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成长的教育
尊重孩子的想法
-------不输在家庭教育上
孩子上初中了,变得和以前不一样了,不再是人云亦云的乖孩子,不再是事事顺应自己的宝贝了。经常你好端端的和他说话,会遭到他劈头盖脸的反驳或是不可理喻的嘲讽,他的强烈对抗和叛逆,让我们举手无措,强用家长权威压制,只会适得其反,不加管理,又怕助长了他的叛逆气焰。此时此刻,作为家长,我们真的有点骑虎难下,同时也倍感为人父母的艰难。
看了《不输在家庭教育上》,我明白:要想和孩子和平共处,必须尊重他的内心想法,接收孩子独立人格的身份,接收他的个性发展,倾听孩子的要求和想法,接收孩子的内心感受,心平气和而又不伤害孩子自尊自信的方式,引导孩子做出可行的选择。我选择了尊重孩子的内心想法,允许他的自主和独立,不强硬塞给孩子不要的东西。
实例一:孩子爱玩电脑,有点网迷网痴的感觉,不管束他自己没有节制,约束了,便会和你大吵大闹,说别人如何玩电脑,为什么自己不能,你说的道理他根本不听,还胡搅蛮缠。偶尔家长会上老师说,要让孩子从网络中走出来,必须让孩子多看书,心有感悟。有一次,孩子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了一本书,花了30元钱,虽然很喜欢,看出来还是有点心疼钱,于是和孩子说,为什么不在电脑上看呢?既省钱,还能随时看。孩子一听,这主意很不错,主要是能省下自己的零花钱,多好!于是每到周末,孩子在网上打游戏的时间变少了,更多的是看看书。
实例二:孩子长高了长壮了,也他有了自己的审美观,以前上小学时的衣服一件也不穿了,全被他“枪毙”了。问他,便气势很硬地说“不穿就是不穿,没有理由”于是和他大街小巷找他喜欢的衣服,利用穿梭在路上的时间,和他交谈,他会反问我,你知道我需要什么,想要什么吗?说实话,我真的无法说出来,而且说出来的未必是他的需求。于是就实话实说,“现在你长大了,我真的不知道,可是你不告诉我,我怎么和你一起找”这时他便会说,等一会我看到了喜欢的我就会喊你的。果然在一件类似风衣的衣服前站住了,看了又看,于是就说试试吧,孩子欢天喜地地试着,脸上有掩藏不住的喜悦,尽管我不是十分欣赏,但是孩子喜欢,我是满足了孩子的要求。我想或许是以前我们太过于追求运动休闲,所以孩子想拥有自己的标新立异的个性服装。至今这件衣服还是孩子的最爱,究其原因,估计还是他的自主和独立精神得到了我们的认可。
第二篇:成长教育
《成长教育》观后感
漫步在繁华的都市,享受着奢侈的生活……这些无疑对每个人都是很难抵御的诱惑,更何况是不劳而获的财富,近在咫尺的幸福。但这些看似美好的事物的背后,却是一个巨大的陷阱,引人走向堕落甚至灭亡。
珍妮从小在父母和老师的看管下,被逼着学习,考大学,这枯燥乏味的学习生活渐渐让她有了叛逆心,她想摆脱这一切,想长大,变成熟,想自由。这种想法,我想大多数的同龄人都曾有过,有些人只是偶尔想想而已,继续做自己该做的事情,而有些人却把这些付诸行动,所以,有了那些放弃了自己的学业,自甘堕落,走上了歧途的人。有的人和珍妮一样幸运,会遇到好心人人愿意帮助他们重新走回正道,而另一些就只能这样勉勉强强的过了一辈子,最后默默离开这个世界,一点痕迹都没有。社会没有我们想象中简单,既然我们不能保证自己在迷失了之后会有好心人来帮你,所以尽量不要走上这条路。
珍妮虽然走回了正路,考上了牛津大学,但之前所发生的一切已在她心中留下了创伤,以至于她都不愿承认自己去过巴黎。所以不要因为自己一时的迷失,给自己留下无法愈合的伤疤。生活是没有捷径的,生活也不能依赖他人。自己想要的生活必须自己努力来争取,天下是没有免费的午餐的。我们没有资本去消耗自己的时间和父母辛苦挣来的血汗钱来换取一个教训,所以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脚踏实地的奋斗,虽然有付出不一定有回报,但没有付出,就更别妄想会有天上掉下馅饼,社会并没有那么单纯,只有在形形色色的人群中不迷失自我,才有可能成功。
作为一个大学生,我们应当从珍妮的角度反思自己,警示自己,不要妄想不劳而获,在该奋斗的时候去奋斗,该收获的时候去收获,虽然现在上了大学,没有父母和老师的束缚,但我们仍旧要学会对自己负责,知道什么才是自己应该做的。在面对诱惑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是像《蜗居》里的海藻一样,深陷进去,无法自拔?还是像屈原,陶渊明一样,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我想答案应该是不言而喻的。其实这部影片也应该让人们反思现在的教育,父母剥夺了孩子的兴趣爱好,只是催着他们好好学习,或许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将来可以无忧无虑的生活,所以当孩子在被有钱人迷惑的时候,甚至有些父母因为自己错误的判断,默不作声,任由其发展,更甚于鼓励孩子放弃大学,放弃自己去努力,直接嫁给有钱人。父母这种看似是为了孩子好的教育方式,却将孩子推入了无底深渊。所以,不管是现在为人父母的人,还是将来会当父母的人都应该反思,怎样的教育方式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提前就让孩子享受到不是自己努力换来得幸福,是正确的吗?
这部电影有很大教育意义的,不仅可以警示青少年,也可以警示父母,希望珍妮曾经历过的痛苦,我们身边的人都不会经历。
第三篇:浅谈成长教育
浅谈孩子的成长教育
尊敬的老师、各位家长、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我是的家长。首先感谢高老师给予我这么好的一个机会,能让我站在这里和大家共同探讨孩子的成长教育,我感到十分荣幸。老师们落落大方的举止,和谈吐不凡的气质,生活朴实的作风,勤奋好学的精神,时刻影响着我们的孩子,使他们既学习了读书又学会了做人。让他们在这里养着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在此,我代表我的家人对老师辛勤教育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儿子的每一点进步都和老师的辛勤努力是分不开的,没有老师的严格要求,是不会取得好的成绩。对于孩子的教育我很惭愧,真的没有什么经验可谈,有的经验也不太成功。那么,在这里只是把自己一点不成熟的想法和做法说出来,与大家一起交流切磋,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吧,下面我就孩子的成长教育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第一,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每天吃完晚饭,儿子就到自己固定的屋里去学习,我为了能让儿子安心学习,只要儿子开始写作业,我都会陪在儿子身边,或是看书或是做手工,从来不去看电视,让儿子感觉到我在他身边,不至于分心去想,我去干什么或是电视上演什么的问题。
第一,让孩子学习时有个好心情。
同样是一天的学习,一个好心情可能学习起来会很轻松很快乐,记忆的东西就会多一些。比如我们骑自行车去赶路,如果心情好,即便是骑一辆破自行车也会感觉很轻松,骑起来不感到累,路也不会感到很漫长,愿儿子天天有个好心情,学习并快乐着。
第二,多鼓励,少批评。
对孩子学习和生活上的点滴进步都给予赞赏和鼓励,有时家长的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可能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是刻骨铭心,鼓励孩子,孩子就能不断树立起信心,也就会自觉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
第三,多与孩子沟通。
我们交流的时间多在餐桌前,每当我们坐在一起准备吃饭时,儿子就开始谈学校,谈学习,谈老师和同学,即使我很不乐意他说话耽误了吃饭,我也会耐心听完。我可以在谈话间了解到他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我儿子也是个比较内向的孩子,在别人看来他不爱说话,可在我面前他有说不完的话,讲不完的故事。我们经常互相讲笑话,他很幽默爱开玩笑,我们有时不只是母子,而更像是朋友。
以上是我自己对孩子成长教育的一点认识,如果我有做的不对的地方请老师和各位家长指正,我再次感谢老师为我教育出这么优秀的儿子,借此机会我也想对儿子说:‘儿子,在妈妈心中你永远是最棒的,儿子努力!加油!”
谢谢大家。
第四篇:成长教育
成长教育
成长教育的概念,从目的和方向上讲,应该是培育身心健康的、适合社会生活的、能够自食其力的、家庭和睦的、追求幸福生活的人;从内容上讲,主要是素质及智慧的开发和培育。人的内涵最根本的是思想,包括思想的内容、水平、能力等;外显的是言行、气质等。因此,成长教育如果缺少了应有的方向和内容,或片面的追求诸如在校成绩等,就不能实践它应有的目的。这也正是近期人们对“应试教育”批评的原因所在。成长教育从受教人群讲,应该包括各年段的人。一方面,各年段的人成长的环境不同,思想、素质等也不同。要适应社会生活的发展和进步,更好的追求幸福生活,就有必要进一步的学习。另一方面,不同年段的人承担的社会和家庭生活的责任不同,所需表现的素质和智慧不同,就有必要接受进一步的教育。人无完人,不可能一次教育享受终生;人有局限,不可能完全在自我教育的基础上实现不断的进步。
成长教育方兴未艾。发展于美国等地的成长教育已在国内形成有本土特色的多元化的成长教育。由此产生了情商教育、生本教育、素质教育、成长教育和训练营教育等等。这些教育的宗旨直接指向人的基本素质的提高,和智慧的开发。近年菊美媚等专家学者,结合国外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的研究成果,围绕人的发展和个体的社会生活追求,着重在人的素质和智慧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和实践,提出了为成功人生开展成长教育的方向,归纳了知识、能力、观念等人的基本素质,总结出智商、情商、财商等人的六项基本智慧。从“商”和“力”的角度阐述人的智慧、从“个体的人”和“社会的人”两方面归纳人的素质,强调训练和教育相结合、以训练和指导为主、以家庭教育为核心,为成长教育提供坚实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第五篇:成长教育观后感
成长来自伤痛——
《成长教育》观后感
中文11004班方秋玲
珍妮在女子学校里一直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父母对她的期望是考上牛津大学。她很喜欢拉大提琴,但爸爸告诉他:“爱好只是爱好”(hobby is hobby)。在一次意外的大雨中,一个陌生的中年男子大卫闯入了她单调的生活中,给多情的少女珍妮带来了缤纷的艺术生活,这样的生活犹如从平地里跃入云端。他们去听高雅的古典音乐会,去参加名流艺术品拍卖会……珍妮享受着大卫给他带来的美好。大卫向珍妮求婚,珍妮的父母以为自己的女儿的豪门美梦就要实现了,就在去协调婚礼具体细节的路上,珍妮发现了大卫的信件。原来大卫是个已婚男子,并且还有孩子。一切犹如从天堂坠入地狱,几分钟前,她还以为自己可以拥有全世界,可一转眼此刻一无所有:她刚放弃了进入大学的自学考试,还和疼爱她的导师们翻脸,父母也帮不上什么忙。这个聪明的女孩在恍然大悟后平静地找到了老师的帮助,她通过自己的努力,重读了一年,最后如愿的考取了牛津。
“我想要的生活,没有捷径”。珍妮在对学校老师申请回校时镇定地表达了她的领悟。伤害令人成熟,这几乎是女人成熟的第一捷
径,但捷径,往往是以最快的速度把你引到你最不想去的地方的那条路。珍妮足够聪明也足够幸运,还有点迷人,换做在中国国情,或许这个女孩已经遭到了周围环境的抛弃。在影片中,我们看到了一位宽容善良的老师,看到了一位勇于面对另类挫折的坚强女孩,所以最后我们看到了一个圆满的结局。
心智趋于成熟后的珍妮看起来和周围的同学没什么不同,她依然有着天真烂漫的脸庞和笑容。过去的愚昧已经成为了一种历练,它幻化成心底的坚实部分,保护着她,带她成长,长成一名真正宽容,善良,精明的女人。
有人说珍妮的痛苦根源是由于她的叛逆!丢下脚踏实地的学习之路,去追求她自己眼中的幸福人生。我认为使珍妮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的原因是——对当下的抗拒!珍妮从刚开始的品学兼优的优等生,到滑落到及格线边缘;从学校的好好学生,到离经叛道的退学生;从前途光明的聪明女孩,到陷入爱情、学业双双离去的困境……这一切都是因为她对当前的学习、生活、教育制度的不满!正是因为这种不满,使单纯的她产生逃避当下生活的冲动,正是因为这种冲动,使她堕入了看似美丽的深渊。如果她不抗拒现状,而是接受它,就不会上演出退学的闹剧,更不会到爱情、前途两空的地步。
看看珍妮,想想自己。其实在自己身上也有着珍妮叛逆的影子。曾几何时,我也是特别排斥学校的教育体制,觉得学不到东西。抱怨专业,抱怨学校,抱怨环境……但是,现在随着时间的磨练,我能够用比以前更加感赏的眼光去看待现在的生活。从过去的“学习反动分子”变成了可以用心读书的“叛逆”学生。或许我的未来不在于这些专业课的成绩,但是我知道,无论我做什么,我都应该做好眼前的事,同时努力追求自己想要的幸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