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镇潭南村慈善分会工作经验交流发言稿1
全市村级慈善分会会长培训班
暨工作经验交流会材料之八
天元镇潭南村慈善分会工作情况交流
2011年10月11日
潭南村地处天元镇西南,南依329国道线,西靠周巷镇。村区域面积达1.2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150人,暂住人口1850余人。2010年全村人均收入11844元,村集体固定资产297万元,可用资金30万元。全村区域内共有大小企业60多家,工业总产值2.7亿元。
潭南村慈善分会自2010年5月成立以来,紧紧围绕本会宗旨,积极做好扶贫济困、分散救助工作,发挥了慈善机构的作用。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慈善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宣传是慈善工作的先锋,我们通过广泛宣传,大力传播慈善文化,营造良好的慈善氛围。首先,在全村范围内悬挂横幅,对村域范围内各个企业发放募捐倡议书。其次,加强与镇广电站合作,利用电视等媒体大力宣传慈善工作。再次,树立慈善典型。发挥慈善典型的带动作用,通过榜样带动,营造慈善氛围,提高人们对慈善工作的认识及参与热情。
二、精心组织捐款,增强慈善救助的实力
一是精心做好排查摸底工作。对全村区域内企业的经营规模、产值状况、经济效益三个方面仔细分析排摸,最后确定了
123家企业作为重点募捐对象。二是村级干部高度重视。书记主任亲自带领班子成员上门动员,每户必到,受到了企业主们的积极响应,纷纷拍板表示一定会配合做好募捐工作。三是慈善募集规模不断扩大。通过全体村班子的努力,顺利地与家企业签订了连续六年等额募捐村企结对协议,今年共筹得善款25.5万元,其中冠名企业一家,村下拨4.5万元,共计善款30万元整。今年5月初村班子在筹集善款时,考虑到村企中又有一家企业具有一定规模、经济效益较好,因此也列入了募捐对象。截至2011年7月31日止,共募集善款26.5万元,比去年增加一家企业,募捐款增加1万元。全村涌现了11个爱心捐赠在1万元以上的单位和个人,其中有 1个捐赠额在5万元。
三、开展慈善救助,树立村慈善分会新形象
关注民生,扶贫济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也是慈善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以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扎实做好 “一帮一助学”、“爱心助残”、“爱老抚孤”等慈善工作。截至7月底,已实施助学11人金额1.4万元;助困31人,金额3.23万元;助医19人,金额2.37万元;助老 363人,助老费及物资8.16万元;突击救助1人,金额0.93万元;春节慰问86人,金额2.92万元,累计总支出19.01万元。受益总数511人次,其中新村民受益4人,金额0.56万元。除了对个体的救助外,村慈善分会还加大对慈善公益类项目建设的投入,使受益者从个体扩大到全村百姓。
四、加强自身建设,构建和谐社会
加强组织建设,积极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完善慈善阳光管理制度。加强对慈善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更好地为村民群众服务。同时定期不定期地通报慈善捐赠与救助的情况,公开接受社会监督,确保了慈善款物管理规范化、常态化、程序化、透明化,赢得更多企业单位和群众的参与支持。
村慈善分会的建立、运作是一项新的工作,一年多来在市、镇两级领导的精心指导下,我村的慈善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募捐成果和社会效益显著。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做好宣传发动工作,扩大募捐对象,使重点捐助和一般捐助有机结合起来,扩大善款来源,让更多需要帮助的新老村民得到救助,让更多的慈善公益类项目得以实施。
五、几点启示
一是高度重视,尊重善者。村班子所有人在前期作动员工作时,每户必到,让所以参与慈善事业的企业主、村民十分感动。特别是企业主,都认为这是好事,纷纷表示将慷慨解囊。
二是搭建平台,服务行善。村级慈善分会建立前,许多企业也有逢年过节慰问老年人,向困难群众、职工提供救助的习惯。现在村慈善分会建立了,将更加科学有效的分配资源,为最急需帮助的人雪中送炭。
三是汇集爱心,构建和谐。村级慈善分会的建立,为村域范围内的爱心人士提供了献爱心的平台,也为困难群众带来了福
音。我村慈善分会本着一视同仁的态度,为全体新老村民服务,有助于缓解矛盾,构建和谐氛围。
“人人参与慈善,人人皆可慈善。” 2011年上半年的慈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离上级领导的要求与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差距,如慈善宣传的广度和深度有待进一步推进,募捐形式,有待进一步探索创新。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探索,把慈善事业发扬光大,为构建和谐社会而努力。
第二篇:村慈善分会工作总结
**市慈善总会**分会工作汇报
**分会成立于2005年7月9日,该分会是在**村扶贫基金会的基础上成立的。**分会以促进相互关心,缓和社会矛盾,担负救济扶贫、维护社会稳定责任为宗旨,开展助医、助学、助残、助老四大块工作。机构设会长1名,副会长1名,秘书长1名,理事9名,由秘书长负责分会日常工作,每年年底定期召开一次理事大会,总结本工作开展情况和讨论慈善救助相关事宜,不定期开展若干次理事会议,讨论专题救助事宜。分会从成立至今,共募捐117万余元,支出47万元,共救助270人次,目前还有70万余元的资金。一般每年均能募捐到14-15万元。
一、广开筹资渠道,壮大慈善基金。
雄厚的慈善资金是发展慈善事业的根本保证,加大慈善救助力度,把慈善事业做大做强,就要不断开拓创新,广开筹资渠道,内外筹集并重,大小善款齐抓,多层次、多形式募集慈善款。为此,**分会以做好“慈善一日捐”工作为重点,群策群力,积极行动。一是做好活动的宣传和动员工作,在村民代表会议、党员会议和以黑板报、横幅、宣传标语等宣传工具的形式,向村民大力宣传慈善工作的意义、性质,扩大影响面。二是在“慈善一日捐”活动中村班子成员积极带头捐款,黄**、黄**两名同志更是每年各认捐5万元。在班子成员的积极带动下,村辖区内企业主、村民代表、党员、普通群众踊跃参与,大家的捐款热情非常高涨,捐款数量每年稳中有升,近三年分别募捐了14.28万元、14.6万元、14.95万元。今年,募捐活动开始之后,前来询问募捐事宜的村民络绎不绝,均想为慈善事业贡献自己一点力量。
二、打造慈善品牌,增强救助实效。
分会以积极开展以助医、助学、助残、助老为重点的慈善救助活动,在慈善活动的实施上,量力而行,只搞雪中送炭,不搞锦上添花,努力提高慈善救助工作的实效。一是做好对患重大疾病困难家庭的救助工作。对因患重大疾病造成困难的家庭,**分会给予特别关爱,在春节前夕,分会领导带领理事会成员到部分患者家里,将救助金送到他们的手中。2010年,分会先后分三次开展对患重大疾病的困难家庭走访慰问和救助工作,共对我村15户患重大疾病困难家庭进行了慰问和救助。如自2006年开始就对因患有肝病,失去家庭主要劳动能力的黄**、张**家庭进行资助。特别是张**,因家庭经济困难,生活难以维系。分会领导知道这一情况后,马上上门,对他讲解分会救助政策,让其放心及时去治疗,根据规定为他每年报销医疗费。并且为他当时正在念高中的儿子,在帮助申请民政助学的基础上,村里1:1配套了助学金。目前,张**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他儿子也如愿考进了大学,黄**儿子也顺利高中毕业,走上工作岗位。至2011年,分会对该两户家庭用于助医助学共达7万余元。二是继续做好慈善助学工作。帮困助学是一项为困难弱势群体“造血”的系统工程。为做好救助大中专贫困学生工作,分会每年专题召开理
事会议,根据救助原则和标准,排摸村贫困学生家庭困难情况,救助面达100%。对贫困高中生,每年补助3000元,大专4000元,本科5000元,每年落实助学金3万元以上。到目前为止已经资助了5位大学生、1位高中生到毕业,4位还在资助。三是积极开展助老、助残等送温暖活动。针对老年人、残疾人这些弱势群体,**分会每年拿出2万元资金,在春节来临前,为他们送上棉被、大米、食用油等生活用品。同时,分会成员还上门走访,排摸危房,对存在一定安全的房屋,安排工作进行修缮,使他们能度过一个安心的春节。慈善分会的救助活动,使老百姓有所依靠,社会矛盾得到了缓和。
三、注重制度建设,探索发展机制。
一是建立了学习制度。分会注重自身队伍建设,旨在建立一支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慈善工作者队伍。村慈善分会,要求秘书长平时及时学习和贯彻市慈善总会下达的各项文件精神,理事会成员至少每季度一次学习业务知识。使分会成员能及时掌握业务知识,完成各种救助工作。二是实行公示制,使账目明明白白。分会对每一笔受捐和每一份救助,均张榜公布,切实做到账目清楚。三是建立造血制度。分会在对困难家庭开展经济救助的同时,利用分会理事会成员均属有一定经济实力或社会地位的人员,针对受救助家庭成员情况,或介绍其入厂从事力所能及的岗位,或帮助其参与培训成为行业能手,在输血的同时为其造血。
第三篇:作协分会经验交流发言稿
以《山鸣》杂志为纽带,做好作协分会工作
松滋市作协刘家场分会主席
梅运全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乡镇作协分会的主席、刘家场作协分会会员:
大家上午好!
正是秋红时,文友聚山乡。共话文坛事,挥笔写华章。首先,我谨代表刘家场作协分会的全体会员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同时恭请各位对我们分会的工作多进行指导!今天,市作协在我镇召开基层作协工作经验及艾立新小说研讨会,会议安排我在会上发个言,下面我把刘家场镇作协分会所做的工作做一个汇报,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乡镇作协分会的领导们给予指正。
一、争取领导是关键,作协工作有保证
一项工作的开展,领导重视是关键所在,只要领导重视没有做不好的工作。乡镇作协分会工作是一个社团组织,争取领导重视尤为重要,我任市作协刘家场分会主席已有了十年时间,对争取领导重视有一些肤浅的认识。
一是主观能动性要发挥。俗话说“天上不会掉馅饼”。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争取领导重视也是如此。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要做到勤思考有工作理念;勤汇报有鲜明主见;勤动手有具体做法。只有这样做到了,向领导汇报工作才能得到领导信任、得到认可,需要领导帮助解决的问题才能够得到圆满的解决。
二是创造性开展工作,有为才有获,有获才有位。2005年我接任刘家场作协分会主席时的一些情景我至今记忆犹新。因为当时一些
部门领导、企业老板的思想理念存在问题,导致分会工作困难重重,为了把分会会刊《山鸣》杂志继续办下去,我到处寻求资助,找一些单位去筹资,人家根本就不认我这个镇里的小办事员。但是我没有灰心丧气,而是在工作中进行了两个方面的创新,一是将过去的油皮纸封面印刷改为彩印,二是将页码由原来的P24改为P64,增加了八个彩页。《山鸣》改版出来后,受到了读者的好评。一些镇直企业单位纷纷看好《山鸣》,主动和我联系,要求在《山鸣》杂志上刊登彩页宣传。当时镇领导看《山鸣》越办越好,也在大会上进行了充分肯定,并主动提出给部分企业单位做工作,请他们对我们分会的工作多支持,多赞助。2010年,付良超同志担任镇委书记后,将《山鸣》杂志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每年直接从财政拨款5000元用于山鸣》杂志的生存。现任镇委书记雷正平一班人,对《山鸣》杂志特别支持,在镇党委会上进行了专门研究,《山鸣》杂志经费不足由镇政府兜底,保证每年给《山鸣》杂志弥补经费不足2万元,镇委、镇政府领导如此重视,使得《山鸣》杂志的生存有了资金保证。特别是《山鸣》创刊三十周年座谈会,书记、镇长亲自安排布置,确保会议圆满成功,让我感动不已,让人敬佩不已。
三是执着的追求要有恒心。领导干部一般都很忙,给他们汇报工作必须要有耐心,一次找不着要不厌其烦,直到找到为止,直到解决问题为止。鉴于领导工作忙的实际状况,我有时候也采取一些变通的办法。口头汇报不行就以书面形式的汇报,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荆州市人大主任易法新,给《山鸣》杂志社主动解决了经费
3万元。我没有去找他,而是把《山鸣》每期都给他寄,他被我们办《山鸣》的执着精神而折服,亲自写信给我,才知道有这件好事。总之,争取领导重视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关键所在,领导高度重视了,我们自己的工作没做好反而感觉到心中有愧。
二、打造团队是基础,分会工作有人气
刘家场作协分会现有会员33名,其中今年发展会员5名。分会有专门的办公室,设有主席1人、副主席2人、秘书长1人,有专门的作协分会办公室。如何使刘家场作协分会这个社团组织有声有色,我们注重了三个方面的建设。
一是加强作协分会团队建设。分会的一切工作都得依靠会员,不然,我们的工作将只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故而,我们严格按协会章程办事,把联系会员作为我们的重中之重,年头的工作计划会、年尾的工作总结暨团拜会,我们都会将大家聚集在一起。平时,我们也做到了到会员家走访,了解会员写作动态,家庭生活情况,会员来到作协分会后,我们也做到了让其有回家的感觉,极大增加了会员的凝聚力,使大家感受到了一名作协会员的荣耀感。
二是加强《山鸣》杂志编辑团队建设。要编好一本书,编辑团队尤为重要。目前《山鸣》杂志有编辑6人,校对2人,采取责任编辑栏目负责制,从组稿到校对负全责。执行主编在栏目责任编辑所编稿件的基础上进行优中选优,然后送主编定稿。每一期的《山鸣》初编稿编印出来后,我们都要召开一次编辑会,对各栏目的稿件进行初步定稿,然后实行三稿校对,直至第五稿校对后才付印,确保了《山鸣》
杂志的编辑质量。
三是加强了山城民间文学协会团队的建设。为了弘扬乡土民间文学,丰富山城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使《山鸣》成为山城的民间文学杂志,在镇委、镇政府、市文联、市作协的支持和帮助下,以我们刘家场作协分会的会员为主体成立了“松滋市山城民间文学学会”,有了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中华人民共和国组织机构代码证。民间文学学会的成立,顺应了当前形势,也让《山鸣》杂志真正有了立足之地,在经费筹集上有了合法的手续。
在团队建设上,我们虽然对外有三块牌,但实际上我们所做的工作,都是在围绕作协分会工作这个主题。我们这个团队的目标是:聚人心、创一流、办《山鸣》、出精品,文学文艺服务人民。
三、坚守阵地是根本,会员作品有园地
我们作协分会的工作能够有今天,是与市文联、市作协的正确领导、与当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密不可分的,也是与社会各届人士的支持紧密相连的。会刊《山鸣》是我们的主阵地,阵地的坚守,是我们的根本所在。说一千道一万,作协分会的工作没有《山鸣》会刊这个平台,会员人心就难以凝聚,活动经费就难以筹集,分会工作就难以开展。我们坚守住《山鸣》这个阵地的坚守是作出了极大付出的,记得那是2006年,我接任刘家场作协分会主席的第二年,找别人去筹资吃了闭门羹,但我并没有气馁,而是忍着头皮想办法另辟蹊径,才走过了难关。回顾《山鸣》复刊的这十三年,我的感受是深刻的,我最大的感受就是阵地的坚守必须做到办刊理念接地气、民间作品多
收集、地方特色多挖掘,筹集经费无怨气,推出精品为人民。
四、推出作品是目的,山城特色有名气
总书记在2014年10月15日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优秀文艺作品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创造能力和水平,吸引、引导、启迪人们必须有好的作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也必须有好的作品。”一个地方也是如此,沈从文先生的《边城》让人们对湖南凤凰永远不会忘记。我们《山鸣》十多年来,一直把作品的推出做为一个重点来做,先后推出了艾立新的长篇小说《山寨情仇》,张先进的纪实文学《老街轶事》;杜艳荣的中篇小说《金锁记》,三篇文章在《洈水》杂志上进行了转载,在松滋起到了一定的轰动效应。《山寨情仇》、《老街轶事》分别获得了《洈水》杂志好作品二、三等奖。在松滋文学界都知道刘家场有一批比较活跃的业余文学爱好者。除了大力推荐会员作品外,我们还把培养文学新人做为作协分会的常规工作来抓,我们在《山鸣》杂志上开辟了《菁菁校园》栏目,让爱好写作的学生有了习作园地,有了展示平台。对会员中有写作潜力的作者,我们也十分注重关爱和引导,我们上门去联系他们,鼓励、指导他们写作,并且把他们的作品推荐给《洈水》杂志,让他们的作品在《洈水》杂志进行刊登。近些年来,我们分会有近20人的作品在《洈水》杂志刊登,还有不少会员的作品在全国各地文学期刊、小说期刊、散文期刊、诗词诗歌期刊上刊登。
五、互动联姻是载体,开展活动有成效
最为一个社团组织,除了争取当地政府领导外,还要多争取上一
级组织的领导和指导,还要与兄弟组织联姻互动,在这方面,我们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一是市文联、市作协组织的各项活动必参加无疑,如果我本人有事,就指定专人参加。二是保质保量地完成市作协安排的工作任务,《洈水》杂志在我镇发行80份,我超额完成,会员登记按照时间要求不拖延,按期重新办理了会员证。省、市作家走进三堰淌、卸甲坪采风活动我们全程参与,并有3位同志在《洈水》杂志上刊登了采风文章。三是我们把互动联姻作为分会工作适应新常态的一种尝试来做。与斯家场镇、卸甲坪乡两个分会联系,征得当地党委、政府同意,《山鸣》杂志已覆盖这两个乡镇的村(居)镇直各单位,同时也得到两个乡镇党委、政府的支持,每年给经费2000元。与此同时我们在互动上做文章,定期组织《山鸣》编辑人员到刘家场的村(居)进行采风活动,写出适合山镇读者喜欢的文章,让《山鸣》杂志耐看,有可读性,增进作协分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各位领导,同志们,刘家场作协分会工作在市文联、市作协、刘家场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做了一些工作,但与兄弟乡镇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离上级要求我们深感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为指针,以此次会议为契机,适应新常态、宣传正能量,真正做到文学文艺服务人民,把乡镇作协分会工作做好,不辜负八万山镇父老乡亲的厚托,让《山鸣》这朵文坛奇葩在山镇开得更加鲜艳夺目、更加绚丽多姿。
谢谢大家!
第四篇:监狱分会工作经验交流
强化分会管理 创新理论研究充分发挥监狱分会的职能作用
几年来,**市监狱分会在监狱党委高度重视和省监狱工作协会的指导下,坚持以理论研究为中心,以服务基层为导向,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宗旨,以提高监狱工作水准为目标,积极开展理论研究工作,为监狱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
支持,促进了工作的发展。监狱连续13年没有出现重特大安全事故,先后两年被评为市属监狱绩效考评第一名。监狱分会连续6年被省监狱管理局、省监狱工作协会、**市社科联评为先进分会。
在实际工作中,为了强化分会管理,创新理论研究,做好分会工作,我们充分发挥监狱分会的职能作用,做到定好位、抓好点、服好务。
一、科学定位,领导重视,这是发挥监狱分会职能作用的重要保证
监狱党委认为:监狱分会是监狱理论研究的前沿阵地,理论研究成果对监狱决策有指导作用,对监狱管理创新有推动作用,对监狱发展有促进作用。监狱党委站在战略高度,对监狱分会进行科学定位,这既是做好分会工作的保证,也为分会工作指明了方向。
在协会的实际工作中,监狱党委做到了“一个重视”、“二个带头”和“三个支持”。
“一个重视”,就是对分会工作高度重视。监狱党委不断强化分会管理,主要领导经常过问分会工作开展情况,对分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当场予以解决。
“二个带头”,一是带头深入基层,二是带头开展理论研究。监狱长带头深入基层,搞调研,撰写调研文章,为其他民警树立了榜样。
“三个支持”,一是人员上给予支持。监狱分会设会长1人,副会长2人,秘书长1人,常务理事5人,理事10人,会员人数占民警总数的四分之一。二是资金上给予支持。平均每年投入3-5万元,用于协会分会建设、研讨活动、外出考察学习等。三是奖励政策上给予支持。监狱制定了奖励制度,对荣获上级奖励的调研文章,按照等级,予以重奖。
二、抓住重点,确定方向,这是发挥监狱分会职能作用的关键所在
监狱理论研究涉及监狱工作方方面面,我们注意突出重点,做到“三个确定”、“三个落实”和“一个考核”。
“三个确定”,就是确定调研题目、确定调研方向、确定调研重点。把重点放在安全稳定、教育改造、队伍建设方面,并加大研究力度。对会员分三个层次下达课题:一是领导层、二是机关层、三是群众层。不同岗位、不同层次,下达不同的调研课题,进行有理论、有实践的探讨,针对性强,效果明显。
“三个落实”,即在监狱理论研究上,做到时间落实、内容落实、方法落实。让民警明白自己该研究什么,怎么研究,什么时间完成,便于民警自己掌控。
“一个考核”,就是注重对协会会员的平时考核。对积极工作并取得成绩的会员予以奖励,而对无所作为、应付了事的会员予以批评教育。
三、服务中心,创新研究,这是发挥监狱分会职能作用的根本体现
几年来,我们分会坚持服务监狱工作中心这个大局,重点突出以下四个方面来创新监狱理论研究。
一是突出安全稳定,在创新防范机制上做好研究。监狱分会组织民警先后撰写了《建立监狱安全稳定长效机制之管见》、《狱内违禁品的危害与对策》等调研文章,并提出了一系列防范对策和保障措施,对维护狱内安全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其中由监狱长、分会会长王洪枝撰写的《欠发达地区市属监狱安全稳定机制创新的思考与实践》一文,被评为2012全省监狱系统理论调研优秀成果一等奖。
二是突出教育改造,在创新方法途径上做好研究。几年来,监狱分会重点在创新教育改造的方法途径上下功夫,研究探索了“四爱心”系列教育改造活动、“三记一卡”教育改造活动、百名母亲探监活动、“三个延伸”活动等创新做法。通过“四爱心”教育改造活动,近几年救助了20多人,极大地稳定了罪犯服刑改造心理。通过“三记一卡”教育改造活动,有效减轻了罪犯的心理压力,降低了违纪率。通过“三个延伸”活动,现在已有20多人被相关企业安置就业,白城市政府也拟将市洮北区籍18名城镇没有房子的特困罪犯纳入城市廉租住房行列。
三是突出队伍建设,在创新管理模式上做好研究。在监狱领导带领下,监狱分会先后撰写出《强化民警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思考》《新时期监狱人民警
察面临的困境与对策》等调研文章,并提出了“以法治警、以文育警、以德建警、以管强警”等一系列监狱管理新理念。有50余篇调研成果在中国监狱工作协会《监所研究信息》、《吉林司法》、《白城日报》等报刊发表。分会还组织开展了“四个一”学习、“三色牌”测评、演讲打擂、外出考察学习等活动,并通过人才激励机制的建立,有30多名中青年民警骨干被监狱
提拔重用。
四是突出改革发展,在创新市属监狱发展上做好研究。为破解市属监狱发展难题,监狱分会进行了多方位的理论研究。监狱主要领导的调研报告《关于在全国监狱体制改革中如何解决市办监狱体制之管见》上报司法部、省监狱管理局,引起重视,并被评为2010全省监狱系统优秀理论调研成果二等奖。分会还通过组织开展“解放思想、二次创业”、“我为监狱发展献一计”等系列活动,努力在创新市属监狱改革发展上做好文章
第五篇:驻村帮扶工作经验交流发言稿
篇一
尊敬的X书记、X县长,各位领导和驻村工作的诸位同仁们下午好!
我是省发改委西部开发办公室的一名干部,于2013年12月被选派到XX县XX镇XX村担任第一书记,2015年7月改任省发改委派驻崖城镇小蛇村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两年多的驻村工作(XX村1年零8个月、小蛇村10个月),受到XX县相关部门和XX镇、崖城镇领导对我的关心、指导和大力支持。在此,请允许我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的发言题目是《扶贫要扶到关键处帮困要帮到心坎上》,两年多的驻村工作,我与村两委班子成员一道,紧紧围绕落实双联行动“六大任务”、“八个全覆盖”和脱贫攻坚“853”挂图作业工作,认真贯彻落实镇党委、政府工作部署,以加强村支部党建为抓手,调动村干部和党员工作积极性,提升内生发展动力;以争取双联帮扶单位支持为突破口,加快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增强村民致富信心;以扶持村上种植、养殖大户和致富带头人为产业发展基础,带动村民致富,创建合作社,逐步扩大规模形成产业的工作思路,牢牢牵起双联单位与联系村之间的“帮扶线”,搭起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联心桥”,积极推进村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下面就我驻村所做的一点具体工作和体会向大家汇报。
一、规划引领,找准穷根定出路。
要脱贫,就要找准解决贫困的出路。在XX村驻村期间,针对XX村交通便利、川地资源较多、离县城近的实际,提出了把XX村打造成县城的菜篮子和肉铺子的发展定位。修订完善了XX村“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两规划一计划”,为今后的发展理清了思路,确定了方向。2015年7月,到崖城镇小蛇村驻村后,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帮扶工作队爬山路、跨沟壑,深入小蛇村6个村组,到86户村民家里宣传政策、了解情况、采集信息数据,认真落实建档立卡和脱贫攻坚“853”挂图作业工作。依据小蛇村高寒阴湿,海拔在1940米-2100米,平均气温15℃;土地资源丰富,全村现有耕地1337亩,林地11751亩,草地1510亩,人均分别为:耕地3.53亩、林地31亩、草地3.98亩,确定了种植落叶松发展“绿色银行”,种植大黄、当归等药材种植产业,为脱贫致富奠定了基础。二、党建先行,强基固本抓核心。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我和村两委班子一道把抓基层党建作为脱贫工作的关键,着力提升村支部引领发展的能力。一是抓制度建设。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及“一事一议”工作制度,组织制定了村“两委”班子坐班制度,在省发改委双联处室党支部书记指导下,完善了村党支部各项规章制度;二是抓队伍建设。认真组织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衔接XX村党支部与小蛇村党支部相互交流学习、结对共建。积极加强村“两委”、村务监督委员会及党员队伍、综治调解、群防群治等队伍建设,使每件事有人抓,能抓好。三是抓阵地建设。积极争取,在XX村新建党员活动室、卫生室、文化室为一体的三层办公楼1栋,小蛇村新建的党员活动室主体工程也已完成;四是抓致富技能培训。加强村干部、党员工作能力和技能培训,将村干部、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变成“领头雁”,用他们的威信和奉献精神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奔向小康。三、项目带动,改善民生暖民心。
深入征求村民对项目建设的意见建议,请XX县发改局协调相关部门进行勘查、论证、预算,再积极向省发改委汇报,请求帮助解决村基础设施薄弱问题。截止目前,在XX村投资建设的帮扶项目18项,总投资达1056万元。小蛇村投资460万元,完成改造升级洛XX公路至小蛇村通村路6.3公里和村内巷道硬化9条,共计2.59公里,硬化面积6475平方米,村级组织活动室和村卫生室主体建设已完成。已完成批复、年内能开工的项目有:安装太阳能路灯、人畜安全饮水、改造节柴灶70户等双联和精准扶贫项目。2016年,已向省发改委申报修建小蛇村通村公路5.5公里,通组公路4.4公里,投资额约500多万。目前,小蛇村的面貌已经发生明显改观,从山顶远眺村庄,只见一条条硬化的水泥路镶嵌在村内巷道上成了亮丽的风景;阻挡村庄的大山被凿出了盘旋着通往山外的大道,新修建的村委会、卫生室,将为党员提供活动场所,为村民保障就医。四、培育产业,促农增收强基础。
有了产业,才是群众脱贫的长久之计。为此,XX村两委班子转变工作思路,抢抓机遇,加快招商引资,推进返乡村民创办企业,先后引进、创办机砖厂、山野菜加工厂、畜禽屠宰场、混凝土搅拌厂等私营企业,每年能解决村上200余名富余劳力的就业问题,使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组织创办XX县联鑫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并筹建蔬菜基地拱棚30座,栽植优质核桃1500亩,扶持带动产业发展。在小蛇村,结合建档立卡和脱贫攻坚“853”挂图作业工作深入调研,经常和村民探讨寻找致富出路。当得知小蛇村曾有种植大黄、当归等药材的历史,积极请省发改委双联部门协调,建立了XX县鑫晟源生物公司扶持小蛇村种植中药材的机制,通过“公司+村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带动村民种植中药材,公司免费提供种苗、运输,药材成熟时公司按市场价到村上收购,村党支部以合作社形式组织村民按户种植,今年试点种植大黄31亩,当归16亩。积极协助小蛇村鸿源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烧酒酿造与散养土鸡的循环产业发展。五、立足长远,智力扶贫强信心。
思想上的穷根不挖,难以实现长远的发展。自己坚持“输血造血”并举,“启智扶志”齐抓,着力增强XX村、小蛇村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一是组织开展法律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15次,培训1000多人次,配发书籍800多册;二是积极争取国家东部城市支持西部地区人才培训项目、中国西部人才开发基金会“春雨工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训项目,分批组织村干部和致富带头人30多人次赴上海、浙江、烟台和杭州等地学习,深入考察合作社发展模式,学习种植、养殖经验,并在村上开展延伸培训;三是积极向省体育局和兰州大学暖流基金会争取,为XX村文化广场、村小学配置体育器材,给XX村、小蛇村小学生捐赠书包及学习用具86套。通过两年多的驻村实践,我感受到,要做好驻村帮扶工作,必须做到三点:一是安下心、扑下身、扎下根,和群众打成一片,谋划发展致富路;二是找准驻村和双联帮扶工作的结合点,勤走动、多跑路、争扶持,牵起村上与联村单位这根线,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困难;三是抓眼前、谋长远、稳脱贫,确定一个发展方向,实现全面建成小康。
各位领导,到XX县先后担任XX村、小蛇村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的好机会、好平台,今天我能够站在这里发言,感到十分荣幸和自豪,两年多的时光不长,却值得我一生珍藏。
今后,我将以这次交流会为新的起点,总结经验,寻找差距,认真学习借鉴其他同志好的经验和做法,坚定信心,再鼓干劲,把精准扶贫工作做到位、做到群众的心坎上。
以上发言,敬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篇二
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
首先,感谢组织对我的肯定,并给予了较高荣誉。下面按照会议安排,我就如何在帮扶村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富民产业,向大家汇报一些我自己的具体做法,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我于2015年7月到XX县XX乡XX村担任村支部第一书记和驻村帮扶工作队长。带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神圣使命,来到XX村,在乡村干部的密切配合下,经过深入调研,发现该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土地瘠薄,主导产业不突出,新型农民经营主体几乎空白,农民的经济来源主要靠外出务工。多年以来,该村由于没有培育和扶持起适合的富民产业,扶贫成效不太理想。在调查研究,座谈交流,集体讨论,科学研判后,我们确立了以核桃和花椒为主的主导产业,辅助发展苦荞,大力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导思想。在合作社建设方面主要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多措并举,全力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
1、宣传发动,积极引导当地农民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它是连接政府与农民的桥梁,是连接市场与基地的纽带,是特色农业开发、农业科技推广的平台,是农业标准化建设、农业项目实施的基础,更是农村工作的切入点和主要抓手。为此,我们认为,在该村因地制宜、培育主导产业是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础,积极引导和培育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的现代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长效机制是实现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所以,为了快速发展富民产业,在思想上,动员鼓励。对有条件发展的农户,我们多次上门宣传专业合作社组织,探讨和分析利弊,帮助解决农户思想上的顾虑。在行动上,参观交流。对有意愿的农户,我们联系参观点,带领他们实地考察学习。比如,有意愿养鸡的,我们带他到养鸡专业合作社;有意愿养牛的,我们带他到养牛专业合作社;有意愿搞种植的,我们就带他到种植专业合作社,总之,只要他们想干,我们就带他们先看。让他们现场感受,亲身体验,和成功的人面对面的交流。从而激发他们的发展动力和信心。在政策上,优先倾斜。通过与市、县农牧部门的衔接,把新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列入优先项目扶持的对象,让他们看到希望和前景。
2、内引外联,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帮建农民专业合作社
XX县种植苦荞的历史比较悠久,但至今没有形成生产规模,长期以来只有产品没有商品。经过了解,目前苦荞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同时种植简单,省时、省力。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主动求助陇南康神苦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XX县组织种植户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广泛吸纳贫困户,以“公司+合作社+支部+农户”的模式,积极发展苦荞种植和加工产业。2015年8月29日,我们邀请陇南康神苦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孙小燕到楞上村、菜地村、常山村实地考察,为了让贫困户早日脱贫致富,开出了订单种植,保底价收购,第一年免费供种的优惠条件,这为农户吃上了“定心丸”。三个村的农户积极性高涨,踊跃参与苦荞种植。考察结束后,孙小燕很有感触的说:“苦荞事业,甜蜜的事业,应该在贫困地区开花结果。”随后,陇南康神苦荞公司总经理赵永明,带领公司人员到三个村与农户现场签订合同。在签订合同的3天中,农户络绎不绝,在菜地村、楞上村签约完后几乎都到了凌晨,在常山村签完合同后,已是晚上八点多,还未吃饭。村主任赶忙提来半笼热腾腾的“洋芋蛋”和干馍馍,成为开心的晚餐,我们喝着白开水,吃着“洋芋蛋”,啃着干馍馍,看到三天以来签订的138份合同,工作的幸福感和人生的价值感油然而生。2015年11月15日,XX县康江源苦荞农民专业合作社在XX乡楞上村正式挂牌成立,注册资金100万元,注册社员78户,订单农户60户,订单面积800余亩。合作社的运行模式为“公司+合作社+支部+农户”,理事长由公司办公室主任曹瑞担任,副理事长分别由XX村、菜地村支部书记担任,理事由XX村、常山村村主任担任。合作社的组建和运行村党支部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3、示范带动,推动了帮扶村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
XX县康江源苦荞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立和运行,为XX村及周边地区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树立了榜样。通过示范带动,不到半年的时间,从无到有,XX乡已正式注册成立了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具体是:XX村花椒大户徐金平,发展社员7户,成立了XX县福利民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菜地村马三拜,发展养鸡社员5户,成立了XX县润生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菜地村马瑞豪发展养牛社员5户,成立了XX县瑞豪养牛农民专业合作社。
二、积极扶持,发展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
新成立的合作社,由于管理水平低,经济实力弱,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差,为了让这些新成长起来的合作社不断壮大,我们采取“扶上马,送一程”的办法。每成立一个合作社,便积极向市县农牧局、农经局衔接汇报,挂号排队,当项目和政策来临时,优先予以扶持。XX县润生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不久,XX县畜牧兽医局便安排生态放养鸡项目12万元。XX县瑞豪养牛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养牛规模50头,达到了奖补标准,正在申请8万元的奖励资金。同时,按照市上九部门联合下发的陇南市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建设“十到社”实施方案,我们正在积极衔接农业科技特派员和电子商务到社的工作。
三、强化管理,不断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
在合作社的发展过程中,一旦管理跟不上,运行不规范,就会形同虚设,逐步成为空壳社和休眠合作社。为了防止以上现象的发生,不但要加强业务指导,还要加强规范化管理。经过和市县农牧部门、XX乡政府的多次磋商,市县农经局将对以上合作社进行重点指导,在条件成熟时,纳入市级示范社进行管理;XX乡政府将对合作社加强检查,并每年进行一次考核。通过强化管理和精心指导,以督促合作社正常运转和快速成长,进一步实现标准化生产、品牌化营销、规范化管理、产业化经营。
在发展富民产业,创建农民专业合作社上,我们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点成绩,但还存在档次较低、起点不高、利益联结机制不购紧密、带动能力还不强的诸多问题。今后,我们将借助政策优势,充分挖掘当地潜力,借鉴成功经验,精心打造,倾情帮建,努力把合作社建设成为真正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的平台,达到建社一个合作社,带动一个富民产业,致富一村百姓的效果。
篇三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早上好!
我是石桥镇大学生村官潘x,现担任石桥镇鲁班村党支部副书记。感谢组织对我的肯定,并给予了较高荣誉。按照组织会议安排,我就如何加快发展电商,着力助推精准脱贫。向大家汇报一些我自己的具体做法和经验。如有不对之处恳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我自参加工作以来,在石桥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农村工作方针、政策和路线,积极履职尽责,注重创新发展,配合村“两委”班子大力开展电商扶贫工作,探索走出了农村电商助农增收的新路子。
我在进村履职的第一天,就挨家挨户走访了解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发现村里的年轻人外出打工,留守村庄的大多都是老人、妇女和小孩,收入低,生活普遍困难。农民的花椒、亚麻籽、苏紫籽、核桃等许多优质的土特产都低价卖给了“倒手”贩子。面对村情,如何帮助群众寻找新的增收途径一直是困扰我的最大难题。于是,我充分利用互连网、报刊、书籍等学习有关农村工作方面的知识,加深对农村工作的了解,看能否找出一些适合村里经济发展的好项目和致富途径。
一、苏子油试水电商,推广订单式发展模式
2014年初,市县号召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将电子商务作为市委“433”发展战略之一。镇党委、政府提出要大力发展以农特产品网上交易为切入点的电子商务,于是他积极投身于农村电子商务工作。在淘宝网创建了“XX县助农苹果店”和“秦人油坊”两家店铺,为村民代销亚麻油、苏子油、核桃等特色的农产品。从刚开始的一天一到两个订单到后来的一天几十单,后来我的苏子油在网上供不应求,于是我和村民们签订了50亩的苏子种销协议,并高于市场价格1元多全部收购,不到三个月网上全部售完。这种订单式发展模式现在已被许多电商所采用。2个店铺也由原来的零信誉到现在的4钻和2钻,帮扶村民由一户变成现在的十几户,我每天的工作虽很累但并快乐着,因为电商给我带来了新机遇新挑战,给农村发展增添了新的思路、新的发展模式。
二、大力发展团队运作模式,助推XX县苹果网上品牌效应
XX县苹果口感好但是客商的收购价较低,网上很少有人销售XX县苹果,打开淘宝网搜索都是烟台苹果、洛川苹果、新疆阿克苏苹果等。在电商办领导和主管领导协商下,我被抽出做团队负责人,寻找了几个比较专业的电商人,于去年8月底组建XX县苹果电商团队,一起经营淘宝生态农业店铺“XX县苹果店”,团队在全县淘宝店中快速成长,先是在淘宝网上打出了“老花牛”品牌,经历了“爱心苹果”的义卖、“双11”、“双12”、圣诞节精心策划,9月底销售额位居全县第一,10月底销售额位居全市全省第一,之后一直位居淘宝水果类前列。去年XX县苹果在网上已有了一席之地,好多客商是通过网络慕名而来,带动了线下市场的火热!让周边农闲的农户有事可干,另外还带动了包装盒、网套配套用品的需求,也带动了快递业的飞速发展。
电商团队这种发展模式得到了全县电商人的认可,今年团队式发展的有十几家,销售都非常好,原XX县苹果电商团队裂变式发展,现在裂变成三个团队,我们花果山电商团队已售出苹果13500多箱,销售额也达到86万元左右,已带动21户果农平均增收5千元左右。销售苏子油、核桃等农产品10万元左右,带动5户贫困户平均增收2000元左右。
三、加快贫困村电商发展步伐,提高农户农特产品收入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村上最核心的工作,也是大学生村官头等重要的大事。做为一名电商人,做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我一直在勤学习,多学习一些知识,为引导我们村更好的发展做铺垫。
我们村子被列为电商扶贫试点村,围绕县上提出的“网店”“就业”“平台”“信息”“工程”五种电商带贫渠道。帮助村里贫困户、返乡青年开办网店3家,残疾人网店一家,我们团队为村民代销苹果、核桃、亚麻油、紫苏油等农特产品的同时,还为村民代购家电、生产工具、日常用品等,目前已为村民代购所需品580多件,相对与本地市场比较,节约村民开支9600元左右。
四、结合贫困村的实际,对电商扶贫工作的理解与思考
当前,电商扶贫,是我国互联网时代扶贫方式的一种创新,可用“互联网+扶贫”来表示,其主要内涵是政府帮助扶贫对象通过开办网店等电子商务的方式达到减贫、脱贫为目的一种实践活动。电商扶贫是我们驻村帮扶队尝试要走扶贫捷径。大学生村官、年轻乡镇干部、年轻村干部是农村电商扶贫的主力军。
作为驻村帮扶队的队员,我对做好电商扶贫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理解。一是电商扶贫直接到户。即通过教育培训、资源投入、市场对接、政策支持、提供服务等方式,帮助贫困户直接以电子商务交易实现收入,达到减贫脱贫效果。其中最为基础典型的是帮助在电脑方面有一定基础的贫困户注册开办网店,让他们直接变成网商,另一种是帮助农户网购、也就是帮助他们网上购买所需生产生活资料,降低消费支出。二是让贫困户直接参与产业链。即通过当地从事电子商务经营的龙头企业,网商经纪人、能人大户、专业协会与地方交易平台等,构建起面向电子商务产业链,帮助和吸纳贫困户参与进来,实现减贫脱贫效果。例如,我们的电商企业、电商产品加工企业、物流企业等通过整个电商产业链带动贫困户的就业,增加了贫困户的收入。
针对贫困村的现状,贫困村电商人才短缺,宽带网络覆盖率、物流到达率、产品商品化率低,针对这些不利因数,我认为以下方法可以借鉴。一是贫困村的大学生村官自己多学习新生事物,学习专研电商开办网店,为农户代购他们所需的日常工具用品,为农户在网店上代销农副产品,增加贫困户农副产品的收入,减少他们的开支。从而达到电商扶贫效果。二是在所在村建一个电商扶贫服务点,组织有能力有条件的农户直接参与电商扶贫,并同时提供免费电商技术的培训服务,使用网购,变成网商,帮助其他村民实现网购网销。让农民在电商扶贫中真正受益,使农户感受到电商扶贫的意义。如无条件不具备建立村级电商服务点的贫困村,可以由驻村帮扶队,村干部协调,确定相近村的优秀电商企业或个人网店为该村的电商扶贫示范店,由电商扶贫示范网店与贫困村村委会签到带贫承诺协议书,负责帮助该村村民网购网销,同时为有意发展电商的村民提供专业技术培训指导服务。
我将以这次交流会为新的起点,总结经验,寻找差距,认真学习借鉴其他同志好的经验和做法,坚定信心,把精准扶贫工作做到位、让更多的贫困户受益。
以上发言,敬请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最后借此机会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