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成长教育
浅谈孩子的成长教育
尊敬的老师、各位家长、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我是的家长。首先感谢高老师给予我这么好的一个机会,能让我站在这里和大家共同探讨孩子的成长教育,我感到十分荣幸。老师们落落大方的举止,和谈吐不凡的气质,生活朴实的作风,勤奋好学的精神,时刻影响着我们的孩子,使他们既学习了读书又学会了做人。让他们在这里养着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在此,我代表我的家人对老师辛勤教育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儿子的每一点进步都和老师的辛勤努力是分不开的,没有老师的严格要求,是不会取得好的成绩。对于孩子的教育我很惭愧,真的没有什么经验可谈,有的经验也不太成功。那么,在这里只是把自己一点不成熟的想法和做法说出来,与大家一起交流切磋,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吧,下面我就孩子的成长教育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第一,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每天吃完晚饭,儿子就到自己固定的屋里去学习,我为了能让儿子安心学习,只要儿子开始写作业,我都会陪在儿子身边,或是看书或是做手工,从来不去看电视,让儿子感觉到我在他身边,不至于分心去想,我去干什么或是电视上演什么的问题。
第一,让孩子学习时有个好心情。
同样是一天的学习,一个好心情可能学习起来会很轻松很快乐,记忆的东西就会多一些。比如我们骑自行车去赶路,如果心情好,即便是骑一辆破自行车也会感觉很轻松,骑起来不感到累,路也不会感到很漫长,愿儿子天天有个好心情,学习并快乐着。
第二,多鼓励,少批评。
对孩子学习和生活上的点滴进步都给予赞赏和鼓励,有时家长的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可能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是刻骨铭心,鼓励孩子,孩子就能不断树立起信心,也就会自觉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
第三,多与孩子沟通。
我们交流的时间多在餐桌前,每当我们坐在一起准备吃饭时,儿子就开始谈学校,谈学习,谈老师和同学,即使我很不乐意他说话耽误了吃饭,我也会耐心听完。我可以在谈话间了解到他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我儿子也是个比较内向的孩子,在别人看来他不爱说话,可在我面前他有说不完的话,讲不完的故事。我们经常互相讲笑话,他很幽默爱开玩笑,我们有时不只是母子,而更像是朋友。
以上是我自己对孩子成长教育的一点认识,如果我有做的不对的地方请老师和各位家长指正,我再次感谢老师为我教育出这么优秀的儿子,借此机会我也想对儿子说:‘儿子,在妈妈心中你永远是最棒的,儿子努力!加油!”
谢谢大家。
第二篇:成长教育
《成长教育》观后感
漫步在繁华的都市,享受着奢侈的生活……这些无疑对每个人都是很难抵御的诱惑,更何况是不劳而获的财富,近在咫尺的幸福。但这些看似美好的事物的背后,却是一个巨大的陷阱,引人走向堕落甚至灭亡。
珍妮从小在父母和老师的看管下,被逼着学习,考大学,这枯燥乏味的学习生活渐渐让她有了叛逆心,她想摆脱这一切,想长大,变成熟,想自由。这种想法,我想大多数的同龄人都曾有过,有些人只是偶尔想想而已,继续做自己该做的事情,而有些人却把这些付诸行动,所以,有了那些放弃了自己的学业,自甘堕落,走上了歧途的人。有的人和珍妮一样幸运,会遇到好心人人愿意帮助他们重新走回正道,而另一些就只能这样勉勉强强的过了一辈子,最后默默离开这个世界,一点痕迹都没有。社会没有我们想象中简单,既然我们不能保证自己在迷失了之后会有好心人来帮你,所以尽量不要走上这条路。
珍妮虽然走回了正路,考上了牛津大学,但之前所发生的一切已在她心中留下了创伤,以至于她都不愿承认自己去过巴黎。所以不要因为自己一时的迷失,给自己留下无法愈合的伤疤。生活是没有捷径的,生活也不能依赖他人。自己想要的生活必须自己努力来争取,天下是没有免费的午餐的。我们没有资本去消耗自己的时间和父母辛苦挣来的血汗钱来换取一个教训,所以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脚踏实地的奋斗,虽然有付出不一定有回报,但没有付出,就更别妄想会有天上掉下馅饼,社会并没有那么单纯,只有在形形色色的人群中不迷失自我,才有可能成功。
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们应当从珍妮的角度反思自己,警示自己,不要妄想不劳而获,在该奋斗的时候去奋斗,该收获的时候去收获,虽然现在上了大学,没有父母和老师的束缚,但我们仍旧要学会对自己负责,知道什么才是自己应该做的。在面对诱惑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是像《蜗居》里的海藻一样,深陷进去,无法自拔?还是像屈原,陶渊明一样,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我想答案应该是不言而喻的。其实这部影片也应该让人们反思现在的教育,父母剥夺了孩子的兴趣爱好,只是催着他们好好学习,或许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将来可以无忧无虑的生活,所以当孩子在被有钱人迷惑的时候,甚至有些父母因为自己错误的判断,默不作声,任由其发展,更甚于鼓励孩子放弃大学,放弃自己去努力,直接嫁给有钱人。父母这种看似是为了孩子好的教育方式,却将孩子推入了无底深渊。所以,不管是现在为人父母的人,还是将来会当父母的人都应该反思,怎样的教育方式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提前就让孩子享受到不是自己努力换来得幸福,是正确的吗?
这部电影有很大教育意义的,不仅可以警示青少年,也可以警示父母,希望珍妮曾经历过的痛苦,我们身边的人都不会经历。
第三篇:成长教育
成长教育
成长教育的概念,从目的和方向上讲,应该是培育身心健康的、适合社会生活的、能够自食其力的、家庭和睦的、追求幸福生活的人;从内容上讲,主要是素质及智慧的开发和培育。人的内涵最根本的是思想,包括思想的内容、水平、能力等;外显的是言行、气质等。因此,成长教育如果缺少了应有的方向和内容,或片面的追求诸如在校成绩等,就不能实践它应有的目的。这也正是近期人们对“应试教育”批评的原因所在。成长教育从受教人群讲,应该包括各年段的人。一方面,各年段的人成长的环境不同,思想、素质等也不同。要适应社会生活的发展和进步,更好的追求幸福生活,就有必要进一步的学习。另一方面,不同年段的人承担的社会和家庭生活的责任不同,所需表现的素质和智慧不同,就有必要接受进一步的教育。人无完人,不可能一次教育享受终生;人有局限,不可能完全在自我教育的基础上实现不断的进步。
成长教育方兴未艾。发展于美国等地的成长教育已在国内形成有本土特色的多元化的成长教育。由此产生了情商教育、生本教育、素质教育、成长教育和训练营教育等等。这些教育的宗旨直接指向人的基本素质的提高,和智慧的开发。近年菊美媚等专家学者,结合国外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的研究成果,围绕人的发展和个体的社会生活追求,着重在人的素质和智慧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和实践,提出了为成功人生开展成长教育的方向,归纳了知识、能力、观念等人的基本素质,总结出智商、情商、财商等人的六项基本智慧。从“商”和“力”的角度阐述人的智慧、从“个体的人”和“社会的人”两方面归纳人的素质,强调训练和教育相结合、以训练和指导为主、以家庭教育为核心,为成长教育提供坚实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第四篇:成长教育观后感
成长来自伤痛——
《成长教育》观后感
中文11004班方秋玲
珍妮在女子学校里一直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父母对她的期望是考上牛津大学。她很喜欢拉大提琴,但爸爸告诉他:“爱好只是爱好”(hobby is hobby)。在一次意外的大雨中,一个陌生的中年男子大卫闯入了她单调的生活中,给多情的少女珍妮带来了缤纷的艺术生活,这样的生活犹如从平地里跃入云端。他们去听高雅的古典音乐会,去参加名流艺术品拍卖会……珍妮享受着大卫给他带来的美好。大卫向珍妮求婚,珍妮的父母以为自己的女儿的豪门美梦就要实现了,就在去协调婚礼具体细节的路上,珍妮发现了大卫的信件。原来大卫是个已婚男子,并且还有孩子。一切犹如从天堂坠入地狱,几分钟前,她还以为自己可以拥有全世界,可一转眼此刻一无所有:她刚放弃了进入大学的自学考试,还和疼爱她的导师们翻脸,父母也帮不上什么忙。这个聪明的女孩在恍然大悟后平静地找到了老师的帮助,她通过自己的努力,重读了一年,最后如愿的考取了牛津。
“我想要的生活,没有捷径”。珍妮在对学校老师申请回校时镇定地表达了她的领悟。伤害令人成熟,这几乎是女人成熟的第一捷
径,但捷径,往往是以最快的速度把你引到你最不想去的地方的那条路。珍妮足够聪明也足够幸运,还有点迷人,换做在中国国情,或许这个女孩已经遭到了周围环境的抛弃。在影片中,我们看到了一位宽容善良的老师,看到了一位勇于面对另类挫折的坚强女孩,所以最后我们看到了一个圆满的结局。
心智趋于成熟后的珍妮看起来和周围的同学没什么不同,她依然有着天真烂漫的脸庞和笑容。过去的愚昧已经成为了一种历练,它幻化成心底的坚实部分,保护着她,带她成长,长成一名真正宽容,善良,精明的女人。
有人说珍妮的痛苦根源是由于她的叛逆!丢下脚踏实地的学习之路,去追求她自己眼中的幸福人生。我认为使珍妮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的原因是——对当下的抗拒!珍妮从刚开始的品学兼优的优等生,到滑落到及格线边缘;从学校的好好学生,到离经叛道的退学生;从前途光明的聪明女孩,到陷入爱情、学业双双离去的困境……这一切都是因为她对当前的学习、生活、教育制度的不满!正是因为这种不满,使单纯的她产生逃避当下生活的冲动,正是因为这种冲动,使她堕入了看似美丽的深渊。如果她不抗拒现状,而是接受它,就不会上演出退学的闹剧,更不会到爱情、前途两空的地步。
看看珍妮,想想自己。其实在自己身上也有着珍妮叛逆的影子。曾几何时,我也是特别排斥学校的教育体制,觉得学不到东西。抱怨专业,抱怨学校,抱怨环境……但是,现在随着时间的磨练,我能够用比以前更加感赏的眼光去看待现在的生活。从过去的“学习反动分子”变成了可以用心读书的“叛逆”学生。或许我的未来不在于这些专业课的成绩,但是我知道,无论我做什么,我都应该做好眼前的事,同时努力追求自己想要的幸福人生!
第五篇:成长教育观后感
成长教育观后感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级外语系:陈彦君
其实在很早以前就想看这部片了,现在终于如愿。
也许是因为这部片与我们的生活太相近而容易引起我们的共鸣。相信许多同学都能在这部片子里多多少少地看到自己熟悉的一面。尤其是对于正处于青春朝气时期对未来充满各种幻想的我们而言极具有教育意义。
记得之前有位老师说到关于年轻人这个话题,以及在看完一段描述一位年迈的老妇人与一个小男孩之间的友情故事后大家对这位老妇人的第一感觉,所有同学的回答几乎都是正面的积极的,比如慈爱,友好等等,几乎没有人关注到最为突出的老妇人的孤独感。老师说,年轻人经历得少,习惯从简单而相对正面的角度思考事情。现在想来,这部片尤其是珍妮所体现出来的我们这一代人的心思可谓发聋振聩。
不可否认,珍妮在同辈群体眼中也许就是那个一直以来听老师话,听家长的话,事事按照规章秩序来的乖乖女,好学生,是那个年年得奖学金,受许多人羡慕的具有光鲜亮丽气质的女生。她富有智慧,对艺术有自己的感悟和体会,生活独立,眼光独到,懂得欣赏美品味生活。同时,她也对未来美好而浪漫的优质生活充满了向往,就像她喜欢巴黎这个浪漫之都,喜欢各种来自上流社会的高贵用品,精神物质享受一样。
这样的一个女生似乎极为常见,哪一个少女不心存美好的种子与念想?从小到大我们所接触到的动画片里的女主人公似乎也是被赋予这样或那样的优秀。但是表面的优秀遮不住内心的缺憾,表面的安静挡不住内心的狂野,表面的顺从拦不住内心的叛逆。人其实都是一个矛盾体,都是恶魔与天使的结合体,需要许多外界的扶持矫正陶冶才能逐渐茁壮成长。这一路的社会影响,家庭环境,时代旋律,文化熏陶是何等重要。
就珍妮而言,她之所以后来会为了跟从大卫放弃她的求学路,徜徉于灯红酒绿之中的原因离不开她个人成长中的缺憾,狂野和叛逆。她追求个性,对上流生活迫不及待,渴望大卫带给她的能弥补她在父母眼中的认同饥渴,她认为反正这是父母希望的,反正考牛津最后目标也是为了高品质生活,反正人生路就是这样一个又一个模板式靶场,射中那个所谓的父母眼中的金龟婿就好了,自己过得尽兴就好了,就一下子被大卫带给她的迷得神魂颠倒,对,是大卫带给她的,而不是大卫本身这个人。
但是珍妮失算了,她忽视了所有鲜花和掌声背后是泪水和汗水,她忽视了生活会与生活的挫折,痛苦,虚伪,艰难相联系,她也忘记了只有自己踩出来的人生才是踏实稳定的人生。生活是没有捷径的,从来就没有什么天上掉馅儿饼的事,上天对世间的人都是公平的。她过于自信地预估了自己的未来,或者换一种方式说,其实她根本没有好好想过自己的未来。也许她觉得这些“幸福”迟早要来,何不早早享受呢?但不是这样也不应该这样,她在见大卫时应该坐下来,自己想一想,通过自我思考,自我反思来感知这件事到底对不对,值不值,有没有哪里不妥。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更有作家七堇年说过,我们应该要有最朴素的生活和最遥远的理想。我觉得,珍妮的理想是不够遥远的,她的内心还不够朴素沉稳。不然她就不会经不起诱惑与考验。对,其实珍妮她还是个孩子。
珍妮还没有看到社会全貌,过早地投入了看似安逸实则毫无保障可言的优质生活中。做出了还不属于她这个年龄应该拥有的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珍妮看得太近也忘了脚下,忘了一心栽培她的老师,忘了青春期纯真而美好的同龄者之间的爱恋,忘了作为一个学生,作为一个成长期少女不可逾越过早触碰的事。她的心灵还不够柔软。好在珍妮还没有完全失去她的底线,失去她的判断力,好在她懂得如何去挽救自己,如何寻求长辈的帮助,经过与父母特别是父亲的隔门谈话后重新领悟生活的意义与航向。其实我们也不应该给珍妮太过苛刻的批判,只是陷于大卫手中的珍妮还有几分给了颗糖就跟陌生人走的小朋友的味道,加上父母的管教不当就难免她只看到了糖而没看到其实有比糖更香甜的瓜果,那是她自己可以用手采摘回来的甘甜。
杨绛先生也说现在的年轻人就是想得太多书读得太少,现在我想稍作修改,在这部片子上,珍妮所体现出来的,也算是现在我们大部分人存在的问题,幻想的太多,经历的太少。往往大一了甚至高考填志愿时就会想大二大三大四怎么样,三十岁怎么样,老了怎么样,我会怎么样而不是现在我要怎么样。慢慢体会生活带给我们的一切吧,时间会告诉我们答案。
其实在老师您放映电影的开头时我就想问,如果大卫他不是有妇之夫,也不干小勾当,那么事情会怎样发展,珍妮又何去何从,事情本身合理性又如何呢?
说到这不得不提到家庭对于一个孩子成长的重要性。片中珍妮的父母想必也是长时间受困于生活的一些繁琐之事而产生些许压抑,他们同样渴望有那么一个人给他们的生活带去新的色彩,也有可能受制于钱财使得珍妮的早年经历被深深烙上了物质享受的印记,连提高自身内涵的读书也成了攀上一个有钱有势有交际圈的上流绅士的手段,钱财方面没有脱敏的珍妮又没有受到家长的及时阻止与开化,自然就认为在家长的支持下,一切顺理成章。
记得老师您说过,家长不要在孩子面前谈论家庭的困难,想想这句话和儿童内心成长以及他日后用什么样的心态眼光去和别人交流的重要关系便知,家长的言行举止在小孩面前影响是非常大的。
在我出生还不到一岁时,爸爸出于自身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而非公职所在去拯救森林大火被严重烧伤,妈妈也一直是个贤良淑惠的女子,爸爸烧伤医治那段生活艰难的时期以及后来在我幼年成长的那段时期里,爸爸妈妈一直呈现给我的总是乐观积极,随心豁达,妈妈也从不会把生活上的苦撒到我的身上,虽然每天工作繁忙,少有时间陪伴我玩耍,但是记忆里小时候,爸爸会为了我喜欢的玩具载着我蹬着自行车一边哼唱着他最爱的革命歌曲亦或是高原之歌一边去玩具店挑选我心爱的玩具,每次爸爸出远门都会给我带回来好吃的还有书。有什么烦苦爸妈也总是自己待在一边小声商量着。认识爸爸的人都说爸爸心态特别好,虽然全身烧伤以前一直是大家眼中公认的美男子,气度不凡,是要考建筑工程师的人,但还是熬了过来一点一点开始新生活。妈妈也是担着重压将苦痛自己咽下,悉心照料我成长教诲我点点滴滴做人做事的原则。小时候我也因为爸爸是救火英雄的情况而得到了许多人的关怀和关注。
感谢爸爸妈妈,感谢他们的所作所为,感谢在我成长路上出现的每一个人,感谢生命中出现的爱和温暖,宽怀和善良,才有了这样一个我。成长的确是一个不断被唤醒的过程,就像老师您说的一样。我想我也会继续不断自我察觉,在不断纠正自己完善自己中渐渐成长起来,同时通过自己也带给别人传递给别人更多的能量与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