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东乡县畜牧水产局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自查报告[推荐]
东乡县畜牧水产局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自查报告
县强农惠农领导小组:
近几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农业,发展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强农、惠农政策。东乡县畜牧水产局全面贯彻国家、省、市、县扶持生猪发展的政策措施,保证国家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全面落实,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进程,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促进农业发展、农业增收,不折不扣的落实好中央国务院对能繁母猪补贴扶持政策,促进全县生猪生产的稳定发展,我局对近两年来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了调查和自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
根据县委、县政府文件要求,成立东乡县畜牧水产局强农惠农政策落实监督检查工作小组,抽调精干人员组成办事机构,在认真调研和梳理的基础上,制定了符合我局实际的具体工作方案,组织人员学习有关文件、资料、熟悉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以及强农惠农资金拨付的程序和管理使用的规定,以检查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为重点,紧紧抓住“教育、自纠、规范、查处”四个关键环节,全面掌握我局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情况,推动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规范和完善强农惠农资金管理、使用和监管。
二、采取有力措施,明确工作责任,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
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工作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工作难度较大,为此,我局统一思想认识,充分认识开展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监督检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克服畏难情绪,积极主动开展工作,切实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明显成效。在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工作过程中,不断增强各级干部贯彻落实党的各项农村政策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加强各有关部门之间组织协调,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采取有力措施,明确工作责任,认真落实各项强惠农政策。2007年我局全面贯彻国家、省、市、县扶持生猪发展的政策措施,把能繁母猪补贴和保险工作作为恢复母猪生产和保护母猪生产能力,促进生猪生产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突破口,对能繁母猪养殖户给予每头50元的补贴,按照江西省2007年能繁母猪饲养补贴实施办法,确立补贴对象公布补贴原则和标准,全县共下发资金 2185050元,共补贴能繁母猪 43701头。2008年根据省畜牧兽医局《关于开展2008年能反繁母猪饲养补贴登记核查工作的通知》要求,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确定登记对象,制定完善的登记核实办法,扎实开展以畜牧主管部门、财政主管部门为主,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按照现行行政区划,分村小组、行政村、乡镇由下而上逐级登记、核查、汇总、上报。遵循“政策公开、操作公正、直补到户”的原则,我局与财政局联合对全县境内所有饲养的能繁母猪进行登记核实。2008年能繁母猪补贴标准为每头100元,其中,中央财政承担60%即每头60元、省级财政承担20%每头20元、县级财政20%每头20元。截止2008年11月30日全县13个乡镇、4个垦殖场、164个行政村能繁母猪饲养总数共计64209头,下发补贴资金6420900元。同时大力推行能繁母猪的保险工作,制发了东乡县能繁母猪保险实施方案,在全县范围内进行宣传发动工作,使广大农户认识到开展能繁母猪保险工作也是政府支持“三农”的重要举措。按照省、市有关文件要求,经过挑选最后确定政策性能繁母猪保险由中国人民财产保险东乡支公司承办,由县财政局负责财政补贴资金的拨付和管理监督,畜牧局负责能繁母猪资料的核实,相互协调配合开展能繁母猪保险工作。结合我县实际,按“应保尽保”的要求对我县境内所有能繁母猪饲养者进行调查摸底,以乡镇场为单位对能繁母猪饲养人、能繁母猪数量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2008年全县各符合参
保条件的养殖场、农户都踊跃投保,共投保能繁母猪56091头,占能繁母猪饲养量的87.3%。农业保险的落脚点是做好理赔。能繁母猪保险工作开展后,人保财险公司成立了理赔定损专班,按照“三落实、五统一“的要求,制定了专门的能繁母猪保险报案登记制度,指定专人负责能繁母猪保险的保险受理、现场查勘、赔案理算和案卷管理工作。投保母猪死亡后,先到畜牧站备案登记,再与保险公司联系,保险公司在第一时间内到达现场与畜牧部门配合勘查,再及时上报市公司定损。截止2008年12月31日,全县共死亡能繁母猪2426头,理赔能繁母猪2348头,赔付率达96.8%。通过政策驱动和市场拉动,我县养殖户补栏积极性空前高涨,全县养殖呈现恢复上涨态势。
三、主要做法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为了建立强农惠农政策监督检查长效机制,使此项工作责任明确,主要领导亲自督促,分管领导专门负责,工作人员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
2、广泛宣传,普及政策。为了让惠农政策家喻户晓,通过印发各类宣传品、张贴标语、组织工作人员进村入户宣传等形式向农户开展政策普及活动,确保将中央和省、市的强农惠农精神和政策原原本本传达给农民,将政策的执行与操作公开化、透明化。
东乡县畜牧水产局
2009年8月14日
第二篇:强农惠农政策资金落实情况自查报告
池沟村强农惠农政策资金
落实情况自查报告
池沟村现有432户1629人,总流域面积9.1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290亩,人均耕地面积3.86亩;退耕还林面积725亩。农作物主要以蔬菜为主,玉米、马铃薯为副。另外种植小杂粮。2016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8008元,经我村自查发现粮食直补、退耕还林、低保、五保、精准扶贫专项资金等各项惠农政策资金都已发放到位,并积极的进行了公开公示,具体情况如下:
精准扶贫方面:2013年扶贫建档立卡69户220人,2014年脱贫54户175人,2015年脱贫8户25人,未脱贫7户20人,2016年新纳入5户16人,返贫1户2人,2016年贫困发生率为2.33%;2017年建档立卡户为13户38人;2017年4月对2014-2016年脱贫人口进行全面核查过程中,回退5户11人,其中因房退回1户3人,因患大病退回1户1人,因整户主要依靠一、二类低保金等政策性收入维持生活退回3户7人;本次全面核查工作新识别贫困人口11户29人,其中因灾纳入1户1人,因缺劳力2户4人、因病3户11人,因残4户12人,因自身发展动力不足1户1人。2017年11月新纳入建档立卡户1户2人,2017年享受雨露计划政策的只有1户1人,经本次自查发现精准扶贫新纳入和识别符合规定程序,专项资金落实到位,不存在任何问题。
社会事业发展现状:经村两委自查发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应参合1536人,实参合1504人,参合率97.9%;养老保险应参保842人,实参保657人,参保率83.23%(已领养老保险261人);低保户71户211人,其中一类5户9人,二类18户57人,三类18户50人,四类30户95人,由于本村经过每月低保动态管理,整户取消7户22人,新增3户9人,提标2户7人,现有低保户67户189人,其中一类5户9人,二类18户54人,三类14户42人,四类30户84人;五保户3户3人;临时救助共有4人;两项补贴共有共有16人;燃油补贴共有5人。经本村自查发现2016-2017年冬春生活救助资金领取人员赵登科存在问题,赵登举为池沟村村主任赵忠的父亲,经调查发现,赵忠由于垫付我村2016年11月修建后湾庄至陈家庄社道路时占用的邢克仪猪圈围墙的赔付费用400元,200元为赵登举作为老党员的慰问金。之后对于此次自查进行了整改,故此将赵忠本人户头600元资金进行了全额追缴,并上解至区民政局,对负有领导责任的村党支部书记李海在全镇范围内进行了通报批评,对村主任赵忠本人,在全镇范围内进行了通报批评并责令作出书面检查。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自来水应接水户数379户,实接水户数329户,整户外出、城区居住和亲戚共用自来水的38户,剩余12户未通水,计划2017年全部实施完成;10个村民小组照明、动力电全覆盖;镇村主干道为沥青路,村社砂化道路13公里;危房改建累计实施73户,其中2016年实施4户,2017年实施易地扶贫搬迁1户5人,计划实施危房改造项目35户。
产业经济发展现状:境内种植业主要以蔬菜为主,马铃薯、玉米为副,年种植蔬菜2500亩以上、马铃薯种薯700亩、玉米900亩。2016年秋覆膜投放8吨,其中片带建设投放250户,完成率100%;2017年春覆膜投放3吨,完成率100%;马铃薯良种调运完成2吨,完成率100%;巩固退耕还林项目节柴炉投放26台。蔬菜种植和劳务输出占农民人均纯收入比重较大,依托牛肉拉面、精准扶贫培训输转110人。
项目建设:香泉镇池沟村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于2016年4月动工建设,项目建设占地36亩,总投资1334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资金556.2万元,省级配套资金185.4万元,区级配套资金68万元,整合其他专项资金233.5万元,群众自筹资金2016.4万元。该项目分为三个施工地点同时施工,新建住宅50套,人饮工程1处,排水管道2.1公里。
经过此次对池沟村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资金的自查,发现本村严格落实省、市、区和镇党委政府的要求,对各项惠农资金及时的进行公开公示,除了对本次自查发现的2016-2017年冬春生活救助资金问题进行了整改之外,不存在任何其他问题。
第三篇: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自查报告
加布村驻村工作组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
专项检查报告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有关强农惠农政策,进一步减轻农牧民群众的负担,及时发现和纠正减轻农牧民群众负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根据革吉县基组办有关文件要求,我驻加布村工作组对加布村2010年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检查内容
针对农牧民群众负担监督管理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任务,我工作组及时调整农牧民群众负担日常监督管理工作的重点,加强对支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坚决执行和落实减轻农牧民群众负担的各项惠农政策措施,积极督促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
1、村干部待遇,罗马村共有村干部人,2010年共落实村干部工资元
2、一孩、双女奖励,2008年加布村共有4人,按照每人补助720元,落实奖励资金2880元,2009年和2010年分别为5人,落实补助资金3600元。
3、计划生育辅助,2009年计划生育辅助共有三人(低保一人),落实补助金共计500元,2010年共有11人,其中低保户共有四户共补助1200元,剖腹产一户补助300元,其余补助100元,落实补助金共计1900元。
4、良种推广补助,2010年共推广良种443亩,每亩补助59元,共落实补助资金26137元。
5、农机购置补助,2010年加布村共有7户购置农用机械7台,每台政府补助7770元,2010年共落实农机购置补助资金54390元。
6、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加布村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员为49人,2010年共落实补助资金33460元,其中A类人员为6人,每人补助1070元,B类人员5人,每人补助772元,C类人员38人,每人补助610元。
7、“三老”人员补贴,加布村“三老”人员共三人,每人补助1500元,2010年共落实补助资金4500元。
8、动物防疫补助,加布村动物防疫人员共有4人,2008年和2009年每人补助856元,落实资金3424元,2010年每人补助1200元,共落实补助资金4800元。
9、村医补助,加布村共有村医4人,2008年和2009年每人补助410元,共落实补助资金1640元,2010年村医为2人,每人补助2400元,共落实补助资金4800元。
10、养老保险补贴,2010年养老保险人员为28人,每人补助660元,落实资金18480元。
11、农村基层党组织保障经费,加布村基层党组织一个,保障经费1300元,其中村委会800元、村支部500元。
12、教育“三包”政策,2008年为54人,2009年为62人,2010年为69人。
13、中等职业免费教育,2008年、2009年和2010年分别为都为6人。
14、卫生人员培训,2009年培训人员为2人,2010年培训人员为2人。
二、主要做法
根据相关文件要求,我驻加布村工作组对加布村强农惠农资金管理使用情况逐项进行检查,核实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是否符合有关规定。认真总结监督检查工作情况,确保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工作扎实开展。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我驻加布村工作组把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工作摆在了突出位置,明确工作规范,落实责任分工,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
(二)认真检查,务求实效。这次检查重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我驻加布村工作组紧紧抓住落实责任这个关键环节推动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按职责将任务逐一分解,明确分工,明晰责任,为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工作顺利实施提供了组织保证。
(三)纠防并举,注重预防。通过监督检查,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各项监管制度,研究制定配套措施,创新强农惠农资金管理工作机制,完善各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制度,不断提高强农惠农资金的使用效益。
革吉县驻罗马村工作组 2011年8月8日
第四篇:关于夏河县畜牧兽医局2010年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的自查报告
夏牧医字(2011)127号
关于夏河县畜牧兽医局2011年强农惠农
政策落实情况的汇报
州农牧局:
我县的畜牧业强农惠农政策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及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得到强有力落实,使我县广大农牧民群众切实得到了实惠,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根据州农牧局及县政府的相关要求,现将我局今年来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汇报如下,妥否,请审示。
一、制定了落实畜牧业强农惠农政策活动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全省惠农政策落实工作永靖现场会议和全州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工作动员视频会议精神,按照《甘南州落实强农惠农政策活动实施方案》要求,为确保畜牧业强农惠农政策落实到实处,保证资金安全运行,积极维护农牧民公平、公正、公开的享受各项惠农政策的合法利益,进一步推动全县畜牧业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规范和完善强农惠农资金的管理、使用、监督,促进农牧村经济社会和谐发
展。根据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及县委、县政府要求,结合畜牧业发展实际,制定《落实畜牧业强农惠农政策活动实施方案》。明确了畜牧业强农惠农政策活动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基本原则、实施内容、方法步骤及保障措施。
二、采取的方法步骤
(一)安排部署阶段(7月22日至8月10日)。畜牧系统各单位分别成立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研究制定了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明确活动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基本原则和具体任务。在此基础上,召开畜牧系统落实畜牧业强农惠农政策活动动员大会,并作出全面安排部署。按照县上的统一要求,在不增编、不增人、不增资的情况下,设立畜牧业便民服务中心,由李瑞武兼任主任,设立畜牧、动物卫生监督、动物疫病预防控制、草原保护等4个咨询窗口,各项咨询窗口设立在各单位办公室。
(二)调查摸底阶段(8月11日至8月31日)。项目办及时抽调人员开展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摸底工作,组织力量对所有农牧户从家庭人员构成、牲畜数、草场面积、草场承包情况等方面进行全面调查摸底。
(三)清理公示阶段(9月1日至9月20日)。对2010年以来各项落实畜牧业强农惠农政策情况进行认真归纳疏理,对新增的畜牧业惠农政策及相关信息要及时补充,及时更新。对实施范围、操作规程、政策标准等进行全面公示,提高政策知晓率,接受群众监督。
(四)整改落实阶段(9月21日至10月15日)。认真开展自查自
纠,针对清理核查出的问题,制定行之有效的整改办法,明确具体整改措施和整改责任人。按照“问题不解决不放过、整改不到位不通过”的要求,切实抓好整改落实,着力解决政策知晓率不高、政策执行不透明、资金落实不及时、政策落实不公正、工作程序不规范以及滞留、截留、挪用惠农资金和虚报冒领等突出问题,真正让广大农牧民群众享受惠民政策的“阳光雨露”。
三、畜牧业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
(一)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
1、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目标任务
根据省农牧厅、省财政厅的最新安排,全县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资金总额5235.7366万元。其中:工程性禁牧155万亩,禁牧补助标准确定为:青藏高原区20.00元/亩;草畜平衡草原面积598.87万亩,补助标准确定为:青藏高原区2.18元/亩;全县草畜平衡补助 1305.5366 万元;人工种草16.11万亩(多年生9.69万亩,一年生6.42万亩),每亩补助10元,全县人工种草补助 161.1 万元;全县畜牧良种补贴 74 万元;其中补贴牦牛250头,每头2000元,良种补贴50万元;补贴绵山羊300只,每只800元,绵山羊良种补贴24万元;牧户为11902户,每户补贴500元,牧户生产资料补贴 595.1 万元。
2、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工作进展情况
(1)初步制定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施方案。一是认真开展摸排工作。我县按照省厅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对接会议的要
求,认真开展摸排工作。迅速摸清草原生态状况、草原承包面积、牧户数量、载畜量等基本情况,把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机制细化到乡、村及牧户;制定并完善划分牧户标准,以牧户为单位统计,按规定时间统一上报。二是初步制定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施方案。根据摸排情况,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组织技术人员依据草场面积、载畜量、草场等级、利用季节等诸多因素,在多次探讨、修改、完善的基础上,初步制定了切合本县实际的实施方案。待省、州主管部门审批。
(2)完善草原承包工作。及时成立了夏河县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领导小组,下设技术服务小组;按照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必须落实草原承包经营权到户的要求,大力推进完善草原承包经营责任制落实工作。截止目前,我县已将753.87万亩的可利用草原进行了承包到户工作,完善了承包草原的资料档案,明确了权属和监管责任主体。保障了草场规范承包完善工作与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同步运行。
(3)草原监测与评价。草原监测与评价范围包括全县实施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的禁牧区和草畜平衡区。一是对草原生态状况进行了调查,我县草原退化面积为680万亩,其中重度退化面积188万亩,中度退化面积317万亩。二是开展草原植被状况:夏河县的草场可划分为8个草场类,14个草场组,25个草场型,以灌丛草甸、亚高山草甸、草原化草甸为主体。全县野生植物73科709种,植被类型主要有禾本科、莎草科、豆科、蓼科、菊科、毛茛科、十字花科、蔷薇科
等。牧草优势种主要有披碱草、羊茅、燕麦、老芒麦、黄花、芨芨草、青海固沙草、针茅、扁穗草、苜蓿、草地早熟禾、无芒雀麦、赖草等。三是夏河县天然牧草种类比较丰富,牧草种类:亚高山草甸草场种类最多,每平方米可达31种;灌丛草甸草场每平方米28种,草原化草甸草场每平方米26种,高寒草甸草场每平方米29种,疏林草甸草场每平方米20种,沼泽化草甸草场每平方米19种,草原草场每平方米16种,盐渍化草甸草场每平方米12种。四是全县天然草原产草量为235.74万吨,平均亩产可食鲜草312.7千克。放牧的畜种以牦牛和藏系绵羊为主,草场超载21.69万羊单位。五是经调查,今年我县草原鼠虫害发生面积达572.5万亩,其中鼠害发生面积422.5万亩,虫害发生面积150万亩。
(4)划定禁牧区域、草畜平衡和人工种草面积。划定禁牧区是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核心和重点,涉及到千家万户牧民的切身利益、是一项政策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按照省上制定的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前期工作方案的要求,合理划定禁牧和草畜平衡区域。一是划定草原禁牧面积155万亩,全部为工程性禁牧;二是划定草畜平衡草原面积598.87万亩;三是划定人工种草面积16.11万亩;其中:多年生牧草9.69万亩,一年生牧草6.42万亩。
(5)搜集整理本底资料。县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领导小组协调各成员单位根据各自职责,搜集整理草原资源、生态、气候、土壤、水文、经济社会、草原和牲畜、牧业生产、牧民收入以及牧户和分户人口等方面的历史及现状资料,由县畜牧兽医局汇总审核并逐级
上报,为全面开展草原监测、执法监督、绩效评价提供依据。
(6)建立电子档案。本底资料是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及绩效考核的基础。我县按照农业部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机制牧户信息采集系统要求参加了全省信息管理系统培训班,为全面建立电子档案系统奠定了基础。县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领导小组指定专人,对收集整理的牧民草原承包、禁牧和草畜平衡等信息资料进行电子录入,全面建立电子档案系统。
(二)退牧还草工程饲料粮兑现项目
今年年初在全县十三乡镇一办事处共发放饲料粮2600吨,饲料粮已全部调运到位,并逐村逐户发放。发放结束后,由各乡镇政府加注发放说明,将发放花名册一式两份上交我局审核、备查归档。
(三)牦牛、藏羊、能繁母猪、奶牛保险保费补贴
2011年我县畜牧养殖业保险体系建设,根据《财政部关于2010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财金[2010]49号),《财政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财金[2010]54号)及甘肃省财政厅、甘肃省农牧厅《关于做好2011年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甘财农[2010]166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畜牧养殖保险保费补贴工作实施方案”,我站会同县财政局、县人保财险公司、在各乡(镇)的积极配合下,完成全县藏羊20万只、牦牛7万头、奶牛500头的养殖保险工作,共计投入中央、省、县三级财政和养殖户承担的保费自筹资金1244.4万元;并完成养殖规模能繁母猪存栏10头
以上的养殖户、养猪专业合作社为能繁母猪直补对象,共计确定直补合作社4个、养殖户3户,直补能繁母猪810口,共计资金8.1万元。
(四)劳务技能及科技培训
一是完成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培训1期,参训人员2人、参加全省农牧信息培训1期,参加1人、参加全国草原防火培训1期,参加人员1人;二是开展农牧民使用技术培训1期,参训人员250人;三是完成了阳光工程培训工作,共计培训1000人次;四是举办了行政执法人员及检疫出证人员培训会,共培训执法人员43人,县电视台对培训会进行专题报道;五是培训科技服务人员5期,培训人员512人次;六是结合“一特四化”,我局与县扶贫办、新农办协同在拉镇、达麦、曲奥、麻当、唐尕昂、王格尔塘集中培训农牧民600人次;七是在桑科种羊场召开了由各项目区乡(镇)农牧民养殖合作社、养殖小区、养殖户、畜种改良户及基层畜牧兽医站参加的畜种改良、种畜规范化管理、牦牛、藏羊本品种选育、暖棚养殖技术、冷季补饲等畜牧业技术培训,参加培训人员达到了300余人,发放养殖技术手册、散发宣传资料300余份;八是结合科技下乡活动,在各乡镇开展了各类基地牛羊育肥饲料搭配知识、鼠虫害防治、紫花苜蓿种植、暖棚养畜、疫病防制等专题培训的科技讲座98次,进行集中培训162次6030人,发放各类宣传培训资料近11000套、220000余张。
(五)村级动物防疫员补助金
全县共有村级动物防疫员442人;由县财政拨款的村级动物防疫员172人,其他村级动物防疫员的补助金正在争取。每人每年发放补
助金500元。
(六)良种补贴项目
为加快我县绵羊、牦牛良种化进程,提高绵羊、牦牛养殖效益,促进农民增收,根据农业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农财办(2011)66号《关于2011年畜牧良种补贴项目实施和2011年甘肃省牦牛良种项目实施方案指导意见》和甘财农[2011]142号〈〈甘肃省财政厅、甘肃省农牧厅关于下达2011国家畜牧良种补贴资金的通知〉〉的通知,及时组织认真开展了畜牧良种补贴项目摸底、调查等工作,结合我县绵羊、牦牛改良现状和“一特四化”专业化布局工作布署,以侧重扶持养殖农牧民专业合作社为主,示范带动良种工程建设和推广为工作思路,制定了《夏河县2011年绵羊良种补贴项目实施方案》和《夏河县2011年牦牛良种补贴项目实施方案》,由桑科种羊场具体负责承担供种、实施,开展了国家畜牧良种补贴项目种畜投放活动。我站负责技术监督和技术服务工作,建立了种畜供应清册登记制度,健全了卡、表、册技术档案,并与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养殖大户签订了畜种改良种公畜投放协议书,由各项目区乡(镇)负责担保,项目实施由县畜牧兽医局进行全过程监督。共计发放种公牛250头、种公羊300只。涉及全县21户养牛专业合作社(户)、72户养羊专业合作社(户)。
(七)2010年黄河水源生态功能区畜牧业建设项目
一是2010年黄河水源生态功能区建设包括三个子项目,牛羊育肥小区建设项目、奶牛养殖小区建设项目、农牧户养殖设施建设项目。其中:牛羊育肥小区建设涉及4个标准化牛羊育肥小区(2个牛育肥
小区、2个羊育肥小区),2个奶牛养殖小区(集中式奶牛养殖小区1处、分散式标准化奶牛养殖小区1处),农牧户养殖设施建设大夏河沿岸5乡镇10个行政村。项目暖棚建设户为763户,共建设牛羊育肥、养殖暖棚763座,计66040平方米,该项目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计划十月底全面完成建设任务。
(八)争取《2011年中央财政现代农业发展牛羊产业项目》该项目已于今年10月份由省财政厅、省农牧厅批复,明年6月底完工;主要建设内容是肉牛肉羊标准化养殖场建设、种羊场建设及种植遗传资源保护场建设。项目总投资417.5万元,申请现代农业资金350万元,自筹67.5万元。
(九)种草情况
一是饲草料基地建设。科才乡赞布宁村藏羊专业户按照每户120亩的标准建设半人工刈割草场16800亩、按照每户5亩的标准圈滩种草700亩。其他试点村完成半人工草场95200亩,圈滩种草4800亩(科才乡科才、其莫尔2个试点村半人工刈割划场27480亩,圈滩种草1145亩;桑科乡曼玛、岗岔、多玛、日芒4个试点村半人工刈割划场41920亩,圈滩种草2580亩;甘加乡哇代、仁青、西科、卡加、作海5个试点村半人工刈割划场25800亩,圈滩种草1075亩);二是牧草种子繁育基地完成情况。县畜牧兽医局、县草原站落实桑科乡2万亩的牧草种子繁育基地建设地点,实施了围栏封育;并积极编制可行性报告。三是退粮还草种植任务。完成犏雌牛养殖村新增种植紫花苜蓿4000亩。其中:永杰公司0.2万亩,犏雌牛养殖村新增0.2万
亩(阿木去乎镇400亩,博拉乡500亩,吉仓乡200亩,扎油乡200亩,曲奥乡100亩,唐尕昂乡150亩,牙利吉办事处350亩,王格尔塘镇100亩)。
(十)2009牛羊育肥小区建设项目购畜补贴
共向甘加乡仁青行政村发放一级种公羊687只,使甘加乡仁青行政村229户农牧民群众得到了实惠。
(十一)夏河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建设圏滩种草项目
项目总投资30.61万元。对全县12个乡(镇)及牙利吉办事处的3250户犏雌牛及藏羊繁育带每户平均圏滩种草5亩,共计16250亩,共计发放一级燕麦种子9.75万公斤。
夏河县畜牧兽医局
二0一一年十月十一日
第五篇: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报告
县财政局关于强农惠农补贴政策
落实情况的汇报
县政府办:
根据你办的通知要求,现将我县近年来强农惠农补贴政策落实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强农惠农补贴落实情况及成效
近年来,为落实好党和政府的强农惠农政策,我县根据省州有关部门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按照中央、省、州有关强农惠农补贴有关文件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州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切实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也充分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牧业的增效、农牧民增收,使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从根本上改善了农牧村的落后面貌。
(一)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落实情况
2006—2008三年上级下达我县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直补资金为4050519.84 元。其中:粮食直补459946.37元,农资综合直补3590573.47元。将资金全部拨付到12个乡镇。各乡镇按照每户的补贴面积、补贴标准、补贴金额张榜公示后,大部分乡以现金形式已发放到户。各别乡(镇)以一卡通”
或一折通”将补贴资金发放到户。
(二)农机具购臵补贴落实情况
从2004年起国家出台了对农民购臵农机具的补贴政策,我县从2007年起实施,两年我县购臵农机具5大类10 种156台(件),补贴区域覆盖8个乡镇,受益农户142户,共完成补贴资金28.96万元。占下达计划35万元的96.53%,(三)能繁母猪补贴和保险落实情况
为了对能繁母猪养殖户尽快落实到国家的优惠政策,提高能繁母猪养殖的积极性。我局根据甘财农(2007)139号文件精神,将上级下达我县能繁母猪补贴资金18.4万元(中央补助13.8万元、省财政补助4.6万元)和县级配套的4.6万元,共计23万元,对我县的4600头能繁母猪直接补贴,在补贴资金发放过程中严格遵循公开透明、据实补贴、直补农民的原则,对折合后能繁母猪数量、补贴的金额进行了张榜公布无异议后,把所有资金按比例(每头不低于50元标准)分别拨付给各乡(镇),各乡(镇)按“特事特办”的原则,由乡、村委会和村民小组干部、村级防疫员一起把现金发放到农民养殖户手中。并积极动员农民能繁母猪养殖户参加应保的能繁母猪,截至2008年10月30日已报案66起,已理赔66起67头,已理赔金额共计31600元。对今后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退耕还林(草)补助落实情况
自2000年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以来,此项工程共涉及11个乡(镇),39个行政村,230个自然村的4221户24655人。共到位粮食360万公斤,已通过粮食部门全部兑现到农民手中;2000-2006年共到位教育医疗补助资金162.7万元;2003-2006年到位粮食折现资金710.18万元。
二、主要的做法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中[2008]1号)精神,我们严格按照中央、省上的要求,积极稳妥的完成了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退耕还林现金补助、能繁母猪补贴、农村低保等各项发放工作任务。在惠农财政补贴政策落实过程中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做法:
(一)完善工作机制。为了切实把国家的各项惠农政策落到实处,不折不扣的执行到位,对每一项补贴工作早安排,早署,并要求各级政府单位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合力,真正作为民心工程,阳光工程来抓,并把强农惠农的各项政策落实情况作为部门、单位考核内容量化来抓。
(二)宣传政策,了解民意,落实政策。从2006年起,我县通过新闻媒体加大宣传力度。并利用镇,村、组三级干部集中的机会,宣传党的强农惠农政策,使强农惠农政策深入民心,干群思想认识一致,政策落实顺利到位。目前,全
县的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退耕还林补助、农村低保补贴、扶贫救济等强农惠农补贴资金落到实处。
(三)调查摸底,建立农户基本信息库。我们与各乡镇做好补贴发放前的基础数据录入工作,建立了农户信息资料库,为发放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四)实行公示制度,接受群众监督。群众监督是各项工作监督的重要举措。通过7天的公示,使农民补贴发放工作更具透明度,更加科学、合理,确保补贴工作顺利开展。
(五)强化资金管理,确保补贴落实到户。建立健全强农惠农资金管理制度,做到专人管理、专帐核算、专款专用。
(六)加大财政监督检查力度。为从源头上治理腐败,防止违法违纪行为,我们通过健全机制,加强监管,规范政府行为,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树立了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一是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县纪检、监察、审计部门对惠农资金县级统发各个环节进行监督检查,对执行不力,工作不到位,不能按期完成任务的部门和单位,追究单位主要领导和当事人的责任。二是建立监督检查长效机制。县纪检、监察、审计、财政部门加大对强农惠农资金的监管力度,及时查处资金发放过程中出现的违规违纪问题,并主动深入农户询问补贴发放情况,对发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纪检监察部门,并责令改正,确保国家的惠农资金全面落实到位。
三、存在的问题
(一)“一折(卡)通”难以实现。由于我县地广人稀,交通不便,自然条件严酷,经济发展基础薄弱等客观条件的制约,惠农“一折通”发放新机制难以实现。
1、补贴量小,按“一折(卡)通”领取费用高。
2、行政运行成本高,费用支出大,乡镇信用社不愿意代理,并且有些乡镇还未设立信贷金融机构(信用社)。
3、信息平台建设滞后,使县乡财政与代理信用社之间的各项惠农资金下拨、信息上传等信息不畅。从而也造成“一折通”难以实现。
(二)土地流转监管不到位,信息不公开,导致补贴资金与土地实有亩数个别有误差。农户间土地流转私下商定,使各乡镇对土地流转难以监管,必然导致补贴难以按标准发放,分配不公等现象。
(三)由于我县的能繁母猪养殖大多以散养为主,导致发放直补和参保理赔工作量大,运作成本高。参保积极性不高,参保费难以收缴。并且农牧民群众对参保的能繁母猪报案意识不强,有的甚至发案一个月后才报案,导致养殖户与保险公司发生不必要的理赔纠纷。
(四)退耕还林(草)补贴落实中,由于农林部门的监管工作不到位,林、粮间作现象普遍存在,导致成活率低、保存率低,使得有些乡镇不能通过省、州验收,从而出现资
金缓拨退补现象发生。
四、意见和建议
(一)目前,在我县难以实现“一折(卡)通”的情况下,为了避免财政涉农补贴资金发放过程中被各乡镇挤占、挪用现象发生,使各项惠农补贴落实到村、到户,建议今后政府出面、社会市场搭建平台,使农村信用联社发挥职能,每个自然村在各乡镇信用社设立农民补贴专户,由村上再将资金发放到户,并上报领取资金的签名册。
(二)加快搭建网络信息平台,推行电子政务,加大对乡镇的宽带网络建设力度,实现每个乡镇都通网络的目标。
(三)加快生猪养殖生产方式转变。目前,我县生猪养殖都是以散养为主,形成养殖规模的养殖户很少,对散养户进行补贴和保险导致工作量大面广,行政成本高,并且生猪出栏少、对调节市场供求影响不大。针对当前正处于生猪产品价格上升的调整时期,我县应加强对小规模养殖户的引导扶持力度,将能繁母猪直补和保险补贴资金全部用于已形成规模的养殖户,使其提高标准化饲养水平,从而加快转变生猪饲养方式。
(四)加大农村信用社改革推进力度,增加农村金融机构,提升服务“三农”能力。由于我县部分乡镇还没有农村信用社,对“三农”的直补资金难以实现“一折(卡)”。建议加强农村信用社改革力度,增加农村金融机构,逐步实现
“一折(卡)”服务。
(五)减少发放环节,提高发放效益。凡需实行社会化发放的各项强农惠农资金均实行县级统发,对各项惠农资金不再拨付主管部门或乡镇财政层层划转,减少发放环节,实行“财政——银行——个人”发放模式,有效防止资金被滞留、挤占、挪用和抵扣。
二00八年十一月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