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发展我县商贸流通业的调查报告
商贸流通业作为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其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现代化程度和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大力发展新兴第三产业,增创服务业新优势。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对加快我县城乡一体化进程,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我县商贸
流通业的发展现状和特点2004年,我县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6.7亿元,比2003年增长13.7,占GDP比重33;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82亿元,比1995年增长近2倍,比2003年增长14.1。商贸流通业从业人数年均增长6,达11万人,商贸流通总体规模不断扩大,增长速度稳中有升。商贸流通业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一)总体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比重逐年提高。近年来,我县商贸流通业增速均比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2—3个百分点,增加值均占GDP比重的14以上。
(二)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初步形成具有一定流通生产力和规模的商贸流通基础设施。近年来,随着我县加大对交通、通信电网等城市基础设施改造,综合商贸市场改造,商业生态住宅小区等开发和建设,商贸流通业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商业网点的规划布局逐步科学合理,为我县商贸流通业的快速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仅郫筒镇2004年商贸业总商户已达2300多户,户均营业额达32万元以上。
(三)从业人员不断增多,吸纳剩余劳动力的主渠道作用逐步显现。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我县商贸流通业从业人员近11万人,占总人口的24,比1995年增长4倍,且增长势态仍然明显。
(四)个体私营经济不断壮大,引领商贸流通业持续发展的势头强劲。截至2004年,我县从事商贸流通业的个体户和私营企业达12300个,占第三产业的90;从业人数达11万人,占第三产业的85;2004年创造增加值达22.82亿元,占第三产业的91。
(五)功能布局日趋合理,发展空间较大。目前,我县已初步形成产销结合、批零结合的八大批发集散市场。形成以蔬菜批发、零售相结合,批发为主的安德、犀浦集散市场;以花木、蔬菜、优质水稻、中药材交易为主,产销结合的友爱、清河、唐元、花园、古城五大农产品交易市场;以石材批发、零售相结合的犀浦石材交易市场。形成以郫筒、犀浦为中心的两大零售商圈;围绕高校建成招生和房地产开发,形成校园经济圈和生态住宅区零售圈。这四大商业圈集聚了我县商贸流通业多年的生产力积累,成为我县零售业、餐饮业和服务业的主体代表。
二、我县商贸流通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总量发展滞后,对GDP的贡献率偏小。近年来,虽然我县商贸流通业比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高2个百分点以上,但是增加值占GDP比重仅为14左右,与温江、双流、新都、彭州等区(市)县相比,对GDP的贡献率明显偏小。
(二)传统业态和经营方式仍占主导地位,社会化和组织化程度较低。安德、犀浦两大蔬菜批发市场是我县社会化分工和产业化分工程度较高的市场,但其集散和吞吐功能也基本上是在露天市场,仅靠3000多辆人力三轮车向成都集贸市场进行分销,经济效益不够明显。
(三)人气不旺,商气不足。有人曾用“哑铃态势”来形容我县目前商贸流通业与周边的比较状况,即两头(成都市和都江堰)热,中间(郫县)冷。这句话从本质上反映出我县商贸流通业仍缺乏吸引投资者和消费者的特色产业和品牌产业,难于聚集人气,促进消费,扩大商机。
(四)产业分散程度较高,缺乏规模效益和竞争力。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我县国有商贸流通企业基本上退出了历史舞台。目前,我县商贸流通业的经营者多为个体商户或私营企业,且大多各自为阵,小规模低起点运作,服务水平低,不具备抵御大流通、大市场和国际化竞争风险的能力。
(五)政府引导不够,产业发展存在无序现象。我县对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论证与积极引导不够,对与商贸流通业相关的第三产业缺乏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导致第三产业发展随意性大,产业网点布局不合理,无序发展现象突出。
三、对发展我县商贸流通业的思考
根据我县第三产业的现状和特点,结合成都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我县城市发展定位,我县第三产业发展要紧紧围绕城乡一体化,主动承接成都特大中心城市辐射和成都大市场、大流通功能分流,以项目为载体,创新、发展现代商贸流通业为重点,大力发展校园经济、餐饮旅游业,逐步发展会展经济、物流经济、商业旅游、汽车服务业、医药流通业等,加快电子商务发展,提高商贸流通业对GDP和税收的贡献率。
(一)强化规划与布局,做强三个中心。一是做强县镇城市商业中心。科学合理规划城镇商业、餐饮、娱乐、休闲等布局,明确核心商业圈,培育区域商业中心,配套社区商业中心。二是做强大型批发物流集
第二篇:东平县商贸流通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加快商贸流通业发展
提高城乡人民生活水平
商贸流通业是连接生产、消费的桥梁和纽带,也是促进经济循环、加快资本周转、调节经济运行节奏的助推器,是决定县域经济运行速度、质量和效益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大力发展新兴第三产业,增创服务业新优势,已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县从县情和行业的实际出发,不断深化商贸体制改革,大力推进商贸流通业现代化,努力繁荣城乡市场,加快商贸流通领域的对外开放,新兴商贸流通业态得到较快发展。
一、我县商贸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县大力实施民生改善计划,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快速增加,带动了人民群众消费能力的增强。2010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62.8亿元,增长19%;农民人均纯收入6031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4108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7.7%、15.5%。上半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0.2亿元,增长17.9 %,实现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153元,增长23.1%。各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05.46亿元、贷款余额73.02亿元,分别比年初增加16.37亿元、4.74亿元,同比增长18.38%、6.95%。商贸流通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效益不断提高,对财政的贡献能力不断增强。到7月底,全县各类流通企业发展到10206家,其中投资过百万元的263家,过千万元的49家,1规模较大的超市、连锁店已发展到157家;百货零售营业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的有2家,各类专业批发市场达到6处,年交易额过亿元的1家。全县已建成标准化农家店34个,其中农资店8个、日用品店26个。抓住济广高速、济徐高速、晋鲁铁路、京杭运河等几条交通大动脉陆续建设开通的机遇,加快发展交通运输物流业。规划建设了总面积6平方公里、总投资80亿元的现代国际物流园区。目前,规划面积4平方公里、投资20亿元的中央物流园区已开工建设,园区配套设施和首批4个项目正在加紧建设。以民营资本为主的物流企业初具规模。目前,物流企业发展到23家,配货和储运能力明显提高。纵观我县商贸流通业发展,虽然近年发展开始增速,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大项目建设亮点频现,商贸流通业发展已经有一个较好的基础。但是,无论是横向比,还是纵向比,我县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在国内生产总值的占比和增加值的绝对量,都还比较低。一是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不高。餐饮、住宿、零售等传统传统商贸形式仍居主导地位,现代商贸流通欠发达,连锁经营比例低,物流发展缓慢。二是商贸流通业发展普遍存在规模偏小、关联度较低,大项目少,主导产业优势不明显,龙头带动能力不强。商贸流通企业多以中小企业为主,行业分布不集中,体现出散、小、乱、差的分布特点。三是配套设施不完善,管理不规范。计算机管理的普及率还很低。商贸人员素质偏低,同类市场还存在恶性竞争的现象。四是城乡不一,市场开拓难。农村
是一大消费市场,但是乡镇市场与城区市场相比,存在网点偏少、设施简陋、档次偏低、服务功能较差、假冒伪劣产品较多的问题,连锁经营、超市等才刚刚开始向乡镇延伸,农民感到消费难、消费不方便又不安全。
二、商贸流通业发展的主要思路
把发展商贸流通业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抓手,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为跨越发展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改变重生产轻流通、重投资轻消费的做法,树立生产和流通、投资与消费并重的观念;改变商贸流通业发展完全靠自发形成的观念,加强政策引导,避免低水平、低效益、重复、无序发展,确保服务业健康、高水平发展。
三、商贸流通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1、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加快发展商贸流通业,是增加地方税收、增强地方财力的重要途径;是扩大劳动就业、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有效措施,更是提升城市形象,改善投资环境,适应对外开放和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内在要求。在全县形成领导重视,部门主管,全民参与良好的商贸业发展氛围。
2、高点定位,搞好规划。借鉴《产业发展计划》的经验做法,科学编制和完善《全县商贸流通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内容、发展重点,发展目标要尽可能量化,建设布局要统筹合理,保障措施要具体有力,且具有可操作性。编制规划坚持量的扩大与质的提高并举,突出重点与拓宽
领域并举,现代商贸流通业与传统商贸流通业并举。积极利用好各部门、各乡镇及相关企业的力量,多方合作、群策群力,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使规划的编制过程真正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的过程。
3、发挥优势,突出重点。发展商贸流通业业涉及面广、任务艰巨,必须突出重点、全力突破。一是培植发展龙头企业。积极支持儒原实业、上海华联东平店、三源家电等商贸龙头企业膨胀发展,加快推进东平商城建设,着力引进和培植一批商业零售旗舰企业。同时,抓好专业市场建设。依托现有的花生、大蒜、圆葱、水产、核桃、食用菌、特种动物毛皮等批发市场,优化布局、整合资源、提升层次,努力建成交易量大、效益高、辐射力强的现代化专业市场。二是培植发展现代物流业。围绕京杭运河码头、晋鲁铁路东平站的建设和济菏高速公路,加大土地资源整合力度,建立物流运输平台和物流信息平台,形成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物流集散基地;依托县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配套性制造业物流园区,依托钢铁、橡胶、纺织、化工、造纸等特色工业产品,规划建设专业物流园区;积极引进现代物流企业,从政策上加大培育力度,使之尽快做大做强,创出物流服务品牌。三是加快发展休闲娱乐业。适应快速发展的旅游业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着重在创特色、上水平上下功夫,加快发展酒店餐饮、保健服务、茶艺棋牌、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休闲娱乐业。四是积极发展新兴商贸流通业。鼓励发展科技信息、商务服务
业;努力引进股份制商业银行到东平设立分支机构;积极发展金融租赁、商业代理、消费信贷、网上银行等新型金融服务,为全县经济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金融支持。抓住农村新社区建设的机遇,放手发展社区服务业,合理配置和利用社区资源,积极开展就业推荐、医疗卫生、物业家政、健身保健等服务项目,尽快建立完善的社区服务体系。
4、制定政策,鼓励引导。认真落实国家、省、市出台的商贸流通业发展优惠政策,对于国家鼓励类的商贸流通业,做到与工业用电、用水、用气、用热基本同价,在投融资、税收、信贷、土地等方面给予更多倾斜扶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县级财政设立服务业引导资金,列入财政预算,用于扶持包括商贸流通企业在内的重点企业加快发展。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为商贸流通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加快商贸流通业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改革进程,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坚持非禁即入,不断增强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同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抓紧培训一批适应市场需求、精通现代管理的技能型、实用型和高层次专业人才,建立完善人才柔性流动机制和激励机制,广泛吸收各地各类优秀人才,为我县商贸流通业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5、强化领导,形成合力。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明确责任,加强沟通,形成政府领导、部门配合、分工协作的良好工作格局。进一步强化县商业总公司在商贸流通业发展中的协调作用,充分发挥在项目策划、决策参谋、综合协调、督促考核等方面的作用。协调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加快发展商贸流通业的强大合力。建立商贸流通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和统计指标体系,把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作为衡量发展质量和干部政绩的重要标准,加强督导考核,严格兑现奖惩,充分调动全县上下发展商贸流通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贡献。
建设经济文化强县做出积极的
第三篇:关于发展我县商贸流通业的调查报告
商贸流通业作为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其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现代化程度和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大力发展新兴第三产业,增创服务业新优势。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对加快我县城乡一体化进程,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我县商贸流通业的发展现状和特点[本文来源于文秘写作-www.xiexiebang.com]
2004年,我县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6.7亿元,比2003年增长13.7%,占GDp比重33%;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82亿元,比1995年增长近2倍,比2003年增长14.1%。商贸流通业从业人数年均增长6%,达11万人,商贸流通总体规模不断扩大,增长速度稳中有升。商贸流通业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一)总体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比重逐年提高。近年来,我县商贸流通业增速均比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2—3个百分点,增加值均占GDp比重的14%以上。
(二)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初步形成具有一定流通生产力和规模的商贸流通基础设施。近年来,随着我县加大对交通、通信电网等城市基础设施改造,综合商贸市场改造,商业生态住宅小区等开发和建设,商贸流通业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商业网点的规划布局逐步科学合理,为我县商贸流通业的快速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仅郫筒镇2004年商贸业总商户已达2300多户,户均营业额达32万元以上。
(三)从业人员不断增多,吸纳剩余劳动力的主渠道作用逐步显现。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我县商贸流通业从业人员近11万人,占总人口的24%,比1995年增长4倍,且增长势态仍然明显。
(四)个体私营经济不断壮大,引领商贸流通业持续发展的势头强劲。截至2004年,我县从事商贸流通业的个体户和私营企业达12300个,占第三产业的90%;从业人数达11万人,占第三产业的85%;2004年创造增加值达22.82亿元,占第三产业的91%。
(五)功能布局日趋合理,发展空间较大。目前,我县已初步形成产销结合、批零结合的八大批发集散市场。形成以蔬菜批发、零售相结合,批发为主的安德、犀浦集散市场;以花木、蔬菜、优质水稻、中药材交易为主,产销结合的友爱、清河、唐元、花园、古城五大农产品交易市场;以石材批发、零售相结合的犀浦石材交易市场。形成以郫筒、犀浦为中心的两大零售商圈;围绕高校建成招生和房地产开发,形成校园经济圈和生态住宅区零售圈。这四大商业圈集聚了我县商贸流通业多年的生产力积累,成为我县零售业、餐饮业和服务业的主体代表。
二、我县商贸流通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总量发展滞后,对GDp的贡献率偏小。近年来,虽然我县商贸流通业比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高2个百分点以上,但是增加值占GDp比重仅为14%左右,与温江、双流、新都、彭州等区(市)县相比,对GDp的贡献率明显偏小。
(二)传统业态和经营方式仍占主导地位,社会化和组织化程度较低。安德、犀浦两大蔬菜批发市场是我县社会化分工和产业化分工程度较高的市场,但其集散和吞吐功能也基本上是在露天市场,仅靠3000多辆人力三轮车向成都集贸市场进行分销,经济效益不够明显。
(三)人气不旺,商气不足。有人曾用“哑铃态势”来形容我县目前商贸流通业与周边的比较状况,即两头(成都市和都江堰)热,中间(郫县)冷。这句话从本质上反映出我县商贸流通业仍缺乏吸引投资者和消费者的特色产业和品牌产业,难于聚集人气,促进消费,扩大商机。
(四)产业分散程度较高,缺乏规模效益和竞争力。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我县国有商贸流通企业基本上退出了历史舞台。目前,我县商贸流通业的经营者多为个体商户或私营企业,且大多各自为阵,小规模低起点运作,服务水平低,不具备抵御大流通、大市场和国际化竞争风险的能力。
(五)政府引导不够,产业发展存在无序现象。我县对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论证与积极引导不够,对与商贸流通业相关的第三产业缺乏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导致第三产业发展随意性大,产业网点布局不合理,无序发展现象突出。
三、对发展我县商贸流通业的思考
根据我县第三产业的现状和特点,结合成都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我县城市发展定位,我县第三产业发展要紧紧围绕城乡一体化,主动承接成都特大中心城市辐射和成都大市场、大流通功能分流,以项目为载体,创新、发展现代商贸流通业为重点,大力发展校园经济、餐饮旅游业,逐步发展会展经济、物流经济、商业旅游、汽车服务业、医药流通业等,加快电子商务发展,提高商贸流通业对GDp和税收的贡献率。
(一)强化规划与布局,做强三个中心。一是做强县镇城市商业中心。科学合理规划城镇商业、餐饮、娱乐、休闲等布局,明确核心商业圈,培育区域商业中心,配套社区商业中心。二是做强大型批发物流集散中心。以安靖火车货运站启用和海霸王冷冻物流中心建设为契机,加强安靖镇为中心的大型批发物流、仓储集散中
心建设,设计科学、合理、流畅的人流和物流两条动线,即商业设施的空间结构要最大限度地保证人流的进出和购物的便利;要有足够的物流通道和现代化停车场地,以及配套的现代化基础设备,确保大批量商品的快速流动。三是做强农产品物流集散中心。重点抓好郫筒、犀浦、安德、友爱等镇的农产品物流集散中心建设,拓展现有市场功能,配套农产品整理、包装、深加工功能,提高农产品的物流水平。
(二)培育发展三大商圈,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一是大力发展校园经济商圈。近年来,我县先后引进各类大中专院校14所,在校师生近9万人。校园经济为我县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要抓住校园经济圈内消费客源稳定,消费水平较高,消费方式求新,消费种类相对集中,信息型消费量大的发展趋势和特点,配套完善商业、服务、娱乐等设施,并加强依法管理力度,整合校园经济,促进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二是大力发展住宅小区商圈。随着我县房地产业的不断升温,以及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中的拆迁农户集中居住区的增加,应有针对性地规划商业地产,建设商业、餐饮、娱乐、休闲等配套设施,增强对内吸引和对外辐射能力以及增加就业岗位、带动失地农户的再就业。三是大力发展配套高新西区和现代工业港的物流、服务经济圈。针对高新西区和现代工业港不同发展阶段对流通的需求,规划建设物流配套设施。近期以提供基本建设必需的物资、服务配套设施为建设重点,远期以进港企业的生产原料和生产配套设施为建设重点。
(三)关联行业相互配套,促进商贸经济协调发展。一是商贸流通与餐饮业配套发展。我县作为区域性的组团商业中心和人居休闲中心,购物、餐饮、休闲和娱乐等设施的规划建设要有特色,应针对不同层次的消费目标市场,确定不同的主体和风格,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中心商业区要超前规划和发展,以起到龙头带动和导向性作用。二是现代物流业与交通运输业配套发展。要配套高新西区、现代工业港的发展,主动承接成都各类批发交易市场的外移,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要充分利用安靖火车客货站,逐步在犀浦、红光、安靖片区建立现代物流中心,建成物流配送连锁网、仓储运输网等,同时,进一步建立配套的仓储、货运市场,发展客、货交通,促进运输业和汽车服务业发展。三是餐饮、娱乐、休闲业和观光农业相互配套发展。针对我县餐饮、娱乐、休闲业发展持续低迷、对外竞争优势不明显等现状,制定餐饮、娱乐、休闲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筹建餐饮、娱乐、休闲集中发展区,同时,与我县友爱“农科村”、三道堰“水乡休闲”、清河“花木集中发展区”、唐昌“横山观光农业休闲旅游开发”等配套规划发展,提档升级,做大做强。打造出一批象“杨鸡肉”、“蒋排骨”、“川西水乡”等生态休闲娱乐餐饮品牌,增强吸引力和竞争力。四是商贸与会展经济配套发展。会展业的发展会产生1:100的带动效应,直接带动旅游餐饮、交通运输、休闲娱乐、金融商业等相关产业。我县应积极争取承担国际或全国类型的大型会展活动,主动承接成都各类会展分会场,以大型重点项目为载体,结合旅游、房产、娱乐、餐饮业的发展,举办生态旅游展、民俗美食展等会展,创造企业发展和招商引资良好的对外交流环境,培育商贸经济新增长点。
(四)加强商贸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发展后劲。随着新城区开发建设,要科学规划城市新中心形成的配套流通网点新商圈,预留商贸流通、市场用地和高标准配套市场和商贸基础设施,高标准建设功能齐全的公共流通设施,促使商贸流通业快速发展。
第四篇:关于我市商贸流通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商贸经济调研组
为了贯彻落实全省流通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摸清我市商贸经济发展的现状,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制约因素,理清工作思路,编制好“十一五”商贸流通业规划,推动流通工作再上新台阶。按照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的要求,我们组成调研组,利用一个月时间,深入到五区四县及有关企业进行调查。现将调查结果综述如下。
一、全市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基本态势
近年来,我市商贸流通业坚持从市情和行业的实际出发,在确保市场供应的前提下,不断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大力推进流通现代化,努力繁荣城乡市场,加快流通领域对外开放,市场体系建设初具规模,新兴流通业态得到较快发展。
1、消费品市场持续繁荣、快速增长。近几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7.2,增幅连续三年列全省第一。到2005年底,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0亿元,同比增长20.4,商贸业实现增加值41.2亿元,同比增长17.3,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30.1,2000—2005年商贸业增加值增长了2.5倍,年均增长速度为26。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2.4亿元,增长19.1,增幅高于全省6.3个百分点。全市商贸网点数量已达5.9万,其中百货大楼、大商新玛特、油田商厦等9家零售商场年销售额超过亿元;商业建筑总面积达300万平方米左右,全市已有各类城乡市场121个,其中消费品市场100个,生产资料市场16个,要素市场5个。基本形成了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并存,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相结合,批发市场、零售市场为主体的多层次、多门类的商品市场体系,形成了多种经济成分、多种市场流通渠道、多种经营方式并存的商品市场格局和遍布城乡的流通网络和商业网点设施,满足了全市各类层次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2、商贸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日益增大。近年来,商贸业在全市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平均在3.6左右,虽然比重较小,但扣除中省大企业创造的增加值,商贸业占地方生产总值比重的13.1左右,占全市第三产业比重的27左右;全行业从业人数达18.5万人,占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40,占全市从业人员的13.4,已经成为吸纳社会新就业和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重要载体,仅林甸县2002年以来,解决了3700多名下岗职工再就业;2005年全市商贸业税收5.2亿元,占全市地方企业纳税额的40左右,已经成为地方税收的重要支柱。
3、商品市场的开放程度不断提高。近年来,随着我国服务业逐步开放,**已经成为国际、国内商家抢滩的重点,每年商贸业新投资额达20多亿元。在全市招商引资中,率先引进了麦当劳、肯德基、德克士等包括世界500强在内的国外知名企业,大商集团、中央商城、黑天鹅、国美电器等国内知名商家也相继进驻,沃尔玛、家乐福、苏宁电器等也都先后到我市考察选址,联系进驻事宜。国内外商业集团的纷纷进入,带来了先进的业态形式和管理技术,促进了市场的竞争,也正改变我市商贸流通的格局。
4、商贸企业的现代化步伐明显加快。在近10年时间里,商品市场的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发达国家探索了几十年的现代流通组织形式和业态方式几乎全部导入我市商品市场,经营业态不断创新,连锁经营发展迅速。现代物流配送方式和相关技术日益受到重视和推广,社会化物流配送服务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一批现代化、信息化的商业设施正在建设和应用,商场店铺设施、条形码的普及、自动销售管理系统(POS)的应用、仓储设施和现代物流配送设施建设都取得了较快发展。特别是,庆客隆成功加盟国际食品杂货联盟(IGA),接受到国际运营上的专业咨询服务,分享到IGA80年的零售经验。大中型零售企业不同程度的采用了计算机管理,部分连锁企业建立了网络管理系统。中央商城全方位上线ERP系统,在商品购销、人员管理等方面全过程实现了信息化管理。
5、商贸业多层面改革向纵深发展。商贸企业根据市场竞争的要求,积极探索股份制、租赁、兼并、破产、出售及跨地区并购等多种形式的改革,对传统经营模式和运作体制进行改组、改制、改造。市属177户国有商业企业,全部完成了产权制度改革,组建了大商、昆仑、中央商城三大商业集团,完成了商贸企业并轨改革。目前,我市只有中直大企业所属的商业企业为国有企业,其余的市属商业企业全部变为民有民营,彻底转变了经营机制。到2005年末,在全市商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商业企业有29家,占全市商业法人企业(3002家)的1,在限额以下2863家商业法人企业中,没有国有及国有控股商业企业。通过改革,**商业企业体制不断创新,经营机制逐步搞活,在我省各大知名商企纷纷倒闭、经营不景气的情况下,不但没有下滑、亏损,而且实现全行业盈利。
6、新的流通形式和经营业态不断涌现。庆客隆连锁超市、昆仑家电、福瑞邦医药、中央红月亮便利店、燕都餐饮等连锁店、专业店、专卖店、便利店等新兴业态不断壮大,为市民提供了货真价
廉的商品。目前全市连锁超市已达102家,便民店308家,专业店、专卖店413家,新兴业态店铺总数已达到1000多家。配送、代理、租赁、拍卖、典当等经营方式逐步普及,现代物流业已开始起步,全市已有##家运输、邮政、仓储等物流企业。**石油物资物流园已完成规划论证,年内将开工建设,肇源港桥物流园也将完成规划论证。电子商务开始试点,目前
中央商城正在积极筹建中央红太阳网,努力探索电子订货、远程交易、网上服务等营销方式。2005年,全市新兴业态实现零售额12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1。
上述成绩的取得是来之不易的,是全市商贸流通战线的干部职工,在机构改革和体制创新的特殊时期,思想稳定、队伍稳定,忘我工作取得的。总结起来,**商贸流通业的快速发展主要是得益于“三改一开放”,即改革、改组、改造和招商引资。深化改革激发了企业的活力,推进改组做大企业规模,加快改造做强企业实力,扩大开放引进了资金、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也起到了“鲶鱼效应”。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
在商品市场发育中,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
1、对商贸流通业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扶持力度亟待增强。一是发展环境不宽松。自建市以来,还没有出台过专门支持商贸流通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没有像支持农业、工业那样支持商贸发展。就是现在,还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商业已经饱和,不用支持。“三乱”现象在个别部门仍然存在,服务意识还不强。受土地、采暖、用电、物业、市内运输等费用较高的影响,造成运营成本高,消费品价格相对也较高。如我市商业网点采暖费、物业管理费每平方米平均达80多元,电费每度平均1元左右,都高于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同类城市。二是扶持资金不到位。在国内许多城市都设有商贸业发展专项资金,如中山市每年拿出1000万元用于商贸发展,深圳每年扶持物流业和连锁业资金达1000万元,而在我市还没有商贸业专项资金。三是组织机构不健全。目前,只有林甸县成立了商务局,内贸机构也只有***区和**区设有专门机构,其他县区都没有专门机构,负责商贸管理人员极少,大部分县区只有一人,且人员变换频繁,商贸发展无法抓深,管理无法抓实,工作缺少连续性。
2、缺乏系统、全面的长期规划,政府宏观调控能力不强。多年以来,由于缺乏商业规划的有效引导,我市商业网点建设基本上处于无序状态,造成网点建设随意性大,重复建设、过度竞争,城市建设与商贸项目开发常常不能协调一致。据统计,东风新村地区商业面积达60多万平方米,而消费人口达30多万,平均每人拥有商业建筑面积2平方米以上,商业设施已超过市场容量和购买力水平,而乡村商业网点明显不足。
3、市场功能单一,辐射能力较弱。**是典型的生活用品消费型城市,由于产业结构单一,特别是生活消费品加工制造业薄弱,可向外输出的产品少。通过城乡消费结构抽样调查测算,95以上的**生活消费品是外地产品,基本上是只流入、不流出;**是生产资料购入型城市,每年有200多亿元的生产资料从市外购进;**是市场功能缺位型城市,市场功能单一,还没有形成辐射功能较强,大进大出的市场流通体系。
4、市场主体规模偏小,组织化程度低。单体分散经营的流通主体所占比重较高。在全市5.9万个流通主体中,限额以上的商业法人企业只有139户、只占0.3,独立经营的个体商户高达91%,基本属于传统经营方式与业态,只满足于初级商品交易。流通现代化总体水平较低。目前新型业态发展虽快但规模过小,流通领域从设施到管理手段相对落后,流通现代化总体水平还不够高。
三、发展思路及总体目标
经过调查研究,我们确定今后一个时期商贸流通业发展总的想法是:按照构建**全面发展战略新高地的总体要求,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于扩大内需和拉动城乡消费,积极推进体制创新、科技创新、业态创新和管理创新,加快“一主两次”市级商贸中心区建设;以发展连锁经营、现代物流、现代批发为重点,逐步建立起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水平相适应的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先进、配套完善、竞争有序、便民利民的现代商业网点体系,努力把**建设成为黑龙江中西部区域性商贸中心和现代物流中心。
总体目标:通过招商引资、结构调整,引进国内外知名大企业、大集团,加快商业设施现代化、运营规模化、经营连锁化、服务功能多样化的发展步伐,大力发展现代流通业态,推进商业流通产业升级,努力构筑大流通、大市场、大贸易现代流通格局。要逐步建成以3个市级商业中心为核心,以8个区域商业中心、36个社区商业中心、10个大型批发市场、20条特色商业街为骨干的商业网络,把商贸流通业变为**市可持续发展的支柱产业,使**商贸业成为总量合理、结构优化、规模适度、分布均衡,具有较强的聚集和辐射功能的现代商业网络体系。
到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力争达到320亿元,年平均增长15左右;住宿餐饮业营业收入达到50亿元,年平均增长18左右;商贸业占GDP的比重提高到6以上。建成2个年销售额在20亿元以上,对周边市场有一定影响力的大型商贸企业集团;培育10个功能齐全,聚集和辐射能力强,在全省乃至东北地区有一定影响的年成交额在10亿元以上大型批发市场;2个年销售额在20亿元、门店在50个以上的大型连锁企业集团,连锁经营的销售额要占到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0左右。
四、下步对策措施
为构建**全面发展战略新高地,实现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强宏观调控能力,创建宽松发展环境。聘请国内行业知名专家,对《**市商业发展规划纲要》及《现代物流发展规划》、《连锁经营发展规划》等专项规划进行修改论证,提交市政府常务会讨论通过,纳入城市开发建设总体规划。根据即将发布的国务院《商业网点管理条例》,今后,对新建3000平方米以上的商业网点,由商务部门组织召开听证会,进行科学论证,促进商业网点建设规划科学、布局合理。进一步完善、修订《**市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商贸流通业的若干意见》,落实专项资金,对连锁经营、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新兴业态等进行支持。逐步降低物业、采暖、用电、用水等收费价格,努力创造促进商贸经济快速发展的优良环境。协调县区设立商务管理机构,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按市场化原则规范和发展流通领域的行业协会、商会等自律性组织,发挥它们在参与政策制订、信息交流、专业培训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促进流通业行业自律和经营规范。
(二)深化流通企业改革,提高商贸企业竞争力。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要求,支持昆仑商贸公司等29家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进一步深化产权制度改革。鼓励大型流通企业通过参股、控股、承包、兼并、收购、特许经营、托管等方式,快速实现规模扩张。引导企业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深化企业内部人事、劳动、分配制度改革,优化业务流程,不断提高企业经营能力。力争到2010年,培育出2家拥有知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流通企业,使其主业突出、核心竞争能力强、具有一定国际竞争能力。要引导中小流通企业体制创新,挂大靠强,逐步发展成为大中型商业企业,加大商贸流通业基础设施投入力度,积极运用信息技术和现代流通手段、营销方式及管理经验,全面提高中小流通企业现代化水平。
(三)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实现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按照“内外统一、档次升级、多元发展”的推进思路,支持各类商贸流通企业发展,大力开拓外埠市场,特别是国际市场,实施“引进来、走出去”的发展战略,提高市场开拓水平和竞争能力。一是积极推进“引进来”发展战略。加大商贸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引进国际、国内知名大型连锁企业、现代物流企业、现代批发企业。加大招商引资资金投入力度,搞好商贸项目前期论证工作,设立项目开发论证资金,建立健全**商贸流通项目库,有针对性地组织招商活动,争取最大效果。二是大力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鼓励和引导商贸企业大力开展对俄及独联体国家、中亚等国家和地区的投资,争取把更多的**本土产品销往国际市场,扩大对外流通规模。着重做好开拓俄罗斯市场工作,充分发挥在俄罗斯克市**商品展销中心作用,组织我市服装、汽配、餐饮、建材等民营商贸企业赴俄罗斯考察项目,对接洽谈,寻求多方面合作。积极为企业提供国际市场信息、项目合作信息、政策信息等服务,为企业进军俄罗斯市场创造条件。
(四)大力推进新兴业态发展,加快实现流通现代化。一是进一步提高连锁经营的规模化和规范化水平。在继续巩固超市、专卖店、专业店等新型业态发展成果的基础上,向石化、烟草、电信等行业及旅游、租赁等多种行业拓展,提高连锁经营的总体规模和水平。以规范化管理、规模化经营和标准化服务为核心,提高连锁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及核心竞争力。加快推进庆客隆、中央商城等大型连锁企业向社区延伸,发展社区连锁,逐步以食品超市、便民超市替代大部分粮店、食杂店。拓展城市连锁领域,以标准生鲜食品超市和大型综合超市替代农贸市场。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以县城和中心城镇为重点,积极发展连锁超市、便利店等新型流通业态,力争用五到十年左右的时间,初步形成以县城为重点、乡镇为骨干、村为基础的农村消费品零售网络。二是塑造多层次的物流配送体系。加强连锁企业内部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和管理;整合物流资源,培育物流市场,推动“第三方物流”的发展;重点建成**石油物资物流园区、**港桥物流园区、**万宝石化物流园区等3个大型物流园区。三是积极稳妥地推进电子商务发展。做好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加快流通企业信息化建设;开展电子商务应用的试点和示范工程,探索传统产业与电子商务相结合的模式,有形市场与电子商务相结合的模式,连锁经营与电子商务相结合的模式,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相结合的模式;营造有利于商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发展的良好环境,建立健全网上交易规则,规范网上交易秩序。
(五)加快住宿餐饮等服务业发展,提高服务质量和经营效益。把加快发展餐饮服务业作为扩大就业、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整体效益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积极创造有利于餐饮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使餐饮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不断上升,服务质量明显改善。加快服务业市场化、社会化步伐,放开市场准入,促进竞争合作,鼓励企业优化重组,鼓励、支持和引导服务业中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在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同时,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技术改造传统服务业,促进居民服务业和商务服务业的改革和发展。加强对住宿餐饮业的行业管理,以推动经济实惠型连锁酒店为重点,促进住宿业的结构调整。强化对餐饮、美容美发和会展市场的规范,建立健全服务业市场信用体系。积极引导和促进洗染、修理、照相、洗印彩扩、印章刻字及家庭服务等行业的规范健康发展。
(六)引导居民消费,努力扩大城乡消费需求。积极引导居民消费观念更新,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一是重点培育和发展汽车流通市场。以北方汽配城、高新区汽车园等为依托,多引进集汽车展示、整车销售、配件经销和售后服务与维修为一体的4s店。二是加快发展家电、电子信息和通讯产品消费市场。重点引进国美、苏宁电器等国内外知名家电、通讯产品专卖店、专业店,扶持黑天鹅、昆仑家电等继续扩大连锁规模。三是促进现代建材装饰和家居用品消费市场的发展。积极引导新潮建材城、正大方盛、友谊装饰材料市场等传统装饰材料市场向主题购物中心和专业连锁超市转变。四是要充分发挥先导带动作用,实行多领域合作。商贸流通企业要加强与工业、农业、旅游、交通等行业的企业合作,工商联手、农商联手、商旅联手、商商联手,共同开拓国内外市场。
(七)加强市场监测,保证市场平稳运行。要加快监测网络体系建设,特别是要搞好对重要生活必需品、重要生产资料、重点流通企业和重要节日市场的监测;建立并不断完善应对突发事件和平抑市场异常波动的供应保障机制,健全应急组织体系、运行机制和保障制度,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和应急管理的能力;建立全市商品流通数据信息库,密切跟踪生活必需品和重要生产资料的市场变化趋势,按照《**市商品流通行政主管部门关于应对突发事件加强商品市场运行监控预案》,抓好重要商品储备管理工作,建立科学的储备体系,建议市财政设立“**市重要商品储备基金”,随时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生活物资的保障供应。
(八)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强流通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加强协调与指导,集中抓好专项整顿工作。以整顿食品、药品市场为重点,把好人民群众“入口”关。实施“放心肉、放心酒”等工程,细化任务,明确责任,从养殖、生产加工、销售等多个环节入手,打击违法经营与建立科学防范体系相结合、引导健康消费与建立诚信体系相结合,技术监督、工商、卫生、动检等部门齐抓共管,全面提高食品卫生安全质量。积极落实好《黑龙江省畜禽屠宰管理办法》,完成对畜禽屠宰的定点工作,加强对畜禽定点屠宰场(厂)的监管,加大对私屠滥宰的打击力度,对不符合要求的限期整改,验收仍不合格的予以取缔。对50家较大的酒类批发企业,实行信用档案管理,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酒类的行为。对3家成品油批发企业、268家加油站开展全面检查,保证加油站安全运行。按照《拍卖管理办法》、《典当管理办法》,对拍卖、典当企业进行清理整顿,优胜劣汰,建立诚信机制。同时,做好旧物市场、报废汽车拆解、旧机动车交易等日常管理工作。继续开展“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抵制经销假冒伪劣商品和价格欺诈行为。要以强化信用意识、促进诚信经营、防范交易风险为目标,引导各类流通企业建立起以信用状况调查、信用评价、信用自律、信用档案管理和信用信息互通为主要内容,适合自身行业特点的内部管理制度,不断加以完善,逐步使企业内部的信用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第五篇:关于我市商贸流通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商贸经济调研组
为了贯彻落实全省流通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摸清我市商贸经济发展的现状,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制约因素,理清工作思路,编制好“十一五”商贸流通业规划,推动流通工作再上新台阶。按照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的要求,我们组成调研组,利用一个月时间,深入到五区四县及有关企业进行调查。现将调查结果综述如下。
一、全市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基本态势
近年来,我市商贸流通业坚持从市情和行业的实际出发,在确保市场供应的前提下,不断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大力推进流通现代化,努力繁荣城乡市场,加快流通领域对外开放,市场体系建设初具规模,新兴流通业态得到较快发展。
1、消费品市场持续繁荣、快速增长。近几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7.2%,增幅连续三年列全省第一。到2005年底,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0亿元,同比增长20.4%,商贸业实现增加值41.2亿元,同比增长17.3%,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30.1%,2000—2005年商贸业增加值增长了2.5倍,年均增长速度为26%。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2.4亿元,增长19.1%,增幅高于全省6.3个百分点。全市商贸网点数量已达5.9万,其中百货大楼、大商新玛特、油田商厦等9家零售商场年销售额超过亿元;商业建筑总面积达300万平方米左右,全市已有各类城乡市场121个,其中消费品市场100个,生产资料市场16个,要素市场5个。基本形成了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并存,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相结合,批发市场、零售市场为主体的多层次、多门类的商品市场体系,形成了多种经济成分、多种市场流通渠道、多种经营方式并存的商品市场格局和遍布城乡的流通网络和商业网点设施,满足了全市各类层次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2、商贸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日益增大。近年来,商贸业在全市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平均在3.6%左右,虽然比重较小,但扣除中省大企业创造的增加值,商贸业占地方生产总值比重的13.1%左右,占全市第三产业比重的27%左右;全行业从业人数达 18.5万人,占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40%,占全市从业人员的13.4%,已经成为吸纳社会新就业和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重要载体,仅林甸县2002年以来,解决了3700多名下岗职工再就业;2005年全市商贸业税收5.2亿元,占全市地方企业纳税额的40%左右,已经成为地方税收的重要支柱。
3、商品市场的开放程度不断提高。近年来,随着我国服务业逐步开放,**已经成为国际、国内商家抢滩的重点,每年商贸业新投资额达20多亿元。在全市招商引资中,率先引进了麦当劳、肯德基、德克士等包括世界500强在内的国外知名企业,大商集团、中央商城、黑天鹅、国美电器等国内知名商家也相继进驻,沃尔玛、家乐福、苏宁电器等也都先后到我市考察选址,联系进驻事宜。国内外商业集团的纷纷进入,带来了先进的业态形式和管理技术,促进了市场的竞争,也正改变我市商贸流通的格局。
4、商贸企业的现代化步伐明显加快。在近10年时间里,商品市场的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发达国家探索了几十年的现代流通组织形式和业态方式几乎全部导入我市商品市场,经营业态不断创新,连锁经营发展迅速。现代物流配送方式和相关技术日益受到重视和推广,社会化物流配送服务的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一批现代化、信息化的商业设施正在建设和应用,商场店铺设施、条形码的普及、自动销售管理系统(pOS)的应用、仓储设施和现代物流配送设施建设都取得了较快发展。特别是,庆客隆成功加盟国际食品杂货联盟(IGA),接受到国际运营上的专业咨询服务,分享到IGA80年的零售经验。大中型零售企业不同程度的采用了计算机管理,部分连锁企业建立了网络管理系统。中央商城全方位上线ERp系统,在商品购销、人员管理等方面全过程实现了信息化管理。
5、商贸业多层面改革向纵深发展。商贸企业根据市场竞争的要求,积极探索股份制、租赁、兼并、破产、出售及跨地区并购等多种形式的改革,对传统经营模式和运作体制进行改组、改制、改造。市属177户国有商业企业,全部完成了产权制度改革,组建了大商、昆仑、中央商城三大商业集团,完成了商贸企业并轨改革。目前,我市只有中直大企业所属的商业企业为国有企业,其余的市属商业企业全部变为民有民营,彻底转变了经营机制。到2005年末,在全市商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商业企业有29家,占全市商业法人企业(3002家)的1%,在限额以下2863家商业法人企业中,没有国有及国有控股商业企业。通过改革,**商业企业体制不断创新,经营机制逐步搞活,在我省各大知名商企纷纷倒闭、经营不景气的情况下,不但没有下滑、亏损,而且实现全行业盈利。
6、新的流通形式和经营业态不断涌现。庆客隆连锁超市、昆仑家电、福瑞邦医药、中央红月亮便利店、燕都餐饮等连锁店、专业店、专卖店、便利店等新兴业态不断壮大,为市民提供了货真价廉的商品。目前全市连锁超市已达102家,便民店308家,专业店、专卖店413家,新兴业态店铺总数已达到1000多家。配送、代理、租赁、拍卖、典当等经营方式逐步普及,现代物流业已开始起步,全市已有##家运输、邮政、仓储等物流企业。**石油物资物流园已完成规划论证,年内将开工建设,肇源港桥物流园也将完成规划论证。电子商务开始试点,目前
家,对《**市商业发展规划纲要》及《现代物流发展规划》、《连锁经营发展规划》等专项规划进行修改论证,提交市政府常务会讨论通过,纳入城市开发建设总体规划。根据即将发布的国务院《商业网点管理条例》,今后,对新建3000平方米以上的商业网点,由商务部门组织召开听证会,进行科学论证,促进商业网点建设规划科学、布局合理。进一步完善、修订《**市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商贸流通业的若干意见》,落实专项资金,对连锁经营、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新兴业态等进行支持。逐步降低物业、采暖、用电、用水等收费价格,努力创造促进商贸经济快速发展的优良环境。协调县区设立商务管理机构,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按市场化原则规范和发展流通领域的行业协会、商会等自律性组织,发挥它们在参与政策制订、信息交流、专业培训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促进流通业行业自律和经营规范。
(二)深化流通企业改革,提高商贸企业竞争力。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要求,支持昆仑商贸公司等29家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进一步深化产权制度改革。鼓励大型流通企业通过参股、控股、承包、兼并、收购、特许经营、托管等方式,快速实现规模扩张。引导企业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深化企业内部人事、劳动、分配制度改革,优化业务流程,不断提高企业经营能力。力争到2010年,培育出2家拥有知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流通企业,使其主业突出、核心竞争能力强、具有一定国际竞争能力。要引导中小流通企业体制创新,挂大靠强,逐步发展成为大中型商业企业,加大商贸流通业基础设施投入力度,积极运用信息技术和现代流通手段、营销方式及管理经验,全面提高中小流通企业现代化水平。
(三)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实现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按照“内外统一、档次升级、多元发展”的推进思路,支持各类商贸流通企业发展,大力开拓外埠市场,特别是国际市场,实施“引进来、走出去”的发展战略,提高市场开拓水平和竞争能力。一是积极推进“引进来”发展战略。加大商贸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引进国际、国内知名大型连锁企业、现代物流企业、现代批发企业。加大招商引资资金投入力度,搞好商贸项目前期论证工作,设立项目开发论证资金,建立健全**商贸流通项目库,有针对性地组织招商活动,争取最大效果。二是大力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鼓励和引导商贸企业大力开展对俄及独联体国家、中亚等国家和地区的投资,争取把更多的**本土产品销往国际市场,扩大对外流通规模。着重做好开拓俄罗斯市场工作,充分发挥在俄罗斯克市**商品展销中心作用,组织我市服装、汽配、餐饮、建材等民营商贸企业赴俄罗斯考察项目,对接洽谈,寻求多方面合作。积极为企业提供国际市场信息、项目合作信息、政策信息等服务,为企业进军俄罗斯市场创造条件。
(四)大力推进新兴业态发展,加快实现流通现代化。一是进一步提高连锁经营的规模化和规范化水平。在继续巩固超市、专卖店、专业店等新型业态发展成果的基础上,向石化、烟草、电信等行业及旅游、租赁等多种行业拓展,提高连锁经营的总体规模和水平。以规范化管理、规模化经营和标准化服务为核心,提高连锁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及核心竞争力。加快推进庆客隆、中央商城等大型连锁企业向社区延伸,发展社区连锁,逐步以食品超市、便民超市替代大部分粮店、食杂店。拓展城市连锁领域,以标准生鲜食品超市和大型综合超市替代农贸市场。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以县城和中心城镇为重点,积极发展连锁超市、便利店等新型流通业态,力争用五到十年左右的时间,初步形成以县城为重点、乡镇为骨干、村为基础的农村消费品零售网络。二是塑造多层次的物流配送体系。加强连锁企业内部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和管理;整合物流资源,培育物流市场,推动“第三方物流”的发展;重点建成**石油物资物流园区、**港桥物流园区、**万宝石化物流园区等3个大型物流园区。三是积极稳妥地推进电子商务发展。做好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加快流通企业信息化建设;开展电子商务应用的试点和示范工程,探索传统产业与电子商务相结合的模式,有形市场与电子商务相结合的模式,连锁经营与电子商务相结合的模式,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相结合的模式;营造有利于商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发展的良好环境,建立健全网上交易规则,规范网上交易秩序。
(五)加快住宿餐饮等服务业发展,提高服务质量和经营效益。把加快发展餐饮服务业作为扩大就业、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整体效益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积极创造有利于餐饮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使餐饮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不断上升,服务质量明显改善。加快服务业市场化、社会化步伐,放开市场准入,促进竞争合作,鼓励企业优化重组,鼓励、支持和引导服务业中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在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同时,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技术改造传统服务业,促进居民服务业和商务服务业的改革和发展。加强对住宿餐饮业的行业管理,以推动经济实惠型连锁酒店为重点,促进住宿业的结构调整。强化对餐饮、美容美发和会展市场的规范,建立健全服务业市场信用体系。积极引导和促进洗染、修理、照相、洗印彩扩、印章刻字及家庭服务等行业的规范健康发展。
(六)引导居民消费,努力扩大城乡消费需求。积极引导居民消费观念更新,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一是重点培育和发展汽车流通市场。以北方汽配城、高新区汽车园等为依托,多引进集汽车展示、整车销售、配件经销和售后服务与维修为一体的4s店。二是加快发展家电、电子信息和通讯产品消费市场。重点引进国美、苏宁电器等国内外知名家电、通讯产品专卖店、专业店,扶持黑天鹅、昆仑家电等继续扩大连锁规模。三是促进现代建材
装饰和家居用品消费市场的发展。积极引导新潮建材城、正大方盛、友谊装饰材料市场等传统装饰材料市场向主题购物中心和专业连锁超市转变。四是要充分发挥先导带动作用,实行多领域合作。商贸流通企业要加强与工业、农业、旅游、交通等行业的企业合作,工商联手、农商联手、商旅联手、商商联手,共同开拓国内外市场。
(七)加强市场监测,保证市场平稳运行。要加快监测网络体系建设,特别是要搞好对重要生活必需品、重要生产资料、重点流通企业和重要节日市场的监测;建立并不断完善应对突发事件和平抑市场异常波动的供应保障机制,健全应急组织体系、运行机制和保障制度,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和应急管理的能力;建立全市商品流通数据信息库,密切跟踪生活必需品和重要生产资料的市场变化趋势,按照《**市商品流通行政主管部门关于应对突发事件加强商品市场运行监控预案》,抓好重要商品储备管理工作,建立科学的储备体系,建议市财政设立“**市重要商品储备基金”,随时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生活物资的保障供应。
(八)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强流通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加强协调与指导,集中抓好专项整顿工作。以整顿食品、药品市场为重点,把好人民群众“入口”关。实施“放心肉、放心酒”等工程,细化任务,明确责任,从养殖、生产加工、销售等多个环节入手,打击违法经营与建立科学防范体系相结合、引导健康消费与建立诚信体系相结合,技术监督、工商、卫生、动检等部门齐抓共管,全面提高食品卫生安全质量。积极落实好《黑龙江省畜禽屠宰管理办法》,完成对畜禽屠宰的定点工作,加强对畜禽定点屠宰场(厂)的监管,加大对私屠滥宰的打击力度,对不符合要求的限期整改,验收仍不合格的予以取缔。对50家较大的酒类批发企业,实行信用档案管理,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酒类的行为。对3家成品油批发企业、268家加油站开展全面检查,保证加油站安全运行。按照《拍卖管理办法》、《典当管理办法》,对拍卖、典当企业进行清理整顿,优胜劣汰,建立诚信机制。同时,做好旧物市场、报废汽车拆解、旧机动车交易等日常管理工作。继续开展“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抵制经销假冒伪劣商品和价格欺诈行为。要以强化信用意识、促进诚信经营、防范交易风险为目标,引导各类流通企业建立起以信用状况调查、信用评价、信用自律、信用档案管理和信用信息互通为主要内容,适合自身行业特点的内部管理制度,不断加以完善,逐步使企业内部的信用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