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成长教育的起源1
成长教育(Growth education)最初的概念,是20世纪七十年代初以荣格等为代表的西方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提出的。他们根据《卡尔·威特的教育》,这份在哈佛大学图书馆占有一席之地的、长达1000多页的教案,结合美欧二战后新一代青少年心理和思想中存在的焦虑和浮躁,提出“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在学习文化科技知识的同时,还要学习做人、强化心理能力。”
进入上世纪八十年代,成长教育的概念已为越来越多的教育机构、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等所关注,并已进入教育实践阶段。例如上世纪就已风行欧美的卡耐基成人教育、康斐丹释成长教育,以及国内大学的素质教育、多种情商教育、企业各种人才培训等等,都越来越注重人的心理能力和思想能力的培养。
成长
成长 :(1)长大;长成。(2)向成熟的阶段发展。以上辞典注解表明,长期以来的成长观念是比较模糊、不确切的。而且缺少作为社会人的成长意义。“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成长就应以其“社会关系”为基本特质。作为“社会关系的总和”的人,其最基本的特质是素质和智慧。
成长教育
成长教育的概念,从目的和方向上讲,应该是培育身心健康的、适合社会生活的、能够自食其力的、家庭和睦的、追求幸福生活的人;从内容上讲,主要是素质及智慧的开发和培育。人的内涵最根本的是思想,包括思想的内容、水平、能力等;外显的是言行、气质等。因此,成长教育如果缺少了应有的方向和内容,或片面的追求诸如在校成绩等,就不能实践它应有的目的。这也正是近期人们对“应试教育”批评的原因所在。成长教育从受教人群讲,应该包括各年段的人。一方面,各年段的人成长的环境不同,思想、素质等也不同。要适应社会生活的发展和进步,更好的追求幸福生活,就有必要进一步的学习。另一方面,不同年段的人承担的社会和家庭生活的责任不同,所需表现的素质和智慧不同,就有必要接受进一步的教育。人无完人,不可能一次教育享受终生;人有局限,不可能完全在自我教育的基础上实现不断的进步。
发展动态
成长教育方兴未艾。发展于美国等地的成长教育已在国内形成有本土特色的多元化的成长教育。由此产生了情商教育、生本教育、素质教育、成长教育和训练营教育等等。这些教育的宗旨直接指向人的基本素质的提高,和智慧的开发。近年菊美媚等专家学者,结合国外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的研究成果,围绕人的发展和个体的社会生活追求,着重在人的素质和智慧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和实践,提出了为成功人生开展成长教育的方向,归纳了知识、能力、观念等人的基本素质,总结出智商、情商、财商等人的六项基本智慧。从“商”和“力”的角度阐述人的智慧、从“个体的人”和“社会的人”两方面归纳人的素质,强调训练和教育相结合、以训练和指导为主、以家庭教育为核心,为成长教育提供坚实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第二篇:1汉字的起源
一、汉字的起源
1、结绳记事说
2、八卦说
3、图画说
4、书契说
5、仓颉造字说
《周易正义》引《虞郑九家易》说:“古者无文字,其有约誓之事,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结之多少,随物众寡;各执以相考,亦足以相治也。” 《荀子》《吕氏春秋》《韩非子》等古文献,都说汉字是在黄帝时代由仓颉、沮诵两人创造的。
许慎《说文解字》: “见鸟兽蹄选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 《淮南子·本经》说:“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二、汉字的历史与存在 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
1、古埃及圣书字
2、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
3、中美洲的玛雅文
4、印度的梵文
5、汉字
一)是认为,获得学界共识的文字是安阳发现的甲骨文,距今3000多年(公元前1200),而其形成的时代可以上推到4500年左右。
二)是认为,距今约6000年仰韶文化出土的刻画符号是最早的文字(公元前4500—公元前2500)。
三)是认为,具有8000年的历史。意大利学者安东尼奥·阿马萨里《中国古代文明》认为:“在距河南舞阳县城北22公里处的贾湖发现的安阳类型的甲骨文时期铭文,距今有7—8千年的历史。”
三、汉字知多少
汉字在其最初的殷商甲骨文时期,就已约有4500个单字;
具有二千余年生命的希腊字母只有24个大写字母;
具有1500年历史的玛雅文的符号约有270个;
巴比伦楔形文字有640个基本字;
埃及圣书字早期有700多个符号,而后增至2000多个。
汉字到了小篆时期,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共收篆文字9353字; 隋代陆法言《切韵》收12158字;
宋代陈彭年、邱雍等编《广韵》收26194字 宋代丁度等编《集韵》收53525字;
清代张玉书等编《康熙字典》收47035字;近年出版的《汉语大字典》收录53768字。《诗经》使用单字2939个; 《论语》使用单字1512个; 《左传》使用单字3906个; 《孟子》使用单字1959个; 《杜甫诗集》使用单字4372个; 《红楼梦》使用单字4462个。
汉字是从图画和刻划符号演变而来的
第三篇:1科学技术的起源[推荐]
一、科学技术的起源
科学技术的起源是和人类的起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原始社会是人类发展的幼年时期,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幼年时期。这一时期,原始技术的发展极其缓慢,而科学只是以萌芽状态存在于生产技术之中。
(一)人类的起源与进化
(1)人类的起源
现代科学认为,现代人与现代猿有着共同的祖先。现代猿也叫现代类人猿,共有四种,包括生活在赤道非洲的大猩猩、黑猩猩以及生活在东南亚的猩猩和长臂猿,它们与人类都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
人类与类人猿的一个主要区别是人类直立行走,另一个区别是人类的拇指比任何猿类都大,而掌部相对较短,从而增加了人手的灵活性和动作的准确性。
人类是从1000多万年以前的古猿进化而来的。考古学家在埃及开罗发现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古老的猿类化石——埃及猿。后来又经历了腊玛古猿(大约距今1400万~800万年)和南方古猿(大约距今420万~100万年)。
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载于《自然辩证法》一书)中将人类的起源过程分为“攀树的猿群”、“正在形成中的人”和“完全形成的人”三个阶段。
(2)人类的进化:人类学家通过对人类体质与智力的研究,认为原始人类自出现以后,其进化大致经历了早期直立人(大约距今380万年~100万年)、晚期直立人(大约距今100万年~30/20万年)、早期智人(大约距今30/20万年~5万年)和晚期智人(大约距今5万年~1万年)四个发展阶段。
晚期智人后期,大约距今1.5万年,人类进入了由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的过渡阶段,即中石器时代。这个时期石器制作细小,考古学界称“细石器文化”。
(二)原始技术的起源
原始社会主要经历了以打制石器为主要标志的旧石器时代和以磨制石器为主要标志的新石器时代。
在旧石器时代,人们最主要的技术发明是打制石器、火的使用和弓箭的制造;在新石器时代,则主要是磨制石器和原始农牧业的起源、原始手工业的起源与发展以及文字的发明。
(1)打制石器
石器制造对于人类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此自然界分化出一个以人为主体的人类社会。
早期直立人的石器多用砾石打制而成,加工比较粗糙,没有什么标准的形式。
晚期直立人已经懂得对不同的石料采用不同的加工方法,主要有锤击法、砸击法、碰砧法等直接打制法。工具也有了简单分工,主要有砍砸器、刮削器和尖状器几大类,同时标准化工具已开始出现。
早期智人阶段石器打制和加工技术有了进一步发展,打制更精细,类型固定,种类增多,分工明显。
晚期智人阶段,石器打制技术达到了相当完善的地步,形制更加多样,并使用了间接打制法。在制造装饰品时,还使用了钻孔、磨尖等新技术。
从打制石器到磨制石器,从简单工具到复合工具,从一次加工技术到二次加工技术,标志着加工技术的进步,它是原始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内容。
(2)火的使用和人工取火
原始人在技术上取得的一项决定性的进步是学会了用火。人类早期很长一段时间是不会用火的,人类对火的认识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害怕火,利用火和人工取火。燧石取火和钻木取火是人类最早掌握的人工取火方法。
火的利用和石器的制造,是原始社会两项最重大的技术成就。火的使用和人工取火在人类进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3)弓箭的发明
在中石器时代(时间约在距今1.5万年以前)开始出现复合工具,人们已经学会了把石器镶嵌在木棒上,再用钉、缝、捆、绞、绕等方法组合成复合的工具和用具。
在这些复合工具中,最重要的一项技术发明则是弓箭。制造弓箭需要具有选择合适的木材和韧性好的藤条、筋腱作弓、弦的知识。
弓箭的制造是原始技术显著进步的一个标志,它不但提高了狩猎生产的效率,后来也一度成为战争的重要武器之一。
(4)磨制石器和原始农牧业的起源
大约在1万多年前,人类进入了新石器时代,其最主要标志就是大量磨制石器的出现和原始农牧业的产生。
在新石器时代有代表性的磨光石器有石斧、石刀、石锛和石锄等。有了这些工具,人类就可以进一步改造世界的模样,并为人类由长期的采集、渔猎生活过渡到原始农业生产创造了条件,从而促进了原始社会生产力不断地向前发展。
原始农业是直接从采集业演化发展而来的。由于自然条件的差异,世界各地所种植的农作物是不同的。西南亚的人最早开始种植小麦和大麦,中国人最早开始种植谷子和水稻,玉米、马铃薯和南瓜的故乡则在中美洲和秘鲁。
随着原始农牧业的发展,社会分工逐渐细化,社会组织形式也随之发生变革。到新石器时代末期,在少数农业发达的地区,氏族公社逐渐解体,出现了家庭和私有制。
(5)原始手工业的起源与发展
由于劳动工具的不断改善,人们的生产经验不断丰富,出现了分别以植物种植和动物驯养为主的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其进一步发展,又促进了纺织、制陶、冶金、建筑、运输等原始手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6)文字的创造
文字的发明和应用是人类活动和智力发展的结果,又是推动古代科学发展的有力杠杆和自然知识科学化的前提。
文字是从图画演变而来的,最早都是象形文字。但是埃及、巴比伦和中国的象形文字,同样的内容却用了完全不同的符号。每一种文字又都有各自的发展规律,促成了不同的文化类型。
(三)科学知识的萌芽
(1)最早出现的科学——天文学和数学
天文学和数学是最早出现的学科,它们是在农牧业生产需要的推动下而产生的。游牧民族和农业民族都需要揭示自然界的规律。植物的生长和季节、气候的变化密切相关。许多河流定期泛滥,淹没土地。为了放养牲畜和进行农业生产,人们必须注意季节和河流泛滥的规律。
从人们对星体有目的的观察,以及对星体运动周期和日月食的记录中,产生了科学的天文学。与天文学相仿的是,数学虽然是研究现实世界中量的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但它同样起源于实际的社会需要,这是因为原始人在简单的劳动中就
需要计数。
(2)原始的力学知识
人类最初的力学知识主要是从制造石器、木器和建造房屋中积累起来的,主要是关于各种材料的硬度、强度、弹性等方面的知识,弓箭的发明是应用这些知识的杰作。
农业生产包括从耕种、收割、脱粒到贮藏等一系列专门劳动,从这些专门劳动中产生了专门技术和专用工具。
(3)医学的萌芽
原始的医学是以经验医学为主,在此基础上又发展起了巫术的医学,两者往往混杂在一起,但其中也包含着一些真正的、科学的医药知识。
史前人是生活在神秘与迷信的氛围之中,几乎世界各地的原始民族都有过信仰鬼神和符咒治病的方法,在他们看来人的疾病是来自于鬼神附体,一旦驱走鬼神,即可恢复健康。
(4)原始观念的形成与发展
原始观念主要包括原始艺术、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和原始宗教等。科学的起源来自于原始人类的各项技术实践,尽管他们的知识还非常幼稚,并且这些片断知识常常与宗教迷信混杂在一起,不易区分。当社会分化为阶级以后,宗教的性质也随之起了变化,各个时期都有该时期宗教与科学的关系,科学的成长是在与宗教的不断斗争中前进的。
第四篇:1《物种起源》教案(最新)
苏教版必修五教案
浦培根
《物种起源》绪论
知识与能力:
了解达尔文及《物种起源》;
初步了解“绪论”的写法;
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筛选达尔文对物种起源的主要观点。过程与方法:
继续训练并提高筛选文章主要观点,筛选关键词语、关键语句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达尔文坚持真理、珍重客观事实、谦虚谨慎、严肃认真、深入细致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刻苦钻研的奋斗精神。教学重难点:
整体把握、理清思路、筛选主要观点及筛选关键语句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的一句名言。作为跨世纪的新一代,你了解达尔文吗?你知道<物种起源>所阐述的观点吗?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打开达尔文的进化论之门。
二、解题:
1、作者简介
达尔文(1809一1882)是“进化论”的创始人。出生于英国一位名医之家,1825年进爱丁堡大学学医,1828年进剑桥大学学神学,但他从小就热心研究自然科学,特别是生物学。1831年至1836年,由于汉斯罗教授的惟荐,以自然科学家身份,随英国皇家军舰贝格尔号环球航行。五年间,他考察了许多地方,对各种生物进行了搜集研究,从此确定了他一生的事业。1859年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从根本上否定了当时甚嚣尘上的“神创论”“物种不变论”的传统观念,成为划时代的巨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关于《物种起源》
英国杰出的生物学家达尔文所著《物种起源》(全名为《依据自然选择或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的物种起源》)于1859年11月24日问世。这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巨著。该著作批判了创造论的错误,阐明了进化论的思想。3.辨析绪论与序言。
绪论即导言是一种用来说明著作的编写经过、出版意图、编写体例、资料来源和作者情况等的文体。一般放在书的前面,目的是让读者了解全书的要旨,引导读者更好地理解全书的内容。他与著作的作者必须是同一个人且两者的内容一定有关联,而序言不必做这样的要求。
三、研习课文
1.指导学生通读全文和注释。
2、画出每一自然段的关键性语句。
解说:如何认识文章的关键句
(1)要明白关键句能突出体现文章主旨。
(2)从内容看,中心句是关键句,它是集中揭示说明对象特征或点明主要事理的语句。
(3)从结构看,总提句、总结句和重要的过渡句是关键句。总提句、过渡句能显示文章内容的推进,总结句能概括文章基本内容。
(4)从出现频率看,反复出现的句子是关键句,它能表示需要强调的内容。如何筛选关键句? 苏教版必修五教案
浦培根
明确:从内容入手,找出中心句;从思路、结构入手,确认总提句、过渡句和总结句。画出本文每一自然段中能概括本段主旨的核心句。
[提示]第1段:“我并没有轻率地下结论”。第2段:“我早日发表这个摘要的原因”。第3段:“本书还是摘要的性质,未必完备”。
第5段:“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第6段:“要解决这个困难问题,应当从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着手。第7段:”我把家养变异的问题,放在本书的第一章“。
第7段:”我深信生物的种不是不变的;我又确信自然选择作用"。
3、理清文章结构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段意。整理成书的过程(1)
写作经过 提前发表的原因(2)(2—5)内容过简的原因(3)
物种由演变而来(5)基本观点 介绍研究的方法(6)(6—9)家养变异的作用(7)
强调观点的正确(9)
4、筛选出能概括第1段主旨的中心句。
明确:“我之所以说明这些,是为了要表明我并没有轻率地下结论。”
总结:第一段的主要内容是“整理成书的经过”,表现达尔文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
5、达尔文为什么提前出版《物种起源》?
促使达尔文提前出版《物种起源》的两个原因是:一是尽管研究工作将近结束。但全部成尚需更多时间,而自己渐感体力不支(主观方面);二是因为华莱斯通过独立研究了几乎和达尔文一样的结论,达尔文不忍心20多年的辛勤劳动付之东流(客观方面)。
总结:第二段的主要内容是:“提前发表的原因”。表现了达尔文实事求是的精神。
6、第三段的主旨句是什么?
明确:本书还是摘要的性质,未必完备。(内容过简的原因)作者还提到,“错误的窜入,还是不可避免的”,“本书所述及的,仅仅是我得到的一般结论”可以从这些语句中看到作者谦虚谨慎的态度。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完成《学习与评价》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情况
二、研读课文
1、第5段的关键句是-----------?
明确: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
2、作者是由什么推断出这个结论的?
明确:对于生物相互间的亲缘关系、它们的胚胎的关系、地理的分布以及在地质期内出现的程序等等事实加以思考
生物相互间的亲缘关系:生物可分成门、纲、目、科、属、种六个层次,同一层次、上一层与下一层之间,具有很多的相似点。如:桃花与梅花同属蔷薇科,家猫与东北虎同属猫科,人与金丝猴同属灵长目。
生物胚胎间的关系:人、鸡、猪、蛙、龟、鱼等的早期胚胎很相似,这表明它们有共同的祖先。苏教版必修五教案
浦培根
地理的分布:在大体相似的气候,如南美洲、非洲、澳洲都位于南半球,具有热带和温带的气候,可是生物类型彼此差别很大,或者是说在有些地区,如非洲(或南美洲)内部各地气候条件很大,但那里的生物类型却彼此相似。
现存生物与古生物在地质上的关系:古生物学的地质学按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把地球的历史分成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在越早形成的地层里,生物越简单、越低等,越晚形成的地层里,生物越复杂、越高等。这就证明了地球上现存的生物不是神创的,而是从最简单的生物一步一步进化而来的。
3、他和其他博物学家的观点不同在哪里?
明确:一般博物学家常以外部环境如气候、食物等等作为惟一可能引起变异的原因。
4、作者对于自己的结论持什么态度?
明确:“仍然难以令人满意。”
5、这说明作者具有什么样的精神?
明确:在科学研究上决不轻率、精益求精的精神。
6、(1)辨析选择题,在第5段中,作者以啄木鸟、槲寄生为例是想证明以下哪一种看法?
①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的,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
②一般博物学家,常以外部环境„„作为唯一可能引起变异原因”是不合理的。
③要想了解“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就不能单凭一方面的条件。
明确:是要证明第③种看法。因为作者对这两个例子的分析有明显区别。对于啄木鸟的例子。作者说“仅仅归因于外界的条件是不合理的”。而对于槲寄生的例子,作者说“仅仅以外部环境或植物习性的影响,或植物本身的倾向来解释„„是不合理的”。而“植物习性的影响”、“植物本身的倾向”不属于“外界的条件”(即外部环境),因此可排除第②项;对于第①项,学生只要抓住作者举这两个例子主要想否定不正确的作法即可排除。
(2)本段的最后两句话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两句话举了两个事例,来否定一般博物学家的观点。
7、达尔文对物种起源的主要看法是什么?
明确:A物种中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的,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的。B自然选择是物种产生的最重要的条件。
第6段关键句有:“这类的研究,虽然常为一般博物学家所忽略,但是我却相信它的价值的重大。”说明作者注重亲身实践的科学态度。
8、文章第6段讲到了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的目的、价值和结论,请分别加以概括。
[要点]研究目的——我们对于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迫切地需要有个明确的了解。
研究价值——经常获得动物因由家养而变异的知识,虽然还不够完备,但总可以处理这个问题和其他一切复杂事件提供最良好和最可靠的线索。
研究结论——大量的、遗传的变异是可能的;看到人类选种力量的伟大,能便微小的变异逐渐累积起来。
第7段关键句有“很不幸”“不得不简略”,反映出不回避缺陷与不足的实事求是的态度。
9、文章第9段讲了关于物种起源,还有许多需要弄清楚的问题。请从文中归纳出这些问题。[要点]
1、对于生活在我们四周的许多生物的相互关系还有很多不了解;
2、对于生活在过去的地质时代的无数生物的相互关系,我们所知道的就更少了。
第9段,关键句有“毫不怀疑地断言创造论的错误”“我相信”“我深信”“我又确信”这些突出地说明了达尔文在科学研究工作中毫不动摇的信念和勇于坚持真理的精神。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板书:
长期考察 实事求是 谦逊审慎 决不轻率 亲自实践 不避缺陷 毫不动摇
四、科技类说明文阅读训练(补充)
五、课堂小结:
这篇绪论主要说明了《物种起源》的写作经过及作者对物种起源问题的一些基本的看法。纵观全 苏教版必修五教案
浦培根
文,可以看出达尔文的学说批判了形而上学的观点,分别是:——物种不变论,神创论,外部环境决定论。
1.内容有很强的科学性、概括性以及专业知识性。
2.语言准确而严密,尤其擅长运用结构复杂的句式表达周密严谨的意思。3.充分体现了作者高尚的精神和人格魅力。
六、布置作业
完成讲义练习
附:课堂板书设计:
整理成书的过程(1)长期考察
写作经过
(1—5)
基本观点
(4—7)
提前发表的原因(2)内容过简的说明(3)物种由演变而来(5)介绍研究的方法(6)家养变异的作用(7)强调观点的正确(9)实事求是 谦逊审慎 决不轻率 亲身实践 不避缺陷 毫不动摇
第五篇:教育技术学专业历史起源
历史起源
美国教育技术产生最早,发展脉络清晰完整,在世界上影响最大,其他国家如日本、英国、加拿大等国均以美国的教育技术理论模式做借鉴,英国、美国可作为研究教育技术发展历史的典型代表。美国教育技术的形成与发展可从三个方面追溯:一是视听教学运动推动了各类学习资源在教学中的运用;二是个别化教学促进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性化教学的形成;三是教学系统方法的发展促进了教育技术理论核心——教学设计学科的诞生。这三个方面发展的起源不同,但都与”视觉教学——视听教学——视听传播——教育技术“这一发展轨迹。
视觉教育
最早使用视觉教育术语的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一家出版公司,1906年,它出版了一本介绍如何拍摄照片、如何制作和利用幻灯片的书,书名就是《视觉教育》。1923年,美国教育协会建立了视觉教育分会。视听教育
30年代后半叶,无线电广播、有声电影、录音机先后在教育中获得运用,人们感到视觉教育名称已经概括不了已有的实践,并开始在文章中使用视听教育的术语。1947年,美国教育协会的视觉教育分会改名为视听教学分会。在诸多关于视听教育的研究中,堪称代表的是戴尔(E.Dale)于1946年所著的《教学中的视听方法》。该书提出的“经验之塔”理论成了当时以及后来的视听教育的主要理论根据。
视听传播
1960年,美国的视听教育协会组成特别委员会,研讨什么是视听教育。1963年2月,该委员会提出报告,建议将视听教育的名称改为视听传播,并对此作了详细的说明。另外,许多研讨视听教育的文章和著作,也都趋向于采用传播学作为视听教育的理论基础。
教育技术
我国对教育技术定义的讨论相当丰富,《中国电化教育》和《教育技术研究》杂志发表了几乎国内全部重要学者对教育技术定义理解的论文。由于媒体技术的发展和理论观念的拓新,国际教育界深感原有视听教育的名称不能代表该领域的实践和研究范畴,1970年6月25日,美国视听教育协会改名为教育传播和技术协会(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 and Technology,简称AECT)。1972年,该协会将其实践和研究的领域正式定名为教育技术。
教育技术的名称确定以后,人们便开始探讨它的定义。1970年,美国政府的一个专业咨询机构教育技术委员会在给总编和议会的一份报告中指出:“教育技术是按照具体的目标,根据对人类学习和传播的研究,以及利用人力和非人力资源的结合,从而促使教学更有效的一种系统的设计、实施、评价学与教的整个过程的方法。”
我国教育技术发展
我国对教育技术定义的讨论相当丰富,《中国电化教育》和《教育技术研究》杂志发表了几乎国内全部重要学者对教育技术定义理解的论文。我国的教育技术最早主要是音频和视频技术,及其它技术手段在教育中的发展和应用,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电化教育手段。以广播电视和卫星为主体的远程教育形式,促使了教学的组织、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的一些变革。80年代中后期,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不断成熟和进步,带来了信息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同时也使教育技术乃至教育方式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世界各国都把科教兴国作为重要举措,对教育技术的发展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把发展教育技术作为教育的发展和民族发展的推动力。美国1998年投入510亿美元,使每一位公民都能利用信息技术终身学习。克林顿担任总统时曾提出,2000年美国必须实施100%的学校与国际互联网连通,使美国从小学到大学都实行“人、机、路、网”成片的先进国家。德国教育部长阿莱格尔1998年宣布,制定教育技术发展方案,重点倾向于应用多媒体教学和微机操作水平的提高。马来西亚建立了“多媒体超级走廊”,使教育信息化达到了国际水平。
我国继国家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工作的意见》之后,1999年6月13日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则为教育信息化和教学手段现代化的发展提出了更为明确的任务: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陈 至 立部长曾强调指出:“要深刻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应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认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 教育技术正从教育改革边缘移向中心,教育技术在教育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下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重要。
2004年12月25日,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这是我国颁布的第一个有关中小学教师的专业能力标准。该标准对教育技术作出了如下的定义:运用各种理论及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及相关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实现教育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现代教育技术
突出“现代”是体现在:
(1)更多地注意探讨那些与现代科学技术有关的课题;
(2)充分利用众多的现代科技成果,作为传播教育信息的媒体,为教育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
(3)吸收科学和系统思维方法,使教育技术更有时代特色,更科学化,系统化。
教育技术与教学媒体
教课书
语言实验系统
传统教育媒体
现代教育媒体
黑板
实物 标本 模型
报刊 图书 资料
图表 照片 挂图
视听媒体
幻灯
投影
录音 录像 电视 电影
CD VCD
摄像系统
综合媒体
微格教学系统
CAI系统
多媒体计算机
卫星接收
教育媒体
网络
手机
无线宽带网络
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各种技术的发展与进步为人类社会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文字的出现,特别是印刷术的发明,使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知识传播成为可能.幻灯,无声电影,有声电影,无线电广播,电视,投影等视听媒体的发展,大大提高了知识传播质量和效益.随着人类社会步入信息社会,以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具有将储存记忆,高速运算,逻辑判断,自动运行等功能与信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动画,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集于一体的功能,使人类对知识的学习进入到立体传播阶段.现代教育技术呈现出声像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综合化,信号处理的数字化,信息储存的光盘化,教学过程的智能化等趋势,使世界各地的受教育者能够随时进行自主学习,快速,便捷地获取世界最先进,最优秀的文化.特征
教育技术不是一般的某种教学方法的应用,它包含了三种概念(学习者为中心、依靠资源、运用系统方法)综合应用于教育、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教育技术重视分析、研究学习者的特点(诸如行为水平、能力、知识基础、年龄特征等),因为学习者的情况对于选择目标、确定步调、确定评价性质等许多教育决策都产生直接影响。在教育技术中,解决问题的表现形式是依靠开发使用学习资源与促进个别化学习来提高人的学习质量。学习资源包括信息、人员、材料(教学媒体软件)、设备(硬件)、技巧和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要使它们在学习中产生整体功能、发挥优良作用,就必须通过进行系统的设计实现优化组合。因此涉及到进行一系列的教育开发工作,进行有效的教学资源开发和有效的教学过程设计。
教育技术重视所有学习资源或称为人类的学习媒体的开发、应用、管理,设计和学习者的学习经验,强调用科学的系统方法来分析和整合“教、学”过程。例如,利用系统方法对教学活动进行设计,经过需求分析、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制订出可以操作的逐次递进的学习目标,并根据这些学习目标选择适当的策略(过程、方式、媒体),以形成一个完整的教
与学的设计方案,并在方案的试行中,进行评价总结,依据需要作必要的调整和修改。这样的系统过程为实现优化教学活动(或学习经验)提供了途径。
可以把教育技术应用于解决教学问题的基本指导思想概括为:以学习者为中心、依靠资源和运用系统方法三个概念的整合应用。其基本的实践原则是首先要鉴定问题,弄清所要解决问题的本质,然后根据问题的实质来研究、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其操作程序是按照系统方法的程序和步骤来操作实施。操作过程可分为六个步骤,即鉴定、设计、选择、实施、评价和修改与推广。亦可概括为两个基本环节,鉴定问题和解决问题,即首先确定要解决的是什么性质的问题(或需求),然后再根据问题的性质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其过程如图1.4所示。在应用实践中,对进行的每一步骤还需要运用有关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来支持教育开发的系统方法。可以说,实际上教育技术早已普遍存在于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无论是采用学校的班级授课、个别化教学,还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都或多或少,或部分或全部涉及到一些使用媒体的教学技术内容和不包含实在媒体的相关方法、策略等教学技术内容。例如,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涉及的、称为传统的教育媒体:教科书印刷品、黑板、粉笔、实验室、教具、挂图,及条件较好的学校配备的、称为现代的教育媒体:幻灯机投影仪、电视录像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卫星教育系统等。同时,教师常常进行的课前备课,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使用相应的教学程序和方法,了解教学效果、学生学习情况的测验等,都是属于不包含实在媒体的相关方法、策略等教学技术内容。因此,一切教育活动中都涉及教育技术的内容。虽然教育技术本身不是陌生的事物,存在于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但是,作为专门的学科内容,一个研究卓有成效的领域,一套对改善教育效果、对教育发展和改革存在着巨大潜力的有效方法和专业知识技能,还未被所有教育工作者认识、熟悉、掌握,需要更多的学习、使用和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