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观《小孩不笨》后感
<< 小孩不笨2>>观后感
2012年3月的最后一天,为了清明节的假期,学校又安排了补课,晚上的教育心理学真令我头疼,离上课还有两三分钟,我到教室坐下,拿出准备看的小说,结果老师意外的冒出一句“今天放一部电影给你们看”,大家一下被激活了,于是,课堂的帷幕拉开了„„
这部是新加坡拍摄的电影,叫《小孩不笨》,论题材应属于教育类的吧,毕竟上的是教育心理学呀。电影开始在一个叫jerry的眼中展开,有他被戏弄的幽默,有孩童无知的纯真,有老师难以启齿的尴尬,呵呵,似乎是一场戏剧~接下来,我们又看到了家庭与孩子之间的隔阂、裂痕,学校、老师与孩子的矛盾、争锋相对。戏中有很多类似的场景,家长(或老师)总是以指责的口吻与姿态冲着孩子喋喋不休,苦口婆心,容不得孩子提出自己的意见,孩子的话常常刚出口便被堵在嘴边,被家长的眼神与唾沫逼得硬生生把自我吞下去,孩子索性失去了与大人沟通的愿望,于是一脸无奈而又可悲地互望彼此。他们心里曾发出过他们的抗议“说什么沟通啊,到头来还不是只有他们在说我们!”这,是沟通的结果„„吗?
还写了一对青年,他们是惺惺相惜的朋友,一个是jerry的哥哥,叫Tom,他其实算得上是个好学生,他有自己的才华,只不过从不被他父母看好的才华——写微博。尽管他拿了大奖,可依旧只是被父母催促把学习弄好就行了,其余的都不重要,在学校的一次搜查手机行动中,为了帮助和符老师气冲突的朋友“成才”,他被体罚,当着全校师生的面被训导主任拿鞭子抽,回到家,他默默地趴在床上,父母
站在门边心痛不已,弟弟则贴心地为他准备了一个游泳圈,他爬起来,垫上游泳圈,打开微博,发了一条“今天,杨学谦死了”,多么触目惊心的一句话,血淋淋的字眼,抒发的是他抗诉的心情,悲哀的心境,无人理解的痛苦和无奈。他反抗了!他和一帮社会烂仔混在一起,杨学谦成了真正的“烂苹果”。
和杨同一战线的成才,也同样面临着同样的成长危机,与杨相比,他的家庭环境更不好,家境贫寒,没有妈妈,有的只是一个粗俗暴躁的爸爸,他眼中的父亲只会拳脚相向,用武力逼迫他,也许就是这样一个环境,造成了他成长过程中的叛逆,他爱打架,爱看少儿不宜的CD,他成了别人眼中的坏青年,他爸常常训诫他,“我就是常常打架,才把自己的腿打断了,你怎么不学好啊?!”但这种谈话甚至于动武换来的结果只是父亲悲凉地躺在狼藉的地板上,儿子夺门而去,把那扇陈旧的木门合上了,这扇门也许就是父亲与孩子之间的心门„„
事情慢慢地发展演进,在一系列的碰撞摩擦之后事情有了新的转机,而这部电影中的确出现了几个积极因素,引导父母孩子的良好因子,首先,是郝老师对一贯习惯于训斥学生的符老师的劝导“要看到他们的优点,不要只看到他们的缺点,称赞是一把沟通心灵的钥匙,而这把钥匙掌握在每个人的手中。”这句话的要点也是贯穿整部电影的主线,传达的是亲子关系的沟通的重要性、技巧性,还有称赞对于交流的巨大作用。微博对于Tom一家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父母对于Tom的离经叛道的行为感到无力时,他们在Tom的电脑上看到的其发的微博,这些都是他的心情写照,不再只是面对父母的“嗯,啊,哦”,而是真实的自己,父母带着疑虑与好奇慢慢地一条一条把微博读完,读着读着,他们抽泣了,流泪了,有自责,有后悔,有痛心,在这时,他们才知道自己的孩子原来有这么多的想法,有这么多要急于表达的思想和情绪,可是,孩子从未展露过,或许是做父母的从未给过他们机会,于是,双方的距离越来越远,远到只看到彼此的身份的概念,却无法体会其中真正的含义,当学谦在抢劫老太太时,和成才一起夺命奔走时,背景里出现了曾对他 “恨铁不成刚”的爸爸、妈妈、奶奶、老师。他带着迷惘、冲动干下了有点匪夷所思的事,“看起来我的家里什么都有,其实,那里面什么都没有”,这也许就是他成为现在这样的根本原因吧。缺失了爱,缺少了完善人生的必需之爱,对于一个需要引导的孩子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还想提一位小朋友,呵呵,在我心里他还是个很可爱纯真的孩子,在哥哥急需钱的时候,他做出了让步,说“我不想要哥哥坐牢”,这句心里话,让哥哥对这个亲情淡薄的家庭感受到了一丝温情。
在成才与生有残疾的父亲中间,她应该可以称之为润滑剂的一个人物,电影中好像都没提到她的名字,姑且叫她叫胖婶吧,成才爸对儿子的管教感到无力时,他就和她唯一的朋友胖婶聊天,胖婶问了他几个问题后,真的也是恨铁不成钢呐,她亲身示范与下级、女儿的相处之道,告诉他要学会看到别人的优点,多称赞他人,还要学会对儿子表达自己的爱,要对你爱的人说“我爱你”,成才爸听了后也若有所悟,帮儿子买了个书包,并备好了饭菜,尽管是又一次的不欢而散,但我们还是看得出父亲的主动靠近,父亲的还是肯为改变父子之间的关系付出努力的。
剧中的高潮来了。学谦与成才在知错后,主动返回找那位被抢劫的老婆婆,可众人怒气难平,依旧要将他们交给警察,还惹来了地头蛇的追打,在无助之时,学谦的手机无意之中接通了爸爸的手机,在爸爸的手机上出现了儿子身陷困境的画面,爸爸着急了,他在300万合同与救儿子之间毅然决然选择了后者,当他匆匆赶到时,儿子正被别人围困着,随后妈妈、奶奶也赶来了,问清楚原因后,见众人的态度依旧坚决,妈妈动容地对众人说道“我们看了我儿子的微博以后才发觉我们给予他的实在是太少了,今天会这样,大部分原因都出在我们做父母的身上,请你们给我儿子一个机会吧,他是个好孩子啊„„”,眼看着警察向这边走来,父亲急了,他抓住老婆婆的手,恳求她给儿子一个机会,老人很犹豫,爸爸看着他们的脚步越来越近,忙把儿子手中的项链抓过来,说“就说是我偷的,就让警察抓我吧!”,眼看快来不及了,爸爸一下子弯膝跪下,大家震惊了,包括妈妈、包括一直没感受到疼爱的Tom,父亲那背水一战的一跪,把每一个陷入此种情景的人都感动了,有你,有我。接着,婆婆对警察说,我闲着没事打电话玩不行呐,于是,好心的婆婆保全了一个犯错的、缺少关爱的孩子。这个地方是最让我感动的地方,也许我自己心里面也有一段久未触动的伤痛,被这部电影一撩拨,疤痕里的脓水依旧是腥臭难闻,带着对过去的回望,泪水竟抑制不住了。
也是在这个时间中,成才被好几个社会青年围攻,路过的成才爸火急火燎地保护儿子,结果发生了意外,打斗之中翻下楼梯,头部受
到了重创,住院后,爸爸在抢救。胖婶也赶过来帮忙,在内心受到煎熬的途中,胖婶对成才讲述了成才爸对儿子所做的种种,包括为儿子的错误求情,包括手抄160多份的推荐信交给新加坡各所学校的校长,包括那次被搁置在衣柜的书包,包括父亲难得的主动向儿子示好的三个字“我 爱 你”„„听着听着,成才捂脸抽噎,情不能已,原来他错过了父亲的这么多的语言,原来被误解了这么多的父亲,也有他的无奈,原来,我还有这么多话没对父亲说。胖婶说“你爸爸他爱你,有太不会爱你”,这句通过他人之口传出来的父爱,彻底地把一个需要爱的青年的心理防线打垮了,都说爱是直接上最伟大的力量,果然,成才忏悔,他回到家拿出那个并不好看的书包,背上它,然后去校长办公室请求再给一个上学的机会,无奈,校长拒绝了,在成才爸弥留之际,爸爸对成才说“既然你喜欢打架,那就打到世界去。”悔恨的成才把爸爸的话记在心中,真的如爸爸所说,既然喜欢,就把这个爱好发挥到最大,在剧末,成才果真在世界舞台上打出了名堂,也算慰藉在天上看着他的爸爸。
符老师也是一位态度有明显改变的人物,他确实是一位好老师,只是从未找到过与“问题学生”进行良好沟通的方法,导致师生之间的关系很差,在历经一次辞职**之后,他看清了一些事实,学生并不是需要老师拿着鞭子的教育,喷着唾沫的指责,他们需要的是对他们的尊重与鼓励,正如与学生相处融洽的郝老师而言,每个人都有一个好孩子,一个坏孩子,只要找到那个好孩子,那么他就是好孩子。在第二次面对只考了12分的晶晶时,他甩掉了以前责备的口吻,用
了轻松且积极的态度对学生说,只要进步了就值得鼓励,加油哦!他的改变的确很有效果,积极的沟通改变了人与人之间不和谐的空气。
在快结束时,场景是jerry在进行文艺汇演,舞台下有他的爸爸、妈妈、哥哥为他鼓掌„„
“烂苹果干吗要丢掉,只要把坏的切掉,就还是好苹果啊,要是丢了,就没了。”教育在于挽救,不在更彻底的毁灭。教育需要的是有效高效率的沟通,成功的交流把人与人之间的界限淡化,让彼此更贴近,营造出一个和谐有利的成长环境、生活环境,不要总是以己为尊,别自以为是地叫孩子按照你的想法去做,这始终是你的强迫式灌输,没有他们主动自愿地消化吞咽,只会把孩子逼死。对于以后有可能成为教育者的我们,你作为社会中的一员,必然会面临沟通交流的问题,当我们要别人接受自己的意见时,前提要让对方乐于听取,愿意听取,以涓涓溪流似的方式浸入他们的心灵,当对方对更积极的态度时,才继续你的下一步动作,否则,赶快停下你的动作。同时,赞美是世上最好的化妆品,别吝惜你对别人的称赞,善意会让你和我都更美丽。记住,我们的目标是让他们和自己的关系更融洽,所以,收起你那套教条吧,赞美和尊重就足矣。
2012/4/1 晚上九点十二分完成
第二篇:小孩不笨2 感后感
握在你手心里的天才
——小孩不笨2观后感
“你最后一次称赞别人是几时?你最后一次被别人称赞是几时?”这是电影小孩不笨2在片头打出的字幕。就是这两句话勾起了我对电影的兴趣。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得到别人的肯定来证明自己的价值,那么又有多少人在不断的称赞别人的优点呢?
这个电影反映了社会一直关注的问题——教育孩子的问题。电影中有三个不同性格的小主人公:杨学谦、成才和杰利。电影的情节也是以这三个主人公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中所发生的事情展开的。下面,我想分别谈一下我对这三个小主人公的遭遇的看法。
先说一下学谦,他是杰利的哥哥,他们的爸爸是个高端的IT人士,演讲一个小时就可以赚到500元。他们的妈妈是一个知名杂志的编辑。两个人的工作都很繁忙。可以说学谦生活在一个很富裕,但是很少有爸妈陪伴的家庭。
学谦是一个电脑高手,博客写的非常棒。可是他的这个才华并没有得到学校和家长的认可,在老师和家长的眼里,他就是个成绩差的“坏学生”。无论他做什么,家长的反映就只有一种:批评。有一次,爸爸的电脑坏了,学谦帮爸爸修好后拿去公司给爸爸,爸爸非但不感激,反而对他一通批评,错怪是学谦淘气,拿电脑玩才把电脑弄坏的,根本没有给学谦任何解释的机会。试想孩子的小小躯体承载了多大的委屈,又对爸妈有怎样的失望呢?
就是这样,孩子一次次地对父母失去希望,直到最后变成了绝望。以至于他遭到了学校的鞭打,去一些不良少年的身上寻找温暖,去偷东西,甚至差点走上打劫的违法犯罪的道路。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后果?我想这与爸爸妈妈的教养方式是分不开的。
我觉得爸爸妈妈应该像尊重成年人那样尊重孩子,用和成年人平等的沟通态度去和孩子交流。爸爸妈妈应该试着理解孩子,试着走进孩子的世界,试着用孩子的眼光去看问题。
再说一下成才,他生活在一个并不富裕的单亲家庭中,爸爸是他在在这个世界上的唯一亲人,爸爸很爱很爱他,可是爸爸很不会爱他,爸爸对她的爱的方式就只有一个:打。这也是他爸爸的爸爸对待他爸爸的方式。
成才被学校开除,和学谦一起偷东西,也和学谦一样差点走上打劫的违法犯罪的道路,甚至在这时爸爸因为救他而负伤,经抢救后还是走向了天堂。成才的人生是悲惨的,前十几年他都不确定爸爸究竟爱不爱他,当他知道爸爸对他的爱时,爸爸却不在了。那么是什么造成了这种悲哀?
我想除了他父亲对他不良的管教方式以外,学校的责任也是重大的。学校称他这种成绩差的学生是烂苹果,对这种不好好学习,又经常打架的学生更是拒之于千里之外,根本不给他们任何在学校学习的机会。其实,苹果烂了,把烂的地方削掉还是可以吃的。
我觉得父母要多夸赞自己的孩子,不要经常打骂他们。要学会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让孩子知道你是爱他们的,并且要试着用正确的,温和的态度爱他们。
至于学校,除了应该发现每个孩子的优点以外,更有责任帮助孩子改掉他们的缺点。学校不应该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除此之外,学校还有一个特殊的任务,那就是教会家长如何以正确的方式爱孩子,教育孩子。
最后,我们来谈一下杰利。发生在他身上的有两个典型的事例。第一个事例:他误以为自己在同学的恶搞下,搞大了一个小女生的肚子。最后他听信“吃菠萝可以流产”说法,让那个小女孩吃了很多菠萝,最后肚子痛去了医院。而导致这一滑稽后果的恰恰是家长和老师们。因为在他向老师们和家长询问小孩子是怎么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他们的观点就只有一个:大了你就知道了。
那么,我们究竟该不该对小孩子进行性教育呢?我觉得这是有必要的。进行性教育除了能让孩子认识我们身体的奥秘以外,也能教会他们学会如何保护自己。
第二个典型事例是他为了爸爸能去看他的演出,打算存500元买爸爸一个小时的时间。但由于筹不够钱,他偷了小卖部的钱。被发现后,父母异常生气,他们以为孩子偷了这些钱去买自己喜欢的卡通卡片。可是孩子恰恰是卖了自己所有心爱的卡片,只为了买爸爸一个小时的时间。难道我们还读不懂孩子的心吗?
其实,孩子的要求很简单,他们只是想爸爸妈妈多陪陪他们,多给予他们一些爱和关注。
这是一个很有教育意义的电影,这是一个值得父母和学校去看的电影。爸爸妈妈和老师们,你们会正确对待孩子们吗?也许因为你们的不同方式,他们的人生就变得不同。孩子是天才还是蠢材就在你们的一念之差。请思考该如何对待手里的孩子们?
第三篇:观小孩不笨有感
观《小孩不笨》有感
四(1)班 陈蓝妮家长李虹
三月份孩子的学校组织了一个月周末的亲子活动,让我们做父母的有更多的机会同孩子一起共处,一起交流,一起分享影片中的喜怒哀了,同时也更好的与孩子有了沟通,有了交流的平台。
这几部影片看下来,作为家长的我们感触颇深,孩子也是受益匪浅。《小孩不笨Ⅰ》里所讲的三个小主人公,在别人眼中他们都是“坏 ”孩子,“差”孩子,因为作为学生的他们学习成绩差,所以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可正是这三个可爱的“坏”孩子,在关键时刻却救人一命,挽救了一个家庭的破碎。另一个发挥自己的特长,克服世俗的眼光,通过努力终于让自己喜爱的绘画得到了社会的认可。总结片中种种,作为家长的我觉得,对于我们的孩子,不能只看成绩,看分数去评价他们的好与差,孩子首先要健康快乐的生活,才能有动力去完成其他。一个孩子的学习成绩,只是他人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章节。我认为一个优秀的孩子应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仅有这些还不够,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社会,还要加强孩子们的情商教育,只有这样日后孩子长大才不会在极其现实的社会中冷漠无情。我们要让孩子健康优秀的同时,更要让他们知道社会的冷暖;同时我们在教育我们的孩子的同时也要提高自己,不得片面的去要求我们的孩子。
《小孩不笨Ⅱ》里讲的是进入青春叛逆期的孩子,这种阶段的孩子,往往被许多家长投诉“坏”,不听话,难沟通。果真如此吗?其实青春叛逆期是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历的。如果此时作为老师
和家长的我们给与适当教育,只是谴责和谩骂,加上暴力,这样可能真的会毁掉孩子一生。其实没有孩子天生就坏,也没有真正的不可雕的朽木,而是作为家长和老师的我们要以健康的方式去和孩子沟通,多点鼓励与肯定,多点耐心与包容,一朋友的立场去和他们交流,你将会发现我们每个孩子其实都是一块不可多得的美玉。只要我们正确的与他们多沟通,正确的多引导他们,每个孩子都不会让我们失望。
总之,作为孩子的父母和师长,仅仅只是尽自己的义务和责任还不行,我们只有给孩子更多的赏识,肯定以及包容,相信我们的孩子绝不会让我们失望的,他们将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第四篇:观《小孩不笨》有感
电影《小孩不笨1》《小孩不笨2》观后感
教师教育学院2010级5班 程盼1009050
32电影揭示了新加坡社会的教育问题,同时也触动了我们,我们的素质教育难道只是口号?所以我们也要及时的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特别是我们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
一、现在的家长态度
在现实的教育过程中,家长常常给孩子三六九等地“过滤”,极大地伤害了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他们在饱受学业压力的同时,还要承受来自快班同学的嘲笑、亲戚朋友和社会的舆论压力。他们稚嫩的肩膀又能承受多少呢?
如果仅以分数来衡量孩子的能力,恐怕我们会失去很多优秀的人才。主人公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让我们看到了不管是富人还是穷人,对孩子的教育都只注重“会不会读书”。表面上看,这是为孩子好,但这种家庭教育是片面的,孩子的个性和才能不要说被发掘,就连那一点“闪光点”也会被浇灭,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适应社会的能力都有反作用。
二、家庭教育的特点
(一)家庭教育早期性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即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即启蒙之师。所以家长对儿童所施的教育最具有早期性。一般来说,孩子出生后经过三年的发育,进入幼儿时期,从3岁„„6岁是学龄前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早期教育阶段,这是人的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我国古谚有:“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幼儿期是人生熏陶渐染化的开始,人的许多基本能力是这个年龄阶段形成的,如语言表达、基本动作以及某些生活习惯等等,性格也在逐步形成。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认为,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如果把他本人17岁达到的水平算作100%,那么4岁时就达到了50%。4-8岁又增加了30%,8-17岁又获得了20%。
可见幼儿在5岁以前是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是进行早期智力开发的最佳时期,如果家长在这个时期所实施的家庭教育良好,将是孩子早期智力发展的关键。古往今来,许多仁人志士,卓有成效的名人在幼年时期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他们日后成才的一个重要原因。如,德国大诗人、剧作家歌德的成才,得力于家庭的早期教育。歌德2-3岁时,父亲就抱了到郊外野游,观察自然,培养歌德的观察能力。3-4岁时,父亲教他唱歌、背歌谣、讲童话故事,并有意让他在众人面前讲演,培养他的口语能力。这些有意识的教育,使歌德从小乐观向上,乐于思索,善于学习。歌德8岁时能用法、德、英、意大利、拉丁、希腊语阅读各种书籍,14岁写剧本,25岁用一个有月的时间写成了闻名于欧洲的诗歌《少年维特的烦恼》。再如古代以“父子书法家”著称的王羲之、王献之,有过1350多项发明的大发明家爱迪生,一代文学巨星郭沫若,茅盾等名人的成长过程都说明了家庭教育对早期智力开发是十分重要的。反之,人的幼年时期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而影响智力正常发展的事例也是不少的。如印度“狼孩”卡玛拉,从小被狼叼去,8岁时被人发现,但其生活习惯已与人两样,其生活习惯几乎与狼一样,四肢爬行,吃生肉,昼伏夜行,后来经过人为的训练,两年后才能站立,六年后可以象人一样行走,四年内学会了6个单词,在他17岁时,智力水平仅达到3岁孩子的水平。据《中国妇女报》披露,我国南京市一姓马的工人因患有精神性心理疾病,深怕孩子受人迫害,将自已的三个子女从小锁在家中,人让他们与外界接触,长达十几年,致使这些孩子智力低下,言语迟缓,与同龄人相比,智力及生活能力差异很大,近于白痴,所以不可忽视家庭教育早期性的作用。
(二)家庭教育连续性
家庭教育第二个特点是连续性。孩子出生后,从小到大,几乎2/3时间生活在家庭之中,朝朝暮暮,都在接受着家长的教育。这种教育是在有意和无意、计划和无计划、自觉和不自觉之中进行的,不管是以什么方式、在什么时间进行教育,都是家长以其自身的言行随时随地的教育影响着子女。这种教育对孩子的生活习惯、道德品行、谈吐举止等都在不停地给予影响和示范,其潜移默化的作用相当大,伴随着人的一生,可以说是活到老学到老,所以有些教育家又把家长称为终身教师。这种终身性的教育往往反映了一个家庭的家风,家风的好坏往往要延续几代人,甚至于十几代、几十代,而且这种家风往往与家庭成员从事的职业有关。如:杏林世家”、“梨园之家”、“教育世家”等等。同时家风又反映了一个家庭的学风,学风的好坏也往往延续几代人、十几代人、几十代人。如在中国近代,无锡人严功增补清未《国朝馆选录》,统计自清顺治三年丙戌科至光绪三十年甲辰科,状元共114人,其中父子兄弟叔侄累世科第不绝者,如苏州缪、吴、潘三姓,常熟翁、蒋两姓、浙江海宁陈、查两姓。看得出、家庭教育的连续性往往对人才群体的崛起有着重要影响。这种情况。古、近代比较突出,在当代
随科学的发展、社会的需求、待业的增多,人们择业面宽,一个家庭中所有的成员不可能都从事同一种工作,但都不乏见到这种情况,即有些家庭成员工作中屡屡出现成绩、受表彰,而有的家庭中成员违法犯罪接二连三。这都与家庭教育连续性有着很大的关系。
(三)家庭教育权威性
家庭教育的权威性是指父母长辈在孩子身上所体现出的权力和威力。家庭的存在,确定了父母子女间的血缘关系、抚养关系、情感关系,子女在伦理道德和物质生活的需求方面对父母长辈有很大的依赖性,家庭成员的根本利益的一致性,都决定了父每对子女有较大的制约作用。父母的教育易于被孩子接受和服从,家长合理地使用这一特点,对孩子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形成是很有益处的,对于幼儿来说,尤其是这样。幼儿在与其他小朋友们玩耍游戏中,出现争执情况时,往往引用父母的话来证实自已的言语行为是对的,如他们喜欢说:“我爸爸是这样说的。”或“我妈妈是那样做的。”等等。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性决定着孩子如何看待接受幼儿园学校及社会的教育。孩子与父母的关系,是孩子最先面临的一种重要的社会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几乎体现了社会人伦道德的各个方面,如果这种关系中形成裂痕和缺陷,孩子尔后走向社会,在各种人际关系中就会反映出来。因此强调父母权威的重要,还因为父母在孩子幼年时代始终扮演着双重角色:即既是孩子安全生存的保护者,又是人生启蒙的向导。父母教育的效果如何,就看父母权威树立的程度,父母权威的树立必须建立在尊重孩子人格的基础上,而不是封建的家长制上,明智的家长很懂得权威树立的重要性,更懂得权威的树立不是靠压制,强求、主观臆断,而是采用刚柔相济的方法。父母双方在教育子女的态度上首先协调一致,并相互配合,应宽则宽,应严则严,在孩子面前树立起一个慈祥而威严的形象,使孩子容易接受父母的教育。
(四)家庭教育感染性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血缘关系和亲缘关系的天然性和密切性,使父母的喜怒哀乐对孩子有强烈的感染作用。孩子对父母的言行举止往往能心领神会,以情通情。在处理发生在周围身边的人与事的关系和问题时,孩子对家长所持的态度很容易引起共鸣。
在家长高兴时,孩子也会参与欢乐,在家长表现出烦躁不安和闷闷不乐时,孩子的情绪也容易受影响,即使是幼儿也是如此。如果父母亲缺乏理智而感情用事,脾气暴躁,都会使孩子盲目地吸收其弱点。家长在处理一些突发事件时,表现出惊恐不安、措手不及,对子女的影响也不好;如果家长处惊不变、沉稳坚定,也会使子女遇事沉着冷静,这样对孩子心理品质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作用。
(五)家庭教育及时性
家庭教育的过程,是父母长辈在家庭中对孩子进行的个别教育行为,比幼儿园、学校教育要及时。常言道: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家长与孩子朝夕相处,对他们的情况可以说是了如指掌,孩子身上稍有什么变化,即使是一个眼神、一个微笑都能使父母心领神会,故此做为父母通过孩子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能及时掌握此时此刻他们的心理状态,发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及时教育,及时纠偏,不让问题过夜,使不良行为习惯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而幼儿园、学校之中,教师面对着几十个孩子,只能针对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进行共性教育,也就是群体教育,因时间及精力所限,不可能照顾到每个孩子的特点,容易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甚至因此使孩子对教师的照顾不周而产生不信任感,而家长可以及时引导孩子端正认识。因此家长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既可以使孩子在进入幼儿园之前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接受集体教育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又可以弥补集体教育的不足。
小孩不笨两部电影中无时无刻不流露出家庭教育的深刻影响力。家庭环境和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小孩的成长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不应该吝啬我们的赞美的言词,不应该只看重大人的事情,多听孩子说,做一个倾听者。建立一个真正民主的家庭。
第五篇:观《小孩不笨》有感
观《小孩不笨》有感
这次培训过后,我们一起观看了一部教育影片《小孩不笨》。观影过程中,我们时而开心地大笑,时而窃窃无语感动。这部影片使我感触颇多。
回忆这走过的这些岁月,是否在对别人的的称赞上显得有些吝啬呢?是否被别人称赞带来的感动已经离自己很远了呢?难道就是称赞别人一下真的会很难吗?或许就是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几句话,一个动作一个表情,就可以改变很多事情。有句话说得很好,“资源放错地方就是垃圾,垃圾放对地方就是资源。”但为什么就是这样一点小小的变化就可以发生这么大的作用,那自己为什么都不愿意做呢?
无论大人小孩都需要获得称赞,都需要赏识和鼓励,因为它可以给人一股强大的推动力,让人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一切事情,获得连自己都想不到的结果。(观后感 www.xiexiebang.com)其实每个小孩里面,都有一个好孩子和坏孩子,只要你唤醒他们心目中的那个好孩子,他们就会把最好的拿出来。
影片中的孩子刚进入青春叛逆期,父母们通常会认为孩子很坏不听话,很难与孩子沟通,其实孩子真的坏吗?真的完全无法和孩子沟通吗?每个孩子都会经历叛逆期,如果这个时候,家长和老师们没给予适当的教导,反而一味地谴责他们,认定他们是朽木不可雕,或许,社会真的会多一个败类。别因为大人的无知而害了孩子。其实,只要大人们和孩子有健康的沟通方式,多赏识他们,包容他们,给予他们肯定,放下身份做他们的朋友,将不难发现,其实每个孩子都是好孩子。
父母子女之间,连接他们的并不是责任,而是他们之间的爱。没有沟通,就注定会产生冲突;没有沟通,就失去了彼此了解的机会;没有沟通,我们无法正确对待彼此的爱;没有沟通,我们不知道对方在什么时候最需要的是什么;没有沟通,我们甚至不知道自己失去的、错过的是什么。
作为幼儿教师,我想连接我们和孩子的不也是爱吗?只有用心和孩子沟通,用心爱孩子,孩子才会用纯真的笑脸回馈我们。让我们行动起来,让我们的身边充满无尽的爱!
王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