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9年急诊科医院感染工作计划
2009年急诊科医院感染工作计划
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科医护人员的认识、建立控制院内感染的在职教育制度,定期对全科工作人员进行预防院内感染的宣传。
二、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工作计划,定期督导落实,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总结经验,对院内感染控制工作,是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保证和具体体现,是防范医疗事故的重要措施。
三、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进行全科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主要培训内容为感染预防控制新进展、新方法,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知识等。对护理人员主要培训内容为消毒隔离知识、医院内感染的预防控制及医疗垃圾的分类收集。保洁人员的工作要求、消毒灭菌的基本常识、清洁程序、个人防护措施及医护人员手卫生消毒等。
六、传染病管理:按照要求搞好法定传染病管理及发热门诊的管理,防止传染病漏报。
第二篇:急诊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急诊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试行)
一、有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及相应的职能
二、执行医院消毒、隔离制度:
1、在医务科、护理部及院感办的指导下工作。
2、工作人员上班时必须衣帽整洁、治疗操作时戴口罩、接触每个患者前后应用洗手液、流动水洗手或用速干手消毒擦拭。
3、各种诊疗用具、抢救包、检查包在消毒灭菌有效期内使用,一用一消毒或灭菌,由消毒供应室统一消毒灭菌。
4、无菌敷料缸开启应在24小时内使用,应用独立包装的乙醇及碘伏剂、按说明使用。
5、执行《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做好分类收集、密闭式转运及无害化处理,并做好交接处理记录。
6、体温表用后应在清洁的基础上采用500mg/L---1000 mg/L的含氯消毒剂或75%酒精浸泡30分钟,清水冲洗,擦干备用。
7、急诊抢救室、治疗室、换药室空气每班消毒,限制入室人员,严格分区管理。地面保持清洁,遇污染时用含氯消毒剂消毒。
8、诊断室、抢救室、留观室、治疗室、换药室,每日开门窗通风2—3次,每日用250—5000mg/L含有效氯消毒液擦拭门、窗、桌、椅、车、柜、轮椅等物面,每月彻底清洗1次: 墙壁、地面、急救推车(平车)等如有血液、体液污染立即1000mg/L---2000 mg/L含有效氯消毒液消毒并清洗。
9、抢救室、留观室病人出院后,立即用含有效氯消毒剂进行终末处置。
10、医务人员如发生锐器伤或职业暴露时应立即按《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标准操作规程》进行局部处理并上报院感办,组织评估、预防和随访。
第三篇:急诊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急诊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通风设施良好,环境保持整洁。医护人员上班时衣帽整洁,操作时戴口罩,必要时戴手套。
二、科室布局合理,便于诊治和疏散。医护人员在进行诊疗活动时应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治疗、操作前后要洗手,必要时用快速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无菌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三、病房定时通风换气,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
四、地面湿式清扫,保持清洁;当有血迹、粪便、体液等污染时,应先用可吸湿材料去除污染物后,再清洁和消毒。治疗室、病房、厕所等应分别设置专用拖洗工具,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消毒后悬挂晾干备用。
五、安置住院病人时应将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尽量单独安置。
六、加强各类监护仪器设备及卫生材料等的消毒管理。各种器械定期灭菌。止血带用垫巾,固定病人使用,体温计一人一用一消毒。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机管道等,使用中必须每天消毒,湿化瓶每天更换灭菌蒸馏水,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
七、病床应一床一套(巾)湿式清扫,床头桌应一桌一抹布,用后均需消毒。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元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八、病人衣服、床单、被套、枕套每周更换1~2次,枕芯、棉褥、棉被、床垫用床单元消毒机消毒,每半年至少1次。遇有血液、体液污染等特殊情况,应及时更换。
九、对住院病人、陪护、探视人员进行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教育。
十、做好医院感染监测工作。建立医院感染病例监测登记制度,发生医院感染及时登记并报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人,及时查找感染原因,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发现医院感染流行暴发趋势时立即向医院感染控制科报告。
十一、垃圾实施分类入袋制度,医用垃圾置黄色塑料袋内,生活垃圾置黑色塑料袋内,及时封闭运送。
十二、对特殊感染病人或高度耐药菌感染的病人应采取严格隔离措施,有蓝色隔离标识。对其产生的感染性引流液、体液等应严格消毒后排入下水道。
第四篇: 2018年急诊科感染工作计划
2018年医院感染工作计划
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是日常工作中重要的部分之一,直接影响到医疗质量和护理安全。我科将按医院感染管理要求,结合我科实际,进一步规范各项院感工作,针对科室存在问题,围绕“更好地做好医院感染控制工作、防止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等问题,制订2018年工作计划:
一、质量目标
1、一次性医疗物品合格率100%
2、消毒隔离措施执行率100%
3、职业安全防护和职业暴露处置知晓率100%。
4、传染病报告及时率100%。
5、传染病漏报率为0。
6、医疗废物处理合格率100%
7、院感知识培训学习100%
8、可循环使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清洗、消毒、灭菌合格率达到100%。
9、手卫生知晓率100%,洗手方法正确率100%,手卫生依从性≥90%
二、加强质量控制
1、每月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考核细则》对科室重点进行感染自查,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由科室监控小组提出整改意见并通报全科人员进行整改。
2、院感控制,“手”当其冲,不定期的对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进行检查,检查标准参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考核细则》。采用回顾性与前瞻性相结合的方式,每季度将有关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反馈,找出薄弱环节,制定有效措施并指导实施。
3、定时对输液厅、治疗室、抢救室使用紫外线空气消毒。
4、定期对一次性用品进行检查,保证一次性物品均在有效期内。
三、开展医院感染教育与培训工作
1、制定合理的院感知识培训计划,安排合理的培训内容及强度、频率,使被培训人员从接受认知到改变信念,最终影响其行为的一系列教育过程;采取多种培训形式,生动直观的进行知识讲座,将院感知识的传播潜移默化的穿插进日常工作中,使培训教育的过程更自然,更易于接受;通过知识讲座、下发资料等途径进行院感知识的宣传;使医务人员熟悉医院感染暴发的报告和处置流程掌握医院感染暴发的概念。
2、对保洁人员进行岗位知识培训,指导院内交叉感染及职业防护相关知识。
四、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管理
对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相关防护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抽查,定期组织培训,使医务人员提高防护意识,做到标准预防,保障自身职业安全,降低职业暴露事件发生率。对工作中发生的职业暴露,经评估有感染风险的职工,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五、加强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提高院感病例预警的及时性,以及各种监测数据采集的时效性,真正做到院感监测的前瞻性,防止院内感染流行暴发的发生。
2018年,我院将以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凝聚人心,以新思路、新观念、新举措增强急诊工作的生机与活力,加强急诊院感管理,提高服务质量,使医护诊疗体系更加规范化,为医院的安全保驾护航。2018
郑州军海脑病医院院感办
年1月
第五篇:急诊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急诊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建筑布局符合规范要求,设单独出入口、诊疗区和支持区的流程合理。诊疗区应包括预检分诊处、抢救室、诊室、隔离诊室、治疗室、处置室和观察室等。
2诊疗区通风良好,室内配置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施,3急诊治疗室、抢救室、观察室保持空气流通,每天进行物体表面清洁和消毒。治疗室空气每季度做环境卫生学监测。
4医务人员工作中必须执行标准预防,有职业暴露可能时应使用个人防护用品。患有感染性疾病(如皮肤疾病、呼吸道感染和腹泻等)者应停止工作。
5应遵照执行《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6医院感染兼职护士负责急诊室消毒隔离督导工作。
7严格执行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和处理原则。急诊抢救、治疗、诊疗所有的相关器材应在消毒灭菌的有效期内使用,医疗用品一用一消毒或灭菌。
8急诊所使用的平车、轮椅、观察床等每次使用后要清洁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及时消毒处理。各种监护仪器定时或遇污染时做好清洁和消毒工作。
9落实预检分诊制度,接诊传染病人后立即进行终末消毒。10严格进行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做好交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