,我们要引导学生深入思维,在思维中深刻认识事物的意义,体验恩情的深广。如《只有一个地球》,可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深入地认识地球对人类的意义,体会地球对人类的恩情是不可代替的。音乐课可以教唱《世上只有妈妈好》、《妈妈的吻》、《不再麻烦好妈妈》、《感恩的心》等,使感恩歌曲响遍学生的心间,温暖孩子们的心田;数学课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家庭教育问卷调查,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综合实践课可以组织学生制作‚爱心卡‛送给父母、老师等。这样我们创设了一个个感恩教育的和谐环境,能使学科和德育教育相互渗透更加有效。

再次、班会活动,有针对性地选择感恩主题活动

班会活动是全班师生自主活动的一种教育形式,也是学生进行自我思想品德教育、增进同学间的了解和友谊、弘扬个性品质、激发创新思维的重要阵地。为了锻炼学生的能力,促使学生学会交往,学会做人,形成良好的习惯和个性。

我们可以开展‚感恩于心,报恩于行‛的活动。班会紧紧围绕‚感恩‛,从感恩父母到感恩老师、朋友以及一切给予我们帮助关怀的人,同学们一起分享成长过程中的感动,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的感恩行为,写一封感恩信,自制感恩贺卡、感恩朗诵活动,以实际

行动感恩同学,感恩父母,感恩师长,感恩生活,进而感恩社会。整个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学生真情涌动,更使学生的认识得到进一步升华:感恩,是一种责任意识,更是一种精神境界的追求。

四、特殊节日,组织感恩活动

平时孩子们都很少会把爱爸爸、爱妈妈的话挂在嘴边。节日其实就是是一个很好的契机。

比如:三八妇女节、母亲节,可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母亲的爱。重阳节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敬老、爱老的活动。教师节可以让学生开展感谢老师的活动。也可以利用教师、同伴、父辈的生日,指导学生亲自为自己的教师、同伴做一些生日卡片,以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

而作为班主任,当这些节日即将来临时,我会通过班级日记的渠道,或者利用学校午会课时间对学生进行相关节日的宣传和提醒。使学生们能充分利用节日,对父母表达感恩之心,感谢之情。

五、家校联系,实现感恩教育

农村学校的许多孩子需要我们的关心和爱护,更多时候则更需要我们去引导感悟。所以作为他们的家长,不仅要给孩子爱心、榜样、机会,更需要学会珍惜、欣赏、肯定孩子的示爱和感恩的表现,我们的孩子才会不仅有爱的意识,更会有那些感恩的行为。他们也应该参与到学生的德育教育中,教师利用家访或家长会等机会和家长一起商讨德育教育的良策。

如制作‚感恩卡‛、‚为父母洗一次脚‛‚跟随家长一天的劳动‛、‚爱心小信箱‛(家庭与孩子的真情传递)、‚送给家长一个惊喜‛‚给父母过生日,亲手制作小礼物‛‚和爸爸妈妈说声‘我爱您’‛等等一系列的活动展开,让孩子们在体验中、感恩中享受爱与被爱的幸福。教育学生知恩,学会感恩,爱父母、爱老师、爱同伴、爱身边的人,乃至发展到爱自然、爱祖国等。

六、走向社会,体验感恩行动

现在的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力军。因此,要尽可能地让他们理解成人的世界,尽可能地带领他们到社会实践中体验,我们农村学校的孩子可以给他们布臵感恩的作业,让他们走回村庄去活动。如开展‚向周围曾帮助过你的人送上一封感谢信‛、‚组建绿色环保小卫队还给村庄一个和谐的环境‛、‚到孤独老人家送去温暖、关心‛……引导学生走进社会,接触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了解他们在社会生活中的意义与价值。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懂得关爱社会,回报社会。

感恩是人类美好的优良传统,是孩子心灵的灯塔。感恩教育需要教师用适当的方法点拔学生,培养学生拥有感恩意识,让他们知道知恩图报,不忘父母之恩,老师之恩,社会之恩等。并通过一系列感恩教育活动让学生明白‚只有心怀感恩,才能滋润生命‛的道理。

第五篇:农村小学生感恩教育总结报告(学生卷)

农村小学生感恩教育状况问卷(学生卷)调查总结

报告

一、调查的具体事项:

1、调查目的: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农村小学生感恩教育状况,并借此进一步分析农村小学生感恩教育存在的问题,给老师家长一些建议。

2、调查时间:2012年7月5日——7月9日

3、调查区域:潮安县官塘镇**小学

4、调查对象:**小学学生

5、调查内容:在今年7月上旬为期5天的“创新暑期三下乡”活动中,我们主要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了农村小学生感恩教育的状况,共同探讨了农村小学生感恩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

二、数据分析

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问卷112份,有效问卷98份,问卷共15道题,共分为5组:第一组为题1,2,主要是了解小学生相关的一些基本信息;第二组为题12,15,主要是通过小学生平常在学校的行为表现来了解学生对老师的感恩情况;第三组为题3,10,主要是了解小学生与父母之间的沟通状况;第四组为题6,11,13,14,主要是了解小学生的学习目的和对他人、社会的感恩状况;第五组为题4,5,7,8,9,主要是了解小学生对父母长辈的感恩状况。

第一组: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学生中48.45%为男生,51.55%为女生。并且在调查的学生中44.32%在家排行老大,31.96%在家排行最小,7.23%是独生子女,16.49%是其他。

第二组:题12“你会经常对自己的老师表示感谢吗?”55.67%的同学表示会,并每逢教师节的时候都也会送上祝福;23.71%的同学偶尔心血来潮的时候会;15.46%同学不会,只是偶尔会想起老师;5.16%同学表示不会,毕业就会和老师形同陌路。题15,“在路上遇见你的老师,你会主动打招呼吗?”60.82%同学表示不管老师认不认识,都会主动打招呼;34.02%同学表示见到认识的才打招呼;5.16%同学表示会装作没看见,绕道而行。

根据第二组数据分析可知:大部分同学能够尊重自己的老师,对老师怀有感恩之心,但是也有不少同学对老师的感恩处于懵懂期,属于心血来潮型,甚至有极少同学与老师是形同陌路的。而出现这种现象可能是与农村小学老师的教学方式有关。据我们了解,绝大部分的农村老师年龄都比较高的,并且教学方式比较传统,这导致学生对学习对老师的教学产生了厌恶。农村小学需要一支年轻有活力的师资队伍,让学生接受新思想新观念便于他们能够对教育对老师有新的想法与态度,进而能更好地理解老师尊重老师,对老师怀有更多的感恩之情。

第三组:题3“你与父母的关系更接近下列哪种”,72.16%同学跟家人关系融洽,互相理解;23.71%同学跟家人存在代沟,共同语言比较少;4.13%同学跟家人存在较深的矛盾,极少沟通。题10“如果父母对你的要求太过苛刻,你会怎么办”,7.21%同学会跟父母大吵大闹;83.51%同学会跟父母心平气和地沟通;9.28%同学会不理父母依旧我行我素。根据第三组数据分析可知:大部分同学跟家人的关系不错,彼此能够相互理解。这是一个很好的状况,家长与孩子的沟通有助于孩子健康成长。但是有部分同学跟家人存在代沟,极少数同学跟家人之间存在严重的问题,交流沟通有一定的障碍。据了解这部分学生的家长大多在外打工或自己经营小本生意与孩子相处的时间较少,建议家长们能多抽时间出来陪陪孩子,有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

第四组:题13 “当别人帮助你的时候,你是抱着怎样的心态?” 55.67% 的学生认为应该以其为榜样,帮助更多的人;29.9%的学生则认为滴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10.31%的学生觉得这个世界还是好人多;4.12%的学生则觉得下次有困难时再找他帮忙。题14“当你帮助别人的时候,是否也想别人回报你呢?”9.27%的学生认为当然,要不帮他干嘛;17.53%的学生表示会觉得总不能让自己的辛苦白费吧 ;44.33%的学生则表示有时会,希望自己的乐于助人能换回别人的回报;28.87%的学生从来没有想得到别人的回报。题 6“若要你去参加回报社会的答应但是不参加公益劳动,你会?” 82.47%的学生会答应并且积极参加;9.28% 的学生答应但是不参加;8.25%的学生肯定不答应。题11 “你觉得努力学习的目的是什么?”74.23%的学生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回报社会和家人;17.53%的学生只是单纯为了满足父母的期待;8.24%的学生是因为受到别人的夸奖和羡慕。

根据第四组数据分析可知: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懂得感恩社会感恩他人,并在别人的帮助下和参加一些社会公益活动中学会如何帮助他人,并以此来回报社会和他人的帮助。并且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目的有很好的认识。但是,有一小部分同学态度不大明确,对他人对社会的感恩意识较为薄弱,需多与同学老师家人沟通交流,在交流中潜移默化地提高他们的感恩意识。还有一小部分同学的学习目的也不大明确,他们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期待或者受到别人的夸奖和羡慕,也不会去参加社会公益劳动,甚至是答应参加却言而无信。这部分学生对感恩意识淡薄,值得引起老师家长重视并予以引导教育。

第五组:题4“家里面有好吃的,你觉得—”,92.78%的学生觉得长辈应该先吃 ;7.22%的学生觉得自己应该先吃。题5“父母如果要求你给他们洗脚或洗头,你觉得这是---”,63.92%的学生认为这是合理要求;13.4%的学生认为这是不合理要求 ;22.68%则看心情而定,保持中立。题7 “父母的生日你记得吗?”,46.39%的学生清楚记得,并知道具体日期 36.08%的学生则表示不大清楚,但大概知道在几月份17.53%的学生完全不知道父母什么时候生日 题 8.“你怎么帮你的父母过父亲节或母亲节?” 38.14% 的学生会买份小礼物送给父母 ;43.3%的学生跟父母说声节日快乐,12.37%的学生心里感激但不知道怎么表达; 5.15%的学生不知道什么时候是父亲节或母亲节,还有 1.04% 的学生没有去想过这些事。题9“在家会帮忙做家务吗”?55.67%的学生经常做 38.14%的学生偶尔做一下,6.19的学生则几乎没有。

根据第五组数据分析可知:绝大部分的学生继承和发展了中华传统美德,感恩父母孝敬长辈,好吃的长辈先吃,大部分学生能体会到父母工作辛苦,会做些事帮父母放松让父母开心。在生日、节日等细节上体现了学生关心着自己的父母,并会用自己的方法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之情。这都是一种好的现象。并且大部分学生还会帮父母做家务,以减轻父母的工作量,体贴父母。以此来表示感激父母付出的辛劳。但是也有一小部分同学表现出对父母不闻不问,可能是因为在家受到长辈们的宠爱,从小以自我为中心;也有可能是太过于羞涩不知道要怎么表达造成的,无论基于哪种原因都希望能够引起重视。从以上的现象,我们可以联想到,这些现象和长辈对孩子的教育有比较大的关系。现在,很多长辈总是宠溺着孩子,什么都让着孩子,这样很容易让孩子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对长辈产生依赖感,不能更好的独立生活,自立自强。所以,想要孩子的朝好的方向发展,长辈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让孩子更多的学习感恩教育。因为在部分地区,感恩教育还不能很好的传达到,所以,还有极小部分同学,仍未充分理解感恩,仍需学习细心观察周边的人和事,知道别人,特别是父母的辛苦,学会感恩长辈。

三、调查总结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各组问题进行数据分析,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我们给予以下的建议:

1.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教师节等进行感恩教育的好机会,抓住这些契机,让学生了解老师、父母亲为自己成长所付出的艰辛,理解老师、父母亲对自己的期望,送一件自己亲手制作的贺卡;写一篇赞美老师、父母亲的文章;说一句感谢老师、父母亲的心里话;为父母亲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务;比如为妈妈洗一次碗,帮忙打扫房间,与父母一起做饭,唱一支歌给

父母听。发奋学习,还老师、父母亲一个心愿——做一名德才兼备的好孩子

2.让孩子了解父母对自己的爱。孩子们可能不曾细细体会,家长可以引导孩子们回忆一下,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是怎样对待你的?都为你做过哪些事?他们是否曾做过下面这些事:放学后或天黑了不见你回家,四处寻找;下雨了,为你送雨伞;下雪了,为你送棉衣;你病了,他们赶忙找医生……当孩子们想到这些事之后,他们就会感觉到亲人的关爱。有的家长认为,爱孩子只要默默地为孩子付出就行了,这种爱虽然很珍贵但却不足取。孩子都不知道你为了养育他付出了怎样的艰辛,不了解你的辛苦怎么会想到感恩。爱就要让孩子知道,让他深刻体会到你的艰难、不易,他们才能想到感激到父母的恩情。不然,他们可能会觉得父母做这些都是理所当然的、轻而易举的,哪里会知道感恩

3.通过影视资料、故事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 家长可以带孩子去观看《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千手观音》、《一个也不能少》等影片,学唱《说句心里话》、《白发亲娘》、《父亲》、《常回家看看》、《为了谁》、《烛光里的妈妈》等感恩教育

4.利用主题班会活动,激发学生感恩的热情。学生收集到了有关感恩教育的第一手材料,让他们在班会上把自己的感想和认识说出来,互相交流,互相启示,互相感染,激发学生感恩的热情。组织主题班会,学生在班会中讲“感恩”的历史故事、现实故事;在班会中为父母说一句感恩的话;在班会中朗诵自己或别人写的有关感恩的诗歌、小说、散文等;在班会中表演有关感恩的文艺节目;在班会中讲自己感恩父母、回报父母的具体做法;也可以在班会上组织“感恩的心”演讲比赛等。

通过这些主题班会活动,学生从具体的情景中、典型的事例中去感知理解“感恩”的时代内涵,懂得“感恩”的内容与方式,使学生真正领悟到“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当代中学生必备的道德情操,从而激发学生的感恩热情

5.通过环境的熏陶,坚定学生感恩的思想。环境是无声的教育,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为此,我们创设以“感恩”为主题的校园氛围、班级氛围,让学生在充满“感恩”的环境中得到熏陶,坚定感恩的思想。根据班级学生的个性、特长、活动方式,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几个小组,根据搜寻的有关“感恩”的信息,进行艺术创作,并适时展示。

6.创办有关“感恩”的小报。用新颖的排版、立意显明的内容,定期出刊有关“感恩”的所见所闻,使学生亲眼目睹生活中感恩的典型事迹,从而得到感染。征集、展示“感恩”的漫画。用既真实、生动,又风趣、幽默的画面去感染学生。编排“感恩”的节目。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小品、相声、课本剧、歌舞等,将“感恩”思想融入文艺活动中,让学生身临其境,从中得到感染。

下载浅谈农村小学生如何开展感恩教育(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农村小学生如何开展感恩教育(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生感恩教育材料

    小学生感恩教育材料石喇叭完小小学生感恩教育感恩即对别人的好意怀着谢意,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感恩心态是一种健康的心态,会使人的身心更好地适应社会、适应自然。那么......

    开展感恩教育

    开展“感恩奉献·与爱同行”主题队会"感恩教育"形式多样亮点纷呈 近年来,济宁市兖州区实验小学以课堂为阵地,以活动为载体,通过科学有效的感悟方式,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感恩教育......

    浅谈如何开展感恩教育

    浅谈如何开展感恩教育 叶邑镇中心小学孙海涛 摘要:当前的小学生许多都是独生子女,他们长期生活在父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精心呵护中,养成了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习惯。本文主......

    开展感恩教育

    关于深入开展感恩教育活动的实施方案 为认真落实上级要求,深入持久地开展“七个一”感恩教育活动,镇党委充分联系实际,拟定活动实施方案,希望各支部抓好工作落实,确保活动圆满成......

    开展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几点建议 定稿(合集5篇)

    开展小学生感恩教育的必要性及实施途径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全人类的美德。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起码的修养,是一种处世的哲学。一个缺......

    浅谈农村小学感恩教育

    浅谈农村小学感恩教育 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石坝中心小学 黄海平邮编:516153 【摘要】为了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培养小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

    关于感恩教育小学生心得体会

    关于感恩教育小学生心得体会精选范文5篇感恩教育小学生心得体会【一】白云在蔚蓝的天空中飘荡,绘画着那一幅幅感人的画面,那是白云对哺育它的蓝天的感恩。因为感恩才会有这个......

    小学生感恩教育演讲稿

    小学生感恩教育演讲稿 篇一:感恩教育演讲稿 学会感恩 珍爱生命现岔小学 张春霞 没有阳光,就没有温暖;没有水源,就没有生命;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自己;没有亲情、友情和爱情,世界就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