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史志序
《大事记》历经数年的辛勤工作即将问世了,这部书是继《志》之后又一部重要的党史资料,是40余年创业历程的结晶,它的出版发行是精神文明建设所取得的又一项丰硕成果。
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组建的,是**最北部的**部队。建**余年来,广大干部职工牢记屯垦戍边的历史使命,在各级党委的正确领导和地方各族群众的大力支持下,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克服了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兴修水利,开荒造田,发展生产,兴建企业,创办学校,在昔日的戈壁荒滩上建起了农林牧副渔协调并进,工交建商综合经营,科教文卫事业全面发展的军垦新城,为开发、建设和保卫边疆做出了不可替代的历史性贡献,在祖国的西北边陲描绘了一幅“屯垦戍边”的壮美画卷。
这40年,是不断发展壮大的40年,是中国共产党屯垦戍边伟大创举在边疆地区成功实践的40年。40年来,广大军垦战士为“屯垦戍边”事业贡献了智慧和汗水,做出了奉献和牺牲,饱偿了曲折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同时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使我们对“屯垦戍边”事业的认识和实践活动更加成熟。40年的历史证明,的发展得益于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的伟大创举,得益于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恢复**的英明决策,得益于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对屯垦戍边事业的进一步加强和支持。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中央**号文件,为及今后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党委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强农兴牧、重工活商、深化改革、放宽政策、调整结构、发展庭院、种养加相结合,加快产业化进程,产供销一体化,加快城镇化建设,贸工农全面发展”的发展思路,并大胆实践,努力把和建设成为西部边境的一颗明珠。
“盛世修志”,志载盛世。《大事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以翔实的历史资料、严谨的科学态度,纯朴的语言风格,真实的记述了发展变化的历史变迁,记述了广大军垦战士为建设**创造的不朽业绩和作出的不懈努力。“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大事记〉〉是**屯垦戍边40余年的宿影,悉心研读,不仅可以领略历史,感悟现实,面且有助于指导各级党组织、各级领导干部的工作;不仅是子孙后代可信可用的史料,而且不失为一部向军垦后代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
回顾过去,我们激情满怀,展望未来,我们任重道远。我们相信,有着光辉历史和能打硬仗的**军垦战士,一定会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顽强拼搏,为实现“致富职工群众,发展壮大兵团,增强戍边实力”的目标,为祖国的安宁,为边疆的稳定和经济发展与繁荣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优秀作文集序(模版)
青春的印记随书页飞扬
“让每届学子都留下点什么。”校长的一句话,被一本作文集拿来实践了8年。2005年,一本《高三优秀作文集》问世,使一届孩子的心声有了回响。从此,在飞扬的岁月里,青春有了纪念的底本。
今天,高三优秀作文又一次编纂成册,意味着又一届学子留下了什么。“留下了什么?”在一行行文字的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思想,文章结集亦是思想的汇编,于学子,用思想丈量社会,用笔尖记录人生,可以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于我们,三年的时光,并没有辜负身为教育者的名分,一路与学子同行,相携相依。
《高三优秀作文集》不仅是青春的絮语,更有语文教育者对文章的仔细研读,对句读的审慎修改,对标题的思考,如何谋篇布局的心路历程。在每一篇文章的评析中,在每一次伏案的批改中,都寄予了我们老师的一份期许:打造最好的写作。
最好的写作,源于对社会的感悟、对人生的思考,在世事洞察中品味酸甜苦辣;最好的写作,源于真情实感的流露,“情深而不诡”,“义直而不回”,“事信而不诞”;最好的写作,源于一步一陟的积累,闲来润笔,无事品读,将零碎的思想拼接,衍化成深刻的主题„„ 岁月不停,批改不辍,梦想不息。
“打造最好的写作”成了全体语文组教师的目标,也成就了《高三优秀作文集》的气象。《高三优秀作文集》没有太多的色彩,她是纯粹的脚本,以课改作文为圭臬,注重思想的深刻,摒弃语言的矫作;注重智慧的生成,摒弃知识的再现。其中文章的语句或许稍显苍白,但足可以引导我们怎样行文走笔;主题挖掘或许稍显力弱,但足可以让我们领略思维的高度。
如你不弃,请翻开它们,在借鉴中前行,在反思中跨越,以之为标杆,让自己“优秀”,亦或超越这种“优秀”。
如你不弃,请翻开它们,墨香氤氲中你会看到那早已流逝的青春影像,那流淌在笔尖上的成长。
看,青春的印记正随书页飞扬!
本溪县高级中学
第三篇:史志工作规划
史志工作规划
永州市党史与地方志征集编纂办公室
(2007年3月19日)
为了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全市史志工作,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转发<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2006-2010年工作规划>的通知》(中办发〔2006〕23号)和《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关于转发省委党史研究室<湖南省2006-2010年党史工作规划>的通知》(湘办发〔2006〕29号)精神,结合永州实际,特制定永州市2007-2011年史志工作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史志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着眼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着眼于党和政府的工作大局,结合永州实际,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充分发挥史志工作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更好地为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服务,为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服务,为培育“四有”新人服务,为建设速度永州、和谐永州、活力永州服务。
二、主要目标
坚持把以史鉴今、资政育人作为根本任务。党史工作在继续做好民主革命时期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工作的同时,以社会主义时期包括改革开放新时期为重点,认真研究总结中国共产党在永州的各级组织领导本地群众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经验,全面做好党史资料征编、党史重要事件和人物研究、党史宣传教育、党史工作的联络指导等工作;地方志工作要继续宣传贯彻《地方志工作条例》,重点做好年鉴的征集编纂和第二轮县区志的修编指导工作;要创新史志工作机制和方法,拓展史志工作领域,树立史志成果精品意识,出一批有一定思想高度、有一定学术价值、有一定社会影响的精品力作,进一步发挥史志工作在全局工作中的作用,扩大史志工作的影响力;要加大为现实服务的力度,用党的伟大成就激励人,用党的优良传统教育人,用党的成功经验启迪人,用党的历史教训警示人,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前进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要加强对县区史志工作的业务指导和组织协调工作;要加强史志部门的内部建设,不断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研究水平,实现全市史志工作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三、主要任务
(一)全面推进以党史正本编写出版为重点的党史征研工作
1.继续抓紧做好《中国共产党永州历史》第一卷的修改编写工作,2008年底出版发行;第二卷在2007年初审定提纲、2008年初完成初稿、2009年出版发行;第三卷在2007年底审定提纲,2008年底形成初稿、2010年出版发行。
2.协调、指导县区全面启动党史正本编写工作,并在2011年全面完成县区党史正本的编写工作。
3.加强资料征集的基础工作,重点做好社会主义时期党史专题资料的征集和研究。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广泛征集新中国成立以来包括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党史资料,有计划地系统地整理编纂永州社会主义时期党史专题资料丛书,每1-2年出版一本。
4.进一步加强重要党史人物研究。重点做好陶铸、江华等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的有关工作,完成《江华传》、《陶铸的人生之路》的有关承编任务。积极参与李启汉、陈为人、李达等同志110周年、唐生智诞辰120周年纪念活动及有关人物研究。
5.认真完成省委党史研究室、省地方志办公室和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党史征研、地方志编纂工作任务。
(二)努力做好党史联络工作
1.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和实际工作需要,及时调整充实各级党史联络组,保持党史联络组的生机和活力。组织老同志协助市、县史志部门编写地方党史正本和重点专题资料,在征集史料、撰写史稿、协助审核把关和协调联络等方面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每两年召开1次党史联络工作经验交流会。
2.继续组织和发动老同志根据亲身经历撰写回忆文章,编辑出版回忆录丛书,1-2年出版一本;县区要有计划地做好老同志回忆录的整理工作,为存史、资政、育人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每年向省党史联络组提供3-5篇较高质量的回忆文章,供省编《回忆录》选用。
(三)扎实做好地方志工作
1.继续协调、指导县区完成第二轮志书修编工作,2007年底全部结束,并出版发行。
2.2007年启动回龙圩管理区、金洞林场、凤凰园经济开发区和市直部门专业志编纂工作,2011年底结束。
3.筹备《永州市志》编纂工作,争取2011年启动。
4.努力办好《永州年鉴》,逐渐摸索出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动作模式,打造“精品年鉴”,推出年鉴副产品,发展新品种,创新年鉴出版形式,引入多媒体光盘、制作电子版年鉴和网络版。
5.2007年编写出版《永州纪事》(1996~2006),以后每5年编写出版1卷《永州纪事》。
(四)认真读史用志,搞好史志宣传工作
1.组织编写《当代永州》人物系列丛书《科教精英》、《企业名星》、《文体骄子》、《民间奇人》、《公仆情怀》等,从2007年起,每年编写、出版一卷,用当代永州人的事迹教育当代人。
2.组织编写永州市及各县区党史简明读本,开展党史宣传教育工作,扩大党史工作的影响。
3.整理校注出版清康熙33年的《永州府志》,共33卷,2010年出版。
(五)加强对全市史志工作的统筹规划和业务指导
加强对全市史志工作的组织和指导,做好重大党史事件和重要党史人物纪念活动的组织协调工作;加强对县区史志部门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史志工作队伍的素质和研究水平;为县区史志部门解决具体、实际困难。
四、措施与要求
1.各级党委要十分重视史志工作。史志部门是党委和政府的重要工作部门,承接着史志工作规划和组织、史志研究、人物研究、资料征编、史志宣传教育以及总结历史经验、提供历史借鉴等重要工作。各级党委、政府要按照中央领导提出的“以感情留人、以事业留人、以适当待遇留人”的指示精神,为史志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条件,在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重要工作的开展、经费的落实、办公条件的改善等方面,切实给予关心和帮助。
2.加强机关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要巩固和扩大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要抓好理论学习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进一步增强党史干部政治上的敏锐性和思想上的坚定性,增强做好史志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3.加强干部培训和队伍建设。要按照“健全机构、稳定队伍、充实力量、提高素质”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史志队伍建设。不断充实和加强史志工作队伍,努力培养业务骨干和学术带头人。积极推荐史志干部参加中央、省里举办的培训班;组织1-2次全市性的史志干部业务培训班;适当组织专题研究、座谈会和研讨班。不断提高队伍素质,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富有战斗力的史志工作队伍。
4.确保经费投入。各级史志工作经费要列入财政预算,由同级财政部门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和财力状况统筹安排。
5.加强史志工作的横向联系与交流,开展有效协作。加强与市直有关部门、党校、高等院校、社科研究单位及专业工作者的联系、交流与合作,整合史志工作力量,充分发挥各方面史志研究工作者的作用,推动全市史志工作的协调发展。
发布部门:永州市政府 发布日期:2007年03月19日 实施日期:2007年03月19日(地方法规)
第四篇:史志工作规划
史志工作规划
永州市党史与地方志征集编纂办公室
(2007年3月19日)
为了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全市史志工作,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转发<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2006-2010年工作规划>的通知》(中办发〔2006〕23号)和《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关于转发省委党史研究室<湖南省2006-2010年党史工作规划>的通知》(湘办发〔2006〕29号)精神,结合永州实际,特制定永州市2007-2011年史志工作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史志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着眼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着眼于党和政府的工作大局,结合永州实际,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充分发挥史志工作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作用,更好地为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服务,为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服务,为培育“四有”新人服务,为建设速度永州、和谐永州、活力永州服务。
二、主要目标
坚持把以史鉴今、资政育人作为根本任务。党史工作在继续做好民主革命时期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工作的同时,以社会主义时期包括改革开放新时期为重点,认真研究总结中国共产党在永州的各级组织领导本地群众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经验,全面做好党史资料征编、党史重要事件和人物研究、党史宣传教育、党史工作的联络指导等工作;地方志工作要继续宣传贯彻《地方志工作条例》,重点做好年鉴的征集编纂和第二轮县区志的修编指导工作;要创新史志工作机制和方法,拓展史志工作领域,树立史志成果精品意识,出一批有一定思想高度、有一定学术价值、有一定社会影响的精品力作,进一步发挥史志工作在全局工作中的作用,扩大史志工作的影响力;要加大为现实服务的力度,用党的伟大成就激励人,用党的优良传统教育人,用党的成功经验启迪人,用党的历史教训警示人,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前进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要加强对县区史志工作的业务指导和组织协调工作;要加强史志部门的内部建设,不断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研究水平,实现全市史志工作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三、主要任务
(一)全面推进以党史正本编写出版为重点的党史征研工作
1.继续抓紧做好《中国共产党永州历史》第一卷的修改编写工作,2008年底出版发行;第二卷在2007年初审定提纲、2008年初完成初稿、2009年出版发行;第三卷在2007年底审定提纲,2008年底形成初稿、2010年出版发行。
2.协调、指导县区全面启动党史正本编写工作,并在2011年全面完成县区党史正本的编写工作。
3.加强资料征集的基础工作,重点做好社会主义时期党史专题资料的征集和研究。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广泛征集新中国成立以来包括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党史资料,有计划
地系统地整理编纂永州社会主义时期党史专题资料丛书,每1-2年出版一本。
4.进一步加强重要党史人物研究。重点做好陶铸、江华等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的有关工作,完成《江华传》、《陶铸的人生之路》的有关承编任务。积极参与李启汉、陈为人、李达等同志110周年、唐生智诞辰120周年纪念活动及有关人物研究。
5.认真完成省委党史研究室、省地方志办公室和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党史征研、地方志编纂工作任务。
(二)努力做好党史联络工作
1.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和实际工作需要,及时调整充实各级党史联络组,保持党史联络组的生机和活力。组织老同志协助市、县史志部门编写地方党史正本和重点专题资料,在征集史料、撰写史稿、协助审核把关和协调联络等方面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每两年召开1次党史联络工作经验交流会。
2.继续组织和发动老同志根据亲身经历撰写回忆文章,编辑出版回忆录丛书,1-2年出版一本;县区要有计划地做好老同志回忆录的整理工作,为存史、资政、育人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资料;每年向省党史联络组提供3-5篇较高质量的回忆文章,供省编《回忆录》选用。
(三)扎实做好地方志工作
1.继续协调、指导县区完成第二轮志书修编工作,2007年底全部结束,并出版发行。
2.2007年启动回龙圩管理区、金洞林场、凤凰园经济开发区和市直部门专业志编纂工作,2011年底结束。
3.筹备《永州市志》编纂工作,争取2011年启动。
4.努力办好《永州年鉴》,逐渐摸索出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动作模式,打造“精品年鉴”,推出年鉴副产品,发展新品种,创新年鉴出版形式,引入多媒体光盘、制作电子版年鉴和网络版。
5.2007年编写出版《永州纪事》(1996~2006),以后每5年编写出版1卷《永州纪事》。
(四)认真读史用志,搞好史志宣传工作
1.组织编写《当代永州》人物系列丛书《科教精英》、《企业名星》、《文体骄子》、《民间奇人》、《公仆情怀》等,从2007年起,每年编写、出版一卷,用当代永州人的事迹教育当代人。
2.组织编写永州市及各县区党史简明读本,开展党史宣传教育工作,扩大党史工作的影响。
3.整理校注出版清康熙33年的《永州府志》,共33卷,2010年出版。
(五)加强对全市史志工作的统筹规划和业务指导
加强对全市史志工作的组织和指导,做好重大党史事件和重要党史人物纪念活动的组织协调工作;加强对县区史志部门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史志工作队伍的素质和研究水平;为县区史志部门解决具体、实际困难。
四、措施与要求
1.各级党委要十分重视史志工作。史志部门是党委和政府的重要工作部门,承接着史
志工作规划和组织、史志研究、人物研究、资料征编、史志宣传教育以及总结历史经验、提供历史借鉴等重要工作。各级党委、政府要按照中央领导提出的“以感情留人、以事业留人、以适当待遇留人”的指示精神,为史志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条件,在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重要工作的开展、经费的落实、办公条件的改善等方面,切实给予关心和帮助。
2.加强机关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要巩固和扩大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要抓好理论学习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进一步增强党史干部政治上的敏锐性和思想上的坚定性,增强做好史志工作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3.加强干部培训和队伍建设。要按照“健全机构、稳定队伍、充实力量、提高素质”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史志队伍建设。不断充实和加强史志工作队伍,努力培养业务骨干和学术带头人。积极推荐史志干部参加中央、省里举办的培训班;组织1-2次全市性的史志干部业务培训班;适当组织专题研究、座谈会和研讨班。不断提高队伍素质,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富有战斗力的史志工作队伍。
4.确保经费投入。各级史志工作经费要列入财政预算,由同级财政部门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和财力状况统筹安排。
5.加强史志工作的横向联系与交流,开展有效协作。加强与市直有关部门、党校、高等院校、社科研究单位及专业工作者的联系、交流与合作,整合史志工作力量,充分发挥各方面史志研究工作者的作用,推动全市史志工作的协调发展。
发布部门:永州市政府 发布日期:2007年03月19日 实施日期:2007年03月19日(地方法规)
第五篇:史志工作总结
史志工作总结
2010年,县地方史志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市地方史志办公室指导下,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地方志工作条例》,集中精力抓业务,围绕确定的史志工作目标,发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修志工作精神,扎实有效开展“创先争优”,圆满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为服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做出了贡献。
一、加强培训学习和业务指导,提高《县志(1986--2008)》编纂水平
2010年,县志办紧紧围绕编修《县志(1986--2008)》这根主线,全员参与,创先争优,使修志工作取得了新进度。
1.认真做好了编修《县志(1986--2008)》的宣传、发动、培训工作。
《县志(1986-2008)》将综合反映县情,全面系统记载从自然到社会各个方面的历史和现状,尤其重点反映1986-2008年的改革开放及两个文明建设新事物,新成就,新经验,对认识**、宣传**、发展**和存史资治、惠及后世都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历史意义。《县志(1986-2008)》共设计篇目30卷,定稿后约有150万字,因此这项工作要求标准高,业务量大,涉及全县各个部门,各条战线。
一是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通过加强学习讨论,开展谈心沟通,尽可能充分调动全体同志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确定各项工作目标。为保证质量和速度,我们制订了详细的编辑进度表和责任编审,并把全书任务按类、目分配到全体人员,做到明细分工,以责促效。二是于七月份县地方志办公室聘请省、市史志专家对全县108个单位确定的修志人员进行为期三天的修志专业知识培训。培训期间,专家们就资料的收集、志稿的编写方法、志书的语言、标点符号的运用、大事记、人物志的纂写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讲授。通过培训,使编辑人员进一步明确了编修《县志(1986--2008)》的目标,篇目总体规划方案,志稿的纂写要求和方法,以及年内修志的阶段性目标任务等,使编修工作得以顺利启动。三是加强业务指导。今年以来,根据修志工作进度,县志办调整编辑力量,将全体人员的精力放在了提高修志质量、规范指导方面。努力提高承编单位纂写志稿水平,竭尽全力使各单位的部门志稿编纂归宿到县志篇目上来。年内,围绕修志重点、难点,先后80人次深入75个承编单位指导修志,提出志稿修改意见160余条。通过加大业务指导力度,有力促进了全县修志工作的健康发展。
2.进一步细化编修工作目标,各项编修任务逐步落实。
一是正式成立《县志》总编室,聘用富有修志经验的8位修志专家牵头组建县志编修班子;二是督促各承编单位撰写初稿。为推进《县志》及部门志编修工作的顺利开展,确保1986年至2008年间入志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志稿撰写任务如期完成,先后两次召开县志编修工作会议,加强县志编修任务的落实。截至11月,全县40%以上的部门基本完成2010年阶段性任务,入志资料收集工作扎实开展。
3.认真落实志书编修责任制,确保编纂工作保质保量
为保证志书编纂工作的顺利进行,2010年,县志办颁布了《<县志(1986--2008)>编纂实施办法》、《<县志(1986--2008)>编纂方案》、《<县志(1986--2008)>目录》、《<县志(1986--2008)>行文规范》、《<县志(1986--2008)>常见标点符号及其用法》、《关于<县志(1986--2008)>篇目的几个问题》、《<县志(1986--2008)>的语言》、《怎样做好<县志(1986--2008)>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工作》、《<县志(1986--2008)·乡镇>编撰方案》、《<县志(1986--2008)·人物>编撰方案》、《<县志(1986--2008)>大事记的编写方法及要求》等一系列文件,明确提出了编纂《县志(1986--2008)》的任务、编写通则和组织领导要求,史志办实行办公室主任负总责。在资料收集阶段,实行办公室人员分片包干,在编纂阶段,实行章节包干,每个编辑从章节条目拟定、初稿编写、信息反馈、评审定稿实行承包责任,内部实行考核,完不成任务的评定时直接确定为不称职。
二、按照精品佳志的要求,打造县《老子文化开发志》
按照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承担《县老子文化开发志》的编纂任务。该志记载了县在老子文化开发方面的发展变化和建设和谐社会的全过程,设计篇目12卷60章80万字。2010年,《老子文化开发志》征求意见稿完成后,我们首先将志稿分行业、分单位进行反馈,要求其对数据、符号、术语、事实进行把关,直到准确无误;对难以查寻的文字资料通过走访、座谈、调研等方法,千方百计,直到补齐为止;二是进一步把好文字关。编撰人员字斟句酌,反复修改,力争做到多一字则繁,少一字则残。同时,寻根问底,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二是专门聘请了文字功底扎实的老同志从语句、词语、错别字,标点符号等方面进行效改,确保志书语法语句的质量,严防细微之处出现硬伤。三是增加创新意识,突出老子故里的地方特色,把老子文化开发的亮点都在志书中展现出来,多角度反映**方面的新变化、新成就,力争把《老子文化开发志》造成名品佳作。目前,该志已完成了定稿,三、承编《**市志(1991--2008)·**篇》工作进展顺利
按照市地方志办公室要求,我们承担《**市志(1991--2008)·**篇》的编纂任务。市志编写启动晚,编写时间紧,资料征集工作量大,涉及面广。为此,我们专门指定一名分管业务的副主任负责,边收集资料,边纂写。利用县电视台、县广播电台等媒体,发布征集资料的公告。在编写过程中,资料不足,随时征补。目前,大事记、人物志、**概况三篇十五个章节的编写进展顺利。
四、按时完成县情资料报送工作
按照《**年鉴》、《**市志》和《河南年鉴》编辑部撰稿要求,对2009县情资料进行了广泛认真的收集、整理,如期完成撰稿任务,经审核后,于6月初完成报送工作任务。
2011年工作思路
1.继续抓好《县志(1986--2008)》编纂工作,重点抓好弱项单位的编纂进度,对承编单位上报的志稿进行审核、反馈、再修改,争取年底完成入志资料收集工作。
2.做好《县老子文化开发志》的出版工作。
3.完成上级业务部门和县委、县政府交办的工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