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再看山楂树之恋有感
再看《山楂树》
第一次看《山楂树之恋》是大一时,通过手机上的txt文档看完了这部小说。当时感觉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震撼二字。感觉里面心理描写的很真实,很现实,很容易把人带入里面。
看完文字版后就迫不及待的去网吧下载了张艺谋的电影来看,说实话,没什么感觉,小说里面的各种细节都没有体现,也没有伏笔之类的,甚至感觉周冬雨的表演有点矫情,男猪脚除了有点帅之外,不是很喜欢。
看过电影之后还是没法释放心里的某种感觉,就在网上找现实版的静秋,找她的照片,找任何关于她的只言片语,找现实中静秋母亲对老三的看法,看当时的记者去现实中的西坪村采访的报道。
总之,很多东西因为这个故事火了,那首苏联歌曲,两个演员,各种作品里人物的原型,甚至不少人赋予了山楂树别的内涵,很多都是扯淡,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后看还能留下些什么呢~
假如你只把这部作品当做一部爱情戏,那估计是错了,很多人也只是把它当成一部清纯的偶像剧来看。
原作赋予了很多时代的背景,在那个年代,人们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均被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文革,上山下乡,出身背景等都给这部戏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可以让人去联想,去感受一下那个年代的气息,感触很多,只是很压抑。
说说这部戏里的爱情吧,只是感觉很真实,纯洁,没了。这个故事之所以让现在的人读来都唏嘘不已,感觉只是一个原因,它在最美的时候戛然而止,留给人们很多想象的空间。
古往今来这种流传下来的爱情佳话好像都是悲剧结尾,就是男主人公和女主人公都没在一起。是巧合吗?感觉不是。罗密欧与朱丽叶,梁山伯与祝英台,孔雀东南飞,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红楼梦中宝玉和黛玉等等等等,在现实中大多是没在一起。当然,有些人不喜欢看悲剧,作者就狗尾续貂的加上了喜剧的结尾,比如梁山伯与祝英台死后在一起,那就另当别论。
残缺美是故事的主线,感觉这些故事就像是一个个标本,被人拿来咀嚼,回味,然后在自己身上憧憬。
美国的电影中很多也喜欢这种结局,泰坦尼克号中rose最后没有为杰克终身不嫁,真实生活中的静秋也选择到了大洋彼岸与一外国人成家,尽管生活的并不是很幸福~
一个是理想,一个是现实。人不能永远靠某些东西生活,过一辈子,有些东西拿来回味足够。
一部作品被拍成电影,当年很多人去看,只能说明它是一部成功的商业片。很多年后还被人记住,这里面就融入了很多艺术的成分。假如我推荐,我会选择买本原著,想看的时候,静静的看。电影版看看也无妨,但说不好这部戏时候算得上成功。至于电视剧版,静秋这个角色指定会被王珞丹给毁了,我不会看。
没了,有些东西是描述不出来的。
第二篇:读山楂树之恋有感
读山楂树之恋有感
问情是何物,直叫人心驰神往。那美妙的气息,那魔幻般的吸引力,那黑暗中熊熊烈火,那温润的甘泉,那金山银山上的一颗小小的珍珠,都是这爱情,或许,你还没有涉足其中,那撩人的彩蝶却已翩翩飞舞。
这是一个唯美的爱情故事,故事的开始与结局都未曾是我们想象的那样美好,只是这这其中的微妙的爱情让人心驰神往。如果在一段唯美的爱情开始之前,我们会做很多的打算,会计划处很多的结果,会想到许许多多要发生或将要发生的事情,那么这段爱情就称不上唯美,也可能感动之后会用最容易的表达方式去表达,那就是眼泪。生者一定要好好的去珍惜那些爱你或者你爱的人,一旦错过了,可能真的就永远的错过了。静秋的羞涩,老三的担当,在心里面他们的对彼此的感情与眷恋之深是他们自己都无法想象,当老三躺在病床上,浑身上下都是针头的时候,静秋的心无法再平静,对于老三的死也无力回天,只能默默的的哭去承受。他们从前美好的回忆都已在那一刻定格。
要爱就爱吧,无需羞羞答答,也不必躲躲闪闪。既然爱情之火在燃烧,就不怕它燎原。爱情像天上的月亮,美的清透。只希望什么都不要想,珍惜就好。
第三篇:看《山楂树之恋》有感
看《山楂树之恋》有感
人类是有追求真善美,摒弃假恶丑的天性的。只是有时候有的人没有体现的机会与地方,而正好处在情绪化的时候才一步小心被视为恶人。物质匮乏的年代里人们的虚伪造作的欲望多多少少受到些压制与抛弃,省却了无数个无聊藻饰的累赘,当我们陷于如今温饱解决后的诸多无形烦恼中不得自拔时,回忆起以往的朴素时光总觉得幸福老是在人不经间来临并伴随左右,而在你察觉甚至渴望得到它时却又不知何时竟悄然离去了,因此现在的我们这些70后的过来人因为有了这种比较的缘故,所以更赞叹彼时人的精瘦纯粹和情感的精简纯真。环境能使人的意志错乱,时间会淡化个性的坚强。其实不管何时何地,时空的改变永远无法杜绝人性的扭曲,每逢此时也只有善良与宽容能来拯救灵魂了,而且这种良药只有自己积累,旁人无法援手的,即便至亲亦束手无策。美丽的山楂花梦里老三死了,我也不能不流泪,人是生来就具有情感体验的动物啊!好在我知道悲剧也是一种真实的美,我只当是一次忘却麻木的心灵体操吧。使我真正感动的是:只有在那段时光里,毛先生让灵魂遭受生存威胁的时侯农民才找到了历史上唯一一次属于自己的尊严!
第四篇:观《山楂树之恋》有感
观《山楂树之恋》有感
这是一个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的初恋故事。故事女主人公静秋是城市即将高中毕业的学生。她跟随教育革命实践小组来到一个名叫西坪村的地方,采集革命传统故事,编写教育新教材。
静秋被派住在张村长家。一日三餐,村长家却有个被称为“老三”的小伙子来吃饭,原来他是驻在附近的地质勘探队队员。英俊的老三多才多艺,幽默风趣。静秋由于家庭出身不好深感自卑,而老三的开导和关怀,使静秋渐生好感。但静秋离开西坪村返城之前,她对老三产生了小小的误解,然而老三始终暗中关爱,终于,两颗年轻的心走到了一起。静秋的母亲发现了他们的恋情,希望两个年轻人慎重考虑,身患白血病的老三隐瞒了自己的病情,为了静秋的未来,忍痛从静秋的生活中消失了。
静秋苦苦寻觅,等再见到老三,却已是他的弥留之际。老三以生命兑现了对静秋的感情承诺:“我不能等你一年零一个月了,也不能等你到...这是一个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的初恋故事。故事女主人公静秋是城市即将高中毕业的学生。她跟随教育革命实践小组来到一个名叫西坪村的地方,采集革命传统故事,编写教育新教材。
静秋被派住在张村长家。一日三餐,村长家却有个被称为“老三”的小伙子来吃饭,原来他是驻在附近的地质勘探队队员。英俊的老三多才多艺,幽默风趣。静秋由于家庭出身不好深感自卑,而老三的开导和关怀,使静秋渐生好感。但静秋离开西坪村返城之前,她对老三产生了小
小的误解,然而老三始终暗中关爱,终于,两颗年轻的心走到了一起。静秋的母亲发现了他们的恋情,希望两个年轻人慎重考虑,身患白血病的老三隐瞒了自己的病情,为了静秋的未来,忍痛从静秋的生活中消失了。
静秋苦苦寻觅,等再见到老三,却已是他的弥留之际。老三以生命兑现了对静秋的感情承诺:“我不能等你一年零一个月了,也不能等你到二十五岁了,但是我会等你一辈子。”
想想我们的青春,呵呵,只不过是笑料罢了。年少的我们把青春输给无知,我们的残破旧事,我们的斑驳流年......我们怎会懂得什么是爱情?我们哪会有老三对静秋那惊天地泣鬼神的承诺?青春韶华,我们从来不会懂得珍惜,只知道肆意挥霍。
现在的岁月,貌似还搭载着青春的末班车,更有甚者,只能看着青春从身边走过。无奈,懊悔,早已成了无用的感慨。时光的洪流把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折叠成薄薄的一枚底片。以眼泪显影,以痛苦定格。岁月的飓风卷起黄沙,把记忆埋葬成再也无法寻觅的丝路。这或许就是老天对我们的惩罚吧。
可以称作青春的貌似只有短短的两个四年的时间吧,但是这些早已离我们而去。青春都是一首残忍的华丽诗篇,昙花一现,如同烟花短暂炫烂。的确,那些落魄的曾经,如一场冗长的梦。梦总会醒,而生活也总要继续。过去如一列呼啸而过的车,它早已远离,你又何苦拉着它不放?
残破旧事,貌似只剩回味的余温。能忘记的就忘记吧,毕竟是年少无知!
斑驳流年,还有些许未知的期待。能坚守的就坚守吧,毕竟生命还在延续!
我们的痛苦来源于年少无知的爱,但愿我们的幸福也能来自深思熟虑的爱。
好一个他们的《山楂树之恋》,好一曲我们的残破旧事,斑驳流年......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10级中医学02班王强 2010.11.05
第五篇:关于《山楂树之恋》
关于《山楂树之恋》
一:《山楂树之恋》未及上映,就听到无数恶评,也就打消了花钱观看的念头,直至无意中在电影频道遇上。
二:以张艺谋之尊而拍摄这样一部稚拙的小品,确实有点奇怪。但惟其出自张艺谋,才使《山楂树》这样的小品,别有了一番人生回首的况味。也只有张艺谋才有这样的奢侈,拉开阵仗、花费巨资,公然地道出一己隐秘的心思。
三:但让人好奇,一个开始咀嚼记忆的男人,究竟要有多少堪或不堪的回忆,才会连续拍出《我的父亲母亲》和《山楂树》这样的片子来坦陈心事?这样的设问本身,似乎就有诛心之嫌,但既然隐秘的心思都已化作影像“公映”,我们也不必佯作不知。
四:设置一个不幸被人“得手”的闺蜜作反衬,从编剧的角度极其笨拙。但在没有A片的时代,静秋需要这样的启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不过更重要的是,在经典的“爱情物语”中,似乎没有比同卧一床而又不忍上下其手,更能证明一个男人的崇高和爱情的纯洁。这标准至今未变。所以直到“老三”病死,他和静秋都纯洁,他们的爱情也纯洁。
五,但不是所有的男人都“有幸”把漫长的生命斩断成一场独幕剧,并让一段纯洁的爱情贯穿始终。所有的纯洁,都与不幸相关,而真正的不幸,其实是不得不主动转身离去,而且不管还要活多久,都不敢想象身后有个穿着红衣的身影为自己垂泪送行。
六,迟至今日,张艺谋才拍了一部关于纯洁爱情的片子,其实是有点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