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部教案

时间:2019-05-12 21:40: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部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部教案》。

第一篇: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部教案

《§6.1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说课稿

各们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第六章第一节《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一、教学设计理念

本课的基本思路是:以生活中的实例和探究小实验为基础,以学生分组实验讨论、教师点拨为基本方法,通过“圆柱体从斜面下滑”的学生实验、PPT录像,swf模拟演示等,逐步建立“如果没有外力作用,一切物体将永远运动下去”的观点,最后形成牛顿第一定律,引入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逐步形成对“力与运动的关系”的定性认识。

二、教材分析

1、地位与作用

地位:牛顿第一定律是经典力学中三大定律之一,是整个力学中的基础。牛顿第一定律也是初中力学的一个开端。本课教材的特点是既注重科学探究,又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把物理这门基础自然科学与历史、生活、社会有机地结合,是培养全体学生科学素质的一次良机,又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再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

作用:前面我们学习了简单的运动,又知道力学一些简单知识,牛顿第一定律正是基于此基础上将运动和力联系起来的一条纽带一座桥梁,是进一步分析和处理直线运动和力学问题的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册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本节、本章的重点。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在实验、讨论建立概念和规律的过程中,感受到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方法,感悟观察、实验、推理、尤其是“理想实验”对形成概念和发现规律的重要作用。

2.教材特点:

①牛顿第一定律解决了几千年都含糊不清的问题,有助于学生对运动和力的关系进一步深入理解。

②伽利略理想实验是学生第一次真正接触到的理想实验,应充分引导学生探索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知道理想实验是建立在可靠的事实基础上的科学方法。

3、学情分析

牛顿第一定律是由部分实验结果,部分外推假设、部分定义所构成的一个复合体,就其定义本身的表述学生不难记住,但初三学生由于接触物理时间比较短,学生平均年龄比较低,抽象思维能力及认知结构上尚不成熟,加上生活经验的影响,不少学生认为运动的物体有惯性、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固体有惯性、气体,液体没有惯性。因此在接受牛顿第一定律上有一定的难度,怎样形成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及这一概念的建立使其认识由直观的感觉上升到科学理性认识则是本节的难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牛顿第一定律的形成过程及内容。

该定律是在实验基础上推理而得,内容较难借助例证来验证。

难点: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

(2)理解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知道惯性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斜面实验、演示伽利略的斜面实验及推理,关注实验、分析、推理、“理想实验”的方法。

(2)通过对生活中常见事例和实验的分析,纠正对惯性的一些错误认识,注意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亚里士多德、伽利略和牛顿等科学前辈对“运动和力的关系”不懈的探究历程,领略伽利略“理想实验”的科学魅力,感悟科学道路的艰辛曲折。

(2)通过对惯性利弊的分析讨论,懂得任何事物都存在两面性。

(3)通过了解安全带、安全气囊和头枕的作用,感悟生命的宝贵,体会尊重交通法规的重要性,从而自觉遵守交通法规。

五、教学方法及依据

本课我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与“科学推理”相结合来进行教学,即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又加以科学的想象和推理,引导学生去发现知识,总结规律。同时我采用“对比教学法”贯穿课堂始终,有正、反理论的对比,有惯性实验的对比,有惯性利弊的对比。总之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六、教学过程设计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高尔基说:“好奇是了解的开端和引向认识的途径。”为此,我设计了飞机投弹的Flash动画,让学生即熟悉又好奇,带着想知道为什么的悬念进入新课。这样即让学生感受生活的和谐,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索兴趣。

由教师出示几幅动画图片:一:对课本施加一个水平方向的拉力,课本运动,撤去拉力后,课本等停了下来;二:陷入雪地里的汽车施加水平的推力,汽车就沿水平方向运动了。撤去推力车就会停下来.三静止的足球用脚施加力后会飞出去;

四、铁锤敲击钉子,钉子向下运动陷入木板。停止敲击,钉子就不再下陷。让学生找出以上力学现象中具有的一个共同特征

这样就引导学生提出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这样设计的目的是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也符合学生的思维,这为后面推翻这种理论打下了基础,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接着教师展示“关闭了发动机的火车,虽然继续运行,但是最后也将停下来。火车为什么会停下来呢?”的火车动态图片得出“假如没有摩擦力的作用那火车的运动状态又会有什么变化呢?”的疑问,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让学生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表示怀疑。培养其质疑能力。同时指出亚里士多德的理论一提出,另一位科学家针锋相对的提出了相反的观点:运动的物体不需要力来维持。他就是伽利略.为了验证他观点的正确性,并用接着以Flash的形式演示,伽利略理想实验。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两个似乎都正确的矛盾观点。

2、穿越时空,感受物理发展的历程

因为质疑是一切探索的开始。所以我用画面假想了一场伽俐略挑战亚里斯多德的辩论赛,并展示出正、反两大观点,让同学们根据生活经验来担当评判主席,并播放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的实验录像,通过所设计的几个问题:“我们能使玻璃罩内达到绝对真空吗? 我们又是怎样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的?该实验的实验理念是什么?”让学生得出 验证伽利略理论正确性实验的设计理念,“从有摩擦力的实际实验”到“无摩擦力的理想实验”

引导学生完成提出问题,假设猜想,再设计斜面小车实验,为接下来的自主探究做好铺垫。这样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敢于质疑,勇于创新。

3、合作探究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根据刚才的引导,猜想,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大胆放手让学生实验,观察并记录现象。学生在实验中感受到恰恰是因为有摩擦力,小车的不能继续运动,也就是运动无法维持,从而理解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这一知识重点,为了突破了科学想象和科学推理的难点。我设计了几组动画和这样的问题:小车在表面光滑的木板上为什么比表面粗糙的木板上运动得远;让学生观看FLASH演示,总结:水平面越来越光滑,摩擦力越来越小,圆柱体运动的越来越远。让学生推理得出:在一块绝对光滑没有摩擦力的表面上,小车将以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并用气垫导轨录像让学生感受物体在摩擦力极小的情况下的运动状态,从而验证学生推理的正确性,这样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发展学生的科学想象和推理能力,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

4、理性感知牛顿第一定律

通过分析伽利略和笛卡尔等人观点的局限性,分析得出牛顿在伽利略等科学家的研究基础上,建立了力和运动关系的第一条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教师强调内容中的重要知识要点,让学生正确认识到科学是严密的,来不得半点马虎,更突出了牛顿第一定律是本节最重要的知识点,让学生了解自然界的基本规律,客观地认识了世界。

5、感受身边的惯性现象,联系实际,画龙点睛。

在讲授惯性知识点时,我先以开车撞墙的趣图,冰上运动的力与美的展示,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勾起了他们急于探索的渴望心理。接着我又设计了简易又有趣的两组惯性实验:惯性鸡蛋实验及惯性小车实验,让学生感受身边的物理,通过几个问题的设计得出了惯性的定义,并通过固体、液体、气体也具有惯性的录像的播放,使学生认识到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通过引导学生的讨论,使惯性知识得到“静者恒静,动者恒动”的升华与提炼。使学生正确理解了惯性,突破解决了: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运动的物体有惯性、静止的物体也有惯性这一教学难点。

6、强化惯性利弊的对比,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最后组织学生观看惯性的利用与防止动画、录像,讨论:生产生活中哪些是惯性带来的方便,哪些是惯性带来的危害。教师提示:惯性是造成许多交通事故的原因,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完成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过程。让学生有了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并会应用知识指导实际的生产生活,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起到画龙点睛效果。

七板书设计

八、有待深入思考的教学问题

惯性实验的成败与实验者操作的速度有关,以及讲到汽车要限速,以免惯性带来危害时,容易让学生误认为惯性与速度有关。当教学中如果有学生提及惯性大小,或问到惯性与什么有关时,教师要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并举例说明惯性大小只与质量有关。因为及时解惑是教师的职责。

第二篇:最新沪科版_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压强教案

第八章

科学探究能力要求:

1.能初步描述实验数据或有关信息。2.能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简单的比较。3.能进行简单的因果推理。

压强

4.经历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过程。5.尝试对探究结果进行描述和解释。科学内容

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压强的概念。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全 章 概 述

压强的概念是贯穿本章的核心概念。液体压强是本章的难点。“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训算”,指的是如果知道压力、受力面积、压强这三个量中的两个,能够通过概念的理解或公式的变形计算出第三个,不要求与其他公式综合进行计算。“知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这项要求,既是为了使学生深入学习压强的概念,更是为了使学生能把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关于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只需知道“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即可,重在用来解释实际问题。

本章知识比较抽象,特别是液体压强的知识需要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感性经验较少,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实验,如液体的压强是探究型课题,而其他如大气压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等也都要在实验中观察、分析与总结,从而使学生获得较多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还包括压强在生活、生产和现代高科技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感受研究物理的过程和方法,探究和实验基本上贯穿本章各节。每一节的编写也都采用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思路。本章在科学探究方面要求学生经历用分析论证的方法探究出液体的压强与密度和深度有关,然后再用实验教学验证。课时安排:

5课时

第一节 压强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压力的概念和方向,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单位,并能应用压强知识进行有关计算,知道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感受、演示实验、观看课件、图片和日常生活的讨论获取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在感受、实验中,体会到客观规律的可认识性和有效的利用规律。重点

压强的概念和压强的公式 难点

压强公式的应用。教具

海绵、砖、图钉、锥子、细线、肥皂、砝码、教法

导读法 实验法 演示实验法 讨论法 训练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想一想:

1.人在松软的雪地上滑行时,脚会陷下去,而有了宽宽的滑雪板,运动员不仅不会陷进雪里,而且还能在雪地上滑行,你能说说这是为什么吗?

2.请同学们观察自己的书包带子。想一想平时背书包时,觉得宽带子好,还是细带子好,为什么?

二、进行新课 做一做:

拿出你们的三角板,按图8-2的方法做一做。感受一下压力的作用效果。上面的例子说明力的作用效果是_________。

⒈压力 画一画:

① 请同学们画出下列各图(板图)中物体对表面的压力示意图。

②以上图中物体对受力表面的压力有什么共同特点?

压力作用在接触面上,压力的方向跟接触面_________,指向_________ 物体。

③ 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_________。

④大家按过图钉吧?从你们的实践中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有关。那么在相同的压力的情况下,不同的接触面积,压力的作用效果是_________ ?

照图8-3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实验从而得出: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__,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__,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因此,压力作用效果不仅跟_________ 有关系,还跟_________ 有关系。所以,要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就需要比较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⒉压强

①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_________。

②公式:压强=压力/受力面积;P=F/S。

③单位:牛顿/米2 读作:牛顿每平方米;它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做帕斯卡,简称帕。1MPa=1000 KPa=1×106 Pa=106N/m2。

3.课堂练习:单位换算

(⒈)1.56MPa =_________ = Pa;⒉ 78000 Pa =_________ = KPa。听一听:

教师讲解

(2.)例题:课本P145例题

解题时注意面积的单位一定要换算成平方米,得出的压强单位才是帕斯卡。课堂练习2:

某同学的质量为40千克,他每只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120cm2,求:他走路时和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分别是多少?

⒋怎样增大或减小压强

任何物体能够承受的压强都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物体会被压坏。砖能承受的压强大约是_________ 帕,混凝土是_________ 帕等等。

课本P146图中减小压强图是___,增大压强图是___。从这些图中,你能说出怎样才能增大压强吗?又怎样才能减小压强吗?讨论。

关于压力和压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压力方向总与重力方向一致 B.压力越大,压强越大

C.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越大 D.压强是物体表面上受到的压力

三、小结本节主要内容和方法

四、作业布置

1、课本P147中的作业1、2、3、4题。【教学反思】

1、压力的定义、大小、方向理解很容易,压力的示意图的画法,注意压力方向垂直于接触面

2、压力的作用效果中控制变量法的运用

压 强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1.巩固对压强概念的理解。过程与方法:

1、知道减小和增大压强的办法,并能对一些简单现象进行解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懂得物理知识不仅有趣,更是有用的。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1.什么叫压力?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 2.什么叫压强?写出计算压强的公式和压强的单位。3.回答第1课时布置的思考练习题。

4.说出你测物理课本1张纸对桌面的压强的办法。

以上问题,均由学生回答,由另外的学生补充、纠正。然后由教师进行评讲。

二、进行新课

1.根据学生对玻璃杯开口向上和开口向下两种情况放在细砂陷入细砂深度不同的回答,引导学生分析:玻璃杯对细砂的压力不变,玻璃杯对细砂的受力面积发生了变化,使玻璃杯对细砂的压强发生了变化。(板书:减小和增大压强的办法)

2.讲述

(1)任何物体能够承受的压强都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将会被压坏。(2)举例:房屋建设中,楼层修得越高,楼体对地面的压力就越大,如果墙基的受力面积不足够大,楼房对地的压强就很大,可能会使地面下陷,楼房倒塌,造成损失,所以修建高楼大厦,必须加宽地基,以减小楼房对地面的压强。

(3)读图:学生阅读课本图8—

12、8—15,读后说一说履带拖拉机和雪上飞机是采用什么办法来减小压强的?教师对学生回答补充、完善后板书“在压力不变时,利用增大受力面积的办法,可以减小压强。”

3、巩固练习(课堂讨论)

(1)请同学们利用小组讨论的机会,说一说你是怎样答的,通过本课的学习,回答:为什么啄木鸟尖嘴变钝了,就不能成为“森林医生”了?为什么说骆驼是“沙漠之舟”?

(2)继续讨论比较梯子和木板,哪个对冰的压强小?

4、归纳本课内容

(1)教师复述本课的学习过程

老师复习提问→讲述→同学们随堂实验和老师的演示实验→同学们的分组讨论。(2)学生自己归纳本课内容:说一说减小和增大压强的办法,并各举1~2例。(3)教师小结:压力不变时,利用增大受力面积的办法,可以减小压强;压力不变时,利用减小受力面积的办法,可以增大压强。在日常生活中和生产实际中,要根据不同情况和需要采取恰当的办法来减小或增大压强。

三、小结:你学到了什么?

四、作业布置

1、想想议议P147中的第5题及“请提问”

2、同步练习上的相关题。【教学反思】

1、压强的计算公式的适用范围

2、压强的计算题较难,特别是步骤的书写

第二节科学探究: 液体的压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液体压强的产生;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知道连通器和它的原理;了解一些连通器的应用实例;知道帕斯卡原理及其教学目标应用。

过程与方法:

1、进一步复习探究问题的方法,师生合作,同学讨论,并在实验中经历探究液体压强规律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会在实验中记录必要的数据,能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

重点 1.液体压强的研究方法及探究过程

2.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3.连通器的特点 4.帕斯卡原理

难点 1.理解液体压强公式

2.理解在连通器里各液面相平的原理

教具 演示用:两端开口的玻璃圆筒、侧壁开口的玻璃圆筒、橡皮膜、压强计、水、盐水、200mL 的量筒、玻璃板,连通器、酒水壶、船闸挂图。教法

讨论法、探究实验法、归纳法、阅读自学法、讲授法、理论联系实际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1.什么叫压强?写出压强大小的计算公式。

2.压强的单位是什么? 15帕斯卡表示什么意思?

问题的提出:放在水平面上的固体,由于受到重力作用,对支承它的物体表面有压强。液体也受到重力作用,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能流动,盛在容器内对容器底部、侧壁和内部有没有压强?如果有压强,会有哪些特点呢?

二、进行新课 1.演示、讲述

(1)演示实验:将少量水倒在平放在桌上的玻璃板上,水在玻璃板上散开;将水倒入上端开口、下端扎有橡皮膜的玻璃圆筒内(倒水前,让学生观察橡皮膜表面与筒口相平),请同学们说一说,观察到什么现象?(橡皮膜向下凸出);把水倒入侧壁开口处扎有橡皮膜的圆筒(倒水前,也让学生观察橡皮膜表面与侧壁筒口相平),又请同学说一说,观察到什么现象?(橡皮膜向外凸出)。

(2)讲述:根据以上实验表明,液体由于受重力作用,对容器底部有压强;对阻碍液体散开的容器壁也有压强。(教师板书)介绍压强计:

介绍时,用手指轻轻按一按金属盒口的橡皮膜(不宜重按,避免U形管中的水冒出管口),请同学们观察压强计U形管中两管液面出现的高度差,力稍大点,两管液面的高度差也增大,表明:U形管两管液面的高度差越大,橡皮膜表面受到的压强也越大。2.归纳小结实验情况

(1)讲述:这节课通过老师演示实验和同学们分组实验,知道了液体压强的产生和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同学们很有收获,今后还要继续努力,发扬这种研究问题的精神,认真学好物理知识。

(2)请同学们整理好自己桌上的器材。3.液体压强的应用:

学生观察连通器,自己阅读课本,找出连通器的特点、在生产中应用。并用探究出的压强知识,推导其原理。(教师引导)

4.液体压强的传递:自学阅读,师提问:帕斯卡原理内容是什么?液体压强的传递的应用有那些?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解释液压机,液压千斤鼎的工作原理。

三、课内小结,形成知识网络。

师生根据板书内容共同小结,结合本节的重难点,回忆所学,加深记忆和理解,形成知识网络。

四、作业布置:

1、课本P154中的作业1、2、3、4题。

【教学反思】

1、液体压强规律的结论需要同学熟记,而且会应用

2、液体压强公式还可以适用于固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

空气的力量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硬气压强产生原因;能说出几个证明硬气压强存在的事例;能用硬气压强解释简单的现象.过程与方法:

2、知道托里拆利实验和标准大气压的大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知道大气压强与高度的关系,大气压强的大小可以用气压计来测量.重点

认识大气压存在的现象,大气压强的实验测定方法、大气压高度变化的规律,液体的沸点与气压的关系。难点

托里拆利实验原理及大气压变化的不均匀的理解 教学用具

两个铁皮圆形容器、水、酒精灯、皮吸盘、马德堡半球实验、托里拆利管、水银、刻度尺、空盒气压计 教学方法

讨论法、分析法、讲授法、练习法、读书自学法、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提问学生有关压强的问题并引入主要议题

二、进行新课

1、大气压强:

(1)请同学们阅读一下课本158页的“马 德堡半球实验”与同学讨论,从中能得到的哪些信息?(学生回答:证明大气压强是存在的大气压强很大)。

(2)讲授地的周围让厚的空气层包围着,包围着的地的空气层又叫大气层,我们就生活在大气海洋的底层。

大气层的厚度大约有几,由氮气、氧气等多种气体组成,其中,大部分气体分布在跳高地表现几的范围内

空气,也像液体那样能够流动,同样,空气内部向各个方向也都有压强。大气对当在它里的物体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气压。

(3)能够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有很多,如覆杯实验:

A、先让硬纸平放在平口玻璃杯口,用手按住了硬纸片并倒置过来,注意观察,放手后看到什么现象?(学生回答:现象是硬纸片没有掉下来)B、如图所示的实验中,玻璃杯内装满水,排出杯内的空气,盖上硬纸片,把杯子倒置过来,你会发现什么现象?(学生回答:硬纸片没有掉下来杯中有水不会洒出)。

那么请同学们思考是什么原因呢?(学生回答:硬纸片没有掉下是因为 玻璃杯内装满水排出了空气杯内水对硬纸片的压强小于大气压强,由于大气压强的作用抵得住了硬纸片,所以硬纸片不会掉下来。)

2、大气压强的测量:

马德堡半球实验人们对大气压的大小获得了深刻印象,但是大气压到底有多大 呢?这个问题在奥托.格里克做的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之前 的11年,早已经由伽利略的学生托里拆利解决了,他用课本158页的图8-40所示的实验装置测出了大气压的值,由于条件所限请同学们阅读一下此实验,然后总结所学知识。(学生阅读并认真思考(二)化

(1)讲解大气压强的大小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大小与海拔高度有关。有什么关系呢?(2)请同学们阅读一下课本158页的8-41并讨论一下得到的信息。(学生阅读并认真思考)。

3、课堂练习:

1.让学生完成探究同步训练23页“探究训练”1-9。

2.让学生完成课本162页1、2、3题,重点讲解,注重学科结合。

大气压强的变

三、课堂小结:

让学生分析讨论本节所学,并要学生学会以知识结构的形式写出本节所学内容。复习知识点,完成探究其它内容;小结:你学到了什么?

四、作业布置:

1、课本P162中的作业1、2、3题。【教学反思】

1、托里拆利实验较难理解,学生理解的不好,不容易掌握

2、大气压在生活中应用

第四节 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感知、领悟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体验到通过探究获取知识的快乐,并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尊重客观规律的态度与价值观。重点

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难点

通过实验探究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并用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用具

乒乓球,吸管、小纸船、大饮料瓶(装水、带管)、两张纸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讲解、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点拨、讨论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问:满载乘客的飞机,是怎样飞上天空的?水翼船为什么会在水面飞速前进?点出要知道就必须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二、进行新课

流体:液体和气体都具有流动性,统称流体。它们的压强与流体的流动有关吗?

做8-50,8-51两个实验,让学生观察、讨论为什么会这样,是由哪个因素决定的,能得出什么结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让学生做8-52的“迷你实验”,并进行解释,同学互相补充,引发学生兴趣。问:飞机的机翼形状有什么特点?这个形状对飞机起飞有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

(图示讲解)当飞机在机场跑道上滑行时(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上方的凸起空气流动的路程大,流速大,压强小,而下面平直,空气流动的路程小,流速小,压强大。这样,机翼上下方所受的压力差形成向上的升力。当飞机的滑行速度达到一定值时,机翼所受的升力超过飞机的自重时,飞机就起飞了。

看8-53,讨论鸟儿滑翔时和升力与飞机的升力有什么相似之处? 让学生看8-54,讨论为什么水翼船会在水面飞速前进?找学生代表解释。小结

三、课堂小结

你有什么收获?你感到有什么不足?让学生列出知识点和知识结构。

四、作业布置1、2、【教学反思】

1、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学生掌握的都很好,运用的也很好

2、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在生活中的应用 课本P165-P166中的 作业1、2、3、4题。课本P166-P167中的本章练习1、2、3、4题。

第三篇:物理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六章 力和运动知识归纳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

2.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3.物体平衡状态: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就叫做二力平衡。

4.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则这两个力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

5. 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第七章密度与浮力知识归纳

1.质量(m):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质量国际单位是:千克。其他有:吨,克,毫克,1吨=103千克=106克=109毫克(进率是千进)

3.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而改变。

4.质量测量工具:实验室常用天平测质量。常用的天平有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

5.天平的正确使用:(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2)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天平平衡;(3)把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4)这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6.使用天平应注意:(1)不能超过最大称量;(2)加减砝码要用镊子,且动作要轻;(3)不要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

7.密度: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密度单位是千克/米3,(还有:克/厘米3),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质量m的单位是:千克;体积V的单位是米3。

8.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种类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9.水的密度ρ=1.0×103千克/米3

10.密度知识的应用:(1)鉴别物质:用天平测出质量m和用量筒测出体积V就可据公式:求出物质密度。再查密度表。(2)求质量:m=ρV。(3)求体积:

11.浮力: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物体在空气中也受到浮力)

12.物体沉浮条件:(开始是浸没在液体中)

方法一:(比浮力与物体重力大小)

(1)F浮G,上浮(3)F浮 =G,悬浮或漂浮

方法二:(比物体与液体的密度大小)

(1)F浮 < G,下沉;(2)F浮 > G,上浮(3)F浮 = G,悬浮。(不会漂浮)

13.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14.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浸没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气体受到的重力)

15.阿基米德原理公式:F浮= G排=ρgV

16.计算浮力方法有:

(1)称量法:F浮= G — F,(G是物体受到重力,F 是物体浸入液体中弹簧秤的读数)

(2)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3)阿基米德原理:F浮= G排=ρgV

(4)平衡法:F浮=G物(适合漂浮、悬浮)

17.浮力利用

(1)轮船: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能排开更多的水。这就是制成轮船的道理。

(2)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沉浮。

(3)气球和飞艇: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

第八章 压强知识归纳

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3.压强公式:P=F/S,式中p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1帕=1牛/米2,压力F单位是:牛;受力面积S单位是:米2

4.增大压强方法 :(1)S不变,F↑;(2)F不变,S↓(3)同时把F↑,S↓。而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

5.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

6. 液体压强特点:(1)液体对容器底和壁都有压强,(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系。

7.* 液体压强计算公式:P=ρgh,(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千克/米3;g=9.8牛/千克;h是深度,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竖直距离,单位是米。)

8.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可得,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

9. 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

10.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11.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

12.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是:气压计,常见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

13. 标准大气压:把等于760毫米水银柱的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1.013×105帕=10.34米水柱。

14.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15.流体压强大小与流速关系:在流体中流速越大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

第九章机械与人知识归纳

1.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叫杠杆。

2.什么是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o)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

(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线的距离(L1)。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2)

3.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写作:F1L1=F2L2或写成。这个平衡条

件也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

4.三种杠杆:

(1)省力杠杆:L1>L2,平衡时F1

(2)费力杠杆:L1F2。特点是费力,但省距离。(如钓鱼杠,理发剪刀等)

(3)等臂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如:天平)

5.定滑轮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实 质是个等臂杠杆)

6.动滑轮特点: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距离.(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7.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8.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 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9.功的计算:功(W)等于力(F)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的乘积。(功=力×距离)

10.功的公式:W=Fs;单位:W→焦;F→牛顿;s→米。(1焦=1牛·米).11.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等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12.斜面:FL=Gh斜面长是斜面高的几倍,推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螺丝、盘山公路也是斜面)

13.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计算公式:W有/W总=η

14.功率(P):单位时间(t)里完成的功(W),叫功率。

计算公式:。单位:P→瓦特;W→焦;t→秒。(1瓦=1焦/秒。1千瓦=1000瓦)

15.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能量)。

16.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17.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18.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19.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20.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21.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的能。

22.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23.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是:焦耳

24.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

方式有:动能重力势能;动能弹性势能。

25.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大量利用的机械能有风能和水能

第十章 从粒子到宇宙

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现象。

3.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

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

4.分子是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

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5.汤姆逊发现电子(1897年);卢瑟福发现质子(1919年);查德威克发现中子(1932年);盖尔曼提出夸克设想(1961年)。

6.加速器是探索微小粒子的有力武器。

7.银河系是由群星和弥漫物质集会而成的一个庞大天体系统,太阳只是其中一颗普通恒星。

8.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大多数科学家都认定:宇宙诞生于距今150亿年的一次大爆炸,这种爆炸是整体的,涉及宇宙全部物质及时间、空间,爆炸导致宇宙空间处处膨胀,温度则相应下降。

9.(一个天文单位)是指地球到太阳的距离。

10.(光年)是指光在真空中行进一年所经过的距离。

第六章、力与运动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时候,总保持或。

2、一切物体都有保持的性质,即惯性。

3、抛出手的石头,不再受到手对它的作用力,但会继续运动,这是由于石头有;石块在运动过程中,其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不断变化,这是由于石块受的缘故。

4、洗手后用力甩手,可把手上的水甩掉,这是由于水有

5、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1)方向相同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即,F=F1+F2方向跟相同。(2)方向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即,F=F1+F2,方向跟相同。

6、同一直线上有两个力F1=10N,F2=15N,则两力的合力最大值为

7、状态是平衡状态

8、当一个物体受到两个作用时,二力平衡的条件是:、、第七章、密度与浮力

9、叫做物体的质量。其国际基本单位是

10、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移至称量标尺左端的,调节,使指针对准分度标尺。天平的右盘放置,左盘放置,按从大到小的原则添加砝码并移动游码使指针对准分度标尺的中央刻度线,称量物品的质量等于。

11、天平的结构:12、13、密度计算公式;水的密度是: ;2.7×103kg/m33,物理意义是。

14、(1)测固体密度:①用m

②在量筒中注入适量体积的水,记下体积V1,再将固体投入并浸没于水中,记下水上升后的体积V2,那么固体的体积为V=

③则,固体的密度ρ

(2)测液体密度:①用天平称出烧杯和液体的质量m1,将一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称出剩余液体

和烧杯的质量m2,则,烧杯中液体的质量m=

②读出量筒中液体的体积V

③则,液体的密度ρ

15、浮力的计算:(1)称量法求浮力:浮力-

(2)平衡法求浮力(当物体处于悬浮或漂浮状态时):浮力=;

(3)阿基米德原理:f= G排液==;阿基米德原理说明了: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不仅与液体的有关,还与物体排开的液体的有关,而与浸末在液体中的无关。(注意理解125页的实验探究2和126页的实验探究3)

16、物体的浮沉条件:

(1)物体上浮:浮力物体重力,物体密度液体密度

(2)物体下沉:浮力物体重力,物体密度液体密度

(3)物体悬浮:浮力物体重力,物体密度液体密度

(4)物体漂浮:浮力物体重力,物体密度液体密度

17、使用密度密度计测液体密度时,密度密度计在液体中总处于力总等于它的。船由江中开到海里所受浮力大小(变大、变小或不变。

第八章、压强

18、压强的计算公式:压强(p)=,单位。(1)当受力面积相同是,压力越,压强越(2)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压强就越。

19、压力是:的力

20、液体压强计算公式:压强=。(1)同种液体(密度相同),深度越,压强越(2)同一深度,液体密度越,压强越。

21、著名的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1个标准大气压==mm高的水银(汞)柱产生的压强。,离地面越高的地方,空气越稀薄,大气压越。

22、托里拆利实验:将一根灌满水银约1m长的玻璃管插入水银槽中,随着水银的下降,在管内水银的上方形成。管外大气压强支撑着玻璃管内mm高的水银(汞)柱。

23、钢笔吸墨水时,把笔上的弹簧片按下后松开,墨水被吸进橡皮管里,原因是

24、液体流速的地方压强较,在流速的地方压强较。

第九章、机械与人

25、作力臂的方法步骤:(1)明确支点O(2)通过力的作用点用虚线沿力的方向首尾延长作力的作用线(3)用虚线过支点O作该力的作用线的垂线(4)用大括号标出,并标为L26、杠杆平衡条件:

27、杠杆的分类:(1)省力杠杆:动力臂阻力臂如瓶盖起子、(2)费力杠杆:动力臂阻力臂如钓鱼杆、(3)等臂杠杆:动力臂阻力臂如

28、定滑轮物体移动,省力,但可,实质是杠杆:动滑轮物体一起移动,省力,但距离,能改变里的方向,实质是杠杆。

29、滑轮组可省力,提起滑轮所用的力:F=(注意:①不计动滑轮重和摩擦力时,G=货物重②计动滑轮重时,G=货物重+滑轮重③x—表示吊起动滑轮绳子段数)

但滑轮组费距离,拉力所拉的距离S与货物上升的高度h的关系是:

30、机械效率计算公式:η=,表示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百分比

31、滑轮组:(1)有用功W有=(2)总功W总

(3)机械效率η=

(注意:F=G/x,S=xh①不计动滑轮重和摩擦力时,G=货物重②计动滑轮重时,G=货物

重+滑轮重③x—表示吊起动滑轮绳子段数)

3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33、不做功功的三种情况:、、。

34、功的计算公式W=,F—表示,S—表示;功的单位:。

功率的计算公式:P=,功率表示做功的,5W=表示的意义是统称为机械能

35、动能是由于物体具有的能;动能由物体的和决定

36、重力势能是由于物体具有的能;重力势能由物体的和决定

37、弹性势能由决定

38、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是,它是保持物质的最小微粒;分子是由构成的,原子是由和组成的,原子核是由和组成的39、在阴极射线发现了带负电的,由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此模型中的原子质量绝大部分集中在带电的上

40、模型,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内容是:

41、分子的大小约为m42、分子动理论基本观点是:(1)

(2)

(3)

43、物质的三种状态:(1)固体:分子力的作用比较,有一定的和

(2)液体: 分子力的作用比较,没有确定但占一定

(3)气体:分子力的作用比较,没有一定的和

44、提出日心说,第一个用望远镜探索宇宙

第四篇:物理沪科版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六章 力和运动知识归纳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

2.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3.物体平衡状态: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就叫做二力平衡。

4.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则这两个力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

5. 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

态。

第七章密度与浮力知识归纳

1.质量(m):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质量国际单位是:千克。其他有:吨,克,毫克,1吨=103千克=106克=109毫克(进率是千进)

3.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而改变。

4.质量测量工具:实验室常用天平测质量。常用的天平有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

5.天平的正确使用:(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2)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天平平衡;(3)把物体放在左盘里,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4)这时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6.使用天平应注意:(1)不能超过最大称量;(2)加减砝码要用镊子,且动作要轻;(3)不要把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

7.密度: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密度单位是千克/米3,(还有:克/厘米3),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质量m的单位是:千克;体积V的单位是米3。

8.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种类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9.水的密度ρ=1.0×103千克/米3

10.密度知识的应用:(1)鉴别物质:用天平测出质量m和用量筒测出体积

V就可据公式:求出物质密度。再查密度表。(2)求质量:m=ρV。

(3)求体积:

11.浮力: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这个力叫浮力。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物体在空气中也受到浮力)

12.物体沉浮条件:(开始是浸没在液体中)

方法一:(比浮力与物体重力大小)

(1)F浮G,上浮(3)F浮 =G,悬浮或漂浮

方法二:(比物体与液体的密度大小)

(1)F浮 < G,下沉;(2)F浮 > G,上浮(3)F浮 = G,悬浮。(不会漂浮)

13.浮力产生的原因: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的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14.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浸没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气体受到的重力)

15.阿基米德原理公式:F浮= G排=ρgV

16.计算浮力方法有:

(1)称量法:F浮= G — F,(G是物体受到重力,F 是物体浸入液体中弹簧秤的读数)

(2)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3)阿基米德原理:F浮= G排=ρgV

(4)平衡法:F浮=G物(适合漂浮、悬浮)

17.浮力利用

(1)轮船: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做成空心,使它能排开更多的水。这就是制成轮船的道理。

(2)潜水艇:通过改变自身的重力来实现沉浮。

(3)气球和飞艇:充入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

第八章 压强知识归纳

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3.压强公式:P=F/S,式中p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1帕=1牛/米2,压力F单位是:牛;受力面积S单位是:米2

4.增大压强方法 :(1)S不变,F↑;(2)F不变,S↓(3)同时把F↑,S↓。而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

5.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

6. 液体压强特点:(1)液体对容器底和壁都有压强,(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系。

7.* 液体压强计算公式:P=ρgh,(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千克/米3;g=9.8牛/千克;h是深度,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竖直距离,单位是米。)

8.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可得,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

9. 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

10.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11.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

12.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是:气压计,常见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

13. 标准大气压:把等于760毫米水银柱的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1.013×105帕=10.34米水柱。

14.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15.流体压强大小与流速关系:在流体中流速越大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

第九章机械与人知识归纳

1.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叫杠杆。

2.什么是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o)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

(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线的距离(L1)。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2)

3.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写作:F1L1=F2L2或写成。这个平衡条件也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

4.三种杠杆:

(1)省力杠杆:L1>L2,平衡时F1

(2)费力杠杆:L1F2。特点是费力,但省距离。(如钓鱼杠,理发剪刀等)

(3)等臂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如:天平)

5.定滑轮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实 质是个等臂杠杆)

6.动滑轮特点: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距离.(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7.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

8.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 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9.功的计算:功(W)等于力(F)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的乘积。(功=力×距离)

10.功的公式:W=Fs;单位:W→焦;F→牛顿;s→米。(1焦=1牛·米).11.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等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

做的功,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12.斜面:FL=Gh斜面长是斜面高的几倍,推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螺丝、盘山公路也是斜面)

13.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计算公式:W有/W总=η

14.功率(P):单位时间(t)里完成的功(W),叫功率。

计算公式:。单位:P→瓦特;W→焦;t→秒。(1瓦=1焦/秒。1千瓦=1000瓦)

15.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能量)。

16.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17.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18.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19.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20.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21.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的能。

22.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23.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是:焦耳

24.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

方式有:动能重力势能;动能弹性势能。

25.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大量利用的机械能有风能和水能

第十章 从粒子到宇宙

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现象。

3.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

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

4.分子是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

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5.汤姆逊发现电子(1897年);卢瑟福发现质子(1919年);查德威克发现中子(1932年);盖尔曼提出夸克设想(1961年)。

6.加速器是探索微小粒子的有力武器。

7.银河系是由群星和弥漫物质集会而成的一个庞大天体系统,太阳只是其中一颗普通恒星。

8.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大多数科学家都认定:宇宙诞生于距今150亿年的一次大爆炸,这种爆炸是整体的,涉及宇宙全部物质及时间、空间,爆炸导致宇宙空间处处膨胀,温度则相应下降。

9.(一个天文单位)是指地球到太阳的距离。

10.(光年)是指光在真空中行进一年所经过的距离。

第五篇: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学计划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学计划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学计划1

一、指导思想:

在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教学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课程,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因此物理课程教学的构建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为了更好地进行物理教育教学,特制订本学期的教育教学计划: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担任八年级两个班的物理教学任务。八(1)班共有学生55人,其中女生26人;八(3)班共有学生65人,其中女生25人;八(3)的基础较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虚心好学,有进取心;他们有明确的是非观,独特的情感体验;他们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八(1)班的基础相对较差,有少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很差,心思未放在学习上,纪律性也较差,但这部分学生思维敏捷,爱动手动脑,教师充分把握住这一特点,也能将这部分差生规范过来,认真搞好物理学科的学习,同时有可能这部分差生的成绩还比较,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多关注、多多帮助他们。

经过八年级第一学期的学习,对于初中物理知识的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学习方法逐渐成熟,但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却很欠缺。物理这门自然学科有着非常明显的特点,充分以探究活动为主,注重实验与观察的方法,同时具有很强的神秘感与奥妙。教师应充分把握这一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更好地探究活动的能力,寻找物理规律,学习掌握好物理知识与技能,树立起正确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运用科学的辩证的思维方式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尤其是这下学期的学习任务很重,时间紧,内容多而且知识内容难,因此更要抓好学生的双基教学和创新教学,尤其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知识体系分析:

教科书《物理》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目标,以及课程基本理念: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构建新的评价体系等思想。

在此基础上,物理注意了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的课程培养功能的体现;注重从自然与生活现象中引入物理问题,通过探究寻找物理规律,然后将其用于生活、生产实践;注重将科学探究的各主要环节渗透于不同章节,让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不仅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还将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养成科学探究的能力,以便学生学习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客观了解科学的社会功能,树立正确的科学观等。

本学期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第七章密度与浮力;第八章压强;第九章机械与人;第十章小粒子与大宇宙。主要是力学知识、简单机械类、近代物理知识的物理知识体系。

四、教学目的要求:

1、加强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掌握学科的基础知识,包括定义、概念、定理、公式、原理,以及实验各方面的综合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如科学探究、解答问题的能力、实验操作能力。

4、能运用课本上的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5、树立正确的科学世界观等。

五、本期的教育教学方法与措施:

在熟悉教材、纲要、标准的基础上,认真钻研《课程标准》,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制订有效的计划,选择好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好每一堂课,同学生共同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探究历程,认真批阅作业,辅导学生,认真做好物理实验活动的探究,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做好“教学六认真”工作和“校本教研”工作,定期检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加强学生的辅导工作,并认真作好教学反思,设计教改方案。重点培养中优等生,注重全体学生的充分全面的发展,加强他们的思想德育工作,充分有效地提高初二物理的教育教学质量。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学计划2

一、指导思想

从本学期开始,八年级学生要增加一门新学科——物理。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跟平时的实际生活比较接近,本着“生活中的物理”这一思想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形象生动中体会到物理的乐趣,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材分析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由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运动的世界、声的世界、多彩的光和熟悉而陌生的力五章组成。教材从出生起最初感受到的声现象入手,然后再介绍无处不在的光现象、力,从而使学生感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物理知识就是生活知识的一部分,消除了学生对物理的陌生感、畏惧感,增加了亲切感和兴趣。教材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这样编排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

三、教学目标

1、加强物理观察、实验教学。教学中教师要多做演示实验或随堂实验;落实学生实验,认真思考和操作;并适当增加探索性和设计性实验;鼓励学生在课外做一些观察和小实验。加强实验意识和操作训练。

2、突出应用物理知识教学,树立知识与应用并重并举的观念。物理教学要“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积极探索开展物理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实践环节。要尽可能地扩大物理教学空间,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物理实践活动要以问题为中心,初步训练一些科学工作方法,如社会调查、参观访问、资料查询、科技制作、科学实验等。物理科普讲座的'内容,主要是介绍与物理相关的现代科技常识。

4、把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认识和分析社会生活的能力放在重要地位。通过教学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前提下,使其能力和情感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获得充分地发展,并运用已经发展起来的能力和情感去积极主动地探求未知,获取新知,使知识、能力和情感相辅相成、协调发展。

5、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效益,要继续开展研究性的学习与试验,开展讨论式教学的研究与试验,开展开放式教学的研究与试验,要注意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与学习方法,要研究与运用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手段,学习和借鉴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经验,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形成自己独到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点,努力提高教学效益。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声音的产生条件”“声音的特征”“光的反射规律”“光的折射规律”“平面成像规律”“凸透镜成像规律”“温度计的使用及物态变化”“电路的识别和连接”等知识点,它们是解释各种现象的.基础,也为今后学习物理知识打下基础伏笔,是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

“声音的特征”,区分音调和响度,对学生来说并不容易,是第一章的难点;“光的反射规律”“光的折射规律”“平面镜成像”“凸透镜成像规律”这几方面内容相互联系,且都要通过实验手段来进行教学,实验起到关键的作用,但八年级学生的实验能力不强,所以此知识点既是教学重点同时也是教学的难点;

五、教法和学法

1、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2、教师引导学生开展活动,发挥学生为主体的作用。

3、组织学生积极动手、动脑开展探究活动,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敢于创新。

4、提醒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按预习;上课;复习三步进行教学,保证科学探究顺利开展。

5、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学计划3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教学工作核心,以扎实开展课程改革为教学工作重点;不断更新教师教育观念、转变教师与学生的学习方式,优化教学管理,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真正做到学生在玩中学,找到学习物理的乐趣。

二、基本情况分析:

八(1)、八(2)的学生,从上期期末统考成绩和上课情况来作大致评估,学生成绩参差不齐,尖子生少,学困生较多,两级分化较突出。上课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不够灵活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上作进一步改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行探究性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思维,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之,八年级学生刚接触物理,这是新开设的一门科目,新科目,新起点,新观念,难教难学,这就需要师生在本期倍加努力,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三、教学内容安排: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为1—5章,包括声、光、热、电的现象及基本知识。

四、教改措施:

在新课程的指导下,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与人格的养成,加强与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相联系的教学,将学习内容与学习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联系贯穿于整个教学之中。

五、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初步认识物质的形态及变化,物质的属性及结构等内容,了解物体的尺度,新材料的应用等内容,初步认识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b、初步认识声光电等自然界常见的现象,了解这些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c、初具了解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中产生的一些历史背景,能意识到科学发展历程的艰辛与曲折,知道物理学不仅物理知识,而且还包科学的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d、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

e、会记录实验数据,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会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

2、过程和方法:

a、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的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b、能在观察物理现象或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

c、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学计划4

一、指导思想

在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教学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课程,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因此物理课程教学的构建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二、学情分析

二(5)班共有学生55人,其中女生26人;二(6)班共有学生54人,其中女生25人;二(7)班共有学生60人,其中女生32人。二(5)、二(6)两个班的基础较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虚心好学,有进取心;他们有明确的是非观,独特的情感体验;他们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二(7)班的基础相对较差,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多关注、多多帮助他们。

三、教材分析

1、本期教学内容共有五章,他们分别是: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运动的世界、声的世界、多彩的光、熟悉而陌生的力。具体的栏目丰富多彩,在“迷你实验室”,你可以做一些妙趣横生的物理小实验;在“实验探究”中,有需要你动手动脑的物理实验;通过“讨论与交流”,希望你畅所欲言;“信息窗”为你提供自学的阅读材料;在“请提问”、“实践活动”以及“作业”等栏目中将为你提供思考、实践、练习的空间,你可以选做一些活动或练习。

2、教材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培养的目标。在内容上,注意从物理知识内部发掘政治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潜能,积极推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学习方法上,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实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3、教材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出发,在知识选材上,适当加强联系实际、适当降低难度,既考虑现代生产发展与社会生活的需要,又考虑当前大多数初中学生的学习水平的实际可能。在处理方法上,适当加强观察实验,力求生动活泼,既有利于掌握知识,又有利于培养能力、情感和态度,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的同时,获得素质上的提高。

4、教科书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这样编排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

四、教学目标

1, 每一个学生能将教材中的所有实验进行熟练地操作,使他们基本上具有一般物理知识的操作能力;

2, 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多各种类型的计算题目,能运用多种途径进行解答;

3, 学生能运用所的物理知识去解答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得到提高;

4,结合科学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构建具有特色的物理课程教学,注意不同学科间知识与研究方法的联系与渗透,使学生关心科学技术的新进展和新思想,了解自然界事物的相互联系,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5,通过从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

6,通过基本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训练,让学生初步了解自然界的基本规律,使学生能逐步客观地认识世界、理解世界。

7,通过科学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

8, 二(5)、二(6)班学生的人平成绩达70分以上,优秀率达20%,及格率达70%以上;二(7)班学生的人平成绩达40分以上,优秀率达5%,及格率达30%以上

五、具体措施

1、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让学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发展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在了解和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中拥有满足感及兴奋感。

2、书本为主、实验为辅进行教学,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并将信息技术渗透于物理教学之中。

3、以自学探讨为主、讲授为辅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解决问题或作决定时能尝试运用科学原理和科学研究方法。

4、运用实验或实践让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从而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乐于参与和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活动,在实践中有依靠自己的科学素养提高工作效率的意识等。

5、运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勇于有根据地怀疑,并尊重事实、大胆想象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6、教育学生关心科学发展前沿,养成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6、更新评价观念,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结合,构建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体系,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教师的不断进步。

7、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初中物理教学以观察、实验为基础。观察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进行演示和学生实验,能够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观察和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起学习兴趣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8、在“备、教、辅、批”上下功夫,特别是在练习和单元检测上加强辅导。

下载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部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全部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课件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课件:声音的特性教学目的1. 常识性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是乐音的三个特征。2. 常识性了解音调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频率决定的,响度的大小跟物体振动的振幅和离......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定的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文件。下面为大家带来了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学计划,希望能够帮到大家~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学计划【1】一. 教......

    八年级物理 《压强》公开课教案 沪科版(最终定稿)

    《压强》公开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压力不同一于重力 ②理解压强的概念 ③理解压力作用效果跟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④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 一、力与运动 1、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惯性:一切物体都有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的......

    八年级物理教学总结,沪科版[精选合集]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物理 教 学 工 作 总 结 一个学期又过去了,这学期我接任八年级4个班级的物理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从教学经验不足到现在的我可以大胆大方的站在讲......

    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教学计划(沪科版)

    2013---2014学年度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教学计划 八年级物理是整个初中物理的重点和难点所在,经过上个学期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开始适应物理的学习方法,少数学生学习起来还是感到非常......

    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教学计划(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下学期教学计划 八年级物理是整个初中物理的重点和难点所在,经过上个学期的学习,大多数学生开始适应物理的学习方法,少数学生学习起来还是感到非常吃力,本学期中教师......

    八年级物理(沪科版)课堂教学计划

    八年级物理(沪科版)课堂教学计划(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为增强教育教学的时效性和规范性,深化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