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IT行业特征与发展趋势
洞悉产业特征,引领行业未来
时光飞逝,转眼间,联欣已经走过了13个年头。我们05年开始快订通业务,7年磨一剑,现在已经成为一家名副其实的信息技术企业。信息行业发展之快可以说是前无古人,有着以下区别于传统行业的几大特点:
一、固定成本高,可变成本低,造成生产规模经济效应比传统行业更加显著。
何为生产规模经济效应?即随着生产商生产规模的扩大,产品的平均成本将随之略微下降的现象。
何为固有成本和可变成本?以计算机硬件制造业为例,建设一家生产计算机芯片的工厂,总投资需20亿美元以上(这就是固有成本),而在建成后的生产过程中,可变成本(生产芯片用的原材料即为可变成本)却不到总成本的30%,即计算机芯片生产中70%以上是固定成本。
由此可见,信息行业随着产品销售量增大,实际的生产成本急速降低,与传统行业生产正本与销售量基本成正比或稍有减少的现象形成明显对比。给我们联欣的启示就是:进一步重视销售,扩大销售量也是降低生产研发成本的一种方法!
二、研发成本高,生产成本相对低,技术更新快,行业外延和渗透性高,造成创新与风险并存。
新世纪以来,随着全球信息产业竞争的加剧,信息技术企业研发投资规模迅速扩大,研究开发投资占销售额比重明显提高。一般的信息技术企业研究开发投资占销售额比重都在5%以上,处于发展前沿的信息技术企业研究开发投资占销售额的比重甚至高达15%至20%。2000年美国网络设备制造商Cisco公司研发投资27亿美元,2001年美国微电子器件制造商英特尔公司研发投资超过40亿美元。
信息技术水平每3年提高一倍,信息技术专利每年新增超过30万项,科研资料的有效寿命平均只有5年。以科技研发为先导、具有高创新性和拥有高更新频率已经成为世界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特征。此外,电子信息产业的渗透性高,不但涉及制造业,而且衍生到服务业,其产品的形式也日趋多样化,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对教育、医疗保健、旅游及文化娱乐等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因此,技术创新的空间也大大扩展。但是,由于信息技术产业化过程投入大、成功率不高,也使电子信息产业呈现相对较高的风险。
正所谓技术创新是信息产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机会向来与风险并存,给我们联欣的启示就是:要拓展创新面,在风险中看到机会,在尽量减少不确定因素,降低风险的同时,把握机会,敢为人先,勇于创新!时刻牢记,不要成为第二个诺基亚!(昔日的手机巨头,因为其保守的姿态,如今已经开始被苹果和异军突起的HTC边缘化)
三、用户成本锁定明显,造成巨大的更新转移成本。何为用户成本锁定?即用户一旦使用上某种电子信息产品之后,如果要更新原有的产品,就会遇到巨大的更新转移成本。
与传统工业品通常具有独立性不同,电子信息产品大多数处于一个系统中,单件产品难以发挥作用,只有与其他配套的产品相互配合,才能产生效用,所以,用户一旦选定某种系统中的一件产品,就不得不采用与之相适应的配套硬件和软件。另外,用户本身还存在与外界数据交换的需求,这种交换往往要求采用同一种格式,否则就会造成很大的信息交换障碍。这种状况使得更新信息系统转移成本巨大,频繁更换供应商几乎不可能。一旦用户使用上该产品,用户就会“越陷越深”,直至被牢牢锁定。锁定程度的大小与转移成本相关,成本越大,锁定程度越高。
这种现象使不兼容的新产品即使性能优良、价格便宜也难以得到推广和使用,有利于供应商获得长期的高额利润。给我们联欣的启示就是:做好产品的前提下,目光放远,哪怕即使要稍微牺牲一点眼前的利润(比如,PDA终端的价格适度下调),也要牢牢抓住客户,因为有了客户就有了未来!(就像现在的腾讯,做什么,成什么!)。
四、对标准的高度依赖,造成标准制定者必定引领市场。
由于电子信息产品通常是在系统中发挥作用。产品供应商虽然可以通过成本锁定用户,但是毕竟一家厂商难以提供所有的配套部件,要使多家厂商发挥各自技术优势生产的产品能够协调运行,必须依赖于一个统一的接口标准,因而对标准的控制和介入程度实质上标志着技术和生产的竞争力。如果一个国家或一家企业能够有效控制技术标准,并且有足够的生产实力,就具备了其他国家或企业难以超越的竞争优势,不仅能够将产品线延伸至多种信息产品,进行“纵向竞争”,还可以利用手中的专利和专有技术来限制竞争者生产兼容产品,或者阻挠竞争者建立联盟,进行“横向竞争”,以确保自己在市场中的份额。
由此可见,谁控制了标准,谁就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主动。也就是管理学中经常提到的“一流企业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卖技术,四流企业卖产品”。给我们联欣的提示就是:我们联欣现在的订货会基本处于领先地位,但是不明显,我们一定要与肖邦科技、捷慧达等同行拉大差距,将他们远远甩在身后,更大程度地掌控订货会市场,由我们联欣来制定未来订货会的标准!道路艰难,所以我们更要居安思危,为自己提出更高的目标,并努力奋斗,让联欣更上一层楼,尽早实现上市目标!
最后献打油诗一首与联欣人共勉!(最后一句双关,一、谐音表心志,二、隐晦剖真理)
联众人之志
欣繁荣尤在加领导心上
油崛于股市
第二篇:浅论岭南民俗文化的特征与发展趋势
论岭南民俗文化的特征与发展趋势
摘要: 岭南民俗文化是在南越土著文化的基础上,融汇了中原文化和西方文化,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时代色彩和地域特征的区域性文化。它没有承载厚重的文化积淀和历史迫力,尚实效,重功利,开放兼容、崇新善变,促使岭南社会在近代反封建和当代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曾两度领天下之先。这些特质在成就岭南的辉煌之后,在当下社会很大程度上桎梏了它的发展,我们应该本着批判扬弃的原则,促使其向宏观、理性、深度的方向转变,寻找岭南民俗文化现代化的最佳路径。关键字:岭南 民俗文化 发展 传统一、岭南概况
岭南位于中国最南部,地处我国南疆边陲,北枕南岭,南临南海,西连云贵,东接福建,是以今天的大庾岭、骑田岭、越城岭、萌渚岭、都庞岭(一说揭阳岭)为界与内陆相隔。岭南是一个历史概念,各朝代的行政建制不同,岭南建制的划分和称谓也有很大变化。学术界对岭南的领域有不同见解,有的将其狭义为广东的代名词,有的将其广义为包括广东省、海南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和广西省的大部分地区。
大约在距今4500年前后,岭南进入父系氏族社会,锄耕农业、家畜饲养业和手工业逐渐进步。秦以前岭南是南越族的聚居地,公元前206年,龙川令赵佗“自立为南越王,都番禺。”同年,汉高祖刘邦创立汉王朝,他面对汉初的严峻形势,“为中国劳苦,故释佗不诛。十一年,遣陆贾立佗为南粤王,与部符通使,使和辑百粤,毋为南边害,与长沙接境”,向岭南开放了边境贸易,征收南越国的贡品,而对南越国的体制未作任何改变,对其施政也不加限制。
岭南自建置之初即与中央政权的特殊关系,历代延续。虽然其内部的行政区划时有变更,但是中原政府对这个边陲之地的控制却一直因地制宜,使岭南保留了很大的政治、经济、管理自主权和一种自然而然地与中原隔绝的“独立”状态,为岭南创造了宽松的发展氛围。
二、岭南民俗文化的特征
从地域上来说,岭南文化大体分为广东文化、桂系文化和海南文化三大块,主要以属于广东文化的广府文化、潮州文化和客家文化为主,这是岭南文化的主体。
(一)、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开放风气
从古老的民间传说开始,就具有一种与众不同的开放心态,至今南海神庙中还立有波罗国使者达奚司空的塑像,西来初地还有达摩祖师的遗迹。著名的岭南画派,就是在继承国画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借鉴了西洋画的技术而形成;饮誉世界的粤菜风味,不但吸取了国内八大菜系的技艺,也吸取了西菜烹饪之精要。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人更发挥了这方面的潜质,在全国率先敞开大门,在对外经济、文化的交往中扮演了引人注目的角色,这并不是偶然的。
(二)努力超越“传统导向”的进取精神
岭南地区远离中国传统文化内核,处处迸发出一种超越“传统导向”的进取精神。郑信是在泰国建立吞武里王朝的广东人,而在近代文化史上,涌现了一批努力超越传统导向的文化名人,如岭南画派祖师高剑父,民主革命家孙中山,思想启蒙运动的先驱梁启超等,这些灿烂的群星,代表了岭南文化的思想,他们的言行与业绩,亦可见岭南文化的特异风格。
(三)实利重商的文化倾向
广东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使它在唐宋时代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对外贸易区,以珠江三角洲,韩江三角洲为中心向外辐射,特别是清中叶以后,随着国际市场对茶叶、丝绸需求量的增加,刺激了当地商品经济的发展,除广州、佛山两大商埠外,潮汕商人的足迹,“上沂津门,下通台厦”,远至新加坡、暹罗一带,形成了当时商业系统著名的“潮州帮”(潮商)“广东帮”。商品经济的发展,铸造了岭南文化讲求实利实惠,偏重商业的倾向既乐于创造新事物又自发性地固守老路子,开放创新与保守陈旧在岭南同时具有存在的合理性。
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广东承担着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使命,岭南文化也同样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而且已经日益显示出其与时俱进的生命力。在这时候提出建设文化大省的目标,提出对岭南文化的再认识、再评价就显得更为必要了。
在历史上,岭南文化向来被视为非主流的边缘文化,一直遭到主流的传统文化的轻视和排斥,甚至在近代岭南文化走向全国之时,它的主流地位也得不到确认,这种状况影响至今,所谓“广东是文化沙漠”之类的论调便是证明。这往往出于偏见或者无知。为今之计,就应当对岭南文化给予正确认识和评价,做到:充分肯定,大力弘扬,认真正视。
充分肯定:说“广东没有文化”,在于所持的是传统中原文化的标准。岭南人不必妄自菲薄,要从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中发现优秀的因素,在复杂纷纭的形式中梳理出优长的特质,如务实世俗、重商远儒、兼容求新等,从而建立自己的评价标准。
三、岭南民俗举例
南粤民众在岭南大地上繁衍生息了十余万年,他们创造了许多具有地域特点的民风民俗,虽然岭南是全国改革开放、科技发展的前沿阵地,但是这些古老的习俗惯制并未在现代化的风云中黯然失色,仍然是岭南的象征。
以岭南的传统食品和居住习俗为例,岭南小吃、点心和粥品大多是民间流传之物。岭南古属楚地,端午纪念屈原的风俗一直盛行,粽子早有名气。《广东新语》记载:“广州之俗,„„端午为粽,以冬叶裹者曰灰粽、肉粽;置苏木为红心,以竹叶裹者曰竹筒粽;三角者曰角子粽,水浸数月,剥而煎食甚香。”以竹叶裹的竹筒绿豆粽,在珠江三角洲一带盛行;以苏木为红心的碱水粽,仍是东莞农村的端午节必备之品;久富盛名的肇庆裹蒸粽也是肇庆民众端午节、春节时的传统节日食品。粥,古称“糜”,潮琼两地的群众至今仍沿用此古语,不管年岁丰歉,他们几乎每日食粥。在广州著名的粥品有状元及第粥、鱼腩粥、坠火粥、艇仔粥等等。广东点心以岭南小吃为基础,几千年来广泛吸取北方各地、包括六大古都的宫廷面点和西式糕饼技艺发展而成,足有一、二千种之多。代表名品有薄皮鲜虾饺、荷叶饭、娥姐粉果、叉烧包、荔浦秋芋角等,仍然是岭南大街小巷、茶楼酒店的常见之物。
客家围龙屋是岭南著名的传统建筑,其分布与客民分布相一致,多在山地及丘陵区域,以东江上游嘉应州一带及粤北各地为主,并延入广西、赣南、闽南诸地。曾昭璇先生认为客家围龙屋的独特构造是与客家人生活中的诸多需要相辅相承的,客家人是古代中原移民的后代,他们的祖先或为逃灾荒,或为避战乱而移入岭南。由于移动急速,受到当地土著居民的剧烈反抗,由此形成了他们既有农业形态又有防御特征的独特住宅建筑形式。这种住宅形式有利于客家族人团结自卫,巩固了客家民系的宗族观念。即使进入现代社会,客家围龙屋仍然广泛存在于岭南地域的客家居住区,保持着坚韧的文化持久力,岭南传统文化的深厚与顽固可见一斑。
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岭南大地也在尽情地上演着一幕幕现代时尚。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在岭南设立了多个经济特区,岭南尤其珠三角地区成为中西贸易往来、文化交流的主阵地,西方社会的生活方式和流行时尚率先在岭南大地上演。以节日民俗为例,珠三角地区,包括广州、深圳、珠海等大中城市和农村,过“洋节”已经成为一种司空见惯的事情。每当圣诞节前夕,在所有的城乡商店中,到处是圣诞节的节日礼品和用品,圣诞卡、圣诞树、圣诞礼物以及圣诞食品和圣诞之夜等文艺活动,使古老的大街小巷弥漫着西方节日文化氛围,其它的如“情人节”、“母亲节”、“父亲节”也成为岭南民众节日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过洋节,珠三角城乡近十年来,无论男女老少,过生日都要吃蛋糕、吹蜡烛、唱生日歌、许愿,而且在夜间举行仪式,统统都是西方的风俗,即使在农村也很普遍。充分吸纳西方现代社会的风俗时尚,使岭南地域的民众生活充满现代色彩。
传统民俗与现代时尚交织在一起,在岭南的城市中体现得尤为明显,人们常常上午喝早茶,下午去冰室吃冰淇淋,晚上在酒吧流连;在广州荔湾区,传统的骑楼、西关大屋与独具异国风情的沙面洋房互相掩映;在珠三角地区,粤语、英语和普通话同时被使用,是办公、经商、旅游、日常交往的通用语言。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特征愈加显著,成为岭南民俗文化的一道风景。
四、文学与戏曲等
岭南的文学艺术雅俗并茂,岭南画派、岭东画派、粤剧、潮剧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诗人张九龄、学者陈献章享誉全国,电影最先从岭南传入,而中国电影事业的重要奠基者郑正秋,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的奠基人蔡楚生。岭南教育起步较晚,但宋明办书院风盛,如潮州府在宋朝就有三大书院,其中两大书院韩山书院,元公书院的建制规模都比较大。到了近代更是领教育革命之先。葛洪在岭南炼丹,创金丹道教理论,并有贡献于化学、医学。伊斯兰教、佛教较早从海路传入岭南,惠能创中国化佛教——禅宗南派,影响及于全国以至世界。岭南的农技、手工技、医学等在中国科技史上有一定地位,明清之际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为中国最早的生态农业,而潮汕人精工细作,种田如绣花。郑之侨所著的《农桑易知录》更是一本幸存的珍稀古代农书。西医东渐,中国的西医院、西医学校以及西医生,均在岭南最早出现。岭南民俗与岭南饮食,异于北方,最富于地方特色。岭南文化中的艺术部分,颇具特色,以粤剧、潮剧和汉剧为例,它们扎根于南疆,又吸收了中原和周边文化,很值得探研。北有秧歌,南有英歌,英歌这样一个南方艺林的奇葩也是值得关注。
五、岭南民俗文化评析与发展趋势
1840年以后,岭南成为“西风东渐”的窗口,掀起近代爱国主义运动高潮,为岭南文化注入浓重的时代意义。尽管1840年以来的重大政治事件和改革开放后岭南地域民众思想文化素质的提高使岭南文化的精英层面获得彰显,但是真正体现岭南文化精神的仍是岭南民俗文化传统,这一传统在不同时代场景中不断更新自身的所指,使岭南民俗文化呈现出稳中有变,变中求衡的发展张力。在当下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体制全面转型的过程中,岭南民俗文化同样面临着现代化的严峻课题。一方面它没有沉重的历史负担,尚实效,重功利,开放兼容、崇新善变;另一方面这种“感觉型”的文化太注重局部的、具体的即时应变而缺乏理性的长远目光;热衷于事物表层的新奇而不关注深层的内涵;推崇个体的人性感受而忽略群体的集体规范,这造成了人们过多地注重能带来实际利益的短期经济目标,却忽视长远的社会效益,在不断提高工具理性的同时,却忽视了价值理性的建立和完善。因此现代岭南民俗文化中存在很多悖论,始终处于一种建设与解构的张力之中。岭南的辉煌由它们促成,岭南的进一步发展却受到它们的阻碍。近代,在政治上岭南一度领风气之先,当反封建浪潮席卷全国后,岭南让位于中原;现代,在经济上岭南先走一步,当改革开放浪潮席卷全国,北京、上海、山东、四川和国内其它地域的优势被开发出来后,岭南还有什么优势?作为全国经济发展先锋的广东省近来提出“建设文化大省”的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不仅仅靠发掘历史文物、保护民间故事就可以完成,真正需要改变的是积淀在社会群体心里的集体无意识和他们的文化观念。尤其在当前中国社会经济贸易与国际接轨,思想文化与西方社会频繁互动的大趋势下,岭南民众更要具备批判意识,扬弃自身文化中直观、肤浅、保守的成分,代之以宏观、理性、国际化的视角,扬长避短,与时俱进,寻找岭南民俗文化现代化的最佳路径。
参考文献:
梁凤莲:岭南文化的历史与现实视界[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05)张磊: 岭南文化的演变走向及其基本特征[J].史学集刊, 1994,(04)
第三篇:细木工板行业发展趋势
细木工板行业的发展趋势
工业化和标准化
据权威资料显示,中国目前已经形成了珠三角、长三角、京津环渤海、东北三省和西南五大板材生产圈,出现了一批具备一定影响力的品牌,这些品牌带动了细木工板生产的工业化和标准化,推动了行业的发展。
在多年的市场研究及品牌推广实践中,细木工板行业的发展,与住宅产业的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城市化进程及住宅产业化趋势直接影响到木制品企业的发展。而产品销售手段的更新换代则是细木工板企业是否走得更远的关键所在。
业内人十表示:“传统木业的加工方式在国内各地情况大致相同,多是手工或半机械化,产品单一而粗糙。由于效率低下,劳动强度大,加之粉尘及噪声污染严重,一度导致这类加工企业发展缓慢。这与日益旺盛的需求形成强烈的反差。”西部地区的细木工板企业虽然基数不少,但绝大部分企业的规模都偏小,而且管理水平低下,具有现代企业管理水平的细木工板企业屈指可数。缺乏核心企业推动的西部细木工板行业的发展还有一个相当漫长的发展过程。
细木工板行业的发展深受装饰建材业发展的影响。细木工板行业的竞争,说到底其实是品牌的竞争、渠道的竞争、售后服务的竞争。品牌是消费者的关注所在,渠道和服务则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核心。
节能环保
业内人士表示,节能环保细木工板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不仅是因为国家的大力提倡,更是由于节能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潮流,是人们健康的重要保障。低碳环保是国家发展的大方向,谁能够最快占领节能市场,谁就将把握未来市场竞争的先机。业内专家表示,当前,我国建筑市场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节能建筑将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这为我国细木工板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节能环保绿色建筑正在成为建筑设计的主流。显然,目前市面上的节能产品还无法满足节能建筑发展需求。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我国各地绿色建筑标准的不断出台,我国绿色建筑将获得极大地发展,这必将促进我国节能细木工板产品的跨越式发展。某细木工板负责人表示,随着节能建筑的迅速发展,节能细木工板市场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虽然我国节能环保建材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其中也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材料对设计影响巨大,材料应该被提升到更高的位置。但是当前材料商技术支持力度不够,很多材料本身只是关注于主体部分,而忽视细节。
转变经营模式
“供大于求”显然是为这些细木工板销售经理解释“寒意”的最好理由。目前市场供应总量已超过市场需求总量的10%,随着精装房比例的不断增长,这一数据还将有上升的空间。很多细木工板生产企业,在还没有读懂市场之前,对自身市场份额减少的茫然和恐惧将会有增无减。
房地产相关政策的不断出台,精装房政策的不断落实,将加速细木工板行业洗牌。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细木工板企业应针对市场环境理性分析,从新定位,审视自身企业在市场上的生存能力。在生存空间、资金实力、管理体系、管理团队、产品定位、合作模式等方面不断加强自身的实力。量是生存前面的“一”,利润是生存后面的零,没有一的存在,再多的零都没有意义。
细木工板中小型企业与其在成本上涨、市场分流、渠道弱化,价格竞争及合作模式中委曲求全,不如在充分尊重市场的基础上,快速转变市场经营模式,提高市场转型的适应能力,寻求最佳市场模式。
第四篇:IT行业的发展趋势
未来3-5年IT行业的发展趋势
1.前言
最近几年,我国网络业蓬勃发展,网民队伍也日益壮大,上网已成为大中型城市居民的主要业余消遣方式之一,而传统的拨号上网和ISDN因为上网速度缓慢已逐渐落后于时代,宽带网络在此契机下已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引起了众多上网人士的兴趣。众多企业看好中国居民的网络消费能力,纷纷推出宽带接入服务,各种宽带智能小区的建设也进行得日渐火爆。2001年初,全国兴起了大规模的宽带建设热潮,使得2001年更被一些网络运营商称作“宽带年”,然而,这股热潮在一年内迅速降温,“中国宽带年”名不副实。
中国宽带热降温带来了一个疑问,中国宽带建设发展到了怎样的程度,宽带的接入率到底有多少呢?人们对于宽带上网又有着哪些要求呢?众多已经推出宽带接入业务的企业,其发展前景到底如何呢?
2.有线宽带的现状和将来的探讨 2.1 有线宽带的现状
据调查数据显示,在宽带运营商品牌总体提及率中,中国电信ADSL处于首位,有线电视、网通、长城宽带分居二、三、四位。其余品牌的提及率较低,与上述四个品牌拉开距离。各企业间都存在一定的差别,且差异非常明显。
作为有线宽带龙头的中国电信ADSL的总体提及率最高,表明ADSL最受大众关注,使用的用户也是最多的。但用户对宽带的总体满意程度并不高
而在希望使用宽带的服务功能上,主要集中在下载资料、收发邮件、聊天交友和浏览互联网上。
而据ITIF国际信息技术与创新基金会近日发布的一份关于2008年全球宽带建设状况排名文档显示韩国的宽带是最发达的,得分高达15.92,平均速率49.5Mbps,第二是日本,第三是芬兰,美国排名15,平均4.9Mbps,排名30位的是墨西哥,平均速率1.1Mbps,平均价格合130元人民币。而中国却未在此排行榜上出现,表明中国的宽带建设状况相对较差。
另据其他数据显示国内宽带的潜在使用群体是比较庞大的,但是从消费者表明的态度来看,大多数消费者的立场不是很明确。2.2 3G的出现
2008年4月1号3G手机号的正式发放,表明3G网络开始走进大众的生活,3G网络的普及将成为一种趋势。
据使用3G的用户反应,3G网络的速度相当快,对于用户下载资料、收发邮件、聊天交友和浏览互联网都可以轻松应付。这是因为3G的速率达到2.8 MBPS,比有线宽带的速率更快(目前有线宽带的速率是2.0 MBPS)。至于大众关心的价格方面,由于我国人口密度较高,在3G网络成本固定下,每个使用3G网络的客户可实现低价包月(价格预计在100—200元之间)。开通3G业务后,把手机连接到电脑上使用3G上网比使用目前有线宽带上网速度更快,使用目前的有线宽带上网将变得没有意义。3G无线网络的介入,将会逼使有线宽带进行整个应用架构的调整,以保证有线宽带的竞争优势。2.3 构建高速网络
3G的出现导致有线宽带需要进行服务的提升,服务提升通常有两个方面,一是包月价格下降,二是有线带宽的扩容。目前有线宽带的包月最低价格已经低至57元,包月价格的下降空间太少,价格下降的意义已经不大,网络带宽的扩容成为有线宽带运营商仅有的选择。有线宽带扩容后速率可达到10—12M,但10—12M的速率是否足够满足大众对网络日益膨胀的需求呢?光纤材料成本价格的下降和光纤技术的日渐成熟,使光纤取代双绞线进入普通家庭网络成为可能。据光纤通信的研究人员表示,光纤通信的速度可达到1000兆,甚至一万兆。千兆、万兆的光纤接入普通家庭,使高速有线宽带和高速无线网络实现连结,组建家庭式的高速网络将是近在咫尺。由于家庭式高速网络对光纤的需求,高光纤设备提供商将得到一个广阔的发展平台。3.市场的客观需求
3.1 厂商主导市场成为过去
据分析,05年前IT业厂商主导着市场。如Intel、AMD等不断推出新的CPU产品,从286到奔腾系列到现在的酷睿等多核系列,CPU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由于用户受厂商的广告宣传及自身攀比心理的影响,单纯地追求高性能产品。厂商也由于市场的因素,不断地加快新产品的更新速度,造成用户被动地接受厂家的新产品。05年后用户的购买思想逐步趋向理性化,用户按自己的需求购买产品,受厂家因素的影响逐步减少。3.2 用户需求逐步主导市场
用户购买思想的逐步转变,导致厂家对市场的主导力逐步削弱。用户不再被动地接受厂家的新产品,而是根据自身的需求主动地选择市场上符合自身需求的产品。厂家由于市场因素的转变,逐步以用户的需求方向发展新产品。用户需求逐步主导着市场的发展方向。3.3 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进一步主导市场
由于用户的需求逐步主导着市场,用户的需求越来越显得个性化。用户希望随时随地听音乐、看电影,用户选择购买MP3、MP4;用户希望可以随时随地试玩最新的电子游戏,用户选择PSP;用户希望利用卫星导航系统令驾车出行更方便,用户去购买GPS。一系列小数码产品的兴起,表明用户并不需要综合性能齐全的数码产品,具备单一功能的产品就可以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需求。用户个性化需求对市场的主导力逐步加强,最终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将决定市场。4.两个基础推动IT技术的高速发展
在有线宽带的扩容形成高速网络和市场以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为主导的推动下,IT技术将走上高速发展的道路。我们从三个方面对IT技术的高速发展进行分析。4.1 处理方面
近年来软件开发商为各个行业提供相应的应用软件,方便各个行业的用户使用。发展到今天,用户对于大型软件的运算和信息处理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例如图形处理、非线性编辑、画图、动漫制作等都离不开电脑的应用。这些软件的应用都需要强大的处理器支持。目前的双核、四核的CPU将向八核、十六核的方向发展。多核多CPU处理器的出现只是时间问题。处理器技术的日渐成熟使处理器的成本不断下降,售价也随之降低,利用未来多核多CPU组成一个家庭式的中央处理中心成为可能。4.2 存储方面
DV、MP3、GPS等等数码产品的兴起和普及,使电子数据越来越大,数据的存储量呈现爆炸性的增长,传统的存储方式难以满足海量的数据存储量,用户提出如何能更方便快捷地增加存储量,以满足自身的需求。现今用户的数据已经成为用户的个人财富,数据的安全性及备份保障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传统的存储调用方式是通过邮箱、网络硬盘、随身携带的U盘、手提电脑等进行存储调用,但这些方式受网络因素(在边远地区无法接受网络信号)或人为因素(遭他人盗取数据)影响,安全性非常低。陈冠希事件就是由于数据存储的泄漏造成严重的负面社会影响。如何使存储成为独立的系统,提高数据存储的安全性,可供用户随时随地调用所需数据成为新的问题。网络技术的发展,使网络速度大大提升,极大提高了网络的数据传送能力和吞吐能力,现在普通的光纤网络及高速双绞线网络的速度已经达到甚至超过硬盘的数据传送速度,所以通过高速网络及网络管理技术发展独立的数据存储和数据备份系统已经成为理想的解决方案.4.3 应用终端方面
应用终端由于受到环境温度、功耗等因素的影响,综合性能无法与PC相比。但其通常的应用特点是:功能特定、易操作、低功耗、稳定性要求高、免维护等。应用终端单一的功能,易操作免维护的特点,受到很多用户的欢迎,例如MP3、MP4、数码相机等。现有的大多电脑设备由于处理能力强大,受到能耗、功耗、灰尘、高温、维护困难等因素制约,不可能实现应用终端发展的趋势。今后的应用终端将实现低功耗、免维护和能抵御恶劣环境的特点,只需通过高速网络和后台数据处理,直接把处理结果显示在应用终端设备上。在日常生活上由很多例子:1)交车上的数字电视就是一个应用终端,它通过网络的数据传送和后台的数据处理,最后把节目显示在数字电视上供乘客观看。2)在3G网络的支持下,手机同样是一个应用终端。用户随时随地使用手机发送指令,通过3G网络及手机中心的后台处理,最后把处理结果显示在用户的手机屏幕上供用户使用。3)实际家庭用户正在迅速发展的高清播放机(HTPC)也应该是一台独立的专用应用终端。维护简单,功耗少,适应性强的应用终端设备成为用户新的选择。
5.三个单元的独立发展达到合理的状态
在高速网络的支持下,因应用户的个性化需求,IT产品将进入独立发展的阶段。IT产品的独立发展主要是在处理、存储、应用终端三个单元上的独立发展,三个单元将通过高速网络的连接,成为相互紧密联系且相互关联的合理应用的状态。
5.1 处理单元
在高速网络的支持下,传统的PC已经难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利用多核多CPU组建的中小型网络甚至家庭式的中央处理中心将成为PC发展的趋势。PC是为满足单一用户多功能需要设计的。在中、小型企业和家庭使用上,每个人的使用需求都不相同,有的利用电脑进行文档、大型软件的应用,有的利用电脑进行游戏、影视娱乐。用户需要按照不同的需求为家庭配置几台合适的电脑。利用多核多CPU的强大功能组建一个运算速度、安全性、稳定性、可管理性和可拓展性都比PC优胜得多的多核多CPU中央处理中心将成为用户新的选择。由于处理器成本和售价的下降,在价钱方面由多核多CPU组成的处理集群的价格与多台高性能PC的价格双差无几。组建多核多CPU的中央处理中心成为可能。多核多CPU的中央处理中心的组建同时为网络化软件、图像渲染软件、黑客安全软件等软件商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发展平台.5.2 存储单元
500M大小的一部DVD电影、几G大小的一款游戏甚至几十G大小的一部高清影视,越来越多的照片、MP3音乐、文件文档,海量的数据存储,你是不是又要开始考虑更换容量更大的硬盘呢?硬盘从40G、80G、到250G、360G,你是否觉得你的硬盘容量总是不够?面对庞大的数据存储,如何能安全地存储珍贵的数据资料,并可以实现在其他电脑和视听设备中进行查阅、浏览就成了很多用户考虑的问题。组建家庭式的网络存储中心成为一个新的概念。目前主要的存储技术有三种,分别是直连式存储(DAS)、存储区域网络(SAN)和网络接入存储(NAS),直连式存储(DAS)是一种直接连接在主机上的存储设备,在扩容和升级方面都受到自身的限制,而且在读取速度上也不能符合高速网络和高性能处理中心的要求。存储区域网络(SAN)采用光纤通道技术,通过光纤通道交换机连接存储阵列和服务器主机,建立专用于数据存储的区域网络。SAN的读取速度可达到1Gbps、2Gbps,可以符合高速网络和高性能处理中心的要求,但SAN的价格昂贵,且需要相当高水平的网络管理技术和能力,对与普通家庭和一般的中小型网络用户,都可以说是一项昂贵的消费。网络接入存储(NAS)采用网络技术,通过网络交换机连接存储系统和服务器主机,建立专用于数据存储的存储私网。万兆网络的出现,使NAS的需求空前旺盛。NAS与其他存储设备相比,操作、维护更加简单方便,致使对网络维护人员的要求下降,减少维护服务费用,令整个网络成本下降,网络附加存储的发展和普及使用将成为可能。网络附加存储的发展方向将为网络附加存储设备提供商提供一个广阔的发展平台。.5.3 应用终端单元
应用终端的独立发展已经初步形成。MP3、MP4等小数码产品的兴起,表明用户需求的是缩减多余功能,无需维护的应用终端产品。华为IPTV业务的应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构思。在2004年,LDCOM与华为的IPTV业务合作,使在巴黎和马赛超过3万家庭用户通过华为公司提供的全套宽带视频解决方案,享受到了利用电视上网、游戏、视频点播和收看视频广播等丰富的业务。用户只需在电视上进行简单的操作,就可以在电视终端上点播丰富的娱乐服务。新近推出的数字电视机顶盒类似于华为的IPTV服务,通过数字电视中心的处理,用户只需在电视前用遥控器简单操作,就可以点播自己喜欢或者错过的电视节目。很多人认为随着电脑技术的发展,我们将会随身携带一台超级电脑协助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实际上这是对电脑技术和通信技术发展的一种误解。因为无论电脑技术如何发展,处理能力和存储能力越高,能耗就越高,对应用环境的要求(如:环境温度、湿度、尘埃密度等)就越高,这一点与设在专用环境(如:家庭、办公室等)的电脑设备是无法相比的,所以很多应用终端的使用是受应用环境的严重制约,不可能有太高的处理能力和存储能力。随着电脑网络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后台处理中心和存储中心提供的数据处理和存储能力,将我们需要资料和结果通过网络想后台处理中心发布命令和提取结果。实际上我们在特定环境下使用电脑,只需要结果并不需要关心过程,在网络发展高速的今天,我们完全应该通过高速网络向远方的电脑处理中心和存储中心发布要求运算的命令和提出相应的结果。
如:美国数字化部队,士兵携带的实际上是一台应用终端,由随身携带的传感器和卫星定位及卫星照片等通过卫星和网络通信技术将战场的情况传送给后台的数据处理中心,由数据处理中心将已经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向士兵发出危险提示和作战指示,使士兵如有神助,准确地把握战机和撤离危险地带,极大地减少伤亡和增强了作战的范围和能力。,所以,免维护,功耗少,适应性强的应用终端设备将越来越多成为电脑用户在实际应用中的必然选择。应用终端朝着用户个性化需求的发展方向独立,这也为应用终端提供商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发展平台.5.4 三个单元的合理状态
三个单元的独立发展,最终会形成一个三者的合理状态。可以想象未来数字化生活不再是由几台高性能PC组成,而是由高速网络、多核多CPU的中央处理中心、网络附加存储设备和应用终端设备组成。由于IT产品的性能不断提高,价格不断下降,在组建家庭式及中小型网络的成本上,购买几台高性能PC的价格与组建以多核多CPU的中央处理中心、网络附加存储设备和应用终端设备组成的家庭式网络的成本相差无几。而在实际应用上,多核多CPU的中央处理中心的强大并不是几台高性能PC机可以媲美,而网络附加存储设备的海量存储也不是PC硬盘可以负担,应用终端设备的个性化更能迎合用户个性化的需求。无论你在任何地方需要个人存储的资料,都不再需要打电话找人手动上传在个人PC上存储的资料或者把手提电脑带在身上,只需通过操作简单的手持应用终端设备发送需求指令,利用强大的中央处理中心联结外围的高速网络及网络附加存储设备构成的家庭式网络,随时随地把你所调用的数据或运算处理结果显示在你的轻便应用终端上。在这种状况下,处理单元、存储单元、应用单元达到了一个三者合理的状态,也构建了一个理想的数字化生活。6.未来IT行业的发展趋势
综合以上的分析,在高速网络和以用户个性化需求为主导的市场要求下,处理单元、存储单元、应用终端三大单元独立发展,将构成家庭式及办公的高速网络数字化生活。这种个性化、专用化的数字化生活的发展及应用,将为高光纤设备提供商,网络化软件、图像渲染软件、黑客安全软件等软件商,网络附加存储设备提供商及应用终端设备提供商的发展提供了一个空前广阔的发展平台。三个单元根据客户个性化需求独立发展,三者之间通过高速网络进行连接和数据交换这种发展模式,将成为未来3—5年内IT行业的发展趋势。
第五篇:手机行业发展趋势
手机销售渠道的变迁
第一阶段:中国电信专营的时代(1997年之前)
在最早的中国手机销售市场,当移动通信还在中国电信专营的时代,销售手机的只有中国电信自己的营业厅。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之后,出现了一些以经营水货手机为主的小商铺。此时的小商铺还没有被市场上的大多数消费者接受,但是小商铺的发展,为后来手机专业卖场的形成打下了基础。此时的销售渠道主要是中国电信包销。第二阶段:通信市场唱主角(1997年到2001年)
当中国电信放开手机销售之后,专业性的手机店出现了,但迅速涌现得最多的还是通信市场以及里面的柜台。
此时的销售渠道主要是总代理制。其中中邮普泰成为分销龙头,这主要得益于其前身邮电器材总公司的渠道和资金优势。而傍定了洋手机这棵大树,就不愁业务量不蒸蒸日上。排名第二的蜂星是全球最大的手机分销商,它在中国做大也是因为它是摩托罗拉和诺基亚这两家手机领袖的全国一级代理。2001年,中邮普泰分销的手机占到了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一,加上其它几个分销巨头蜂星、天音、长远、爱斯德等,几乎把占据国内90%以上市场份额的洋手机给瓜分完毕。总代理制风光一时。
当时,手机市场基本被国外手机厂家垄断,摩托罗拉、诺基亚、爱立信占据85%左右的市场份额,被称为是中国手机市场上的“三架马车”,虽然,其中的一架马车已经被嫁作“他人妇”。
这5年时手机销售的快速增长期,市场年平均增长幅度高达77.8%。2001年市场出现拐点,增长速度明显放缓,呈现平稳发展态势,增长幅度维持在10%左右。
第三阶段:手机专业卖场的崛起(2002年至2006年)
2001年,家电的连锁企业开始进入手机销售领域,手机大卖场在深圳、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出现,小规模的零售店销售量下降,消费者购机日益集中到这些连锁店和大卖场之中。
在这种情况下,迪信通、恒波、协亨都着手建立自己的品牌零售连锁店,构筑强大的终端网络,而部分品牌如中域,更将自己直接定位为专业的手机零售品牌连锁店。原来居于重要地位的三家(中邮、蜂星和天音)手机分销体系已经呈现崩溃的局势。
随着家电连锁卖场进入手机销售领域,手机大卖场也在全国一线城市出现了。从较早的面积只有几十平方米,品牌单一的手机卖场,发展到了现在面积达到上千平方米,经营十几种品牌手机的专业手机卖场。在现在的手机市场上,这种规模较大的手机专业卖场已经成为手机销售市场的主力军。第四阶段:变局(2006年至今)
曾经风光无限的手机连锁卖场,现在正处于变革中。继2009年3月内地最大手机零售商之一的协亨连锁在温州大规模关店,近日,手机连锁卖场金飞鸿也关闭了其在北京的多家门店。
中域电讯第一家店于1994年在虎门开业,到2000年开出第50家店,到2001年开出第130家店,其连锁触角开始伸向全国各地。进入2003年,中域的扩张速度更是令业界惊讶不已:2月10日中域连锁店突破300家,6月中旬突破600家,7月突破800家,此外还有签约等待开业的1700家。早在2006年,中域电讯一度宣称连锁店数量突破3000家,其中近2000家是加盟商。但至2009年8月,有接近中域电讯的业内人士估测,“目前中域电讯的实际直营店大约1000多家,加盟店数量下滑至只有几百家了。”对此,中域电讯副总裁郭秀宏于8月18日接受记者采访时给出的说法是,“目前中域电讯连锁店大约在2000家,直营店和加盟店各半。”郭秀宏承认,中域电讯加盟店的数量的确在减少,但强调这是中域电讯“从2008年开始清理一些经营不善的加盟店”的结果。
受国美、苏宁、大中等家电卖场以及电子商务、运营商自有渠道的冲击,手机卖场正面临新一轮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