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导致学生上网成瘾的因素主要有(本站推荐)
导致学生上网成瘾的因素主要有:
1、家庭教育原因。现实生活中,家庭环境对中学生的社会化具有重要影响。使得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越来越高,但是如果父母对孩子急于求成,对孩子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教育,比如疏于管教或者教育方法不当,容易导致其逆反心理不断加剧,都有可能导致中小学生心态上的扭曲和人格上的缺陷。
2、容易产生网络成瘾原因。由于家长因为忙于工作与孩子的情感沟通减少,随着离婚率的不断上升,而疏于对孩子的管理,从而使很多缺少母爱的孩子更容易到网络中寻找可归依的群体,迷恋于网上的互动生活,而许多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差,便沉迷于网络游戏、电影或聊天室中,寻求色情、暴力游戏的刺激。
3、学业负担重,学习落后,上网是一种消遣,放松,渐渐就上瘾了。学生个性与心理原因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不仅仅与家庭、学校的教育有关,还与中学生本身的个性与心理发展有关系。其最主要的原因是,缺少他人的关爱与理解,缺少家长与老师的监督与同学的帮助,缺少同学之间的鼓励。
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还是学生自己本人。尤其是那些在现实生活中无法获得满足需要的,容易导致学生上网成瘾的最主要原因。网络成瘾的原因不仅仅与家庭、学校的教育有关,还与中学生本身的个性与心理发展有关系。在众多因素中,学校恰当的引导和教育无疑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而现行的教育体制是扭转这一局面的关键。帮助孩子在现实生活中获得成功和快乐,还应该多组织些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如家庭出游日等,丰富和充实学生的学习生活,这样就可以在很大的程度上避免互联网的负面影响了。
第二篇:导致近视眼的环境因素有哪些
导致近视眼的环境因素有哪些
近视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近年来许多证据表明环境和遗传因素共同参与了近视的发生:外因--长时间近距离看事物,使眼球中睫状肌失去弹性晶状体而导致晶状体不能复原(比天生厚了),于是发生近视。遗传关系:
近视主要有40%是遗传,近视遗传主要是高度近视的遗传,高度近视也分两种一种是生理性的、一种是病理性的,若是病理性近视,宝宝的眼睛形成的近视具有可能性,因为带有特定家族遗传性,有这个概率,也不一定凡是患有高度近视的家长他孩子的眼睛都具有高度近视,不是这样的,但是有一个概率在里面,我想强调的一点是,必须是病理性高度近视,如果是生理性近视600度,甚至1000度的也是不会遗传的,即不一定就会遗传。病理性近视带有遗传因素,生理性近视是不带有遗传因素的。
环境因素:
近视眼的发生和发展与近距离用眼的关系非常密切。
1、用眼距离过近。据有关资料报道,青少年近视眼以长期用眼距离过近引起者为多见。青少年眼睛的调节力很强,当书本与眼睛的距离达7~10cm时仍能看清物体,但如果经常以此距离看书,写字就会使眼睛的调节异常紧张,从而可形成屈折性(调节性)近视,所谓的假性近视。如果长期调节过度,使睫状肌不能灵活伸缩,由于调节过度而引起辐辏作用加强,使眼外肌对眼球施加压力,眼内压增高,眼内组织充血,加上青少年眼球组织娇嫩,眼球壁受压渐渐延伸,眼球前后轴变长,超过了正常值就形成了轴性近视眼,所谓真性近视。正常阅读距离应是30~35cm。
2、用眼时间过长。有的青少年看书写字做作业,看电视等连续3~4小时不休息,甚至到深夜才睡觉休息,这样不仅影响身体健康,而且使眼睛负担过重,眼内外肌肉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而得不到休息,久而久之,当看远处时,眼睛的肌肉不能放松而呈痉挛状态,这样看远处就感到模糊而形成近视。有的学生过了一个暑假视力就明显下降就是这个原因。一般主张连续看书写字或看电视40~50分钟就应休息片刻或向远处眺望一会儿。
3、照明光线过强或过弱。如果光线太强,如阳光照射书面等,会引起强烈反射,刺激眼睛,使眼睛不适,难以看清字体,相反,光线过弱,书面照明不足,眼睛不能清晰地看清字体,头部就会向前,凑近书本,以上两种情况均能眼睛容易疲劳,眼睛的调节过度或痉挛而形成近视。
4、在行车上或走路时看书。有的青少年充分利用时间,边走路边看书或在行走的车厢里看书,这样对眼睛很不利。因为车厢在震动,身体在摇动,眼睛和书本距离无法固定,加上照明条件不好,加重了眼睛的负担,经常如此就可能引起近视。
原文链接:http://jibing.qiuyi.cn/jsy/2014/0806/188531.html
第三篇:学生上网成瘾怎么办
学生上网成瘾怎么办
曾经有人说过,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事实果真如此,互联网的普及,一方面给人们铺设了方便快捷的信息高速通道,另一方面也催生了许多新问题。表现在教育上,一个日益突出的现象就是:越来越多的孩子沉迷于网络世界里,不能自拔,有过分迷恋游戏荒废学业的;有浏览不健康网站误入歧途的;有陷于虚拟世界而出现自闭的„„一时间,网络成了“电子海洛因”,网吧更是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为了唤回网络沉迷的孩子,老师和家长们使用了各种方法:包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谈话,包括封存或限制电脑的坚壁清野,甚至包括武力威胁和惩罚。然而,种种措施却都收效甚微,于是教育者在无奈之下发问:怎么办?谁能救救这些网童?怎样让他们迷途知返?
每次遇到这种情况,我总是半开玩笑地回答:“没法办”。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解决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分析问题,在已成问题的现象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深层原因,或者更透彻地说,只有先弄清为什么,才可能提出有效的“怎么办”?
我想这个问题可以分为三步解决。第一,我们要了解孩子上网做什么?第二,我们要剖析孩子上网为什么?哪些孩子最容易上网成瘾?最后,才可能依据具体情况提出解决策略——我们怎么办?所以,在解决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确认我们的目标:那就是网络成瘾,教育要治标还是治本?
专家分析说,网络成瘾又称网络病态使用,是一种冲动性地过度使用网络,并因此导致明显的社会、心理功能损害的现象。依据网络活动指向及其满足的需要来划分,网络成瘾者可以分为如下几类:一是网络游戏成瘾,上网主要是打游戏;二是网络关系成瘾,上网主要是聊天和交友;三是网络性成瘾,上网主要是浏览和观看色情信息;四是网络信息成瘾,这类成瘾者沉迷于大量网络信息的下载,不能自拔,并伴随有强迫性症状。而绝大部分青少年学生的成瘾都属于前三类情况,其中网络游戏成瘾数量最为庞大。
调查发现,容易沉迷网络的学生,就性格特征来说,孤僻,不善交往的孩子多,意志薄弱,自制力差的孩子多。就学业成绩来说,学习不好的孩子多,也有部分孩子原来成绩不错,在升入高一级学校后,因为种种原因出现了短暂的迷失,下滑或不适应,这种情况也容易上网沉迷。就家庭背景来说,单亲或问题家庭的孩子数量较多,也有正常家庭的孩子,但父母的教育方式比较粗暴或疏于沟通等。就年龄来说,青春期的孩子即初中生的数量最多,跟这阶段的逆反及动荡的心理特征有很大关系。
了解了孩子上网做什么,我们再来分析一下,孩子为什么沉迷上网,强烈的冲动一定伴随着某种需要的满足。孩子在网上究竟获得了哪些满足呢? 第一种满足就是成就感。沉迷网络游戏不能自拔的孩子,除了自控能力差和网络游戏本身的刺激之外,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孩子通过闯关打游戏获得了成功体验。自我实现的感觉,被他人认可的感觉,是人们心灵深处最深切的渴望,如果我们的教育以分数作为衡量和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势必有相当一部分孩子在学校里无法被认可,通过网络,在现实世界无法获得的成就感在虚拟世界里获得了充分的满足。这也就难怪许多孩子为了游戏废寝忘食了。
第二种满足是交往的满足。现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从小缺少同伴成长和互动的环境,在大人的关切和监督下长大。无论怎样丰富的物质生活,都无法代替朋友带给自己的快乐,有的孩子性格稍微孤僻一些,有话不愿意说,在现实生活中可能不善于交往,就通过在虚拟世界的交友,找到了共同语言,满足了自己交往的愿望。
第三种满足是自由发泄的满足。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本来就有着强烈的逆反心理,喜欢“我的地盘我作主”的感觉。在现实世界里有家庭和学校的双重管束,说话做事都有严格的限制,很难实现对自由的渴望。网络世界的匿名制给了孩子无拘无束的空间,在网上可以随心所欲,无所顾忌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不用担心会带来不良的后果,这也是各个学校贴吧文化繁荣的原因之一。
第四种满足是多种需要或丰富生活的满足。家长只关心生活,学校只关心成绩,孩子们觉得学校生活单调乏味,非常郁闷,而网上生活新奇刺激;家长或老师高高在上,而网上关系自由平等;随着身体的成长,青春的冲动越来越强烈,但在现实生活里无法和大人交流或请教,网上只要轻轻点击,想看什么就有什么;我们的教育着眼于孩子将来的成就,而网上给你现实的快乐。两相对比之下,网络就对孩子构成了致命的吸引力,不断地诱惑孩子越陷越深,终于不能自拔。
找到了问题的原因,我们就不难寻求对策。教育者不能用简单粗暴的态度或方式来对待孩子,孩子犯了错误,最需要的不是无情的指责和空洞的说教,而是切实有效的帮助。对于游戏成瘾的孩子,一下完全禁止是很难接受的,可以通过逐步限制上网时间,培养意志力,转移孩子注意力,发现孩子的长处,帮助孩子在现实世界里获得成就感等措施来矫正。对于网络成瘾的孩子,一定要注意在现实世界里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多沟通,多进行情感交流,话题内容应该丰富,而不是仅仅谈论学习,语气应该平等,而不是居高临下。
总之,老师和家长应本着治标不如治本的理念,携起手来,相互配合,密切观察,及时引导,改进教育方式,改善孩子的成长环境,丰富孩子的业余生活,帮助孩子摆脱网瘾的诱惑。当然,个别情况严重的孩子还需要专业心理咨询机构的介入和治疗。
第四篇:谈谈导致教师产生心理压力的因素有哪些
小学教师的先进事迹材料
开发区严桥小学 胡俊
胡俊,出生于1975年,本科学历,现小学高级教师,任职于开发区严桥小学。
1995年5月,我踏上了神圣的教师岗位,至今已经17个年头。我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坚守在教育事业的第一线。在17年的教育生涯里,我一贯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教育工作,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自觉服从组织的工作安排。热心教研,尊纪守法,作风正派,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克己奉公,爱心助人。
一、不断学习,爱岗敬业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学习是终身的事,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在思想上与时俱进,在业务上强人一等,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我一贯坚持认真学习,积极参加各项技能培训。1996年,我参加了成人高考,顺利考入孝感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深造学习。期间,我认真学习,受到师生们的一致好评,被评为优秀学员。同时,我还多次参加了继续教育学习,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平时,我还注意学习党的教育路线、方针、政策,严格按照党的教育政策,教书育人,全心全意做好教育工作,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工作。
二、钻研业务,努力教改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没有在过去的成绩上停滞不前,而是以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教学上认真备课、认真上课,及时批改作业,耐心辅导学生,对学生严而有度。积极思考,钻研业务,虚心向同行请教,积极探索先进的教育方式,与学生沟通,选择学生最喜欢的教学方式,正因为如此,学生们总是很喜欢上我的课,常常听到学生反映上我的课的时间过得很快,而且感觉很轻松。同时,我还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跟上时代步伐,因材施教,牢记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的信念耕耘在教育的沃土上。正是因为如此,我所教班级的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并且多次被评为校先进班级,我也被评为优秀班主任。同时,我指导的学生在2008年、2011年参加省“三峡杯”作文比赛分别荣获一等奖与二等奖,在2010年参加市书法比赛荣获一等奖与二等奖。
在课程改革期间,我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知识的匮乏,学习自然成为首当其冲的事情。我利用工作之余,多方收集材料,阅读报刊,转变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充分把握课改的新动向,持之以恒地学习课改理论,掌握其基本精神更好地服务于教育工作。在我主教的语文教学活动中,试行以学生为主的“合作讨论式”教学模式,打破教师讲、学生听的“一言堂”教学陈规。实行民主教学,充分相信学生。我常对学生说“弟子不必不如师”的观点,打破传统的师道尊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师生平等讨论。并结合改变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模式,多次在学校主讲公开课、观摩课,并获得在场教师的一致好评。2008年,我的语文说课《诚信是最大的财富》获市二等奖。
三、用爱心感染学生
爱心是具体的,琐碎的,每天早晨巡视教室,看看学生有没有到齐,早上是否吃过了早餐,各种学习用品是否都带齐了,学生有无身体不适,遇到天冷或天热的时候,同学们的衣服穿得是否合理。平时,我在办公室抽屉里存放感冒药、午时茶等基本非处方药品,一旦发现学生有身体不适,就及时给他们服用,以控制病情,必要时经家长同意,亲自带学生去医院就诊。学校的学生大多是打工子弟,家境较困难。我时常对他们给予帮助,为他们增添衣物,为他们无偿补课……家长感激,学生感动,可我认为,作为班主任,关心学生就应该像关心自己孩子一样,既要关心他们的生活,又要关心他们的健康,还要关心他们学习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关心他们是否懂得怎样做人。这正是作为班主任的职责所在,这些看起来很平常,其实这正是一个班主任爱心的具体表现。十七年来,我就是这样播撒着爱的种子,收获着爱的硕果。家长们都说:“有胡老师教我们的孩子,放心!”这难得的口碑胜过金杯、银杯,是对我多年工作的天价回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我追求的境界,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立足实际,认真搞好教学,在教育这片田园里勤奋耕耘,积极探索,奉献我无悔的青春。
第五篇:浅析青少年上网成瘾心理
浅析青少年上网成瘾心理
发布人:圣才学习网 发布日期:2010-03-04 20:49 共 27人浏览[大] [中] [小]
北京《青年报》报道了这样一件事情:小朋是北京某市属大学学生,20岁,是个超级网虫,每天都要在网上泡10多个小时。他和一个17岁的女孩在网上认识半年后,两人很快就发生了“网恋”,并在某网站进行了“结婚”注册,在网上建立了自己的“家庭”——一个共同的网页。他们这个网上的“家”真的太像家了,这个用文字和图片堆砌的家不但有像模像样的家具和房间布置,而且有每日三餐的菜谱,甚至还有他们虚拟的“夫妻生活”的描述!当小朋和那个女孩“结婚”不到3个星期时,网站通知他,他的“爱人”怀孕了,小朋大喜,每天抱书痛读孕产妇注意事项。6个星期后网站通知他,说他们已经拥有了一个可爱的小宝宝,小朋更是兴奋得睡不着觉。15个星期后,网站又告知小朋,他的“妻子”、“儿子”均病重,小朋于是整头愁眉苦脸,无精打采。直到第18个星期,网站宣布:因医治无效,他的妻儿双双“去世”,他的婚姻宣告结束!此时的小朋沉浸在痛苦之中,因为太投入,他竟然受不了打击,一病不起。到现在,好好的大学上不了,每天起床要做的第一什事就是到网上的墓地去悼念他的“妻小”,然后垂头丧气,喃喃自语……
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现在,随着电脑的日益普及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完善,青少年上网的人数日益增多。以北京市中小学生为例,北京中小学生假期上网比例高达81.3%,比成人高出22个百分点。七成学生网民沉迷聊天室,四成多经常光顾色情网站。在中学生群体中,34.8%的人上网目的是游戏,只有16.1%的人是为了完成作业。在小学生中,56.4%是为了游戏,27%的人是为了学习。由于网络具有开放性,网上的内容人人都可随处可得,考虑到青少年的接受能力比较强,而鉴别能力和自制力又比较差,如果不对青少年上网加以正确的引导,许多青少年容易痴迷于网络而不能自拔,从而成为“网络成瘾症”的患者。
上网成瘾是伴随现代社会信息技术高度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对网络过分依赖的行为。正如赌博、酗酒、吸毒一样,上网成瘾已逐渐成为一种社会问题,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国内外的大量研究证明,上网成瘾会对人的工作、学习、社交、身体、身心等方面有严重影响。对青少年来说,网络的可获得性强,许多学校和家庭都给他们提供了上网的条件。而且他们也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上网。再者,青少年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普遍存在发展性问题,有些具有社交恐惧倾向的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很难与他人建立社交关系,便转向网络寻求网上友谊。第三,也是一个与发展性相关的问题,即同一性的建立。处在青少年时期的学生特别是高中生已经开始注意自己的价值、人生目标、生活方式、需要及其他相关因素的能力。有的学生可能利用网络来建立一种积极的自豪感,在虚拟现实中,他们把自己定位得更加积极,他们甚至相信这些虚拟的东西会变成现实。鉴于以上原因,青少年很容易卷入网络中。一旦他们上网成瘾,必将影响他们的学习,正常的社会交往活动,严重的还会导致抑郁、焦虑、肩膀颈椎疼痛、头痛、视力下降等心理和生理疾病。
心理学家把上网成瘾主要分成了五种类型:
1、网络色情成瘾:指强迫性地从网上获取色情作品等。
2、网络关系成瘾:把过度卷入网络关系中。
3、网络强迫行为:指强迫性地进行网上赌博、网上购物或网上交易活动。
4、信息超载:指强迫性地网上冲浪或资料搜索。
5、计算机成瘾:指强迫性地玩计算机游戏或编制计算机程序。文中的小朋属网络关系成瘾,他痴迷于网上虚拟生活,把通过网络手段结交的朋友替代了现实生活中的朋友和家人,他的心情和心态都随着一个虚幻世界的发展而变化,也就是说,他已身不由己地被控制在由网络虚拟的社会中了。
一旦上网成瘾,患者将表现出以下主要特征:需要明显增加上网时间才能获得满足感;一段时间停止上网后,会产生失望、焦虑、忧郁、愤怒等消极情绪,强迫性地思考有关网络的事情或手指不自觉地做敲击键盘的动作;上网的次数比计划的多,时间比计划的长;想控制自己的上网时间但没有成功;把大部分的时间用在与网络有关的事情上;为了上网宁愿承受身体、社交、工作或学业上的损失等等。专家研究指出,有情绪问题,性格自闭、社交能力及自我控制能力较弱,或患有注意力缺损症的人更容易患“网络成瘾症”。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帮助青少年预防上网成瘾呢?以下几点不妨作为参考:
1、不要一味简单地制止青少年上网,不要压抑他们上网的欲望,以免促成逆反心理。
2、将电脑摆在家中明显位置上,例如书房,不要让青少年闭门单独上网。
3、适当地控制上网的时间和方式。如制定上网的时间表,避免深夜上网等。
4、经常了解青少年上网情况,与他们共同讨论网络趣事。
5、在电脑上安装禁止访问不良网址的软件,删除信息垃圾。
6、丰富青少年的业余生活,鼓励他们平时多参加各种活动,如外出旅游,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参加体育锻炼等,培养他们对某种活动的兴趣,防止陷入“非上网不可”的泥潭。
7、保持正常的社会交往活动,不要让网友代替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
8、在饮食上应注意多吃些胡萝卜、豆芽、瘦肉、动物肝脏等含维生素A和蛋白质的食物,经常喝些绿茶,这些都有利于电脑操作者的健康。
9、更重要的是了解青少年的心理需要,关心他人产的成长,及时帮助他们摆脱心理困境,避免他们去寻求网络上的帮助。
10、一旦发生“网络成瘾症”还应立即找心理医生进行咨询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