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20世纪80到90年代苏联改革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

时间:2019-05-12 22:14: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谈谈20世纪80到90年代苏联改革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谈谈20世纪80到90年代苏联改革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

第一篇:谈谈20世纪80到90年代苏联改革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

浅谈20世纪80到90年代苏联改革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

摘要: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期间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上台执政期间对其国内作出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虽然改革的结果最终失败了,而且导致1991年苏联解体,但从另一层面来说,苏联解体对中国国家安全起到积极的作用和影响。戈尔巴乔夫上台后,由于苏联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劣势地位,所以苏联的对外政策从扩张转向收缩,因此,开始同中国关系转向正常化。苏联解体后,中俄关系稳定发展,形成了以一种“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为主要原则的新型的两国国家关系,为世界和平与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

关键字:戈尔巴乔夫改革、背景、内容、改革的影响、国家安全、关系改善

一、戈尔巴乔夫改革背景、内容简介

(1)背景:在苏联时期,人民的生活水平一直不高。虽然发达的重工业和不断的军备竞赛拉动了国内生产总值,从而掩盖了这一现象。但是这不符合人民大众的利益,也因此导致了苏联人民的不满。其次,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缺乏民主,干部阶层不可避免的日益官僚主义化,号称代表人民利益的党的干部群体,逐渐蜕变为一个与人民利益对立的特权阶层。当人民群众日益感受到特权阶层与自己利益的根本背道而驰时,这种政治体制的衰败和瓦解也就不可避免了。苏联从1922年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列宁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进行改革,并强调更加发扬党内民主。然而自1926年斯大林当权以来,形成了高度集中化的政治经济体制。虽然在这种体制下苏联实现了工业化,但到了1950年代,弊端日益暴露,阻碍了苏联的发展。随后,赫鲁晓夫、布里兹涅夫先后进行了改革,但他们的改革都只是对原有体制的小修小补,没有从根本上彻底改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与新思维”试图从根本上重建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和政治体制,彻底摈弃斯大林主义留下的政治体制遗产,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但骤然放开的舆论氛围使公众茫然不知所措,容易被极端思潮所俘获,在这种背景下,以叶利钦为代表的前苏联各加盟共和国势力,试图把改革引向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因此极力促成了苏联解体。

第二篇:谈谈你对中国国家安全的认识

谈谈你对中国国家安全的认识?

近些年来,中国在对外关系中经历了许多风浪,其中最主要的是中美关系摩擦不断。恶化的原因来源于两方面:台湾的国家化和美国对华政策发生了不利于中国大陆的调整。这种分析的方法同时考虑了国际安全和国内安全。科索沃战争后,对于中国国家安全形势的分析成为了热点问题。一反原来重视经济安全和经济发展的主流思想,许多研究人员认为军事安全和政治安全处于紧迫的境地。撞机事件加强了这种观点。这种研究方法把国家安全定位于国际安全的层面上,忽视了国内安全中的一些突出方面,例如经济安全形势仍很严峻,少数地区民族分裂主义势力仍然猖獗等等。

从国际安全的层面来看,我们面临的军事威胁和政治干预的可能性要少于经济威胁和文化渗透。中美关系虽然因为美国执意建立国家导弹防御系统,追求所谓的“绝对安全”而显得紧张,但两国发生大规模冲突的可能性不大。中美两国都是核大国,都不希望发生大规模的毁灭,其竞争自然集中在经济竞赛和军备竞赛,其冲突自然表现为地区摩擦和内部渗透。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不是战略性的调整。发达国家在中国所拥有的经济利益使他们也不愿意和中国搞的太僵,这一点有力的改善了中国的国际环境。在政治安全上,中国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从制度上加强了中国的自我保护能力。中国所推行的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是政治安全的保障;从军事安全的角度看,中国所拥有的核力量和日新月异的国防现代化建设也使得别的国家不敢轻易的发动攻击。中俄所建立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为中国的安全环境提供了一个非常有利的条件。但是,中国安全环境的改善主要是短期和中期意义上的改善,主要是指直接的军事入侵没有了,中国所处的军事安全形势中的不利因素主要包括台湾尚未统一和与周边国家的领土争端问题。

从国内安全的层面来看,中国经过50多年的发展,经济发展获得了丰硕的成果,社会文明的发展也不断进步。中央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成效显著,经济发展持续稳定。由于坚持了“稳定压倒一切”的政治思路,中国国内在改革过程中没有走的过快,没有出现大的动荡。国内安全形势处于不断改善的进程之中。但是,这不能说国内安全是可以高枕无忧的。国内政治安全的问题主要是民族分离主义的问题和统一问题,和国际安全形势中的某些负面因素结合在一起,使它们的解决变的更加棘手。腐败也是一个严重威胁到政权生存的国内安全问题。国内文化安全除了西方文化的渗透之外,社会普遍出现的精神贫乏和认同危机是最大的安全问题。拿成绩最大的经济发展来看,也还是问题不少。中国经济随着改革进一步深入所暴露出来的许多结构性、体制性问题确实令人忧虑。

总之,中国的国家安全挑战来自于国内和国际两个层次,又往往结合在一起,使我们时时面临着经济发展与国防建设、国土主权与周边环境等等困境的制约。在国际安全中的政治和军事安全处于良好状态的形势下,我们的中心应该偏向于国内发展,用国内发展来促进国内安全和国际安全。国内发展是国内安全和国际安全的根本。运用有效的国际战略,充分保持和发展良好的国际安全形势是国家安全战略的对外任务。而国内安全是国内发展的保障,只有加强政权建设,整顿经济秩序,才能为国内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在处理涉及到国内安

全和国际安全相结合的问题时,需要外交内政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在维护好国内安全的同时,不引起国际安全环境的恶化。具体来说,就是要继续发展与各国的友好关系,又及时提升自己的国防经济实力,维护自己的应有权益,走国内发展与国际发展的统一之路。

第三篇:论半岛局势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

论半岛局势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

摘要:朝鲜半岛位于我国东北方,与我国直接接壤,现存在两个国家分别是北半部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南部的大韩民国。半岛的稳定对中国国家安全乃至是世界的稳定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近年来半岛局势动荡不安,朝鲜同韩美等国的冲突不断升温,战争一触即发。本文试论了当今朝鲜半岛局势,并就其对中国国防安全的影响和中国的应对方案展开研究。

关键词:朝鲜半岛 核危机 国家安全局势 周边关系 引言:自朝鲜战争后韩国同朝鲜虽然偶有摩擦,但是在双方领导人的带领下两国关系日益稳定友好。然而自2007年李明博当选为韩国总统后,两国关系急转直下。近年来半岛局势动荡不安,朝鲜同韩美等国在核问题上无法达成共识,冲突不断升温,战争一触即发。无疑,朝鲜半岛的稳定对我国国防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必须促使朝鲜放弃核武器的研究并威慑迫使美国放弃对朝鲜宣战。正文:

朝鲜半岛当前局势及起因: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苏联同美国打败日本并在朝鲜半岛分别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朝鲜和资本主义国家韩国,从此半岛上就存在了两个社会意识形态不同的两个国家,并于1950年双方爆发朝鲜战争。此后虽然双方偶有摩擦但半岛局势总体平稳,两国都呼吁开展统一爱国运动,并且双方交流合作逐步深入。但是,自韩国总统李明博上台后两国关系不断恶化,并且在天安号事件发生后,半岛局势骤然恶化。近年来,朝鲜不断进行核试验,妄图制造核武器,这更使战争的乌云笼罩在了朝鲜半岛,而美国也接机插手,向联合国发起提议对朝鲜实施制裁。如今,朝韩双方之间已经切断了一切联系,1朝韩开城工业园区关闭,朝鲜更是进入“战斗状态”。朝韩双方剑拔弩张,大有战争一触即发之势,与此同时美国也在半岛准备大搞军演。朝鲜半岛局势对中国的影响

从地理位置上看来,朝鲜半岛非常重要,它扼守中国的东大门,朝鲜更是可以作为我国抵御外敌的前沿阵地和战争缓冲区,对中国的国家安全和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近一百多年来,朝鲜半岛发生的重大事件,也都对中国产生了重大影响。3如1894年,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野心隐藏已久的日本借机挑衅,发动了中日甲午战争进而入侵了中国。再如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引起了美国的干涉,并且将战争牵连至我国东北国土并且因此直接导致我国收复台湾失败。所以朝鲜局势的发展,关系到我国的国家安全,关系到我国的内部发展和对外开放能否拥有一个安定有利的国际环境,关系到我国能否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现今,朝韩两国冲突不断升级,美国以朝鲜威胁世界安全为由不断进行干涉,中国也因作为2六方会谈的主办国,被卷入了半岛风云中。我国应该采取的对策

现今朝鲜半岛的局势动荡不安,给我国带来了极大的威胁,我国同朝鲜的关系也注定中国无法置身事外,3一方面,由于朝鲜与中国的关系。如果中国支持联合国对朝鲜进行制裁,必将使美国的势力渗透到鸭绿江边,大量的朝鲜难民也将给中国带来沉重负担;另一方面,如果中国不对西方国家的要求做出一定回应,又会给中国的外交带来不利的局面。通过以上分析,我认为我国对半岛局势应该采取的政策措施: 1.在关于朝鲜半岛的问题上,中国要牢牢坚持对自己有利的立场。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支持朝鲜人民的独立自主,对于朝方提出的一些不尽合理的要求,我们也要坚决否决。

2.中国要做好和平谈判与军事斗争的两手准备。一方面尽最大可能把各方重新聚集到谈判桌旁,争取通过和平谈判的手段达到半岛无核化目标;另一方面,也要加强中国的军备,尤其在东北要防止突发事件以及战争的降临。

总结:现今,4整个世界的问题已经不再是某一个国家的问题,而是全世界和平主义者的世界。中国作为世界大国以及五大常任理事国中国必须发挥自己的作用,必须坚定自己的立场,从本国利益出发维护半岛稳定,切实维护好我国利益。

参考文献

1)《朝鲜宣布全面冻结朝韩关系》,《南方日报》,2010年5月26日。2)《温家宝谈天安舰事件:朝韩若冲突中国难于幸免》,中新社,2010年6月2日。3)

4)

《论近期朝鲜半岛局势及中国的对策》正文第一标题第二段 http://wenku.baidu.com/view/e1c5d8d428ea81c758f57847.html

《论朝鲜半岛当前局势与未来走向》 总结

http://wenku.baidu.com/view/1e64a51ec281e53a5802ff3c.html

第四篇:朝鲜半岛局势的演变及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

朝鲜半岛局势的演变及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十

朝鲜半岛局势的演变及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

作者:杨丹志

2011-6-13 11:07:26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评估(2011)

2010年是近10年来朝鲜半岛局势最为危急的一年。不仅世人关注的六方会谈迟迟未能重启因韩国天安号巡逻舰爆炸沉没等突发事件引起的一系列连动效应更使朝鲜半岛局势急转之下进入新一轮动荡时期。2010年11月23日朝鲜在韩国军演的刺激之下炮击延坪岛并造成韩方人员伤亡韩美随后举行大规模联合军演韩国也在延坪岛附近海域持续举行高强度军事演习更使得朝鲜半岛局势骤然紧张爆发冲突的危险也急剧上升。朝鲜与美韩同盟两个敌对方一度将战争边缘政策演绎至极至。

然而令分析家们大跌眼镜的是此前曾严厉警告将对韩国持续军演进行严厉反击的朝鲜却声称韩方的演习不值得回应。在保持克制的同时呼吁全民族开展反战运动。同以往一样朝鲜的出人意料之举再次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随着2011年新年的到来朝鲜方面和韩国方面均对外释放出一些和解的信号。朝鲜半岛局势似乎出现一些缓和的迹象。但鉴于导致朝鲜半岛危机的深层次矛盾未能化解敌对各方互信缺失当下及未来中长期内冲突和对抗的逻辑仍然支配着朝鲜半岛。在该地区爆发刚性冲突的危险仍将长期存在。这也使得2011年的朝鲜半岛局势更显扑朔迷离。

一、朝鲜半岛局势的演变:从战争边缘到重启和解之门?

2010年3月26日正在韩国西海域参加军事演习的韩国海军天安号爆炸沉没。46人死亡。天安号事件很快在朝鲜半岛乃至东亚引起了连动效应。自此朝鲜半岛局势开始了持久的动荡。

朝鲜半岛危机与对立各方的战争边缘政策

天安号事件后韩国总统、韩国外交和通商部反应强烈指责朝鲜策划实施了这次对天安号的攻击。并就今后如何制止和防范朝鲜的挑衅提出了具体的设想。

韩国总统李明博在特别演讲中指出朝鲜半岛正处在一个关键的转点。朝鲜将为侵害行为付出相应的代价。朝鲜船只将不能通过韩国控制的任何水道[在过去朝韩双方关于海上交通的协定中朝鲜船只可以通过韩国控制的部分水道。]双方过去用于交流与合作之需的海上通道将不能再被朝鲜利用以发动武装挑衅。朝韩之间的贸易交流也被停止。李明博甚至对朝鲜的国家属性也予以抨击:他认为朝鲜是仍然相信制造威胁和采取恐怖行动的国家。朝鲜的目的仍然是鼓动分裂和冲突。李明博还强调韩国面对的是世界上最好战的国家。[ Secial Address to the Nation by resident Lee Myung-bak, htt://.mofat.go.kr/english/

olitical/hotissues/economy/index.js.]

韩国外交与贸易部也发表声明将天安号沉没事件定性为朝鲜以武装袭击的方式对韩国进行的军事挑衅行为对联合国宪章、朝鲜停战协定、朝韩内部基本的协定构成了实质性地侵犯。声明指出韩国政府将通过建立在美韩两国总统和其他高层磋商基础上的美韩同盟对朝采取严厉的措施。[ Statement by the Minister of

Foreign

Affairs

and Tradehtt://.mofat.go.kr/english/olitical/hotissues/economy/index.js.]

韩国国防部声明则明确提出了韩国的应对之策。声明指出为了应对朝鲜的威胁和挑衅韩国武装力量将通过韩美联合情报收集以及针对朝鲜挑衅行为迹象的24小时监视保持高度的军事应急状态。同时韩国还制定了包括心理战、禁止朝鲜船只进入韩国领海、在西海举行韩美联合反潜演习及海上封锁演习等对策。[ Statement by

the

Minister

of

National

Defense, htt://.mofat.go.kr/english/olitical/hotissues/economy/index.js.]

天安号事件后一个由韩国、澳大利亚、瑞典、英国美国专家组成的民间-军事联合调查组以及韩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和美国情报人员协力对此事件进行调查认定是朝鲜潜艇在水下发射的鱼雷击沉天安舰并向联合国提交报告。[ Letter dated 4 June 2010 from the ermanent Reresentative of the Reublic of Korea to the United Nations addressed to the resident of the Security Councilhtt://.mofat.go.kr/english/olitical/hotissues/economy/index.js.]包括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瑞典等国家联合国秘书长以及部分国际组织诸如欧盟和北约均已发表声明谴责朝鲜并宣布对韩国的支持。由于中国与俄罗斯是半岛的邻居同时也是韩国的战略伙伴韩国政府就朝鲜的军事挑衅问题与中、俄进行了磋商。韩国还先后与欧盟、北约和东盟讨论如何采取措施应对朝鲜的挑衅利用包括G8、G20和亚欧会议等不同的国际场合谴责朝鲜的挑衅行为。

2010年5月18日针对朝鲜半岛局势美韩两国总统进行了磋商。随后双方开始了实质性的磋商。包括5月26日希拉里国务卿访问韩国6月底韩美举行首脑峰会以及7月22日举行美、韩2+2外长和防长会议等一系列会议。天安号事件后美国与韩国在黄海和西海举行多次联合军事演习。从演习的规模、强度和频度来看均为近年来少有对朝鲜构成了强大的威慑。朝鲜半岛安全形势也随之恶化。

2010年朝鲜11月上旬朝鲜向到访的美国核科学家赫克公开其铀浓缩设施。赫克说这座铀浓缩工“极其现代化”这些铀浓缩设施“可以用于生产核弹使用的高纯度浓缩铀”。朝鲜官方媒体

《劳动新闻》11月30日则发表社论说为“和平利用核能”拥有数千台离心机的铀浓缩工正在运转。藉此朝鲜高调向国际社会展示其核生产能力。11月23日被韩国军事演习激怒的朝鲜炮击韩国控制的延坪岛并造成韩国军人和平民四人死亡。韩国进行了炮火回击。11月28日起美国与韩国在西海举行历史上双方最大规模的联合军事演习。标志着朝鲜半岛紧张局势的进一步升级。

韩方认为朝方炮击延坪与过去朝方制造的摩擦不同这是1953年朝鲜半岛停战以来朝鲜首次用大炮攻击有双方争议地域。同时韩方认为由于朝鲜已经确定政权接班人朝鲜炮击延坪并不是为了转移视线。朝鲜的目的是向外界发出警告:金正日依然在位握权核计划也将继续。而任何针对朝鲜政权的外部军事行动都是朝鲜不能忍受的。韩方认为不管炮击延坪是否是朝鲜精心设计展示朝鲜力量的目的无疑已经达到。韩方还认为朝鲜炮击延坪无可争议地对韩国构成了武装挑衅使事态向更糟的方向发展。朝鲜甚至非人道地向平民开火这种行为令人难以容忍。

延坪炮击事件后,韩国总统李明博在11月29日对国民的演讲中指出“朝鲜此次的攻击从性质上看与过去完全不同。在朝鲜战争后朝鲜有过多次对韩国的渗透和挑衅但从未对韩国疆域直接发动攻击。”------“朝鲜不顾我们的耐心和维护和平的意愿肆无忌惮地发起了挑衅。我们已经明确认识到面对武力挑衅只有严厉应对才能阻止战争才能维护和平。”[ Address to the Nation by resident Lee Myung-bak on the shelling of Yeonyeongdo by North Korea, htt://.mofat.go.kr/english/olitical/hotissues/economy/index.js.]

从2010年11月28日开始至12月底韩美协同以及韩国独立进行了一系列军事演习。(参见表一)

表一针对朝鲜的军事演习

11月28日至12月1日韩美在韩国西海举行大规模联合军演。

12月6日至12日韩国军方在29处地点举行海上实弹射击训练。

12月20日韩国在延坪岛一带举行实弹射击训练。

12月23日韩军方在首尔军用训练场大规模联合火力演习。

美韩针对朝鲜的军事演习没有引起朝鲜的激烈反应。但朝中社12月27道称美国和韩国的好战分子不应误判朝鲜维护和平的意志应立即停止他们旨在加剧朝鲜半岛紧张局势的鲁莽军事挑衅。[

际htt://news.xinhuanet.com/world/2010-12/28/c_12924360_3.htm.]朝鲜《劳动新闻》27日发表说朝鲜对于韩国挑衅的忍耐“是有限度的”。如果韩国继续进行不知分寸的挑衅“随时随地都可能受到严厉的惩罚”。[ 转引自新

际htt://news.xinhuanet.com/world/2010-12/28/c_12924360_3.htm.]鉴于朝鲜对外行为的难以预测性国际社会担心韩国持续军演会进一步刺激朝鲜引起朝鲜更激烈的反应。有可能导致新的冲突产生和冲突的升级。在2010年岁末朝鲜半岛局势一度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但总体上看无论是韩国还是朝鲜甚至也包括美国在内都不希望把朝鲜半岛局势拖入战争但美韩与朝鲜彼此又都希望通过军事手段甚至战争威胁来压迫对方作出政治让步。双方实则都在奉行战争边缘政策。这使得各方间在朝鲜半岛的博弈具有在军事、政治和战略层面综合博弈的特质。同时也为各方今后开启和解之门创设了机会。

重启和平之门?

朝鲜半岛危机在2010年岁末似乎发生戏剧性的变化。面对美韩协同以及韩国单方面军事演习的咄咄逼人态势朝鲜并没有采取冒险性的军事行动而是保持了最大限度的克制。

2011年1月1日朝鲜《劳动新闻》等三家报纸发表联合旦社论表示朝鲜将在新的一年里高举“全民族团结起来开创自主统一新局面”的旗帜大力开展旨在改善朝韩关系和实现祖国统一的斗争。1月3日韩国总统李明博发表新年特别演讲声称“对话的门尚未关闭只要朝鲜表现出诚意韩国愿意与国际社会一起推动朝鲜扩大经济合作。”在重启六方会谈问题上韩国立场也有所松动韩国联合通讯社2011年1月4日援引韩国政府“核心官员”的话报道说韩方“为此正就相关前提条件与美国、、中国、俄罗斯四方紧密协商”。------“韩国政府通过五方磋商确定重启条件后将通过韩朝对话渠道通报朝方”。报道称韩国政府的设想是:待韩朝关系出现改善、朝鲜满足重启六方会谈条件之后朝美、朝日应举行双边接触进而再行重启六方会谈。[ 新华社首尔1月4日电转引自《解放军报》2011年1月6日。]

由此可见尽管迄今对抗和冲突的逻辑仍然支配着朝鲜半岛但2011年初朝韩双方似乎也显现出某种和解的姿态。当然这种姿态是否足以导致各方终结战争边缘政策开启和解之门还是仅停留在话语层面尚待进一步观察。

二、朝鲜半岛安全形势评估

尽管朝鲜半岛安全形势扑朔迷离充满变数我们还是可以形成以下基本判断。

(一)由于朝鲜半岛尚未形成多边安全合作的制度化保障对抗和冲突的逻辑仍将继续支配朝鲜半岛事态的发展。

从天安号事件和延坪岛事件后美国和韩国方面的反应来看美韩基本放弃了优先选择对话和合作方式解决朝核问题的思转而推行对朝强硬线。试图

采用军事手段凭借强大的武力来震慑朝鲜。在现阶段美韩的对朝方略中武力震慑的选择优先于对话与合作。实际上在美韩看来即使有对话和合作也将是美韩强大的军事压力迫使朝方作出妥协和让步。

过去美、韩在制定对朝政策时面临的困境是:一旦国际社会对朝鲜施加压力朝鲜即视此为对朝鲜国家安全的威胁。因此如果因朝鲜的军事挑衅向朝鲜施压过度可能会导致危机的升级。但是实践证明美、韩消极的追求战略耐心而采取的行动不可避免的留给朝鲜政权更多的时间推进核计划。

2010年在对朝关系方面美国政府认为难以与朝鲜政权有效沟通且过去对朝鲜的经济制裁并不能奏效。由于朝鲜不放弃军事挑衅美国国内要求对朝鲜采取强硬措施的呼声也日益高涨。在美国国内政界和学界诸多学者认为在朝核问题上对话和合作方式收效甚微。鼓吹对朝强硬成为主流声音。现阶段无论是从现实利益考虑还是在道义上美国认为自己除了对朝强硬外没有更好的选择。因此美国不可能对朝鲜的军事挑衅做出任何让步。与朝鲜政权直接谈判的可能性也非常小。

韩国方面由于对朝鲜的军事冒险应对无力李明博政府也遭到了国内的批评。至2010年底韩国方面持续进行大规模军事演习。似乎也向国际社会宣告:韩国不愿意仅冀望于以对话和合作方式来解决朝核问题。

在2010年各种迹象表明李明博政府选择的是一条强硬的对朝线具体表现为进一步巩固韩美同盟积极配合美国对朝鲜甚至中国的战略挤压。

由此可以看出目前美国和韩国已经基本放弃通过包括六方会谈在内的多边安全合作对话来解决朝核问题的思。至少是对六方会谈不抱太大的期望。即使美韩同意重启六方会谈也必然会提出一些先决条件。美韩将继续保持对朝鲜的武力威慑针对朝鲜的军事演习将会常态化。如果朝方不作出相应的努力今后美韩对朝政策可能会更加强硬。

在朝鲜方面2010年3月份至11月份外交总体上也趋于强硬。对外政策的冒险性和攻击性也在增强。毕竟朝鲜作为一个长期被排斥在西方国家主导的国际体系之外的国家选择看似非理性的、具有攻击性的对外行为所需付出的代价并不高且有助于争取更大的利益。尽管2010年11月底至今朝鲜对韩美的“攻势”保持了克制。但朝鲜的耐心和克制能保持多久尚难预测。

在现阶段乃至未来长时期内在朝鲜和韩国、美国、阵营之间由于缺乏基本的战略互信各方缺乏进行多边安全对话的基础和意愿。更遑论建立一

种各方认可的多边安全合作的制度安排。类似于“擦枪走火”等突发事件可能在短时间内引发地区性的危机且危机还可能持续升级。因此尽管当下朝鲜半岛出现缓和的迹象对于今后朝鲜半岛安全局势的走向我们并不能盲目的乐观。

(二)朝鲜半岛爆发大规模战争的风险存在但可能性不大。局势仍然处在可控的范围之内。

朝鲜半岛虽然存在着战争的风险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制约战争的因素。

首先是朝鲜的战略理性。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不能忽视朝鲜的战略理性。在东北亚朝鲜由于实力的相对弱小不得不采用特殊的手段以确保自己的生存。长期以来朝鲜一直致力于发展不对称作战能力包括发展核武能力、导弹攻击能力、火炮打击能力以及建立约20万之众的特种作战部队实则是对韩国和美国构成不对称威慑。在战略层面上朝鲜的战略是清晰的、一以贯之的。即开展“危机外交”以确保自己的生存。从既往朝鲜半岛局势的演变来看朝鲜在战略设计上其实颇有独到之处甚至领先于包括大国在内的周边国家。在与周边国家的互动、摩擦甚至对抗进程中作为小国的朝鲜对朝鲜半岛利害相关方的战略意图、内在虚弱性、彼此间矛盾和可能的反应有着准确的判断。而包括韩国在内的其他各方对于朝鲜的战略意图却往往难以作出准确的预判。朝鲜在战略设计和预判方面下足工夫确保其多次灵活运用参与多边谈判和军事冒险行为的方式作出令各方难以预测、措手不及的惊人之举。但在这种看似非常规、非理性之举后面实则有着战略的理性。

例如此前朝鲜在韩方持续军演的刺激之下首先选择言语警告的方式而非贸然采取军事行动在韩方对此置若罔闻的情况下朝鲜选择炮击人口稀少的延坪岛而不是攻击在朝鲜炮火覆盖范围之内的繁华之城首尔已经充分说明朝鲜对外行为不是在盲目的非理性指引下的。朝鲜固然希望引起国际社会对其生存和利益的关注。但并不希望半岛紧张局势进一步升级并进入完全失控状态。在美国军方派员参与观摩延坪演习后朝鲜不愿因误伤美军而授人以口实导致事态的扩大。对于此后韩国的持续军演刺激朝鲜转而以舆论战的方式予以回应。这实则是朝鲜作出的一种理性的战略选择。由此可见朝鲜并非如某些西方国家所认为的那样“好战”。此外在延坪炮击事件后美国、、德国、英国甚至俄罗斯的领导人先后谴责朝鲜并表示支持韩国的立场。朝鲜在国际社会中处于孤立的境地。2011新年到来之际朝鲜也希望通过向外界发出和解的讯号以“

和平努力”来修复自己的国际形象。

其次朝鲜半岛局势失控或恶化并不符合韩国的利益。韩方不可能坐视形势向危险的方向发展在必要时也会作出适当的政策调整。

天安舰事件后韩国曾威胁要对朝鲜采取严厉的反制措施。主要是通过美韩联合军事演习震慑朝鲜。但从韩方军方对延坪岛炮击的迟钝反应来看韩国此前的战略设计并不清晰也缺乏有效的危机反应机制。

延坪炮击后韩美双方的对朝战略进一步清晰化。即进一步加大对朝鲜的军事威慑力度。即使朝鲜高悬“免战牌”韩国仍然持续军演。这在既往朝鲜半岛局势演变中实属罕见。李明博此举有着多方面目的首先进一步巩固美韩联盟。强化美韩在安全上的相互协同;其次展示韩国的军事实力表明以武力捍卫自身利益的信心和决心。震慑朝鲜并试探朝鲜的底线以压促变迫使朝鲜回归和平与和解之;第三服从国内政治的需要。由于天安舰和延坪岛事件后受到来自国内的巨大压力韩国军界和政界正面临新的洗牌。军事演习一再持续某种程度上是为了对民众有个交代即使军演只是一场作秀;此外近年来由于实力的迅速上升作为中等强国的韩国在地区事务中有了更大的抱负韩国国内的促统派和军方强硬派声势有所抬头。也是韩国协同美国坚持向朝鲜推行战争边缘政策迫使朝鲜摊牌的重要原因。

当然韩国对朝鲜的“强硬”也是有限度的这取决于韩国藉此的收益能有多大。具体而言主要是军事威慑是否能有效缓解韩国所遭受的安全压力韩国政府面临的国内压力是否能有所减弱同时韩国是否也能借此树立起强势的国际形象。如果朝鲜能够保持克制作出必要的妥协则上述目标有望实现。毕竟尽管朝韩实力──特别是经济实力差距较大要在现阶段统一朝鲜半岛对于韩国而言仍然并非易事。一味与朝鲜强硬对抗有可能使韩国经济数十年发展的成果付之东流。因此韩国最现实的选择是逐渐软化此前的强硬立场与朝鲜和平相处并寻求合作的可能。

第三国际社会特别是大国进行斡旋为朝韩双方达成妥协创设必要的条件有助于避免朝鲜半岛局势向失控方向发展。2010年11月底以来由于朝鲜已经采取较为克制的态度尽管韩方持续军事演习半岛局势仍然出现缓和迹象。但危机的最终收场还取决于大国的态度。

某种意义上讲美国是半岛危机的主要受益者。半岛局势持续紧张可为美国保持在半岛的军事存在提充足的理由。且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发动历次局部战争以后短期内

美国经济都会得到一定的回升。即使半岛发生局部战争似乎对美国也未见得不利。但美国毕竟不愿意冲突升级因为一旦美国被迫卷入将可能冒可能与其他大国冲突的风险。因此一旦美国认为其在朝鲜半岛的战争边缘政策得到了足够的收益美国也可能会作出必要的政策调整。当然这也取决于美朝间能否实现直接的、有效的互动。值得关注的是朝鲜和美国之间也存在着相互沟通的秘密径尽管这种沟通的效果有限但有时也能收到特殊的效果。例如在美国新墨西哥州州长访朝后朝鲜即宣布接受联合国核查人员返朝同时交出一定数量的核燃料棒。这表明朝鲜半岛事态存在着发生某种戏剧性变化的可能。

延坪炮击事件后俄罗斯也积极地参与了外交斡旋尽管安理会并未就最终声明达成一致但俄罗斯似乎向外界发出信息:俄罗斯在朝鲜半岛乃至东亚有着重要的安全利益。同时也愿意为局势的改观作出努力。

中国是朝鲜半岛事务不可或缺的斡旋者长期以来为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看来中国也是唯一可能影响和改变朝鲜的国家。由于朝鲜国际参与径的匮乏中国的支持和帮助对于朝鲜而言弥足珍贵。

在现阶段乃至未来中长期内无论是朝鲜还是韩国都不具备向对方发动一场全面战争的能力和意愿(大国也不会轻易支持这样一场战争)。即使朝鲜再次采取军事冒险行为也会停留在一定的限度其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挑起战争而是为了增加谈判的筹码;美国也不会轻易地发动对朝鲜的战争或是进行军事打击。而是继续其战争边缘政策以震慑朝鲜和中国。因为这样最符合美国的利益;此外韩国和美国国内民意也不会轻易认可发动一场对朝鲜的战争。因此尽管导致朝鲜半岛局势紧张的根源仍未消除未来局势有可能出现周期性的紧张但仍在可控范围之内。

三、中国面临的安全挑战及其应对

中国是朝鲜的邻国从地缘、历史和现实各方面来看朝鲜半岛安全形势的变化直接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塑造。2010年朝鲜半岛局势的演变使中国的国家安全也面临严峻挑战。

首先美国在战略上重返亚洲成为事实。通过频繁的高层互动、人员以及常态化的联合军演美国迅速强化和升级了美韩、美日军事同盟。特别是美国航母进入黄海使得中国的京畿重地和山东半岛以及其他部分沿海地区处在美国航母的作战半径(700公里)之内。2010年12月6日高调举行的美日韩(国务卿)外长会议更是标志着美、日、韩安全合作进一步加深

。一个兼具攻防能力的美、日、韩小型多边安全机制雏形隐现对中国的国家安全构成了新的威胁。由此可见朝鲜的军事冒险行为和美国对中国的战略挤压已经使中国陷入尴尬和危险的境地。

其次中国在朝鲜半岛事务中的影响力有所下降。中国一直致力于推进六方会谈在六方会谈中断后中国仍然努力争取各方重启六方会谈但朝鲜半岛形势的变化特别是天安号事件和延坪岛事件等一系列突发事件令美韩与朝鲜之间的关系再度坠入低谷。国际社会要求中国对朝鲜施加更大的压力包括美国在内的多个国家要求中国做一个负责任的世界大国。美国和韩国对中国在天安号事件和延坪岛事件后的反应不满指责中国不主持公道一味偏袒朝鲜。中美关系和中韩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损害。特别是韩国国内对中国的不满情绪在持续、迅速上升。

天安号事件之后中国朝鲜半岛特使武大伟在有关国家间开展了“穿梭外交”提出采取分步走即六方团长先举行非正式谈判最终再进行正式会谈的方式重启六方会谈的构想。但中方的建议遭到美、韩、日拒绝。延坪岛炮击事件后中方关于迅速召开六方紧急磋商的提议再次遭到美、韩日三国的拒绝。中国的朝鲜半岛外交遇到了复杂的难局。

中国是朝鲜半岛敌对各方所推行的战争边缘政策的受害者半岛局势的恶化特别是美国日益强势地军事介入使中国面临巨大的威胁和战略挤压。中国需要反思自己的朝鲜半岛政策需要更完整和清晰地表明自己的利益需求、战略意志和决心。同时中国对他国的利益关切需要有准确的认知。例如在国际多边场合需要加大与韩国等国家的相互沟通及配合。此外对于六方会谈重启的困难性需要有充分的估计。

尽管如此中国仍然是促使朝鲜半岛形势“转危为机”不可或缺的斡旋者。因为只要敌对各方均缺乏发动全面战争的意愿或能力它们最终会约束自己的行为回到谈判桌前解决问题。而这离不开中国的帮助。因此在各方“擦枪走火”情况下中国所要做的是静观局势变化以静制动。而不是轻易作出情绪化的反应。

对于六方会谈机制中国不要轻易放弃推动其重启的努力。但也应看到在当前形势下重启六方会谈存在较大的难度。毕竟对立各方间的信任基础极其薄弱。因此可考虑采取其他更灵活、更易操作、更具有实效性同时也更易为各方所接受的方式来化解各方的敌意进而推进各方间的务实合作。为六方会谈的重启创设条件。而审时度势开展特使外交[ 所谓特使则是一国派往别国执行特殊

使命的临时外交代表。一般执行政府首脑指派的特别任务。外交特使的任务往往是单一的比如参加某一国际会议或仪式、调停某个国际争端、或就某一事件进行斡旋等。建国初期的外交特使大多是参加一些国外一些重要典礼和仪式等等职责较为简单。但随着中国对一些国际事务的介入越来越深特使的责任也越来越重越来越复杂。2002年以后我国任命了朝鲜特使、非洲特使、中东特使等。戴秉国、唐家璇、吴仪等人都担任过朝鲜特使。见“解读中国特使外交” cctv.com,2008年01月19日(源自新华)htt://news.cctv.com/china/20080119/101218.shtml

]不失为一种恰当的选择。

第五篇:谈谈对中国乡镇改革的看法

谈谈对中国乡镇改革的看法

摘要:这几年农村乡镇机构改革逐渐推开了。这种改革包含了某些积极的东西,但也有一些令人担忧的倾向。明确乡镇机构改革究竟要解决什么问题,并确立改革的正确方向,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它不仅关系到稳定与上一级政府的方略程序适度的问题而且也涉及到政策、人事、劳保以及与社会和发展同步的问题。

关键词:乡镇改革机构精简财政支出农村经济方针政策

乡镇改革是改革开放以来最难、最棘手的问题,因为这是政府自身的改革。各级各地政府一谈到乡镇改革就头痛。原因有三:一是乡镇一级队伍庞大;二是乡镇一级是我国政权的基石;三是乡镇干部成分复杂,难以分流与安置。尽管在1998年国家对乡镇进行一次“撤区并镇”的大刀阔斧的改革,时隔四年的2002年的政府又进行了从上至下的机构精简,改革中乡镇经受了两次割肉之痛,可以说是伤痕累累。但动过刀的乡镇有的是流于形式,没有触及实质性的问题。那么,这第三次乡镇改革到底怎样?温家宝总理曾在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大声疾呼:农村要精简机构和人员,如果不精简机构,不减少人员,农民的负担不可能得到彻底解决。减少财政支出是乡镇机构改革的最重要目标之一,惟有通过改革减少了财政支出,农民头上的负担才能从根本上有所减轻。而今这个目标大打折扣,有的甚至南辕北辙,乡镇改革成为一个持续但却无法深入的工作,问题的根子到底在哪儿?但我们从乡镇干部中听到的是:“一改是阵风,二改耳朵聋;三改四改没有方。”

那么乡镇改革到底有没有方,首先要对乡镇现状寻根问底,如果这一机制还有一定的生命力,那是一个改造的问题不是改革的问题,如果这一机制没有了生命力那非改革不可,因为一个国家生机不生机主要在于机制的生命力。什么样的机制造就什么样的国民,什么样的国民构成什么样的社会。1

一.乡镇不堪重负的问题与根源:

例如湖南平江县安全监督局是2004年成立的,当时只有11人,时隔一年,增至42人。平江县是有名的贫困大县,财政收入只有一亿多元。财政收入是何等的脆弱,吃皇粮的人如此猛增,平江那点财政怎么承受得了.乡镇是在公社解体后建制的,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四大班子俱全,上下部门对口。其中以平江县加义镇为例,一个五万人的镇供养着行政、计生、国土、企业、经管、财政103人,加上七所八站200人,共303个乡镇干部,有的乡镇还多,竟然超过350人,相当于六十年代坐编的市府与省府。如果加上教师,又以加义镇为例420人,几乎每68个百姓要养一个吃皇粮的。加义镇财政赤字400万元,如果加上扶贫贷款,世行贷款,财政赤字超过700万元。如此负债运转,实在累。即使想向前发展一步,连骨髓里都是债务,怎么发展.,加义政府办公室主任杉林说“每年大学生分配,退伍转业军人的安置必须服从”,造成县乡机构编制臃肿的原因,主要是行政机关自定编制,定人员,定工资,是行政体制造成的,这是根源之二,行政机关自然分流而裁编减员,历史上没有过,主要是政府下决心精简。但是每次精简上面就往下放人,一层层放下去,乡镇成了接收站。当时乡镇接收时,反正是上面放来的人,有财政拨款,多一个人就少一份辛苦,何乐不为。即使是1998年,2002年两次乡镇改革,但仍然是动得了和尚拆不了庙。裁编减人是数字比灵魂跑得快,乡镇改革就成了数字改革游戏。人一个也没有减少,所以越减,乡镇干部人越多,形成了改革带来的乡镇臃肿的怪圈。并且有的人,你想动也动不得,部分干部有后台,有关系,任凭风浪起,稳坐 钓鱼船。造成机关臃肿的怪圈,是历次精减中人员难以分流与安置,这是根源之三,朱榕基曾三次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说:本届政府办得不得力的一件事,就是政府人员的精减。话中之意,干部臃肿的根源:一是机制,,二是政府自身。这是根源之四。

从历史的数据所得,中国历史上吃皇粮的人与百姓的比例是:两汉为1:945,唐代为1:500,清代康熙年间为1:91,新中国成立初1:600,1997年为1:50,1998年为1:36,今年两会上传来最新数字是1:26。[根据2005年3月

25日〈〈杂文报〉〉邱贵文〈〈值得思考的数字〉〉]但1:26这个比例离2002年1:36只有3年,干部竟以惊人的速度增长,说明臃肿再臃肿有深厚的历史渊源。乡镇干部担忧的是:一旦改下来,最怕的是断奶,分流又怕自己不适应,造成间接断奶,特别是权力与利益的分配,这对于我们来说是最痛苦的。年纪大的,担忧善后安置。最怕借改革把我们搅成谜局。

改革是阵痛的,裁编减员是艰苦的,何况是政府自身的改革。其环境矛盾更为尖锐复杂。改革中只要对其根源,矛盾深入细致地调查研究,以战略的眼光制定相关,适度的改革方略并谋求合理分流的路径,那么改革无论多么困难,各级各地乡镇改革的方法肯定比困难多,而且在改革中走得活而不乱,许多担忧就会被科学地化解。

现在国务院温家宝总理下决心改革乡镇,不但是“三农”问题的延续,而是要从实质上减轻农民的负担,还农民自主自立的生存空间,这是当今政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步。大多干部是会理解参与的,这一步的成功它将又一次带来农村经济的大发展。

二.乡镇机构改革究竟要解决的问题:

最近还有报道,说一些地方的官员借助乡镇机构合并的时机大肆侵吞公有资产,中饱私囊。调查发现,有个别乡在没有合并之前都是财政赢余的,合并了以后立刻产生债务,原因是原来的乡官员不愿意把赢余留给新机构,只愿意留给他们债务。

乡镇合并中的问题,反映了人们对乡镇机构改革的认识还不大清楚。我以为,乡镇机构改革本质是要提高政府运转的效率,而效率的衡量最终是成本和收益的比较,所以,最后衡量的标准还是一个财政收支与效率之间的关系对比。

不见得政府花钱少就是有效率,要看花谁的钱,花了钱干什么。目前农村的问题是花了农民的钱,花钱又主要用在所谓干部“人头费”上。人头费中有一大笔是乡村教师的工资,而教育活动是一种效果外溢性的活动,全部由农民来掏钱本不应该。所以,改革的目的如果定在减少乡镇开支上,是很片面的。

但也不见得人员少就是效率高。美国农业部有10万雇员,而中国农业部人员只有500左右,加上地方农业厅局的干部,也远远不能和美国相比,要知道美国的农民只是中国农民的零头。意大利工业革命前的一个北方镇子,有5000个男人,而公职人员达到860名,平均5.8个男子人口摊了一个公职人员。要知道北方是意大利的先进地区,而这个时候意大利的城市实行的是民主制度。

经验告诉我们,不在于人多不多,而在于这些人干什么,怎么花钱。有个贫困县,几十个副县级以上的官员,人人配中档轿车,配司机,还有一个奇怪的习俗:前任调离,后任不坐前任的车,一定要坐新车!这样一个花钱法子,老百姓当然承受不了。

在中国古代的行政改革中“黄宗羲定律”之所以发生作用,是因为改革的办法根本不对头。改革不肯触动权力的生成机制和运用机制,越改权力越膨胀,官员的贪欲也越没有止境,最后只能是不间断地扩大对老百姓的掠夺。所以,乡镇机构改革要动一动根本性的问题,其实也就是真正落实中央新老领导交替时所提出来的推进政治文明的大原则。政治文明的核心是政治民主。政治文明虽然不可能解决一切官僚主义的毛病,甚至在许多时候看起来是没有效率的,但从大局看,从长远看,没有任何其他制度类型比得上它更有效率。如果离开这样一个思路搞改革,恐怕是摆脱不了所谓“黄宗羲定律”的。

可见乡镇改革,是根椐社会发展,经济增长,市场机制的冲击,不得不对沿用计划经济的建制进行调整、撤并、改革。既是彻底解决“三农”问题的一步,又是推进农村城市化不可少的一步,更是适应市场经济长远发展的需要。因为这种建制不但不能贴近、推动市场经济的长远增长,农村城市化的发展,反而阻碍发展。而且市场经济下许多竞争性产业和产品无须政府去确定和规划,那么作为乡镇一级在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初期,实质上是操作政府指令性的工作。但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中,以及农村产业的调整,乡镇已在许多方面失去了它的职能、作用。沿用或留存,不但成为政府工作的障碍,财政支出的包袱,而且成为农村经济发展不必要的负担。

乡镇改革的可行性,前两次乡镇改革尽管成功不大,但积聚了经验和方法。

这第三次乡镇机构改革比过去的两次具有更好的条件,环境更为宽松。第一,农村不需要挨家挨户催缴税收了,第二,新婚夫妇情愿少生不愿多生,无疑为政府减少了一个重负。第三,科技带来的行业拓展,生意看好,许多坐编干部早就想辞职,只是有点舍不得。第四,市场对人的吸引力大,城乡经济联姻正处在资源、劳务互补的大好势头。加之新一代农民对科学自愿接受,网络社会正以“三部曲”的速度进入千家万户。站点、联通、行业网络工程,有的地方电子工程也开通了,足不出户可以捕捉行业行情,科学知识管理的方法,不再需要大规模的干部下乡帮教。那么,现行建制中的大批干部就不需要保留了。干部不保留了,现行建制也相应的要改,要撤,国家一级作家,社会活动家,评论家午正高,他很有见解地谈到乡镇机构改革主要是在可行性的操作:

1、切实注意各地方的困难、矛盾,特别是落后的地方。

2、政府对裁编、减员应该拨出相应的直补资金,有利于稳定和适当过渡。因为困难大,矛盾突出,贫穷的地区裁编减员很难分流,加之这些干部大多是一心扑在政府指定的工作上,很少学有专业,有的年龄过大,还染了一身疾病,尽量人性化地去操作。

3、要用法律的程序遏制反弹。机构改革、裁编减员要建立法律的约束机制。改变过去那种权大于法的用人方式,特别是人为地设置编制.从根本上解决行政机关自身定编制,定工资的体制。否则,改革后,仍然延续过去的政策,权利,结构,操作,一夜之间又会臃肿膨胀。

4、引导、充电。由于乡镇干部层次复杂,年龄差距较大,知识参差不齐,必须深度了解,科学细化。对年龄大的不愿外出谋求发展的,一保、二养,保是给予足够的退休金,养是给予适量的信贷指导发展自养。对愿意出外谋求发展的干部,因专业知识不强,国家出资培养,使其专业知识与市场需要基本同步。

5,财政赤字,可分国家部分,集体部分,自欠部分,如果是服务性基础建设,行业,国扶工程等,应由国家一笔承担.如果是国家明令禁止的项目以及集体自议所欠,集体还.如果是自行作主合伙项目,以及吃喝等欠下的毫无疑问自负

总之,政府是代表国家的,代表人民的利益。乡镇改革,不是乡镇自身能改革好的,它关系到稳定与上一级政府的方略程序适度的问题。它涉及到政策、人事、劳保以及与社会和发展同步的问题。不改,积重难返,又与可持续性发展,农民的命运,政府的形象息息相关

参考文献:卓越<比较政府与政治>21世纪经济导报

下载谈谈20世纪80到90年代苏联改革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word格式文档
下载谈谈20世纪80到90年代苏联改革对中国国家安全的影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