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们应该做一个怎样的教师
我们应该做一个怎样的教师
晁勇
时代的发展进步,素质教育的背景,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囿于文本,按部就班照本宣科的教育已远远落后于形势。我们应该怎样要求自己,力争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哪?引发了我诸多方面的思考。
我们应该做博学多识的教师。我们不能把知识的传授局限在一篇课文上。文本只是典范,是借以传道的载体,如果不能阐幽发微、触类旁通,以小见大,文章的学习一定是狭隘的、枯燥的,单调乏味的。缺少高屋建瓴的解读,难以闪现智慧的火花,更谈不上探究与拓展的深入引导。这就需要我们做学习型、爱读书的教师,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思辨能力。
我们应该做一个由激情的教师。良好的情绪可以感染人,可以振奋学生的精神,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以自己教学的热情,展现自己的魅力,自然的鼓舞了学生学习的激情。那种死气沉沉的场面定会被生龙活虎的活气所取代。这是对知识共同的崇仰。如果一位老师上课精神萎靡不振,神情委顿,语气无力,这种负面情绪会很快传染给每一个学生,困意顿生,思维迟钝,接受、理解的能力大大降低,导致教学效率的低下。
我们应该做一个由亲和力的老师。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当一个学生在老师温情的阳光下,他自会感受到源源不断的真爱,由此产生的信赖与自信,使他乐于走进老师,乐于聆听老师的教诲,乐于主动达成各种学习目标。教与学是双向的,必须依赖与良好的师生互动与交流,消除彼此之间的隔膜心与心贴合一起,有利于知识的传授、学生的管理和发展。老师也不会因为学生对立抵触的情绪而徒生烦恼,在教育的道路上举步维艰。
做一个懂点心理学、教育学的老师。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活生生的个体,有其发展的共性和个性。因人而教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如果不顾学生心理特点,简单粗莽,率性而为,往往会伤害学生脆弱的心灵,起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导致种种不良后果,达不到改正缺点健康发展的目的。我们应该多读读教育名家的著作,这是他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结晶,闪耀着智慧的火花与理性的光辉。多学习、多反思,遇到问题对症下药,正确引导,许多看似复杂的难题往往会迎刃而解。
做一个不断学习、积累,研究教法的老师。循规蹈矩、墨守成规的教师只是一个裹足不前的教书匠。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不断学习创新,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学习新的教育方法,逐步形成高效的别具个性特色的教学模式。成为一个知识创新型教师。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不断学习,不断自我更新应该是我们专业化成长的必由之路。
第二篇:我们应该怎样做一个合格的教师
我们应该怎样做一个合格的教师
——学习总书记讲话精神心得体会
茅阳二小
宿春梅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推进教育创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导力量,是学生增长知识及思想进步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然而新技术革命的浪潮对传统教育的冲击是巨大的,抱怨教师难当的现象已在世界范围内蔓延。因为教师再也不是唯一的信息源,教师依靠传统习惯建立起来的威信已经动摇。由于信息源的增多,学生知识日益广泛,思想日益活跃,课堂已经不是封闭的圣殿,而是开放的复杂的社会课堂。这不得不引起我们深思:我们应该怎样做一个合格的教师?
要做一个合格的教师,不仅要提高自身的政治思想素质,加强自身的知识积累,锤炼自身的教学艺术,培养自身的人格魅力,还要悉心研究学生的个性,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走进学生的世界,走进学生的心里,我们的教育才能称之为教育,我们才有可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
怎样做一个合格的教师,这不仅是一个师德建设的重要问题,也是教师应该扪心自问的问题,面对学生,我们是否做到爱每一个孩子?面对后进生,我们是否做到了永不放弃?教师只有具有厚重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才能做到爱每一个孩子,而教师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起源于坚定正确的教育信念,只有坚信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是神圣而光荣的,才能做到爱岗敬业,对工作精益求精,对学生满腔热情。只有爱每一个孩子,我们才有可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在孩子们成长的道路上无论失败或成功,都可能成为沉重的负担,也都可能成为前进的动力。但孩子们需要我们的安抚和鼓励,学生最希望老师公正的评价和积极的肯定,我们每位老师都执掌着孩子们的未来。确实,我们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甚至是 每一个眼神,对学生来说都是举足轻重的,所以,做一个合格的教师就是要了解学生、教育学生、呵护学生、体谅学生、关爱学生,特别是后进生。有人说,后进生是教师一手创造出来的,这话似乎有些刻薄,但仔细一想,不无道理,所谓的后进生,在某种程度上是我们教育失败的证明,我们自身就是滋生后进生的温床中的一块床板。我们的自以为是,我们的自私自利,我们的不信任,我们的师道尊严,我们的疾言厉声,我们的高压政策,我们的过失实在是太多太多了。正是因为我们的这些过失,正因为我们戴上了有色的眼镜,使得所谓的后进生比比皆是、层出不穷,而后进生的制造者们却心安理得,认为自己已经尽了力,责任在于学生,责任在于家长,责任在于社会,这或多或少有些可悲吧。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呵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晶莹的露珠是透明可爱的,但却十分脆弱,一不留神就会破碎。”学生幼小的心灵一旦遭受伤害,伤口很难愈合,甚至会影响终身,因此,身为教师的我们,一定要时时处处注意细心呵护学生幼小的心灵,处处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提高师德修养,培养学生的自信、乐观、高尚品德,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
教师的职业是崇高的,她的崇高之处绝不仅仅指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言,应该说,一个合格的教师,在塑造学生成才的过程中很大程度地也在充实着自己,提高着自己,造就着自己。我们只有时常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道德能力,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教育改革的要求。不做悲伤的蜡烛,为了照亮别人,在流泪中燃尽自己,要做快乐的电瓶,在照亮别人的同时,不断地充实自己,闪耀着永远的光芒。把自己的光彩亮出来吧,在照亮别人的同时不断丰富自己,挑战自己,实现自己,这就是一个合格教师应具备的能力。
第三篇:今天,我们应该做一个怎样的人
今天,我们应该做一个怎样的人 讲话要点:
“先做人,后做事”
1、有志向的人。
2、宽容的人
3、充满爱心的人
4、懂得感恩的人
5、善良的人
6、有教养的人
7、有社会公德的人
第四篇: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做教师
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做教师
2012年03月15日 14:42:07 来源:临城县教育局 访问量:13次
《美国小学生语文读本:苏菲亚的教子课本》的教育意识
长期以来,我们已经习惯了将小学“语文教育”定位在工具性的识字、造句练习上;习惯了让孩子对课文的语言及表现进行鉴赏与模仿;习惯了让孩子用是与非的标准,对课文内容进行价值判断;也习惯了把语文学习的目标,引向功利性的阅读训练。小学语文重视“语”的积累与识记,忽略“文”的情趣激发与审美拓展,已经成为教师与家长的“集体无意识”。
多年生活在美国的中国妈妈苏菲亚为儿子编写的课本,或许可以纠正我们原有的小学语文教育理念。小学语文的任务不能局限于功利的言语“技术”训练,而应该落实在语言艺术智慧的开启。《美国小学生语文读本:苏菲亚的教子课本》不仅可以让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收获丰富的人文知识,更能给孩子以多元思维、多元文化的启蒙。
这是一本适合小学生阅读,启迪小学生人文、审美、思维智慧的语文课本,每一篇课文后别具一格的“苏菲亚的问题”,没有固定答案,可以让每一个孩子都积极思考,表达自己的个性。这样的思考,不是功利的技术练习,而是启发儿童的心智和想象力,涵养多元化的思维品质。
《教师人文读本》的真情叙事
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做教师?这是新课程背景下每一位渴望成长的教师都面临的问题。面对现实的教育,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教师如果仅仅在课程教学层面,进行“术”的实践思考是远远不够的,在如何仰望星空,又怎样注目脚下的选择中,常常会陷入渺茫与困惑,急需前辈大师的指引。《教师人文读本》荟萃了古今中外39位大师的经典之作,让我们跳出具体的“教与学”,聆听大师最接近教育本质的真情叙事,感悟“为师之道”的智慧点化。
教师的任务是什么?不管是费孝通的《一代良师》、启功的《夫子循循善诱》,还是傅斯年的《我所敬仰的蔡元培先生》、季羡林的《站在胡适之先生墓前》,都为我们描绘了“一代良师”的感人形象。伟大的柏拉图和杜威也在他们的文章中,为教师阐述了教育的本质,爱因斯坦则说得更直接:教师的任务就是“培养独立工作和独立思考的人”。
教师除了传道授业,还应具有诗意生活的审美和情感价值。朱光潜的《慢慢走,欣赏啊》、罗素的《我为什么活着》、林语堂的《人生的乐趣》、沈从文的《时间》等文章,启迪教师对人生、对现实、对理想、对爱、对自己的精神进行个性建构,并在思想者的成长路上,树立起精神和现实的立体坐标。
《巴菲特给青少年的忠告》的真挚点在哪里
作为父母,我们能给孩子最宝贵的财富是什么?作为老师,我们如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与其让他们功利地沉浸于诸如“高分秘籍”、“成功秘诀”、“创业宝典”之中,不如让他们用心品味《巴菲特给青少年的忠告》。
作者从日常生活的记述到投资策略的分析,从不为人知的小事情的描写到世人皆知的“大事件”的记录,全方位、多角度地呈现了巴菲特的投资之法,人生之道。作为“世界级”的大富翁,巴菲特生活俭朴,不锦衣玉食,无豪宅名车,但他有一颗慈善的心。他曾将总价值300多亿美元的私人财产一次性捐给慈善事业,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一笔私人慈善捐赠。
巴菲特不仅是一位卓越的投资家,同时也是一位卓越的人生导师。他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向孩子们展示了在为人处世、树立人生理想、投资理财、面对人生挫折等方面应具有的态度,将自己乐观、积极、健康的情怀传达给了儿女。他认为,与有限的物质财富相比,积极向上的品德、乐观的人生态度才是让人受用一生的财富。
第五篇:我们应该怎样做教师
奇迹,在爱的天空里
总以为拥抱了二十几年的耕耘,便拥有了秋天般累累的硕果,总以为积聚了二十几年点点心血,便可以驾驶事业的小舟。但至从我看了《体育课》这个哲理故事后,我久久不能平静,我常常扪心自问,作为教师我们是否做到了爱每一个学生?面对“后进生”,我们是否做到了永不放弃?
马林是刚刚上任的镇小学体育教师,上班不久,他就发现二年级三班有一个特别的孩子。这个孩子叫杨灿,腿有残疾,呈严重的O字形,走起路来一摇一晃的。以前的体育老师不准杨灿参加体育课,每到上课时,杨灿就会独坐在角落里干看着。久而久之,杨灿变得越来越不爱说话,他经常在课堂上捣乱,偷同学的东西,还在操场上丢了很多小石块,同学们一不小心就会崴了脚。校方对此很是头痛,教育不过来,开除又不忍心,进退两难。
这天夜里,马林来到了林灿的家。杨灿看到马林来了,一句话没说,扭头进了里屋。杨灿的爹妈得知马林是学校老师,又是倒茶又是上烟,杨灿妈还赶紧拿出花生在大锅里炒了起来。
寒喧片刻,马林灵机一动,他向屋里喊道:“啊灿呀,你妈炒的花生快熟了,可真香呀,你不过来一起吃?”别说,这招还真奏效,杨灿的小脑袋从门缝里钻了出来。马林趁热打铁,赶紧凑过来说:“啊灿,今天老师给你出道题,你肯定答不上来。”
杨灿一晃脑袋:“吹牛。”
马林捡起一颗落在地上的花生,把它放在了灶沿上:“我问你,你说这颗花生与锅里的有什么不同呀。”
杨灿面无表情地回答说:“一个少,一个多。”“错。” “一个生,一个熟。”“错。” 杨灿抓了抓头,再也答不上来了。
马林笑着说:“你摸摸这颗花生,再摸摸锅里的就会知道了。”
杨灿照马林的话做了,然后兴奋地大叫道:“知道了,知道了,是一个凉,一个热。”马林微笑着点了点头,然后便起身告辞了。
第二天,体育课马上就要开始了,学生们都聚集到了操场,杨灿的父母也站在了校门口,是马林嘱咐他们来的。马林没有立刻开始上课,而是叫学生分排站好,然后走到杨灿身旁蹲下,低声说道:“还记得昨天我给你出的题吗?”杨灿微微点了点头。
“那好,如果你想做一颗热花生,就到那边的大锅里炒一炒吧!”说完,马林起身便走开了。
当马林起身走开时,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杨灿身上。突然,杨灿猛地站起,抹了抹鼻子,就一摇一晃的跑向了操场,然后站到了同学们的队列中。
马林从一个筐里倒出了很多足球,问道:“同学们,这是什么?” 大家几乎是异口同声:“是足球。”
“很好!”马林从其中拿出了一个掉了一块外皮的足球。,“我再问一下,这又是什么?”
“破足球。”“损坏了的足球。”“废足球„„”同学们七嘴八舌地回答。马林扫视了一下队列,然后“啪”地一下用力将球踢向了空中,然后拍了拍手,说:“这个足球是有缺憾,但说破大天,它还是一个真正的足球,我们给它力量,它照常能腾空而起!你们说是不是这个理?”
操场上一时间鸦雀无声,同学们都把目光投向了杨灿。
“好了!我们上课。今天我们来比赛短跑,不过,这次我们来一个趣味赛跑,我要求你们全部都要双脚向内撇,看谁首先跑到终点,这也是我们这个班今后体育课的保留项目。”
大家显然都被调动起了兴趣,全体摆好姿势一字排开。只听马林一声令下,立时操场上尘土飞扬、笑声四起,操场边杨灿的父母跳着脚为自己儿子加油,恰好路过的校长也被这个场面吸引住了,边看边点头。
比赛结果,杨灿拿了第三名,几个男同学一起动手将他托起,围着操场转起了圈。杨灿双手不住地挥舞着,沾满尘土的脸上第一次露出了灿烂的笑脸,当然还淌着激动地热泪。
阿基米德说:“只要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撑起整个地球。”我想,对于后进生来说,我们就是支点,只要给他们爱、给他们鼓励。他们也可以像《体育课》中的那个掉皮的足球一样腾空而起。那么做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怎样爱他们、鼓励他们呢?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收起可怕的偏见,做一位有爱心的雕塑家
我发现在世俗的眼光里我们教师已经染上了一种可怕的陋习——偏见,我们常把后进生当成“坏学生”,说是“朽木不可雕”,“顽石不成材”,严重地伤害他们的人格和自尊心。有一则寓言讲的是一个农夫伐倒一棵大树,用笔直的树干盖了一座小木屋。他打量了一番,心想:把这剩下的树根劈成柴,要费多少功夫哇!于是就将它扔在了野外,一位雕塑家无意中发现了这个树根,如获至宝,他小心地把根带回家,精心雕刻,终于制成了一件精妙绝伦的根雕艺术品。这虽然只是个故事确引人深思:农夫厌弃它、瞧不起它,树根就只能是一件废品;而雕塑家喜爱它、关心它、发掘它的潜力,它又变成了一件有价值的东西了。这和我们的教育不是同样的道理吗?我相信任何一个学生的本质都是可以教育、培养、转化、雕塑的,学生某方面的差是表面的、暂时的、相对的,只要我们给与更多的爱和鼓励,他们同样也可以成为无价之宝。
二、做一位善于发现的“伯乐”
“先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调查发现多数后进生最初由于课程变难而学习赶不上时,开始还想努力,但最后就放弃了,成为课堂的“客人”,为什么呢?因为冷落、否定的评价、失败的体验太多了,没有人看到他们的努力,更没有人肯定他们的进步,这严重地挫伤了他们的尊严。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后,能力可以发挥80%-90%。对于小学生来说最大的赏识就是表扬,因此我们应该及时肯定学生的每一点进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为他们树立自信心。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
3.加强家校联系 与家长构建和谐的关系
家庭是儿童首先接受教育的地方。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时时刻刻都在影响儿童的思想行为和习惯。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学校的一堂课,教师的一次谈话要深刻得多。因此我们应该经常与家长联系,团结更多的教育力量,及时了解学生以及使学生发生变化的原因,做到防患于未然。
转化后进生的经验千条万条,核心就是多给后进生奉献爱心,让爱的阳光温暖后进生的心灵,让爱的雨露滋润后进生的成长。与孩子朝夕相处时,只要我们始终想着这两句话—— “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面对每一个“后进生”我们都能做到永不放弃。我相信我们的教育一定会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