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史志工作思考
对做好史志工作的思考
古人云: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史志工作是一项传承历史、资鉴于政、教化于民的光荣事业,在治国、理政、安邦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一直受到领导者的高度重视,甚至有的贤明者在乱时也不忘修志。如今,社会已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旋律,史志工作重要性更加明确,紧迫性更加突出,功能性更加具体。“盛世修志”成为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成为各级党政领导者和史志工作者的一种政治责任,被摆到重要议事日程和重点工作中来。2006年5月,国务院颁布《地方志工作条例》;2010年6月,中共中央下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史工作意见》(10号文件)。省、市、县委,政府相继召开专题会议、下发文件,制定措施加强史志工作。省委书记罗志军在《江苏年鉴》序言中强调,地方志书要能为领导决策所用、为一线工作所用、为百姓知情所用、为专家研究所用、为宣传交流所用。在全省党史工作会议前夕,罗志军书记作了重要批示,指出要“立好党史、学好党史、用好党史,充分发挥党史工作以史鉴今、资政育人作用,努力提高党史工作科学化水平,为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作出更大贡献”。
我县历史悠久,文化璀璨,编修、编研史志工作具有光荣传统。汉代的钟离昧被司马迁写入《史记》,有“项王亡将钟离昧家在伊庐,素与信善”的记载。道光年间,许乔林就有“著述丰富,尤以方志为多”著称,与唐仲冕纂修了《嘉庆海州直隶州志》、协助谢元淮纂辑了《云台新志》,主编《海州文献录》等;水利专家武同举曾任《江苏水利协会杂志》主编、国民政府江苏水利署主任兼河海工科大学水利史教授,发表大量的水利著作并主持修编地方水利史志;民国23年,灌云县志局成立,采访专员许绍蘧编纂《连云一瞥》名噪一时。建国后,我县志书由名家修志、大家修志转向“党委领导、政府主持、地方志编委会组织实施、专家参与”的编纂工作体制,志书成果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相继出版发行了《灌云县志》、《灌云县人大志》、《灌云县政协志》、《灌云科学技术志》、《灌云县卫生志》、《灌云县人口计划生育志》、《灌云县教育志》、《灌云粮食志》、《灌云县水利志》、《灌云县邮电志》、《灌云县交通志》、《灌云军事志》、《灌云方言志》等,出版史书有《中共灌云县地方史》(第一卷)、《灌云县革命史大事记》、《灌云县革命烈士传》、《一代雄风》、《灌云县革命斗争纪略》等等。
今年元月,组织上安排我主持党史办工作,开始担负既崇高伟大,又有压力的神圣职责。上任后,我对照职责,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围绕一个中心,抓住两个契机,突出三项功能,开展四项活动,创建五个平台,建设六大工程,服务七个重点,采取八项措施”的工作思路,带领史志工作同志克服各种困
难,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多次受到市党史工委主要领导和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的表扬和充分肯定。虽然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对照自我加压的标准,对照先进县区的做法,对照上级业务部门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要进一步做好全县史志工作任重道远。
一、全县史志工作基本情况
县委党史办成立于1981年10月,县地方志办公室成立于1984年10月。1996年8月机构调整,县地方志办公室并入县委党史办,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属参照公务员管理的行政事业单位。下设秘书股、地方志编纂股、党史编研股,编制8名。目前有一线在职人员4名(其中单位领导一名,地方志编纂、党史编研和秘书股各一名),退居二线人员3名,外聘人员4名。地方志工作的主要职责包括:开展续修《灌云县志》、编纂出版《灌云年鉴》工作;承担省志、市志灌云县部分的资料搜集及撰写任务。制定全县编修地方志工作规划和《灌云年鉴》编纂计划,拟定编纂方案、通则、条例、办法,负责编纂的组织实施和检查指导;组织对修志、编纂人员的业务培训;对部门志、专业志稿的评审、验收及出版管理工作,以及搜集、整理、编写地情资料和完成县委、县政府以及省、市地方志办公室布置的工作。
1999年,我县完成第一轮《灌云县志》编纂出版发行工作。2003年,编纂第一本《灌云年鉴》。从2004年起,《灌云年鉴》才开始正式对外公开发行。2006年9月,我县启动第二轮修志工作。截止2011年,全县第二轮修志承编单位报送的材料已整理74家,300万字,成型约100万字。
2012年以来,我县史志鉴工作步伐明显加快。一是工作早启动。2月20日县委办和县政府办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灌云县志〉续修暨2012年卷年鉴工作的通知》(灌委办[2012]4号),标志着年鉴工作比往年提前一个月以上,县志工作进入强势推进阶段;3月30日,两办又下发了《关于做好〈中共灌云县地方史〉(第二卷)资料征集编写工作的通知》(灌委办[2012]28号),意味着2006年下达的党史二卷编写工作结束多年启而未动的历史,外聘了党史工作者开始撰写党史二卷本,到目前已完成60%的初稿。二是计划快落实。今年是建县一百周年,史志部门是传承历史的重要部门,在建县活动中应有所为,为此,我们超前谋划出版发行《灌云大事记》,在上报县委研究的同时,不等不靠不懈怠,随即安排专人开始收集、整理资料,启动编写程序,做到两不误。三是精力多投入。针对人少、事多、责任大的实际,以我为标杆,克服急功近利、怨天尤人的思想,抓住工作重点,集中有限人力、精力,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为了按时完成《灌云大事记》和《中共灌云县地方史》二卷本的出版发行工作,开夜车到两三点、子时披衣下床“爬格子”到天亮的情况不止一人,且司空见惯。四是方法勤创新。在县志材料搜集中,针对进度不快、质量不高的情况,对来咨询的人
做到耐心辅导,并根据诉求进行上门业务培训。为推动全县史志工作全面开展,我还利用在开全省工作会议的机会,主动向省党史工委、省地方志办公室主要领导汇报工作,争取支持,取得了实效。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领导班子和队伍建设需加强。县委党史办作为党史和地方志工作合一的部门,承担的任务十分繁重(淮安等地党史与地方志工作分别由两个部门承担,仅涟水县地方志办公室有职工8人,领导班子3人;涟水县党史工委就有职工7人,其中正副主任2人。两办加在一起有领导5人,专业人员10人)。目前,我县党史办领导班子只有1名副职,(灌南县领导班子4人、东海3人外加3名副主任科员,赣榆领导班子4人外加2名副主任科员),既要担负主要领导的工作,又要担负所有分管领导的工作,在一手抓党史工作,一手抓地方志和年鉴工作的同时,还要拿出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完成县委县政府部置的其他工作,如在“三解三促”活动中,党史办一名领导要联系两个村、一个企业和多名困难群众与职工。在队伍建设方面存在年龄老化和结构不平衡现象,现有两名业务人员年龄都超过五十岁,后备人才引进和培养成为当务之急。
2、工作经费与专业经费需保证。工作经费是指史志部门正常开展工作所需的办公经费,包括电脑、打印、耗材、电话通讯、交通等正常工作所需的费用开支。专业经费主要是针对史志工作特殊性而设置的,如年鉴编辑出版费用、县志编纂费用、党史编研费用、旧志整理费用等,主要用于为完成阶段性工作或史志工作成果而发生的聘请专家、搜集材料、出版费、印发费、发行费、稿费、培训费以及相关的交通费、送审、评审费等。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对史志工作不断重视,工作经费的投入有所改善,每年列入工作经费预算的已从过去的一二万元增加至八万元(含人头经费)。但比起其他兄弟县区还有很大差距(灌南县每年55万元,含部分专业经费,不含年鉴等增加预算部分),与工作需要之间也存在较大差距,导致《灌云县志》续修、《灌云年鉴》发行、《中共灌云县地方史》(第二卷)编研等工作因经费问题而难以启动或进展不快或质量难以保证。
3、办公条件与档案管理需改进。主要表现在:一是办公用房和档案用房面积太小。目前只有三间办公室(按照编制和分配方案:领导班子配齐需2间办公室,3个科室需3个办公室或至少2间办公室),一间档案室(根据史志工作的特殊性,至少保证两间档案室,有条件的可以设方志馆或史志馆)。二是档案管理停留在传统意义上的保管方法,缺乏科学管理,跟不上信息化管理的要求。三是没有配备交通工具(灌南党史办配有专门车辆),给史料征集、业务交流等具体工作带来不便或更高成本。
三、对做好全县史志工作的初浅认识
史志工作纵向贯穿万年历史,横向覆盖各个部门,在三个文明建设起到不可
或缺的作用。今年正值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又恰逢我县建县一百周年,做好史志工作意义尤为重要。今年一月九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史研究室调研时指出,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是党中央对党的各级组织的要求。要紧密联系党史工作实际,对迎接党的十八大涉及党史部门的工作进行周密谋划,既要突出重点,又要抓出特色。刘延东在第四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上强调,地方志作为全面系统记述经济社会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是传承和彰显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在具体工作中要深入贯彻落实《地方志工作条例》,推动地方志事业科学发展,要继续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要继续加大支持力度,要继续加强对方志资源的管理和开发利用。作为史志工作的具体部门,要在县委县政府和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0号文件精神和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以及中央领导的重要讲话,按照省市县委、政府的文件要求和相关会议精神,以及上级史志部门的统一部署安排,发挥职能作用,克服一切困难,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以实际行动和丰硕成果向党的十八大和建县百年献礼。
1、存史为先
第一轮《灌云县志》下限为1990年,人物篇、大事记则延至1998年底。1990年以后我县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没有及时、完整的收集、记载下来,有的因当事人过世没有及时采访记录而散失,有的因专业部门经费缺乏和人力不足问题而没有履行好存史职能,有的因单位搬迁、人事变动、机构改革或重视不够等诸多原因导致保管不善而把珍贵资料遗失。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第十条明确规定:地方志书每20年左右编修一次。第一轮地方志书完成后,负责地方志工作的机构在编纂地方年鉴、搜集资料以及向社会提供服务的同时,启动新一轮地方志书的续修工作。为此,我县按照省市统一要求,与2006年9月启动第二轮《灌云县志》续修工作,因种种原因,进展缓慢。按照原计划,今年《灌云县志》要完成总纂并出版发行,省市地方志办公室根据机构改革和目前我县的实际情况,把完成时间推迟到2013年来完成,对照目前进展情况和编纂纲目、规划内容及字数、质量要求以及在承编过程中暴露出的各种问题,靠现有的队伍完成这一艰巨工程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与周边县(市、区)相比,在工作进度方面存在的差距也越来越大。因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快推进《灌云县志》续修工作,确保如期出版发行。
《中共灌云县地方史》(第一卷)介绍了1919年至1949年中国共产党组织在灌云地区的创建、活动及其发展的历史。建国后至现在的灌云地方史编研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历经六十余年的史实材料搜集困难很大,特别是建国初期至改革开放三十年,时间跨度大、史料遗失多,有的当事人因外调难知音信,多半年龄偏大或身体原因难以回忆当年情况,历史档案又没有保留,给《中共灌云县地方
史》(第二卷)编研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当然,灌云地方史多年启而未动的原因除去上述原因以外,还存在着专业编研队伍和经费等诸多现实问题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所致。周边有的县(如沭阳县)在2003年就完成了地方党史(二卷本),也有的县(如涟水县)在2008年就完成了地方史三卷本的出版发行工作。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改革开放这一历史时期的灌云地方史(二卷本)编辑出版工作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否则有的史料将无法搜集保存、错过最后的抢救期,将成历史的罪人。从1978年改革开放到现在,又历经三十余年,这是我县改革发展最快的时期,及时把中共灌云县委带领全县人民投入改革、发展,建设新型社会的伟大成就、成功经验、优良传统整理总结出来,是历史赋予史志部门的光荣而伟大的职责,也是“用党的伟大成就激励人,用党的优良传统教育人,用党的成功经验启迪人,用党的历史教训警示人”的需要。因此,在启动二卷本编写的同时,着手启动三卷本的编写才是明智之举。
年鉴是志书的重要组织部分。《灌云年鉴》是系统记述我县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情况的资料性文献。自2003年以来,我县启动年鉴出版工作以来,已完成9本年鉴编写发行工作,在存史、用史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年鉴的质量也在不断地提高。但受财政经费等因素困扰,年鉴发行经费只有靠承编部门自筹,通过采取市场化运作的方式,靠征集采页宣传收取一点费用来维持,严肃正规的“官书”失去了“官相”、“官威”,采页的内容庞杂,与“官书”的身份很不协调,质量与品位难以提高。现在《江苏年鉴》和发达的地区的市县年鉴已把年鉴发行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不允许插入不相关的采页,恢复年鉴清新的面目,提高了年鉴的质量。
旧志整理,专业志、部门志、特色志书编纂工作任务艰巨。虽然在各部门的重视和努力下,相继完成了《灌云县人大志》等十几个部门志和《灌云方言志》等特色志,但我县作为历史文化底蕴厚重的县份,还需要彰显其灿烂的一面,在乡镇志、部门志、专业志方面,还大有文章可做,如《大伊山志》、《伊芦山志》、《盐河志》、《盐业志》、《龙苴镇志》、《伊芦乡志》、《燕尾港镇志》等等,这些志书的编纂,不仅可以传承历史,还可以服务经济与社会发展,也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客观要求。如今已到了十分重要的时期,错过这一大好机遇,编纂工作将更加困难。
2、资政为要
以古鉴今是史志工作的特点和优势。要转变观念,党史办首先要从闭门编史修志的思维定势解脱出来,积极开展资政研究,把服务经济与社会发展大局作为根本出发点,结合我县建设繁荣秀美幸福新灌云的实际、以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为中心,从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上,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出探索和回答,为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服务,为立党治县和构建和谐社会服务,为更有效地
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服务。当前,应主要做好三方面的资政工作。一是要立足岗位,开展史志工作资政基础性研究。基础性研究的水平高低与扎实程度,决定资政水平的高低。要把《灌云县志》续修和《中共灌云县地方史》(第二卷)的编修这一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抓紧抓好。总结长期以来我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事业中的优良传统、工作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历史的经验与教训,把县情与党的历史记录好、编写好、传承好。二是服务大局,开展史志工作资政专题性研究。加强资政专题研究,为县委县政府提供现实资政服务和预见性资政参考。要准确把握县委县政府当前需要研究解决的重大问题,从历史角度寻找并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要开展预见性资政课题研究,通过总结历史、分析现实、思考未来、把握规律,了解事物发展趋势,为解决可能出现的重大问题,提供智慧和力量。如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中,史志工作可以发挥自身优势和独特作用,在这一重要工作中作出更大贡献。可以围绕革命史展厅建设、盐河公园文化墙的设计、建县百年重大成就展、灌云画册、灌云风光片以及旅游景区的创建等提供专题研究。
3、教化为本
方志、县情、党史是对历史的总结和概括,有分析有研究,有伟大成就可以激励人,有优良传统可以教育人,有成功经验可以启迪人,有历史教训可以警示人。史志工作部门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建设中应有所作为,要与宣传部、组织部、机关工委、关工委、党校、政校以及教育等部门联合,共同落实好地方党史读本、地方历史教材、县情简明读物进党校、进课堂、进社区活动。与公民道德建设、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党员干部廉政建设相结合,开展系列传统教育活动;运用党员干部教育网、灌云史志网、灌云党建网、灌云文明网等平台,开设灌云地方史、地方志专题讲座,完成《灌云大事记》等编辑出版工作,把灌云历史成就展的成果、革命遗址普查的结果整理成册,使其成为育人教材。要发挥革命史展厅、博物馆、烈士陵园等阵地作用,使其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大学校、大课堂。
在发挥史志的教化教育功能中,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工作内容和工作载体。针对建县百年和党的十八大的胜利召开,县党史办可会同县委宣传部、县委组织部等单位,共同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党史知识竞赛、热爱家乡演讲比赛、“双20”人物评选活动(即:评选2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灌云英雄模范人物,2 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灌云人物)。
四、几点建议
党史和地方志工作涉及面广、时间跨度长,作用特别重要,加强和改进史志工作意义深远。
1、提高对史志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只有铭记历史,特别是铭记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中
国革命史,才能深刻了解过去、全面把握现在、正确创造未来”。加强史志工作是加快党的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客观要求,是服务和谐社会构建的客观要求。一要按照中央10号文件要求、中央领导的多次重要讲话精神和《地方志工作条例》等法规,把史志工作放到国家法律层面加以重视;二要按照省市要求,把史志工作纳入县委县政府的重点工作,定期进行研究,并学习和借鉴一些县市的做法,将史志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考核。三要让史志部门和史志工作者发挥职能作用和个人特长。如在全县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工作中,把史志的优势与作用发挥得更加具体和灵用。
2、加强史志工作组织和人才队伍建设
做好史志工作靠单打独斗不行,靠一厢情愿不行,靠一时冲动不行。要靠坚强的班子领导,要靠专业的队伍努力,要靠科学的机制运行。人是最主要的因素,俗话说:众手成志。一要加强史志部门领导班子建设,把热心史志工作,具有吃苦精神、创新精神和良好的组织领导才能的干部充实到领导班子中来。在目前领导班子职数的基础上增至一正二副(或三副);二是加强史志工作队伍建设。针对目前人员年龄结构偏大、职数偏少、文化层次偏低的实际,调进或招录一批四十五岁以下机关部门办公室文员、转业复员文职士官、本科大学毕业生充实到史志工作队伍中来,实际在岗从事专业的人员职数不少于6人(三个股室各设一名股长、一名办事员),这样,既可解决人才断层问题,还可适应办公现代化和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三是创新史志工作科学规范的体制,让清苦、艰苦、辛苦这一“三苦”部门有其乐,天天面对冷桌冷椅冷键盘“三冷”环境心不冷,工作激情高、干劲足。
3、充分保障史志工作经费和专业经费
要把史志部门建设成为全县地方文献中心、地情资料中心、区域研究中心、史志咨询指导服务中心和教化中心。一要根据《地方志工作条例》规定,将地方志工作经费纳入县政府年度财政预算。借鉴灌南等县的做法,结合我县实际,建议2012年安排30万元工作经费,以后每年根据财政增长情况逐年递增。主要用于县党史办和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组织、指导、督促、检查以及聘请专家总纂、评审、培训和业务学习、资料收集、外联等工作经费支出。出版《灌云县志》《灌云县地方史》(二卷)经费由县党史办和县地方志办公室另行编制预算,报县政府批准后,列入年度支出计划。二是根据县委县政府的特殊要求,在旧志整理、珍贵历史文献资料搜集整理出版和一些特色志书的编纂方面实行单独预算。如《盐河志》、《大伊山志》、《灌云大事记》等。
4、管理好、利用好史志资源,为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
史志资源丰富且宝贵,妥善管理、充分利用好史志资源责任、意义和作用都很大。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要配备专门人员,加快做好各种文献的分类、整理和归档工作,把这些无价之宝保存好。要结合资料实际,在保存好文稿的同时,可以建立电子档案。建议增加一间档案室(有条件的可设方志馆)加强集中收藏管理工作。要加强对这些文献资料的专门研究,重视史志资源的普查摸底,完善搜集上报资料的规章制度,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县史志部门要转变观念、履行好职能,由“闭门”存史修志,到开门资政育人,把不为人知的“冷门”单位变为服务大局“热门”团队。可以参与革命史迹展览、历史馆藏、旅游景区创建和文化产业项目的策划、包装与建设工作,从单一修志到修、研、用相结合。
第二篇:机构改革加强档案史志工作思考认识
机构改革加强档案史志工作思考认识
按照中央和国家机构改革工作统一部署,X省X县档案局和史志办作为改革对象,重新组建成一个新单位,经历了职能划转,人、财、物合并,工作职责和内容等方面的变化,以崭新的面貌开始了新的工作。
机构改革后档案史志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机构改革后,X县档案史志部门较过去相比,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一是机构的变化。改革后,X县档案部门的行政职能划归县委办公室,县委办加挂县档案局牌子,县档案馆是县委直属事业单位,加挂县史志研究中心牌子。
二是职能的变化。
改革后,县档案馆的主要职责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档案和编修史志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履行职责中加强党对全县档案和编修史志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三是工作内容的变化。
改革后,X县档案和史志两个部门的工作合并在一起,工作内容较过去丰富了,工作量较往年增加了,工作之间的联系更紧密了。四是工作任务的变化。
改革后,新组建机构的工作任务更加艰巨。从档案方面讲,X县档案馆是保管全县各级各类档案的专业部门,全县这次涉及改革的几十家单位的档案要依法进行处置,档案部门肩负着指导、监管和接收的重要职责;从史志方面讲,X县地方志、年鉴等资料的编撰每年都要按期完成。做好新形势下档案史志工作的建议。提高政治站位,确保档案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县级档案部门机构改革,将行政职能划转县委办公室,是推进档案工作体制机制创新和职能转变的一场深刻变革,是完成地方机构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次档案机构改革进一步强化了档案工作的政治属性,明确了“档案工作姓党”,在档案工作领域坚持和加强了党的全面领导。因此我们一定要树立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站在全局的高度做好机构改革后的档案工作;严格按照“先到位后理顺、先运转后完善”的原则,做到各项工作有序衔接、正常推进,确保档案工作不弱化、档案事业不停滞。
一方面要紧紧依靠县委办公室,学会借力开展工作。机构改革后,X县档案局在县委的领导下,开展业务指导、考评和执法检查将更有力度、更加顺畅。因此,县档案局要紧紧依靠县委办,工作上勤汇报,思路上多建议。特别是涉及全县各级机关档案室建设的全局性工作,在发通知、报资料等方面,要通过借力县委办,争取工作主动权,推进全县档案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另一方面要做好“馆外”,做优“馆内”。在“馆外”,县档案馆要积极作为,主动承担起工作责任。当务之急,应抓紧将涉及档案行政职能的工作内容进行梳理:在业务指导和考评方面,包括考核、等级认定以及对全县各级机关档案室档案整理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在行政执法方面,包括对档案中介机构的备案审批、新成立单位档案登记备案、执法检查、“双随机一公开”、档案法律法规宣传等,将这些职能汇报县委办,建议县委办授权县档案馆在过渡期暂时履行业务指导职责,特别是对涉改单位档案处置方案进行审核,对改革前各单位档案进行统计清册,对新组建单位档案人员进行培训等;而关于执法和考评工作,则建议由县委办牵头,档案馆配合行动,需要进行行政审批的加盖“县档案局”公章。
同时,县委办档案行政管理股应明确工作人员,尽快熟悉并掌握档案行政管理各项职能,逐步实现工作交接。在“馆内”,档案法实施办法明确规定,地方各级档案馆的主要任务是:收集和接收本馆保管范围内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档案;对所保存的档案严格按照规定整理和保管;采取各种形式开发档案资源,为社会利用档案资源提供服务。可以说,改革后,档案馆的工作主题更加突出,工作任务更加明确。当务之急,是要主动做好涉改单位的档案接收工作,抓好馆藏档案的保管、整理、编目、鉴定、统计、开放、公布以及涉密档案的密级变更、解密等工作。
X县档案馆建于X年,要对照《档案馆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档案信息和实体安全;要运用现代化手段,提高信息化程度,简化查档利用手续,最大限度地满足利用者需求;要主动开发档案资源,利用重大时间节点,举办档案展览等,突出档案馆的主责主业。
打好组合拳,做实“X+X>X”的文章。改革后,X县档案和史志部门合并成一家,要充分发挥两个单位在人员、专业、职能各方面的优势,取长补短,打好组合拳,实现资源共享。首先,合并要合心。一直以来,X县档案和史志两个部门是全县编史修志、资政育人的主力军,工作对象、工作范围、工作性质相类似,但工作职责、工作手段、工作重点有所不同;改革后,“档史”成为一家,有着共同的职责、共同的任务、共同的目标,荣辱与共,同舟共济。因此要倍加珍惜和爱护新的集体,共同营造一个团结的氛围。
要相互尊重,不要互不服气;要相互学习,不要自以为是,骄傲自满;要相互合作,相互支持,不要“画地为牢”、各扫门前雪。其次,合并要合力。从职能机构看,无论是档案部门还是史志部门,过去虽然都是编研工作,但各有所长,也各有所限;今后,要用综合手段强化档案史志工作,要用“档史”的思维、视野去思考和工作,众志成城;要加强执行力建设,继续发扬钉钉子精神,对看准了的、决定了的事情要锲而不舍、紧抓不放;凡事要超前谋划,向上看,跟先进比。
档案馆领导班子是全馆的核心,要总揽全局,以上率下;班子成员要带头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带领分管股室,厘清思路,把工作落到实处;机关各股室要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工作,既分工负责又精诚团结。在全馆形成干事创业、向上向善的蓬勃朝气,拼搏争先、决战决胜的昂扬锐气,堂堂正正、敢抓敢管的浩然正气。
第三,合并要合规。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反复强调党员干部要守纪律讲规矩。这对于合并单位来说尤为重要。今后,X县档案馆守纪律讲规矩,就是要做到按本色做人、按角色办事、按制度管理。同时,“窗口”部门要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切忌官僚主义、形式主义。
重视队伍建设,加大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X县档案馆要抓住机构改革后单位编制增加的有利时机,积极向有关部门汇报,争取支持,尽早选拔、招录一批专业人才充实档案干部队伍。同时,创造机会、提供机遇,输送现有人员到上级部门学习、进修、培训,提升专业素质;在机关全体干部职工中经常性开展岗位练兵、技能大比武活动,在实战演习中提升本领。
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在经费保障上实现突破。X县档案馆要主动向县委、县政府汇报“档史”工作现状,积极借鉴周边地区好的经验做法,提出科学合理又符合实际的建议,争取早日将常规性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确保档案征集、保护、利用以及史志编修等工作按照上级要求,按照时间节点如期完成。同时,要创新思路、自我革新、争创业绩,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关键处,以有为才有位的崭新风貌赢得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伴随着机构改革的深入推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X县档案事业迎来了一个新的开端。面对人民群众的期望,县档案史志部门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只有齐心协力、勤奋工作,创业创新、不辱使命,在新的历史阶段,作出档案人应有的贡献,才能不负这个伟大的时代!
第三篇:全市史志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不忘初心 甘坐“冷板凳” 牢记使命
谱写新篇章
全市史志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古人云: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对于史志战线的同志来说,长期从事党史和地方志工作较为寂寞清苦,相对于政法、纪检、组织等热点部门和关键岗位,史志办常常被人看作“冷门”单位,工作岗位自然也被看做 “冷板凳”。近年来,_______史志办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按照上级党史地方志工作的有关部署和要求,狠抓党史三卷、综合年鉴、基层修志、史志宣教等重点,不断拓展史志工作领域。在区史志办一班人的共同努力下,全区史志工作逐步由冷变热,全区上下重视史志工作的氛围日益浓厚。
一、聚焦年鉴主业,落实编纂常态机制
2015年3月,_______史志办正式合并成立,编制仅为2人,被同层楼办公的同志戏谑为“二人转”。虽然史志办人员少、任务重,但对待工作,并没有满足于一般性完成,而是主动对标先进自我加压。办公室合并以来,年鉴编纂变过去三年一辑为一年一辑,同时也更加注重 “常编常新”。在框架设计上,力求规范、科学,准确反映行业新变化、政府机构改革新情况,体现_______的城区特点和特色。在内容方面,注重处理好热与冷、点与面、全面与重点、历史与现实的关系,避免浮光掠影、蜻蜓点水式的平铺直叙。此外,我们在年鉴中添加了附录、索引以及区直各部门名录,年鉴
目录实现中英文对照,全书全彩印刷,使年鉴的内容和形式更为新颖,进一步增强了年鉴的鉴赏性与可读性。2017年,《_______年鉴(2016)》首次参加由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和中国地方志学会组织开展的全国地方志优秀成果(年鉴类)评奖,荣获“县区级综合年鉴提名奖”,并荣获湖北省第四届年鉴编纂出版质量“县(市、区)地方综合年鉴特等奖”。
二、聚力志书编修,记载地域历史文化
近年来,区史志办按照上级工作部署和要求,先后完成了《_______志》《_______改革开放实录》的第一辑和第二辑的编纂出版工作,《_______要览》初稿也于今年1月出炉,正在进行最后的修改审定。
2016年1月,_______启动第一批镇(街道)、村(社区)志编纂工作,全区4个镇(街道)和部分村(社区)列入本次编纂名单。动员会印发了关于志书质量规定和编纂参考纲目,并邀请专家举办编纂知识讲座,明确了编纂思路和工作重点。为确保编纂质量与进度,区史志办定期检查指导,及时发现和推动解决编纂工作中有关机构、人员、经费落实中存在的问题。对于镇(街道)、村(社区)志内容特色不够突出等问题,检查组要求各镇街编纂工作人员深入各自辖区走访老党员、老干部、老工人,收集亲历者能够相互印证的 “口碑资料”,进一步充实志书内容。目前,4部镇(街道)志及部分社区志初稿均已完成。
老_______历史悠久,遗留有西周邓国遗址、米公祠、山陕会馆等一批底蕴丰厚的文化古迹。2012年起,一场史无
前例的大规模城市改造—“两改两迁”正式拉开帷幕。随着项目建设的不断推进,一个个城市综合体取代了以往低矮破旧的平房,一座座地标性建筑拔地而起。为了保护和再现老_______发展的历史进程,2015年3月,时任区长刘智勇在区委常委会上提出,要尽快启动_______“两改两迁”纪实编纂工作,将_______城市建设、旧城新貌的历史演变过程详细记录下来。为此,区史志办专门发出通知,要求全区各单位组建编纂力量,收集报送1996以来在建及竣工项目的档案、图片等原始资料。区史志办以此为基础,历时两年编纂了《古_______改造纪实》(暂定书名)和《二十年大事记》,为社会各界探寻老_______的城市记忆提供了便利。
三、聚合史志宣教,提升教化育人功能
编史修志的目的是为了存史、资政、育人,其中,育人的目标完成则需要利用宣传教育途径来实现。因此,我们始终坚持把史志宣传教育工作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
2015年以来,_______史志办实行新闻信息用稿周通报、月评比制度,表扬先进,鞭策后进,做到个个肩上有担子,人人身上有责任,仅2017年在市级以上网站等各类媒体发表的新闻信息就接近百篇。近日,省委党史研究室通报表彰2017全省党史信息工作先进单位,_______史志办名列其中。
在_______,肖元凯的名字逐渐为人们所熟知。1930年,由于奸细出卖,肖元凯在其领导的太平店镇肖庄农民起义中被反动势力杀害。为铭记历史,教育后人,_______委、区
政府修建了全区首个革命烈士纪念馆--肖庄革命纪念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向社会免费开放。经区史志办申报,该馆先后被确定为_______首家和_______市第二批中共党史教育基地。区史志办坚持每年组织党员干部到纪念馆开展现场党史和革命传统教育,让党员干部了解_______革命先烈的优良传统和光辉业绩。近年来,肖庄纪念馆已经成为全市各界举行公祭、重温入党誓词及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教育基地之一。
党的十九大召开之际,区史志办建议以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名义举办“喜迎十九大党史知识专题报告会”,得到了区委领导的采纳。为此,我们邀请省委党史研究室
来樊授课作专题报告,引导全区广大党员干部增强使命担当意识,切实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追求深深植根于党员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这一做法得到了省委宣传部充分肯定。此外,我们还先后会同区委宣传部、区人武部等部门开展以“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为主题的党史学习报告会、全国书法作品邀请展、抗战知识网上竞答、离退休老干部讲好中国故事、风筝放飞表演赛等多种形式的纪念活动,扩大党史学习教育覆盖面。
回首近几年的工作,_______史志办在自己的“责任田”里深耕细作,辛勤耕耘,取得了一点的成绩和荣誉,这其中既离不开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也离不开上级史志部门的精心指导,更离不开我区史志工作人员的心血和汗水。
一、领导重视是关键
任何一项工作离开了领导的重视,都难以卓有成效地开展。史志工作也是一样,它虽不是中心工作,但牵动全局,编纂工作如仅凭史志办一己之力是很难顺利推进的。如镇村志编纂工作启动之初,面对这项我区前所未有的工作,史志办感到的困难和阻力也前所未有。为此,办公室负责人主动向分管史志工作的区委领导作专题汇报,寻求区委支持,很快得到响应,这项工作随之被提交区委常委会研究讨论。此后,全区召开了高规格的镇村志编纂工作动员大会,区四大家分管领导全部出席,区长亲临会场作重要讲话,并与各镇(街)负责人签订了责任状。为了解决第一批镇村志在编纂过程中资金困难问题,区政府拨付50万元作为专项经费给予支持,确保了镇村志编纂工作的顺利开局。
近年来,区委常委会坚持每年召开一次专题会议研究党史和地方志工作,并调配2名文字功底深厚的老干部和2名公益性岗位同志进一步充实了史志办的工作力量。同时,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史志工作的会议纪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史工作的意见》等重要文件,将史志工作纳入党建目标实绩考核,促使各部门负责人进一步提高了对史志工作的认识,也增强了各部门做好史志工作的自觉性。在区委高度重视下,史志办同志的工作热情更加高涨,大家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埋头苦干实干,最终收获了国家和省市区多项荣誉成果,区委 对此作出批示:“史志办工作卓有成效,很好。望再接再厉,再创佳绩”,其他区委领导也分别多次对史志工作作出批示。可以说,_______ 的史志工作已经形成了一级带一级、一级抓一级、上下联动、左右协调的良性循环。
二、上级指导是保障
史志工作是一个众手成书的过程,其难度在于不同社会经历、不同业务水平、不同写作风格的参编人员,依照基本统一的篇目和质量标准进行撰写。那么,如何统一好众人手中“笔”?上级史志部门的业务指导是坚强保障。
去年4月,省方志办 一行深入全国和谐社区——_______的 社区调研地方志工作,一行专门听取了《施营社区志》的编写情况汇报,看望了《施营社区志》全体编纂人员,对编纂工作中做法和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并提出了改进编纂社区志的具体建议。强调了方志的存史功能,要求_______史志办将镇村志编纂工作贯穿到古_______改造的全过程,极大地鼓舞了我们史志工作者的士气。
在《改革开放实录》的编纂中,市史志办多次召开座谈会指导编纂工作。省委党史研究室、等领导针对工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提出要扎实做好基础工作、提高专题研究水平,强化编撰、编写的业务规范等指导意见,为_______《改革开放实录》第一辑、第二辑的编纂出版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镇村志的编纂工作启动后,区、镇(街)、村(居)普遍缺乏这方面的专家。为了有序推进此项工作,区史志办专门邀请省方志办专家 为全区各镇(街)、村(居)作专题辅导讲座。从镇村志的背景意义、镇村志与市县志的
联系区别以及镇村志的编纂要求等三个方面作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并列举了镇村志编纂中机械地套用市县志篇目、实质性记述较差、社会性内容较少等常见问题,为编纂工作少走弯路、进一步突出重点和特色指明了方向。
三、苦抓实干是根本
俗话说,“天帮忙还得人努力”。领导重视还需自身努力,为促进史志编纂工作提质增效,激发工作活力,_______史志办多措并举苦抓实干,努力提升党史干部综合能力和服务水平。
学习就是战斗力。_______史志办合并成立三年来,始终面临着人手极度短缺的窘境。对此,史志办从着力提升干部素质抓起,力求做到以一当二甚至以一当三,以缓解被动的工作局面。在注重抓日常个人自学之余,区史志办实行周例会和月例会制度,每周一和每月第一个工作日除了传达上级有关会议精神,集中学习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以及史志业务相关知识外,要求每个人汇报上周或上月工作完成情况,总结各自在征、编、研、宣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同时列出下周或下月的工作计划,做到学深政治理论、学精本职业务,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有效提升了党史干部综合素质。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总书记多次强调,“如果不沉下心来抓落实,再好的目标,再好的蓝图,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改革开放实录》是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史部门同步开展的一项全覆盖的党史工程。我区的课题研究编写工作启动后,各责任单位推进不一,为了确保按照时间节点保质
保量的完成编纂任务,区史志办针对各单位不同情况分别印发了督办函,交由全区60多个单位的“一把手”签收并逐个进行沟通,一些单位领导被这种特殊的督办方式打动,引起了对《改革开放实录》课题研究编写的高度重视,最终使《改革开放实录》第一辑、第二辑的编纂工作得以顺利推进。鉴于少数镇街的镇村志编纂工作行动迟缓、推进不平衡等情况,区史志办联合区委督查室每半年对镇街进行一次督办,督促有关镇街落实人员和经费保障,按照既定的时间节点推进编纂工作,督办检查情况在全区予以通报,有力推动了工作的开展。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区史志办以加强业务交流为补齐短板的突破口,不断对标挖潜、提升自我。近年来,区史志办先后组织业务骨干参加全国城市年鉴研讨会、全省党史系统干部培训班、全省乡镇村志编纂理论研讨暨培训会、全省地方志系统新进人员培训班等,增长了见识和才干。根据工作需要,我们近到河南南阳、唐河开展镇、村志交流活动,远赴新疆精河县、博乐市、阿拉山口学习考察志鉴编纂经验,广泛学习他们的先进做法,进一步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同时,与贵阳市、六盘水市、成都武侯区、新疆精河县、苏州市等省市区县的同行交换志鉴,促进了业务工作的互动交流。
习总书记在谈到文化自信时指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我想,史志作为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文化中一个独立且不可取代的文化类型,承担着提升地方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任务。作为史志工作者,积极融入坚定文化自信实践,是使命所在,更是职责所系。当然,有人可能会认为,史志办的岗位只不过是冷板凳,怎么扑腾都不会有什么浪花。在此,我引用 讲过的一句话:一个人的胸怀有多大、格局有多大,事业就会有多大。只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淡然平和的心境,“冷板凳”也会坐出热度。
著名史学家范文澜曾说过:“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我认为,这句话非常适用于史志工作。志鉴编撰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既要求我们具备足够的细心耐心,也要尽可能收集整理出更多的“干货实货”,确保志鉴稿最大限度的“脱虚向实”。唯有如此,才能为成就一部部高质量的作品奠定基础,从而积小胜为大胜,把我们的“冷板凳”坐实坐热,谱写出新时代史志工作的新篇章。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第四篇:史志办工作职责
史志办工作职责
l、贯彻执行国家、省、市有关地方志的工作方针、政策,并根据国务院关于志书续修的规定,制订本区修志规划、管理办法和要求、标准。
2、认真做好对本区地方志资料的收集、整理、编纂工作,并发挥地情资料的信息作用,为上级单位提供地情资料。
3、做好每年的地方性综合年鉴资料的收集、编纂和出版工作。
4、挖掘地方红色历史文化遗产,为续修区志积累资料,为宣传、助推七星关区经济提速发展服务。
5、做好乡镇志编修和部门志、企业志的整理出版计划,并认真实施。
6、完成上级史志部门、主管部门及本单位交办的工作任务。
第五篇:史志办工作打算
2014年市史志办总的工作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市第**次党代会精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按照加速、提升、创新、增效、落实的总体要求,积极开展寻标、对标、夺标、创标活动,推动志、鉴、库、馆、开发利用的全面协调发展,高质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为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作出新的贡献。
一、坚持质量第一原则,全面推进续修《**市志》工作
在完成续修《**市志》大事记卷、综合卷、经济(下)卷出版任务之后,2014年力争完成文化卷出版工作,完成政治卷、社会卷送审稿,形成经济(上)卷、经济(中)卷初稿,力争2015年全面完成续修《青岛市志》工作。
要牢固树立精品意识,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确保志书质量。一是打好志稿基础,严把各承编单位送审稿质量关,从源头上保证供稿质量。二是加大志稿的评议和审核工作,以志稿评议为手段,认真研究和充分吸收各方面意见,全面查找和纠正问题,加强薄弱环节,努力保证入志资料的客观、真实、准确。三是实行“开门修志”,建立专家信息库制度,邀请行业及地方志专家,对志稿进行审核和评议。四是严格贯彻“五轮十校”志书评校制度,将审修校对贯穿于总纂、审核、出版的全过程。
二、加大工作力度,做好《**市志》精编本编纂出版工作
2010年底我市启动了第一轮《**市志》精编本的编修工作,拟通过增、删、纠、补等方法,将69卷、1400万字的首轮市志精编为8卷、700万字。目前,先期启动的4卷进展顺利,卷一已出版发行。2013年,拟完成卷二的总纂出版工作,并形成卷
三、卷四征求意见稿,同时启动卷
五、卷六初稿编纂。
《**市志》精编本与第二轮市志总纂出版同步进行,增加了工作的强度和难度。为此,要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工作方法,整合资源,挖掘潜力,确保精编本工作顺利进行。一是挖掘社会潜力,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拓宽修志队伍,弥补地方志专业人员的不足,聘请具有较高文字水平、熟悉地情、从事过首轮修志的退休老同志参与精编本工作。二是细化分解工作内容,整合全办力量,倒排工期,责任到人,全力保障精编工作开展。三是多方征求意见,借鉴续修《**市志》的成功经验和做法,邀请熟悉地情、热爱历史文化、对地方志有一定研究行业领导和专家对精编本进行审核把关,进一步提高志书质量。
三、创新工作思路,推进《**年鉴》品牌再上新台阶
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和打造“文化精品”的意识,始终将质量意识贯穿于年鉴编纂的全过程,把《**年鉴》打造成全市文化建设的精品,成为提升青岛文化软实力的一个重要品牌。坚持质量与进度并重,在确保稿件质量的前提下,加快进度,确保2013年8月前出版发行。坚持和继承20多年来年鉴编纂中的好传统、好作法、好的技术保障措施,从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出发,在内容与形式上去探索一条有鲜明特色、有利于年鉴发展的新路子。坚持“常编常新”的原则,及时跟进经济社会发展变化,保持对现实世界的敏感性,从编纂理念、框架结构、组稿方式、组织运作等方面不断创新,增强年鉴的生命力。
四、加强基层修志指导,实现全市地方志工作整体推进
在完成李沧、崂山、城阳、即墨、莱西等五区市续修志任务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指导力度,努力完成《**市志(1986~2006)》、《**区志(1984~2005)》两部志书的出版。完成《**区志》总纂初稿,完成《**市志(1987~2011)》资料征集,并编写资料长编。
进一步推动基层地方志工作的开展,有计划地组织乡镇(街道)志、部门志、行业志、专业志的编修,支持有条件的乡村(社区)开展村志编修工作。督促已完成第二轮修志的区市开展地情研究和地情咨询,出版阶段性地情资料成果。
五、加强法规体系建设,促进地方志事业健康稳定发展
一是出台《**市地方志工作管理规定》。做好《规定》的宣传工作,借《规定》颁布之机,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宣传《规定》内容,宣传地方志工作,扩大社会影响力,努力营造依法修志的社会氛围。
二是推动区市地方志工作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和颁布。加强对全市依法修志工作的督查,重点落实“一纳入、五到位”情况。各区(市)要组织对《规定》贯彻落实情况进行执法检查,着力解决机构不落实和人员、经费、工作条件不到位等问题,促进我市地方志事业健康稳定发展。
六、创新市情网站建设,全面提升地方志信息化建设水平
在2013年“网络在线问政”和“三民”活动中,市民提出了 “创新**市情网建设,争创全省优秀市情网站”的意见建议。2014年,我们拟以**市情网站建设为龙头,积极引导区市地情网站进行全面升级改造,进一步丰富网站内容,提高网站的实用性和吸引力
。年内,将根据市民的意见建议,完成对**市情网站的主体资料的录入修改。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开展全方位的信息咨询服务,重点建设“**百业”和“史志业务信息系统”两个栏目。将**各行各业的发展情况及行业龙头企事业单位在网上进行推介,为**经济发展提供一个有效的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志鉴业务工作论坛,为全市各级地方志工作者,包
括各承编撰供稿单位的编纂人员提供一个业务交流与信息传输的平台。
七、拓展工作领域,进一步强化地方志服务社会的功能
一是启动《2014**世园会志》编纂工作,用地方志这一传统文化载体,将2014年**世界园艺博览会的申办、筹办和举办过程,全面系统准确地记载下来,为**留存一份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
二是按照国家和省关于方志馆建设的总体要求,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原则,努力推动我市地方志馆的建设,增强其地情库的研究和服务功能,发挥方志文化在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三是编辑出版《史鉴》刊物,向全市各级党政机关领导、《**市志》198个承编单位、全市166个街道(镇)及部分大企业发行,发挥地方志工作服务现实、资政辅政的作用。
四是开展“志书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活动,向有关学校、街道社区和企业赠送《**市志》、《**年鉴》、《**市情资料手册》等地情书籍,扩大地方志工作的社会影响力。
五是围绕全市“率先科学发展、实现蓝色跨越,加快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发展战略,开展地情研究和课题咨询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