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农”问题调查问卷
“三农”问题问卷调查
您好!我们是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在校大学生,今天来访问您,想了解一下有关新农村建设的情况及您对一些问题的基本看法。本次调查采取无记名形式,保护您的隐私权,希望能得到您的支持与配合。我们也会将了解到的情况尽量向有关部门反映,希望对您的生产、生活有所帮助。谢谢您的支持与合作!
1.您的性别()
A.男B.女
2.你对三农问题是否关注?()
A.是B.否
3.你认为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程度怎么样?(A.很重视B.不够重视C.不重视
4.三农指的是哪几个方面?()
A.农业B.农田C.农村
5.你对三农政策知识的获得来源于:()
A.电视B.广播C.报纸D.听说
6.你认为三农政策的制定对农民来说:()
A.有帮助B.没有帮助C.不知道
D.农民)
第二篇:情系‘三农’,关注农民工----农民工调查问卷
情系‘三农’,关注农民工----农民工调查问卷
我是内江师院的一名学生,为了更好的了解农民工的现状与农民工社会保
障方面的问题,现需要您的配合来完成这份调查问卷,本次调查采用不记名填写的方式,不涉及您的隐私,请您根据自己的真实情况填写相信您会认真完成。
单选题
1.您的性别是 男 女
2.您的学历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专 大专
3.您的婚姻状况 已婚 未婚
4.您现在从事的行业是 小本生意 运输 中介 建筑 其它
5.您的月收入 1000元以下 1000元至2999元 3000元至4999元 5000元以上
6.您对您当前的工作的满意程度很不满意 不满意 一般 满意 很满意
7.您家中是否拥有土地 拥有 没有
多选题
8.土地用途 种植粮食作物 种植经济作物 其他
9.您现在入有一下哪些保险 工伤保险 医疗保险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养老保险 还有其他
填空题
10.您的家乡
11.您的家庭人口数
12.您现在的工作地
13.您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14.您最想对孩子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第三篇:实习报告“三农”问题调查(定稿)
寒假实习报告
这次寒假实习,我感到非常充实。在这次实践活动中不仅锻炼了我的组织、沟通、学习能力还让我对”三农”问题有了更深的了解,特别是对我们潍坊的蔬菜种植有更深一步的了解。发现了我们蔬菜中的优势但也看到了不足,让我感觉到受益匪浅。
时间:2011年年1月20日――1月30日
地点:山东青州
一、前言
在这个寒假,为了贯彻我们潍坊医学院的要求并且也为了能够在这个假期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组织、调研、学习、分析能力我特意针对我们潍坊的“三农”问题做了一些调查。“三农”问题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社会所面临的最重要的政治经济问题。古代民以食为天,重农抑商,农民和土地是社稷江山的根本保障。新中国成立后,“三农”问题依旧是我国政府面临的重要课题,我国仍然是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70%还多,绝大部分的贫困人口在农村,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最大障碍就是“三农”。其实,中央一直在支持、在千方百计地发展“三农”事业,从包干到户到后来的承包经营;从征收农业税到免征农业税;从限制农民进城打工到鼓励农村劳务输出。这些变化使农村经济日益灵活,使农民致富的空间越来越开阔。但由于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牵涉面极广和我国农民小农作坊为主的生产方式,使得农业的生产效率普遍低下,扶贫成果不断回落。潍坊市蔬菜生产历史悠久,因此在这个寒假,我针对我们青州的蔬菜种植惊醒了调查,我走访了我们村的几个种植大户并且在他们塑料大棚中做了实地考察也观看了他们的一些交易过程,走访了这几家种植大户我了解到目前我们潍坊蔬菜种植基本情况。
“三农”问题这些年备受全国各界的关注,而我们潍坊有着悠久蔬菜种植历史,且种植面积大,蔬菜也是我们的一个主要经济支柱之一,我想蔬菜种植是很值得关注的。我们潍坊的蔬菜虽然已成规模,也有着相对来说先进的技术经验但还是既存在一些优势之处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潍坊市蔬菜生产的主要特点
潍坊市蔬菜生产历史悠久。无论是自然气候,还是生产条件,都非常适宜蔬菜生产。从八十年代末寿光试验成功第一个蔬菜大棚至今二十多年的时间,该市以设施蔬菜产业发展为重点,充分发挥本地的自然优势和传统优势,严格落实“菜篮子”工程行政首长负责制,根据国内外市场的需求,按照产业化经营的思路,不断进行农业结构调整,使蔬菜生产规模不断扩大,逐步发展成为潍坊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规模化、区域化、专业化、标准化、国际化经营格局初步形成,在面积、产量、效益、加工、出口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突破,呈现出六个方面的特点:
(一)种植面积大。全市瓜菜种植面积318万亩,占全市总耕地面积的31.5%,瓜菜总产1184万吨。其中,蔬菜面积261万亩,总产1007万吨;瓜类面积57万亩,总产177万吨。蔬菜生产已由原来的城郊型为主变为农区大基地为主,全市十二个县市区均有种植。潍坊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一些世界著名的种子公司在潍坊建立了蔬菜育种繁种基地。一年一度的中国(寿光)蔬菜国际博览会,进一步加强了该市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可以说,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蔬菜品种,只要适宜潍坊种植的,潍坊都有种植。潍坊被称为“蔬菜联合国”。
(二)栽培品种全。潍坊市本身具有很多很好的地方名特蔬菜品种,近几年又按照国内外市场的要求,一方面大力发展地方传统名牌,另一方面加大了瓜菜新品种的引进力度。到目前,全市栽培的瓜菜种类120多种,品种3000多个。露天栽培161.2万亩,其中,国外品种种植面积20万亩左右,占12.4%,多为出口蔬菜。
(三)上市时间长。该市蔬菜栽培类型多、技术比较先进。有冬暖式大棚栽培,有地膜覆盖栽培还有露地栽培等,改变了过去单一的生产方式,拉长了蔬菜上市时间。
(四)产品质量好。从2000年开始,狠抓了蔬菜的标准化生产,促进了蔬菜质量的提高。
(五)专业化程度高。为了培植区域品牌,提高产品质量,近几年,该市对蔬菜生产基地进行了集中规划布局,使其向专业化、规模化、区域化方向发展。
每个县市区基本形成了1—2个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由原来的分散生产,实现了专业化、集约化生产。
(六)加工出口量大。全市蔬菜加工企业达980多家,年加工蔬菜300多万吨,出口蔬菜80万吨,创汇3亿多美元。出口精深加工产品品种达100多种,出口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占全国的1/10左右,是中国重要的蔬菜加工出口基地。
二、可资参考或借鉴的几点做法:
(一)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发展以蔬菜为主的特色高效产业
一是优化产业结构,培植品牌产业。
二是优化区域结构,形成规模优势。引导优势产业向优势区域聚集,将分散的产业布局聚集成规模化产业优势。
三是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档次。重点是根据市场的需求发展适销对路的优质专用农产品,加快品种更新换代步伐,改善品质,提高质量,实现初级农产品由普通产品向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转变,加工制品由生向熟、由粗向精的转变。
(二)建立完善市场体系,拉动蔬菜产业形成与发展
潍坊蔬菜产业之所以做大做强,市场体系的培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蔬菜产业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主要抓了产地、国内外、节会经济这三个方面的市场建设和开拓。这里只介绍关于加强产地市场建设的情况。
按照配套完善大的,规范整合小的和有利于带动主导产业的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的原则,全面实施市场升级战略,提高市场档次。
(三)推行标准化生产,全面提高蔬菜质量水平
2000年以后,果断地作出了“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实行蔬菜二次革命”的战略决策,加快发展绿色、无公害蔬菜。主要抓了“三个体系、一个基地”建设:
一是健全完善了农业标准体系。按照“有标贯标,无标制标,缺标补标”的原则,参照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进口国标准,组织农业、质量技术监督、出入境检验检疫等部门,制定出台了一批地方标准和技术规范。这些标
准,涵盖了蔬菜生产、加工、销售的各个环节,实现了生产基地、加工企业、销售环节都有标准可循。
二是建立完善了检测体系。
三是建立蔬菜质量安全执法体系。
四是加强蔬菜生产基地的规范化建设。
(四)实施科技兴菜战略,牢牢把握蔬菜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五)加强农民组织化建设,培育壮大新型市场主体
全市从事瓜菜生产经营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800家,入社社员15万人,带动农户48万户。在这一过程中,该市按照“政府引导、典型引路、规范运作”的工作思路,一手抓发展,一手抓规范。
一是加强示范引导。通过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创建行动,引导专业合作社加强制度建设,完善运行机制,增强专业合作社发展后劲。每年在全市选择20—30个影响面广、带动力较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重点培育和示范推广。
二是开展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试点。围绕当地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以同类农产品为纽带,积极引导生产经营服务内容相近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组建联合社或联合会,推动合作社向更高层次发展。三是不断拓宽农民合作的新领域。
(六)加强政策引导扶持,推进品牌创建
从2000年开始,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品牌创建奖励政策,对获得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的基地和产品进行奖励。
就我们这里的蔬菜种植而言,我想要解决三农问题,让农民能够过上更幸福的生活我们就要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资金支持,要帮助农民建立更完善的种植、管理、加工、销售体系,要改变以前的思想知道他们走多元化道路,不仅收割后就直接销售而且还要鼓励农民对蔬菜进行在加工是农产品增值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还要帮他们建立自己的品牌,在人才上给予支持。
第四篇:浅析“三农”问题
浅析“三农”问题
班级:xxx姓名:xxx学号:xxx
内容摘要:“三农”问题是指以农民为主体、以农村为地域、以农业为纽带相互交织为一体的农民、农村、农业问题的总称。“三农”问题直接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败,“三农”问题的存在是严重影响着国民的素质,社会的稳定,及国家经济的发展。如何解决“三农”问题一直是党和政府农村工作的重点。本文将分析“三农”问题的根本原因所在,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一些解决“三农”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三农”问题;经济与社会发展;解决对策
一、解决“三农”问题的意义
(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
民以食为天,吃饭是生存的第一需要。手里有粮,心中不慌。吃饭没有保障,一切都无从谈起。解决中国人民的吃饭问题基本能够保证,但从长远发展来看,仍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中国人口基数太大,而且还在增加。随着人口的增长,对粮食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与此同时,中国人均可耕地面积还在不断减少。任何时候,中国人民的饭碗只能端在自己手里,中国人必须养活自己。“三农”问题不解决好,国家的粮食安全就没有保证。
(二)是确保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迫切需要
在中国,如果没有2/3以上农村人口的稳定,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稳定;如果没有农民对社会稳定的大力支持,整个社会的稳定只能是空中楼阁。如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势必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只有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保证广大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稳定才能有坚实的基础,国家的长治久安也才能有可靠的保障。
(三)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需要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惠及十几亿人口的目标。对照这个目标,最大的差距在农村;实现这个目标,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可以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希望也在农村。
二、“三农”问题对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三农”问题不仅关系到我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稳定与安全,而且关系到我国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安全与稳定。我国八亿多人口在农村,农村人口多,幅员辽阔。农村的现代化,意味着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农村的繁荣与稳定,意味着我们整个国家的繁荣与稳定。
“三农”问题不解决,意味着我国的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将影响到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将影响到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发展将日益严重。我国农业发展将面临严重的可持续发展危机。耕地资源将减少,水资源将不足,草原面临退化,水土流失,农田污染等问题。
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农业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主要物质生产部门,人类文明也是从农业文明开始的。人类要生存,首先要吃饭,所以说农业是根本。农业的发展影响和制约着国民经济其它各部门的发展,农业的发展是国民经济其它各部门发展的基础。农业为工业其它各部门提供劳动力。农业又为工业,特别是轻工业提供原料,农业的高度发达,将为工业提供丰富廉价的原料,促进工业的快速发展。
三、“三农”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历史原因
1、工农产品剪刀差。建国初期,为了发展工业,政府对农产品实行价格剪刀差,以牺牲农业发展为代价,发展工业。
2、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农业和非农业之间、城市和乡村之间被筑起了一道高墙,随着经济的发展,历史上延续下来的传统农业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发展,其弊端也日益凸显。
3、是重视重工业,轻视轻工业。在片面优先发展重工业思想的指导下,多数地方政府重视重工业发展而轻视轻工业,重视生产性建设而轻视非生产性投入,使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业发展长期停滞不前。
(二)政策原因
从发展上看,农村经济超常增长后,出现了滑坡。农业内部积累机制弱化,短期行为严重。政策因素也造成了不利于粮食生产形势,农民种粮积极性明显下降。地方财力增加,但地方投资却明显向城市倾斜。全国工业投资大幅增加,但为农业服务的农用工业投资却不断下降。在城市工业经济过热增长中,投资膨胀和消费
基金膨胀导致持续通货膨胀。农村基本设施不能适应农业生产发展的要求。税费体制不合理。农业经济组织形式的不足日益暴露。
(三)长期以来形成的二元社会经济结构
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造成了相互分割、相互对立的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形成了城乡之间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水平上的巨大差异。户籍制度把农民限定在小块土地上,使单位面积上的劳动力过多,无法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优配置,导致农业生产率、农业机械化水平十分低下,经营规模化难以实现,农民的小农思想意识浓厚,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四)工业化和城市化具有明显的外生化特征
过多地依赖政策的支撑,而这种支撑往往以农村地区的牺牲为代价,政府对农民的反哺工作又严重滞后,导致农村经济的发展举步维艰。长期以来,工农业产品的剪刀差,促进了我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广大工人与农民勒紧裤带,为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作出了巨大贡献。在向市场经济转变时期,改革开放和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村经济获得巨大发展。随着改革向城市的转移,农民工进入城市,促进了全国经济,特别是城市经济的发展。
(五)以劳动密集型为特征的外向型经济
乡镇企业的幼稚性和盲目性,以及国际现代化农业对我国小农经济的挤压,造成农民增收困难,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艰难。改革开放之初,外资规模小,试探性强,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我国农村成为吸引外资的主要地区。外资促进了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大量廉价商品,如服装、玩具等迅速占领国际市场。外贸出口和农村承包责任制成为拉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动力。北美自由贸易区形成后,墨西哥抢走了我国在北美的贸易份额。
四、解决“三农问题”的对策
(一)加快城镇化进程
要解决“三农问题”,最根本的出路在于实现城镇化,最关键就是要提高效益,创造有效的就业岗位,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制造业和服务业上。
(二)加速政治体制改革
政府要放弃计划思维,树立市场理念,确立服务职能。实行县乡干部直选制度,使基层干部受上级领导,对下级负责。切实精简政府人员,提高农村基层干部文化素质、管理素质和社会道德素质。
(三)打破城乡二元经济格局
取消现行户籍制度,实行城乡统一的居民户口制度,恢复宪法赋予农民的自由迁徙权利。有条件、有步骤地将进城农民工转为城镇居民,纳入城市的各种社会保障之中。废除农业各税,实行城乡统一的财税政策。取消一切农民负担,从根本上遏制乱收乱摊行为。开征高消费税、社会保障税,提高赠予税率和遗产税率。打破城乡二元经济格局,赋予农民国民待遇。
(四)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计划生育政策
逐步废除退休工资制度,采取国家、集体、个人三三制的原则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使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济,失业而有所助。严格控制农村人口增长,加大计划生育的宣传力度和执法力度,消除城乡差别。只有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农民才会积极配合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有效控制人口增长。
(五)改革现行教育体制
改革现行教育体制,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修改《义务教育法》,实行12年义务教育,在中小学开设科普课程并纳入高考。实行高校招生全国各省市统一的录取分数线,以扩大在农村的招生规模。颁布《义务支教法》,创立国家助学基金和支教基金,保障困难学生入学,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支教、任教。改革农、林院校的学科设置,培养适应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高新科技发展所需的农业人才。
(六)实行行政区划改革
实行行政区划改革,促进中小城市、小城镇的发展,加快转移农村过剩劳动力。调整省级区划,把特大省区分割成几个省区,废除地市级行政机构,实行县辖市改革,缩短政府管理链,提高管理效率,以利于发展中小城市,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七)实行土地规模经营
以市场经济为导向,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实行土地规模经营。组建行业协会和农民协会,促进农产品的流通,维护农民利益,增强农民在农产品市场上的主体地位,为完善农村市场,保护农民利益创造条件。
五、总结
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突出的是农民增收困
难。这不仅仅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性矛盾的现实反映,也是国民经济发展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的集中体现。我们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切实解决好。虽然解决三农问题任重道远,但是只要我们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党和政府的政策,坚定信心,奋力开拓,那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就一定能够在广大农村实现,三农问题也一定能够解决。
第五篇:“三农”问题
4就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用不超过1200字的篇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进行论述。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
参考答案: 解决“三农”问题关键要有新思路 “三农”问题的形成,是由我国特殊的历史进程和特殊国情决定的,也是现代化进程中必然要出现的,而且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新情况、新问题也会不断涌现,这就决定了“三农”问题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解决“三农”问题靠以前的一套是不可行的。因此,解决“三农”问题关键要有新的思路,必须从战略全局出发,必须坚持系统和统筹的观点,必须采取经济、政治、法律、行政手段以及发挥市场经济作用等,既要支持“持久战”,又要保证每个阶段有目标、有成就,需要全社会戮力同心,更需要每届政府薪火相传。第一,要在调整政策、协调城乡发展上有新突破。抓紧调整不平等的城乡、工农发展政策如教育、卫生、科技、文化、金融、社会保障等综合性政策,特别是教育发展政策,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加以解决。此外,还要积极研究国家在政策上给予扶持和优惠的问题,农业、农产品结构如何适应市场的问题,外向型农业、农业产品的经营体制问题等,切实加大农业投入力度,发展农村经济,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第二,要在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上有新突破。一是以规模经营为基础,大力发展绿色有机食品产业。二是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为重点,培养壮大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龙头企业。三是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加强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形成良好的利益联结机制,搞好农产品市场流通。四是以优化发展环境为保障,加大对农业产业化引导、扶持和服务力度。第三,要在农业科技水平上有新突破。要大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加快构建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农业高技术研究,尽快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农业科技成果。改善技术创新的投资环境,鼓励大型涉农企业建立农业科技研发中心。健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立多元化的技术推广机制,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和普及。第四,要在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保障农民民主权利上有新突破。健全村民自治体制,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并对基层干部实行民主监督,稳步推进乡镇自治,同时,要完善农村基层重大决策的规划和程序,建立社情民意反映制度。通过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调动和保护广大农民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总之,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在于创新思路。只要随形势的变化改变思路,就能保证政策、措施的有效性,从而使“三农”问题得以有效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