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继承自测题
1.在c++中,类之间的继承关系具有()。(C)
(a)自反性(b)对称性(c)传递性(d)反对称性
2.下列关于类的继承描述中,()是正确的。(D)
(a)派生类公有继承基类时,可以访问基类的所有数据成员,调用所有成员函数(b)派生类也是基类,所以它们是等价的(c)派生类对象不会建立基类的私有数据成员,所以不能访问基类的私有数据成员(d)一个基类可以有多个派生类,一个派生类可以有多个基类
3.当一个派生类公有继承一个基类时,基类中的所有公有成员成为派生类的()。(A)(a)public成员(b)private成员(c)protected成员(d)友员
4.当一个派生类私有继承一个基类时,基类中的所有公有成员和保护成员成为派生类的()。(B)
(a)public成员(b)private成员(c)protected成员(d)友员
5.当一个派生类保护继承一个基类时,基类中的所有公有成员和保护成员成为派生类的()。(C)
(a)public成员(b)private成员(c)protected成员(d)友员
6.不论派生类以何种方式继承基类,都不能直接使用基类的()。(B)
(a)public 成员(b)private成员
(c)protected成员(d)public 成员和protected成员
7.下面描述中,错误的是()。(D)
(a)在基类定义的public成员在公有继承的派生类中可见,也能在类外被访问
(b)在基类定义的protected成员在私有继承的派生类中可见
(c)在基类定义的静态成员在私有继承的派生类中可见
(d)访问声明可以在公有继承派生类中把基类的public成员声明为private成员
8.在c++中,可以被派生类继承的函数是()。(A)
(a)成员函数(b)构造函数(c)析构函数(d)友员函数
9.在创建派生类对象时,构造函数的执行顺序是()。(D)
(a)对象成员构造函数、基类构造函数、派生类本身的构造函数
(b)派生类本身的构造函数、基类构造函数、对象成员构造函数
(c)基类构造函数、派生类本身的构造函数、对象成员构造函数
(d)基类构造函数、对象成员构造函数、派生类本身的构造函数
10.当不同的类具有相同的间接基类时,有特点()。(C)
(a)各派生类对无法按继承路线产生自己的基类版本
(b)为了建立惟一的间接基类版本,应该声明间接基类为虚类
(c)为了建立惟一的间接基类版本,应该声明派生类虚继承基类
(d)一旦声明虚继承,基类的性质就改变了,不能再定义新的派生类
第二篇:自测题(第二章)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自测题
(第二章)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密切联系群众 C.理论联系实际 D.批评与自我批评
2.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A.坚持改革开放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3.下列关于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 B.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 C.解放思想就是实事求是
D.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有时是矛盾的
4.考察一个社会制度是否有优越性,从根本说是()A.看其是否能促进生产力发展 B.看其公有制程度如何 C.看其市场化程度如何 D.看其国民素质如何
5.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是(A.理论创新 B.制度创新 C.科技创新))D.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6.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其中邓小平理论更突出的重要特征是()A.破除迷信 B.解放思想 C.与时俱进 D.开拓创新
7.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统一的基础是()A.社会实践 B.社会意识 C.马列主义 D.改革开放
8.解放思想就是()A.超越前人 B.一切从实际出发 C.不受一切理论的拘束
D.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二、多项选择题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
A.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 C.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 D.党的思想路线
2.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判断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是看是否有利于()A.发展生产力 B.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 C.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3.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就是要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党的基本理论指导下,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地做到()
A.把思想认识从过去的既有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 B.把思想认识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 C.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 D.把思想认识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4.江泽民同志在“5.31”讲话中强调指出,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保持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是()
A.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坚持讲大局、讲团结、讲稳定 C.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D.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
5.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是因为()A.它是一个开放的体系
B.它是当代最先进阶级即无产阶级的理论
C.它主张理论必须走在时代的前列并强调理论的实践性
D.它彻底批判了各种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思想,是一个最终完成的真理体系 6.坚持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A.体现时代性 B.把握规律性 C.富于创造性 D.注重协调性
7.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贡献在于()A.首先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在拨乱反正中重新恢复了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C.给党的思想路线增添了解放思想这一新内容 D.给党的思想路线增添了与时俱进这一新内容
三、辨析题
1.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相矛盾的。2.既要解放思想、又要统一思想。
四、简答题
1.党的思想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五、论述题
1.试结合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论述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D 3.D 4.A 5. D 6. B 7.A 8.D
二、多项选择题
1.A B C D 2.A B D 3.A B C D 4.A D 5.A B C 6.A B C 7.B C
三、辨析题
1.错误。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辨证关系: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重在破,破旧思想,破落后于实际的或与实际不符的思想。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所要达到的目标,重在立,立新思想,立与实际一致、与客观规律一致的思想。
2.正确。解放思想与统一思想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我们既要解放思想,又要以正确的思想去统一思想。
首先,解放思想是在新的认识的基础上达到统一思想的。因为任何正确思想都是在发展、与时俱进的。我们要用正确的思想统一思想,就必须解放思想,发展正确理论与思想。正确思想一旦形成,需要人们形成共识,使精神力量变为推动社会发展的物质力量。所以在强调解放思想的同时,要用正确理论统一人们的思想。
四、简答题 1.答:
(1)党的思想路线的第一项基本内容,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实际出发,即从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际出发,而不是从“本本”或“原则”出发,这是做到实事求是的基本前提。
(2)党的思想路线的第二项基本内容,是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3)党的思想路线的第三项内容,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观,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五、论述题 1.答:
(1)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要求我们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开拓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2)马克思主义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具有生命力的根本所在。如果不顾社会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做出的某些个别论断,我们的思想和行动就会因为脱离实际而僵化,就不能顺利前进,甚至会发生失误。
(3)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才能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保持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4)否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丢掉老祖宗,是错误的、有害的;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也是错误的、有害的。
第三篇:7-15自测题(模版)
第七章
一、单选题
1、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是:a.改革
b.四项基本原则
c.经济建设
d.人民内部矛盾
2、改革的目标是:a.建立市场经济 b.建立民主政制c.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d.建立充满活力的国有企业
二、多选题
1、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是:a.全方位 b.多层次c.少环节 d.宽领域
2、我国改革的原则是: a.必须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根本原则
b.必须坚持“共同富裕”的根本原则 c.必须坚持走市场经济道路的原则
d.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三、辨析题
1、开放也是改革。
四、简答题
1、为什么说“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2、简述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3、为什么说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4、为什么说改革是中国的又一场革命?
五、论述题:
1、为何说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a
2.c
二、多选题:1.a b d
2.a b d
三、辨析题:
1、正确。改革也是开放,开放也是改革。改革是对内的开放,开放是对外的改革。
四、简答题
1、要点:(1)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
(2)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化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2、要点:(1)发展是目的,是改革与稳定的基础。(2)改革开放是推动发展的动力。(3)社会稳定是改革与发展的前提
3、要点:(1)对外开放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2)对外开放是协调国民经济各种比例,保证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重要手段。(3)对外开放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4、要点:(1)是对原有体制的根本性变革。(2)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革命,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五、论述题
1、要点:(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建设是中心,四项基本原则是政治保证,改革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动力,开放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必要条件。(2)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都是为了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行改革开放,是为经济建设提供动力和条件;四项基本原则为经济建设提供了政治保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一个严密的整体,相互贯通,展现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途径。
2、要点:(1)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通过改革社会主义下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来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2)阶级社会里通过阶级斗争、革命来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在剥削阶级作为阶级消灭后的社会主义社会里,社会发展的动力是什么?斯大林一度否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存在于社会主义社会,毛泽东肯定了这两对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但又错误地把阶级斗争看作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3)邓小平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观点,进一步提出必须通过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来解放生产力的问题。他认为,当前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表现形式是发展生产力同落后的经济、政治、科技、教育体制的矛盾,必须通过改革,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及其他体制,才能解放生产力和促进社会发展。因此,邓小平认为,改革是解放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第八章
一、单项选择题
1.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
A.经济制度
B.政府和企业的关系
C.现代企业制度
D.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2.股份制企业的性质是()
A.公有制性质
B.私有制性质
C.混合所有制性质
D.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中 3.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A.必要的补充
B.有益的补充
C.重要的组成部分
D.组成部分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
A.按劳分配
B.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C.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D.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5.实行何种所有制结构,归根到底是由()A.社会形态决定的 B.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的 C.意识形态决定的 D.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的
6.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对市场经济认识上的重大突破是()
A.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B.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
D.市场经济是有国家干预的经济 7.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是()
A.国有企业改革 B.大力发展第三产业C.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D.实现两个“根本转变” 8.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主要是使市场()
A.调节整个社会的生产和流通B.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在流通领域发挥作用
D.自发地调节社会总量平衡
9.在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体现在()
A.在社会总资产中占量的优
B.在所有制结构中占主体地位 C.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控制力上
D.是下岗人员再就业的主渠道
二、多项选择题
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收入分配方式有()。A.按劳分配
B.劳动者自劳自得
C.按经营(风险)分配 D.按资产分配 E.按生产要素的贡献参与分配
2.下述经济形式中属于公有制范畴的有()。A.全民所有制经济
B.集体所有制经济
C.股份制经济 D.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 E.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集体成分 3.市场经济具有()等一般特征。
A.企业行为自主化B.资源配置市场化C.经济活动法制化D.宏观调控间接化E.市场范围国际化
三、辨析题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因此,在市场经济中人们的经济行为可以不受道德规范。2.公有制和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一回事。
3.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劳动是创造价值的源泉,而资产、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不是劳动,所以不应参与收益分配。
四、简答
1.我们为什么要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什么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为什么必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3.怎样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五、论述题
1、试述邓小平关于实现地区经济协调发展“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及其现实意义。
2、结合我国当前实际,说明加快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思路与举措有哪些?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D
3C
4C 5B
6C
7A
8B
9C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E
2.ABDE
3.ABCDE
三、辨析题
1.正确。的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法制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法制也不是万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同样有赖于人们道德水平的提高。
2.错误。公有制是生产资料归劳动群众共同占有的一种所有制形式,是人们在财产占有和财产支配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经济关系。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在社会微观层次的具体体现形式,即公有财产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公有制和公有制实现形式之间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公有制是本质,是内容,公有制实现形式体现公有制本质要求的具体表现形式。
3.错误。资产、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尽管不是创造价值的源泉,但仍参与收益分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具有客观的必然性:因为市场资源配置主要通过生产要素的波动来实现,要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就必须按生产要素贡献进行分配;个人收入分配必须以参与价值创造的各种生产要素的实际贡献为依据才能调动生产要素主体提供各种生产要素的积极性。
四、简答
1.建国以后我们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尽管计划经济有它的历史作用,但它带来了许多弊端,而市场经济有如下几个优点:从信息机制来说,通过市场交易和相对价格的确定,每个经济活动的当事人都可以分享分散发生在整个经济各个角落的供求信息,从而解决了社会化生产中信息广泛发生同集中处理的需求之间的矛盾;从激励机制看,在市场经济中,各种资源配置决策是由追求效用最大化的经济活动当事人根据市场信号,通过自己的计算自主做出并自愿地执行的决策,来达到局部利益同社会利益的协调;从创新机制来看,市场比政府更灵活,更能适应不断改变的环境,自发地刺激增长、创新和结构变革。当然,市场经济也有失灵之处,所以,我们要建立有宏观调控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我国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然选择。(1)这是清醒审视当代世界经济科技发展大趋势的必然选择。(2)这是全面借鉴发达国家工业化经验教训做出的正确决策。(3)这是立足我国国情确定的科学发展战略。
3.一是扩大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逐步做实个人账户,逐步提高社会统筹层次,增强统筹调剂的能力。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二是建立失业保险与促进就业联动机制,完善失业保险制度。三是扩大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健全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完善和落实工伤保险政策和标准,推进各类用人单位依法参加工伤保险。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补充保险。建立健全生育保险制度。四是认真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保障问题。五是规范社会保险基金征缴和监管。加强社会保障服务管理能力建设。六是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保障标准。七是建立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农村特困户和五保供养对象纳入救助范围。完善城市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特别是流浪未成年人的救助制度。最后是鼓励开展社会慈善、社会捐赠、群众互助等社会扶助活动,支持志愿服务活动并实现制度化。
五、论述题 1、1988年9月,邓小平指出:“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那时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这是邓小平明确提出“两个大局”的思想。
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发展很不平衡。改革开放以来,各地区都有很大发展,但地区发展的差距也在不断扩大。逐步扭转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促进地区协调发展,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不仅关系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也关系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可以加快欠发达区域的经济发展,这是减缓区域经济差异扩大,逐步缩小区域经济差异的根本所在,而且,也为发达区域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支撑;同时,又可以继续发挥发达区域在全国经济发展中的带动作用,增强我国的经济总体实力,为通过区域合作来帮助欠发达区域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通过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就可以有效地协调区域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处理好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近期利益与远期利益,保证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统筹区域发展,就是要继续发挥各个地区的优势和积极性,逐步扭转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实现共同发展,这对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在新的形势下,我国国有企业面对市场经济的环境,同时还由于战线过长、布局分散、重复建设和历史负担沉重等因素,普遍处于经营困难的境地。国有企业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必须加快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和巩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
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即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基本要求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使企业成为适应市场经济的法人实体和竞争的主体。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又必须实施以下举措:
(1)必须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除极少数必须由国家独资经营的企业外,积极推行股份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重要的企业由国家控股。
(2)要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推进垄断行业改革,积极引入竞争机制,通过市场和政策引导,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进一步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3)改善国有企业资产债务结构,实现减员增效;(4)加快国有企业技术进步、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步伐。
(5)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在坚持国有所有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国家要制定法律法规。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大型国有企业、基础设施和重要自然资源等,由中央政府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其他国有资产由地方政府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
第九章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的国体是()
A、人民民主专政
B、人民代表大会制
C、宗教政策
D、民族政策
2、我国的政体是()
A、人民民主专政
B、人民代表大会制
C、宗教政策
D、民族政策
3、下列不属于我国民主党派的是()
A、中国民主同盟
B、中国民主建国会
C、中国民主促进会
D、中国国民党建设委员会
4、下列不属于我国民族自治区的是()A、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B、西藏自治区
C、内蒙古自治区
D、宁夏壮族自治区
5、依法治国的主体是()
A、中国共产党
B、人民群众
C、各级领导干部
D、各个民主党派
6、江泽民同志明确提出要“依法治国”的时间是()
A、1992年
B、1994年
C、1995年
D、1996年
7、第一次深刻阐述依法治国涵义是在()
A、十五大报告
B、十六大报告
C、十三大报告
D、十四大报告
8、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条款写进宪法是在()A、十五大
B、十六大
C、十二大
D、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
9、把依法治国确定为治国基本方针,是在()
A、十六大
B、十五大
C、十四大
D、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
10、依法治国依据的“法”主要是()
A、宪法
B、刑法
C、民法
D、刑事诉讼法
二、多项选择题
1、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可以从下列方面去理解()
A、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B、二者都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障 C、二者都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的迫切需要 D、实施二者的基本方略,关键在党,首先在各级领导干部 E、二者没有任何关系
2、社会主义人权的本质特征有()
A、社会主义人权和实现具有真实性 B、社会主义人权的内容具有广泛性 C、社会主义的人权具有普遍性D、社会主义的人权还必须不断完善和发展 E、社会主义人权是不人道的
3、下列属于我国民主党派的有()
A、民盟
B、民进
C、民建
D、民革
E、台盟
4、下列属于我国民族自治区的有()
A、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B、西藏自治区
C、内蒙古自治区
D、宁夏回族自治区
E、广西壮族自治区
5、实行依法治国,必须要坚持的方针有()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
E、违法不追
三、辨析题(辨析并说明理由)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四、简答题
1、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关系是什么?
2、依法治国的涵义是什么?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何在?
五、论述题
1、为什么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2、为什么必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应当遵循什么样的原则?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2B;3D;4D;5B;6D;7A;8D;9D;10A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2ABCD;3ABCDE;4ABCDE;5ABCD
三、辨析题
1、错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才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错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不是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而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等才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3、正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一样,都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四、简答题
1、答: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是统一的。(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2)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3)依法治国与人民民主、党的领导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2、答:(1)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2)意义:首先,实行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证。其次,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的迫切需要。
五、论述题
1、答:因为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十六大通过的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把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确定为党的历史使命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根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的精神,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必须服务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2、答:邓小平的政治体制改革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的思想体系,它不仅包括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主要内容,还明确提出了改革必须遵循的原则。
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动摇了任何一项,就动摇了整个社会主义事业。我们各项事业都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政治体制改革也不能偏离这个方向。邓小平说过,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是有前提的,即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政治体制改革就性质来说只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健全和完善,不是改变根本的政治制度,而是要通过改革,消除在具体制度上的缺陷,使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使其能够在组织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都是适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都是我们政治制度的优点和优势,必须坚持而不能动摇。
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单项选择题
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
A.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B.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C.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D.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2.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A.社会主义 B.爱国主义 C.集体主义 D.马克思主义
3.法治和德治的关系是()
A.互为目的,互为手段 B.前者是基础,后者是目标 C.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D.前者是内容,后者是形式 4.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起着主导作用,居于决定性的支配地位的是()A.思想道德建设 B.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C.思想建设 D.道德建设 5.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
A.集体主义 B.爱国主义 C.社会主义 D.为人民服务
6.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的方向是()
A.为党的工作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 B.为社会稳定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
C.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D.为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7.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
A.实现祖国统一 B.建立共产主义社会 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D.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8.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A.文化教育工作 B.思想政治工作 C.改革开放 D.经济建设工作 9.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
A.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B.发展教育和科学C.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D.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10.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
A.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B.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
C.促进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D.提高社会主义生活质量
二、多项选择题
1.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就是()
A.面向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文化 B.面向世界的社会主义文化 C.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文化 D.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E.精英文化
2.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和目标之一,培育“四有”公民是指()A.有思想 B.有道德 C.有文化 D.有纪律 E.有理想
3.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包括()
A.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B.勤劳勇敢
C.爱好和平
D.自强不息 E.团结统一 4.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
A.大力发展先进文化 B.支持健康有益文化C.努力改造落后文化D.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E.继承民族传统文化 5.从根本上说,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要:()
A.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B.促进经济发展 C.提高全民族的精神文化素质 D.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E.培养“四有”公民
三、简答题
1.怎样保持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3.当前,为什么必须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四、辨析题
1.市场经济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消极影响。2.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3.欲灭一国,先灭其文化。
五、论述题:如何全面理解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六、材料分析
材料1: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壮大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丰富着这个民族精神。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摘自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材料2:韩国队历史性地打入了四强,舆论出现了两种声音:一种认为,韩国队进入四强主要依靠裁判的帮助;一种认为,韩国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主要还是 靠自身的实力。这种时候,有个人的声音我们可以听听,„„他就是青岛颐中队主帅李章洙。26日,记者在青岛颐中队俱乐部里采访了这位典型的韩国人。„„
记者:韩国队本次世界杯中体现出的顽强的意志品质及韩国强大的球迷拉拉队都给人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而这种民族自尊心和求胜欲望从您身上也能体现出来,您曾说过输球会难受得吃不下饭,对这种现象,您如何理解?
李章洙:这并不是韩国民族精神的首次体现,很早以前就有过这方面的例子。1999年韩国经济危机时,韩国的家庭妇女们就纷纷捐出自己的金银首饰。„„这是韩国民族精神的体现。对于我们而言,这没有什么特别的,而是很自然应该去做的事情。„„
(摘自徐燕华:《李章洙为韩国队感到骄傲:民族精神使我们创造奇迹》,载《体坛周报》,2002-06-27)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1)什么是民族精神?(2)什么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3)在目前,弘扬民族精神具有什么重大的意义?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B
2.B
3.C
4.A
5.D
6.C
7.D
8.B
9.A
10.A
二、多项选择题:1.ABCD
2.BCDE
3.ABCDE
4.ABCD
5.ACDE
三、简答题:1.答:保持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要做到“三个必须”:即必须体现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要求;必须坚持文化建设的“三个面向”,即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必须大力支持健康有益的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2.答: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这是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所要遵循的指导思想。
3.答:(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使得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体制环境和社会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迫切需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2)我国现行文化体制存在的弊端如文化资源的垄断性经营、管干不分、政企不分,事企不分、条块分割、城乡的二元结构等也迫切需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只有充分认识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我们才能切实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大力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为激励人民奋勇前进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四、辨析题
1.答:错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增强人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有助于提高广大群众学文化、学科学、学技术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同时,市场自身的弱点和局限性也会给精神文明建设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如见利忘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因而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必须加以正确引导,形成健康有序的经济和社会生活规范。
2.答:正确。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贯倡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相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而言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相对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而言。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就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它们都是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从单纯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并提,反映了我党在这一问题上的认识越来越全面和深入。
3.答:错误。(1)文化是人类的精神生产极其产品的总称。它在社会生活中具有多方面的功能。文化是调节人际关系的纽带,是一个国家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它具有维护和巩固特定的社会制度,调控并保持其正常运转的功能。如果一个国家失去其特有的文化,就意味着民族国家身份认同的特定符号已经消失,国将不国。(2)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上述说法强调了文化对一个国家生存发展的重大作用,但不能由此把它夸大为“文化决定论”。
五、论述题
答:胡锦涛总书记最近提出的“八荣八耻”,是新时期我党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新概括。这一精辟论断,阐明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丰富内涵,是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在道德领域的生动体现,是社会主义道德理论创新的一个典范。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道德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1.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社会道德评价体系的日臻成熟;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坚持时代特征与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国革命道德的有机统一,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为推进公民道德建设、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提供了理论指导。
2、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制度在道德观念上的反映,贯穿着为人民服务的核心价值观,体现了集体主义道德精神,破解了市场经济中突现的伦理难题。社会主义荣辱观丰富了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确立了社会主义道德价值导向,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道德理论的新成果。我们应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并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使它真正内化为全体公民的道德信念,进而把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推向新的发展阶段。3.当前我们要通过以下途径来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一是强化社会道德评价体系扬善抑恶的社会功能。二是强化团体道德的调节力量。三是培育健康的个体荣辱心理。四是重视为人民服务人生观的教育。
六、材料分析
答:(1)民族精神: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和共同的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为 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和接受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是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传统、思想情感的综合反映。(2)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3)第一,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壮大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撑,是民族文化的最本质、最深刻的体现。民族精神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世界上每个成熟的民族豆油属于自己的特有文化形态和文化个性,而这种特有的 文化就成为民族亲和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第二,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当今世界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不仅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等方面的竞争,也包括文化实力和民族精神的竞争。第三,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体现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部实践中,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习题十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考题
1.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地位?
答案要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指社会主义制度下社会精神生产和精神生活的发展结果。(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力量。(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内容。(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2.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答案要点:(1)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推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是我们党不断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2)党要不断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必须紧跟世界发展进步的潮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决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3)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与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是紧密联系着的。党作为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代表,也必然是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代表。
3.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答案要点:(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相互关系①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② 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③ 培养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掌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④ 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4.如何理解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意义? 答案要点:(1)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新形势下切实加强全民思想道德建设,扭转社会风气的需要。(2)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3)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4)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积极应对文化全球化,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需要。
5.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
答案要点:(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①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A.理想建设,理想建设是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分为最高理想和共同理想两个层次。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共同理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B.道德建设。道德建设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主体内容。可分为社会主义道德和共产主义道德两个层次。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诚信是规范、制度、人品)为重点。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C.纪律建设。纪律建设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保证,同时也是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② 社会主义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是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觉悟的重要条件。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和精神支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
第十一章
一、单选题
1.“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构建和谐社会,其关键是各级领导要学会在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b.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c.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d.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推进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经济学依据是
①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 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③劳动者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劳动生产率水平④劳动者创造了价值规律并利用价值规律为人类服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根本的保证是
a.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b.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
b.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一致 c.马克思主义在全社会的指导地位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的统一体,和谐社会建设对三个文明建设的作用是
a.物质基础
b.政治保证
c.精神支撑
d.社会条件
二、多选题
1.2005年2月19日,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胡锦涛总书记作重要讲话,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
a.民主法治、公平正义 b.诚信友爱c.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d.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2.2005年2月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性是 a.从国内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
b.从国际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c.从我们党肩负的使命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d.从我们党的执政能力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落实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必然要求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是
a.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b.关系到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 c.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d.关系到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的成败 4.党提出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一项重大任务是
a.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的必然要求b.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c.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d.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
a.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b.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c.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d.积极促进世界多极化、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 6.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大力促进社会和谐是
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前提c.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标志 d.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目标
7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
a.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b.更好地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c.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d.对执政规律、执政能力、执政方略、执政方式的新认识 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到
a.最广大人民的利益b.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d.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9.我们党明确提出并积极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利条件有
a.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b.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c.全体人民在政治上享有平等地位、根本利益一致d.马克思主义在全社会的指导地位、民族凝聚力显著增强 1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处理好的关系包括
a.人与人的关系
b.人与社会的关系c.人与自然的关系
d.自然与自然的关系
三、简答题
1、简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涵义
2、简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
3、简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任务
四、论述题
1、当前为构建和谐社会所解决的热点问题有哪些?或举例说明我国正在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1.c
2.a
3.a
4.d
二、多选题:1.a b c d
2.a b c
3.a b c
4.a b c d
5.a b c d
6.a b
7.a b c d
8.a b c d
9.a b c d
10.a b c
三、简答题
1、简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涵义 答案要点: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的社会(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公平正义的社会(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诚信友爱的社会(4)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充满活力的社会(5)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安定有序的社会(6)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2、简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
答案要点:(1)必须把握和谐社会的社会主义方向(2)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3)必须坚持以人为本(4)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5)必须注重社会公平(6)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3、简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任务 答案要点:
(1)切实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2)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3)切实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4)切实加强社区建设和管理(5)切实处理好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6)切实做好保持社会稳定的工作
四、论述题
1、当前为构建和谐社会所解决的热点问题有哪些?或举例说明我国正在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答案要点:
(1)正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促进各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2)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走可持续发展道路;(3)我国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一起抓,维护公平正义、树立司法权威、重视信访、解民疾苦、关注社会公平。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与发展;(4)我国坚持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维护社会治安,推进平安工程,保持社会的稳定。(5)我国正在花大力气解决“三农”问题、城镇“低保”问题、就业与再就业问题、解决农民工欠薪、关注农民工权益、免征农业税、整治教育乱收费、实行“一费制”等,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答案要点: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认识(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执政理念上的新发展(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的迫切需要(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完成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第十二章
一、单项选择题
1、“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是从解决()
2、“一国两制”的基础和前提是()A、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B、一个中国
C、港、澳、台实行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 D、港、澳、台实行高度自治
3、“一国两制”的构想首先取得成功是在()
A、香港问题上 B、澳门问题上C、台湾问题上 D,西藏问题上 4、20世纪50年代,代表中国政府第一次公开提出“和平解放台湾”主张的是()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叶剑英 D、邓小平
5、台湾与大陆和平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享有比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更高的自治权利,主要体现在()A、拥有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B、拥有行政管理权
C、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D、可以实行单独的财政预算
6、正式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是在()
A、1987年 B、1990年C、1993年D、1997年
7、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的前提是()
A、两岸都要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B、两岸认可双方为对等政治实体
C、两岸均承诺不首先使用武力D、两岸政府彼此承认对方的地位 A、澳门问题开始的 B、香港问题开始的C、台湾问题开始的 D、香港和澳门问题开始的8、在台湾问题上,我们的立场是()A、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B、争取和平统一,不首先使用武力
C、只要台湾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统一的日期可以后延
D、实行“一国两制”后,台湾特别行政区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享受同等的待遇 9、1995年1月30日,江泽民发表的关于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重要讲话是()
A、《告台湾同胞书》B、《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C、《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D、《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10、2005年3月14日,通过《反分裂国家法》的会议是()A、十届人大一次会议B、十届人大二次会议C、十届人大三次会议D、十届人大四次会议
二、多项选择题
1、台、港、澳问题的性质是()
A、都是国际关系问题B、台湾问题属于中国的内政问题C、港、澳问题是殖民地遗留问题D、都是内政问题E、都是殖民地遗留问题
2、依据 《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A、立法权B、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C、独立的外交权D,独立的防务权 E、行政管理权 3、1982年9月24日,邓小平在会见撒切尔夫人时阐述的中国政府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是()A、在中国对香港拥有主权的问题上没有讨论的余地B、历史上中英政府签订的关于香港问题的三个条约在1997年后仍然有效C,中国收回香港主权,但保留英国对香港的治杈D、中国收回香港后采取适合于香港的政策,继续保持香港的繁荣E、中英两国政府应安善商谈,使香港在15年的过渡期内不要发生大的波动
4、根据 “一国两制”、“澳人治澳”和高度自治的基本方针,中国政府在澳门回归后将保持澳门的几个“不变”,即澳门原有的()
A,资本主义制度不变B、生活方式不变C、法律基本不变D、外交事务不变E、防务不变
5、邓小平在谈到台湾有必要同大陆统一时,提出的几点理由是()
A、统一是个民族感情问题,分裂是违背民族意志的B、不实现统一,两岸“三通”就没有现实的可能 C、只要台湾不与大陆统一,台湾作为中国领土的地位是没有保障的 D、采取“一国两制”的方式实现统一,台湾人民的利益没有损失 E、只有实现统一,两岸人民的生活水平才能提高
三、辨析题
1、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台政策一贯坚持用武力解决。
2、“一国两制”的实施,最终会使中国变成资本主义制度。
3、台湾问题与香港、澳门问题在本质上是一样的。
四、简答题
1、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的科学含义是什么? 2、20世纪60年代初,周恩来根据中国共产党的对台政策和毛泽东的有关思想,提出解决台湾问题的“一纲四目”是什么?
五、论述题
1、如何正确认识“一国两制”的重大意义?
2、试述江泽民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进程的八项主张和胡锦涛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提出的四点意见是什么?。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C
B A
4B
C
C
A
A D
C
二、多项选择题: 1,BC
2,ABE
3,ADE
4,ABC 5,ACD
三、辨析题
1、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台政策一贯坚持用武力解决。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在新中国建立前后到70年代的时间里,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就逐步构想了和平统一祖国的蓝图,如和平解放台湾、“一纲四目”等等,这些构想是后来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思想来源。与此同时,他们为和平统一祖国所作的努力,又为实现港澳台的和平统一创造了实际的条件和坚实的基础。
2、“一国两制”的实施,最终会使中国变成资本主义制度。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一方面中国的主体----十几亿人口的大陆是社会主义制度,他有能力保障社会主义制度。另一方面,“一国两制”是我不吃掉你,你不吃掉我。大陆的社会主义制度和港澳台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共存,相互支援,共同发展。
3、台湾问题与香港、澳门问题在本质上是一样的。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港澳问题和台湾问题的性质不同。香港、澳门是历史上殖民主义侵略中国遗留下来的问题,是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结果;台湾是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其本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四、简答题
1、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的科学含义是什么?
【答案要点】(1)1984年,邓小平阐释说:“‘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2)“一国两制”的核心和前提是一个中国,台湾、香港、澳门必须统一于中国之下,中国政府对于三个地区的主权不可动摇。(3)“一国两制”的目的是和平统一,以和平手段为主,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2、20世纪60年代初,周恩来根据中国共产党的对台政策和毛泽东的有关思想,提出解决台湾问题的“一纲四目”是什么?
【答案要点】(1)根据毛泽东的思想,1963年初,周恩来把解决台湾问题的设想概括为一个中国为核心的“一纲四目”。(2)“一纲”是:台湾必须回归祖国。(3)“四目”是:台湾必须回归祖国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所有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由蒋决定;所有军政及建设经费不足之数(当时台湾每年财政赤字约8亿美元),由中央拨付;台湾的社会改革从缓,待时机成熟并尊重蒋的意见,协商解决;双方互约不派人进行破坏对方团结之事。
五、论述题
1、如何正确认识“一国两制”的重大意义?
【答案要点】(1)“一国两制”是统一祖国的最佳方式,因为“一国两制”采用和平统一的方式,充分尊重港澳台的历史和现实,这符合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也有利于保持台湾、香港、澳门的繁荣稳定。(2)“一国两制”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新发展。“一国两制”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从来没有过的新词汇,但却是马克思主义学说中有关国家调和阶级矛盾和阶级冲突以及维护国家统一应放在第一位这些马克思主义观点的创造性运用。(3)“一国两制”是和平共处原则的创造性运用,它更有利于发展我们的社会主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1954年周恩来代表我国政府在国际上首倡的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根据中国自己的实践,邓小平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办法解决中国的统一问题,这也是一种和平共处,它更有利于发展我们的社会主义。(4)“一国两制”也可作为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借鉴,用“一国两制”解决港澳台问题被称为是世界范围内解决同类问题的典范。
2、试述江泽民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进程的八项主张和胡锦涛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提出的四点意见是什么?
【答案要点】(1)、江泽民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进程的八项主张,1995年1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①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②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可以分步骤进行。③努力实现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④面向二十一世纪,大力发展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⑤两岸同胞要共同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⑥进一步寄希望于台湾同胞。⑦欢迎台湾各党派、各界人士同我们交换有关两岸关系与和平统一的意见。⑧双方领导人以适当身份互访。
(2)、胡锦涛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提出的四点意见,2005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就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提出了四点意见:①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石„„只要台湾当局承认“九二共识”,两岸对话和谈判即可恢复,而且什么问题都可以谈„„对于台湾任何人、任何政党朝着承认一个中国原则方向所作的努力,我们都欢迎。只要承认一个中国原则,承认“九二共识”,不管是什么人、什么政党,也不管他们过去说过什么、做过什么,我们都愿意同他们谈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的问题。②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和平统一,不是一方吃掉另一方,而是平等协商、共议统一„„人民期盼和平,国家需要稳定。只要和平统一还有一线希望,我们就会进行百倍努力。我们真诚希望台湾有关人士和有关政党严肃思考这个重大问题,从民族大义出发,从两岸同胞的福祉出发,为保持台海和平、发展两岸关系、实现和平统一作出正确的历史性抉择。③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台湾同胞是我们的骨肉兄弟,是发展两岸关系的重要力量,也是遏制“台独”分裂活动的重要力量„„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都尊重他们、信赖他们、依靠他们,并且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千方百计照顾和维护他们的正当权益„„只要是对台湾同胞有利的事情,只要是对促进两岸交流有利的事情,只要是对维护台海地区和平有利的事情,只要是对祖国和平统一有利的事情,我们都会尽最大努力去做,并且一定努力做好。这是我们对广大台湾同胞的庄严承诺。
④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国家的核心利益„„在反对分裂国家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我们决不会有丝毫犹豫、含糊和退让„„中国是包括2300万台湾同胞在内的13亿中国人民的中国,大陆是包括2300万台湾同胞在内的13亿中国人民的大陆,台湾也是包括2300万台湾同胞在内的13亿中国人民的台湾。任何涉及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问题,必须由全中国13亿人民共同决定。我们相信,广大台湾同胞一定会同我们一道,坚定地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坚定地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这四点意见在贯彻“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基础上,继承了江泽民八项主张的核心内容:强调“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决不容许分割”,“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什么问题都可以谈”,强调发展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针对台海关系的新动向,这四点意见也着重体现了中中共中央对台政策的新趋向。
第十三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当代世界的主题是()A、竞争与掠夺B、发展与科技C、和平与发展D、战争与革命
2、世界格局变化的趋势是()A、多极B、两极C、美国一家独霸世界D、三极
3、在苏联解体、东欧巨变后,邓小平提出的32字方针,其核心是()A、冷静观察、稳住阵脚B、沉着应付、韬光养晦C、善于守拙、决不当头D、韬光养晦、有所作为
4、江泽民提出的新安全观的核心是()A、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及其他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 C、互利合作、共同繁荣D、对话、协商和谈判。
5、我国对外政策的首要任务和宗旨是()A、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B、维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互利合作、反对战争D、维护世界和平,谋求共同发展
6、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必须坚持的原则是()A、不放弃使用武力的原则B、反对霸权主义的原则
C、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的原则D、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原则 7,最初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是()A、中、印、缅B、中、新、英C、法、英、中D、中、德、法
8、我国对外政策的根本原则()A、独立自主B、和平共处C、共同发展D、自力更生
9、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相互信任,共同维护C、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D、对话、协商和谈判
10、中国领导人提出“和平发展”的国际战略是在 A、十三大后B、十四大后C、十五大后D、十六大后
二、多项选择题
1、当前,整个国际态势处在()
A、总体和平、局部战争B、总体缓和、局部紧张C、总体稳定、局部动荡 D、基本和平、部分动荡E、总体战争、局部和平
2、邓小平对当今时代主题的论述包含了这样一些基本思想()
A、战争是遥远的事情B、我们有可能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环C、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突出问题 D、革命是一个不可逆转的潮流E、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主要矛盾的集中体现
3、中国的和平发展,对国际社会的影响有()
A、使世界局势更加稳定,世界和平更有保障B、给国际社会带来巨大的机遇C、给世界经济带来繁荣,促进共同发展D、促进世界文明的和谐发展 E、为世界提供一种新的发展模式
4、坚持独立自主原则()A、是我国对外政策的根本原则B、包含了真正的不结盟C、以国家利益力最高准则D、珍视自己的独立自主,也尊重他国人民的独立自主E、优先考虑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5、坚持和平共处的原则是()A、坚持相互尊重主权B、坚持相互尊重领土完整C、互不侵犯D、互不干涉内政E、平等互利
三、辨析题
1、我国对外政策的最高准则是以意识形态为标准。
2、中国的发展和强大将威胁世界和平。
3、我们坚持独立自主与积极争取外援并不矛盾。
四、简答题
1、中国和平发展的要义有哪些方面?
2、中共三代领导集体和新一届中央中央领导为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做出了哪些贡献?
五、论述题
1、中国为什么要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有何意义?
2、试述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 C
A D
4A
D
C
A
A A
D
二、多项选择题:1,ABC
2,BCE
3,ABCDE
4,ABCD 5,ABCDE
三、辨析题
1、我国对外政策的最高准则是以意识形态为标准。【答案要点】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我国对外政策是在处理国家关系时,不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放在首位。社会制度的不同和意识形态的差别是客观存在的,但这不应成为发展国家关系的障碍。中国根据国际环境的新结构,把自己的国家利益视为最高准则,同时也尊重他国的利益,从实际情况出发来处理国际事务。
2、中国的发展和强大将威胁世界和平。【答案要点】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中国政府一再声明:中国现在不称霸,将来强大了也永远不会称霸。中国外长李肇星曾经指出:中国发展本身就是对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最大贡献。中国发展的最大特点就是和平发展,不使用过去殖民主义强国或者帝国主义列强那种掠夺别人、欺负别人、剥削别人的办法。中国的和平发展给邻国、给全世界带来的不是障碍、不是威胁,而是机遇。
3、我们坚持独立自主与积极争取外援并不矛盾。【答案要点】这种观点是正确的。独立自主是我国对外政策的根本原则。但独立自主并不是闭关自守,自力更生也不是盲目排外,我国坚持独立自主,也积极争取国际支援,发展国际合作,把坚持独立自主的立场与尽量争取外援,加强平等互利的国际合作原则有机结合和统一起来。
四、简答题
1、中国和平发展的要义有哪些方面?【答案要点】在2004年3月的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总理和外交部长李肇星分别阐述了“和平发展”的含义及其对国际社会的影响。温家宝总理指出中国和平发展的要义有以下五个方面:第一,中国和平发展就是要充分利用世界和平的大好时机,努力发展和壮大自己。同时又用自己的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第二,中国的发展,基点主要放在自己的力量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依靠广阔的国内市场,充足的劳动资源和雄厚的资金储备,以及改革带来的机制创新。第三,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中国必须坚持开放的政策,在平等互利的原则下同世界一切友好国家发展经贸往来。第四,中国的发展需要很长的时间,恐怕要多少代人的努力奋斗。第五,中国的发展不会妨碍任何人,也不会威胁任何人,也不会牺牲任何人。中国现在不称霸,将来强大了也永远不会称霸。
2、中共三代领导集体和新一届中央中央领导为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做出了哪些贡献? 【答案要点】(1)、毛泽东、周恩来提出和实行了捍卫新中国独立的和平外交政策:如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以非凡的气魄和胆略从建国初到70年代,面临着巩固独立、谋求发展的双重任务;提出了建国初期的三大外交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三大方针;确立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了“两个中间地带”理论,和“三个世界” 划分的理论,以及建立“一条线”、“一大片”战略,为我国赢得了安定的国际环境。(2)邓小平更加完整地提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其中包括:改变了关于世界战争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的提法,指出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问题的重要论断。作出了中国不参加任何集团,不同任何大国结盟的决策。调整了过去曾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划线的做法,主张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同所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关系。(3)江泽民提出的新安全观: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安全上应相互信任,共同维护,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的新安全观。”新安全观的核心是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政治基础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及其他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经济保障是互利合作、共同繁荣。正确途经是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对话、协商和谈判。(4)胡锦涛、温家宝的“和平发展”战略:十六大后,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等新一代领导集体成员根据变化着的国际形势,适时提出“和平发展”的国际战略。中国和平发展就是要充分利用世界和平的大好时机,努力发展和壮大自己。同时又用自己的发展维护世界和平。中国和平发展的最大特点就是和平发展,不会对世界任何国家造成威胁。正如中国外长李肇星指出的那样,中国发展本身就是对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最大贡献。
五、论述题
1、中国为什么要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有何意义?【答案要点】我国为什么要坚持和平发展的道路呢?因为历史上还找不出一个后起的大国崛起
没有和现实的大国发生冲突的例子,比如说美国、日本、德国都是这样。“中国威胁论”为什么会兴起,因为在历史上往往后起的大国出现之后会冲击国际市场,对现有的大国造成强烈的冲击,比如说一战前的德国、二战前的日本,也包括冷战时期的苏联等,带来了种种经验教训。而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就是要通过和平的方式,渐进的方式,在与经济全球化紧密相连的进程中因势利导,趋利避害,既向整个国际社会实行全方位的开放,又坚持独立自主,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扩大内需,挖掘潜力,走有中国特色的富民强国之路。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的意义:第一,中国的和平发展,和平崛起会使世界局势更加稳定,世界和平更有保障。因为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中国需要和平的环境来发展自己,同时,中国也要靠自身的发展来维护世界和平。第二,中国的持续高速发展己经而且将会给国际社会带来巨大的机遇,从而给世界经济带来繁荣,促进共同发展。第三,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国文明与其他文明共存并交汇有助于世界文明的相互交流和相互融合,促进世界文明的和谐发展。第四,中国的和平发展会为世界提供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对国际社会具有巨大的契机作用。最后,中国的和平发展会使世界人民对社会主义有全新的再认识,证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中国要依靠改变自己来影响世界。
2、试述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和意义是什么?【答案要点】(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第一,维护世界和平,谋求共同发展是我国对外政策的首要任务和宗旨:邓小平在一次谈话中指出:“我们把争取和平作为对外政策的首要任务。”而中共十六大报告重申“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我们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第二,独立自主是我国对外政策的根本原则:独立自主是指国家的主权是独立的,不允许任何外来的干涉与侵犯。每个国家有权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独立自主地处理本国对内对外的一切事务。“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要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来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第三,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必须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邓小平指出,“考虑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主要应该从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而在国家利益中要始终把国家的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主权是国家的对内最高权和对外独立权有机结合的整体。要安全上不受外来侵犯。国家的主权和安全是独立自主地行使国家权力的前提。第四,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就是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中国作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倡导国之一,始终坚持这些原则,在国际事务中主持公道,不谋私利,为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推动国际合作、维护地区与世界和平作出了自己的贡献。第五,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遵循睦邻友好原则,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创造和维护和平友好、长期稳定的周边环境,是我国长期实行的外交方针之一。邓小平多次强调,中国特别希望同亚洲国家发展友好关系,成为更好的朋友,这不是权宜之计,而是长期的战略决策。并把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作为我国外交工作的重点。十六大报告也指出: “我们将继续加强睦邻友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加强区域合作,把同周边国家的交流和合作推向新水平。”(2)、我国推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意义【答案要点】第一,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积极推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彻底结束了旧中国的屈辱外交,捍卫了新中国的独立,揭开了中华民族外交史上崭新的一页。第二,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遵循睦邻友好原则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创造和维护了和平友好、长期稳定的周边环境。第三,中国国际地位大为提高,国际环境大为改善。第四,“中国发展得越强大,世界和平越靠得住。” 中国发展的最大特点就是和平发展。中国发展本身就是对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最大贡献。
第十四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决定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根本力量是()
A、人民群众
B、中国共产党
C、各个民主党派
D、各级领导干部
2、下列不属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是()
A、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B、受聘于外资企业和管理技术人员 C、个体户
D、国有企业中的管理者
3、人民军队诞生于()
A、1927年 8月1日
B、1922年8月1日
C、1923年8月1日 D、1924年8月1日
4、下列不属于新时期我国统一战线的内容的是()
A、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B、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 C、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D、民族资产阶级
5、当今时代的主题是()
A、和平与发展
B、经济发展
C、文化和社会事务的发展
D、反抗霸权主义
6、我军的根本原则和制度是()
A、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B、军队的独立性 C、军队的政治独立
D、军队的经济独立
7、下列不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原则的是()
A、官兵一致
B、军民一致
C、瓦解敌军
D、战斗为主
8、下列不属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的是()
A、工人
B、农民
C、知识分子
D、个体户
9、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展中人数最多的依靠力量是()A、工人
B、农民
C、知识分子
D、受聘于外资企业和管理技术人员
10、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美好精神产品的重要创作者是()A、工人
B、农民
C、个体户
D、知识分子
二、多项选择题
1、为了正确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必须做到()
A、最广泛最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 B、搞好民族团结C、做好宗教工作D、认真贯彻党的侨务政策,积极做好侨务工作 E、团结少数民族上层人士
2、为了在新世纪新阶段完成人民军队的历史使命,必须密切注意的两个方面是()A、打得赢
B、不变质
C、提高军队待遇
D、扩大军队人员建设
E、加强武器装备
3、下列属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是()
A、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B、受聘于外资企业和管理技术人员 C、个体户
D、国有企业中的管理者E、自由从业者
4、下列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三大建军原则的是()
A、官兵一致
B、军民一致C、瓦解敌军D、战斗为主 E、提高文化素质
5、下列属于新时期我国统一战线的内容的是()
A、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B、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C、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D、民族资产阶级E、小资产阶级
三、辨析题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
2、人民军队是社会主义祖国的保卫者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必依靠知识分子。
四、简答题
1、新时期我国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是什么?
2、人民军队的光荣历史和优良传统是什么?
五、论述题
1、怎样理解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
2、为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会吸收新的社会阶层成员入党,这会不会影响党的先进性?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A;2D;3A;4D;5A;6A;7D;8D;9B;10D
二、多项选择题:1ABCD;2AB;3ABCE;4ABC;5ABC
三、辨析题
1、正确。工人阶级是我国的领导阶级,是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最基本的推动力量,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强大而集中的力量。
2、正确。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人民军队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持,夺取了革命的胜利。在新的历史时期,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同样离不开一支强大的现代化的人民军队。人民军队是社会主义祖国的保卫者和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
3、错误。知识分子也是我国工人阶级中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较多的主要从事脑力劳动的一部分,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和教育科学文化工作的主要承担者,是科教兴国的主力军,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承担着重大的历史责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重要依靠力量。
四、简答题
1、答:(1)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已经有了新的内涵,即它是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联盟。“全社会主义劳动者”就包括我们前面谈到了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知识分子以及新的社会阶级等。此外,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还涉及到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党同爱国宗教界、同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同党外知识分子的统一战线,同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和台湾同胞、海外侨胞以及一切热爱中华民族的人们的统一战线。(2)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任务就是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为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服务,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服务,为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服务,为促进“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服务。
2、答:(1)光荣的历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统帅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力量,是在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下,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的新型人民革命军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人民解放军迈入了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新时期。在新的历史时期,他们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钢铁长城,为保卫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和平劳动,作出了非凡的贡献。(2)优良的传统:它有着正确的政治路线。它有着正确的军事路线。它有着正确的建军路线。这是我们党的群众路线不可分割的部分。在这个路线指导下,军队养成了优良的民主传统。从建军初期开始,人民军队的民主作风不断发展,形成了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的三大民主。
五、论述题
1、答:(答题思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关系中出现了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变化,即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包括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和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者等。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这些新的社会阶层的广大人员,通过诚实劳动和工作,通过合法经营,为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其他事业做出了贡献。他们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解放军指战员团结在一起,他们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对为祖国富强贡献力量的社会阶层都要团结,对他们的创业精神都要鼓励,对他们的合法权益都要保护,对他们中的优秀分子都要表彰,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这些新的社会阶层,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通过自己诚实劳动、合法经营,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的贡献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推动了经济发展,增加了国家税收;二是扩大了就业门路,缓解了就业压力;三是为社会公益事业做出了贡献。因此,党的十六大特意为他们写上一笔,强调他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强调“对为祖国富强贡献力量的社会各阶层人们都要团结,对他们的创业精神都要鼓励,对他们的合法权益都要保护,对他们中的优秀分子都要表彰。换句话说,这些新的社会阶层,他们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2、答:(答题思路)不会。可以从他们所起到的作用方面进行分析。
第十五章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共产党的阶级性是指()
A、中国共产党是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
B、中国共产党是体现各个民主党派利益的政党 C、代表着每个阶级的利益
D、代表者中国共产党整个党派的利益
2、党的宗旨是()
A、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B、搞好经济建设
C、推动政治建设
D、发展文化
3、中国共产党诞生于()
A、1921年7月1日
B、1922年7月1日
C、1923年7月1日 D、1920年7月1日
4、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是()
A、单独领导
B、集体领导
C、民主集中制
D、个人领导
5、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全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的是()A、十六大
B、十五大
C、十四大
D、十三大
6、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
A、实现共产主义
B、实现社会主义
C、搞好经济建设
D、实现大同社会
7、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是()
A、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实行政治民主 D、坚持民主集中制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
A、中国共产党
B、民主党派
C、领导干部
D、人民群众
9、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点是()
A、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B、提高创造力
C、提高凝聚力
D、提高战斗力
10、推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是()
A、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B、搞好经济建设C、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D、管好各级领导干部
二、多项选择题
1、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主要内容有()
A、思想建设B、组织建设 C、作风建设D、制度建设E、知识建设
2、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主要有()
A、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 B、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C、应付复杂局面的能力 D、总揽全局的能力E、依法执政的能力
3、推进党的作风建设,主要有()
A、思想作风B、学习作风 C、工作作风D、领导作风E、生活作风
4、从执政能力的主体上看,“执政能力”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层次()A、作为整体的中国共产党B、党的各级领导班子C、党的各级领导干部 D、党的基层组织E、广大党员
5、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根本目的是()
A、使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B、使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C、使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D、使党始终代表本阶级的利益E、使党始终代表所有人的利益
三、辨析题
1、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关系到马克思主义政党生存发展的根本性问题。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3、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必注重加强思想建设。
四、简答题
1、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怎样理解将党的制度建设贯穿于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之中?
五、论述题
1、为什么必须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点放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上?
2、当代大学生特别是党员大学生应怎样发挥自己的带头作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奠定新的基础?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A;2A;3A;4C;5A;6A;7A;8A;9A;10A
二、多项选择题:1ABCD;2ABCDE;3ABCDE;4ABCDE;5ABC
三、辨析题
1,正确。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关系到马克思主义政党生存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我们党要始终保持先进性,就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的要求,自觉、主动、持续地推进先进性建设,努力使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使我们党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伐、与人民群众共命运。
2,正确。人民是我们国家的主人,是决定我国前途和命运的根本力量,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国各族人民实现自己利益、创造美好生活的共同事业,是亿万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创造性事业。党的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是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3,错误。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体党员,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反映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党在思想理论上的提高,是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的思想保证。
四、简答题
1,答:第一,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第二,坚持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第三,要努力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群众共同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第四,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重在落实。只有切实关心和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群众才会真正拥护党。
2,答:党的制度建设,就是总结和概括党的领导工作和党内生活的经验教训以及规律,形成党员必须遵守的党内法规、条例、规则等党的制度,以调节党内关系,指导党内生活,规范党员行为,保证党的事业顺利发展。把制度建设贯穿于党的建设的全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制度制定、制度执行、制度监督和制度教育等方面都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强化制度的权威性,严格执行党的制度。通过严格程序制定的党的制度,具有权威性,必须严格执行。这是推进制度建设的最基本的要求。
注意制度配套,发挥整体作用。党的制度建设的内容十分丰富,各项制度之间既各有侧重,又相互交叉。加强制度教育,提高遵守制度的自觉性。
五、论述题
1,答:(答题思路)(1)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点。(2)从执政能力的主体上看,主要有三个层次:一是指作为整体的中国共产党。即是说作为一个有组织的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必须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二是指党的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是我们整个党组织的核心部分,是党的事业的骨干力量,是党执政政策的制定者、执政活动的组织者、执政使命的践行者。因此,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的能力强弱,直接决定着整个党的执政能力的高低,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能不能巩固和发展下去,决定着中国能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强盛不衰。三是指党的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的基础,党员是党的组织的基本细胞,是党的战斗力所在。基础不牢,即会地动山摇。2,答:(答题思路)结合个人实际,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角度切入回答。
第四篇:原创 班主任自测题
一、填空
1、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是班主任进行教育工作的依靠力量、组织保证和重要阵地。
2、根据班级组织的人际关系特征、主要矛盾冲突、结构化程度或集体性以及发展水平,可将班级组织的发展过程分为孤立探索、群体分化、组织整合三个阶段.
3、班主任是主要班级管理者,对于班级管理工作的好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原则中,学生主体原则侧重于班主任工作目的方面,是班主任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
4、体制建设是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对学生的教育是班主任工作的核心任务,也是最为复杂最为困难的任务。
5、班级信息管理的要求是及时性、真实性、实用性。
6、量化管理是一种操作简便、赋分精确的评价方式,具有精确、客观、可比、实效性强等优越性。
7、课堂学习是我国目前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组织形式,建立课堂学习秩序是班级常规管理的重点。
8、狭义的班级活动主要包括主题班会活动和综合实践活动。
9、团队学习是建立学习型班级最基本的形式。
10、班主任心理辅导的具体目标应包括发展性目标和防治性目标两个方面。
11、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核心人物,及时获取有关班级管理的信息是班主任管好一个班级的关键。
12、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
13、心理辅导式班主任工作以人本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尊重、同感、理解、信仰与积极关注的态度,全方位构建民主和谐的人际关系(师生、生生、师师、家校等)以及和谐向上的班级氛围,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适宜的环境。
14、价值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养成积极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学生毫无疑问应该是价值观教育的主体。
15、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育部已将“诚实守信”列入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
16、班主任的管理工作质量最终决定着学校德育工作的成败,班级工作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能否采取合理、科学的班级管理方法。
17、在班级中形成“教师期待效应”,这种肯定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们激发积极向上的信心和一种内驱的激励力量。
18、共青团的性质决定了它是班集体的核心力量,是班级各项活动的积极参加者和支持者,是协助班级开展好各项工作的得力助手。19、1862年京师同文馆正式创立并首次采用了班级的授课方式,班级授课制由此得以移植。20、班主任工作从根本上讲是以学生发展为最终目的的教育活动。
2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正式实行了班主任津贴制度。
22、班主任工作从根本上讲是以学生发展为最终目的的教育活动。
23、班级组织的结构内容划分为组织目标,组织机构和组织规范。
24、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班干部和普通学生构成了班级管理系统的主体。
25、班主任权威的主要作用有定向,组织,协调,监控,评价,决策。
二、选择题:
1、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是班级。
2、按时问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教育、生产和生活三位一体同时进行——个别授课制——班级授课制。
3、在“以人为本”的理念导向下,班主任工作也发生的变化有
①倡导“全员班主任”即人人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②专业化,即对班主任的工作职责作进一步的规范和强化。
4、我国从何时起规定:“凡担任班主任的老师在上岗前或上岗后半年时间内均需接受不少于30学时的专题培训。”2006年12月
5、不同类型不同级别学校,其班主任工作实践有不同的侧重点,采用了不同的理论方法。这些共同构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班主任理论体系。这不包括《班主任之友》
6、班级组织的基本成员有学生群体、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其中的主体部分是学生群体。
7、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原则有:①学生主体原则、②因材教原则、③启发疏导原则、④实践活动原则 ⑤集体教育原则、⑥民主公正原则 ⑦爱严相济原则 ⑧以身作则原则⑨调查研究原则
8、班集体的硬件建设实质是组织建设。
9、班主任的教育方法有:①说理教育法、②激励法、③榜样示范法、④角色模拟法、⑤暗示法、⑥契约法
10、班级活动的形式可以分成以下儿种: ①模拟活动、②交流活动、③文艺活动、④竞赛、⑤辩论活动、⑥纪念活动 ⑦实践活动、⑧庆祝活动
11、能体会当事人内心秘密世界仿佛身临其境,能设身处地的体会当事人的内心感受,达到对当事人境况心领神会的情感是共情。
2、班主任工作的基本管理模式有:①权威管理模式、②目标管理模式、③制度管理模式、④量化管理模式、⑤自主管理模式、⑥民主管理模式、⑦合作管理模式、⑧学习型管理模式。
13、给“班级授课制”奠基的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他在1632年发表的《大教学论》奠定了班级教学的理论基础。
14、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确定适合的教育对策,这是班主任工作原则之因材施教原则的反映。
15、在实施班级目标管理活动中,班主任要逐一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互相沟通,为班级目标的实现而努力。
16、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和核心。
17、学生教育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核心内容。
18、老师喜好按自己的意志来管理班级,反映了班主任工作未按学生主体要求来执行。
19、学生“向师性”的心理特点,要求班主任应做到以身作则。
20、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培养班集体。
21、在学校中全面负责班级教导工作的教师是班主任。
22、班级的“静态陶冶”作用是指班级集体的环境和氛围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23、学校管理目标是拟订班级工作计划的基础。
24、评价中受肯定的班主任能够引发其他班主任的赶超意识,而其自身双会为保持领先而再作努力,这体现了班主任工作评价具有激励作用。
三、判断:
(√)
1、新时期班主任角色不论如何转变,它所承载的学生管理和教育的工作职责永远都不会改变。(×)
2、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缓释心理压力、排除心理障碍、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
3、民主管理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班级内的全员参政议政,人人有事做,人人有管当。(×4对学生的惩罚,应以不伤害学生的身心健康为标准适度进行,必要时劳动也可以作为惩罚的内容(×)
5、根据班级建设的实际情况需要,班主任在制定班级制度的时候,应本着越多越好、越全越好的原则。
(√)
6、班主任起着桥梁、纽带作用,既是班级运行机制的中心枢纽,也是班级与校内外其它相关组织机构建立鞋系、彼此协调的中介者。
(√)
7、抓住特点、写出个性,循循善诱、语重心长是操行评语应有的特点。
(√)
8、依据《日常行为规范》中衣着整洁的相关要求.学生不得留长指甲、不得染指甲。
(×)
9、为了充分发挥班主任在学校德育工作中骨干作用,使班主任成为人人羡慕的岗位,应 鼓励骨干老师长期从事班主任工作
(√)lO、班主任管理权既是班主任的基本权利又是基本义务
(×)
11、班主任在工作中,以正面“改造型”教育为主,少用“塑造型”教育。
(√
12、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核心人物,及时获取有关班级管理的信息是班主任管好一个班级的关键。(×)
13、团组织是学校进行教学、思想品德教育、技能训练以及课外活动的基本单位。
(×)
14、组织策略是一种通过形成新旧信息问联系。(×)
15、我国中小学德育主要是通过开设班会的形式来操作的,把班会等同于教学过程。
(√)
16、价值观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养成积极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学生毫无疑问应该是价值观教育的主题。
(√)
17、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力量。(×)
18、班级团支部应全部置于班主任的行政管辖之下,由班主任布置团支部的工作,什么问题均要经班主任同意。
(√
19、表扬是教育的最主要的,也是最有效的手段。(√)20、班主任在指导团组织活动时要防止两种倾向: 一是“包办代替”,二是“撒手不管”。
四、简答:
l、什么是学生主体原则?班主任在工作中坚持学生主体原则的具体要求是什么?学生主体原则:学生是认识和实践的主体、自我发展的主体,是班级教育的目的;班主任在班级工作过程中,应该把学生当作教育过程的主体和重心,充分尊重和努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具体要求:深入了解学生的需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分析和评价自己,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2、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应坚持哪原则?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1)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其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2)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⑶、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做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和针对性相结合,面向全体学生和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尊重、理解与真诚相结合,矫治和发展相结合,教育的科学辅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助人与自助相结合。
3、什么叫自主管理模式?用自主管理模式管理班级应该注意什么?自主管理模式:以学生的自我约束为基础,自我管理为手段,自我评价为途径,自我发展为目的的班级工作模式。注意:处理好放与收的关系。处理好松与紧的关系。处理好多与少的关系。
4、班级精神文化的定义是什么?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有哪些途径?班级精神文化:班级在发展中,受受一定社会文化背景、意识形态影响而长期形成的一种班级理念、哲学以及价值观,它是一种以意识为形态的班级核心文化。班级精神文化的建设途径:提高学生的生命意识。确定健康的奋斗目标。营造积极的舆论氛围。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5、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是班主任工作的核心任务,也是最为复杂最为困难的任务。简述班主任的教育任务有哪些?思想品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习指导;环境教育;科学教育;生活指导;人生规划。
6、班主任是班级体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力量,班主任自身应具备那些方面的素质?①缜密有力的组织管理能力;②机智灵敏的应变能力;③广泛灵活的交往能力;④深刻敏锐的观察分析能力;⑤生动艺术的语言表达能力:⑥爱心是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础;⑦情感是学牛接受教育的关键;⑧才德是教育学生的保证;⑨宽容能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7、班主任赞美表扬艺术有几种方法?①、口头表扬法;②歌声表扬法;③喜报表扬法;④奖品自我选择表扬法。
8、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主要有哪几种?答:①说理教育法;②比较鉴别法;③典型示范法;④形象熏陶法;⑤自我修养法;⑥实践锻炼法。
9、新时期班主任的角色转换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由单一型向多元型转换;由权威型向对话型转换;由说教型向感染型转换;由限制型向促进型转换;由被动适应型向主动创造型转换;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换;由时代型向未来型转换。
10、班级危机管理可大致分成哪几个阶段?危机预设;危机准备;危机确认:危机控制;危机善后。
11、什么是班级活动?广义的班级活动有哪几种?班级活动是指由班级成员参加的集体教育活动。广义的班级活动是指在教育者的组织和领导下,为实现培养目标、完成教育计划而组织的由班集体成员参加的一切教育活动,包含以下五种:学习活动、生活活动、班会活动、团队活动、综合实践活动。
12、什么是班级文化?班级文化对学生成长有那些影响?答:班级文化是指班级成员在实现班级目标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班级文化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有:教育作用、凝聚作用、激励作用、规范作用。
13、班级活动的形式有那些?答:班级活动的形式有:模拟活动、交流活动、文艺活动、竞赛活动、辩论活动、纪念活动、实践活动。
14、班主任的基本职责是什么? 答:①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学习习惯、劳动习惯和文明行为习惯。②经常与任课教师取得联系;③关心学生的身体健康;④指导班委会和少先队工作;⑤指导学生参加劳动实践;⑥搞好班级的经常行管理工作;⑦经常与家长保持联系。
第五篇:第二章自测题
第二章 马克思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自测题
一、单选题(30题)。
1.毛泽东在()第一次使用了“思想路线”这一概念。
A.1927年3月 B.1929年6月 C.1929年12月D.1930年5月 2.毛泽东主持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中明确提出了纠正()的问题 A.主观主义 B.官僚主义C.宗派主义D.教条主义
3.毛泽东在()中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作了马克思主义的界定。A.《反对本本主义》B.《实践论》C.《矛盾论》D.《改造我们的学习》 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召开。
A.1978年3月 B.1978年5月 C.1978年12月D.1980年5月 5.在中国共产党新的工作作风中,最根本的是()。
A.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B.密切联系群众 C.自我批评 D.批评 6.在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发展中,强调求真务实的领导人是()。A.毛泽东B.邓小平C.江泽民D.胡锦涛
7.在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发展中,特别强调与时俱进的领导人是()。A.毛泽东B.邓小平C.江泽民D.胡锦涛
8.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对中国革命危害最大的是()。A.经验主义 B.教条主义C.宗派主义D.自由主义 9.党的思想路线重新确立是在()。A.1978年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 B.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C.1980年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上 D.1982年党的十二大报告
10.1978年邓小平在领导和推动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中,针对的问题是()。
A.“苏联模式”B.“以阶级斗争为纲”C.“两个凡是”D.“文化大革命” 11.实践基础上的()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A.制度创新 B.科技创新C.文化创新D.理论创新
12.改革开放的前提和先导是()。A.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 B.政治路线上的拨乱反正 C.组织路线上的拨乱反正 D.群众路线上的拨乱反正 13.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
A.马克思主义B.“三个有利于”标准C.实践D.生产力 14.对“实事求是”首先作了马克思主义的解释是()。A.陈独秀B.毛泽东C.刘少奇D.邓小平
15.被誉为“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是()。A.1977年4月邓小平以个人名义致中共中央的信
B.1978年5月发表在《光明日报》上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D.1986年9月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 1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
A.毛泽东思想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C.科学发展观D.实事求是 17.党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是针对长期存在的()。A.教条主义B.马克思主义C.自由主义D.实用主义 18.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这两种错误倾向的共同特点是()。A.主观与客观脱离 B.思想与行动不一致 C.理论与实践脱节 D.认识与实践脱离 19.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
A.政治纲领B.组织原则C.思想路线D.工作作风
20.邓小平正式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是在()。A.十二大B.十三大C.十四大D.十五大
21.毛泽东在()一文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
A.《反对本本主义》B.《实践论》C.《矛盾论》D.《改造我们的学习》 22.在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发展中,强调解放思想的领导人是()。A.毛泽东B.邓小平C.江泽民D.胡锦涛 2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
A.实事求是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求真务实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惧进 24.中国共产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是()。A.毛泽东在延安时期确立的 B.邓小平重新确立的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确立的 D.科学发展观确立中 2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同党的思想路线是()。A.完全一致的 B.比较一致的 C.不一致的 D.相似的 26.思想路线是()。
A.理论路线 B.不是认识路线 C.认识路线 D.行动路线 27.党的思想路线称作是()。
A.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群众路线 C.组织路线D.政治路线 28.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工程是()。A.人民战争的战略思想 B.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 C.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D.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9.邓小平理论是关于()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B.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 C.过渡时期的理论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30.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贡献在于()。A.提出实事求是 B.强调解放思想
C.提出理论联系实际 D.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二、多选题(15题)
1.邓小平在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第三次会议上对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作了(A.实事求是 B.一切从实际出发 C.理论联系实际
D.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E.解放思想
2.以理论和实际相脱节为基本特征的主观主义的表现形式有()。A.教条主义B.宗派主义C.经验主义D.盲动主义E.自由主义)的概括。
3.中国共产党新的工作作风有()。A.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B.密切联系群众 C.批评 D.自我批评 E.主观与客观相符合 4.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
A.思想路线的实质 B.思想路线的核心 C.政治路线 D.基本领导方法 E.工作方法
5.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中国共产党人就必须()。A.背诵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B.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C.了解中国社会实际情况
D.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 E.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每一个结论
6.要实现理论创新,就要做到自觉地把思想认识()。A.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B.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 C.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D.从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中解放出来 E.从轰轰烈烈的形式主义中解放出来
7.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了下列哪些内容()。
A.解放思想 B.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 C.在实践中检验发展真理 D.与时俱进 E.求真务实 8.实事求是是()。
A.所有政党的思想路线 B.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 C.我们党永葆蓬勃生机的法宝 D.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E.“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
9.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它源于()。
A.马克思主义唯物论 B.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C.马克思主义辩证法 D.马克思主义剩余价值论 E.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 10.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
A.体现时代性 B.把握规律性
C.富于创新性 D.富于创造性 E.赋予实践性 11.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要求()。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精神
C.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D.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E.在革命、建设和改革问题上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12.实事求是是()。
A.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B.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C.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 E.科学发展观的精髓
13.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是()。A.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 B.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 C.在解放思想的过程中达到实事求是 D.在实事求是的过程中不断解放思想
E.解放思想是为了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才能真正解放思想 14.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体现了()。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B.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 C.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统一 D.理论与实践的具体历史的统一 E.尊重实践与尊重群众的统一 15.解放思想就是()。
A.一切从本本出发 B.使思想与实际相符合 C.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D.背离马克思主义 E.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保证
三、辨析题(2题)。
1、中国目前最大的实际就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尊重实践与尊重群众不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四、论述题(1题)。
1、如何理解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
五、材料分析题(1题)
材料1:“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
——胡锦涛2007年1月12日在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2:“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关键是要引导全
党同志不断求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之真,务坚持长期艰苦奋斗之实;求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之真,务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之实;求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之真,务发展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之实;求共产党执政规律之真,务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之实。”
——胡锦涛2007年1月12日在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
1、怎样理解求真务实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
2、以上材料的论述有何现实意义?
选择题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30题)
1—10 B A D C A D C B B C 11—20 D A C B C D A C C A 21—30 A B A A A C A C D B
二、多选题(15题)
1—5 ABCD/ AC /ABD/ ABDE / BCD 6—10 ABC/ABCDE/BCDE/ ABC/ABD 11—15 ABCDE/ BCDE /ABCDE /ABD/ B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