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县交通业改革开放三十周年调研报告
**地处黄河三角洲,环渤海经济圈及京九经济开发带中,位于首都北京、港城天律、省会济南之间,素有“京津门户,九达天衢”之称,交通便利。受周边城市的辐射,**的交通条件十分发达,京泸铁路一线而过,京福高速公路和即将建成的京沪高速铁路纵贯县境,104国道由县城横穿而过,一条国道、四条省道公路与县、乡、村公路构成了纵横交错的交通网
络。改革开放以来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交通事业的发展更是发生翻天覆地变化,大小型汽车由改革开放前的一百部增加到2500多部,公路里程由1983年的308公里(包括**原乡镇赵寨、赵虎、袁桥抬头寺)增加至2377.9公里;桥梁由1984年的62座增加至403座;客运量由1978年的20.15万人次,上升至200万人次,货运周转量是由1978年的815.3吨公里上升至23000万吨公里。
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突出反映了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30年来,**交通人以自己坚忍不拔的意志,顽强拼搏的精神,刷新了一个又一个数字,树立了一座又一座丰碑,发达的交通基础设施已成为我县经济发展的有力助推器。
一、30年公路里程增加十倍,农民收入增加20倍
改革开放前我县公路里程不足200多公里,县乡公路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当时农民出行往往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公路、桥梁建设的滞后,不仅给广大人民群众出行造成极大困难,更严重制约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后,**在公路建设工作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服务“三农”为己任,紧抓国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积极拓宽融资渠道,狠抓项目落实,全面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使我县农村公路建设得到迅猛发展,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群众的出行条件,较好地发挥了交通先行作用。改革开放30年来,我县交通事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期。公路通、百业兴,快速发展的公路交通给**经济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全县公路里程由改革开放初期的200公里左右增加至2377.9公里,增长10余倍,尤其是在2003年我县开始实施村村通公路民心工程以来,全县县、乡、村路里程增长了5倍,由03年的不足500公里增加到现在的2377.9公里,全县通油路968个,公路通村率达到98%,路网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195.2公里。形成以干线公路为骨架,以县乡村公路为补充,干支相连、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络,为促进**经济全面提速发展营造了良好的交通环境。
我县桥梁建设发展迅速,已成为我县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改革开放初期我县桥梁只有62座,由于当时设计标准较低,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量不断加大,桥梁长期超负荷运行,破损严重,相当部分桥梁已成为危桥。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下,我县掀起了基础设施建设前所未有的高潮。桥梁建设也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截止目前全县共有各种等级桥梁403座。2004年我县又实行了危桥改造计划,截止2007年共改造危桥73座,投资2100万元。路桥建设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农村经济的迅速腾飞,我县各乡镇以公路网络为依托,不断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区域间经济协作不断加强,农民年人均收入逐年增多,由改革开放前的几百元增加至2007年的四千多元元,翻了近20倍。
二、客运基础设施逐步完备,群众出行更加便捷
我县老汽车站始建于1962年,后经几次修扩,至1985年始建成集侯车大厅、办公设施为一体的三层综合大楼,是**唯一的客车运输集散地。随着县城不断改造发展,农村公路路网逐渐密集,老汽车站已不能适应逐年增加的客流和车流。2000年**新汽车站落成并投入使用,新汽车站占地80亩,主体楼高6层,建筑面积 4100方米,商贸经营楼房10000余平方米,停车场地26000平方米,总投资1800万元,一度成为**的标志性建筑。随着新汽车站的投入使用,带动了周边商业的兴起,现已形成以车站为依托,集吃、住、行、停车、服务为一体的商业旺区。
改革开放初期我县农村客运市场基本空白,农民朋友出行需要步行或骑自行车很长时间在主干线公路等候过路车。2000年**物资局代理成立“顺安”城乡公交客运公司,后因种种问题于200年划归交通局管理,并更名为**城乡客运公司,公司车辆40部,运行线路8条,辐射全县各个乡镇,农民车行难的问题得到较好解决。2003年省交通厅提出了村村通客车的要求,农村客运设施进一步完善,新建侯车亭13个,站牌50个,农村客运线路进一步拓展和延伸,农民群众出行更加便捷。
为进一步整合我县客运资源,规范客运市场运营秩序,2005年根据市交通局要求,成立德陵快客股份公司,总投资500万元,投入快客8部,普客15部,采取公司化、集约化管理模式,大大缩短了**至德州的运营时间。
2007年省交通厅提出包括农村客运站功能在内的“四
位一体”交管所建设要求,我县除开发区外12个乡镇全部建设。目前已建成两处,在建7处,筹建3处,2009年底前将全部建设完成,总投资1000万元。界时全县将形成以县城为中心、以乡镇为节点,呈放射状分布,纵横交措,干支结合的城乡公路客运一体化格局。
三、货运规模不断膨胀,运输经济飞速发展
改革开放前期,交通运输
方式主要以人力运输、畜力运输为主,拖拉机和汽车运输处于刚刚起步阶段。1978年全县货运量为11.68万吨,货运周转量815.3万吨公里,**运输公司是我县唯一一家运输企业,是由马车社、搬运社合并建立的,主要运输方式为人、畜力运输。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公司体制进一步完善、公司管理机构逐步健全,至1985年公司拥有汽车48部计392吨位。机动车辆的增加同时带动了汽车维修业的兴起,改革开放后我县汽车维修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逐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改革开放迅速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各种生产要素的循环流动飞速增长,个体运输业户增加如雨后春笋,购车跑运输已成为广大群众发家致富的重要手段。个体运输业户的增多一方面推动了我县运输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给道路运输管理增加了难度,为了贯彻落实中央关于集约化发展的指示精神,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自2002年起,我县运输公司开始引入竞争机制,**兴通运输公司的成立,打破了我县运输公司一家独占的局面,开创了我县运输经济发展的新阶段。以管理促效益,以规模创效益,已逐渐成为各公司经营管理的主要模式。截止目前全县共有运输企业16 家,营运车辆2500部,年货运量达 215万吨,年货运周转量达 23000万吨公里。
近年来,交通主管部门对道路运输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道路运输企业质量信誉等级考核、规范化驾校创建、文明行业创建、交通四化管理等工作的开展为我县道路运输业的规范化、标准化、集约化、人本化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必将推动我县道路运输业取得新的辉煌。
30年,弹指一挥间,回首30年我国走过的历程,令人惊喜、摧人振奋。今天,我们又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我们指出更加宏伟的目标和方向,我们**交通人将继续继承发扬老一辈革命家顽强拼搏、艰苦奋斗的精神,以十足的干劲,百倍的信心为我县经济社会的跨跃式发展,为我县交通事业的二次腾飞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县交通业改革开放三十周年调研报告
县交通业改革开放三十周年调研报告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县交通业改革开放三十周年调研报告2010-06-29 18:23:42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县交通业改革开放三十周年调研报告县交通业改革开放三十周年调研报告(2)
**地处黄河三角洲,环渤海经济圈及京九经济开发带中,位于首都北京、港城天律、省会济南之间,素有“京津门户,九达天衢”之称,交通便利。受周边城市的辐射,**的交通条件十分发达,京泸铁路一线而过,京福高速公路和即将建成的京沪高速铁路纵贯县境,104国道由县城横穿而过,一条国道、四条省道公路与县、乡、村公路构成了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改革开放以来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交通事业的发
展更是发生翻天覆地变化,大小型汽车由改革开放前的一百部增加到2500多部,公路里程由1983年的308公里(包括**原乡镇赵寨、赵虎、袁桥抬头寺)增加至公里;桥梁由1984年的62座增加至403座;客运量由1978年的万人次,上升至200万人次,货运周转量是由1978年的吨公里上升至23000万吨公里。
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突出反映了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30年来,**交通人以自己坚忍不拔的意志,顽强拼搏的精神,刷新了一个又一个数字,树立了一座又一座丰碑,发达的交通基础设施已成为我县经济发展的有力助推器。
一、30年公路里程增加十倍,农民收入增加20倍
改革开放前我县公路里程不足200多公里,县乡公路建设处于起步阶段,当时农民出行往往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公路、桥梁建设的滞后,不仅给广大人民群众出行造成极大困
难,更严重制约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后,**在公路建设工作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服务“三农”为己任,紧抓国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机遇,积极拓宽融资渠道,狠抓项目落实,全面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使我县农村公路建设得到迅猛发展,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群众的出行条件,较好地发挥了交通先行作用。改革开放30年来,我县交通事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期。公路通、百业兴,快速发展的公路交通给**经济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全县公路里程由改革开放初期的200公里左右增加至公里,增长10余倍,尤其是在2003年我县开始实施村村通公路民心工程以来,全县县、乡、村路里程增长了5倍,由03年的不足500公里增加到现在的公里,全县通油路968个,公路通村率达到98%,路网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公里。形成以干线公路为骨架,以县乡村公路为补充,干支相连、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公路交通网络,为促
进**经济全面提速发展营造了良好的交通环境。
我县桥梁建设发展迅速,已成为我县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改革开放初期我县桥梁只有62座,由于当时设计标准较低,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量不断加大,桥梁长期超负荷运行,破损严重,相当部分桥梁已成为危桥。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下,我县掀起了基础设施建设前所未有的高潮。桥梁建设也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截止目前全县共有各种等级桥梁403座。2004年我县又实行了危桥改造计划,截止2007年共改造危桥73座,投资2100万元。路桥建设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农村经济的迅速腾飞,我县各乡镇以公路网络为依托,不断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区域间经济协作不断加强,农民年人均收入逐年增多,由改革开放前的几百元增加至2007年的四千多元元,翻了近20倍。
二、客运基础设施逐步完备,群众
出行更加便捷
我县老汽车站始建于1962年,后经几次修扩,至1985年始建成集侯车大厅、办公设施为一体的三层综合大楼,是**唯一的客车运输集散地。随着县城不断改造发展,农村公路路网逐渐密集,老汽车站已不能适应逐年增加的客流和车流。2000年**新汽车站落成并投入使用,新汽车站占地80亩,主体楼高6层,建筑面积 4100方米,商贸经营楼房10000余平方米,停车场地26000平方米,总投资1800万元,一度成为**的标志性建筑。随着新汽车站的投入使用,带动了周边商业的兴起,现已形成以车站为依托,集吃、住、行、停车、服务为一体的商业旺区。
改革开放初期我县农村客运市场基本空白,农民朋友出行需要步行或骑自行车很长时间在主干线公路等候过路车。2000年**物资局代理成立“顺安”城乡公交客运公司,后因种种问题于200年划归交通局管理,并更名为**城乡客
运公司,公司车辆40部,运行线路8条,辐射全县各个乡镇,农民车行难的问题得到较好解决。2003年省交通厅提出了村村通客车的要求,农村客运设施进一步完善,新建侯车亭13个,站牌50个,农村客运线路进一步拓展和延伸,农民群众出行更加便捷。
为进一步整合我县客运资源,规范客运市场运营秩序,2005年根据市交通局要求,成立德陵快客股份公司,总投资500万元,投入快客8部,普客15部,采取公司化、集约化管理模式,大大缩短了**至德州的运营时间。
2007年省交通厅提出包括农村客运站功能在内的“四
第三篇:“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调研报告(模版)
“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调研报告
一、《我看三十年》
自从建国以来,没有什么能像改革开放那样如此彻底地改变着中国。如果说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意味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那么改革开放则真正表明中国人民沿着社会主义的光明大道走起来,跑起来了。它注定是中国历史上浓重的一笔。
总结历史是为了更好地走向未来,同样对改革开放的总结也是为了更好地进一步改革开放,更好地发展中国。以下我将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社会两大方面讨论改革开放,并分析改革开放的精髓,以及展望未来的改革开放。
1、改革开放的经济奇迹
一九七八年,我们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设立经济特区、确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明确私有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等等都是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改革开放是党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
以邓小平为首的党的国家领导人改革了经济发展的传统体制桎梏,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科教兴国、依法治国战略的实施都为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1978年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只有379元人民币,2006年2月达到2000美元,增加了约40倍。毫无疑问,改革开放对中国今年经济的影响最明显、最彻底,我们的体会也最深。改革开放就如催化剂一样,推动着中国经济爆炸式地增长。我国经济从一度濒于崩溃的边缘发展到总量跃至世界第
2345
调研报告图片资料
图1 七十年代的大北庄
图2 山水诗城 活力钢城
周 钢
2008年8月22日
第四篇:改革开放三十周年
改革开放三十周年(1)
中国30年改革开放成就举世瞩目。大国正在崛起,中国一步步走向富强,迎来中国历史上的空前盛世。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三峡工程,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工程;青藏铁路,世界上建设难度最大的铁路。我们完成一个又一个壮举。火车第六次提速,奥运场馆建设,国家大剧院落成„„,我们的建设如火如荼。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30年,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同心同德、锐意进取,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创造性活动的30年。我们探索和开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道路,使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更加巩固。我们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建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显着增强,新的宏观调控体系框架初步形成。农村和城市的各项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经济增长方式正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我们实行对外开放的领域和规模不断扩大,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进出口贸易、国家外汇储备大幅度上升。利用外资为我国建设开辟了广阔的资金来源。我国经济大踏步地走上世界经济舞台。
改革开放不仅使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国民福利得到了实质性的提高,而且也使中国日益融入世界经济和主流文明之中。具体而言:
一是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进一步提高。统计表明,1978年至2006年的28年间,中国的GDP年均增长9。67%,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3。3%左右的年均增长速度。与此同时,中国现已成为世界第一外汇储备大国,一九七八年以前,中国外汇储备从未超过十亿美元,二00六年末已突破一万亿美元。对外贸易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通过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大大提高了中国的生产力水平,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二00一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截止到去年,中国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四,外贸总额位居全球第三。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二是民生得到显着改善,人民生活总体上进入了小康水平。以收入和住房这两大最能反映生活水平的项目为例,从1978年到2006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住房面积都有大幅提高。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这30年间,中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数量从2。5亿下降到2148万,绝对贫困发生率由30%下降到2。3%。中国是目前全球唯一提前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贫困人口减半目标的国家。
三是初步建立了一个适应经济发展的市场经济体制,是市场而不是政府,在资源配置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目前,中国基本成为一个市场经济国家的共识
开始形成。很多国家包括一些发达国家,相继承认乐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这表明,我国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已经基本确立。
着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委员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亲身经历者和思想推动者,同时也是这段历史最敏锐的审视者和最深切的感悟者之一。对于改革开放,厉老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三十年来,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最突出的成就,是完成了三件事。“第一个是农村的家庭承包制,第二个是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证券市场,第三个是民营经济的兴起。”农村家庭承包制这一制度变革的主要贡献,是在当时条件下,通过调动农民的积极性来促进农民的生产,从而解放了农业生产力。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我们进行了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由于股份制改革的推进,中国有了证券市场。尽管在当时它还是很不完善,但毕竟为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和证券市场开辟了道路。尽管股份制曾经受到过各种怀疑、甚至责难,但中国的股份制、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终于取得了成就。对于民营经济,厉以宁指出,虽然当初出现时也是面临各种责难,不过在民营企业不断成长以后,大家真正感到民营企业的确至关重要。就业问题是谁帮助解决得最多?是民营企业,70%以上的新增劳动力岗位是在民营企业中,很多城市中的税收主要是民营企业提供的,我们的出口中也有不少是民营企业发挥的作用。民营经济的兴起调动了许多人创业的积极性,这对长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四是融入了世界主流文明,锁定了中国的发展道路。开放是什么?开放就是自主、自发地接受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则,并以此克服自身传统的特殊规则的缺陷,使其更好地推进国民福利的增加和国家的富强。而真正的对外开放,不仅要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还要学习西方发展市场经济的经验,学习西方文明,进行制度变革。从这个意义上说,开放的重要性有时要远大于改革。中国大批留学生到国外学习,他们中的许多人成为国家建设的有用之才。通过相互学习,使人们的思想更加解放,视野更加开阔,开放意识和创新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尤其是加入WTO后,我们已义无返顾地回归到世界主流文明中,以一个主权国家的承诺和信用锁定中国改革发展的道路。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所取得的成就,是因为我们没有脱离实际,对中国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和物质经济条件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30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之一,也就是克服了那些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可以说,能认识到中国处于初级阶段这个事实,标志着我们的发展终于走上了实事求是和尊重客观规律的道路。
第五篇:改革开放三十周年
改革开放三十周年
三十年的时间对于历史的长河如流星划过天际般,稍纵即逝。然而,对于中国,三十年的风雨沧桑又是那么曲折,那么艰辛。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春风吹拂下,神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发,拨乱反正全面展开,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有步骤进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走上正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和领导体制得到健全,国家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我们伟大的祖国从封建,贫穷,落后,一步步走向思想的解放、经济的发展、政治的昌明、教育的勃兴、文艺的繁荣、科学春天。
三十年来,我们始终以改革开放为强大动力,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取得成就的基础上,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非凡成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触手可及。
接下来我将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分别向大家介绍,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以来的变化。
服装是一种记忆,也是一幅穿在身上的历史画卷,见证着历史的变迁、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改革开放前,中国人的衣橱处在绿、蓝、黑、灰的“统治时代”,上世纪70年代,人们的衣服全都是以“灰蓝黑”为主色调,要是有谁能穿上件绿色的军装则显得格外光荣。西方曾戏称中国人为“蓝蚂蚁”。到了80年代,衣服的样式多了起来,同时也出现了色彩。90年代,街上服装店一家连着一家的营业了。而今,颜色由30年前的一枝独
秀,到现在的百花齐放,款式由简约变时尚,由单调变复杂,“随着生活质量的逐步提高,人们对服饰的颜色、质地、款式、做工等也都变得更为讲究了。不同季节、不同场合常常会需要不同的服饰,今天中国的时装界也充斥着国际时尚元素。就比如我们在座的各位同学,服饰可谓“丰富多彩”。
有句话叫“民以食为天”,可以说人们将“食”作为生活的最低标准,同时也将“食”作为生活的最高追求和享受。小时候经常听老一辈说起粮票的故事,虽然未曾亲身经历,但感触也较为深刻。改革开放前物资短缺、单调,人们的营养严重不良,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有时候能吃上一个窝窝头都是一件特别幸福的事情。而今,物质极大丰富,宝宝喝上了牛奶,学生尝到了肯德基麦当劳,老年人也吃到了以前不敢奢望的补品。人们对于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吃好”,还要吃得健康,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科学卫生观念深入人心。80年代我们吃四只脚的(猪牛羊),90年代我们吃两只脚的(鸡鸭鹅),现在我们吃一只脚的(蘑菇)。八十年代我们吃四只脚的十因为那时改革开放刚开始,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于家畜肉类不在紧张。90年代我们吃两只脚的,那是因为那时人们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人们逐渐从只吃肉走向营养好的选择。现在我们吃一只脚的是人们提倡生命科学,绿色食品成为一种流行趋势,蔬菜类都属于“一只脚”。
家给人的第一印象便是温暖,安全。想象一下若是“屋漏
偏遭连夜雨”的场景又怎能让人感受到温暖?改革开放初期,样式统一单调的平板房取代了房屋破旧,年久失修,岌岌可危的破旧民居。90年代开始,国家开始兴建经济适用房,为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了“买得到、住得起”的选择。而今,一幢幢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居住面积扩大,居住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人们居住的选择更多了,有高层住宅区,有复式楼,有花园小区,甚至还有单门独院的特色别墅。住,也成为人们最基本的生活条件。
以前,有这样一句顺口溜:“雨天似胶,晴天如刀,走路闪腰,骑车摔跤。”它形象说明了人们出行难的问题。建国初期—交通不便,大城市(如北京、上海),电车、汽车比较多见,黄包车,自行车是比较普遍的代步工具。农村里,北方有马车、人力板车,南方有航船、牛车,步行是最普遍的出行方式。改革开放前——有所改善,但以自行车为主 有时候如果有人生病了,也只能徒步到很远的地方去治疗。改革开放前,城市的交通资源极为有限,人们出行除了用双脚行走之外,可以代步的交通工具也就是公交车和自行车了。但是公交线路少,车厢经常拥挤不堪。相比之下,最方便的交通工具当然是自行车。我想当时拥有一辆自行车的感觉并不亚于现在拥有一辆小轿车。如今人们出行越来越方便。私家车随处可见。出门便有公交车或者的士。
风雨兼程,一路高歌,我们迎来了改革开放30周年。30年来,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都发生了历史性的重大变化,我们取得了令全世界瞩目和惊叹的伟大成就。这是解放思想的 30年,是解决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30年,是披荆斩棘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的30年,是探索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30年。这是不平凡的30年,是光辉的30年,是伟大的30年。改革开放已步入“而立”之年,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将更加生机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