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5年上海高考满分作文:成长需要细心呵护
2005年上海高考满分作文:成长需要细心呵护
某日,兴之所致,闲翻诗选:元轻白俗,郊寒岛瘦,姿态万千,信心然不可自胜。邻室却突然飘来动感的音乐。分辨之下,竟是邻室幼童学唱热辣情歌。惘然,怅然!不禁感慨:成长过程中切莫失去了文化的修养,人文的关怀。细观时下之社会,不禁更增忧虑。诗词歌赋让位于流行歌曲,京剧昆剧让位于日剧韩剧。歌德康德难觅其踪,言情武侠大行其道。至若淫秽暴力之魇,沆瀣一气。余固目不忍视,耳不忍闻。若无文化之熏陶,则无健全之人格;若无健全之人格,则胸无大志;人而无志。其为可乎?若举国皆然,国将不国。时下,一些名曲、名句出于商业目的被大肆窜改,而不同艺术类别的鉴赏,引用,结合必须服从于一个崇高的主旨——美。席勒的《欢乐颂》被贝多芬谱以音乐,广为传唱;世界名曲被作为广告歌曲,两者同样是艺术主题的再创造,产生的效果却截然不同。前者是审美的升华,后者却是审美的毁灭。而只有例如前者的事物,才能让我们在成长中获得美的教育,美的熏陶,美的享受,才能培养性情。
我们的成长要摆脱低俗事物的纷扰,用传统文化来滋养。有句话叫柔日读史,刚日读经。是说意志懈怠时读史以明志:谋臣策士,家国三寸簧舌里;金戈铁马,江山万里血泪中。读史书,能养浩然正气。也是指骄躁狂暴时读经以养性:老庄之道,清净无为是非空;菩提之心,灵台空明尘埃无。读经书,能塑静俭德性。我国浩瀚的书海之中,蕴含着无尽的宝藏,它们是我们成长真正的养分。
我们的成长更要呼唤人文品格的修养,古之圣贤,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塑造自身的品性。正是一种独特的人文品格。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之中,多少也包含着胸怀宇内的人文关怀,而如今,在商业化大潮的冲击下,种种最为质朴的,关系人类生存的人文品格都被忽略了。最为典型的莫过于哲学的被冷落。自泰勒斯以来的古希腊这一哲学盛世早已“一日难再晨”。古典主义哲学的高潮在黑格尔之后也戛然而止。哲学家成了世上最孤独的人。而哲学成了被忽略的财富,“未经省察过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人生。”倘若我们的生命旅途,成长过程中缺乏对生存价值、人类理想的思索,我们必将淹没在市场化,商品化的浪潮中,成为某些哲学家所担忧的一个符号。
我们生活在时下一个信息量大,物质财富不断增长的时代,更可能陷入精神的空虚和灵魂的漂泊,只有用美来陶冶情趣,用传统文化来铸造性情,用人文品格来指导人生,才能彰显生命的价值,呵护成长的旅程,规范发展的轨迹。
【点评】:这一篇作文,如同一声春雷,响彻大地;如同一位哲人,细诉真谛。
文章紧扣命题要求,从成长中的“影响”入手,开宗明义:“成长过程中切莫失去了文化的修养,人文的关怀。”
面对当今商品经济大潮下的文化的被侵蚀,被扭曲,作者感到痛心和不安。正统文化如何被侵蚀,被扭曲?作者从两个方面阐明:一是传统文化让位于市场的“大众文化”,二是传统文化,披上商业的外衣。能写到这点上,已经是很不错的了。可贵的是,作者的文笔再挖掘一层:正统文化被侵蚀,被扭曲的危害所在:一是“若无文化之熏陶,则无健全之人格;若无健全之人格,则胸无大志;人而无志,其为可乎?若举国皆然,国将不国”,二是“审美的毁灭”。
那么我们的成长与这些市场的“大众文化”和披上商业的外衣的传统文化有什么关系呢?作者又分两个方面解说:一是“要摆脱低俗事物的纷扰,用传统文化来滋养”,二是“更要呼唤人文品格的修养”。也照应开头的“文化的修养”、“人文的关怀”两方面。可以这样说,作为一个高中生,仅能从其中一方面说理,已经是很不容易了;能从两个方面阐理,委实难能可贵。
这篇作文,构思缜密,视野开阔,纵横捭阖,信手拈来,很有“大家”之气。
第二篇:细心呵护,关爱成长
四岁小孩心焦、易怒、烦躁不安、爱哭闹是怎么回事?吃什么药好?
紫色幽兰 回答:1 人气:7 解决时间:2011-06-21 20:46
满意答案好评率:100% 这种情况多与天气热、体内水分少、缺钙、一些“隐性感染疾病”(即人每天都会感染到一些疾病,并不是所有的感染都会发病,而大多数是不会发病的,而是表现为烦躁和疲劳,医学上称之为“隐性感染”)。
——你可以用以下方法试一下:
1、给小孩喝“健儿清解液”,同时给予多喝水;
2、1小时后给予喝“葡萄糖酸钙口服”2支/天。
3、把室内的温度设到合适的温度,不要太热(26度左右)。
4、尽量不要吃零食,根据日本文书省做人群儿童科学调查,结果表明“零食”是罪魁祸首。提问人的追问2011-06-21 12:35
舌头常常烂掉一层黄豆般大小的表皮和舌尖发红,和这也有关系吗?提问人的追问2011-06-21 12:35
舌头常常烂掉一层黄豆般大小的表皮和舌尖发红,和这也有关系吗?团队的补充2011-06-21 18:35
这是有关系的。可以用“制霉素片”5片+ “维生素B2片”5片,研磨成粉,涂在口腔上。一天可以多次
第三篇:2012上海高考满分作文
灵光一现
“天才,百分之一是灵感,百分之九十九是汗水。但那百分之一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都要重要。” ——题记
如果智慧是一朵莲花,那莲花正中一定擎有一支点亮的蜡。荧荧的那一剪光虽微弱暧昧,我也要它骄傲的捧出辉煌。十里平湖,智慧的闪光就仿佛是微风漾起的一道道涟漪;万紫千红,智慧的闪光就好像是那偶尔飞来嗅闻芬芳的彩蝶;晴空万里,智慧的闪光就好似那展翅翱翔啸唳长鸣的云鹤。
残酷的岁月扬起漫天黄沙,将一个个或悲壮或悠然的身影埋没于九尺黄泉,然而,这又怎能湮没在黑暗中闪动的智慧的火焰呢?一草一木一花一叶,万事万物,都在不停地撩拨着我们的情思。情思,是灵感的触发器。灵感,是和我们捉迷藏的玩伴,稍一疏忽,它就化为一缕青烟无影无踪。凡人需要灵感,文人更需要灵感。后者比之于前者,其可贵之处正在于他们多半会紧紧抓住这黑暗中的那一道闪电。
南山之下,遍地金菊,不正是激发出陶潜灵感的产物吗?菊香弥漫,再酌上几杯浊酒,岂不美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景此情,夫复何求?会稽山阴兰亭,云天朗朗,惠风和畅。诸位文人墨客列坐水滨,流觞饮酌,歌咏唱答,不也是出自内心深处被激发出的那些许情感吗?一篇《兰亭集序》,唱出了“齐彭殇为妄作,一死生为虚诞”的感慨。还有赤壁古战场,不只有多少人去凭吊过。苏东坡、辛弃疾,后来者更是不计其数。赤壁在他们的头顶上架起一道美丽的彩虹,在文坛竖起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我们生而平凡,可是我们依然对自己心灵上闪过的微光视而不见,更不用说伸出手抓住它了。一个落地的苹果成就了牛顿在科学界的丰功伟绩,一只飞翔的鸟儿为莱特兄弟展开了翱翔天穹的机翼。“灵感是一个不喜欢拜访懒汉的客人,”车尔尼雪夫斯基如是说。我们无意中丢弃了属于自己的财富,不正是由于我们的懒惰吗?
风中的余香 那辉煌的盛唐早已过去,但诗歌仍千百年来在人们心间流淌;古希腊的城邦早已覆亡,而那自由民主的星火却依旧蔓延,在更深广的土地上,燃烧了几千年。
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是的,没有什么可以永存,最宏伟的大厦最终也不过化作历史风尘中的一把碎土,但我们创造过的思想与美,却在它们的载体与躯壳湮灭后,化作历史风沙中的一抹余香,缠绕亘古,永不逝去。
当年左光斗被魏忠贤杀害后,他的喉骨被命令磨成粉,随(后)魏忠贤一饮而下。连喉骨也彻底地碎了,魏忠贤才彻底放心了,如此,你还如何再上书、进言?他却不知,自己饮下的,是一生的恐惧。那东林党人的傲骨不灭,他们的灵魂成为奸恶之人永远的噩梦,也幻化成为历史一曲永恒悲壮的绝响。
是的,一切都不会过去。形式的过去预言着内涵的永存。
而今,在这个身边风景迅速变化的时代里,你是否曾闻到,那风中的余香?古龙曾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而有生活的地方,有人生活的地方就有传承与遗留。有那么多人感慨的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丧失,于是他们迫切地想重建,想发扬光大。如此并没有错,只是有许多的文化,它随着历史的云烟,早已很难在当今世界坐上一把辉煌的交椅。它们的位置,应当成为风中的淡淡香气,人们精神家园的盆景,在无声中滋养与温润我们的感情。那些遗忘是必然的啊,传统的审美,或是略带迷信色彩的习俗,它们其实从未在(我们)身边消散,只是硬性地想换回轰轰烈烈的纪念形式,我们才反会感(觉)[到],它们逝去的姿态。
并且一切都能,都值得成为那风中的余香。逝与留的辩证正是自然与历史最智慧的斟酌。当表面随着风沙渐渐融化,那内核也正缓缓显露它的精华。时光逝留的沙漏,更能让我们看清一样事物它真正的价值。大西北的敦煌,曾经的飞天完整而清晰,但对画上它的人,它只是壁画;如今的它虽干涸百孔,却更能承担历史的厚重,真正的杰作,必是经过历史风霜的淘洗,然后逝去了一些,却更余留了真和美。
我们这个时代,是否想让后世回望的时候能找寻到如此一些不灭的精魂?那就让文学的泡沫,让市场的包装淡去些吧,它们,只会在风中逸散。
一直难忘的一次画展,是新兴的画家自办的,朋友看到一幅画问我,那究竟是传统画风还是后现代的?我看着那幅画,很温暖。
那一刻,我仿佛闻到了风中的余香。
昆明湖
靠岸的湖水很浅,绿如春草荡漾,蝌蚪状的小鱼,缓缓游动。
鸳鸯在远处,一只色深,一只羽淡,随波起起伏伏。再远处,是弱柳扶风的西堤,是失于阴霾的楼阁,更远处,是水墨轮廓的群山。
孱弱夕阳,播下他仅剩的金色谷种,这是与黑夜的最后一搏,他还想要收割什么?
满湖的碎金都放荡的摇晃起来,它们要破水而出,要发芽,要开花,要结果。湖水放任它们争着闹着,耀人眼,谁敢说不美?但柳叶落了,花也落,花是闲花,才懂得水自有情,并不附着谁的光华。
所以,满湖的白日繁星,都摇不出丰收的铃音。黄昏还是走了暗道,夕阳注定要输。湖水何曾想过要孕育什么?月光千年,也只能映一轮苍白的脸,一打捞,就破碎,谁也不能从中攫取一丝水意。
余晖终散尽,昆明湖的水面,浩浩渺渺,从眼底无边无际的延展开去,似一副天地的画卷,辽阔从容,在这快要闭园的静谧时刻,这无人而至的偏僻死角。
忽的,就不敢举目四眺了。
留声机
十二岁的时候,我第一次去她家,在电话机旁翻到一个小本子。上面歪歪斜斜写着一个奇怪人名——黄家驹。
他是个死去了的人。她细细为我讲解彼时还红的那个乐团,语气却无法平静。她才十二岁,爱着的男人死掉了,爱着的歌却日复一日在耳边回响。我凝视她,只一瞬,我想大人们不可能理解,一个小孩子热热闹闹的追星,其实是如此孤独和炽热,类似自焚。
有一个与她同名的小女生,疯狂喜欢平民天后徐怀钰,经常打进电台节目要点播徐怀钰的歌。我遇见她,总要笑上她一回,好像那个小女生,就是她的变身一般。她也笑,似乎有点宠溺的味道。
那时我们正读初中,在一个班,班上的人多多少少都与音乐有关。我仍旧听黄安,不屑四大天王,对粤语歌全无好感,因为听不懂歌词。她后来不再努力向我推荐beyond,不知是不是喜欢上张信哲的缘故。
去省城参加合唱比赛的时候,我听了张信哲的歌。他唱得五脏俱裂,痛彻心扉,但他看上去却是温温柔柔的样子。多年以后,我谈起他的同性恋传闻,笑得没心没肺,似乎很想证明,这才是人生的真相,现实总是反讽,而怎样的爱痛,都不会伤了继续生活下去的决心。
初二那次出行,我哼了很久的“不做你的爱人,不流一滴眼泪”。
我果真没能成为他的爱人。清晨的冷涩空气中,大水漫过的校园满是潮湿的草木之气,昨夜的高价蜡烛已成灰烬飘散在风里,我喜欢的男孩就站在斜前方,他的蓝灰格子衬衣犹新不染尘埃,似乎穿越记忆轻而易举。我的确没有流一滴眼泪,年少的喜欢,才是真正的欢喜,忐忑揣摩已是极致,哪顾得上哭。泪水在眼眶打了个转又回到心里,说出口的戏言被人听到也只是装傻,我果真没能成为他的爱人,这原因已与爱不爱无关,长大才明白,爱实在是爱情中,最小的那个因素,它其实什么都不能逾越。
她继续喜欢着张信哲,继续淡忘着张信哲。
爱一个人,与忘一个人,竟然是同步发生的。这真理不能不让我惊奇。
昆明湖
靠在古老的墙壁上,听水声,甚过世间任何音乐。
鸟鸣太躁,松风太萧索,日月星辰,又偏偏默默无语。只有水声,似流云万端,掠过天际,倾入山谷,又攀上绝壁,纵身一跃,于虚空中开出剔透雪莲,你想要摘,伸臂一探,只得了满手泡影,如雾如电。
这就是水声。你想要简单点。好吧,那就简单点,再简单点。
不要说话不要笑,不要拿起照相机一通咔嚓。就靠着墙壁,闭上眼睛,关上耳朵,失却所有感官,所有肉身,你相不相信,光凭一颗心,也可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留声机
明亮宾馆里,我问她现在喜欢哪个明星。她笑说喜欢过的明星太多,不太记得了。然后突然爆出来说,现在喜欢《宫》里面的金正勋。
宾馆里有一面不大的全身镜,她对着练习拉丁,跳得很好看。活动室里,她随一群学生摆好姿势,老师的口令响起来,她的身体也有节奏的扭动起来。
我静静看着,偶尔她舞到回身,我赶忙趁机做一个夸张的笑脸给她,她也嗔怪一笑。突然就觉得温暖,这种相视而笑的默契,不是每个人都懂得珍惜。
我喜欢她的马尾辫,长而匀称,似一位跳舞女子的身材。
她从小就学跳舞,后来开始学钢琴,也慢慢学会波澜不惊的生活。十一点就准时睡觉,每周去跳两次舞,书桌上摊开着与经济学有关的数学书,电脑里干净又清爽,丝毫没有阴郁秘密的样子。
把生活铺展开来,再整整齐齐的叠好。她不说,我也知道,她想认真的找一个人,好好的谈恋爱,然后好好的工作、结婚、生子,赡养父母。一切都是好好的。就像小桔灯里说的那样。
很多气泡一般美丽的梦,在生活的暗流下兀自鼓起又破灭,但这没有关系,水还是自顾自的流,她渐渐变成我喜欢和钦慕的女生,温柔又贤惠,平和又自持。当我不服气的想找一个破绽入侵她内心时,我只想到一件小得不能再小的往事。
十二岁,她带我去滑冰。同去的还有一个男生,我们滑了一圈,她凑过来笑嘻嘻说,那个男生觉得你不错。我的脸立刻一本正经的红了起来,她马上安慰说,没什么,只是说说而已。
她应该比我更早懂得爱的轻重,世事的本质,外屋世界的风雨变幻,所以才能够自然而然的找到一种平衡。只是,她自己,还不知晓,这种平衡多么让人羡慕。更何况,当她是如此善良的时候。
在她那里,我受到的是最隆重却不生分的接待。想来机场接我,携着糯米藕迎我。早晨,她起身了,我还在睡梦中。从学校回来,带牛奶和蝴蝶酥。晚上,提着鲜艳的草莓敲门。手提摆在桌上任我使用,打车吃饭抢着掏腰包。
当我请求她帮忙时,一口答应毫无犹豫。
几乎,就想留下来,每周爬一次紫金山,去一次中山陵,在她相机里留下更多的耍宝照片。几乎。
食堂里,话语正酣,她突然说,一直没敢问你,还以为你仍旧为那件事耿耿于怀。
我笑了,当然不是。只是,我也因了同样的理由没能敢问她。
不管她的平衡静好多么令人羡慕,却还是成了一道横梁,隔在我们面前。
我不知道她的感情,是早深藏不露,积成烈火,还是已细水流长,化为无痕。所以,一直没有细问,她和他,究竟是怎样,就分道扬镳了。
她有没有像我一样痛哭流涕过?恋爱时,她只说过,是真的喜欢他的;分开时,她也说过,是真的没有办法在一起。
但她从未说过,疼。
仍旧波澜不惊的生活,也许那些夜灯如豆的疼痛,都被现实的针线,绵绵密密的缝进了早睡的梦里。
也许,是我没有见过。她难过的时候,我在远方,在自己的世界里,我们的母亲就像姐妹一样,如果我们也是姐妹,我怎能留着自己的姐姐独自作战,不闻不问呢?
这一切都没有答案。好多东西都没有答案。比如,寂寞,比如,成长,比如,恣意的快乐。
比如,她本来极爱吃辣,如今,却克制了。我当然知道原因,却无法懂得命运这种安排下隐藏的暗喻。
昆明湖
地里长出小小青笋,如钟乳石冒尖。又有紫色野花,瓣瓣分明。满树白玉兰,一夜之间点亮华彩灯笼,照出春的来路归程,那么清晰,不容置疑。
我没有妄想抓住什么。
昆明湖那么大,那么美,那么丰盈,烟波茫茫,水雾渺渺,似一个人涨潮的泪眼。
你接得住吗?
留声机
最后,她送我走。上一次,她没有能够送。她不喜陌生的热闹场合,饭局渐末,我被几个朋友送往车站。我坐在火车上,听歌,发短信,那时刚过元旦,狂欢的气氛似乎尚未消减。
这一次,她送我走。我们先去常德米粉店吃了牛肉米粉,然后去民航站点坐大巴。她抢着要买票,被我抢先了。
我上了大巴,隔着一排座位和一扇车窗,看她站在温和的阳光里,对我挥手。我凝视她,只一瞬,然后扬起嘴角微笑,她微笑回应,点头,然后轻轻走开,很快被车体掩去,消失不见。
她似乎说过,这一别又不知何时才能见面。是的,每次离开,我都会自问这个问题。
可是,这也是那些没有答案的事情中的一件。
我不再听黄安,甚至都不再听阿游,她也不再听黄家驹和张信哲。大巴开了,我耳边响起的是萧闳仁,他一直唱:“约好一起听这首歌,老了以后”。
我突然觉得自己很老了。
第四篇:2012上海高考满分作文
灵光一现(选段)
天才,百分之一是灵感,百分之九十九是汗水。但那百分之一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都要重要。”——题记
如果智慧是一朵莲花,那莲花正中一定擎有一支点亮的蜡。荧荧的那一剪光虽微弱暧昧,我也要它骄傲的捧出辉煌。十里平湖,智慧的闪光就仿佛是微风漾起的一道道涟漪;万紫千红,智慧的闪光就好像是那偶尔飞来嗅闻芬芳的彩蝶;晴空万里,智慧的闪光就好似那展翅翱翔啸唳长鸣的云鹤。
残酷的岁月扬起漫天黄沙,将一个个或悲壮或悠然的身影埋没于九尺黄泉,然而,这又怎能湮没在黑暗中闪动的智慧的火焰呢?一草一木一花一叶,万事万物,都在不停地撩拨着我们的情思。情思,是灵感的触发器。灵感,是和我们捉迷藏的玩伴,稍一疏忽,它就化为一缕青烟无影无踪。凡人需要灵感,文人更需要灵感。后者比之于前者,其可贵之处正在于他们多半会紧紧抓住这黑暗中的那一道闪电。
南山之下,遍地金菊,不正是激发出陶潜灵感的产物吗?菊香弥漫,再酌上几杯浊酒,岂不美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景此情,夫复何求?会稽山阴兰亭,云天朗朗,惠风和畅。诸位文人墨客列坐水滨,流觞饮酌,歌咏唱答,不也是出自内心深处被激发出的那些许情感吗?一篇《兰亭集序》,唱出了“齐彭殇为妄作,一死生为虚诞”的感慨。还有赤壁古战场,不只有多少人去凭吊过。苏东坡、辛弃疾,后来者更是不计其数。赤壁在他们的头顶上架起一道美丽的彩虹,在文坛竖起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我们生而平凡,可是我们依然对自己心灵上闪过的微光视而不见,更不用说伸出手抓住它了。一个落地的苹果成就了牛顿在科学界的丰功伟绩,一只飞翔的鸟儿为莱特兄弟展开了翱翔天穹的机翼。“灵感是一个不喜欢拜访懒汉的客人,”车尔尼雪夫斯基如是说。我
第五篇:2014上海高考满分作文
2014上海高考满分作文:未经沙漠不懂自由
“我想要怒放的生命/就像飞翔在辽阔天空/就像穿行在无边的旷野/拥有挣脱一切的力量……”
心底里,偶尔会涌动起这样的歌声来,沙哑、愤怒、狂放。而我的身体却依旧拘束于繁琐日常事务中,只将“怒放”的声音化为轻言细语,与身边的家人朋友聊聊天,或是哼上几句细柔的歌词。
生命的本质是孤独的。如果将人生看作一次行旅,在最初出发时,我们常常轻狂自信,以为自己可以无拘无束、轻舞飞扬,乘坐最快的航行器,领略最多最美的风景;待到行至中途,几乎无可避免,要经历各种顿挫,从理想的破灭到情爱友谊的背叛,或是亲人的离别、同行者的分道,终有一日,你会猛然发现,自己是置身于荒蛮无边的沙漠之中,前路渺茫,难以辨清哪里才是该去的方向,身上不知何时已背负重重压力、种种责任,疲惫不堪,却已欲退而不能。
这样的时候,该怎么办?“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究竟只是一种消极逃避。逃不掉的人们,有时会任由迷惘与焦虑的情绪蔓延侵袭,甚至不堪重负,宁愿身体的自戕换取精神的自由解脱。于是,我们的时代,才有那么多抑郁症与自杀的消息,从四面八方传来。
卢梭说:“人人生而自由,但又在无所不在的枷锁之中。”米兰·昆德拉则提醒我们“生命中不能承受”的,不是“重”而是“轻”。如此想来,每一个人原本就是“戴着镣铐的舞蹈者”。束缚我们的,或是名与利,或是理想与责任。是在枷锁中日渐僵化,还是保有灵魂的快乐自由,取决于我们自己的修炼和选择。
我认识一位罕见病患儿的妈妈。与人们想象的相反,在最初的绝望过后,她已很少愁眉苦脸,因为生活已化为一件件具体繁忙的事务,不幸与艰难见得多了,让她更懂得珍惜那一点一滴的收获与快乐。
人生行旅该有很多风景。如果其间有漫漫长路须在沙漠中穿行,一样可以有幕天席地的快乐与放浪形骸的自在。不必汲汲追问命运的不公正安排,不必因负担与束缚而计较生命的自由与不自由。惟其身经沙漠,才懂得与人相处,也才懂得自由的可贵;惟其受困枷锁,生命的怒放才有真正的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