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肿瘤患者营养不良的原因总结
性肿瘤直接侵害身体,导致营养不良。恶性肿瘤组织超速繁殖,消耗蛋白质和能量,大肆掠夺机体营养,即使在患者能量摄入不足,已经出现恶病质时,依然能够利用宿主的营养物质,不断生长,使人体在短时间内变得消瘦、衰弱。在恶性肿瘤早期或明确诊断前,患者可能存在隐性或显性的营养不良,表现为无缘无故地体重下降。在晚期则伴有明显的营养不良体征:体重明显下降,衰弱乏力;低蛋白血症、贫血;骨骼肌萎缩;多脏器功能障碍或合并感染等。
入不足使营养失去了源头。患者吃得少了,吸收弱了,代谢乱了。癌症使部分患者味觉、嗅觉异常,往常感觉香喷喷的饭菜此时变得淡而无味甚至腥臊难耐了,完全没了食欲。有的患者焦虑、恐惧、绝望,再加上疼痛等精神刺激和神经调节功能异常,以及抗肿瘤治疗伴随的消化道副作用,使得进食这一人类生存的本能变成了艰巨的任务。有的患者好不容易吃进去了,吸收却成了问题。比如食道和胃部的手术直接造成术后饮食质的改变和量的减少;腹部放疗的患者往往出现肠粘膜受损和消化不良,小肠是人体营养的主要吸收场所,而放疗可直接导致肠道吸收营养障碍。
第三个常见原因是营养物质的代谢异常,其中最明显的是糖代谢紊乱,糖的储备能力下降而消耗增多,尤其是肿瘤细胞对糖的消耗利用非常旺盛;同时,体内的蛋白质分解增加,合成功能下降,体内出现持续的负氮代谢,即蛋白质分解大于合成的不平衡状态,人体表现为消瘦和衰弱。针对此代谢异常的问题,营养师往往建议晚期癌症患者要限制吃糖并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因此食物中要补充一定比例的动物和植物蛋白,而完全的素食很难做到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原料)的摄入平衡,植物蛋白不能替代动物蛋白,因此要求癌症患者素食是不科学的。
最后一个常见原因是营养丢失增加。手术耗伤气血,放疗可能引起腹泻,化疗往往会造成呕吐,以及胸水、腹水、盆腔积液都使得营养四处“跑冒滴漏”,损失加剧。同时由于代谢异常导致体内的葡萄糖不断消耗,脂肪和蛋白质过度分解,以致营养入不敷出,最终难以支持生命延续。
第二篇:肿瘤放疗患者失眠原因分析及对策
摘 要:目的:探讨肿瘤放疗患者放疗期间失眠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对进行肿瘤放疗的众多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肿瘤放疗患者失眠的众多原因有恐惧、焦虑、抑郁、疼痛、放疗不良反应、生物钟错乱、经济压力、医疗环境、家庭关怀、社会人际关怀等,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疼痛、放疗不良反应、生物钟错乱。结论:肿瘤患者放疗期间大多出现不同程度的失眠状况,与患者放疗之后,由于疼痛或放疗不良反应等原因如白天长时间卧床,没有分散注意力,没有适当少量活动有关。从而引发患者心里障碍导致不同程度的失眠,使生物钟错乱,影响患者康复,应针对不同的影响因素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精心护理,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肿瘤;放疗;失眠;护理
正常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眠中康复劳累,恢复精力。证明睡眠是人的基本生理需要,但睡眠的生理需求的前提是不同程度的身体劳累或精力疲乏。睡眠和人的生理、心理关系密切,并影响人的健康水平、生活质量,良好的睡眠在疾病治疗和康复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肿瘤放疗的患者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失眠状况,影响康复,严重者加重病情,延长治疗。而肿瘤放疗患者作为特定的人群更需要有充足的睡眠,以促进疾病的良性康复。因此,了解肿瘤放疗患者的睡眠质量,分析患者失眠的原因,制定合理的护理对策,对减轻放疗不良反应、促进康复至关重要。1 临床资料
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0月在我院肿瘤科住院,接受放疗的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为分析对象,出现不同程度失眠的肿瘤放疗患者作为样本,其中鼻咽癌58例,宫颈癌15例,喉癌13例,乳腺癌术后10例,肺癌14例,统计分析:①轻度失眠,主要表现为入睡时间长达30~60 min,而一旦入睡可获较深睡眠31例[1]。②中度失眠,主要表现为中途觉醒睡眠很浅,轻微声响刺激便会惊醒,一夜睡眠中醒来达3次以上,中途醒后很难入睡45例。③重度失眠,主要表现为多梦、梦魇,入睡需要2 h以上,中途醒后不能入睡,有时整晚不能入睡,醒后疲乏、头昏、整天不适,白天打盹嗜睡,注意力不集中34例。2 肿瘤放疗患者失眠的原因分析 2.1 疾病因素:从调查中得知,癌痛患者的失眠与疼痛程度成正比关系,说明疼痛越严重,其失眠症状往往也越严重。由于肿瘤疼痛限制了患者的日常身体活动,影响了个人对身体状况的感觉及睡眠而导致失眠,同时失眠也影响了对疼痛的忍受性;肿瘤放疗不良反应引起的厌食、恶心、呕吐、疲劳等不适;功能受限,长时间卧床,白天睡眠增加。2.2 环境因素:影响患者睡眠的另一重要因素是环境的噪音、灯光、室温、通风、床铺、夜间的治疗护理活动等。环境噪音主要来自病房监护仪器的报警声、各种操作声、治疗车轮的摩擦声、护士夜间巡视病房的开关门声、其他患者的鼾声、说话声、厕所的冲水声等。另外环境陌生也是致患者失眠的因素,主要由于不适应就寝场所、与家人接触减少、同医护人员不熟悉、与病友之间不交流、看到临危病友抢救无效死亡等。2.3 心理社会因素:据调查分析发现,不少患者认为“患了肿瘤就等于被判死刑”,“癌症治不好,治好不是癌症”等,住院患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恐惧、焦虑、抑郁、情绪不稳定,产生上述情绪反应的原因有:疾病病痛的折磨及对疾病预后的恐惧和担忧;经济困难及家庭支持欠缺;对陌生环境的不适应。3 护理对策 3.1 疼痛的护理:疼痛是放疗科肿瘤患者最难控制的症状之一,尤其是晚期癌症患者,护士应仔细观察患者,耐心倾听患者对疼痛程度的陈述,并做好心理护理,调动患者的积极因素,使其树立信心,并正确认识自己生命的价值,在综合治疗中,药物镇痛是主要手段,但对恶性肿瘤本身引起的剧痛,使用止痛药难以奏效时,可采取放疗止痛,如骨转移瘤,经照射后外侵病灶消退,瘤体缩小,使受癌细胞浸润压迫神经所产生的症状有所缓解,从而达到止痛目的,效果较为理想。
由于疼痛引发的生物钟错乱、缺乏适当活动等。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与患者共同建立作息时间表及睡眠日志,即每天一睁开双眼,立即记录上床时间、睡眠时间、觉醒时间、起床时间、如有中间觉醒,记录觉醒次数即总的觉醒时间,以便及时发现原因对症处理及指导用药。白天适当安排活动或运动,如散步、看电视、谈心等,减少白天卧床睡眠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睡眠习惯。睡眠前用热水泡脚,不吃得过饱,饮水不宜过多,不喝浓茶和咖啡。教给患者诱导睡眠的技巧,如侧卧,上肢放在腿上.用运气方法调节心理和生理功能,改变肢体的病理状态。3.2 环境因素对策:满足患者身体舒适的需要,在睡前帮助患者完成个人卫生护理、避免衣服对患者身体的刺激和束缚、避免床褥对患者舒适的影响,选择合适的卧位。对生活自理能力差者,可协助做好就寝时的一切生活料理,如温水洗脚、协助入厕、脱衣、盖被等,使患者舒适、安心入眠。创造舒适的睡眠环境和条件保持病室通风良好、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协助患者取舒适的卧位,将患者夜间常用的物品如水杯、尿壶等放在易取的地方。夜间撤掉不必要的监护,将病房信号灯的铃声关到最小,关掉目光灯开地灯,各种推车的轮子定期上油,护士做到“四轻”。为患者创造安静、舒适的修养环境,避免在有效的睡眠时间内实施影响患者睡眠的护理操作。
第三篇:9例肿瘤患者血栓形成原因分析及护理
9例肿瘤患者PICC静脉血栓形成原因分析及护理
成芳,刘为红,鲍爱琴,闻曲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肿瘤中心,湖北武汉430022)
[摘要]对348例PICC患者中的9例静脉血栓形成者进行原因分析。9例患者中,7例在置管后2周内血栓形成,另2例分别在置管后第45、第90天发现血栓形成。原因分析:2例由导管异位到颈静脉所致,1例与锁骨下淋巴结放射治疗有关,其余与患者处于肿瘤晚期、PICC置管前血小板计数高有关。对策:如PICC带管患者出现颈部不适,及时行血管B超探查,以便发现是否有早期血栓及导管异位发生;置管时选择静脉应避开放射治疗侧肢体,对置管后出现静脉炎症状者,行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鉴别是否为血栓;PICC置管前血小板计数升高者,征得医生同意采取预防性抗凝处理。
[关键词]肿瘤;PICC;静脉血栓;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969(2010)06B-0065-02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central catheter,PICC)化疗使肿瘤患者免受多次静脉穿刺的痛苦,还有效避免化疗药物对外周静脉内膜的刺激和损伤。但是PICC也存在机械性静脉炎、静脉血栓、导管相关性感染等并发症[1]。其中静脉血栓给肿瘤患者增加了痛苦和治疗费用,甚至可能危及生命。现对我科2008年1—12月348例PICC病例中发生静脉血栓的9例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肿瘤患者PICC置管后血栓形成的原因,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9例肿瘤患者行PICC后经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证实静脉内血栓形成。年龄18~75岁,女6例,男3例。其中肺癌Ⅳ期6例,胰腺癌Ⅳ期1例,原发性巨大肝癌1例,尤文氏肉瘤肺转移1例。
1.2 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及转归
9例肿瘤患者置管由PICC门诊专职护士完成。穿刺静脉:贵要静脉6例,肘正中静脉2例,头静脉1例。PICC型号:8例为巴德三向瓣膜式4 Fr导管,1例为BD改良前端开口式5 Fr导管。血栓形成时机:7例为置管2周内发生,2例分别在置管第45天、第90天发现血栓形成。7例置管2周内静脉血栓形成者中,有5例患者置管前血小板计数>300×109/L。血栓发生部位:上肢浅静脉5例,颈静脉3例,锁骨下静脉1例。转归:9例患者中8例发生血栓后拔管,1例拒绝拔管,经带管抗凝治疗后继续使用保留至治疗结束。原因分析
2.1 与肿瘤患者置管前血小板计数高有关
Melissa等[2]认为肿瘤是PICC相关血栓危险因素,这并不一定是化疗药物作用,有可能与肿瘤患者高凝状态有关。本组7例2周内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中,5例置管前血小板计数>300×109/L。由于穿刺及送入置管鞘可导致血管内皮损伤,致使血小板的聚集及粘附作用增强。肿瘤细胞与巨噬细胞相互作用,促使血小板、Ⅻ因子及Ⅹ因子激活,从而启动凝血级联反应,最终导致血栓形成[3]。
2.2 与肿瘤疾病分期有关
本组发生血栓的患者8例为晚期肿瘤患者。肿瘤细胞可以促使单核细胞或巨噬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及白介素-1,这些细胞因子可以使血管内皮细胞坏死及脱落,使血管表面发生有利于血栓形成的变化,增加发生血栓的危险[4]。肿瘤可以诱导血管新生,也可导致静脉血流紊乱及淤滞;新生的肿瘤血管,形态极不规则,流量及血流方向各异,构成了异常的血管系统[5]。
2.3 颈内静脉血栓形成与导管异位至颈静脉有关
2例患者颈静脉发生血栓,经X片检查2例患者的PICC导管头端异位至颈静脉,2例患者血小板计数均<300×109/L,且2例患者早期症状并不典型,未出现颜面水肿等症状,仅表现为颈部转头时轻微不适。究其原因,PICC导管异位至颈内静脉后,由于导管流出的药液与静脉回流方向相反,使药物在静脉局部停留时间过长,药物对静脉内膜产生损伤,血管内皮暴露,血小板在局部聚集而诱发血栓形成。
2.4 与锁骨下淋巴结放射治疗有关
1例患者置管3个月后发生锁骨下静脉血栓,追查原因为该患者在化疗后行置管侧锁骨下淋巴结区放疗所致。放疗可导致组织黏膜及血管内皮受损,在此情况下,如锁骨下静脉内留置有中心静脉导管,会使血流速度缓慢,血小板易在局部停留并粘附导致血栓形成。护理干预
3.1 肿瘤患者PICC有关问题的干预
在肿瘤患者进行PICC置管前确认血小板计数,筛查血栓高危人群。我科自2008年10月开始,PICC门诊在置管前必须确认患者血小板计数。如血小板计数>300×109/L,应遵医嘱给予抗凝治疗,以预防置管静脉因血液黏滞度增高而诱发血栓。国外研究证明,留置导管是PICC肿瘤患者上肢深静脉血栓的常见诱发因素,多数患者在保留导管的情况下进行抗凝治疗血栓可改善[6]。由此可见,今后如患者带管期间发生血栓可在血管外科的配合下,监测抗凝疗法的效果,如有效则在血管外科医生的指导下继续保留导管。
3.2 警惕晚期肿瘤患者有无血栓的早期症状和PICC带管患者颈部不适症状,及时检查
在临床工作中,如PICC带管患者出现颈部不适,应及时行血管B超探查,以便发现是否有早期血栓及导管异位发生。在我科,晚期肿瘤PICC置管患者尚未同步给予抗凝治疗,故在临床工作中,更应警惕晚期肿瘤患者有无血栓的早期症状。对于PICC置管后出现静脉炎症状的患者,一律先行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排除血栓后方能按照静脉炎处理,以保证血栓早期即被发现,避免血栓进一步蔓延至深静脉。
3.3 对放疗患者慎重选择置管部位
在为肿瘤患者进行PICC置管前,与医生充分沟通,询问置管侧肢体是否有放疗计划,如有则应考虑在另一侧静脉置管,使导管通过的静脉避免遭受射线损伤。
[参 考 文 献] [1] 王
贤.PICC在临床应用中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J].当代医学,2009,5(15):132.[2] King M M,Rasnake M S,Rodriguez R G,et al.Peripherally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Associated Thrombosis: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Clinical Risk Factors in Adult Pa-tients[J].South Med J,2006,99(10):1073-1077.[3] 张
路,白春梅.肿瘤患者静脉血栓栓塞治疗进展[J].癌症进展杂志,2009,7(1):26-27.[4] 王
喆.恶性肿瘤与静脉血栓形成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国肿瘤临床.2008,35(24):1429-1433.[5] Letai A,Kuter D J.Cancer,Coagulation,and Anticoagula-tion[J].Oncologist,1999,4(6):443-449.[6] Kovacs M J,Kahn S R,Rodeger M,et al.A Pilot Study ofCentral Venous Catheter Survival in Cancer Patients UsingLow-molecular-weight Heparin(Dalteparin)and Warfarinwithout Catheter Removal for the Treatment of upper E-tremity Deep Vein Thrombosis(The Catheter Study)[J].JThromb Haemost,2007,5(8):1650.[作者简介]成芳(1974-),女,湖北武汉人,本科学历,主管护师,护士长。
[本文编辑:陈伶俐] [收稿日期]2009-12-20
第四篇:腹部肿瘤患者的护理
腹部肿瘤患者的护理
第一节
胃癌患者的护理 【概述】
胃位于腹腔左上方,是消化道最庞大的部分,上接食管,下接十二指肠球部。胃为弧形囊状器官,具有储存、分泌、消化、运输及排空功能。
胃癌(gastric carcinoma)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目前发病率在全球仅次于肺癌,居第二位,估计全球每年约有逾876 000例新发病例。胃癌发病年龄以40~60岁为多见,男女发病率比例为(2~3):1。【病因】
胃癌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目前认为其发生可能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胃癌的发生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幽门螺杆菌感染;②环境及饮食因素(高盐饮食、烟熏及煎炸食物等);③胃的癌前疾病和癌前病变(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残胃、胃粘膜上皮异型性增生等);④遗传因素。【主要护理问题】 1.焦虑、恐惧或绝望
与患者对癌症的恐惧、对疾病的发展及预后缺乏了解、对疾病的治疗效果没有信心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以下相关因素有关:①食欲减退、营养摄入不足、消化吸收不良;②恶性肿瘤生长所致的消耗增加;③禁食;④消化道对化疗的反应等。
3.舒适的改变
与疼痛、呃逆等有关
4.潜在术后并发症
出血、感染、穿孔、吻合口瘘、消化道梗阻、倾倒综合征、反流性胃炎/食管炎等。
5.潜在的放化疗副反应
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腹泻、便秘、骨髓抑制等。【护理目标】
⑴患者焦虑、恐惧程度减轻,对治疗的信心增强,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⑵患者营养状况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或维持。⑶患者主诉不适感减轻或消失。
⑷术后未发生相关并发症,或并发症发生后能得到及时治疗与处理。
【护理措施】 1.胃管护理
固定
胶布贴于鼻尖部(注意脚不正确粘贴,确保牢固),胶布应每天更换
每班检查胃管插入的长度(成人45~55cm)
告知患者胃管的重要性,切勿自行拔出
若怀疑胃管脱出,鼻饲者应暂时停止,待确定胃管在胃中方可进行鼻饲
若胃管不慎脱出,切勿自行安置胃管,应立即通知主管医生,由医生或在医生指导下重置胃管
搬动或反动患者时应防止胃管脱出或打折
通畅
定时挤捏管道,使之保持通畅,勿折叠、扭曲、压迫管道
定时抽吸胃液、冲洗:每4小时一次
观察并记录
引流液为暗红色,量<300ml/24h,以后胃液逐渐变浅、变清。若术后24小时候仍有新鲜血液流出,应及时通知医生,给与相应处理(止血药、制酸药等,必要时再次手术止血);若胃液量过多,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避免引起水电解质或酸碱平衡紊乱
观察安置胃管处鼻粘膜情况,适时调整胃管角度,以免鼻黏膜受压
观察患者腹部体征,有无腹胀等
拔管
胃肠功能恢复后(即肛门排气后)即可拔管 2.鼻饲的护理
⑴鼻饲前应先确定胃管在胃内,且没有腹胀、胃潴留症状后,再行鼻饲。⑵鼻饲量每次不超过200ml,根据全天总量和患者的消化吸收情况合理分配,制定间隔时间。鼻饲后用温开水冲净鼻饲管,并把管安置好。持续鼻饲应均匀灌入。
⑶鼻饲温度要适宜,以35℃左右为宜。持续灌入时鼻饲液温度应于室温相同,过热易烫伤胃壁粘膜,过凉则易引起消化不良、腹泻。及时清理口、鼻腔分泌物。⑷鼻饲开始时量宜少,待患者适应后逐渐加量并准确记录鼻饲量。3.体位与活动
放化疗期间
患者自觉舒适的体位,放跌倒、防坠床 放化疗结束后
患者自动体位,根据个人情况进行活动
(活动能力应当根据患者个体化情况,循序渐进,对于年老或体弱的患者,应当相应退后活动进度。)4.饮食护理
拔除胃管当天
饮水
50ml/h 拔除胃管第2日
半量流质
50~80ml/h 拔除胃管第3日
全量流质
100~150ml/次
4~5次/d 拔除胃管第4日
半流质
100~200g/次
4~5次/d 拔除胃管第10日
软食
5~6餐/d 术后1个月内
软食为主
少食多餐 术后1个月以后
注意营养丰富、忌生冷、少食多餐
产气、刺激性食物
放化疗期间
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少食多餐,进食困难严重者
不宜吃辛辣刺激性食物,时可通过输液补充葡萄糖、进餐时间应避开化疗药物
维生素、氨基酸,必要时 作用的高峰时间
给予白蛋白
放化疗结束后
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
少食多餐
生素而又易消化的食物,忌生冷、产气、刺激性食物
4.健康教育
饮食
四要:要饮食规律、要少食多餐、要营养丰富、要容易消化
四忌: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忌坚硬食物、忌易胀气食物、忌烟酒、咖啡 活动
根据体力,适当活动(应避免增加负压的活动)
复查
术后放化疗期间定期门诊随访,检查肝功能、血常规等
术后每3个月复查1次,半年后每半年复查1次,至少复查5年 5.并发症的观察及处理 常见并发症
出血
临床表现
伤口敷料持续有新鲜血液渗出
胃管持续有新鲜血液流出,2小时内引出鲜红色血液>100ml或>500ml/24h,呕血、黑便、脉搏快或血压下降甚至休克等 处理
保守治疗:止血药、制酸药或胃管内注入肾上腺素稀释液,输血
保守治疗无效者或出血量超过100ml/h,应及时手术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 常见并发症
吻合口破裂或瘘
临床表现
多在术后5~7天发生腹痛、发热、白细胞增高及急性腹腔炎体征
腹腔引流量增加
伤口敷料有胆汁样渗出,口服亚甲蓝后伤口敷料出现蓝染 处理
禁食、胃肠减压
腹腔引流
常见并发症 临床表现
处理
常见并发症 临床表现
处理
常见并发症 临床表现
处理
常见并发症 临床表现
处理
常见并发症 临床表现
处理
常见并发症 临床表现
抗感染
保护瘘口周围皮肤
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手术修补 肠梗阻
进食后上腹饱胀、呕吐、嗳气、呃逆 可能有腹痛、急性腹膜炎的症状和体征 可能有肛门停止排气、排粪
功能性肠梗阻:保守治疗(禁食、胃肠减压、记录液体出入量、补液等)机械性肠梗阻:保守治疗,必要时手术 发流性胃炎/食管炎
上腹持续疼痛、烧灼感,进食后加重且药物不能缓解 胆汁新呕吐,但呕吐后症状不缓解
使用胃粘膜保护剂、促胃动力药和胆汁酸结合药物 严重者须行空肠Y型吻合术
残胃蠕动无力(胃迟缓、低张胃、胃瘫、胃排空延迟综合征)术后7~10日进食后出现上腹饱胀、恶心、呕吐数小时前或数天前所进的宿食X线造影示残胃扩张、无收缩、蠕动减少且弱,通过吻合口不畅、胃潴留液较多
禁食、胃肠减压、营养支持
记录液体出入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使用胃动力药物 心理安慰 倾倒综合征
多表现为进食甜食后30分钟内发生乏力、大汗、面色苍白、心悸、头晕、上腹饱胀不适、恶心、呕吐、腹泻甚至虚脱等
少食多餐
以进食少量易消化的碱性食物为宜,控制糖类食物 餐后平卧10~20分钟 低血糖综合征
多发于进食后2~4小时心慌、乏力、大汗、眩晕、手颤、嗜睡甚至虚脱等 少食多餐
出现症状后进食少量甜食 反射性肺炎
可在放疗后立即出现刺激性咳嗽,多数在放射治疗2~3个月后出现症状,个
别在停止放射治疗半年后出现刺激性干咳,活动后加剧,伴有气急,心悸和胸痛
胸部X线有炎症或纤维化改变 处理
给大剂量抗生素加激素
呼吸困难时吸入氧气,保持呼吸道通畅,半卧位休息
第二节
大肠癌患者的护理 【概述】
大肠(large intestine)是消化管的最后一段,长约1.5m,起自右骼窝处的回肠末端,终于肛门,可分为盲肠、结肠、直肠和肛管。大肠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分泌粘液,将不消化的残渣以粪便的形式排出体外。
大肠癌是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的统称,包括结肠癌与直肠癌,约77.7%的大肠癌发生在直肠和乙状结肠。在我国,大肠癌发病率位居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第3位,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好发于50岁以上,男、女发病率比例为(1.5~2):1.【病因】
大肠癌的发病与饮食习惯(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食物,油炸或腌制食品摄入过多等)、遗传因素、疾病因素(如大肠息肉史、溃疡性结肠炎、血吸虫病及胆囊切除史等)及其他(运动过少、肥胖、精神紧张、压力过大等)有关。【主要护理问题】
1.焦虑、恐惧或绝望
与癌症威胁、个人意志及生活环境等因素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恶性肿瘤所致的消耗增加、饮食控制、手术 创伤或放化疗副反应有关
3.自我形象紊乱
与人工肛门、患者对自己身体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不能接受有 关。
4.潜在并发症
排尿异常、排粪异常、感染、瘘口周围皮肤糜烂、瘘口肠粘膜水肿、缺血坏死、外翻脱出或内陷等。
5.知识缺乏
与缺乏大肠癌知识和疾病经历有关。【护理目标】
⑴患者对疾病及手术对焦虑及恐惧程度减轻,树立治疗信心,能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
⑵患者身体营养状况得到改善。
⑶人工肛门得到适当护理,患者逐渐能够自理。⑷有关并发症可及时发现、及时处理。⑸获得有关疾病的医疗保健知识。【护理措施】
1.腹腔引流管的护理
固定
妥善固定引流管所接引流袋或负压吸引器,长短适中,防止体位变动时引流管脱出或折断滑入腹腔,若出现上述情况应立即通知主管医生,由医生或在医生指导下更换新管插入
带有多根引流管者,应用胶布注明引流管名称并贴于引流管上以利辨认
引流瓶(袋)的位置应低于腹壁戳孔平面,放置引流物逆流而造成腹腔感染
通畅
定时挤捏管道,使之保持通畅
勿折叠、扭曲、压迫管道(特别在应用腹带时更应注意)
堵塞者可由上至下挤压引流管,或遵医用生理盐水冲洗 观察
观察引流管的种类、数量及放置的部位,最好根据作用或名
称作好标记并接引流瓶
观察并记录引流物的性状和量;若发现引流管突然减少,患者
感到腹胀、伴发热,应检查引流管腔有无阻塞或引流管是否
脱落;如引流液流速快或多(>50ml/h,持续3小时)呈红色
或呈胆汁色,或颜色混浊均匀为异常,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纱布或凡士林纱布填塞止血者应密切观察全身情况,若已隐
定应在48~72小时拔除,或换新的纱布再填塞
若腹腔内引流管2~3日不能拔除,则每2~3日应转动皮管
1次,以免长期固定压迫造成继发性损伤
需负压引流者应调好所需负压压力并注意维持
观察引流管周围皮肤有无红肿、破损、外漏及渗出等,积极处
理并发症
更换
每日更换引流袋或负压吸引器,以便辨认每日引流液颜色、性状和准确计量,防止连接处血块等堵塞
外层敷料湿透应及时更换并及时估计液体量
无菌
更换引流袋时(先消毒引流管口再连接引流袋,以免引起逆
行感染)
拔管
预防性应用的引流管应在48~72小时拔除
一般情况下,引流管在引流停止24小时后拔除
如为防止吻合口破裂后消化液漏入腹腔则应在4~6日拔除
若用于脓肿引流,引流管需要逐渐退出,待脓肿闭合后拔除,时间视病情而定
若为预防性引流(如预防消化道瘘),则需术后观察7~14日后才能拔除(绝大部分的瘘在这段时间内发生)
2.人工肛门护理
开放时间
一般于术后2~3日肠功能恢复后开放
开放时患者应向造瘘口一边侧卧
开放方法
先用塑料薄膜将造瘘口与腹部切口隔开;腹部切口用特质胶布封 及局部皮
闭,以防粪便污染。
肤护理
造瘘口用凡士林纱布覆盖,用生理盐水棉球洗净造瘘口周围皮肤,并以氧化锌软膏涂抹周围皮肤,以防止排出的大便
皮肤而出现皮炎
在粪便未
使用人工肛袋(造口袋):使用前清洁造口周围皮肤,轻轻沾干,成形、排
将剪好的卫生纸垫敷在造瘘口周围,然后将袋口对准瘘口盖严,便无规律
贴近皮肤,袋囊向下,用弹性袋将肛门袋平腰间,松紧适宜(至 时
少2个肛袋交替使用)
换袋:去除旧袋→清洁造口及周围皮肤→擦干皮肤→观察有无并发症(若有及时处理)→测量造口大小→裁剪肛袋底盘→适当使用造口护肤粉及其他附件用品→粘贴肛袋
术后1~2周后定时经造瘘口置入肛管注入生理盐水约500ml,逐渐建立定时排便习惯
大便成形
可不用肛袋,排便后只用清水洗净皮肤,保持干燥,用棉垫或敷 及养成定
料将人工肛口处盖好,用绷带固定即可 时排便习惯后
扩肛
人工肛门开放1周后,应定期用食指带上指套涂上液状石蜡后,徐徐深入造口扩张(停留5~10分钟),以防止狭窄而造成排粪不畅
观察
注意观察人工肛门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如造口坏死、造口出血、造口水肿、造口狭窄、造口旁疝、造口脱垂等,如有可疑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3.大肠癌患者体位与活动
(参见胃癌患者体位与活动)4.大肠癌患者饮食护理
拔除胃管当天
饮水
50ml/h 拔除胃管第2日
半量流质
50~80ml/h 拔除胃管第3日
全量流质
100~150ml/次
4~5次/d 拔除胃管第4日
半流质
100~200g/次
4~5次/d 拔除胃管第10日
软食
5~6餐/d 术后1个月内
软食为主;人工肛门者初期要避
少食多餐
免或少吃水果、蔬菜、米面等 易引起腹泻及腹胀食物
1个月以后
注意营养丰富、低脂肪、富含粗
少食多餐,必要时可通
纤维、忌生冷、产气、刺激性食
过输液补充葡萄糖、维 物
生素、氨基酸
放化疗结束后
宜低脂肪、富含粗纤维、易消化少
少食多餐
渣,忌生冷、产气、刺激性食物
5.健康教育
饮食
四要:要饮食规律、要少食多餐、要低脂肪、富含粗纤维的食物、要易消化的软食
四忌: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忌易胀气食物、忌易引起便秘的食物、忌烟酒 活动
术后1~3个月避免体力劳动,可适当户外活动(应避免增加负压的活动)人工肛门
着衣不能太紧身,腰带不能在造口上
者
选择合适的肛袋,若有过敏立即停用,根据情况使用抗过敏的药物,忌用刺激性强调酒精或黏性强调胶布
观察造口排泄物的性状,若出血或腹泻立即就医
复查
术后放化疗期间定期门诊随访,检查肝功能、血常规等术后3个月复查1次,2年后每半年复查1次,共5年
6.
第五篇:肿瘤患者健康教育处方
肿瘤患者健康教育处方
1.要精神饱满、情绪乐观,生活安排得丰富多彩。这样才能争得与癌症斗争的胜利,如果精神上高度紧张,情感上过于脆弱,情绪易于波动等都会引起食寝不安、身体抗癌能力下降,导致病情恶化。
2.要生活有规律,既不要卧床大养,也不要过度劳累,更 不要 随着性子来。规律的生活可使机体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这样,肿瘤的复发、转移 也就无机可乘。
3.要注意调节饮食。癌症病人在康复期要设法增进食欲,饭菜 要清口,荤素搭配,粗精搭配,粗精兼食,既不能单调乏味又不可以过于油腻,以 易消化吸收为宜。进食时要环境轻松、心情愉快、不偏食、不过多忌食,更不要暴 饮暴食。
4.要积极治疗其它并发症,由于癌症病人一般体质较弱,往往伴有并发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肠炎、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在康复期 要进行积极治疗。
5.要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