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教育研究课题--学会“感恩”实施方案5篇

时间:2019-05-12 21:56: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德育教育研究课题--学会“感恩”实施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德育教育研究课题--学会“感恩”实施方案》。

第一篇:小学德育教育研究课题--学会“感恩”实施方案

小学德育教育研究课题--学会“感恩”实施方案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

现在的孩子都是家庭的中心,他们心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让孩子学会感恩,尊重他人。把感恩教育贯穿于学校德育工作始终,使学生常怀感恩之心,感激和怀想那些有恩于我们的人,拥有做一位高尚的人的思想基础。

一、课题的提出及研究的意义

1、问题的提出

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探索一条科学规范、民主和谐、人文化的学校管理之路,在目前改革开放转型期的大背景下,青少年,特别是小学生,头脑中缺少一些最基本的道德规范,那就是对父母的孝,对师长的敬,对同学的爱。本着对症施治的原则,本校试用从古代文化典籍中选用儒家思想--感恩,来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2、意义

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人在帮助着我们,父母、师长、同学还有各行业的,他们都有恩于我们,如何回报他们呢?老师很有必要提醒、引导教育学生自小学会感恩,感谢祖国的培养,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老师辛勤教导,感谢同学关心帮助,感谢一切付出多人。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感恩教育,旨在唤醒孩子内心深处最美好的善的天性,从我做起,从小做起,找到善心,善行的源头,让每位孩子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感恩与祖国的培养,感恩与父母的养育,感恩于师长的教诲,感恩与同学的帮助,感恩与身边一切关心自己的人;那么这个人必定是一个集大孝、小孝于一身的高尚的人,所以培养学生感恩情怀势在必行。

各年级段具体内容如下:

低年级:吟诵《弟子规》,学会礼貌用语,不挑食,不挑衣。了解衣食的来源,记住父母生日,教师开“二十四孝”故事会。

中年级:记背《弟子规》,写读书笔记,习惯用礼貌用语,不挑拣衣食,给父母帮做力所能及的事,给父母筹划过生日。完成爱心家庭作业,每学期开展两次征文活动,会算亲情账。

高年级:记背《弟子规》并按其内容做事,每周写一篇心得体会,阅读感恩之类的文章,熟练用礼貌用语,不挑拣衣食,不乱花钱,会算亲情账。上学之余帮父母做家务活,干些力所能及的农活。每周一下午班会上一节感恩专题课,交流感恩事例,互评感恩效果。完成爱心家庭作业,每学期开展两次征文活动。

三、课题实施方法:

(一)支持与保障

健全强有力的实验研究机构,组织全校教师共同参与的强大阵容。从教师、家长做起,“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孩子成长树立良好的形象。

从博大精深的古代传统文化典籍中摘取可用资源,从当代社会实践中,全球文化交流中搜选素材,特别从身边的例子当中,选知恩报恩的典范。

(二)实验的基本思路和实验策略

思路:

1、健全机构

2、营造氛围,选择传统读物:《弟子规》

3、充分利用电教网络资源

4、定期布置学生做一件力所能及的感恩身边人的事,并从中筛选典型示范

5、资料积累:收集并保管好文字材料、图片、录像典型事例等档案

6、评估

实施策略:

1、树立净化社会风气,提升校园品味的自信心,通过感恩教育,让学生在思想、道德、行为习惯等方面得到全面培养,人品素质,学习成绩自然会得到提高,让学生懂得如何做人。

2、在课堂中创设情景,首先让每位教师树立正确的素质教育观,把教育学生“做人”作为着力点。仅有开发学生智力的不够的,还必须要有健康的人格,丰富多彩的情感。指导学生了解自己的家庭,自己的父母,家人的优秀品质及家族的好传统,好风气。引导学生体会在人的一生中,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是最真挚和无私的,父母的养育之恩是永远也所说不完的,这种恩情比天高,比海深,是人世间最伟大的力量。如果人类有爱,那么首先应该爱自己的父母。如果一个人连孝敬父母,报答养育之恩都做不到,谁还相信他是个“人”呢?又有谁愿意和他说打交道?通过具体活动,努力将学生的感恩教育,对家庭道德的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学习动力,实现知行统一。

3、对学生进行激励评价

①这个课题研究,旨在提升全体学生道德素质、净化校园和所涉及家庭风气,范围广,时间长,应督促,鼓励每位学生参与。

②学校组织各班每周星期一班会,让学生交流为父母,为家庭做的事,让学生民主评议,选出本周“感恩活动”模范、标兵。并记录在案,上交课题研究组。

③学校建立长效机制,由主管德育的副校长任组长,班主任任组员,由少先大队共同督促检查,引导学生从小事,力所能及的事做起。长期坚持下去,养成习惯,酿造品德,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把褒奖“感恩活动”典型事例作为学校长效制度坚持下去。

④每周星期一下午自习学生互评一次,教师把典型事例点评,推广。让学生汲取典型,并付诸于自己的行动。

⑤每月让家长对孩子感恩行为评价一次,并把评价反馈学校。

3、开展丰富多彩的感恩活动

①选择良好的文章、书籍

②选择有教育意义的光盘

③教唱孝亲歌曲

④为父母做一件事

⑤为父母过一个生日

⑥写感恩词

⑦定期交流

知道感恩的原因,践行感恩的行为,坚持感恩的传统

四、课题组织机构

(一)组织机构

课题组长:何永红

副组长:张世民、肖叶东、伍楚栋、周北辉

研究人员:(任课教师)

(二)所达到的目的:

通过感恩教育让学生发扬知恩图报,尊老爱幼,待人诚恳的传统美德,做到孝心常在,而非一时之念想。知道感恩给我们生命的人,感恩给我们知识的人,感恩给我们衣食住行的人……置身文明当中,置身于做人的伦理大道当中。

第二篇:小学德育教育研究课题

小学德育教育研究课题

——————小学生养成教育方案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素质,落实《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行为规范》,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结合当前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使我校养成教育再上新台阶,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少先队大队部特提出以下方案:

一、成立养成教育领导小组,负责监督、指导、落实该项工作。组长:蔡望菊

副组长:林玉莲 成员:各班班主任及班干部

二、具体实施方法与措施:

1、“一班一生一份”制;各班张贴《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规范》并以卡片形式发给学生,让学生熟记。

2、“一月一会制”,少先队大队部定期召开班主任会或班干部会,制定阶段目标,布置工作,总结经验。

3、“一天一读”制:利用广播操时间,每天中午老师教读(或学生齐读)《小学生守则》《小学生行为规范》,充分利用班会、广播、黑板报等宣传工具,大力发扬优良的风尚及风貌,表彰好人好事。

4、“一天一报”制:每班给底分100分,有值周学生填报,如发现(说脏话、打架、不讲文明、礼貌等)一人扣一分直到扣完为止。

5、“学生监督岗”制:组织学生干部课间值班,记录违纪学生及其所在班级。

三、表彰奖励:

1、每周公布总分为前三名的班级,颁发流动红旗。

2、每学期对总分为前三名的班主任给于一定的物质奖励。

四、本重点解决的问题:

1、教师思想素质

“爱”是一切工作的源泉,树立教师的爱心、耐心、恒心,继续开展思想解放大讨论,不断剖析自我,认识自我,超越自我;加强教师道德修养,定期写工作体会,交流思想,不断加强集体主义教育,增强团队精神及合作意识。

2、多渠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

注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针对学生思想实际,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还需要我们耐心地、细致地从一点一滴做起,并持之以恒地坚持,容不得丝毫敷衍与片刻懈怠。

3、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

通过重大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抓好“小小红领巾”、“我爱国旗”、“好习惯、早养成、益终身”等项开展系列活动,学校结合科学纪念日。如:“植树节、环境日、禁毒日、节水日”等开展科普主题活动,将科普教育的科学性、思想性、实践性和兴趣性紧密结合起来。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引导广大的学生学伟人、学英雄、学十佳,树立做新世纪合格接班人的好思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抓好养成教育工作,为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作贡献。

第三篇:小学德育教育研究课题

社生小学德育研究课题——感恩教育

一、课题的提出

1.社会现状的需要

我国自古就有“羊跪乳,鸦反哺”的古训。感恩就是意识到今天自己获得的一切,不是凭空而来,除了自己的努力,还有许多人在背后的创造和奉献。感恩是一种本性和不可磨灭的良知。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一种处世的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对于今天的广大青少年来说,感恩意识绝不是简单的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它还是一种责任意识,自主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更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更是我国优秀的传统美德,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该不断继承和发扬光大。

2、学校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积极倡导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引导广大未成年人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对小学生而言,“感恩”他人的能力还非常有限,但从小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让他们懂得感谢和帮助,应该是我们现代教育的一个重大课题。

3.儿童成长的需要

儿童教育专家郭建国教授说:“感恩之心是一种美好的感情,没有一颗感恩的心,孩子永远不能真正懂得孝敬父母、理解帮助他人,更不会主动地帮助别人。”小学阶段是人生受教育的起始阶段,一些行为习惯的养成影响着孩子的一生。开展感恩教育就是让学生从感恩思想中内省的自我发展要求,在学生内心中激发出要我学好到我要学好,真正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对塑造儿童完善的人格,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此,我校对小学生思想道德心理状况进行了一次“摸底抽查”,抽查数据显示:有的学生景仰科学家,有的学生景仰体育、影视明星,只有少数学生表示景仰自己的父母,“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付出的是最多的,可崇拜父母的孩子是最少的。孩子尚且对父母不怀感恩之心,更何况对对同学、对老师、对社会呢?当今,虽然物质生活已经达到较高水平,但是学生的感恩意识缺失,不懂感恩,不会感恩,拒绝感恩的现象时有发生,暴露出基础道德滑坡,理念信念缺位,价值观念扭曲等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严重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究其原因有三:一时学生中独生子女居多,在家中备受溺爱,长辈们只知道默默付出,却忽略了对孩子的感恩教育,只是孩子们以为向长辈们索取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养成只想索取不思回报的习惯。二是由于分数成为唯一评价标准已又多年,感恩教育缺失就可想而知。三是改革开放30年来,国门打开了,空气更新鲜了,但是拜金主义等一些不健康的思潮也进来了,严重影响青少年的价值观,感恩情愫缺失。

基于以上思考,从我校德育工作实际出发,结合本学期我们提前作的感恩教育的相关工作以及取得的效果,我们提出了《农村小学感恩教育研究与实践》的课题,创造感恩教育的新模式,对学校实施感恩教育的途径与方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方案,我们设计开展以学生自主参与探索为前提,以学校、家庭、社区为场所的感恩教育实践活动。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使之成为我校的德育特色。

二、课题组织机构

(一)组织机构 课题组长:徐世涛

副组长:王国功 张晓飞 研究人员:各班主任

三、课题研究的界定

感恩,《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感恩”是个舶来词,牛津字典给出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 “知恩”于心,就是对世间所有人所有事情能给于自己的帮助表示感激,铭记在心;“感恩”于行,就是在知恩感恩的基础上,能够懂得施恩于他人,将心中的感知具体化,行为化形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品德。“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对生命常怀感激之心和致谢之情。我们这个课题研究解决的重点在于对小学生开展的感恩教育从小处入手,从身边入手,教育小学生认识、感受、体验父母、老师、同伴、身边人对自己的关爱和帮助,让学生懂得感恩,从而爱父母、爱老师、爱同伴、爱身边人、爱自然、爱社会,并使感恩成为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品德。

四、课题研究的价值

(一)理论价值

1、深化主体性教育理论和孝道教育理论。本课题的研究将扎根于主体性教育理论和孝道教育基础之上,而通过研究取得相应的研究成果,又反过来深化和发展该理论。

2、制定“小学生感恩教育”研究的年段目标体系、检测指标和评价方法。

(二)实践意义

1、对于个人而言,感恩教育有着不可低估的价值。一个人如果不知道感恩并以实际行动来报答他人和社会的恩情的话,那他就不是一个人格完整的、心灵健康的人。感恩有时并非人的天性,需要感恩教育的点拨。感恩教育在教育活动中对于人们内心价值秩序的建立、师生间关系的重建以及学生的生命观、自然观、人际交往观等观念的树立,都能起到重要作用,使他们走向谦逊、谨慎、幽默、敬爱、自尊、感恩。

2、感恩教育有利于形成学校、家庭良性互动的社会德育氛围。通过系列感恩活动,让学生的心灵不断撞击感激的区域,告诉学生要学会感恩——感谢父母的哺育,感谢自然原恩赐,感谢社会的关爱,感谢别人的鞭策……只有这样具有极强可塑性的学生才能“心会跟爱一起走”,并以爱心来回报这个充满阳光的世界。

3、本课题研究通过将儿童的活动与交往为路线,将学校、家庭、社区联成一个主体网络,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从而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在“开发利用德育资源、深化道德活动体验,促进学生品德自省内化”这一研究领域有所突破,通过唤醒学生的知耻心和感恩心,进而培养和完善学生的道德和法纪品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课题研究的研究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提高学生的感恩意识,学会一定的感恩方式,养成感恩习惯。

2、通过资质的各种感恩活动,培养学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激父母养育之恩,培养学生孝敬父母的道德品质;感激老师的培育之恩,培养学生尊敬师长的良好品质;感激他人的帮助之恩,在生活和学习中互相帮助,乐于助人;感激自然的赐予之恩,使“爱护环境,保护自然”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与措施

(一)研究思路

要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争取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支持和努力,主要以主题活动、学科渗透、课外延伸(家庭、社会活动等)为载体,以角色换位、实践体验为行动策略,具体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营造感恩教育的校园环境。

感恩教育要取得成效。需要有良好的教育气氛和校园环境建设。我们主要通过校园的物化和人文环境的建设营造感恩氛围。物质文化环境是无声的老师。文化环境的精心设置会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真正起到“无声润物三春雨,有心护花二月风”的效果。

(1)在我们精致和谐的校园里,处处洋溢着感恩的氛围:(2)在校园的墙面上,悬挂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等感恩名言诗句;在每天的晨间和校园午间广播中,《感恩的心》、《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等旋律优美、感人肺腑的感恩歌曲被反复传唱。这些自然和谐的举措,呼唤着孩子的感恩之心。

2.加强学科教学的感恩渗透

通过挖掘语文、思品、音乐、美术等其他学科的相关育人因素,整合和优化,在课堂中有机渗透。例如语文老师可以选用短小精美和富有人生哲理的寓言故事、童话故事或名人名家的感恩故事等,加以讲解或让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明白感恩的道理。这种方法对于小学生来讲,生动有趣。吸引力特别大,效果应该是非常显著的。

3.展开感恩教育活动,我们以《小学德育纲要》、《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等小学德育的纲领性文件为依据,以“一片孝心回报家庭、一份爱心回报他人”、“一腔热心回报社会”为基本内容和目标,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和发展规律,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把握生活切入点,将感恩德育目标进行科学整合,分低中高三个年级段在道德知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等方面提出具体分层次的要求。学校德育和学科教育相互结合,创设感恩教育的平台与氛围。所以我们首先要创设一个感恩教育的和谐环境。学校德育还可以与学科教育相结合,利用学科教材资源进行感恩教育的渗透。全体教师改变观念,充分认识感恩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明确课题目标。

4.建立学校与家庭的教育纽带,争取父母的理解与支持,共同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与家长达成共识,争取家校共同实现对学生的感恩教育。孩子是一面镜子,照着我们家长的一言一行,孩子的表现便是我们家长教育的回应。许多时候孩子需要我们的关心和爱护,更多时候则更需要我们去引导感悟。所以作为家长,不仅要给孩子爱心、榜样、机会,更需要学会珍惜、欣赏、肯定孩子的示爱和感恩的表现,我们的孩子才会不仅有爱的意识,更会有那些感恩的行为。我们希望可以通过家长会、家校联系卡、电话联系、广播电视学校、家访等方式让家长了解我们课题实施的意义,以共同实现对孩子的感恩教育。

5、利用影视媒体的感恩熏陶

利用优秀电影资源,进行感恩教育的熏陶,在愉快的影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培植学生的感恩心,提高学生道德能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全面地发展。

(二)研究活动的具体策略:

1、对父母的感恩。

一个人只有爱父母,爱家人,才会爱他人,爱祖国,所以对父母的感恩是最基础的。

(1)首先开展体验活动,体会父母养育自己的辛苦。可结合母亲节、妇女节、父亲节等开展如“一日护蛋行动”、“听妈妈讲怀孕的故事”、“做一天家务”、“为父母洗一次脚”、“给父母过生日,亲手制作小礼物”等活动。

(2)观看亲情影片,联系自身,激发情感。

2、对老师的感恩

(1)了解老师一天的工作内容,酌情开展“我当小老师”的体验活动,体会老师教育学生的良苦用心和付出的精力。认真学习、主动帮助老师做如擦黑板等力所能及的事,对师长有礼貌,尊重老师。

(2)进行征文或演讲比赛,抒发对老师的爱和感激。

(3)教师节为老师做一件有意义的事表达感恩之心。

3、对同伴乃至他人的感恩

(1)“我的同伴”主题活动,可以选择征文、班队会、交流等方式进行。

(2)发现身边帮助过自己的人,如医生、邮递员、清洁工等。

(3)结合“学雷锋”开展回报活动,帮助社会上弱势群体,如去敬老院探望孤寡老人,为生活中有困难的同学献爱心等。

4、对自然、对祖国的感恩。

(1)了解大自然为我们的生存提供的物质条件,人类对于自然的依赖和利用,感受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开展“环保小卫士”等活动。

(2)了解祖国的地大物博,更从民族文化中感知祖国的博大精深,丰富底蕴,从祖国的优秀儿女特别是在祖国危难时刻为祖国献身的英烈中感知祖国的凝聚力和无尽的恩情。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取文献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

八、课题研究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建立课题研究组,明确分工

2.制定研究实施方案

3.前期调查表

4.组织学习相关理论知识

5.调查学校德育工作现状和学生的思想实际情况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

1.根据实施方案开展具体的实践工作,2.不断修正和完善实施方案

3.中期调查表

4.注重材料的积累和归档

5.做课题中期总结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13年4月---2013年12月)

1.课题组成员完成研究成果,进行资料整理

2.完成结题论文,研究报告

3.感恩教育展示活动

九、课题研究的条件:

我校十分重视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提倡以人为本,以德治校,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倡导“孩子的笑脸是学校的阳光”。通过组织教师学习,家长学校、教师、家长已基本形成了育人共识,树立了正确的教育观。另外,我校在本学期已经做了一些感恩教育的相关实践活动,为此课题的开展打下了基础并积累了一些经验,此次课题的申报给我校感恩教育的开展指引了方向,使活动的开展更加制度化、规范话,坚定了我们深入开展工作的决心和信心,完成本课题也具备足够的条件。

1、组织保障:校长为课题组总负责人,作统筹安排;少先队具 体落实、业务指导。

2、成员保障:课题组的每位实验教师都是通过学校上会讨论,权衡各方面能力和条件精心挑选成立的一支富有创造力的队伍。

3、制度保障:制定课题研究实施制度、课题组成员定期学习制度和成果奖励制度。

4、经费保障:学校将提供课题研究所必要的研究经费。

5、时间保障:课题研究紧密结合教师的教学与教育工作展开,不致教学与科研产生时间冲突;同时学校将为课题组成员的学习交流提供保证。

6.德育资源保障:有效的德育活动离不开德育资源的支持,我们尝试充分开发利用和挖掘整合德育资源。这里的德育资源是指个体经历的一切生活资源,包括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劳动实践等等条件性资源和学生的知识、技能、经验、创意、感受、问题、困惑、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素材性资源。开发和利用德育资源我们更多的是借鉴心理辅导的活动方式,根据学生的现实生活制订感恩教育内容,在学科教学中,在少先队开展的活动中冲破传统德育的束缚,积极启发和引导学生亲自体验,发现问题,主动、独立地表现自己,感受生活,自我教育,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社生小学德育研究课题——感恩教育

社生小学

2013年

第四篇:小学德育教育研究课题

小学德育教育研究课题—— 农村小学感恩教育研究与实践

一、课题的提出

1.社会现状的需要

我国自古就有“羊跪乳,鸦反哺”的古训。感恩就是意识到今天自己获得的一切,不是凭空而来,除了自己的努力,还有许多人在背后的创造和奉献。感恩是一种本性和不可磨灭的良知。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一种处世的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对于今天的广大青少年来说,感恩意识绝不是简单的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它还是一种责任意识,自主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更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更是我国优秀的传统美德,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该不断继承和发扬光大。

2、学校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积极倡导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引导广大未成年人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对小学生而言,“感恩”他人的能力还非常有限,但从小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让他们懂得感谢和帮助,应该是我们现代教育的一个重大课题。

3.儿童成长的需要

儿童教育专家郭建国教授说:“感恩之心是一种美好的感情,没有一颗感恩的心,孩子永远不能真正懂得孝敬父母、理解帮助他人,更不会主动地帮助别人。”小学阶段是人生受教育的起始阶段,一些行为习惯的养成影响着孩子的一生。开展感恩教育就是让学生从感恩思想中内省的自我发展要求,在学生内心中激发出要我学好到我要学好,真正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对塑造儿童完善的人格,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此,我校对小学生思想道德心理状况进行了一次“摸底抽查”,抽查数据显示:有的学生景仰科学家,有的学生景仰体育、影视明星,只有少数学生表示景仰自己的父母,“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付出的是最多的,可崇拜父母的孩子是最少的。孩子尚且对父母不怀感恩之心,更何况对对同学、对老师、对社会呢?当今,虽然物质生活已经达到较高水平,但是学生的感恩意识缺失,不懂感恩,不会感恩,拒绝感恩的现象时有发生,暴露出基础道德滑坡,理念信念缺位,价值观念扭曲等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严重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究其原因有三:一时学生中独生子女居多,在家中备受溺爱,长辈们只知道默默付出,却忽略了对孩子的感恩教育,只是孩子们以为向长辈们索取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养成只想索取不思回报的习惯。二是由于分数成为唯一评价标准已又多年,感恩教育缺失就可想而知。三是改革开放30年来,国门打开了,空气更新鲜了,但是拜金主义等一些不健康的思潮也进来了,严重影响青少年的价值观,感恩情愫缺失。

基于以上思考,从我校德育工作实际出发,结合本学期我们提前作的感恩教育的相关工作以及取得的效果,我们提出了《农村小学感恩教育研究与实践》的课题,创造感恩教育的新模式,对学校实施感恩教育的途径与方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方案,我们设计开展以学生自主参与探索为前提,以学校、家庭、社区为场所的反恩教育实践活动。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使之成为我校的德育特色。

二、课题组织机构

(一)组织机构 课题组长:郭海波

副组长:王站雄 刘金波 李江峰 研究人员:各班主任

三、课题研究的界定

感恩,《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感恩”是个舶来词,牛津字典给出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 “知恩”于心,就是对世间所有人所有事情能给于自己的帮助表示感激,铭记在心;“感恩”于行,就是在知恩感恩的基础上,能够懂得施恩于他人,将心中的感知具体化,行为化形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品德。“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对生命常怀感激之心和致谢之情。我们这个课题研究解决的重点在于对小学生开展的感恩教育从小处入手,从身边入手,教育小学生认识、感受、体验父母、老师、同伴、身边人对自己的关爱和帮助,让学生懂得感恩,从而爱父母、爱老师、爱同伴、爱身边人、爱自然、爱社会,并使感恩成为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品德。

四、课题研究的价值

(一)理论价值

1、深化主体性教育理论和孝道教育理论。本课题的研究将扎根于主体性教育理论和孝道教育基础之上,而通过研究取得相应的研究成果,又反过来深化和发展该理论。

2、制定“小学生感恩教育”研究的年段目标体系、检测指标和评价方法。

(二)实践意义

1、对于个人而言,感恩教育有着不可低估的价值。一个人如果不知道感恩并以实际行动来报答他人和社会的恩情的话,那他就不是一个人格完整的、心灵健康的人。感恩有时并非人的天性,需要感恩教育的点拨。感恩教育在教育活动中对于人们内心价值秩序的建立、师生间关系的重建以及学生的生命观、自然观、人际交往观等观念的树立,都能起到重要作用,使他们走向谦逊、谨慎、幽默、敬爱、自尊、感恩。

2、感恩教育有利于形成学校、家庭良性互动的社会德育氛围。通过系列感恩活动,让学生的心灵不断撞击感激的区域,告诉学生要学会感恩——感谢父母的哺育,感谢自然原恩赐,感谢社会的关爱,感谢别人的鞭策……只有这样具有极强可塑性的学生才能“心会跟爱一起走”,并以爱心来回报这个充满阳光的世界。

3、本课题研究通过将儿童的活动与交往为路线,将学校、家庭、社区联成一个主体网络,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从而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在“开发利用德育资源、深化道德活动体验,促进学生品德自省内化”这一研究领域有所突破,通过唤醒学生的知耻心和感恩心,进而培养和完善学生的道德和法纪品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课题研究的研究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提高学生的感恩意识,学会一定的感恩方式,养成感恩习惯。

2、通过资质的各种感恩活动,培养学生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激父母养育之恩,培养学生孝敬父母的道德品质;感激老师的培育之恩,培养学生尊敬师长的良好品质;感激他人的帮助之恩,在生活和学习中互相帮助,乐于助人;感激自然的赐予之恩,使“爱护环境,保护自然”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与措施

(一)研究思路

要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争取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支持和努力,主要以主题活动、学科渗透、课外延伸(家庭、社会活动等)为载体,以角色换位、实践体验为行动策略,具体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营造感恩教育的校园环境。

感恩教育要取得成效。需要有良好的教育气氛和校园环境建设。我们主要通过校园的物化和人文环境的建设营造感恩氛围。物质文化环境是无声的老师。文化环境的精心设置会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真正起到“无声润物三春雨,有心护花二月风”的效果。

(1)在我们精致和谐的校园里,处处洋溢着感恩的氛围:(2)在教室开辟了“班级感恩文化角”,设有“身边处处有恩情”、“感恩温馨语”等栏目;

(3)在校园的墙面上,悬挂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等感恩名言诗句;在每天的晨间谈话和校园午间新闻中,《感恩的心》、《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等旋律优美、感人肺腑的感恩歌曲被反复传唱。这些自然和谐的举措,呼唤着孩子的感恩之心。

2.加强学科教学的感恩渗透

通过挖掘语文、思品、音乐、美术等其他学科的相关育人因素,整合和优化,在课堂中有机渗透。例如语文老师可以选用短小精美和富有人生哲理的寓言故事、童话故事或名人名家的感恩故事等,加以讲解或让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明白感恩的道理。这种方法对于小学生来讲,生动有趣。吸引力特别大,效果应该是非常显著的。

3.展开感恩教育活动,我们以《小学德育纲要》、《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等小学德育的纲领性文件为依据,以“一片孝心回报家庭、一份爱心回报他人”、“一腔热心回报社会”为基本内容和目标,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和发展规律,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把握生活切入点,将感恩德育目标进行科学整合,分低中高三个年级段在道德知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等方面提出具体分层次的要求。学校德育和学科教育相互结合,创设感恩教育的平台与氛围。所以我们首先要创设一个感恩教育的和谐环境。学校德育还可以与学科教育相结合,利用学科教材资源进行感恩教育的渗透。全体教师改变观念,充分认识感恩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明确课题目标。

4.建立学校与家庭的教育纽带,争取父母的理解与支持,共同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与家长达成共识,争取家校共同实现对学生的感恩教育。孩子是一面镜子,照着我们家长的一言一行,孩子的表现便是我们家长教育的回应。许多时候孩子需要我们的关心和爱护,更多时候则更需要我们去引导感悟。所以作为家长,不仅要给孩子爱心、榜样、机会,更需要学会珍惜、欣赏、肯定孩子的示爱和感恩的表现,我们的孩子才会不仅有爱的意识,更会有那些感恩的行为。我们希望可以通过家长会、家校联系卡、电话联系、广播电视学校、家访等方式让家长了解我们课题实施的意义,以共同实现对孩子的感恩教育。

5、利用影视媒体的感恩熏陶

利用优秀电影资源,进行感恩教育的熏陶,在愉快的影视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培植学生的感恩心,提高学生道德能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全面地发展。

(二)研究活动的具体策略:

1、对父母的感恩。

一个人只有爱父母,爱家人,才会爱他人,爱祖国,所以对父母的感恩是最基础的。

(1)首先开展体验活动,体会父母养育自己的辛苦。可结合母亲节、妇女节、父亲节等开展如“一日护蛋行动”、“听妈妈讲怀孕的故事”、“做一天家务”、“为父母洗一次脚”、“给父母过生日,亲手制作小礼物”等活动。

(2)观看亲情影片,联系自身,激发情感。

(3)在切身体验的基础上,上升为情感的具体表现。2——3年级的小学生给父母送一句温馨的祝福;4——5年级的小学生写一篇亲情作文。举行主题班队活动。

2、对老师的感恩

(1)了解老师一天的工作内容,酌情开展“我当小老师”的体验活动,体会老师教育学生的良苦用心和付出的精力。认真学习、主动帮助老师做如擦黑板等力所能及的事,对师长有礼貌,尊重老师。

(2)进行征文或演讲比赛,抒发对老师的爱和感激。

(3)教师节为老师做一件有意义的事表达感恩之心。

3、对同伴乃至他人的感恩

(1)“我的同伴”主题活动,可以选择征文、班队会、交流等方式进行。

(2)发现身边帮助过自己的人,如医生、邮递员、清洁工等。

(3)结合“学雷锋”开展回报活动,帮助社会上弱势群体,如去敬老院探望孤寡老人,为生活中有困难的同学献爱心等。

4、对自然、对祖国的感恩。

(1)了解大自然为我们的生存提供的物质条件,人类对于自然的依赖和利用,感受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开展“环保小卫士”等活动。(2)了解祖国的地大物博,更从民族文化中感知祖国的博大精深,丰富底蕴,从祖国的优秀儿女特别是在祖国危难时刻为祖国献身的英烈中感知祖国的凝聚力和无尽的恩情。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取文献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

八、课题研究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2年9月---2012年11月)

1.建立课题研究组,明确分工

2.制定研究实施方案

3.前期调查表

4.组织学习相关理论知识

5.调查学校德育工作现状和学生的思想实际情况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2012年11月---2013年4月)

1.根据实施方案开展具体的实践工作,2.不断修正和完善实施方案

3.中期调查表

4.注重材料的积累和归档

5.做课题中期总结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13年4月---2013年12月)

1.课题组成员完成研究成果,进行资料整理

2.完成结题论文,研究报告

3.感恩教育展示活动

九、课题研究的条件:

我校十分重视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提倡以人为本,以德治校,把德育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倡导“孩子的笑脸是学校的阳光”。通过组织教师学习,家长学校、教师、家长已基本形成了育人共识,树立了正确的教育观。另外,我校在本学期已经做了一些感恩教育的相关实践活动,为此课题的开展打下了基础并积累了一些经验,此次课题的申报给我校感恩教育的开展指引了方向,使活动的开展更加制度化、规范话,坚定了我们深入开展工作的决心和信心,完成本课题也具备足够的条件。

1、组织保障:校长为课题组总负责人,作统筹安排;教科室具 体落实、业务指导。

2、成员保障:课题组的每位实验教师都是通过学校上会讨论,权衡各方面能力和条件精心挑选成立的一支富有创造力的队伍。

3、制度保障:制定课题研究实施制度、课题组成员定期学习制度和成果奖励制度。

4、经费保障:学校将提供课题研究所必要的研究经费。

5、时间保障:课题研究紧密结合教师的教学与教育工作展开,不致教学与科研产生时间冲突;同时学校将为课题组成员的学习交流提供保证。

6、技术保障:学校将聘请专家为科研提供基本技术指导。

7.德育资源保障:有效的德育活动离不开德育资源的支持,我们尝试充分开发利用和挖掘整合德育资源。这里的德育资源是指个体经历的一切生活资源,包括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劳动实践等等条件性资源和学生的知识、技能、经验、创意、感受、问题、困惑、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素材性资源。开发和利用德育资源我们更多的是借鉴心理辅导的活动方式,根据学生的现实生活制订感恩教育内容,在学科教学中,在少先队开展的活动中冲破传统德育的束缚,积极启发和引导学生亲自体验,发现问题,主动、独立地表现自己,感受生活,自我教育,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阳店镇中心小学

2012年9月

小学德育教育研究课题——

农村小学感恩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2—2013学上期)

阳店镇中心小学 2012年9月

第五篇:亭北庄小学德育教育研究课题

亭北庄小学德育教育研究课题——学会“感恩”

实施方案

现在的孩子都是家庭的中心,他们心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让孩子学会感恩,尊重他人。把感恩教育贯穿于学校德育工作始终,使学生常怀感恩之心,感激和怀想那些有恩于我们的人,拥有做一位高尚的人的思想基础。

一、课题的提出及研究的意义

1、问题的提出

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探索一条科学规范、民主和谐、人文化的学校管理之路,在目前改革开放转型期的大背景下,青少年,特别是小学生,头脑中缺少一些最基本的道德规范,那就是对父母的孝,对师长的敬,对同学的爱。本着对症施治的原则,本校试用从古代文化典籍中选用儒家思想——感恩,来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

2、意义

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人在帮助着我们,父母、师长、同学还有各行业的,他们都有恩于我们,如何回报他们呢?老师很有必要提醒、引导教育学生自小学会感恩,感谢祖国的培养,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老师辛勤教导,感谢同学关心帮助,感谢一切付出多人。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感恩教育,旨在唤醒孩子内心深处最美好的善的天性,从我做起,从小做起,找到善心,善行的源头,让每位孩子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感恩与祖国的培养,感恩与父母的养育,感恩于师长的教诲,感恩与同学的帮助,感恩与身边一切关心自己的人;那么这个人必定是一个集大孝、小孝于一身的高尚的人,所以培养学生感恩情怀势在必行。各年级段具体内容如下:

低年级:吟诵《弟子规》,学会礼貌用语,不挑食,不挑衣。了解衣食的来源,记住父母生日,教师开“二十四孝”故事会。

中年级:记背《弟子规》,写读书笔记,习惯用礼貌用语,不挑拣衣食,给父母帮做力所能及的事,给父母筹划过生日。完成爱心家庭作业,每学期开展两次征文活动,会算亲情账。

高年级:记背《弟子规》并按其内容做事,每周写一篇心得体会,阅读感恩之类的文章,熟练用礼貌用语,不挑拣衣食,不乱花钱,会算亲情账。上学之余帮父母做家务活,干些力所能及的农活。每周一下午班会上一节感恩专题课,交流感恩事例,互评感恩效果。完成爱心家庭作业,每学期开展两次征文活动。

三、课题实施方法:

(一)支持与保障

健全强有力的实验研究机构,组织全校教师共同参与的强大阵容。从教师、家长做起,“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孩子成长树立良好的形象。

从博大精深的古代传统文化典籍中摘取可用资源,从当代社会实践中,全球文化交流中搜选素材,特别从身边的例子当中,选知恩报恩的典范。

(二)实验的基本思路和实验策略

思路:

1、健全机构

2、营造氛围,选择传统读物:《弟子规》

3、定期布置学生做一件力所能及的感恩身边人的事,并从中筛选典型示范

实施策略:

1、树立净化社会风气,提升校园品味的自信心,通过感恩教育,让学生在思想、道德、行为习惯等方面得到全面培养,人品素质,学习成绩自然会得到提高,让学生懂得如何做人。

2、在课堂中创设情景,首先让每位教师树立正确的素质教育观,把教育学生“做人”作为着力点。仅有开发学生智力的不够的,还必须要有健康的人格,丰富多彩的情感。指导学生了解自己的家庭,自己的父母,家人的优秀品质及家族的好传统,好风气。引导学生体会在人的一生中,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是最真挚和无私的,父母的养育之恩是永远也所说不完的,这种恩情比天高,比海深,是人世间最伟大的力量。如果人类有爱,那么首先应该爱自己的父母。如果一个人连孝敬父母,报答养育之恩都做不到,谁还相信他是个“人”呢?又有谁愿意和他说打交道?通过具体活动,努力将学生的感恩教育,对家庭道德的认知转化为道德行为、学习动力,实现知行统一。

3、对学生进行激励评价 ①这个课题研究,旨在提升全体学生道德素质、净化校园和所涉及家庭风气,范围广,时间长,应督促,鼓励每位学生参与。

②学校组织各班每周星期一班会,让学生交流为父母,为家庭做的事,让学生民主评议,选出本周“感恩活动”模范、标兵。并记录在案,上交课题研究组。

③学校建立长效机制,由主管德育的副校长任组长,班主任任组员,由少先大队共同督促检查,引导学生从小事,力所能及的事做起。长期坚持下去,养成习惯,酿造品德,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把褒奖“感恩活动”典型事例作为学校长效制度坚持下去。

④每周星期一下午自习学生互评一次,教师把典型事例点评,推广。让学生汲取典型,并付诸于自己的行动。

⑤每月让家长对孩子感恩行为评价一次,并把评价反馈学校。

3、开展丰富多彩的感恩活动 ①选择良好的文章、书籍 ②选择有教育意义的光盘 ③教唱孝亲歌曲 ④为父母做一件事 ⑤为父母过一个生日 ⑥写感恩词

知道感恩的原因,践行感恩的行为,坚持感恩的传统 通过感恩教育让学生发扬知恩图报,尊老爱幼,待人诚恳的传统美德,做到孝心常在,而非一时之念想。知道感恩给我们生命的人,感恩给我们知识的人,感恩给我们衣食住行的人。

2013.9

下载小学德育教育研究课题--学会“感恩”实施方案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德育教育研究课题--学会“感恩”实施方案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感恩父母”德育教育活动实施方案(五篇模版)

    黔西六中七年级(7)班寒假“点亮亲情,感恩父母”德育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一、活动目的: 1. 通过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培养爱心,从而以爱心唤醒爱心、换取爱心、传达爱心,使爱得到迁移与......

    德育教育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落实《xxx学校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德育工作实施意见》,认真贯彻执行学校党委提出的“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办学方略,培养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

    德育教育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落实《XXX学校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德育工作实施意见》,认真贯彻执行学校党委提出的“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办学方略,培养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

    德育教育实施方案

    孝敬中学德育教育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 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坚决贯彻“德育为首”的原则,紧密结合 我校实际,让德育教育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

    小学美术课学习方法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小学美术课学习方法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界定及理论依据 课题界定: “小学美术课堂”这里指的是按教学常规要求进行的美术课堂教学,即在以40分钟为一节课的单位时间里,以班......

    有关学会感恩小学演讲稿(最终定稿)

    有关学会感恩小学演讲稿范文演讲稿以发表意见,表达观点为主,是为演讲而事先准备好的文稿。在现在社会,我们都可能会用到演讲稿,那么一般演讲稿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

    小学作文:学会感恩

    学会感恩 感恩是无限的,它即不限于人,也不限于物。只要是对你有帮助的东西,都是你感恩的对象。 看见衣橱里那些干净的衣服吗?你要感恩那不起眼的洗衣粉。它们用自己身体的一部分......

    学会感恩小学演讲稿

    学会感恩 如果世界上只有你一个人,你会有什么感觉?我想那一定是一件可怕的事。所以,我们要学会感恩。感谢老师,因为,没有你们,我将是一个无知的人;感谢小伙伴,因为,没有你们,我将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