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印染行业的发展趋势
印染行业的发展趋势
纺织服装学院轻化071王金玉3070302015 自2009年以来,在全球经济不景气、国际市场持续低迷的情况下,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渐复苏,以及国家对纺织服装行业扶持政策的累积效应正逐步显现;受国际市场需求 ,某些国家的贸易保护和低成本国家竞争等因素影响 ,我国印染行业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和风险 ,内需将保持稳定增长;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变增长方式是 今年全行业的发展任务。我国纺织服装出口正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阶段,但依然面临以下问题:
一、纺织企业利润空间被压缩
一直以来,我国产品出口多采取数量型增长的模式,低成本、低价格是我国出口产品占领国际市场的法宝,作为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代表的纺织业更是将这一点应用到极致。进入到二十一世纪,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经济日益全球化,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的产业链中占据了不同的环节,并相互影响。中国纺织行业充分利用劳动力成本优势和资源优势,为纺织品出口创汇、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从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理论而言,我国纺织业是利用了比较优势,而从企业的战略角度来看,我国纺织企业更多地表现为利用成本领先战略,在国际市场上采取低价营销策略,占有了国际纺织品市场相当部分的份额。2009年以来,随着棉纱、棉布市场行情转好,国内棉花需求出现回升,价格持续上涨。在外需不振的情况下,原料价格加速上涨和终端市场降价形成强烈反差,企业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同时,随着国内经济的回暖,人民币有可能再次升值,这将进一步压缩企业的利润空间。让我国纺织业原本微薄的利润雪上加霜。
二、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日益抬头
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政府为保护本国产业,通过提高安全、卫生、环保标准和采取反倾销、反补贴措施等构筑贸易壁垒,我国纺织服装出口面临的贸易摩擦日趋严重。2010年1月份,国外对中国纺织品召回案件就发生了14起,其中儿童毛绒玩具5起、儿童服装9起。
贸易保护压力加大近年来 ,我国纺织服装出口面临的贸易保护措施越来越多样化。金融危机之后 ,一些国家出于本国利益 ,防止对其相关产业造成影响 ,更频繁地采取贸易保护措施 , 2009年以来贸易保护案件已显著增加。在全球经济复苏过程中 ,发展中国家将更多地利用反倾销和特保等手段;而发达国家则将利用其健全完善的标准体系和检测机构 ,更多地采用技术性贸易保护措施 ,如各种技术标准、安全标准、健康标准等。贸易保护使我国印染行业面临更大的成本压力和市场风险。
三、碳排放指标或成为欧美限制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另一借口
随着丹麦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大会的召开,低碳经济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国家将对污染排放和能源单位消耗水平进行更严格的调控。就纺织服装业而言,行业中的印染企业将承受较大压力。同时,目前发展中国家主要通过国际碳交易
市场机制参与国际碳排放交易,我国处于整个碳交易产业链的底端,碳交易的市场和标准都在国外。发达国家长期以来一直以其技术标准来限制中国的纺织品出口,二氧化碳排放指标可能成为其限制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另一借口。
低碳经济的压力已经显现世界经济历经工业化和信息化之后,正在走向低碳化 ,这预示着从现在到2050年的未来40年,低碳经济将是国家竞争力和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在新一轮全球化进程中 ,新兴经济体国家传统的高碳、高能耗、高增长的发展模式将面临巨大的压力。目前,已有包括美国、英国在内的 10多国家加入到“碳标签” 的行列 ,要求产品必须贴上“碳标签”,以标明产品在生产、包装和销售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升的情况下,“碳标签”将进一步提高印染企业的成本。2012年后,以欧盟为首的针对“高能耗、高污染”的特别关税,即碳关税将是印染行业面临的又一严峻考验。
四、以生态环保理念发展印染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印染是高耗水、高污染行业,印染用水量占全部纺织工业用水的80%。去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经贸委联合发布了《印染行业废水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包括印染加工过程中推荐采用的清洁生产工艺、废水治理和污染防治措施;规定所有印染废水要实现达标排放;取缔和淘汰技术设备落后、污染严重及无法实现稳定达标排放的小型印染企业;对印染企业集中的地区,鼓励实行专业化集中治理。印染产业的发展必须重视保护环境,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大力推广清洁生产,以生态环保理念开发并推广各类减少污染、节约能源、利于健康的新技术和新产品。
近些年来,随着市场对印染产品需求的多样化,印染产品中小批量、多品种产品的产量加大,生产设备中间歇式印染设备占有较大比重。由于产品品种的变化及染料和助剂投配量的自动化控制水平较低,其废水排放量和废水水质浓度均高于以往连续式染色工艺,这给已建废水处理工程增加了处理难度,也对传统的污染治理达标排放技术提出了挑战。为了参与世界纺织品市场竞争,增加出口创汇,很多企业已从国外进口了一定数量的当代先进印染设备,这些设备在节能降耗上效果较明显,与原有印染设备的能耗相比有较大降低,但国内印染企业在生产工艺创新和生产管理水平方面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我国印染企业总体上与国外相比单位产品取水量是发达国家的2~3倍,能源消耗量则为3倍左右。因此,我国印染行业节能降耗的任务很重。
纺织印染行业这些年来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工艺,重点是前处理工艺和染色工艺。在前处理工艺上采用高效退煮漂短流程生物酶前处理技术,环保型前处理助剂的改进型工艺,以及无水和少用水的前处理技术。在染色工艺上采用环保型低碱固色的活性染料,冷轧堆染色、湿短程染色、超临界流体染色、微悬浮体染色等,以及喷墨印花等数码新技术均有不同程度的应用。这些工艺对节能降耗、减少污染的产生量均有较明显的作用。目前,这些技术正在逐步推广和应用。在印染行业较发达地区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特别是在我国沿海发达地区很多老企业已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有的企业还开展了持续清洁生产审核,都取得了较明显的节能降耗效果。
未来的几年,印染行业必将走向成熟,在这几年中,业内企业参与市场全球化竞争的程度会更加激烈,既要面对国内经济政策的调整和解决环保问题的压力,也要面对国外各种新型贸易保护壁垒的排斥。尽管前进的方向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战胜这些困难既是前进道路上必须付出的代价也是国内企业成熟的标志,这一点业内人士要充分准备。只要抓好科研这个中心环节,切实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同时高度重视环保、搞好内部管理,未来的几年仍将大有作为。
第二篇:印染废水处理现状及发展趋势
印染废水处理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染料工业的快速发展和各种染料的大量使用,进入环境的染料与日俱增。本文论述了染料废水处理方法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态势,介绍了利用物理化学生物等各类方法处理印染废水的过程,为处理方法最优化提供了参考。并且,对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通过废水回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改进生产工艺,积极开展清洁生产,树立资源观,争取从源头解决印染废水的污染问题。
关键词:印染废水 处理方法 发展
Abstr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dyestuff industry and the use of various dyes, dye growing into the environmen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search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dye wastewater treatment method,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method of using the physical chemistry of biological and other kinds of printing and dyeing wastewater treatment process, provides reference for process optimization.And direc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processing technology was discussed, through the waste water reuse,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improve production technology, actively carry out clean production, sets up the resource view, to solve the pollution problem of the printing and dyeing wastewater from the source.Key words: Print to dye waste water;ways of handling;development
1.引言
印染废水是以加工棉、麻、化学纤维及其混纺产品为主的印染厂排出的废水。印染废水水量较大,每印染加工一吨纺织品耗水100—200吨,其中80—90%为废水。印染行业是工业废水排放大户,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印染废水每天排放量为3*106—4*106m3。印染废水具有水量大、有机污染物含量高、碱性大、水质变化大等特点,属难处理的工业废水之一。废水中含有染料、浆料、助剂、油剂、酸碱、纤维杂质、砂类物质、无机盐等。传统的印染废水处理方法有物理、化学、生物法,以下就对其处理现状及未来发展做出概述。
2.我国印染废水现状、特点 2.1印染废水现状
纺织印染工业是我国传统的支柱产业之一,已有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历史。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用水量和排水量也急剧增长。纺织工业发展主要阻碍之一就是低碳问题,环保的主要问题是废水,而约80%纺织废水来自印染行业。实际上印染行业是以中小企业为主的竞争性行业,中小企业比重占99.6%,非公有制企业占95%。若以纤维加工量的70%需进行印染加工计,则年排放废水在30亿吨左右。故由此而造成的生态破坏及经济损失是不可估量的,因而要实现印染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首先解决印染行业的污染问题。
印染厂废水处理成功的实例很多,但成效不佳的也不少,其原因大致以下几种情况:(1)印染厂未分析自身特点,照搬他厂经验。(2)把城市污水处理的设计规范,用于印染废水处理,仅改变一些参数,造成很大损失。(3)新技术新工艺未经中试直接用于工程,造成很多失败。(4)生产工艺相近的废水,可采取相似的处理工艺,但仍需根据水质水量适当调整参数。(5)实际运行技术和管理技术不当。
而传统的生物处理工艺已受到严重挑战,传统化学沉淀和气浮法对这类印染废水的COD去除率仅为30%左右。因此开发经济有效的印染废水处理技术日益成为当今环保行业关注的课题。
2.2印染废水特点
在印染工业中,废水的组成和污染程度随着加工纤维种类、数量、加工工艺和加工方式的不同,水质和水量有很大的变化,污染物组分的差异也很大。①退浆废水,水量较小,污染物浓度高,主要含有浆料及其分解物、纤维屑、酸、淀粉碱和酶类污染物,浊度大。废水pH值为12左右。用淀粉浆料时BOD、COD均高,可生化性较好;用合成浆料时COD很高,BOD小于5mg/L,水可生化性较差;②煮炼废水,水量大,污染物浓度高,主要含有纤维素、果酸、蜡质、油脂、碱、表面活性剂、含氮化合物等。废水碱性很强,水温高,呈褐色,COD与BOD达每升数千毫克。化学纤维煮炼废水的污染较轻;③漂白废水,水量大,污染较轻,主要含有残余的漂白剂、少量醋酸、草酸、硫代硫酸钠等;④丝光废水,含碱量高,NaOH含量在3%-5%,多数印染厂通过蒸发浓缩回收NaOH,所以丝光废水一般很少排出,经过工艺多次重复使用最终排出的废水仍呈强碱性,BOD、COD、SS均较高;⑤染色废水,水质多变,有时含有使用各种染料时的有毒物质,碱性,PH有时达10以上,含有有机染料、表面活性剂等。色度很高,而SS少,COD较BOD高,可生化性较差;⑥印花废水,含浆料,BOD、COD高;⑦整理工序废水,主要含有纤维屑、树脂、甲醛、油剂和浆料,水量少;⑧碱减量废水:是涤纶仿真丝碱减量工序产生的,主要含涤纶水解物对苯二甲酸、乙二醇等,其中对苯二甲酸含量高达75%。碱减量废水不仅pH值高(一般>12),而且有机物浓度高,碱减量工序排放的废水中CODCr可高达9万mg/L,高分子有机物及部分染料很难被生物降解。总的说来,印染废水具有色度大、有机物含量高,水质变化大,pH 值变化大,水温水量变化大等特点。
印染行业的废水治理主要集中在生产不同纤维产品的印染企业中。我国印染企业主要采用以水为媒介的湿法加工工艺, 生产中使用较大量的清洁水,排放出较大量的含有一定色度及不同污染物的有害废水。这种废水如不进行治理,则会对受纳水体产生较大的有机性污染,使生态系统产生较大的破坏, 印染废水的治理势在必行。
3.印染废水传统处理方法
3.1 物理法 3.1.1 吸附法
吸附法是指利用吸附剂的多孔性,使废水中的一种或多种物质被吸附在物体表面而去除的方法。吸附法的优点是吸附剂来源广泛、种类较多、价格便宜,能够满足不同种类染料的需求,吸附效率较高,常与其他方法联合使用作为前处理。传统的吸附剂主要是活性炭,活性炭只对阳离子染料、直接染料、酸性染料、活性染料等水溶性染料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但是不能去除水中的交替疏水性染料,并且再生费用高,使活性炭的应用受到限制。近几年,研究重点主要在开发新的吸附剂及对传统的吸附剂进行改良方面。3.1.2膜技术
自然界中经常存在一种物质体系即在一种流体相内或两种流体相之间有一层凝聚相物质把流体相分隔成两部分,这一薄层物质就是所谓的膜。作为凝聚相的膜可以是固态或是液态的,而被膜分开的流体物质可以是液态或是气态的。膜技术是21 世纪出现的新兴技术,由于其具有诸多优点而备受关注。膜技术可按过滤精度从低到高分为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微滤和超滤一般作为纳滤和反渗透的预处理工艺。膜技术主要是通过对废水中污染物的分离而达到废水处理的目的,此方法的工艺过程简单,处理过程无二次污染,并且出水水质优良,可以回收再利用。膜技术虽具有诸多优点,但是也存在很多问题,其中膜污染和成本是制约膜技术在印染废水处理方面广泛应用的主要因素。3.2 化学法 3.2.1 氧化法
化学氧化是目前较为成熟的方法。氧化剂一般采用Fenton试剂(Fe2+,H2O2)、臭氧、氯气、次氯酸钠。按氧化剂不同,化学氧化分为臭氧氧化和Fenton氧化。臭氧氧化不产生污泥和二次污染,但处理成本高,CODcr去除率低,通常很少采用单一的臭氧法处理印染废水,而是将它与其它方法相结合,彼此互补达到最佳的废水处理效果。
臭氧氧化法虽然具有以上不足,但随着技术的全面发展这些缺点将日益被弥补。目前国内外在臭氧氧化及联用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中有两种趋势: 一种是基于臭氧的高级氧化过程,与其它方法联用将臭氧催化转化为氧化性更强的羟基自由基,如: O3/UV 氧化组合、O3/ 超声波组合、O3/ 重金属离子的方法,都能使O3 转化为OH 等强氧化性物质,与有机物反应[20],降低臭氧的消耗及处理成本,提高臭氧的利用率。3.2.2 混凝法
主要有混凝沉淀法和混凝气浮法,所采用的混凝剂多半以铝盐或铁盐为主,其中以碱式氯化铝(PAC)的架桥吸附性能较好,而以硫酸亚铁的价格为最低。近年来, 国外采用高分子混凝剂者日益增加,且有取代无机混凝剂之势, 但在国内因价格原因,使用高分子混凝剂的还不多见。据报道, 弱阴离子性高分子混凝剂使用范围最广,若与硫酸铝合用,则可发挥更好的效果。混凝法的主要优点是工艺流程简单, 操作管理方便, 设备投资少, 占地面积小, 对疏水性染料脱色效率很高;缺点是运行费用较高, 泥渣量多且脱水困难,对亲水性染料处理效果差。3.2.3 电解法
电解对处理含酸性染料的印染废水有较好的处理效果,脱色率为 50%~70% ,但对颜色深、CODCr高的废水处理效果较差。对染料的电化学性能研究表明, 各类染料在电解处理时其 CODCr去除率的大小顺序为: 硫化染料、还原染料 > 酸性染料、活性染料 > 中性染料、直接染料 > 阳离子染料。目前这种方法正在推广应用。3.3 生物法
生物法具有操作简单、运行费用低、无二次污染、环境友好等特点,在印染废水的处理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最常见的生物法工艺包括曝气生物滤池(BAF)和生物活性炭(BAC)。3.1 BAF
BAF 是一种采用颗粒滤料固定生物膜的好氧或缺氧生物反应器,工作原理有截留过滤、吸附和生物代谢。与普通活性污泥法相比,BAF 工艺用于处理低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具有占地面积小、抗冲击负荷强、氧传输效率高、避免污泥膨胀、出水水质稳定等优点。3.2 BAC
BAC 工艺利用活性炭的巨大比表面积、发达孔隙结构以及优良的吸附性能等特点,以活性炭作为载体构建生物膜,从而形成活性炭吸附和微生物氧化分解有机物的协同作用。此工艺提高了废水中有机物的去除率,增强了系统抗毒物和负荷变化的能力,改善了污泥脱水及消化的性能,延长了活性炭的使用寿命,是一种以生物处理为主,同时具有物化处理特点的生物处理新技术。
4.印染废水处理技术发展前景
综观我国印染行业废水治理技术的现状,尽管经过多年努力,已取得一些实用技术,解决了不少问题,但仍没有实质性的突破,特别是产品结构及工厂布局不合理等因素的存在,加重了废水治理的难度。因此,解决印染废水处理问题的根本出路需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4.1工艺的合理组合 单纯的物化法和生物法从经济性、技术性、实用性方面都各存在一定的缺陷.物化法应用范围狭窄,运行费用较高,生物法存在色度和COD脱除效率不高且反应时间长的缺点.故开发以厌氧-好氧联用为轴心、与物化法结合的混合多级处理工艺,才能更好地控制印染废水的危害.但如此多的处理方法及工艺,如何合理地组合它们至关重要。组合工艺的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各组合单元的优势。“废水处理站出水→生物陶粒→臭氧脱色→双层滤料过滤→阳离子交换树脂软化→出水”就是一个较典型的组合工艺,但李武全等研究发现臭氧出水中的剩余臭氧可能会破坏交换树脂结构,使其失去交换能力,因此在工程中需要增加清水池,待臭氧分解完毕后再进入交换树脂单元。所以在实际应用中,研究不同组合工艺中不同单元间相互制约、乃至相互破坏的方面,以避免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是印染废水深度处理的一个研究方向。
4.2技术发展
技术发展需从3个方面努力:(1)对于已经得到应用的技术,如混凝沉淀法、吸附法等,应通过对其实际应用情况的分析总结,发现这些技术存在的问题,对其进行改进,从而提高使用效果,扩大使用范围;(2)对于尚处于研究阶段的新型技术,如高级氧化法、辐射法、微波法等,应尽快将它们应用于实践,加强实用性的研究,并且努力降低处理成本,使其得以应用推广;(3)继续开发各种光、声、电、磁、无毒药剂氧化、生物氧化等新型高效、低毒、低能耗、不造成二次污染的绿色废水处理技术,并加强各种手段联用的研究.4.3清洁生产的推行
对印染废水进行处理是一种被动的环境保护手段,不能彻底地解决环境与生产之间的矛盾,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印染生产的环境污染问题,必须从源头抓起,实行清洁生产.清洁生产目的主要是:(1)减少废水排放量及污染物产量。这对于印染废水的处理至关重要.通过使用无水印花等节水工艺、纤维素酶法和淀粉酶法等减少污染物排放工艺,并且用高效活性染料替代普通活性染料等途径可以达到这一目的.另外,超滤法等染料回收工艺的应用,不但可以减少污染物产量,还可最大限度的使用染料,降低生产成本;(2)降低废水处理难度。印染废水具有有机污染物浓度高、色度深、水质变化大、成分复杂等特点,尤其是近些年新型抗光解、抗热及抗生物氧化染料的大量使用,加大了处理难度,为此,在逐步减少甚至禁用对人体有害难降解染料的同时,还要加强环保型染料、环保型助剂的开发应用;(3)回用后处理水。从水的可持续利用角度考虑,工业排水经过深度处理再回用于工业生产无疑是完成了水生态循环的物理、化学、生物自然修复和恢复的最佳途径,既节约水资源和原料,又能有效地减轻印染废水对环境的污染.废水回用方案的优化包括水质优化和水量优化.水质优化,即以不同工艺单元的有效组合或不同处理技术集成,扬长避短,使水质达到回用的要求.由于回用水质要求差异较大,废水回用方式有两种:一是回用水全部按照最严格的水质要求处理;二是先按照水量要求最大的水质要求处理,个别有更高要求的小水量水再进行适当的补充处理.水量优化,即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一种较为经济的回用方式.4.4 废水回用
印染行业是耗水大户,同时,由于我国是一个严重缺乏水资源的国家,有限的水资源也决定了印染行业必须走循环经济发展之路,因此,大力开展中废水再利用是立足长远的明智选择。
采用先进的中水回用处理工艺,在原有污水达标排放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水中铁、COD浓度,一方面可直接作为回用水,用于水洗、皂洗和前段冲洗等对水质要求不高的工段;另一方面处理后的中水,可直接通过反渗透或离子交换脱盐,免除了反渗透工艺中多级保安过滤和超滤工艺,减少了前处理费用,延长RO膜使用寿命。
5.结论
传统的印染工业不可避免地要产生对环境有害的废水,为此人们从开发环保型染料、环保型助剂到研究闭路印染以及无水印染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传统的印染形式将在一定时期内不可替代。因此加强印染废水各种处理方法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各种印染废水的处理方法都具有自身的优缺点,再加上各个印染厂工艺的差异和印染废水水质的复杂性,单一的一种处理方法很难达到理想的处理效果。在保证产品质量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印染企业应加强新型易处理染料的研发,从源头上减少污染;并通过优化组合工艺、开发分质回用技术以及耦合生产过程和废水处理来提高废水处理效果和回用率,进而节约水资源和减少废水排放量,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参考文献
[1] 沈东升, 冯孝善, 沈益民, 等.我国印染废水处理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环境污染与防治, 1996, 18(1): 26-28.[2]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主编.印染废水防治技术指南.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3]范大和,蔡照胜.两性壳聚糖复合絮凝剂对印染废水的絮凝性能研究[J].工业水处理,2008,28(9):47-50.[4] 秦关洁,蒋湘顺,张鹏,等,SPTL-CS系列复合无机高 分子絮凝剂对石油和印染废水处理的研究.工业水处理,1997;17(5):20~21 [5] 尹华,彭辉,齐慧义.淀粉改性阳离子絮凝机理浅探及 应用.工业水处理,2000;20(2):5~8 [6] 杨书铭,黄长盾.纺织印染工业废水治理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7] 洪俊明, 洪华生, 熊小京.生物法处理印染废水研究进展[J].2005.[8]霍宇凝,王静华.阳离子型PAM/PAC复合絮凝剂对活性染料废水的脱色作用[J].精细化工,2005,22(7):540-542.
第三篇:2013年全国印染行业形势
2013年全国印染行业形势
2013年对于印染行业还是非常困难的,但是在困难的形势下,好像还是交出了一个相对还可以的成绩单。
从三个主要的数据加以分析:第一、印染布产量。过去许多年,印染布产量一直是经常保持两位数的增长,但是从2012年、2013年这两年开始降为负增长,这两年基本上每年产量都要降低20多亿米。2011年底的数据:规模以上印染布产量是562亿米,去年降低到511亿米。在产量下降的同时,2013年主营业务收入上升了8%,利润上升10%,这是一个好的表现。第二,2013年全国1906家规模以上企业一共有亏损企业238家,这个比例在12%左右,亏损的企业数相对2012年少了46家,亏损总额跟2012年比下降22%。因此从总体来说,2013年印染运行质量及运行效益还是可以的。
分析其原因,取得这样的成绩跟行业2013年几个主要的变化有关。一个是2013年整个印染行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水平又有了比较大的提高,一批先进的技术在行业得到了比较好的推广,包括大家比较熟悉的前处理技术和东华大学等做的棉制物的前处理等,推广面也在逐步加大。这些技术对节能减排、少用水都具有非常好的效果。此外一些产品的技术,包括数码印花等一些数字化的技术开始逐步得到企业的重视,包括山东康平纳的筒子纱全自动技术等在行业推广的面逐步加大,这些都是非常好的现象。
一些面料的美观性、舒适性、功能性,多纤维产品,这些年都有长足的进步。如果经常参加面料展、服装展、家纺展的人都能看到这些年产品的变化。
2013年行业准入的工作又得到进一步推进。淘汰落后产能,行业的先进装备的比例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节能减排、清洁生产以及生态安全这方面的工作也得到一定的推进。
第四篇:印染行业VS环保风暴
广州庄杰化工
关注印染企业的发展
众所周知整个纺织工业约80%废水来自印染行业,由于在纺纱织布过程中所用的原材料、浆料、工艺各不同,造成了印染废水成分复杂、难以治理的结果。
近几年来,我国印染行业获得了告诉增长,无论是欧美设限、还是配额限制;无论是原材料涨价、还是市场竞争日益剧烈,都没有阻挡印染业众多中小企业快速增长的步伐。
但是,现今面临如此猛烈的环保风暴,纺织工业承受环保压力最大的是印染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正面临着重新洗牌的现实。
现实很残酷,只要你不符合这个行业的规矩或跟不上时代的“潮流”,就会被淘汰。现今,环保成了21世纪的潮流。05年,一场“环保风暴”在山西刮起,原因是众多项目工作未经过环评就动工。
一场环保风暴,涉及众多企业,由此带来的结果必然是:大批企业破产倒闭,大量人员失业,企业成本大幅提高,国内物价指数迅速突破两位数。无论是宏观成本,还是微观成本,实际上都不能承受。
中国在治理污染这个问题上,任重而道远。那是否有一种助剂能帮助企业解决污水问题?
庄杰化工新推出的环保皂洗粉ZJ-RH18,是由多种表面活性剂复配而成,具有优良的洗涤和分散、乳化、螯合能力,无泡是环保皂洗粉的一大特点,可用于活性染料染色后织物的皂洗;且皂洗后的残液比常规皂洗剂的颜色要浅,这样一来就能大大减轻印染企业的污水处理压力。
在这个时代,没有更好只有最好。选择最佳选择,能为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俗话说,只要了解自己才能更好的结识别人。同样企业若想得到更好的发展,就要找出自己所困然的问题,才能走的更远!
第五篇:印染行业技术创新的现状
印染行业技术创新的现状分析
【摘要】 印染行业在我国的轻工业生产中具有重要地位,但也出现了“高耗能,高污染,高成本”的一系列问题。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对成本控制越来越严格,环境法律的实施越来越严厉,特别是在我国大力提倡和实行节能减排的政策的大背景下,对于印染行业的技术创新就显得重要。本文通过对印染行业的概况,整体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针对印染行业进行技术创新的一系列意见与方法,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再次肯定了我国近年来印染行业技术创新的一系列方式方法。并在文章最后对印染行业的技术创新的前景进行了展望,认为我国印染行业以节能减排为方向的技术创新必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关键词】印染 技术创新 节能减排
印染行业是我国纺织工业产业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带动纺纱织造、提升服装及家用纺织品档次和附加值的关键行业。印染企业主要分布在浙江、江苏、山东、广东和福建东部沿海五省,五省印染布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0 %以上。2008 年规模以上印染企业2 081 家,印染布产量493 亿m ,销售收入2 035 亿元、占纺织工业6.17 % ,出口创汇119 亿美元、占纺织工业6.29 %。
但是印染行业属于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的“三高”行业,在能源紧张,水资源日益短缺,环境不断恶化的今天,必然会对那些能耗较高、污染治理不力的企业,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同样,节能减排对于印染企业,更是一道转型之坎。走过去企业就朝着有利发展壮大,迈进一大步;如走不过去,就会自食能源短缺、污染严重,有转产、关门之苦的恶果。节能减排已经成为“十二五”期间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重点,为此印染行业,也只能通过联合攻关和新技术推广应用,尽快淘汰那些落后的染色工艺和设备,突破节能减排的关键技术,并拥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和装备。在“十一五”末期,实现万元增加值的能耗下降20%,吨纤维水下降20%的国家节能减排的目标。肩负着纺织行业节能降耗、减排重任的印染设备技术开发必将成为未来工作的主战场,也是印染行业发展必然趋势。我国印染行业现状
1.1“十一五”以来发展成就 “十一五”以来,我国印染行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生产销售持续增长,经济效益有较大提高,进出口贸易较快增长。技术改造力度不断加大,逐步淘汰落后装备和工艺,小浴比、短流程等节能、降耗、环保的装备和工艺比重加大,在线检测和监控系统得到开发和应用,不但提高了印染产品的附加值,而且节约了资源、减少了污染,对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工艺技术水平的提高,印染产品在品种、质量方面得到很大改善,传统产品的附加值提升,新型纤维得到开发应用,面料的舒适性、功能性和环保性提高,国际竞争力增强。1.2 印染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2.1我国印染机械设备一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存在不如人意的地方
在数量上国产印染机械设备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60~70%左右。设备与机电一体化水平也是大幅度提高,3米以上的特阔线的机械设备制造已经较为成熟。国产喷墨印花机已成功推向市场,电脑自动调浆,加液调节各项控制系统,也正逐步取代人工操作和进入印染企业的生产第一线。但是国产印染设备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着不少差距。尤其与发达国家的印染设备来比差距更为明显。主要体现在稳定性差、能耗水耗高、自动化程度低和跑冒滴漏等问题,特别是自动
化水平和能耗水耗大的问题尤为突出。工艺上,存在着流程长、能耗高、用水量大、产品质量稳定性差等问题,以现代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生物技术为手段,短流程、无水或少水印染加工等国际先进技术开发应用得不多,影响新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生产。
1.2.2 常规产品比重大,产品同质化严重
我国印染企业多数是生产加工型企业,以来料加工为主。这些企业的产品主要是常规产品,,质化现象严重。由于产品开发创新、稳定性等原因,我国的面料与发达国家先进水平相比仍然有明显的差距,如流行色彩和鲜艳度不足;织物结构、外观风格、流行时尚有明显差距;手感、服用性能及功能性不能满足要求;质量、批量稳定性和重现性较差等。目前印染行业中低档产品占85 %以上,附加值不高,利润空间低。印染行业是纺织工业产业升级的瓶颈。1.2.3 节能减排压力大
我国印染行业是用能、耗水大户,同时也是废水排放大户。据统计,在39 个工业行业中,2006 年纺织工业废水排放量居第4 位,占全国工业废水排放量的9.6 %;纺织工业排放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cr)居各工业行业第4 位, 占全国工业废水CODcr 的6.8 %。在纺织工业废水中,量大且污染严重的主要是印染废水,占80 %。印染废水占全国工业废水排放量的7.68 % ,印染废水中CODcr 占全国工业废水CODcr 的5.44 %。印染行业是纺织工业节能减排的重点。1.3 印染企业经济运行形势
近年来,由于资源、能源、环境的制约等因素的影响,印染行业产量增速减缓,利润下滑,亏损面加大。2009 年,随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影响的深入,印染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进一步加剧,2009 年1~2 月份,印染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的印染布产量同比减少1.02 % ,增速减缓4.36 个百分点,全行业生产、出口、投资全面负增长,效益显著下滑,经济运行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随我国经济形势逐渐好转,2009 年5 月扭亏为盈,同比小幅增长0.44 %。2009年1~8 月规模以上印染企业2 312 家,同比增加242 家。规模以上企业印染布产量333.44 亿m ,同比增加4.28 % ,增速减缓2.79 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印染企业实现利润49.61 亿元, 同比增长11.97 % ,增速提高9.31 个百分点;销售利润率为3.38 %,同比增加0.38 个百分点。1~8 月份,规模以上印染企业亏损面21.24 % ,同比减少2.19 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总额同比减少15.52 % ,增幅回落94.3 个百分点。1~8 月份印染六大类产品进出口总额79.89 亿美元,同比减少19.19 %;贸易顺差46.21 亿美元,同比减少17.92 % ,增幅下滑50.58个百分点。但是行业未走出低谷,形势依然严峻。
2.对策建议
为改善印染企业面临的一系列问题,我们必须加强技术创新与管理,达到发展印染装备,改善同质化现象和节能减排的目标,鉴于印染企业的实际情况,我们提出一下对策建议。
2.1加强印染企业技术创新机制建设。
完善的企业经营机制是优化资源配置有力保证, 也是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保障。所以, 企业首先要不断完善经营机制, 为技术创新奠定基础。第一, 建立健全技术创新投入增长机制, 印染企业只有持续不断的对印染的技术创新提供资金支持,技术创新才能得到更快更好地发展。第二, 在产权利益与分配上, 对技术创新人员建立使他们的报酬与其创造的价值和贡献相对应的按贡献参与
分配的灵活多样的分配制度, 同时要建立激发技术人员的持续创新热情的股权激励机制;第三, 建立人力资本特征相适应的人性化管理机制和能上能下的竞争机制, 人性化管理机制对技术人才起软约束作用, 而竞争机制起到硬约束作用, 二者结合就会营造良好的有利于技术创新的人性化管理环境和约束机制, 对科研人员积极创新产生强大的推动力;第四, 建立制度化的与技术创新的高风险性相适应的对创新失败的补偿机制, 解除他们后顾之忧, 鼓励科技人员大胆创新, 勇于探索;2.2 构建印染行业技术创新的基础平台, 改善技术创新条件。
其一要建立专门从事印染技术创新的科研机构或研发中心, 配备符合印染技术创新项目要求的科研设备和专业技术人才。其二要增强企业理财能力。一方面, 由于我国印染企业筹措资金渠道主要依靠金融机构, 所以要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沟通与联系, 争取金融支持;另一方面, 对于资金的所有者来讲,企业不能坐等资金所有者送货上门, 要积极行动, 对技术创新项目进行科学周密的论证, 正确评价技术创新的市场价值和经济风险, 争取政府与财政部门的财税支持和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其三要加大人才开发力度, 培养一批科研带头人, 引领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其四加强国际合作, 有效利用跨国公司技术转移和溢出效益, 通过技术转移实现技术水平跨越式进步, 调整技术结构, 2.3科学规划印染经营战略, 探索有效的技术创新模式, 提高核心能力。
在经济全球化、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 企业发展的环境和企业自身条件发生了质的改变,印染企业不仅要关注自身的经济效益还要关注自身产生的社会效益,印染企业造成的污染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产生了负的社会效益。最重要的资源不是厂房、土地、机器设备, 而是核心能力、智力资本等。我国企业经营战略应实施基于核心能力的经营战略, 将资源集中于最能反映企业优势的领域。2.4营造创新型企业文化。企业应当把企业文化建设纳入企业的总体发展战略中, 培育出鼓励技术创新的企业文化, 从思想上动员全体员工不断增强学习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同时在企业中树立%双赢&的价值观念, 塑造员工的献身精神, 并赋予整个组织一种开放性、学习性功能和氛围, 使创新成为企业的自觉行动。
3.近年来印染企业技术创新进展
随着我国对于节能减排实施力度的不断加强,印染企业追求更好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印染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也取得一系列的成果。3.1印染设备的技术创新
新技术、新材料在印染设备上的应用也给印染行业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机遇。因为印染设备工作环境比较恶劣,受各种染化料和水、汽的高度腐蚀,磨损严重,影响了印染设备精度,造成运行处在不良状态,增加了设备的跑、冒、滴、漏的可能。不锈钢和碳纤维等新材料,因强度高、耐腐蚀,抗磨性好,保温性好,综合性能优越,不仅应用于航天、航空和日常用品多个领域,目前也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印染机械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比如聚四氟乙稀有表面防粘的特性,在印染布加工过程中,由于各种染化料极容易沾污在导布辊及烘筒的表面,不但影响了织物的加工质量,在清除这些污垢需要用大量的清水,而且处理工作十分不便,可以说是劳民伤财,而聚四氟乙稀既有防沾污耐高温的特性能,大大地改善烘筒表面的沾污状况。
3.2印染工艺的技术创新
按我国大部分印染厂、工艺上一般采用烘筒干燥、热风、干燥、红外线干燥
等方式,如推广较为先进的高频烘燥办法可以有显著的节约能耗。高频供燥对纺织品中的水份起到很好的蒸发,并能均匀地同时烘干也可防止染料泳移,并能获得良好的手感。对那些开启式连续型的高温烘燥设备,便于自动化控制,根据不同生产过程中的需要,起到自动调节。尤其突出,高频烘燥改变了印染厂使用的蒸汽烘筒和蒸箱要采用预热过程,从而浪费热能。对在印染设备上连续生产过程中更容易有效控制,使得染色工艺变得更为简单可靠。尤其化纤涤纶方面在射频场的作用下加热更为迅速有效,水份得以充分蒸发。但为什么目前不能广泛的应用。大概主要还是受习惯做法的影响,受管理思路改变不易落实责任,并还需要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同时还存在处理不当会造成烘过头所带来的损失,设备原件还存在着不稳定等原因,但肯定地说是今后发展必然趋势。
3.3印染设备管理的技术创新,提高设备完好率,也是节能减排重要工作。
印染机械制造行业,做好印染设备的配套服务。在80年代由于印染行业处在黄金时代,各地印染机械厂纷纷上马,造成部分机械设备粗制滥造,专用机械设备存在一个通病,就是精度不高可靠性差、互换性差,尤其是配套件更为明显,跑、冒、滴、漏成为一大公害、尽管这几年配套件质量明显上升,但必须看到我国的配套件与外国相比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随着印染机械的不断发展,节能减排对印染机械要求越来越高,配套件的专业化生产也必须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对印染机械的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三化”可靠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使印染机械更有利于节能、降耗、减排。如轧、洗、烘、蒸等通用单元机的配套件必须步入专业话生产轨道,才能保证配套件的质量。特别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卖方市场已经不复存在,用户想买任何一种机械配套件都会有很大余地选择,在质量保证、价格合理、节能减排等方面都是客户选择的重要依据。加强设备管理,做好定期大修理计划,认真搞好平时的维修保养,落实清洁加油的责任制,提高设备的完好率,都是针对印染设备较差的工作环境。
4.展望印染企业技术创新前景
在我国“十二五”计划之中,印染行业转变发展方式、实现产业升级的任务十分艰巨。印染行业应积极应对各种新情况、新问题, 在保持一定增长速度的同时, 更加注重推进由资源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的转变, 通过科技创新和提高管理水平, 提升企业的赢利能力和水平, 提高行业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节能减排是行业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继续加大支持印染行业节能减排的技术创新力度。使印染行业以贯彻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为基本指导,以先进的技术创新为物质条件,在近年来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技术取得较大进展并得到推广应用的基础上, 进一步加大研发和推广力度,提高先进技术在中小企业的覆盖面。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是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印染行业应继续加大设备改造和技术创新力度, 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 降低生产成本, 减少污染物排放。在印染行业的大规模,更深入的进行技术创新后,我们相信必然会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林琳, 陈志华.2009 /2010 中国印染行业发展报告[J].印染协会年会
[2] 曹学军.2009,11,24 我国印染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J] 纺织服装周刊
[3] 蒲宗耀,陈松.2007,6印染行业节能减排技术现状与发展方向[J].纺织科技进展 [4] 章 杰.2010,7适应低碳经济新型纺织化学品的发展[J].针织工业
[5] 田志颖,刘顺芳.2010.2浅议印染行业节能减排的几项措施[J].河北纺织 [6] 王济永,许益.2009节能减排型染色工艺与设备的新动向[J].纺织导报, [7] 邱静云.2004,9绿色染整是印染工艺与设备的发展方向[J].纺织机械, [8]何珍宝.2007,5国内外染色技术新进展[J].丝绸。
[9] C W Kan,C W M Yuen.Surface characterisation of lowtemperature plasma-treated wool fibre [J].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2006,178:52-60.[10] D Sun, G K Stylios.Fabric surface properties affected bylow temperature plasma treatment[J].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2006,173:172-177.致谢
本文是根据侯玉梅老师的“关于印染企业节能减排”所提供的资料完成的,对于侯老师提供的材料表示十分感谢。另外由于时间紧张,在本文会出现些错误,请老师酌情谅解,并给与指正,谢谢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