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危重患者管理
阳泉市第二人民医院郊区人民医院
危重患者管理办法(试行)
加强危重患者管理是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的关键。建立危重患者管理体系,是对危重患者进行科学的、系统的、全方位的管理,促进各个科室之间工作的紧密配合,促进医疗工作质量持续改进。特制订本办法。
一、急诊管理。
1、急诊医师接诊危重病人时,应立即处置病人。院前救治现场及转运途中应进行简单、必要的处置,并向患者方交待病情;嘱咐调度员协调医院相关科室人员待命,及时报告科主任、护士长,值班时间报告总值班、值班护士长,并酌情上报医务科、分管院长、院长进行全员调度进行抢救准备工作。
目标:从患者进院到开始处置时间≤5分钟,急诊抢救患者立即处置。急诊输血时间≤30分钟;急诊死亡病历讨论时间≤1周、尸检病历≤ 2周。院前急救出车时间≤3分钟;急诊危重患者会诊到达时间≤10分钟。
2、急诊医师在处置病人时,如遇有疑难急诊患者应立即请上级医师或相关专科医师会诊,上班时间应10分钟内(晚上15分钟内)到场参加会诊,以免延误诊治。严格落实针对急诊患者的各种会诊制度。特别是针对多系统疾病和复合伤及需要多学科协同抢救治疗的患者,各相关科室必须严格按规定参加会诊,不得互相推诿。收治患者有不同意见时,由医务科或总值班决定收治至适当科室,相关科室应无条件服从,不得互相推诿。
3、重大抢救、突发医疗事件、群体性及特殊事件必须立即报告科主任,并报告医务科(总值班),以便协调全院进行抢救。
4、医务科每年定期组织医务人员急诊知识、急诊技术操作和急诊应急能力的培训和检查,加强急诊科技术质量的管理。急诊科应加强“三基”及各种急救技术的培训,使每一位急诊科医生都能熟练处理急诊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并能熟练掌握气管插管、除颤、CPR以及外伤的止血、包扎、固定和转运以及急诊监护仪、呼吸机的使用
等。
二、住院管理。
1、住院时急诊医师应与病区医师进行面对面交接班。
2、患者到达病区的处置时间争取达到以下目标:危重患者立即处置;急诊输血时间≤30分钟;急诊手术当日实施,抢救手术≤1小时实施;危重抢救患者会诊到达时间≤10分钟。
诊断不明确、治疗效果不佳的危重患者经治医师应立即报告上级医师或科主任,上级医师、科主任应在1小时内组织科内、科间会诊,科间会诊未解决问题的,随时报请院内会诊(办公时间报医务科,非办公时间报总值班);疑难患者应在6小时内组织院内会诊;危重患者抢救到场时间≤10分钟;危重患者抢救记录6小时内补记;首次病程记录8小时内完成,住院病历24小时内完成。死亡病历讨论时间≤1周、尸检病历≤ 2周。
3、科主任主持的危重、疑难患者科间或院内会诊,尤其是ICU患者,办公时间相关科室主任参加,非办公时间由值班医师参加。
4、科主任要加强科室的管理和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科主任将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和诊疗常规落实到日常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上,严防医疗差错,杜绝医疗事故,减少医疗纠纷,确保医疗安全。对危重患者,科主任要积极主动做好科间配合和协同抢救治疗,不允许出现互相推诿和延误治疗等情况。
5、规范医技科室检查项目,明确危重患者辅助检查出报告的时间,凡经治医师在检查项目申请单上注明危重病人字样的,B超、心电图现场出报告;常规化验20分钟出报告;X线、CT 半小时出报告。检验科急诊检验项目必须满足临床要求,不得推诿。
三、目标管理。
1、要求急诊科统计各项指标: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危重患者入院至接诊时间、首诊接诊至开始治疗时间、确定住院到实际住进病房时间、确定手术至开始手术时间、确定输血至开始输血时间、确定影像等辅助检查至出报告时间,并作为危重患者常规统计指标纳入质量管理要求。对所有的死亡病历均在院内和科内做好讨论、分析和总结工作。
2、对上述各项指标定期进行分析,对影响上述指标的关键因素及时进行整改,完善危重病人的抢救管理制度和流程,进一步提高危重病人管理的水平和抢救难力。
3、每例危重病人抢救结束后均要进行分析评估本次抢救的效果,总结存在的问题和经验教训,以利提高抢救危重病人的能力。
第二篇: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1、重危患者的抢救工作,一般由科主任、正(副)主任医师负责组织并主持抢救工作。科主任或正(副)主任医师不在时.由职称最高的医师主持抢救工作,但必须及 时通知科主任或正(副)主任医师或本科值班人员。特殊病人或需跨科协同抢救的病人应及时报请医务处、护理部和业务副院长,以便组织有关科室共同进行抢救工作。
2、对危重病人不得以任何借口推迟抢救,必须全力以赴,分秒必争,并做到严肃、认真、细致、准确,各种记录及时全面。涉及到法律纠纷的,要报告有关部门。
3、对急诊抢救病人,遵循先抢救后补付款的原则。对突发危重病人应就地抢救,待病情平稳后方可移动。
4、参加危重病人抢救的医护人员必须明确分工,紧密合作,各司其职,要无条件服从主持抢救工作者的医嘱,但对抢救病人有益的建议,可提请主持抢救人员认定后用于抢救病人,不得以口头医嘱形式直接执行。
5、参加抢救工作的护理人员应在护士长领导下,执行主持抢救工作者的医嘱,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随时将医嘱执行情况和病情变化报告主持抢救者。执行口头医嘱时应复诵一遍,并与医师核对药品后执行,防止发生差错事故。
6、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和查对制度,日夜应有专人负责,对病情抢救经过及各种用药要详细交待,所用药品的空安瓿经二人核对方可弃去。各种抢救物品、器械用后应 及时清理、消毒、补充、物归原处,以备再用。房间进行终末消毒。
7、抢救完毕,做好抢救记录。(括病史首页危重、抢救人次的填写)
8、安排有权威的专门人员及时向病员家属或单位讲明病情及预后,以期取得家属或单位的配合。
9、需跨科抢救的重危病人,原则由医务处或业务副院长领导抢救工作,并指定主持抢救工作者。
10、不参加抢救工作的医护人员不得进入抢救现场,但须做好抢救的后勤工作。
11、抢救工作期间,药房、检验、放射或其他特检科室,应满足临床抢救工作的需要,不得以任何借口加以推诿,总务后勤科室应保证水、电、气等供应,设备处保障设 备的临时供应。
第三篇:危重患者护理管理制度
危重患者护理管理制度
1、危重病人入院、转科由所在科室的护士,先电话通知接受科室,并护送病人至病房。接收科室护士接到电话后立即通知医生、准备好病床及抢救物品,并做好病人病情交接。
2、护士应熟悉所管危重患者的病情、诊断、治疗及护理,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做好相关急救准备。如患者病情变化,应立即通知医生处理,及时、客观、真实、准确地书写护理记录。
3、实行危重患者护理质量三级控制,责任护士和责任组长负责全面评估患者护理问题、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落实各项护理措施,并向护士长汇报,护士长需及时查看危重患者护理工作落实情况。对病情复杂、护理难度大,涉及多个专业科室护理的危重患者,科室需上报护理部,必要时组织全院护理专家实行全院护理会诊。
4、实行危重患者主管护士参与医疗查房制,以利于制定正确、科学、合理的护理计划。
5、危重病人出科做任何检查应由医护陪同前往。
6、配合医生抢救时,护士应做到沉着、冷静、敏捷,并注意语言严谨,避免引起纠纷。危重病人抢救时,尽量避免病人家属在场,以免影响抢救工作的进行,必要时通知家属,听取家属意见。
7、护士下班前除做好护理记录外,必须将危重患者病情、治疗、观察重点,向下一班护士以书面及床头两种形式交班,不得仅做口头交班。
危重患者护理常规
1、将病人安置在抢救室或监护室,佩戴手腕识别带,穿病员服,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安静、整洁,温湿度适宜。
2、根据病情酌情给予合适的卧位,使病人舒适,便于休息,对于昏迷神志不清,烦躁不安的病人,应采用保护性措施,给予床栏、约束带、压疮防治垫等。
3、严密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等变化,及时发现问题,报告医师,给予及时处置。
4、保持静脉通道畅通,遵医嘱执行各项治疗、给药。
5、加强基础护理工作,病人做到“三短六洁”,使病人清洁舒适。
6、视病情给予饮食指导。
7、保持大小便通畅。
8、保持各导管通畅,妥善固定、有标识、防脱落、扭曲、堵塞,同时注意无菌操作,防止逆行感染。
9、心理护理:加强巡视,关心病人,多与病人沟通交流,消除病人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第四篇: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危重患者抢救制度
1、重危患者的抢救工作,一般由科主任、正(副)主任医师负责组织并主持抢救工作。科主任或正(副)主任医师不在时,由职称最高的医师主持抢救工作,但必须及时通知科主任或正(副)主任医师或本科听班人员。护士长做好护理人员分工,各负其责,如护士长不在班,领班护士负责组织抢救,不得延误,必要时报请护士长参加抢救。特殊患者或需跨科协同抢救的患者应及时报请医务科、护理部和分管副院长,以便组织有关科室共同进行抢救工作。
2、医护人员发现患者病情危重,第一发现人立即采取急救措施,如心脏按压、人工呼吸、建立输液通道、吸痰、输氧等,同时通知其他医护人员到场协助抢救,必须全力以赴,分秒必争,不得以任何借口推迟抢救。
3、参加危重患者抢救的医护人员必须明确分工,紧密合作,各司其责,要服从分配,严守岗位,严肃工作纪律,不得擅自离职,抢救患者过程中要无条件服从抢救工作主持者的嘱示,但对抢救患者有益的建议,可提请主持者认定后用于抢救患者,不得以口头医嘱形式直接执行。各种用药处置要准确、最大程度提高抢救成功几率。
4、参加抢救工作的护理人员应在护士长领导下,执行主持抢救工作者的医嘱,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随时将医嘱执行情况和病情变化报告主持抢救者。执行医生口头医嘱时,必须重述一次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并由专人记录。
5、危重患者的各项记录必须指定专人记录,记录要做到严肃、认真、细致、准确、及时、全面,时间应精确到分钟。涉及到法律纠纷的,要报告有关部门。
6、要保证抢救药品及器材的供应以保证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抢救器材及药品必须齐全完备,要定人保管,定位放置,定量储存,用后随时补充。值班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各种器械、仪器性能及使用方法。抢救物品一般不外借,以保证使用。
7、在抢救患者的同时,由抢救工作主持者或指定人员,向家属告知患者的病情危重情况,取得家属的理解与配合,未签署病危通知书的及时与患者代理人或近亲属签署。
8、抢救工作期间,药房、检验、放射或其他特检科室,应满足临床抢救工作的需要,不得以任何借口加用拒绝或推迟,后勤管理处应保证水、电、气等供应。
9、特殊情况如高级干部、港、澳、台胞,或已产生纠纷的病例,可由医务科到场协调,必要时设立科室或院抢救小组,选派专人负责治疗或护理,或根据实际情况及时组织科室间或院间会诊,共同制定抢救方案。
10、重症医学科每日须留有床位,以备急、重症患者入院治疗,抢救时使用。
11、严格执行交班制度和查对制度,日夜应有专人负责,对病情变化、病情抢救经过及各种用药要详细交待,所用药品的空瓶经二人核对、记录后方可弃去。各种抢救药品、器械用后应及时清理、消毒、补充、物归原处,以备再用。房间进行终末消毒。
12、抢救结束后,在规定的时间内,除做好抢救记录、登记和消毒外,将抢救实施办法、措施及患者的病情变化详细书写在病历中,各项处置按实际执行时间补充医嘱。
第五篇:危重患者抢救工作制度
危重患者抢救工作制度
(一)各科室的抢救工作由科主任、护士长负责组织和指挥,由有临床工作经验和较高技术水平的医师和护士承担。遇重大抢救应立即报医务科、护理部,并上报院领导,根据病情提出抢救方案,凡涉及纠纷要及时报告有关部门。
(二)抢救物品、仪器、设备定期检查.保持完好状态。抢救物品一般不外借,以保证应急使用。
(三)抢救车内的药品、用物统一规范放置,定期清点记录。做到“四定”(定种类、定位放置、定量保管、定期消毒)、“三无”(无过期、无变质、无失效)、“二及时”(及时检查、及时补充)、“一专”(专人管理)。
(四)定期进行各种急救知识的培训,包括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
(五)参加抢救人员应一切以患者为中心,发扬协作精神,分工明确、紧密配合。
(六)值班护士按照分级护理要求对危重症患者或病情不稳患者进行病情观察及巡视。
(七)遇有抢救患者,充分利用现有人力,当班护士应沉着、冷静、分秒必争,首先进行初步紧急处理,同时通知值班医生。
(八)原则上不执行口头医嘱,紧急情况下若执行口头医嘱时,护士应向医生复述医嘱内容,取得确认后方可执行,并保留空安瓿备查。
(九)抢救过程中应准确记录患者病情、抢救过程、时间及所用各种抢救药物,因抢救患者未能及时书写记录的,有关医务人员应当在抢救结束后6小时内据实补记,并加以注明。
(十)对患者进行抢救的同时,要注意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安抚工作。如患者家属不在,应及时与家属联系或通知有关部门。
(十一)做好抢救后仪器、物品、药品的清理、补充、检查、终末消毒处理等。
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一)将护理安全管理纳人三级质控中,作为质量管理重点进行监管,确保患者治疗和护理安全。
(二)建立健全临床护理工作制度、岗位职责、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等并保证实施。
(三)制定护理风险防范措施及紧急意外情况的应急预案和处理流程,培训各级护理人员知晓并演练。实施监督、检查、评价和持续改进管理。
(四)制定和完善护理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措施,督促落实,定期总结。
(五)组织对护理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六)认真落实消毒隔离制度,防止和减少医院内感染的发生。
(七)严格执行药品管理规定。剧毒、麻醉药品专人、专柜、双锁保管,做好标志、交接及登记;高危药品(高浓度电解质、细胞毒性药品等)专人、专柜、上锁管理。
(八)急救器材、药品齐备完好,做到“四定”“三无”“二及时”“一专”。
(九)落实“四防”措施,定期检查非医疗护理的不安全因素,采取防范措施。
(十)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护理操作规程,按时巡视病房,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杜绝不良事件。
(十一)对危重、昏迷、瘫痪、精神异常及小儿等特殊患者加强护理,防止意外发生。
(十二)采用多种形式对患者和家属开展安全知识宣教。医嘱执行制度
(一)基本要求
1、医嘱由办公室护士接收、生成后,转抄于医嘱执行单上。护士执行医嘱应遵循及时、准确、认真、完整的原则,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2、执行医嘱前必须认真阅读医嘱内容、核对患者信息。
3、执行医嘱时必须经第二人认真核对,正确执行医嘱。
4、护士遵照医嘱对患者进行治疗和给药等,严禁执行电话医嘱,一般情况下不执行口头医嘱,抢救时除外。在执行口头医嘱时,护士应向医生复述医嘱内容,取得确认后方可执行。执行后要保留安瓿,待医嘱补齐后再次核对。
5、护士要正确执行医嘱,不得随意修改医嘱或无故不执行医嘱。当发现医嘱有疑问时,护士应及时向医生反馈,核实后方可执行。当医生拒绝核实有疑问的医嘱时,护士有责任向上级医生或科主任报告。
6、凡需下一班执行的临时医嘱,要交接清楚。
(二)长期医嘱
1、执行长期医嘱后由执行护士在长期医嘱执行单上填写执行时间并签名。
2、长期备用医嘱(PRN)每次执行时间应由医师在临时医嘱单上记录医嘱内容,护士执行后在电脑临时医嘱单上确认已执行。
(三)临时医嘱
1、临时医嘱有效时间在24小时以内,护士应在限定时间内执行;对限定执行时间的临时医嘱,应在限定的时间执行;即刻医嘱(ST)应在医嘱开出后立即执行并在电脑临时医嘱单上确认。
2、临时备用医嘱(SOS)12小时内有效,若未执行,则用红笔在此项医嘱栏内标注“未用”并签名。护士执行后,必须在电脑临时医嘱上确认已执行。
3、药物敏试结果,阳性以红笔“+”标记;阴性以兰笔作“-”标记,并签名。
(四)医嘱核对与处理制度
1、处理医嘱应做到班班查对。
2、处理医嘱者及查对者均须签全名。
3、对有疑问的医嘱必须问清楚后方可执行。
4、抢救病员时,医师下达口头医嘱,执行者须复诵一遍,经双方核实无误后,方可执行,并暂保留用过的空安瓿,经二人核对后方可弃去。
5、整理医嘱单后必须经二人查对。
6、护士长每周大查对一次,护士长不在时,须指定护士进行查对并签名。
(五)模糊医嘱澄清制度
1、模糊医嘱是指医嘱书写不清楚、医嘱书写有明显错误(包括学术语错误)、医嘱内容违反治疗常规、药物使用规则、医嘱内容与平常医嘱内容有较大差别、医嘱有其它错误或者疑问。
2、护士接医生下达的模糊医嘱后,必须查清后方可执行。首先询问开医嘱者,如果开医嘱者不在或无法联系到则寻找其上级医师,上级医师不在的情况下则联系值班医师或总住院医师,核实后重新下达并打印医嘱执行单,医嘱执行护士接医嘱执行单后,认真查对,严格按照医嘱的内容、时间等要求准确执行,不得擅自更改。
3、医嘱执行后,应认真观察疗效与不良反应,必要时进行记录并及时与医生反馈。
4、如遇抢救危重病人的紧急情况下,对于模糊医嘱护士可立即联系在科室就近的任一医师,此医师有责任积极了解病情并临时给予相应的紧急处置,同时及时与患者的主管医师沟通,主管医师无法联系到时应寻找其上级医师或住院总医师,必要时直接汇报科主任,抢救结束应做好相关的记录。在过程中推诿、延误抢救者根据情节严重情况和造成的后果将给与严厉的处罚。
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制度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工作中不在计划中、未预计到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常称为护理差错和护理事故。
(一)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程序
1、护理不良事件的上报范围:
(1)可疑即报:只要护士不能排除事件的发生和护理行为无关即报;
(2)频临事件上报:有些事件虽然当时并未造成伤害,但根据护理人员经验认为再次发生同类可能会造成患者伤害时亦需上报。
2、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的报告时间:(1)一般不良事件:立即报告护士长、24小时内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单》。严重不良事件:当事人立即报告护士长、科主任或总值班,同时上报医务科和护理部,护士长于6小时内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单》。
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的报告方法:事件发生后在要求时间内将填报的《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单》上交到护理部,14日内将书面处理意见上报护理部。
(二)鼓励护理人员通过口头、书面多种方式主动报告护理不良事件
1、对主动上报不良事件科室及责任人,根据对患者造成的如果经护理部讨论予以减免处罚。
2、对不良事件首先提出建设性意见的科室或个人给予奖励。
3、对主动上报不良事件的非责任护士给予奖励。
4、对未主动上报不良事件者视情节给予处罚。
(三)护理不良事件的防范及处理
1.有护理风险防范制度及措施,对护理质量定期进行分析及改进。2.建立护理不良事件登记本,及时据实登记。
3.发生护理不良后应及时评估事件影响,所在科室及护理部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尽量减少或消除不良后果。
4.发生护理不良后,科室应妥善保管有关记录、标本、化验结果及相关药品、器械等,不得擅自涂改、销毁。
5.发生护理不良后,所在科室须认真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单》,由本人记录发生不良事件的经过、原因、结果以及对不良事件的认识和建议。护士长应对发生的过程及时调查,在一周内组织科内讨论经,分析原因、影响因素及管理等各个环节,提出改进意见及方案并呈交科护士长,跟踪改进措施落实情况并评价效果。科护士长应对科室意见或方案提出建设性意见,并报护理部。
6.护理部应及时组织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对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确定性质,并提出整改建议及处理意见,返回给科室并督促改进。7.护理部每半年对上报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制定整改措施,并组织全院护理人员认真学习,严格实施,以消除护理安全隐患。8.护理事故的管理参照《侵权责任法》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