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体育教学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情境教学法的概念与作用
(一)情境教学法能提高小学生的注意力
小学生的好奇心强,活泼好动,上课时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使得注意力的集中时间较短,采用情境教学法能把小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中并且长久地保持在学习中。
(二)情境教学法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情境教学法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而不是仅仅以动作技能的教学为中心,将枯燥乏味的动作讲解和训练融入到真实的情境当中,让学生在快乐的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到快乐,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情境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体育虽然表现出较强的竞技性,但是,运动员所展现出娴熟的动作、优美的姿势、顽强拼搏的精神无不是美的一种体现。情境教学法把多媒体引入课堂教学,通过呈现优美的画面,让学生在欣赏运动员的精彩表演时受到美的陶冶,提高了他们的审美情趣。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方法
(一)创设音乐情境
体育毕竟是一项需要学生反复练习、颇为耗费体力的活动,学生在教学中容易感到疲劳和枯燥,此时,教师可以采用创设音乐情境来实施教学的方法,用舒缓的音乐放松学生的身心,让学生感受到体育运动的美好,且节奏感强的音乐能够振奋学生的精神、鼓舞学生的士气。比如,在体育课刚开始的时候,教师可以播放像“西班牙斗牛曲”或者“健康歌”之类铿锵有力、振奋人心的乐曲,以鲜明强劲的节奏充分调动学生的运动细胞,使学生产生一种跃跃欲试、激情澎湃的感觉,一旦学生以这种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中,教学效果不言而喻。当学生练习得比较累、心情烦躁的时候,教师可以播放一些轻松舒缓的音乐,用优美舒缓的音乐引导学生进入美妙的遐想中,放松身心,愉悦精神。
(二)创设故事情境
教师可以抓住小学生喜欢听故事、好玩的特点,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和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导入新课,聚合学生的注意力。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故事性的导入能够为整节课奠定良好的开端,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领学生在故事情景中进行体育锻炼,比如,教学二年级学生“单、双脚跳”的动作时,教师可以抓住小学生喜欢模仿的心理,用故事“小青蛙与小白兔”展开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模仿喜爱动物的过程中进行练习,这样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充满笑声的氛围中完成教学要求,又有助于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三)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多媒体技术集图画、声音和文字于一体,为创设教学情境提供了很多的有利条件。比如,对于高年级的学生而言,跑步是一项非常辛苦的运动,因此,教师在进行这项运动的训练前,可以先播放一些为祖国赢得荣誉的长跑运动员跑向终点和站在领奖台上激动人心的场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并增强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四)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联想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置问题情境,这也是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有效方法。教师的有效提问可以引发学生积极的思考与联想,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问题情境的设置一定要有启发性,能够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比如,笔者在教学一年级学生“各种姿势起动的自然跑”的内容时,让学生先自己采用不同的形式跑步,再提出问题:“哪一种起跑姿势的起动最快,效果最好?”,引导学生慢慢从实践中总结出各种起跑姿势的特点,进而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起跑姿势,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积极思考,学生在边想边练中自然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运用情境教学法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情境的设计要围绕教学目标
情境教学只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因而,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定。
(二)从学生实际出发
虽然小学生都有一定的共性,但是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各有自己的特点,对于年龄较小的低年级如一年级、二年级的学生而言,教师需要适当增加游戏和富有故事情境的教学内容;而对于高年级比如五年级、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师就应该增加一些带有教育意义的情境设计,比如观看优秀运动员的比赛录像增强爱国情感、开展小组比赛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角色扮演(比如让学生扮演裁判、评委等)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学会换位思考等等。总之,教学情境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年龄和特点,才能实现教育目标和教学效果。
(三)情境的设计要自然贴切
教师在设计教学情境时要尽可能地贴近教学内容,尽量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这样才显得自然贴切,让学生感到合情合理;否则,不仅起不到好的教学效果,反而不伦不类、贻笑大方。
(四)注重学生的情感投入
情境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学生是否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是否情不自禁地进入到教师预设的情境中,比如,教师让学生扮演青蛙,有的学生觉得没意思而应付差事得完成动作,有的学生却真的把自己想象
成一只自由跳跃在天地之间的青蛙,甚至在练习中会情不自禁地笑出声。因此,在运用情境教学法时,教师一定要注意学生对活动情境的情感投入,并进行适当的调节和引导。
第二篇:体育教学论文
简议怎样上好初中体育课
初中体育教学,要加强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预先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及主要措施,循循善诱地帮助学生统一认识,打好基础,使原来体育素质较差的“困难户”在新的环境下树立信心,使较好的同学树立新的拼搏目标。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自我完善,更要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使学生在打好素质基础这一阶段,逐步形成自觉锻炼、团结活泼的班风特点和勇于拼搏的进取精神。结合初中教学特点,在大力抓好素质教育的同时,把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融于课堂之中。
首先,突出的目的,明确的任务。新课程强调,体育教学目标应该淡化竞技意识,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课标明确规定对技术动作的细节不过分追求,注重过程,促进学生生理、心理健康,培养学生适宜社会能力的发展,在课堂教学完成后,学生的学习行为变化或学习结果能按课前所设置的课堂教学目标任务加以衡量和评价。这就要求教育者要把握好教育尺度,一改传统的技能传授充分发展“教育育人”的指导作用,实现知识教学与人文教育相结合。
再则,准确的示范,精辟的讲解。对初中学生,讲解动作过程要精辟、要领要易记,最好口诀化,练习提示要有重点。如篮球的原地投篮的动作要领精简为“蹬”、“伸”、“扣”三个字。如掷实心球的动作要领可精简为“后引挺腹前后(开立)站,收腹挥摆猛力掷”。这些精辟的动作要领,学生听起来易懂、易记,也抓住了练习的重点。而每次精辟动作要领的过程,也是体育教师一次熟悉业务、钻研教材的好机会,精讲多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树立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
要改进教学方法。受传统习惯的影响,体育课常采用传统的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这一结构模式。这种结构由于对课的几个部分限制过死,从形式和内容上过分突出了基本部分的作用,而忽视了其他部分的教育和培养作用。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现代教育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而我们的任务不仅是要让学生的身体好,重要的是把学习和锻炼的方法教授给他们,让他们掌握方法,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采用培养创造性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新课改下体育教学设计改革的方向。我们在教学中展示任何一种器材在学生面前,教师都不告诉学生怎样玩,而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自己创编各种游戏玩法,发挥其创造性思维。我们同时在活动中设置一定的难题,让学生自己想出解决办法,培养其解决问题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例如《篮球赛游戏》活动的设计,教师出示篮球后,没有示范动作,只是说:“你们能想出玩篮球的各种花样吗?比比看谁想出的花样最多?”接着让学生充分自由地、无拘无束地玩出各种不同的花样来。活动中教师留意观察谁想的花样多,与别人不一样,然后请这些同学示范,其他同学模仿学习,最后教师将学生们想到的动作综合成游戏。这样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唤起了学生的好奇、好动、好玩的天性,并且活动后心情舒畅、精神愉快、情绪高涨、回味无穷。
采用自主选项的教学方式;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兴趣,发挥学生特长,有时我采用自主选项的方式教学法,把自主选项分为限制性和完全性。所谓限制性自主选项就是给学生限定几个项目(如限定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跳绳),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好的项目去练习,我根据学生具体情况给予适当的技术和练习方法指导。在限定项目时尽量考虑到同学们的兴趣、爱好以及特长,满足同学们的需要;这种教学方式满足了学生运动、心理、健康等各方面的需要,发挥了特长,提高了兴趣,张扬了个性,有利于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完善,也和利于培养学生兴趣。
采用“激励”教学方式;激励教学是体育教师的一门教学艺术。加强这门教学艺术的修养,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体育课上得生动、活泼、有效。要避免简单地说“好”或“很好”,否则会使学生心理上得不到满足。教师可以说:“你的动作非常好,我很喜欢”,“大家来看XXX的表演,他做得真棒!”“老师相信你是成功的”等语言进行激励。同时对他们微笑、点头、竖起大拇指等非言语性动作奖励将会给学生莫大的鼓舞。这样不仅可以增强教师和学生间的关系,更有利于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和活动的积极性。
加强课外体育活动;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组成部分,是完成学校体育目的和任务的重要组织形式,提倡多种生动活泼的比赛形式,如乒乓球比赛,拔河比赛,举办秋季运动会,或建立运动队,对有特长的学生进行训练。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兴趣、增强了学生的体质、提高了学生的素质,也有效地巩固和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
以生为本,全面关心学生身心健康。以人为本,是新时代教育的人文精神,它是以鼓励人自主发展为旨趣,以教育和爱为核心的基土政策,是正确认识人、尊重人、信任人、开发人的心智和提升人的道德的指南。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是体育课堂的主旋律。学生是主体,教师在思想上理念上要重视学生,多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初步掌握运动技能技术,了解体育卫生常识,在活动中发展兴趣和能力。
体育与健康课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目的课程。其主要目标是: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培养运动兴趣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具有人际交往的能力和合作精神;提高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因此,体育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的精心设计,教学方式方法上,尽最大限度地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参与的全体性,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合作性、实践性和创新性,关注学生的差异性。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在乐中学、在学中乐,感受到体育课堂是一个师生平等的、民主的、和谐的、生动活泼的乐园。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构建新的教学结构。我国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来自苏联的“四段教学模式”,其表现形式为: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这种教学模式使得教学目标单一,组织形式死板,忽视学生个体差异和能力培养,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如在准备过程中,体育教师一般采用慢跑,跑完之后就是做徒手操,无论遇到什么课题都是如此。这种固定模式的教学结构给学生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限制了学生活动时间和空间,阻障了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使学生对体育活动散失兴趣,不利于学生创造思维和想象能力的发展。
新课改的全面实施,对陈旧的教学模式提出了质疑,要求教师改变原有单
一、陈旧的教学模式,建立和形成多样化教学模式。例如:我在《投掷》一课教学中,改变以往:开始部分(宣布课的要求)→准备部分(徒手操)→基本部分(教师讲解,学生练习)→结束部分(放松)的四阶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生理活动规律,将教学过程设计成以下模式:引导→激发兴趣→增强信心提高活动能力→学习技术→发展身体素质(满足活动愿望)→放松与恢复等六个阶段。
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教学中让学生在反复、单调的投掷练习中掌握动作的办法,使学生在自己喜闻乐见的飞行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了投掷动作,课堂上学生学得开心,玩得有趣,个个满怀激情地大胆表现,身心愉悦地完成了学习目标。我们体育教师要改变观念,解放思想,运用新的有用的教学方法,挖掘教材的潜在创造因素,不断培养学生的潜在能力。
第三篇:体育教学论文
农村小学体育课如何开展素质教育
摘要: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是我国现今整个体育工作的战略重点。目前,对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过程中,如何真正落实体育新课标,必须作具体分析,要考虑主、客观的诸多因素,对症下药,从根本上解决目前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关键字:小学体育农村素质教育
体育课的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教育目的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方面。因此,体育教育工作也是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二十一世纪的建设人才,如果没有很强壮的身体,就不能担当起如此重任,所以,搞好农村小学体育课教学是一个事关重大的问题,各级领导及教育行政部门应该重视这个问题,要让广大农村青少年从小健全地发育身体,成为祖国建设的合格人才。
一、目前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的现状
我国是一个人口重多的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了很大的比例。那么,农村小学的体育课教学又是什么样的情况呢,对体育课的教学以如何开展“素质教育的呢?这个问题我作了一些调查和了解。首先谈谈我们学校的情况:相比而言我校领导对体育课的教育教学十分重视,而绍兴2014年又将举办浙江省大学生运动会,在刚刚结束的全县中小学生我校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相比上年总分翻了一番,位列钱清学区同类学校中位列第一,名次也有大幅度的提升,还有去年的全县广播操比赛勇夺桂冠。尽管这样,我认为我们学校的体育师资力量仍然
比较差,没有一个体育专业毕业分来的教师,所以,在体育教育教字上还有一定的困难。经过深深地思考,我总结出如下几点当前农村小学体育课教学较普遍存在的问题和大家一起来共同探讨。
1、场地器材落后不实用
学校体育方面投资少,存在着器材品种及数量不足的状况。使用的体育器材,基本上是旧式器材,而且大多数器材的品种和规格成人化不适合中学生使用。有的器材体积又大又重,学生搬运困难,长期不使用像跳箱、山羊,只能充器材数量,即使有些器材能使用,个别体育教师又怕麻烦或出现伤害事故,也不使用。器材的短缺,致使体育教学不能很好的执行,直至影响教学质量和锻炼效果。另外,场地设施影响也很严重,除了篮球场,其它的活动场所都是黄土地,对学生的吸引力很弱。上体育课又都集中在同一时间,几个班挤在一起,场地小,器材少,教学很困难,效果自然就差,久而久之老师的积极性也没有了,学生的兴趣也淡化了。
2、教师治学不严谨,态度不端正
由于还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校还把学科分成“三六九”等,每个学科的工作量不同,补贴待遇也差很多。体育教师除承担正常的体育课外还要组织每天的“两操”课外活动及兴趣小组活动,工作量大责任多,钱少地位底。有时学生还不好管理,长年超负荷运转,倍感压力很大。工作得不到重视,前途一片渺茫,日积月累教学态度就会发生改变,上课不再积极,备课不再认真,教学不再探究。更有甚者人生消极,对待学生态度冷漠,不闻不问,上课“放羊”,教案不写,课不备,误人子弟,混日子。
3、领导重视程度不够
缺乏足够的支持和鼓励,宣传力度不强,普及不够广泛,没有很好的激励机制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升学考试也停留在表面,单一的体育考试项目选择不能激起运动热潮,反而遏制学生的兴趣和特长。繁重的学习任务挤占了学生大量的课余时间,身心疲惫的学生已无运动的心情和活动的兴趣。
二、体育课教学中如何开展素质教育
针对这些因素,我觉得农村的体育教学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来开展:
(一)、转化提高领导和体育教师思想,是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关键所在学校领导者要更新观念,不以应试教育的标尺来衡量学生,而要以学生的身体素质为重,舍得在体育设施上加大投入的力度。着力加强农村学校体育工作规章制度建设,使农村学校体育逐步实现规范化、科学化,不断发现和培养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工作的先进典型,树立榜样,使得学有方向、赶有目标,创造良好的体育环境。
而广大的农村体育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和思想境界,提高文化素质,掌握体育专业理论及相邻学科的基础知识,如美学、音乐、语言文学等方面的知识。掌握熟练的技术、技能,建立知识的立体结构,就能从各个学科体系中,汲取自己所需要的东西,融化到体育工作的实践中去,使教学和业余训练不断地创新和发展。
(二)、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扩大活动空间
场地和器材对于体育教学,就好比一位家庭主妇离不开柴米油盐一般,进行体育教学,场地首要条件。但摆在许多农村学校面前的现实情况却是活动场地小,不规范,不能满足教学和学生活动的基本需要。这样就要求我们体育教师尽量在场地问题上多想办法,如可以在充分保障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带领学生到校外活动。有些教材内容,能在校内进行的,就安排在校内,校内不具备教学条件的,就安排在校外,充分利用周围的自然条件,有计划的组织教学:如利用乡间公路或小道,根据教学内容和运动量,改变路线组织越野跑;利用周围的小山组织蹬山、爬山等教学;利用小河的石块投掷手榴弹、铅球等教学。这样做,既解决了场地器材短缺 问题,也完成了教学任务,更增强了学生的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创新意识
要创造宽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给学生自由发挥的机会。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自练、自律、自控、自评的能力,注重学生个性和
创新能力的发展。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兴趣是一个人完成某项任务或活动的内部驱动力。在设计活动时,坚持趣味性原则更显其重要。设计的活动生活化、有趣味,学生才会有兴趣,才会积极参与,克服困难坚持下来。例如斗鸡游戏活动时,设计成学生喜欢的揉道的情景,学生们活动的兴趣就会大大提高,否则枯燥的斗鸡活动会令学生们感到乏味。如在立定跳远活动中,设计成学生感兴趣的跳圈活动,学生就会感到今天上的新的内容,会感到非常新鲜和好奇,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等等。农村中小学学生非常喜欢游戏,所以游戏应该是我们农村中小学体育课的重要组成部分,用游戏式体育来发展学生整体素质。根据不同的游戏因势利导、潜移默化地来全面地发展学生。通过活动和游戏去对学生进行教育,往往比空洞的说教,枯燥的文字、抽象的理论更有教育实效。
农村体育教学工作的成功开展非一日之功,我们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工作者必须始终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在体育教学方面的经验还很欠缺,工作还不够扎实,我们在体育教学工作方面仅仅是站在了起跑线上而已。今后,我们一定会更努力地去工作,立足农村,把我们的体育教学工作做得更好,向着更高的目标冲刺。
(四)、组织好教学是上好体育课的关键
由于体育课大都在室外进行,组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排除各种干扰,激发学生兴趣,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只有合理而周密的组织教学,才可能使学生从心理和物质上作好充分准备,从而保证体育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因此,组织好教学是上好体育课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三者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使教学成为一个动态的统一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采取一定的组织教学形式来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从而实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目的。然而,教无定法,任何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都是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而变化的。怎样抓好小学体育课的组织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体育课是通过身体的各种练习,使体力活动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和技巧以及室外上课的特点,行之有效地组织教学。
抓好体育课堂常规的组织教学。体育课堂常规是规范体育课的必要条件。教师必须严格认真,坚持不懈地抓好体育课堂常规教育。尤其是要抓好整队集合、服装、精神状态、礼貌行为、组织纪律、学生守则、场地器材的布置与收拾等常规训练与教育。在教学中,教师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使学生变成自觉行动,以保证体育课的顺利进。
抓好体育课各阶段的组织教学。体育教学过程是由开始、准备、基本、结束四个部分组成的,由于四部分教学内容和学生情绪各不相同,因此,教学中教师要灵活地组织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切忌出现先紧后松、龙头蛇尾的不良现象。上课前,教师要组织学生布置好场地器材等,为上课作好准备;上课开始时的组织教学特别重要,教师要抓住学生大都还处在课间休息活动的兴奋状态中的特点,采用趣味游戏,如:“请你跟我这样做”,或“反口令训练法”等方法集中学生注意力,使他们兴奋的情绪稳定下来;基本部分是体育课中的重点部分,教师应力求做到精讲多练,语言生动,并不断改变练习方法,如在练习中引入竞争性游戏,不同形式的分组练习等,提高学习兴趣;结束部分。学生的情绪极易松懈,此时教师的组织教学更不能忽视,应采用一些调节情绪和恢复体力的放松性练习,保持学生兴趣,如舞蹈放松、意念放松,同时作好课堂的小结。
总之,学校应按国家教委的规定开设课时,培养每个学字自我锻炼、自我保健能力、良好的耐力、速度、力量、灵巧、柔韧等体能素质及自我调节能力。教师应深钻教材,认真备课,明确教材的要求;同时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性别、身体发育情况以及已有的操练基础,把每一节课都准备得很充分,很周密,同时要结合体育教学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祖国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建设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大春:《体育(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校本教研问题与指导》
2、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
第四篇:体育教学论文
若羌县第三小学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小学体育教学创新研究
摘 要 在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时代,小学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健康体格的关键。传统的小学体育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都存在较大的局限,本文对小学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了创新研究。关键词 小学 体育教学 创新
一、小学体育教学内容创新分析
(一)课程内容设置要体现实效性和生活性。
教学内容的时效性是指教师体育教学能够以教学内容为依据,让学生学的有效率。以往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导致教学过程缺乏效率,这使得体育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是形同虚设。要改变这种情形,就必须创新教学内容,使之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也符合学校的教学实施要求,能够引导教师充分落实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课程内容的设置不能按部就班,应该体现教学内容的引导性,使学生在课堂学习当中树立起创新意识和能力,在老师的引导性能够自主的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获得结论;课程内容的设置要给学生想象的空间,让他们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独立思考,大胆探索,标新立异,从而提高学生的体育理论素质。
体育教学内容中,应该将合理的生活的场景引入课程当中,把课堂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这要求课程内容能够与生活场景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在生活情景中体现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学习实践的场地和情景,让学生在看得见、摸得着的情境下练习,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生活实践的能力。另外,在课堂实践过程中要求学生相互帮助、相互合作,学会交流、沟通,培养学生人际关系交往等诸多良好技能,发展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使得体育教学更富生活性。
(二)课程内容设置要融入德育内容。
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几点:第一,热爱社会、热爱祖国的情感意识;第二,组织纪律性;第三,团结友爱、互相合作的集体主义精神;第四,坚忍不拔、勇敢顽强、敢于拼搏的奋斗精神等。为此,小学体育教学内容创新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在体育内容中增设国内外体育运动员努力奋斗,为国争光等事迹。在对体育知识讲解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体育竞技能力不仅能够使得国家获得荣耀,而且还能够让民族精神得到强化。
二、小学体育教学方法创新分析
第一,教学方式应该多样化。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是学生这一对象的特征所要求的,小学生在身心方面都有不同的基础,他们信息接受能力、活动能力各不相同。
第二,教师应该发挥学生主角作用。传统体育教学遵从的是教师作用于学生的单向模式,这使得体育教学以老师为主导,忽视了学生的需求,导致教学效果不佳。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能为学生更多地参与讨论、发表意见、参加活动创造条件。
艾合麦提江.麦麦提
2013-12-19
第五篇:体育教学论文
博客舞步“添翼”体育教师新成长
摘要:博客是一种技术,也是一种理念,博客本身是零技术壁垒的,但如何让博客助力于体育教师专业成长,并非易事。“博客”是一种重要的网络对话平台,它以其独特的优势,不仅在教师知识管理、教学与研究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关键词:教育博客;体育教师;专业成长;
社会对体育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体育日益成为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东西。体育教师的形象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各方面的好坏,所以,体育教师专业好坏在教学中占据主动的位置。众所周知,新课程使体育教师也面临着全新的挑战。从教育理念到教学行为,从教学方式到教育技能,从课程评价到课程资源开发,都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反思,在反思与实践的交替运动中逐渐达到驾轻就熟、不断完善的境界。面对新课程背景下的严峻挑战,教师必须实现角色转变,即由传统意义上的“教书匠”转变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研究者,即研究型教师。研究型教师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专业教育研究者。他们所从事的研究,主要不是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而是行动研究。通俗地讲,教师的行动研究就是教师自身为了更有效地从事教育工作,而对自己参与的教育活动进行有意识的、系统的、持续不断的反思与研究。教师将在行动研究中提升自己的专业发展。因此,寻找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式显得尤为重要。
博客(blog)是一种继QQ、MSN、BBS之后又一种新型的网络交流形式。Blog基于Web,采用类似个人网站的表现形态,通过简单的张贴将极富个性化的知识、思想以及见闻以“帖子”形式在互联网络上发布(Publish)共享出来。它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网络应用模式,它一出现便获得了很多人的支持和参与。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博客显然在其他领域还没有被充分利用和认识,只是单一地、肤浅地充当着个人展示的工具。而在教育领域,“它好像是专门为了教育而开发的一种互联网技术一样”,越来越多的教师、教育主管部门把博客作为教师成长的新天地,博客的教育之路越走越宽广.在日趋庞大的博客队伍中,出现了很多关注教育、研究教育、实践教育、反思教育的博客,并渐渐形成了有特色的“教育博客”、“教师博客”。教师博客,是教师们利用互联网的博客技术,以文字、多媒体等方式,将自己日常的生活感悟、教学心得、教案设计、课堂实录、课件等上传发表,超越传统时空局限,促进教师个人内隐知识的显性化,并让教师团队共享知识、生成新知识的一种方法。
[1]
教师博客几乎继承了博客的所有优点:简单易用、管理方便、自主构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个性张扬、时间延续、记录反思、知识管理、交流分享、平等对话„„教师博客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新的平台。
一、通过教育理论与教学反思的记录积累,促进体育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反思能力是过指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把自我作为意识对象,以及在教学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对自我及教学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孟子曰:“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所以教师可以记录每一天的教学工作心得,记录一天中使用的优秀教育教学资源,记录一些成功实施且效果显著的教学设计过程,记录教学组织过程中运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不仅如此,教师还能更精细地记录下自己学习、思考的片段,教师的思维动态性通过Blog得以保留和展现。随着Blog的不断积累,教师还可以在阅读Blog的过程中复习或回味自己过去所写的内容,不断回嗍、反思自己的思考,积极修正自己理解的偏差,从而产生更多的体会和感受。教师专业成长需要一点一滴的积累,需要长年累月的反思、调整、提高。教师博客提供了一种让教师自主地实现记录、反思、积累的专业成长平台。教师们可以很方便地将自己所学的教育理论、经历的教学实践、鲜活的教学案例、个体的教育困惑、点滴的教学反思记录在博客平台上。在记录与书写的过程中很自然地进行思考、分析,“进化式”地总结与探讨教师应该如何教,学生应该如何学,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不断积累教学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二、通过教学经验与教育资源的交流共享,促进体育教师专业成长
博客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交流共享。博客的先驱者给博客定下的精神是:“自由表达、开放宽容、个性张扬、专业精神”。其中“开放宽容”就是博客的交流共享。博客中的“日志”(或网页)可分为隐藏性日志和共享性日志两类。前者
需要浏览者输入密码方可浏览,仅对被许可者开放;后者则可以允许他人自由浏览,面向所有人。
博客可以为教师提供讨论问题的平台,提高其对专业问题思考的深度。虽然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有一些教研、科研活动,但是在开展的过程中,并不是每位教师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而且有的教师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加上思考的时间受到限制,一般浅谈辄止。而在博客上的交流,使教师的发言可以无所顾忌,可以保持冷静而理性的头脑去思考。例如某教师提到,“因为有了专题的讨论以后,有时问题可以讨论的比较深一点,而不是很泛的,大家提出了一个观点了以后,能够围绕这个观点谈,想的问题就比较能够深入下去,不像平常的那个谈话,讲到哪里就哪里。这样看来,网上的教研、科研活动可以给教师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并且在网络上留下大家讨论的痕迹,为往后的工作所借鉴。
三、通过体育教师博客搭台,构建远程教育专家会诊系统,促进体育教师专业成长
网络技术打破了人们交往的时空界限,教师可以通过博客站点与国内优秀教师、教育专家直接对话,得到专家的指导和同行的建议。教师在与外界交往的过程中不但开阔了视野,同时在探讨和鼓励中,自身价值也得到了认可,从而获得成长和发展的内在动力。
网络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比如我们可以通过远程专家医疗系统对一些疑难杂症进行专家会诊,极大的提高了我们的医疗水平。而在教育界,特别是农村教育,问题学生并不缺少。我们往往看到的是,他的班主任或者任课教师,对他苦口婆心,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或是严加管束,但一般都是一两年后更难管理,或者辍学。这都是教育行业的疑难杂症,我们为什么不能通过博客,建立一套远程教育专家会诊系统呢?让更多有经验的老师,更多的专家学者,参与到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多解决一些问题,少一些差生,我们的老师也可以学到更多的先进经验和专业知识,真正形成一种良性循环,让更多的教育专家涌现出来。
教育博客跨越时空界限在网上相互交流,共同提高,在教师的成长发展成为教育改革强有力的声音和动力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教育博客作为一种自发与组织相结合的形式,是一条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四、通过体育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载体,促进体育教师专业成长
博客作为目前最好的教育知识管理系统之一,它与知识管理的整合给教育带来了极大的益处。如知识管理的应用有利于人们对知识进行分类,并有效地运用博客上的知识,促进博客的共享和交流,并且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在博客中得到了转换。据调查显示,在知识系统中,80%是隐性知识,因此实现教育知识管理最为主要的就是实现隐性知识的管理。隐性知识通过外化,也就是把隐性知识表达出来成为言传性知识,然后再进一步将这些言传性知识重新构建、组合形成更复杂更系统的言传性知识体系。博客日志所提供的内容一般是直接指向现实生活的,比如:个人的体验、他人对亲身体验的生活描述等等。所以,教师们将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经验、教学心得、教学方法及教学管理经验以随笔的形式记录在自己的博客上,学生们将自己的学习经验、学习方法共享在博客上,这样就实现了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其他人通过阅读,逐渐地将这些言传性知识内化,成为个人的实际能力。
同时,博客可以实现知识的交流共享。只要愿意,教师可以将自己的知识资源共享出来。当教师阅读别人的博客,或别人阅读自己的博客,实质就是在与别人进行知识的分享和交流,只不过这是虚拟的,数字化的。这种知识分享的过程既是对自己已有知识的补充和深化,也是新知识可能诞生的前提条件。将阅读与交流的感受记录整理,就可能形成新的知识,从而又能促使新一轮的知识创新和知识分享。如果在一个学校内实现这种交流共享,有经验的教师的隐性知识能够被保存和传播,年轻的教师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更上一层楼,教师个体的教学反思能在教师群体中传播,从而带动学校教师群体的专业成长,提升学校整体的竞争力。尤其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这种教师群体的专业成长显得尤为重要。博客实现的这种知识管理的交流共享是教师个体和教师群体专业成长的重要方式之一。
五、通过教育科研与校本教研的参与,促进体育教师专业成长
近年来,中小学体育教育科研受到了广泛重视,各个学校校本教研也开展得轰轰烈烈。但是实际上大多数学校的教育科研参与者只是教师群体中的一小部分,原因是目前教育科研课题和校本教研开展形式的单一性和开展途径的狭窄
性,不能适应广大教师结合自身需求开展教育实践与研究的实际。寻找一种新的、适合绝大多数教师参与的教育科研形式与途径,提供和满足广大教师专业成长的多元化方式,是目前中小学教育科研和校本教研必须解决的问题。
博客成为目前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方式。利用Blog日志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表感想和故事,反映教师的教学成长历程。教师将教学活动中的心得体会与感受记载下来,为自己日后进行研究和分析提供原始资料和教学个案纪录,这些内容反映教师的个人教育生活、教师教育行为、观念构建,影响教师个人经验的形成,有助于了解教师的教学经验与理念是如何形成的,同时也折射出教师对教学问题的认识与思考。用Blog记录日常的思考,可以对教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知识不断进行整理,有助于未来的研究。由于使用Blog记录的一些感受,往往是零星、破碎的主观感受,这些感受却反映了教师的心理历程及情感的细微变化,而Blog由于有了时序化的记录,长时间的记录会形,博客的“自由表达与个性张杨”特点使得教师在自己的博客中可以对科研课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并在交流探讨的过程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博客的时间延续性使得博客能引导教师关注教育科研的研究过程。
结束语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教师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教师教育将贯穿于教师的一生,必须树立终生学习,协作学习的理念,利用Blog等多种网络工具进行知识的获取、利用、共享与交流,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实现自我发展、自我生成式的教育,促进教师个体的良性发展,也为教师教育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参考文献:
[1]徐启建.博客舞步添翼教师成长[J].中国教育报,2005,(5)
[2]顾泠沅.关于教师专业发展案例研究.[J]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04.[3胡三华,汪晓东.博客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中国电化教育,2004,(10)
[4]张菁.在反思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J]教育研究.2004.8
[5]余红、谌启标.基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博客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6.8
[6]华海英.试析基于博客系统的组织知识共享[J]现代情报.2006.7
[7]黎加厚.教育Blog的反思与展望[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