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新社会管理考察报告
创新社会管理研讨班考察报告
2011年9月22日,全县领导干部学习胡锦涛“七一”讲话暨创新社会管理研讨班,组织全班学员分乘三辆大车,参观考察了县公安据110指挥中心、南麻镇埠下村三层调解网络建设、鲁阳社区社会管理创新试点情况,分别听取了三个单位的情况介绍,参观了相关设施、设备。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考察的基本情况。
在公安局考察期间,参观了公安局110指挥中心,实地查看了电视显示幕墙,办公自动化设备,观摩了工作人员的的现场演示,听取了我县出巨资(投资500万元)打造的数字化信息平台建设情况及功能应用情况的介绍。通过考察,增加了对我县社会治安管理情况的认识,感到了数字化信息平台在社会治安管理、动态监视、各类案件侦破、证据搜集所具用的强大作用,给全县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尤其是我县这套系统为全省最先进,功能最全的介绍,给我们增加了不少自豪感,公安局的同志为我县争了光。
在埠下村考察期间,参观了南麻镇、埠下村三层调解组织介绍展板、各项设施,分别听取了南麻镇党委关于南麻镇三层调解组织建设情况及取得成效的介绍、埠下村村委关于埠下村三层调解组织建设情况及运作情况和效果的介绍,增加了我县建设农村矛盾化解机制的直观认识,感触到各级组织开展社会管理创新努力,体会到各级党组织坚持以人民利益为中心,积极探索适合新
形势下的管理模式。人民群众也在制度创新中不断获得实惠,得到帮助。
在鲁阳社区考察期间,参观了鲁阳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社区居民活动中心、文体活动设备设施、开展情况介绍展板,听取了南麻镇政府关于城区社区建设情况、居民管理模式探索情况、便民服务开展情况的介绍,鲁阳社区关于本社区基本情况、便民服务开展情况、居民文体活动开展情况、社区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开展情况介绍。使大家对我县城区社区建设情况有了了解,对居民的各项社会保障有了直观的认识,加深了我县社会保障工作不断拓宽保障面、保障强度的认识。通过考察,大家开阔了眼界,增加了知识拓展了思路,感到很有必要、很有成效,是这次研讨班的点睛之笔。考察结束后,县政法委副书记李传修同志就我县社会管理情况,作了专题介绍,并将我县作为全省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县,社会管理创新六主题创建情况,作了说明。
二、考察心得
通过自学和三天的集中授课学习,进一步加深了对胡锦涛七一讲话重要性的认识和理解;了解了我县十二五规划,明确了今后五年的发展方向;认识了社会管理的现状、现实矛盾化解的紧迫性、制度创新的必要性;增强了投身到社会管理创新的队伍中的积极性。结合自己的认识,总结了几个在创新社会管理工作中需要关注的问题,同广大学员交流。
一是一定要坚持群众路线,一切以群众利益为最高标准来要求我们的创新。今年七月一日,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谈到我党面临的四大危险之一,就是脱离群众的危险,需要全党同志高度重视并认真整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消除这种危险,只有坚持群众路线。社会管理创新是一个对原有制度进行改革完善的过程,必然涉及到社会各阶层利益关系的调整,也必然涉及到对原有法律、法规条文的突破和更改。要想是我们的创新获得群众的认可,经的起实践的检验,就必须坚持群众路线,一切以群众利益为最高要求。群众路线是我党必胜的法宝,历史无数经验证明,只要我们坚持了群众路线,我们的事业就会蓬勃发展,一旦脱离了群众,就会走弯路。土地革命时期的农村“包围城市”方针的提出与实施、抗战时期的“大生产运动”、建国初期的“大跃进”、中期的“文化大革命”、近期的改革开放都是很好的实证。毛泽东的“鱼水论”、邓小平的“最高准绳论”、江泽民的“血肉论”、胡锦涛的“无小事论”都是理论证明。
坚持群众路线,最重要的是不与民争利,坚决避免借创新之机,行与民争利之实。但现实生活中却时常发生,成为损坏党群、干群关系的顽疾。管理就是收费,只收费不管理一度成为群众对政府执法行为的概括。与民争利的重要手段,就是明目繁多的收费、摊派、罚款,因此,清理整顿乱收费就成为补救措施之一。近几年虽然收到很大成效,废除了很多收费、罚款项目,但仍没有到根除的地步,需要我们继续努力,更需要我们的干部在今后的工作中,尽量不要出台新的收费罚款项目,否则,旧的没除、新的又生,无穷无尽,群众寒心。
二是消除工作人员消极怠工的制度因素,千方百计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搞好社会管理,高质量的服务群众,需要每个公职人员尽职尽责,积极主动地为群众服务。胡锦涛在七一讲话中讲到的“四大危险”,首要的就讲“精神懈怠的危险”,足以说明公职人员的消极怠工已经引起了党和国家的重视,到了必须解决、马上解决的时候。现实生活中,很多矛盾和问题,平时我们的管理机关熟视无睹、漠不关心,被媒体曝光、引起上访事件、群体事件以后,才采取行动,严肃查处,不得不说是个很悲哀的。套用流行用语:别人有没有这种感觉不知道,反正我有。这种现象的存在,在我们看来是管理部到位,但是很多群众认为,并不是单纯的“不知道、没发现”,更多的认为我们的管理者被违法行为人收买或合伙了,不信任程度很深,成为影响干群关系、政府诚信的主要因素。
出现消极怠工现象,原因多重,制度是一个重要因素,我们的制度对需要出外勤行为没有鼓励,反而有很多限制,比如严格的考勤、查岗、禁止无理由的外出等等,把工作人员圈禁在办公室,而不是把他们放出去,想把基层的信息及时准确掌握起来很难。再者,执法部门都统一着装,外出执法恨不得鸣锣开道,违法分子早就闻风而逃了,抓住现行的可能性就降低了。因此,创新执法管理,消除怠工现象,除了加强教育,提高工作人员工作
积极性以外,还需要在制度设计上,鼓励、支持工作人员深入基层,多在外面调查访问,奖励掌握基层信息的人员,建立一种让工作人员愿意出外勤、下基层的机制。
三是强化基础理论研究,为创新社会管理提供理论支持。创新社会管理不是盲目的空想,必须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需要,既要有群众需要,还要有理论依据,这就要求我们把关系全局的一些根本问题解决好。比如农村集体所有制问题,我认为现在的认识就很混乱,理论不清。其一集体所有制所说的“集体”的范围问题,现在存在着无限扩大的趋势,仿佛任何人都可以加入、退出,而不需要履行相应的、支付相应的对价(当然求的当权者同意是必须的)。但我认为这个“集体”是有限的,是一个经济组织,是有其产生的历史原因和组成条件的,加入其中的人,会获得相应的财产权利,不能因为人口出生、死亡、婚嫁、迁入、迁出而加入或退出,否则,就可能产生集体经济内的人的财产权无原因的获取、增加、减少、丧失,这显然与市场经济的根本理念相违背,也于国家法律关于财产权的规定相违背。其二村民委员会代行管理农村集体经济与市场经济体制不符。在现行的农村管理体制中,独立意义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已经消失,农村集体经济一直有村民委员会代管,并得到了相关法律的认可。这种管理模式虽然有其产生的历史原因,但也产生很多弊端:1,强化了村民委员会的经济功能,弱化了其社会管理职责,造成很长一段时间使本来用于村民自治的社会管理组织,将主要精力用在抓经济发展上,很多社会矛盾不能及时化解在基层,增加了上层组织的负担,激化了矛盾。2,集体经济组织的消失,弱化了群众财产权意识,把土地、山场等集体资产当成了“国家给农民的福利待遇”,土地分配平均思想、福利思想严重,现在已经没人把土地、山场等集体资产的使用当成是对集体经济资产的租用,不支付承包费也就心安理得了。要想收回承包权,发展规模生产受到的阻力无法想象,成为不可能事件。其三集体经济收入本来应该回报其所有人,现在成为了村民委员会行政管理开支的来源,由此产生矛盾和问题成为影响干群关系的重点、难点、多发源泉。其四成为农村社区建设和村落合并的矛盾焦点。如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运作良好,与村民委员会分离,农村社区的设立,村落的合并,就没有经济因素的困扰,只是村民居住地点的不同,在外出打工成时尚的今天,在不伤害其经济利益的情况下,有谁会反对呢?
综上所述,现在已经到了理清农村“集体”这个概念的时候了,理清了,搞明了,问题就解决了。(详细论述见我的博文《农村土地确权问题成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
郭传贤
二零一一年九月二十六日
第二篇:呼市社区网格化及社会管理创新考察报告
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新城区社区“网格化”
及社会管理创新考察报告
为了学习社会管理创新先进经验,更新观念,2012年3月14日,在海南区委政法委组织我们到呼和浩特市赛罕区及新城区进行了考察调研,学习考察期间,我们参观了兴康社区、金宇文苑社区、桥华社区、巨海社区及老缸房社区,主要内容是学习他们的“网格化”管理和社会管理创新的相关内容,从中借鉴,探索适合我区社会管理创新的新途径、新方法。现将学习考察情况汇报如下:
一、赛罕区及新城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赛罕区及新城区的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网格化工作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考察期间,所到之处,无不感受到工作中的亮点和新举措,有如下几点:
1、为老服务
为老服务是赛罕区社会管理创新的一个重点内容,在我们考察的几个社区,却各有特色。
第一是兴康社区的福缘社区服务信息管理中心,社区与企业联合,为老人提供有偿的服务。服务内容主要包括生活照料类、文化休闲类和市场服务类三种。信息服务中心有一支专业化的为老服务团队,给老人提供各种生活服务,同时信息中心还与各种提供市场服务的正规商家定有协议,规定了价格、服务标准等规范,居家老人在需要是可以拨打服务电话,或者购买电子保姆,只要轻轻一按,求助信息就会发到社区信息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根据求助的类别为老人提供他们所需要的服务,我们在这里,看到的是一个专业化的团队和便捷有效的服务,这种大胆尝试社区与企业联合为居民提供服务,也更符合当下的实际情况。
第二是金宇文苑社区所开展的文化养老活动,金宇文苑社区创建了一个老年人书法协会,组织老年人在社区二楼的活动室学习练习书法,并且定时请书法专家来定期指导,设立这样的协会也是鉴于该社区范围内居住的老人文化层次较高,文化养老比居家养老更适合社区老人的实际情况。
第三是桥华社区的为老服务主要是以居家养老为主,他们在小区里为老服务中心,中心配有餐厅,活动室,日间照料室及宿舍,社区主任介绍说,最近还要设立医务室,为老服务中心接受老年人的托管,很多老年人来这里吃饭、活动,收取的价格也合理,给老年人带来的便利。
2、“网格化”管理经验
呼和浩特市在今年年初,也推出了“网格化”管理,在几个月的探索和推进服务管理工作中,他们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积累了许多经验,也有很多我们可以借鉴的创新点:
第一,合理划分网格,以特殊人员数量为依据。赛罕区巨海社区划分“网格”是以社区内的低保人员、流动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和企业离退休人员(简称四类人员)在社区人数中所占比重将“网格”划分成A、B、C三类,根据四类人员的比例调整网格
内的户数。
第二,定人定岗定责。在网格管理人员中,除了社区的工作人员外,社区还与物业公司和驻区单位联合,把他们的人员充实到网格管理中去,同时还聘请了一些热心社区公益事业,具有丰富社会工作经验的离退休人员担任网格管理员,这样不但充实了网格的工作,还能更加利于信息收集、了解民情、矛盾化解。同时他们还制定了完善的社区管理规章制度,如信息联系卡制度,居民服务回执制度,定时不定量入户制度,对工作人员定期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奖惩制度相挂钩。通过制度的构建,促进了“网格化”工作的顺利推进,为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
第三,居民诉求分线制度及“一网多岗”制度。网格管理员在走访或接到居民诉求后,将信息划分类别,分为党建线、民情线和计生线,根据不同的诉求交予不同的工作人员处理或上报,提高了工作效率。“一网多岗”制度是根据社区工作人员不足而建立的,网格管理员除了要负责网格工作外,还负担着社区其他的工作,他们将工作岗位划分为“网格岗”和“本职岗”,定岗定人,划分日常任务。
3、居民电子信息系统
呼和浩特市老缸房社区是全国先进社区,他们工作的亮点是先进的居民电子信息系统,通过先进的电子系统,能覆盖居民的所有信息,我们通过这个系统,能找到各种居民的信息,如工作人员给我们操作,在系统中输入党员,系统就给出了全社区所有
党员的信息,再从条件里加入45岁以上,就能得到45岁以上党员的信息。居民的有关信息只要录入完善都能从这里快捷的查询,提高了工作效率,使得社区工作人员能够更好的为群众服务。
二、借鉴先进经验,推进海南区社会管理创新活动
1、完善电子信息系统,向全区范围推广
我区拉僧仲办事处联合企业研发了居民管理信息平台,新苑社区作为试点已经运行了8个月的时间,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对信息系统进行了完善,现在正在向拉僧仲办事处其他4个社区推广。如果系统可以代替现有的其他系统,无疑会大量的减少社区人员的工作量,可以总结成经验,在全区范围内进行推广,促进社会管理方式的创新。
2、建立为民服务信息中心
建立社区便民服务中心是许多先进社区都采用的便民措施之一,在区政法委带领下到呼市考察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时,考察中发现他们的社区服务信息中心都比较成熟,企业的介入和市场化的运作使服务更加到位。但考虑到我们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我认为建立社区服务信息中心是必要的,这样更加方便为居民提供家政、就业、基本的生活服务信息,也能为居民提供更方便的服务。但立足我们本海南区的实际情况,人口数量少,经济发展不均衡,第三产业比重小,市场化不充分,能够提供优质服务,符合条件的商家并不多,如果在每个社区都建设信息服务中心,就会大量的浪费资源,很多社区所登记的商家都是同一家,也造成信息的混乱,我建议由办事处指定某个社区建立一个信息服务总新,而其他社区的任务是向居民宣传这样服务措施,这样既避免了资源的浪费,同时也能达到该项服务的普及。
3、向群众发放民情民意联系卡,加大社区的宣传力度 针对社区服务选传的不到位,我建议制作一批便民联系卡,由网格长向本网格内的居民发放,民情民意联系卡上记载我们网格长的电话和工作职责,鼓励大家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活动,有了新的想法和社区、小区内的情况也能及时、顺畅的向所在的网格长及社区反映,扩大民情民意来源,拓展信息渠道。让社区真正作为政府与群众的桥梁,社会管理创新的排头兵,担负起服务群众,优化管理的重任。
拉僧仲办事处新桥社区
第三篇:创新社会管理[范文]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既是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又是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稳步提升的同时,我国还存在社会发展滞后的问题,比如收入低、就业难、看病贵、房价高、保障弱等,成为制约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因此,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群众生活满意度,实现经济与社会发展同步,既是发展的重点,也是当务之急。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群众生活满意度,就是要切实增强群众意识、站稳群众立场、做好群众工作。群众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也是我们做好群众工作的思想基础。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增强群众意识、站稳群众立场,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通过卓有成效的群众工作,夯实社会管理的群众基础。(思想为基础)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群众生活满意度,就是要着力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题。增进人民福祉,始终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和最终归宿。要坚持以人为本,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当前,要从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入手,尤其要着力抓好就业这个民生之本,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真正为群众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尽快改善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努力解决困难群众的后顾之忧。(民生为抓手)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群众生活满意度,就是要突出人文关怀、着眼化解矛盾、维护和谐稳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完善多方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进一步整合基层社会管理资源和力量,增强社会管理和服务的合力和效率;加快建立行政决策风险评估和决策纠错机制,从源头上预防社会矛盾和风险。要突出人文关怀,做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加强特殊人群帮教管理和服务工作。要着眼化解矛盾,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健全社会矛盾和纠纷调处化解机制。要健全突发事件应急体系,提高全社会危机管理和抗风险能力;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提高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保障水平;构建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制度为保障)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生活满意度,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科学发展的要求,大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有力保障。
第四篇:社会管理创新
社会管理创新
第一讲为何要加强和改善社会管理
一、社会转型对社会管理的挑战
1、政府社会管理的能力遭遇瓶颈,公信力下降。
财政状况;体制机制;管理手段;人员能力;事务繁杂;新事物层出不穷。
2、社会风险的不断增多。
中国社会转型的风险:制度性风险;阶层性风险;分化心理性风险,现代社会风险。
1)、制度性风险:贫富差距拉大,导致社会人民群众不满和仇富现象,阶层对立;社会保障滞后;腐败问题严重,导致人民不满和仇官现象。
2)、阶层性风险:激化社会矛盾。
一是社会主要群体弱势化,削弱党的执政基础。二是中间阶层发育缓慢,中间阶层是社会的推进器;三是精英群体的结盟,其他群体很难上升和发展,使社会不公平。
3)、文化心理性风险:
一是平均主义心态;二是社会信任危机,政府、企业、个人不诚信问题严重;社会焦虑加剧,每个人出现焦虑。
4)现代社会风险:核灾难;生物基因;生态;经济金融风
险;
5)、从人口到社会结构:老龄化,城市化,流动人口,社会分化。
二、实现社会和谐的必由之路: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只有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才能化解各种风险;才能更好的实现民主法治;才能形成社会的诚信友爱的风尚;才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才能使社会充满活力;才能维护社会的安定 秩序;才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三、事关执政能力和地位:我们的党只有不断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才能增强党的执政能力。
第二讲社会管理的理念和经验
一、基本理念:谁管,管什么和怎么管
1、社会管理是对整个社会的管理。就是国家由权利部门和授权的部门依据一定的规则,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行干预、协调、调节、控制等,目的是提高对社会活动的管理来调整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
2、社会管理的主体:政府和民间组织。
3、社会管理的内容:社会关系,社会结构,社会发展。
4、社会管理方式:不局限于监督和控制,社会生活和社会服务。
综上,社会管理的定义是:政府、社会组织和公民委促进社会系统党的和谐运行和良性发展,共同对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以及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进行组织、协调、服务、监督和控制的过程。
5、社会管理相视的概念:社会建设、社会工作、社会控制、公共服务。
二、传统的社会管理
1、儒家的社会管理思想:孔子提出来的德治的思想,用仁爱的方式管理社会;梦之提出来的仁政,主张刚柔相济。二者的结合就是以德治国。管理者要有更高的道德水准。
2、道家的社会管理思想:提出道法自然,强调了遵循自然规律。无为而治。
3、法家的社会法律思想;反对礼制,主张法律的,刚性的管理制度,是站在统治的地
位提出的主张。重法、重势、重术。依法治国。
三、西方的社会管理:
四、我国的社会管理创新的提出:
1、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群众观,矛盾观,思想教育,全民动员,社会、经济、政治高度一致。
2、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92年:法制观;稳定观。
3、1992年到2002年: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处理好社会突出问题;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第三代领导人突出}
五、社会管理创新的提出和完善
2004年9月16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这为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我国社会建设和管理指明了方向。
2005年2月21日,胡锦涛在中央政治局第20次集体学习会议是提出深入研究社会管理规律,更新社会管理理念,推进社会建设和管理创新。
2006年10月11日,党的十六届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必须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整合社会资源,提高社会管理水平......。
2011年2月1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研讨班上讲话时强调......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2011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上的工作报告中,社会管理创新,首次以重要篇幅写入“各级政府一定要把社会管理创新和公共服务摆上政府更加重要的置......”。
陕西12.5规划,第十篇提出:创新社会管理,建设和谐陕西。
第三讲社会管理体制如何布局
经过长期的探索,我国初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具体来讲,就是加强党的领导,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强化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管理和服务职责,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支持人民团体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性作用。同时在体制机制是还处在不少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地方,需要不断探索和突破。
一、党的领导:从范围上看党的领导是全方位的,覆盖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层次上看党的领导主要是体现在根本性、全局性、关键性方面。从方式上看党的领导必须是坚持依法执政。从功能上看党的领导是必须协调各个方面的关系。
二、政府负责:制定政策完善法律法规;保证社会管理的财政投入;培育社会组织、引导公民参与管理。
三、社会协同:
1、党和社会力量的关系:任何政党都必须积极面对社会组织,善于和社会组织建立联系,将社会组织的力量整合到党的执政体系之中,并成为执政的资源。
2、政府和社会力量的关系: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政府离不开社会力量的参与和推动持。社会力量能够更好的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可以监督和制约政府,政府必须为社会力量提供发展的空间和法律保障,政府必须对社会力量进行协调和监督。
3、各种社会力量之间的关系:合作关系和竞争关系。
四、公众参与:
1、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意义:公众是参与社会管理的主体之一,能激发社会活力,能增加社会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
2、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的意识:
3、培育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文化意识。
4、创新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机制。
5、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方式:
第四讲维护群众利益的社会管理机制
社会管理说到底就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涉及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落实到具体工作上,就是要加强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利益的机制,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统筹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加强社会矛盾源头治理,妥善处理群众矛盾,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维护群众权益。
一、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发展的关键时刻,只有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才能及时化解社会不和谐因素,实现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
1、人民内部矛盾的体现:
1)经济生活领域:收入分配不公问题的凸显;贫富差距悬殊;社会阶层分化明显;增长的公共产品和服务需求与有限供给之间的矛盾。2)政治生活领域:党群、干群关系紧张;群众政治权利难以实现;群体性事件频发;民族宗教问题依然存在。
3)意识形态领域:新思想、新观念与旧思想、旧观念之间的矛盾;道德水平参差不齐;东西文化的对话导致的混乱。
2、人民内部矛盾产生的根源和解决之道
1)根源:社会经济根源;体制结构根源;思想意识根源。
2)解决之道:坚持优先保障生产权利的原则,解决群众生存、吃饭问题;正确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第五讲基层社会管理创新
一、基层关乎成败:基层不牢,地动山摇。基层是社会管理的基石。
1、基层是社会矛盾的多发地,基层社会矛盾多发的根源是:追求经济利益思想的极端化;一些基层干部的工作方法简单粗暴;热点难点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基层党政机关压力大。
2、基层是加强社会管理创新的难点:社会管理对象的多元化;社会管理内容的复杂化;社会矛盾纠纷群体规模化;基层人员流动频繁化。
二、城市社区管理创新
1、社区管理创新的必要性:社会管理重心在基层、服务在基层;社会稳定的因素反映的问题在社会上,但发生在社区,社区处于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风口浪尖,是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2、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权责不称有责无权、管理缺位;人少事多任务繁重;设施简陋、资源缺乏;服务缺少、参与性差。
3、社区管理的路径:转变职能理顺关系;走向自治;创新模式搭建平台;
第六讲农村社会管理
一、当前农村社会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
1、城乡差距引发农村社会不满:
2、农村土地问题引发的社会矛盾:拆村并庄运动;土地规模经营。征地拆迁。
3、农村教育、文化、信仰问题。城乡教育差距大。
二、农村社会管理体制
三、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对策途径。
第七讲公共安全与危机管理
一、社会安全感问题凸显
公共安全是指事关社会众多人的生命、健康和公共财产的安全。安全感是人内的在街边需要。
1、民意表达的迸发:民众开始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到国家的政治生活中表达他们对于安全的需要。当前民众安全感缺乏,正好反映了人们日益增长的安全需要与国家安全保障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
2、经济改革的深入: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解放了社会生产力,解决了中国几十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但同时产生了一个严重的后果,就是个人私欲膨胀,同时,市场经济催生出来的私欲往往还和公共权力勾结连一起,产生出公权私用的腐败;
3、公共安全事件涌现:现在的安全事件不仅涉及传统的领域中食品安全、生产安全、能源安全、社会 安全、防灾安全经济安全等问题,同时非传统安全领域的问题也越来越多,日益引起民众的关注比如生态安全、金融安全、社会安全、信息安全、文化安全、突发事件等,公共安全问题几乎以各种形式存在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危害的灾难性、范围的广泛性、影响的关联性演变的隐蔽性等。公共安全问题成因复杂,主要是是天灾和人祸的结合,并以人祸引发的公共安全事故为主。
二、把好食品的入口关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民生所系是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人类的生活、生存、延续,是人类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1、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一是食品安全是以人为本,二是确保食品安全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三是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内容。
第八讲安全生产管理
一、安全生产的的本质全生产的目的就是使生产在保证劳动者安全健康和国家财产及人民...(00:02:44)
(二)当前我国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存在的问题(00:03:44)
(1)分割的监管体制导致权力分散。(00:06:12)
(2)基层安全生产监管力量薄弱。(00:08:53)
(3)安全惩戒制度不完善。(00:11:18)
(4)安全生产监督力量不够。(00:13:46)
案例 烟花爆竹安全监管联席会议制度(00:16:57)
联席会议制度的主要工作职能是,在省政府领导下,严格执行国家及...(00:18:33)联席会议制度要求,各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主动研究涉及烟花...(00:19:20)
(三)理顺安全生产监管体制(00:21:12)
(2)增强企业安全生产的能力。(00:22:46)
(3)加大对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00:23:19)
(4)增强安全生产的监督力量。(00:25:44)
四、群体性事件与和谐社会建设(00:29:48)
类型和特征(00:31:25)
社会群体性事件的类型(00:31:34)
农民的“以法抗争”(00:32:53)
土地问题是目前农民以法抗争的焦点(00:34:41)
农民土地抗争的当事方发生了变化(00:35:37)
农民土地抗争的地域分布发生了变化(00:36:59)
农民土地抗争的方式发生了变化(00:37:55)
农民土地抗争的冲突程度变得相对激烈(00:38:26)
农民土地抗争的语言发生了变化(00:39:05)
农民土地抗争的外力介入情况不同(00:39:55)
环境污染引发的维权案件值得注意(00:40:58)
第九讲工人的以理维权
工人维权抗争的原因复杂
工人维权抗争的主要方式
工人维权抗争走向联合劳资冲突将是工人维权抗争的主要形式
市民的“理性维权
物业冲突特征:暴力增多
业主维权的特点(房屋折迁问题突
维权性事件的基本特征
2008年6月28日贵州瓮安事件
社会泄愤事件对社会稳定的严重影响
社会泄愤事件突发性极强
2007年较大的泄愤事件
调整利益关系
社会不满会引发国家合法性危机
提高管治能力(00:22:28)
地方政府想尽一切办法迟报、谎报、瞒报、漏报有关突发事件的信息...(00:24:42)信息公开是依法处置的前提(00:
风险社会下的危机管理(00:27:49)
风险社会的概念与特征(00:28:52)
风险社会的特征(00:29:30)
风险社会视野下的中国(00:33:04)
社会风险如果得不到较好的解决和处理,累积到一定程度,就有可能...(00:33:41)危机管理能力创新(00:34:26)
完善管理主体,营造全民积极参与管理的氛围。(00:38:01)
形成统一指挥、功能齐全、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危机管理机制?..(00:40:23)
第十讲社会管理中的社会组织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组织在协助政府加强社会管理方面发...(00:00:15)
一、中国社会组织的发展状况(00:01:13)
(一)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扫描(00:02:42)
(二)发展的特点与轨迹(00:07:46)
在数量方面,我国社会组织的总量呈现为在曲折中不断增长到发?..(00:08:17)在组织体系方面,我国初步建立起门类齐全、覆盖广泛的社会组?..(00:10:08)在地域分布方面,我国社会组织发展整体推进,但是仍然存在着?..(00:11:27)在社会参与方面,人们社会参与的过程呈现出一个从有限群体的?..(00:13:41)
(三)社会组织的类型(00:15:56)
准行政组织。(00:16:30)
二、社会组织的“特异功能”(00:21:21)
(一)社会整合功能(00:22:07)
(二)中介沟通功能(00:27:58)
(三)公共服务功能(00:29:54)
(四)公权力监督功能(00:32:02)
三、社会组织的培育和管理(00:36:00)
首先,加强完善相关法制建设,创造有利于社会组织发展的法律和政...(00:36:54)其次,要改革社会组织双重管理体制。我国现行社会组织管理体制主...(00:38:30)
第五篇:社会管理创新
社会管理创新
强化社会管理创新,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当前,我镇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而艰巨。加强社会建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尤为重要。
一、坚持创新,加强干部队伍建设
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新时期,切实打造一支“政治上、业务上、作风上”过硬的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新时期的现实需要。因此,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以新的思路和方法,打造一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无疑是一项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
(一)抓思想建设,树立与时俱进、科学发展的理念。
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的根本在于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结合工作实际和干部的思想实际,深入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政治理论教育和党风廉政教育,引导队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权利观和“公仆意识”,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大力弘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依法办事、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风尚。要通过思想政治工作使干部职工树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观念和大胆实践,勇于开拓的精神,能够适应新形势,树立新观念,开拓新思路,创造新业绩。
(二)抓素质建设,提升依法行政、服务群众的能力。
要不断提升干部在新时期、新形势下依法行政、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大力加强干部队伍的教育培训。一是要突出培训重点,针对当前工作的实际,贴近干部岗位需求,本着学以致用、急用先学的原则,在培训内容上,在培训内容上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二是要创新教育培训的方式方法,提高培训感染力和吸引力,广泛开展各类岗位练兵、课题攻关等活动,以考促学,以老带新,以讲传技,使干部职工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自觉学习,自觉主动地研究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三是注重培训效果,强化师资力量,重点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别、不同层次干部的工作要求和特点,进行分级分类和全员培训。要严肃培训结果考核,全面提高干部思想道德、专业技能、科学文化、文明服务和身体心理素质。
(三)抓作风建设,大兴求真务实、执政为民的风气。
要加强队伍作风建设,一是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带着感情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千方百计地把工作做深做细做实。二是进一步拓宽服务领域,充实服务内涵,提高服务水平。三是要弘扬敬业、勤业、精业精神。在工作面监着历史转换的时期,要认清形势,适应变化、刷新职能、振奋精神,要深入开展推先进、树典型活动,切实在干部队伍中树立了一些树得起、叫得响、推得开的先进典型,让先进典型成为干部队伍建设中的一面旗帜。
二、打造社会管理创新新亮点
(一)建立“一站式服务”的新服务模式
为了使政府的管理纳入“服务、责任、法制”的轨道上来,必须大力改革传统的行政审批制,建立一种新管理模式。政府部门确定以提供“公共服务”作为本机构的管理宗旨,自觉地把自己从高高在上的“主宰”地位,降格到为广大群众的“服务员”身份,主动向“服务政府”模式过渡。建立“一站式”服务,不仅仅是简化办事手续,其深刻内涵在于顺应了管理的发展趋势,强调管理的互动性和参与性,管理部门并不是自己在进行“孤家寡人”式的管理,而是激发众多的群众进行自我管理。在以前的管理模式下,政府部门是通过制定繁琐的制度程序去制约群众,群众只能被动地服从管理,甚至有逆反心理。现在观念转变为:政府部门的管理不仅是“对”群众的管理也是“为”群众的管理,是为了群众更好地发展而提供的公共服务。尽管在形式上政府仍然是管理主体,但决非意味着群众仅仅是管理的客体,它也应具有管理的主体意识。这种意识其实是新管理模式的生命力所在,也是其成功的一个关
(二)加强信息平台建设
信息化是当今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大力推进信息化,是覆盖我镇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和必然选择。
推进政务信息化,加强社会管理。整合资源,形成全面覆盖、高效灵敏的社会管理信息网络,增强社会综合治理能力。协同共建,完善社会预警和应对突发事件的网络运行机制,增强对各种突发性事件的监控、决策和应急处置能力,保障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三)建立健全社区与部门“共建”制度
组织和协调辖区内机关、企事业单位、与社区党组织开展“共建”活动,努力实现社区资源共享、精神文明共创、社区事务公管、社区治安共保。
1、建立意见征询、反馈制度。利用社区党建工作会议等机会,听取驻社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对社区党建工作报告的意见,征求对社区“共建和谐社区”工作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及时反馈有关单位限期办理。
2、定期通报制度。把社区建设和发展的重大事项、工作思路及时向驻社区单位通报,把在职党员参与社区活动的情况及时向驻社区单位党组织反馈,促进工作开展。
3、驻社区单位帮扶社区制度。在一社区设点单位和驻一社区单位每年要提供一定物资、资金扶持,主动帮助一社区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4、评选表彰制度。每年组织评选社区“共建和谐社区”先进党组织和优秀党员,并予以宣传表彰,激发工作热情,推进社区“共建和谐新家园”工作扎实深入进行。
三、创新群众工作新途径,探索社会管理新机制
在新形势下,乡镇党委政府和各级各部门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积极探索社会管理新机制,科学谋划重点工作,深入群众察民情,联系群众解民难,问计群众集民智,引导群众聚民心,亲近群众促民安,服务群众保民生。
(一)“民情联系卡”架起“干群连心桥”
为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建立听取民情、了解民情的长效机制,推行“领导干部民情联系卡”制度。领导干部民情联系卡片以简洁、通俗的形式,正面详细注明了领导干部的姓名、联系方式、单位地址,反面附有单位的工作职能和业务范围,使广大群众易于接受、便于记忆。接到反映的领导要把老百姓所反映的问题和意见建议,详细登记在“听、解、帮、促”民情登记表上,单位“一把手”亲自负责,将问题进行逐条逐项的协调解决,再把结果逐一反馈给群众,直到获得群众满意为止。
(二)记“民情日记”建“民情台帐”
为了切实转变干部工作作风,加强党员与群众的密切联系,建立“零距离”党群、干群关系,开展了记“民情日记”建“民情台账”活动。记“民情日记”要求镇、社区干部走出机关,走进居民,真正帮助群众破解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建“民情台帐”要求围绕群众关心和关注的大事难事急事及意见建议进行登记造册,建立民情台账,进行双向反馈。对需要办理的事项及时反馈给镇分管领导和职能办公室,落实承办人,实行归口办理,并把结果及时告知当事人,对不能及时解决的问题向群众做好解释工作。为避免流于形式,乡党委还实行动态跟踪,不定期督查,让“民情台账”真正反映民情,彰显民意,赢得民心。
(三)“便民导引图”导引服务理念
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精益求精,制作便民图:政务热线、医疗急救、交通旅游、名企名村、公厕指示„„把便民图打造成一张魅力剑南的名片。一张小小便民图,点点滴滴的惠民之举方便了群众,温暖了民心,拉近了群众和党委政府的距离。
四、立足源头治理,创新社会管理
社会管理宜关口前移,着眼于防止和减少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的产生,为有序有效的社会管理创造良好的环境。
(一)健全社会规范体系。要建立一整套社会规范体系,使各方面行为有所遵循。发挥传统社会规范体系的作用。中国传统上讲“仁”重“礼”,应充分重视传统社会规范的社会管理价值,有效加以利用。
(二)加强道德建设。加强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建设,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爱岗敬业、扶贫济困、礼让宽容的人际关系,培育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文明风尚。树立正确的义利观,把国家和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公民个人合法利益。
(三)要紧紧抓住并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面临的实际困难,尤其要注意在土地征用、房屋拆迁、企业重组改制过程中保护好群众的合法利益。
(四)完善社会保障体制。在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提高保障标准和保障水平的同时,注意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减少由于社会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相差过大而引发社会矛盾。
(五)建立重大决策社会风险评估机制。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直接关系到社会管理状况的好坏。不少社会矛盾就是决策程序不规范、各方面意见反映不够、时机不当、负面影响考虑不周全造成的。因此,今后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政策制定、重要项目审批、重大工程立项、重大举措出台,事先都要进行社会风险评估,把可能出现的社会风险、环境影响、矛盾纠纷及各类不稳定因素予以充分考虑,权衡利弊,科学决策、谨慎决策、稳妥决策。对可能出现的不稳定因素、安全隐患和矛盾纠纷,预先制定防范化解措施,落实责任,把负面因素减到最少。
要把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推进力度,务求取得实效。要加大对社会管理的投入,确保有人干事、有钱办事。要抓住目前正在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契机,明确社会管理服务方面需要抓的重点项目,将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早立项、早建设、早见效。要建立健全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组织领导机制和地区、部门协作配合机制,推动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格局。要尊重基层的首创精神,鼓励、支持在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工作中大胆探索、积极创新,并善于发现、总结、推广基层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形成深入推进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的长效机制,以此推动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