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特殊情况的夫妻申请再生育一胎的审批制度和程序 2002年版
特殊情况的夫妻申请再生育一胎的审批制度和程序
赣计生字[2002]109号
一、按照《江西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二章第九条第一款第十一项关于省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根据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批准的其他特殊情况的夫妻可以再生育一胎之规定,制定本制度和程序。
二、审批原则
同时符合以下几个条件的,可以考虑作为特殊情况批准其再生一胎;凡有其中一条不符合的,不予考虑。
(一)与现行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和政策没有明显抵触的;
(二)情况确实特殊,不会引起群众攀比的;
(三)证明其“情况特殊”的各种证明材料完备、齐全、真实的;
(四)夫妻双方所在单位的群众、所在单位和由下而上各级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室)都认为应该作为特殊情况予以考虑的。
三、申请和上报程序
(一)夫妻双方共同向双方所在单位(没有单位的向所在村、居委会)分别提出申请(一式二份),同时提供其“特殊情况”的各种证明材料。
(二)夫妻双方所在单位或(和)村、居民委员会应当对申请进行初步审议。认为不宜作为特殊情况考虑的,应当书面或口头答复申请人。认为有可能作为特殊情况考虑的,应当对提供的材料进行调查核实、召开群众会议,并在此基础上决定是否作为特殊情况送审;对决定不作为特殊情况上报的,应当书面或口头答复申请人;对决定作为特殊情况上报的,应当将初步意见、申请书、申请人提供的证明材料、调查核实材料和群众会议的意见(附会议原始记录复印件)送女方所在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的计划生育机构。
(三)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的计划生育机构在收到夫妻双方所在单位或村(居)民委员会的申报材料后以及县(市、区)、设区市计划生育委员会在收到下级计划生育委员会(或机构)的申报材料后,方可根据本《制度和程序》第二条的审批原则进行审议。审议过程中,各级计划生育委员会(或机构)有权要求
申请人进一步提供有关情况和材料,有权要求申报单位进一步调查核实。经过调查、审议后,各级计划生育委员会(或机构)对不同意作为特殊情况申报的,应书面函告申报单位;对同意作为特殊情况申报的,应将同意申报的报告和有关材料送上一级计划生育委员会。
四、省计划生育委员会成立初审小组和审查小组。
五、初审小组职责是:对各设区市报来的“特殊情况” 进行初审,并提出初审意见;在向委审查小组提交初审意见的同时,向委审查小组提供有关政策、法规文件和收集到的全部资料;根据委审查小组的决定发出“审查决定通知书”。
六、委审查小组的职责:对初审小组提出的初步意见进行审查,明确作出是否同意按“特殊情况”予以照顾再生一胎的决定。
七、审批时间
省计划生育委员会每年审批二次,时间分别在三月和九月份。
(一)设区市计划生育委员会分别在每年一月底和七月底前,将申报审议的材料送到省计划生育委员会。
(二)初审小组分别在每年二月底和八月底前,向委审查小组提出初审意见。
(三)委审查小组分别在每年三月底和九月底前,审议初审小组提出的初步意见并作出审议决定。
(四)省计划生育委员会分别在每年四月初或十月初,向设区市、县(市、区)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出“审查决定通知书”。
第二篇:特殊情况的夫妻申请再生育一胎的审批制度和程序
特殊情况的夫妻申请再生育一胎的审批制度和程序
一、按照《江西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二章第九条
第一款第十一项关于省人民政府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根据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批准的其他特殊情况的夫妻可以再生育一胎之规定,制定本制度和程序。
二、审批原则
同时符合以下几个条件的,可以考虑作为特殊情况批准其再生一胎;凡有其中一条不符合的,不予考虑。
(一)与现行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和政策没有明显抵触的;
(二)情况确实特殊,不会引起群众攀比的;
(三)证明其“情况特殊”的各种证明材料完备、齐全、真实的;
(四)夫妻双方所在单位的群众、所在单位、乡(镇、街道)人口和计划生育机构和县级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都认为应该作为特殊情况予以考虑的。
三、申请和上报程序
(一)夫妻双方共同向双方所在单位(没有单位的向所在村、居委会)分别提出申请(一式二份),同时提供其“特殊情况”的各种证明材料。
(二)夫妻双方所在单位或(和)村、居民委员会应当
对申请进行初步审议。认为不宜作为特殊情况考虑的,应当书面或口头答复申请人。认为有可能作为特殊情况考虑的,应当对提供的材料进行调查核实、召开群众会议,并在此基础上决定是否作为特殊情况送审。对决定不作为特殊情况上报的,应当书面或口头答复申请人;对决定作为特殊情况上报的,应当将初步意见、申请书、申请人提供的证明材料、调查核实材料和群众会议的意见(附会议原始记录复印件)送女方所在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的人口和计划生育机构。
(三)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的人口和计划生育机构在收到夫妻双方所在单位或村(居)民委员会的申报材料后应当根据本《制度和程序》第二条的审批原则进行审议。对不同意作为特殊情况申报的,应书面函告申报单位;对同意作为特殊情况申报的,应将同意申报的报告和有关材料送县级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
(四)县级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在收到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的人口和计划生育机构的申报材料后应当根据本《制度和程序》第二条的审批原则进行审议。对不同意作为特殊情况申报的,应书面函告申报单位;对同意作为特殊情况申报的,应在双月的十五日前将同意申报的报告和有关材料送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五)审议过程中,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的人口和计划生育机构和县级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有权要求申请人进一步提供有关情况和材料,有权要求申报单位进一步调查核实。
四、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成立初审小组和审查小组。
五、初审小组职责是:对各设区市报来的“特殊情况” 进行初审,并提出初审意见;在向委审查小组提交初审意见的同时,向委审查小组提供有关政策、法规文件和收集到的全部资料;根据委审查小组的决定发出“审查决定通知书”。
六、委审查小组的职责:对初审小组提出的初步意见进行审查,明确作出是否同意按“特殊情况”予以照顾再生一胎的决定。
七、审批时间:每年双月的十五日至三十日为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审批时间。
第三篇:申请再生育审批程序
申请再生育审批程序
办理机构:海沧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局
办理时间:周一至周五
办理时限:20个工作日
申办对象资格:申请再生育的夫妻必须①符合《福建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九、十、十一、十二、十三条规定的条件之一;②女方年龄在24周岁2个月以上;③第一孩达3周岁2个月以上(《条例》另有规定的的除外);④目前尚未怀孕(适用《条例》第九条第一款第三项及第十一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申请再生育的除外)。
办理程序:
(一)夫妻双方向所在村民委员会或者居民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并附有关证明;经同意,到女方常住所在地的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填写申请表,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理处应在一周内审核完毕,并张榜公布15天,无异议的,报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审批。
(二)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在接到申请表次日起20个工作日内审批完毕,符合条件的,发给(再生育)《生育服务证》。
所需材料:
⒈第一孩户口薄、生育证或征收发票的复印件;
⒉结婚证及双方户口簿、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⒊夫妻近期二寸免冠合影照片一张;
⒋目前尚未怀孕的证明材料;
⒌夫妻双方共同提出再生育申请的审批表;
⒍享受独生子女待遇后要求再生育的,从批准之日起收回独生子女证,退回已发奖励费;
⒎户籍地镇(街)计生部门及村(居)委会出具的婚育情况证明;
⒏其他相关申请材料
①根据“夫妻双方均为独生子女”申请的,需提供:双方独生子女证或相关证明。
②根据“子女为残疾儿,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申请的,需提供:市级以上病残儿医学鉴定组的书面允许再生育结论。
③根据“患不孕症,合法收养一个孩子后怀孕”申请的,需提供:收养证、县级以上医疗或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出具的不孕症证明。
④根据“再婚夫妻一方没有子女,一方再婚前已有一个子女”申请的,需提供:一方或双方离婚协议书和离婚证或法院判决书(调解书)。
⑤根据“一方丧偶后再婚,再婚前双方符合规定合计有两个子女”申请的,需提供:丧偶方原配偶的死亡证明。
⑥根据“夫妻双方均为农村人口一女户”申请的,需提供:双方均为农村人口的证明。
⑦根据“农村人口女方无兄弟且只有一个姐妹,男方到女方家结婚落户,赡养女方父母”申请的,需提供:双方均为农村人口的证明,女方父母的婚育证明,夫妻赡养女方父母的公证书,女方家全户的户口本及复印件。
办理依据:《福建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社会抚养费征收标准
《福建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三十九条规定,违反本条例规定生育的,按当事人违法行为被查出的上一年县(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以下倍数征收社会抚养费:
(一)提前生育的,按百分之六十至一倍征收;
(二)多生育一个子女的,按二至三倍征收;多生育第二个子女的,按四至六倍征收;多生育第三个以上子女的,从重征收;
(三)婚外生育一个子女的,按四至六倍征收;婚外生育第二个以上子女的,从重征收。
个人年实际收入高于当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可以以个人年实际收入为基数,按照前款规定征收社会抚养费。
社会抚养费由县级以上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或者委托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进行征收。
参加病残儿医学鉴定须知
一、参加对象
凡认为其子女有明显伤残或患有严重疾病,经治疗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条件,要求安排再生育的,均可申请病残儿医学鉴定。
二、申请鉴定须提供的材料
1、夫妻双方提供的书面申请。
2、证明父母子女关系的户口簿、身份证。
3、区级以上医院对子女疾病出具的证明书,连续病历、辅助检查报告,父母及病儿其它相关检查材料。
4、近期母子两寸合影照片三张。
三、申请鉴定程序
1、申请鉴定的夫妻携带全部材料向女方单位或女方户籍所在地的村(居)委会提出书面申请。单位或村(居)委会对申请者的情况进行初步审核,出具书面意见,加盖公章。在20个工作日内将材料报女方户籍所在地的镇(街道)计划生育管理部门。
2、镇(街道)计划生育管理部门在对申请鉴定者的情况进行再次核实并进行必要的社会和家系调查后,在鉴定申请表上签署意见,加盖公章,并在20个工作日内报区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
3、区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审查申请材料是否完备和真实可靠,并签署意见,加盖公章。对符合鉴定条件者,于鉴定日前30个工作日将所有材料上报市计划生育委员会科技处。对不符合鉴定条件者,退回全部申请材料并说明理由。
4、市级病残儿医学鉴定组审核申报的病残儿材料是否完备、真实可靠,并提出需要补充的有关材料。
5、市级所作的鉴定结论于30个工作日内逐级通知区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及申请鉴定者。
6、当事人对市级鉴定结论有异议的,在接到鉴定结论通知之日起30日内,可向市计划生育委员会申请省级鉴定。
四、申请鉴定时间
市计划生育委员会在每年的上半年和下半年分别组织有关专家进行2次病残儿医学鉴定,具体时间由市计划生育委员会通知。
《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审批
办理机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办理时限:一个月内
申办对象资格:户籍在本省或婚嫁并常住本省的夫妻,自愿终身只生育一个子女的,在子女年满十四周岁之前,可以申请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
申办材料:应由夫妻双方共同申请,填写《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审批表》,并提交:夫妻双方身份证、结婚证原件及复印件、独生子女出生证明(或收养证)及复印件、二寸合影相片一张、夫妻双方所在单位或家庭所在村(居)委员会婚育证明。
办理程序:
(一)须经夫妇双方协商一致后向镇(街)计生部门领取《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审批表》,并填写基本情况,一式三份。
(二)所在单位或村(居)委会签署意见后,将审批表连同相关材料一并送已婚育妇户籍所在地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计生部门。
(三)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审核后,在当事人所在单位或村(居)委会张榜公布10天。
(四)群众无异议的,由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自期限届满后十五日内办理,并委托基层单位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送达当事人。不符合领证条件的,自期限届满后三十日内向当事人说明不发证的理由。办理依据:《福建省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管理办法》。
第四篇:再生育审批办理程序
再生育审批办理程序
1、办理条件:
(1)《四川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第14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夫妻,可以申请再生育
a、第一个子女为病残儿,不能成长为正常劳动力但医学上认为可以再生育的; b、独生子与独生女结婚的;
c、婚后患不育症,依《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收养一个子女后怀孕的。
(2)第15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夫妻,可以申请再生育一个子女: a、因丧偶再婚的,再婚前配偶一方子女不超过两个,另一方无子女的; b、因离婚再婚的,再婚前一方只有一个子女,另一方无子女的。前款所称无子女,是指未生育、未收养和生育或者收养后子女死亡的。
(3)第18条:适用本条例第14条第(一)项规定,要求再生育一个子女的,必须由设区的市级以上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组织进行病残儿医学鉴定。其他任何单位、个人出具的鉴定不能作为依据。
2、办理地点:乡镇计划生育办公室。
3、提交材料
①再生育审批表。
②再生育申请。
③结婚证明。
④男女双方的单位或户籍地村(居)委会的证明。
⑤是病残儿的需要病残儿鉴定结论。
⑥离婚再婚的需要离婚证明,多次结(离)婚的,需要历次的结(离)婚证明。⑦丧偶再婚的,需要丧偶一方单位或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出具的丧偶证明。
4、办理程序:
①由夫妻双方所在单位或村、居委会提出书面申请,经核实签署意见后,报送女方单位所在地或户籍所在地的乡镇计划生育办公室审查。同时提供当事人双方的户口或身份证、结(离任婚证复印件)。
②在乡镇计划生育办公室填写再生育审批表一式两份,与上述材料一起交计划生育办公室审查;
③计划生育办公室从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30日内审查完毕报县计生局; ④县计生局在接到报送材料的60日内向当事人送达是否批准的书面通知,逾期视为批准。
第五篇:生育登记及再生育审批程序
生育登记及再生育审批程序
一、生育第一胎子女登记程序
符合《条例》规定可生育第一胎子女的已婚育龄夫妻,应在怀孕三个月后至生育前持《服务证》等有效证件原件及复印件到女方户籍所在地村(社区)计生办办理有关登记手续。登记机构核实其婚育状况后,符合生育规定的,应在其《服务证》上按有关规定如实填写登记,并加盖公章。具体办理程序如下:
(一)女方为本市户籍人员。当事人在怀孕三个月后、生育前,应携围产资料、《服务证》、个人有效证件(结婚证、身份证、户口簿等)到女方户籍所在地村(社区)计生办,由村(社区)人员携资料到镇街计生办办理生育登记手续。
(二)外省户口未迁的嫁入女,符合《条例》规定可生育第一胎子女的。女方可书面向户籍地乡镇计生办提出由男方户籍地镇街计生办办理登记的申请。男方户籍地镇街计生办凭女方户籍地乡镇计生办出具的同意申请证明和婚育情况证明,核准其婚育情况后依有关规定在生育前进行登记(具体手续参照女方为本市户籍人员的情况),并在其生育后通报女方户籍地乡镇计生办。
(三)女方为本省户口未迁嫁入女。当事人应到女方户籍所在地进行生育登记。
(四)跨省流动人员夫妻拟生育第一胎子女,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由现居住地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按照现居住地有关规定办理服务证和进行第一胎子女生育登记:
1、男方为现居住地的户籍人口,女方因婚姻事实迁入现居住地或所生子女可随父落户的。
2、夫妻双方在现居住地共同居住1年以上,有稳定的职业和住所,且具有常住倾向的。
跨省流动人口生育子女的户籍登记,按户籍管理有关规定执行,当事人与现居住地村(社区)签订计划生育合同后,镇街计生办为其办理第一胎子女生育登记。在现居住地办理第一胎子女生育服务证件时,应提交下列证明材料:
(1)夫妻双方的《居民身份证》;
(2)夫妻双方的《结婚证》;
(3)《婚育证明》和户籍地乡(镇)、街道计划生育
工作机构为其出具的婚育情况证明;
(4)夫妻双方要求登记生育第一胎子女的申请。
二、再生育一胎子女审批程序
符合《条例》第十九条规定可再生育一胎子女的已婚育龄夫妻,应当共同向女方户籍所在地镇街计生办提出生育申请,待审批后方可怀孕。再生育一胎子女的申请、审批按下列程序办理:
(一)女方为本市户籍人员。申请人携带身份证、户口
簿、结婚证、子女出生医学证明等有效证件及女方近期孕检证明,并同时附加符合特殊情况再生育一胎子女的证明材料,持《服务证》(流出到外省的并持有效《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到女方户籍地村(社区)提出申请,并填写一式四份的《再生育一胎子女申请表》(附件1),其中:第一个子女为残疾儿的或者第一胎双胞胎(含多胞胎)子女均为残疾儿,以及再婚夫妻再婚前双方各生育一个子女且新组合家庭只有一个子女但该子女为残疾儿的,应有地级以上市病残儿医学鉴定组织的鉴定结论材料;再婚的,应附有法院离婚判决书或离婚协议书或丧偶的死亡证明书;患不孕症的,应有县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出具的鉴定书;独生子与独生女结婚的,要出具双方父母户籍所在地乡镇、街道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机构出具的只生一个子女的证明材料等等。
1、申请人有工作单位的,先将填写好的《再生育一胎子女申请表》交其所在单位核查,由单位在意见栏简要说明其婚育情况。
2、申请人再把《再生育一胎子女申请表》交男方户籍所在地村(社区)、镇街计生办审核,并在相应意见栏中签署其婚育情况(若男女双方户籍在同一镇街,即只需交男方村(社区)审核并加具意见)。
3、最后把《再生育一胎子女申请表》及审批所需资料交由女方户籍所在地村(社区)计生办签署意见,村(社区)
计生办接到申请人的《再生育一胎子女申请表》三个工作日内加具意见,并将加具意见的《再生育一胎子女申请表》连同申请人其他证明资料在五个工作日内送交镇街计生办审批。
4、女方户籍所在地镇街计生办接到《再生育一胎子女申请表》后十个工作日内审批,审批后及时将《再生育一胎子女申请表》发还村(社区),并在审批完结后五个工作日内报市人口计生局备案。
5、镇街计生办审批再生育的申请,采取集体讨论的办法进行,对符合生育规定的,签署同意意见,并由镇街计生办签发《同意安排再生育一个子女通知书》,村(社区)计生办通知当事人签订计生合同,并在怀孕三个月后携村(社区)出具的婚育状况证明、《同意安排再生育一个子女通知书》、《服务证》、围产保健资料、现有小孩出生证明及本人的有效证件到镇街计生办进行生育登记;对不符合生育规定的,在发出《不予安排再生育一胎子女决定书》(附件4)前,应先发出《不予安排再生育一胎子女听证告知书》(附件2);对需要举行听证的申请人,要发出《不予安排再生育一胎子女听证通知书》(附件3)。
6、村(社区)计生办收到镇街计生办的审批意见后,应将批准可再生育一胎子女的已婚育龄夫妻名单张榜公布三十日,有工作单位的,应在单位同时张榜公布三十日,接
受群众监督。张榜公布期满,群众无异议的,村(社区)将持证人《服务证》送镇街计生办办理登记手续,加盖公章后再送还申请人。对群众有异议的,镇街计生办应会同村(社区)计生办进行调查核实。经调查,符合再生育规定的,应再次张榜公布三十日,并注明调查复核结果;不符合再生育规定的,由镇街计生办按程序撤销审批,由村(社区)把《服务证》退回申请人。
(二)女方为外省嫁入女(户口未迁)的。外省嫁入女再生育审批,原则上由女方户籍所在地审批。若其生育的子女符合当地规定,需随父入户,或者已生育子女随夫生活一年以上且有长住趋势的等情形,女方可向其户籍所在地镇街计生办书面申请由男方办理审批手续,在取得对方镇街计生办同意由男方办理及女方婚育情况书面材料后,再按
(一)规定程序办理。
(三)女方为本省户口未迁嫁入女的,由女方户籍地审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