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促进电子商务健康发展的调研报告
自2008年以来,我县紧紧抓住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机遇,顺势而为,全面做好电子商务在各产业尤其是羊绒产业发展中的运营。经过几年的培育发展,我县电子商务经营已经在全国具有了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一、我县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我县电子商务经营主要集中于羊绒和汽摩配件领域,并且羊绒所占比重最大。羊绒经营业户通过自建平台和第三方平台(淘宝、阿里巴巴、拍拍等网站)开设的网络店铺达到5000余个,在这些店铺中,年销售额超过一千万元的超过5家,年销售额近10亿元。从淘宝内部得到的数据显示,清河羊绒纱线的销售额占整个淘宝网销售额的74.6%;并涌现出了东高庄村等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淘宝村”。清河汽摩配件产业通过自建平台和第三方平台开设的网站和网络店铺超过1000家,涌现出了“清河长城密封件”等一批知名电子商务企业。2012年 10月19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以《商场在身边,淘宝梦成真》为题,对清河电子商务的发展予以报道。2012年9月,清河羊绒制品市场被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授予“中国纺织服装电子商务示范单位”。
电子商务的兴起带来了人流、物流、资金流等生产要素的极大活跃,促进了我县现代物流业等服务业的发展。目前,在清河经营的申通、中通、顺丰等各类快递公司就达十几家。在电子商务的带动下,更加强大、有效的产业运转链正在形成。
二、存在问题
随着我县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个人参与到电子商务领域,为我县电子商务继续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我县电子商务商户普遍存在着经营思想落后、技术力量薄弱,资金压力大,人才不足等困境。
(一)缺少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总体规划。目前我县电子商务发展各自为战、自我发展,行业领域缺少电子商务发展总体规划。
(二)资金有限,推广困难。电子商务经营者的主体大都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小个体户,因其发展时间短、资金积累少,资金短缺一直困扰商户。
(三)配套服务无法满足需求。据电商反映,为我县电子商务配套的产品摄影、电子商务运营服务等配套企业技术水平有限,无法满足电商需求。
(四)专业技术人才匮乏。电子商务人才短缺已成为全国范围内共同关注的话题,对我县而言,这一问题表现更尤为突出,目前实际问题是具有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人才并不一定对商贸、经营管理精通,而经营管理者对计算机往往贫乏。
三、扶持电子商务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拟定电子商务发展总体规划。省政府和市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意见,我县羊绒在电子商务发展氛围、从业人员、网销货源供给等各方面已具备了良好基础,被省列为先期重点支持的30家县域特色产业电子商务平台。建议由县政府牵头,组织商务局等相关部门,制定符合我县实际的电子商务发展总体规划。
(二)健全金融市场,助力电子商务发展。根据网店级别给予授信贷款,对于银行风险并不大,并在其他地区已有先例。建议县金融办与金融部门进行协调,结合我县实际健全电子商务金融市场,助力电子商务发展。
(三)加强政策研究,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意见》中“省级财政每年在商贸流通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一定资金用于电子商务重点项目建设,对业绩突出的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园区及企业的项目给予奖励。”建议主管部门加强政策研究,建立项目库,做好财企对接,积极争取上级财政资金支持。
(四)制定电子商务扶持政策,鼓励电子商务做大做强。目前除个别起步比较早、已发展成为领军电商的企业外,我县其他电商企业大多都处在起步阶段。为扶持我县电子商务发展,建议由政府牵头,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充分调研,从平台建设、税收、营销、人才引进等方面制定电子商务扶持优惠政策,为电商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鼓励电商做大做强。
第二篇:关于促进榆林市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调研报告专题
关于促进榆林市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调研报告
-----------------------
来源:决策咨询委 作者: 日期:2011-10-8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我们组织专人就全市房地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先后召集市发改委、住房和城市建设局、规划局、国土局、统计局、榆阳区政府、区建设局、市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文昌建工集团公司等单位和企业进行座谈,深入榆阳、神木、绥德等县区调研房地产业发展情况。在此基础上,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就如何促进我市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房地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我市的房地产业发展起步于90年代后期,2000年地改市以后,随着榆林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房地产业也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平均每年以15%左右的速度增长,项目规模和品位显著提高。房地产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开发商投资建设的商品房;二是地方政府投资建设的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2009年,全市房地产业完成投资11.2亿元,房地产开发面积55.9万平方米,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37.5万平方米。近年来,市区建成了元驰世纪城(占地200亩、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圣景名苑(占地120亩、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塞维利亚(占地90亩、建筑面19万平方米)等一批规模较大、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品位较高的住宅小区。2009年,开工建设经济适用住房83.6万平方米、6662套,完成投资9.86亿元;廉租住房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市22个实物配租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开工面积33.6万平方米,完成投资3.32亿元,全市廉租住房保障家庭累计达到11943户,城市低保家庭中人均住房面积10平方米以下的实现了应保尽保。全市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为保障性住房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全市累计归集住房公积金21.5亿元,余额13.9亿元,累计放贷10.3亿元,个人贷款比率达到60%,住房公积金使用率达到74%。
目前,我市从事房地产开发的企业共有161家,其中榆林城区有107家,具有二级资质的企业有18家、三级的45家、四级的64家、暂定的34家。我市房地产价格总体上是逐年上升。尤其是2005年至2007年这三年中,房地产价格涨幅很大。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略有下降。但从2009年开始又缓慢回升,房地产价格,榆林市区最高,神木县城次之,北部县高于南部县。2009年,榆林城区高层商品住房均价为4150元/平方米,多层住房均价3150元/平方米;北部县高层住房均价3250元/平方米,多层住房均价2650元/平方米;南部县高层住房均价3000元/平方米,多层住房均价2100元/平方米。
2010年,全市计划完成房地产开发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完成投资13亿元;全市计划开工建设经济适用住房105.14万平方米,完成投资15.3亿元,提供经济适用住房9385套;计划新建、购置廉租住房3550套、17.75万平方米。今年第一季度,榆林城区高层商品住房均价为4350元/平方米,多层住房均价3375元/平方米。全市商品房完成投资额环比增长8%(市区环比增长19.5%),销售面积环比增长230.8%(市区环比增长263.5%),销售金额环比增长50.2%(市区环比增长52.4%)。进入五月份以来,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以及市县两级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建成安置等因素影响,我市房地产价格略有下降,商品房销售成交量有所减少,二手房交易量有所下降,不少购房者等待观望,房地产有价无市。总体上看,我市房地产业是健康有序、稳定发展的。房地产业的发展对促进我市城市建设、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保增长、扩内需、惠民生目标,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当前房地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房价高,涨幅大。现在的房价与十年前相比,增长在五倍左右。神木县商品房价格,2000年平均930元/m2,2009年上涨到3500-6000元/ m2。榆林城区前几年有的人买一套单元,不到半年,可赚十几万元,因此人们普遍感到房价过高。在楼盘的价格构成中,主要包括五大部分:地皮价格、建安成本、手续费用、贷款利息和开发商的利润。全市建安成本和其他费用基本相同,楼盘价格差异主要是地价的差异,地价高主要是政府实行高价拍卖土地造成的。地价的攀升导致了楼价的上涨。例如2009年,榆林城区青山西路商住用地拍卖价每亩500多万元,榆林经济开发区商住用地每亩均价300多万元。神木县城区土地价格每亩约300多万元,城区附近土地价格每亩120多万元。绥德县城区土地价格每亩200多万元,城区附近土地价格110多万元。房价高的原因,除了地价过高而外,还有手续费用高。修建住宅房需办各种手续就有60多种,绝大多数都要收费,这也增加了商品房的成本。同时,也与农民进城,煤老板高价抢购以及少数人恶意炒房有关系。另外,开发商赚取的利润较高,按照国家规定的定额测算,房地产开发的利润在15%左右,实际上我市房地产开发利润都在20%以上,正如一些企业负责人说,利润达不到20%以上,开发企业是不会做这个项目的。
2、用地审批周期长,导致房屋产权证难以办理。近年来,有些开发商为了尽快开发建设,往往采取边建设边办理手续的方式进行房地产开发,因为用地手续不能如期办理,致使房产证也不能及时办理。比如去年神木县经济适用房的土地审批手续,从2009年的5月开始到2010年5月,就在县上的六个部门办理了一年审批手续,县规划局、林业局、水保局三个单位要报可研报告,县环保局要报环评报告,县土地局要报耕地复垦报告,还要经市国土局、省国土资源厅审批,这样省、市、县层层审批,正常情况也得二年办完用地手续。而房产证又要等土地手续办完,工程建设验收合格后才能办理。还有的开发企业打着“集资建房”的旗号,违法占用集体土地开发建设“小产权房”项目,因其不具备办理房产证的必要条件,最终无法办到房产证,经常引起业主集体上访。
3、保障性住房数量不足,不能满足城镇居民和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领导,对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建设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对中央、省、市下达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没有落实,南部各县的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基本没有启动。有些县区虽建起经济适用房,但价格偏高,城镇贫困户还是买不起房,有的买后加价转让。
4、公共配套设施不健全,新房入住率低。一些房地产开发商为了减少建筑成本,不执行有关规定,也不履行卖房时的承诺,除完成必要的强制性规划建设外,采取各种形式,减少小区的公共配套设施。有的减少绿化面积,有的不安装暖气,有的给排水不畅通等等。还有政府投入不足的问题,城市道路、集中供热、小区亮化、学校医院、商业网点等建设跟不上,没有形成完善的公共配套设施,导致很多业主,买而不住,浪费房产资源。
三、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办发[2010]4号)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意见》(陕政办发[2010]29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思路与对策:
(一)增加住宅建设用地有效供应,控制地价非理性上涨
要加大平房片区改造步伐,榆林城区大约有15平方公里城市用地被平房占用,市政府应尽快成立棚户区改造办公室,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强化工作措施,从根本上解决平房片区环境脏乱差和建设用地不足的问题。要科学确定房地产开发土地供应规模和结构,及时修编完善土地供应计划,并向社会公布。要优先保证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和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的土地供应。要简化用地审批手续,缩短审批周期,降低审批成本。各级政府要克服靠高价拍卖土地增加财政收入的错误观念,在坚持和完善土地招拍挂制度的同时,探索“综合评标”、“一次竞价”、“双向竞价”等出让方式,降低土地价格。国土部门要严格把关,在普通商品房用地出让时,要限户型、限容积率、限销售均价,由具有房地产开发资质的企业竞价认购,严禁没有房地产开发资质的企业哄抬地价抢购,抑制住房用地出让价格非理性上涨。
(二)加大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建设,发挥普通商品住房的调控作用
市县区有关部门要对商品房建设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分类建设一些大中小不同套型的商品房,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特别要多建一些中低价位,中小型套型的普通商品房,以解决外来打工人员等买不起房、买不到房的问题。对普通商品住房开发项目建设要开设绿色通道。对已批未建的普通商品住房开发项目,国土资源、住房建设、综合执法、规划管理等部门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加大对闲置土地清理力度,从征收土地闲置费入手,督促企业加快项目建设。国土资源部门要将房地产主管部门提出的住房销售价位、套数、套型面积、保障性住房配建比例以及开竣工时间、违约处罚条例等纳入土地出让合同,确保中小套型住房供应结构比例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落实到位。
(三)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
1、扩大经济适用住房覆盖范围。要根据本地区低收入和中等偏下收入家庭住房情况,合理确定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规模,调整经济适用住房供应对象的适用标准。继续深化企事业单位的住房制度改革,积极指导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进行住房分配货币化改革。突出支持偏远企业职工,用单位自有土地修建住宅,平价供给。要加快经济适用房建设步伐,凡是没有完成经济适用房建设任务的县,一定要强化措施,加快进度,限时完成任务。
2、加快廉租住房建设。要落实廉租住房配建政策,根据外地经验,原则上经济适用住房中的廉租住房配建比例不低于15%,普通商品住房中廉租住房配建比例不低于5%,平房片区改造中的廉租住房配建比例不低于10%。各县、区政府要通过城市平房片区改造和新建、改建、政府收购等方式,增加廉租住房房源。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出台廉租住房共有产权实施细则,实行廉租住房租售并举,解决资金制约瓶颈。
3、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参与保障房建设。各级各部门应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政策性住房建设。应实现民间资本和保障房的顺利“对接”,合理设计民间资本的进入渠道,确保相应鼓励政策能落实到位。要规范设置投资准入门槛,创造公平竞争、平等准入的市场环境。市场准入标准和优惠扶持政策要公开透明,对各类投资主体同等对待,不得单对民间资本设置附加条件。政府应承担保障房建设的首要责任。政府与企业,双方以契约形式履行各自责任,并接受公开监督。同时,在对保障房的规划设计、建筑标准、销售价格等设定统一标准的前提下,应让保障房开发市场向国企、民企平等开放,相关政策均等享受,形成良性竞争局面。此外,政府应建立更合理的利益激励和风险分担机制,减少企业在融资、建设、销售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要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建设高档房、别墅房,以缓解煤老板争房源,抢购普通商品房的问题。
(四)大力培育和发展二手房市场和租赁市场
解决群众的住房问题要坚持租售并举。目前,空置房下降、闲置房上升,发展房屋租赁,可以推动拥有两套以上住房的家庭,将房屋引向消费市场,提高住房的使用效率。减少闲置,是增加住房有效供给的重要手段。为培育和发展租赁市场,政府一方面要考虑加强对住房保有环节的税收调节,提高住房闲置成本;另一方面要考虑减少个人出租住房的税收负担,以活跃房屋租赁市场。为促进二手房交易,在增加住房保有环节税收的同时,要减少住房流转环节的税收,并允许地方政府能根据当地的供求情况,因地制宜调整住房转让环节的营业税政策。
(五)合理引导住房消费,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行为
1、加大差别化信贷政策执行力度。对购买首套住房且套型建筑面积在90平方米以上的家庭(包括借款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30%;对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的 家庭,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50%,贷款利率不得低于基准利率的1.1倍;对贷款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的,贷款首付款比例和贷款利率应大幅提高,具体由商业银行根据风险管理原则自主确定。
2、继续实施差别化的住房税收政策。各有关部门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个人购买普通住房与非普通住房、首次购房与非首次购房的差别化税收政策。对于不符合规定条件的,一律不给相关税收优惠。
3、市、县区房地产管理部门应充分利用房地产预售合同备案、交易、权属登记等环节的信息,配合金融机构做好二套住房购房贷款管理。商业银行、税务部门在执行差别化信贷和税收政策时应参考房产部门的认定意见。
(六)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
1、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分配经济适用房的政策。市县区有关部门应对已经分配的经济适用房进行一次调查和清理。要加大打击骗购、非法转让经济适用房的行为,实行终生负责制,一经查出违法行为,立即收回。
2、加强商品房预(销)售管理。要完善新建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制度,合理确定商品住房项目预售许可的最低规模。不得分层、分单元办理预售许可。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取得预售许可10日内,一次性公开全部房源,明码标价对外销售,严禁随意提高销售价格。预售房款必须预留总房价的5%,购房人在房屋产权证办理后付清全部房款。房产管理部门要监督房地产开发企业严格履行合同,保护购房人的合法权益。对未取得预售许可证,擅自收取订金、囤积房源、严意炒作、哄抬房价的房地产企业及中介服务机构,房地产主管部门要加大整治查处力度。对违反规定的,严格依法给予处罚,情节严重的要注销资质证书、吊销营业执照。
3、完善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建设和市场监测。市级房产主管部门要加快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建设,争取在今年内与省级房产市场信息平台联网。县级房产主管部门要明确房地产信息化工作建设计划,尽快实现房屋登记簿、交易、产权登记等业务管理的电子信息化。房地产业发展比较快的神木、府谷、靖边、定边、绥德、米脂六县要率先建设网上备案系统。要按月对商品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价格进行分类统计上报,按季度形成市场监测分析报告,及时向社会发布。
4、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严厉打击房地产市场违法违规行为。各级房产主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房地产开发市场的管理,加大对扰乱市场秩序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国土资源部门要严格土地出让价款的收缴,强化合同执行监管,严厉查处违法违规用地、囤地和炒地行为。人民银行及银监会,要加大对房地产贷款的监督管理和窗口指导,加强对信贷资金流向跨境投融资活动的监控,防范信贷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市场。物价等有关部门要不断完善商品住房价格监管各项措施,对商品房价格备案,要简化办事程序,缩短认证时限,对政策性和保障性住房实行政府指导价或政府定价。建立健全明码标价制度,实行“一套房一标价”,依法查处各类价格违法行为。新建商品住房的供水、供电、供气、供暖、有线电视、安全监控系控及其他属于购房人所有的公共设施、设备的配套建设费用,均包含在住房价格中,房地产开发经营单位不得向购房人另行收取。税务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偷漏税行为的查处力度;工商部门要依法查处虚假房地产广告等行为。
5、加强组织领导,正确引导舆论宣传。要抓好健全和稳定房地产市场、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具体落实工作。按照支持居民合理住房消费、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增加有效供给、完善相关政策的原则,健全组织、加强领导,抓紧清理和纠正已出台的越权减免税以及其他与中省调控要求不符合的规定,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市级房地产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各县区贯彻落实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情况的检查和指导,尤其要对房价上涨过快的县区进行重点督查,切实把各项房地产市场调控措施落到实处。要加强对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宣传力度,引导媒体客观、公正报道房地产市场情况,引导群众树立合理住房消费观念,引导房地产开发企业合法经营,促进我市房地产健康发展。
第三篇:关于促进榆林市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促进榆林市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调研报告
------------------------------
------------------------
来源:决策咨询委作者:日期:2011-10-8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我们组织专人就全市房地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先后召集市发改委、住房和城市建设局、规划局、国土局、统计局、榆阳区政府、区建设局、市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文昌建工集团公司等单位和企业进行座谈,深入榆阳、神木、绥德等县区调研房地产业发展情况。在此基础上,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就如何促进我市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房地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我市的房地产业发展起步于90年代后期,2000年地改市以后,随着榆林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房地产业也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平均每年以15%左右的速度增长,项目规模和品位显著提高。房地产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开发商投资建设的商品房;二是地方政府投资建设的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2009年,全市房地产业完成投资11.2亿元,房地产开发面积55.9万平方米,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37.5万平方米。近年来,市区建成了元驰世纪城(占地200亩、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圣景名苑(占地120亩、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塞维利亚(占地90亩、建筑面19万平方米)等一批规模较大、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品位较高的住宅小区。2009年,开工建设经济适用住房83.6万平方米、6662套,完成投资9.86亿元;廉租住房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市22个实物配租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开工面积33.6万平方米,完成投资3.32亿元,全市廉租住房保障家庭累计达到11943户,城市低保家庭中人均住房面积10平方米以下的实现了应保尽保。全市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为保障性住房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全市累计归集住房公积金21.5亿元,余额13.9亿元,累计放贷10.3亿元,个人贷款比率达到60%,住房公积金使用率达到74%。
目前,我市从事房地产开发的企业共有161家,其中榆林城区有107家,具有二级资质的企业有18家、三级的45家、四级的64家、暂定的34家。我市房地产价格总体上是逐年上升。尤其是2005年至2007年这三年中,房地产价格涨幅很大。2008年受金融危机影响,略有下降。但从2009年开始又缓慢回升,房地产价格,榆林市区最高,神木县城次之,北部县高于南部县。2009年,榆林城区高层商品住房均价为4150元/平方米,多层住房均价3150元/平方米;北部县高层住房均价3250元/平方米,多层住房均价2650元/平方米;南部县高层住房均价3000元/平方米,多层住房均价2100元/平方米。
2010年,全市计划完成房地产开发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完成投资13亿元;全市计划开工建设经济适用住房105.14万平方米,完成投资15.3亿元,提供经济适用住房9385套;计划新建、购置廉租住房3550套、17.75万平方米。今年第一季度,榆林城区高层商品住房均价为4350元/平方米,多层住房均价3375元/平方米。全市商品房完成投资额环比增长8%(市区环比增长19.5%),销售面积环比增长230.8%(市区环比增长263.5%),销售金额环比增长50.2%
(市区环比增长52.4%)。进入五月份以来,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以及市县两级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建成安置等因素影响,我市房地产价格略有下降,商品房销售成交量有所减少,二手房交易量有所下降,不少购房者等待观望,房地产有价无市。总体上看,我市房地产业是健康有序、稳定发展的。房地产业的发展对促进我市城市建设、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保增长、扩内需、惠民生目标,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当前房地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房价高,涨幅大。现在的房价与十年前相比,增长在五倍左右。神木县商品房价格,2000年平均930元/m2,2009年上涨到3500-6000元/ m2。榆林城区前几年有的人买一套单元,不到半年,可赚十几万元,因此人们普遍感到房价过高。在楼盘的价格构成中,主要包括五大部分:地皮价格、建安成本、手续费用、贷款利息和开发商的利润。全市建安成本和其他费用基本相同,楼盘价格差异主要是地价的差异,地价高主要是政府实行高价拍卖土地造成的。地价的攀升导致了楼价的上涨。例如2009年,榆林城区青山西路商住用地拍卖价每亩500多万元,榆林经济开发区商住用地每亩均价300多万元。神木县城区土地价格每亩约300多万元,城区附近土地价格每亩120多万元。绥德县城区土地价格每亩200多万元,城区附近土地价格110多万元。房价高的原因,除了地价过高而外,还有手续费用高。修建住宅房需办各种手续就有60多种,绝大多数都要收费,这也增加了商品房的成本。同时,也与农民进城,煤老板高价抢购以及少数人恶意炒房有关系。另外,开发商赚取的利润较高,按照国家规定的定额测算,房地产开发的利润在15%左右,实际上我市房地产开发利润都在20%以上,正如一些企业负责人说,利润达不到20%以上,开发企业是不会做这个项目的。
2、用地审批周期长,导致房屋产权证难以办理。近年来,有些开发商为了尽快开发建设,往往采取边建设边办理手续的方式进行房地产开发,因为用地手续不能如期办理,致使房产证也不能及时办理。比如去年神木县经济适用房的土地审批手续,从2009年的5月开始到2010年5月,就在县上的六个部门办理了一年审批手续,县规划局、林业局、水保局三个单位要报可研报告,县环保局要报环评报告,县土地局要报耕地复垦报告,还要经市国土局、省国土资源厅审批,这样省、市、县层层审批,正常情况也得二年办完用地手续。而房产证又要等土地手续办完,工程建设验收合格后才能办理。还有的开发企业打着“集资建房”的旗号,违法占用集体土地开发建设“小产权房”项目,因其不具备办理房产证的必要条件,最终无法办到房产证,经常引起业主集体上访。
3、保障性住房数量不足,不能满足城镇居民和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需求。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领导,对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建设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对中央、省、市下达的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没有落实,南部各县的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基本没有启动。有些县区虽建起经济适用房,但价格偏高,城镇贫困户还是买不起房,有的买后加价转让。
4、公共配套设施不健全,新房入住率低。一些房地产开发商为了减少建筑成本,不执行有关规定,也不履行卖房时的承诺,除完成必要的强制性规划建设外,采取各种形式,减少小区的公共配套设施。有的减少绿化面积,有的不安装暖气,有的给排水不畅通等等。还有政府投入不足的问题,城市道路、集中供热、小区亮化、学校医院、商业网点等建设跟不上,没有形成完善的公共配套设施,导致很多业主,买而不住,浪费房产资源。
三、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办发[2010]4号)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意见》(陕政办发[2010]29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思路与对策:
(一)增加住宅建设用地有效供应,控制地价非理性上涨
要加大平房片区改造步伐,榆林城区大约有15平方公里城市用地被平房占用,市政府应尽快成立棚户区改造办公室,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强化工作措施,从根本上解决平房片区环境脏乱差和建设用地不足的问题。要科学确定房地产开发土地供应规模和结构,及时修编完善土地供应计划,并向社会公布。要优先保证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和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的土地供应。要简化用地审批手续,缩短审批周期,降低审批成本。各级政府要克服靠高价拍卖土地增加财政收入的错误观念,在坚持和完善土地招拍挂制度的同时,探索“综合评标”、“一次竞价”、“双向竞价”等出让方式,降低土地价格。国土部门要严格把关,在普通商品房用地出让时,要限户型、限容积率、限销售均价,由具有房地产开发资质的企业竞价认购,严禁没有房地产开发资质的企业哄抬地价抢购,抑制住房用地出让价格非理性上涨。
(二)加大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建设,发挥普通商品住房的调控作用
市县区有关部门要对商品房建设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分类建设一些大中小不同套型的商品房,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特别要多建一些中低价位,中小型套型的普通商品房,以解决外来打工人员等买不起房、买不到房的问题。对普通商品住房开发项目建设要开设绿色通道。对已批未建的普通商品住房开发项目,国土资源、住房建设、综合执法、规划管理等部门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加大对闲置土地清理力度,从征收土地闲置费入手,督促企业加快项目建设。国土资源部门要将房地产主管部门提出的住房销售价位、套数、套型面积、保障性住房配建比例以及开竣工时间、违约处罚条例等纳入土地出让合同,确保中小套型住房供应结构比例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落实到位。
(三)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
1、扩大经济适用住房覆盖范围。要根据本地区低收入和中等偏下收入家庭住房情况,合理确定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规模,调整经济适用住房供应对象的适用标准。继续深化企事业单位的住房制度改革,积极指导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进行住房分配货币化改革。突出支持偏远企业职工,用单位自有土地修建住宅,平价供给。要加快经济适用房建设步伐,凡是没有完成经济适用房建设任务的县,一定要强化措施,加快进度,限时完成任务。
2、加快廉租住房建设。要落实廉租住房配建政策,根据外地经验,原则上经济适用住房中的廉租住房配建比例不低于15%,普通商品住房中廉租住房配建比例不低于5%,平房片区改造中的廉
租住房配建比例不低于10%。各县、区政府要通过城市平房片区改造和新建、改建、政府收购等方式,增加廉租住房房源。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出台廉租住房共有产权实施细则,实行廉租住房租售并举,解决资金制约瓶颈。
3、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参与保障房建设。各级各部门应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政策性住房建设。应实现民间资本和保障房的顺利“对接”,合理设计民间资本的进入渠道,确保相应鼓励政策能落实到位。要规范设置投资准入门槛,创造公平竞争、平等准入的市场环境。市场准入标准和优惠扶持政策要公开透明,对各类投资主体同等对待,不得单对民间资本设置附加条件。政府应承担保障房建设的首要责任。政府与企业,双方以契约形式履行各自责任,并接受公开监督。同时,在对保障房的规划设计、建筑标准、销售价格等设定统一标准的前提下,应让保障房开发市场向国企、民企平等开放,相关政策均等享受,形成良性竞争局面。此外,政府应建立更合理的利益激励和风险分担机制,减少企业在融资、建设、销售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要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建设高档房、别墅房,以缓解煤老板争房源,抢购普通商品房的问题。
(四)大力培育和发展二手房市场和租赁市场
解决群众的住房问题要坚持租售并举。目前,空置房下降、闲置房上升,发展房屋租赁,可以推动拥有两套以上住房的家庭,将房屋引向消费市场,提高住房的使用效率。减少闲置,是增加住房有效供给的重要手段。为培育和发展租赁市场,政府一方面要考虑加强对住房保有环节的税收调节,提高住房闲置成本;另一方面要考虑减少个人出租住房的税收负担,以活跃房屋租赁市场。为促进二手房交易,在增加住房保有环节税收的同时,要减少住房流转环节的税收,并允许地方政府能根据当地的供求情况,因地制宜调整住房转让环节的营业税政策。
(五)合理引导住房消费,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行为
1、加大差别化信贷政策执行力度。对购买首套住房且套型建筑面积在90平方米以上的家庭(包括借款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30%;对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的 家庭,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50%,贷款利率不得低于基准利率的1.1倍;对贷款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的,贷款首付款比例和贷款利率应大幅提高,具体由商业银行根据风险管理原则自主确定。
2、继续实施差别化的住房税收政策。各有关部门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个人购买普通住房与非普通住房、首次购房与非首次购房的差别化税收政策。对于不符合规定条件的,一律不给相关税收优惠。
3、市、县区房地产管理部门应充分利用房地产预售合同备案、交易、权属登记等环节的信息,配合金融机构做好二套住房购房贷款管理。商业银行、税务部门在执行差别化信贷和税收政策时应参考房产部门的认定意见。
(六)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
1、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分配经济适用房的政策。市县区有关部门应对已经分配的经济适用房进行一次调查和清理。要加大打击骗购、非法转让经济适用房的行为,实行终生负责制,一经查出违法行为,立即收回。
2、加强商品房预(销)售管理。要完善新建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制度,合理确定商品住房项目预售许可的最低规模。不得分层、分单元办理预售许可。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取得预售许可10日内,一次性公开全部房源,明码标价对外销售,严禁随意提高销售价格。预售房款必须预留总房价的5%,购房人在房屋产权证办理后付清全部房款。房产管理部门要监督房地产开发企业严格履行合同,保护购房人的合法权益。对未取得预售许可证,擅自收取订金、囤积房源、严意炒作、哄抬房价的房地产企业及中介服务机构,房地产主管部门要加大整治查处力度。对违反规定的,严格依法给予处罚,情节严重的要注销资质证书、吊销营业执照。
3、完善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建设和市场监测。市级房产主管部门要加快房地产市场信息系统建设,争取在今年内与省级房产市场信息平台联网。县级房产主管部门要明确房地产信息化工作建设计划,尽快实现房屋登记簿、交易、产权登记等业务管理的电子信息化。房地产业发展比较快的神木、府谷、靖边、定边、绥德、米脂六县要率先建设网上备案系统。要按月对商品房和经济适用住房价格进行分类统计上报,按季度形成市场监测分析报告,及时向社会发布。
4、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严厉打击房地产市场违法违规行为。各级房产主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房地产开发市场的管理,加大对扰乱市场秩序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国土资源部门要严格土地出让价款的收缴,强化合同执行监管,严厉查处违法违规用地、囤地和炒地行为。人民银行及银监会,要加大对房地产贷款的监督管理和窗口指导,加强对信贷资金流向跨境投融资活动的监控,防范信贷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市场。物价等有关部门要不断完善商品住房价格监管各项措施,对商品房价格备案,要简化办事程序,缩短认证时限,对政策性和保障性住房实行政府指导价或政府定价。建立健全明码标价制度,实行“一套房一标价”,依法查处各类价格违法行为。新建商品住房的供水、供电、供气、供暖、有线电视、安全监控系控及其他属于购房人所有的公共设施、设备的配套建设费用,均包含在住房价格中,房地产开发经营单位不得向购房人另行收取。税务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房地产开发企业偷漏税行为的查处力度;工商部门要依法查处虚假房地产广告等行为。
5、加强组织领导,正确引导舆论宣传。要抓好健全和稳定房地产市场、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具体落实工作。按照支持居民合理住房消费、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增加有效供给、完善相关政策的原则,健全组织、加强领导,抓紧清理和纠正已出台的越权减免税以及其他与中省调控要求不符合的规定,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市级房地产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各县区贯彻落实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情况的检查和指导,尤其要对房价上涨过快的县区进行重点督查,切实把各项房地产市场调控措施落到实处。要加强对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宣传力度,引导媒体客观、公正报道房地产市场情况,引导群众树立合理住房消费观念,引导房地产开发企业合法经营,促进我市房地产健康发展。
第四篇:关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调研报告
按照这次市非公经济考核组的总体安排,考核组对我旗非公有制经济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召开了非公有制经济专题座谈会,全面分析总结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状况,现将我旗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二、存在问题
虽然我旗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经10份问卷调查的反应,其主要表现在:
(一)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长期以来,受传统工作思维影响,对于城市经济缺乏深入研究,更加忽视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在制定工作措施和落实政策上做的较不到位,一些制度、文件流于形式,优惠政策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二)企业规模小,总量少,结构单一,自主创新能力差。非公有制企业在名优产品开发方面认识不到位,投入严重不足,所以企业和产品在市场上竞争能力不强。特别是产业结构单一的问题比较突出,畜牧产品加工、社会服务等二、三产业规模小,总量少,发展不平衡。全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只有8个,比2011年增加1家。非公有制批零住宿餐饮限额以上企业为13家,比2011年增加6家。主要集中在矿业、畜牧产业和批发零售业。2012年我旗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完成16.8亿元,同比增长23.23%,净增量为3.17亿元。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4.28%,比2011年增长0.48个百分点。比重不是很大。
(三)发展环境还不够宽松,制约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承担了许多额外的负担和事业性摊派,收费、罚款随意性大。一些企业有好项目、好产品,急需发展,但申请
用地审批难,办理周期长,部门互相掣肘,设臵障碍,使手续
很难及时办理,不利于企业扩大规模。由于发展环境的制约,导致部分企业被迫将项目和资金转移到周边地区发展,造成税
收外流。
(四)融资难是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一是
信用担保机制不健全,至今没有完善发展信用担保中心,针对
非公有制经济的担保业务无从谈起;二是银行的贷款门槛高,企业可提供的贷款抵押资产有限,制约着贷款申办;三是旗内
只有少数银行和信用社能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服务,而没有引
进商业银行,所以资本金融市场不活跃制约企业的快速发展。
(五)非公有制企业管理方式落后,自身素质不高。我区
非公有制经济起步晚、基础差、规模小,大多数仍处于资本的初始积累阶段,在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方面意识不强,投入不
足。在执行安全生产、劳动用工管理、职工技能鉴定、作业人
员持证上岗等行业法律法规方面的情况较差。更为重要的是,由于信用等级评定制度不健全,部分企业的信誉度较低,给自
身开展融资、信贷、人才引进和技术创新等工作造成了困难,制约着企业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对策和建议
(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放在经
济建设的重要位臵来抓。要树立“没有非公有制经济大发展就
没有我旗经济大发展”的理念,按照“不禁止则允许”的原则,降低准入门槛,放宽准入条件,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各职
能部门要按照区、市精神,尽快制定非公有制企业在市场准入、社会保障、税收优惠、资金信贷、人才引进等方面的配套政策。
(二)加快我旗中小企业建设,积极引导企业进行产业结
构调整。一是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重点推进的思路,加
快我旗中小企业建设步伐,把非公有制经济建设作为发展我旗
经济的重要内容之一。二是在引导企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方面
要充分发挥我旗的综合优势,重点抓好五个依托,即:依托矿
业资源开发,发展机械制造及加工配套产业;依托畜牧主导产业,发展畜牧产品加工和相关的配套产业;依托绿色旅游,发展餐饮、住宿和牧区第三产业;依托旗县扩张建设,发展建筑建材和房地产开发产业;依托我旗的地理优势,大力发展商贸和现代外贸服务产业。以此来增加财政收入,提高牧民收入,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进一步加快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速度。
(三)加快服务体系建设,发挥政府主管部门在社会化服务方面的职能作用。一是将政策咨询、金融服务、法律顾问、土地预审、税务、工商、项目立项、规划审批等服务类型进行集中办理,实行代办制,降低工作成本,提高办事效率;二是加强项目库建设,设立专项经费,由专人负责,考察论证一批重大项目,定期向企业推荐。联合各类媒体,经常向企业发布政策法规、交流合作、技术改进、中介服务、项目推介等各种信息;三是根据企业发展需求,制定人才需求目录,帮助企业引进紧缺人才,选派部分大学生到非公有制企业工作。四是通过政府引导、支持、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和其它团体成立企业商会、行业协会和各类中介组织。
(四)健全信用担保体系,缓解企业融资难题。一是加快组建完善我旗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拓宽担保范围,加大担保比例,规范担保行为,加快小额贷款公司的组建步伐,尽快与区、市金融机构联系,在我旗组建成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股份制银行。二是定期召开银行企业座谈会,推荐重点项目和信用好的企业,为金融部门和企业搭建相互交流的平台,缓解企业贷款难的问题。
(五)加强创业培训,推动全民创业。一是建立健全培训制度,把人才培养和技能培训纳入全旗培训教育计划。二是充分利用中小企业培训基地和呼伦贝尔青年创业促进会在新右旗的扶持青年创业工作等平台,整合培训教育资源,实行培训资金捆绑,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定期对非公有制经济企业法人和经营管理人员及创业者进行政策法规、统计信息、计算机财务、市场营销、安全生产等方面的培训。每年组织企业经营管理领导赴经济发达地区进行考察学习,创新经营理念,提升发展水平。
第五篇:关于强化服务促进非公经济健康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强化服务促进非公经济健康发展的调研报告
(2019年10月)
根据联党组主题教育工作安排,结合工作实际,分别从我市非公经济发展现状及问题、服务非公经济健康发展工作经验、服务非公经济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四个方面,以“强化服务促进非公经济健康发展”为课题进行了调研,并形成了调研报告,下面,结合调研期间发现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与大家交流一下调研结果。
一、我市非公经济发展现状及问题
近年来,枝江市非公有制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活跃城乡经济、满足社会需要、增加劳动就业、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据统计,201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30亿元,可比增长8%;规模工业总产值493.5亿元,增长28.7%,全市非公有制经济企业总数达到6000余家,非公有制经济总量占全市GDP的95%以上,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举足轻重。面对新的形势,工商联如何紧紧围绕服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发挥优势,大胆探索,做好服务工作,当好非公经济的“店小二”,对于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不同程度也影响我市经济形势,面对国内外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情况,我市非公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但在调研过程中也发现非公企业仍面临较大压力和困难。
(一)融资困难资金不足
有的企业由于环评、土地、规划等前期手续未办妥,无合法贷款抵押物;有的企业新开工奠基项目由于缺乏流动资金进展缓慢;有的企业因财务管理不规范、信用程度低贷款难;有的企业民间借贷,债台高筑,因经营不善跑路,破坏了诚信体系,导致银行放贷收紧。由于贷款难,导致部分非公企业流动资金紧缺,无法正常生产运转,有的暂停建设,有的错失发展的良机,还有部分企业投资信心不足,等待观望情绪浓厚。
(二)市场竞争意识不强
部分非公企业竞争意识、忧患意识和机遇意识较为薄弱,有小富即安的思想,缺乏开拓精神,不具有成功企业家的气魄和胆识。还有的非公企业不注重信息收集和整理分析,导致在市场上盲目跟风和疲于应付,造成产品市场狭小、销售被动。
(三)自主创新动力不够
长期以来,非公企业对科技经费投入普遍不足,技术研发能力较弱,关键技术自给率较低,导致新产品开发滞后。部分非公企业具有知识产权的产品数量少,竞争能力偏弱;科技创新人才缺乏,加之技术改造资金短缺,转型升级任重道远。
二、服务非公经济健康发展工作经验
近年来,工商联围绕统一战线服务经济发展这个中心,进行了大胆实践,积极探索出了一条“跳出统战抓经济,抓好经济促统战”的新途径,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积极争取党委、政府重视。
近年来,工商联安排一名党组成员专门从事业务工作,同时加强了政企联络互动,即每个规模以上的非公企业派出一人专门负责联络工商联,加强政企之间的联系。另一方面,我联把经济领域统战工作作为服务发展要务的突破点,正确处理“热点与重点”的关系,既把经济领域统战工作当热点工作来做,也当重点工作来做。
(二)调动非公经济发展积极性。
近年来,工商联联合市委市政府相关部门,通过“亮身份”、“评先进”、“送奖励”三项举措,大大提高了非公企业主参与社会建设的积极性。一是“亮身份”。通过推选优秀的非公企业主担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形式,提高民营企业家及从业人员的政治地位,进一步增强非公企业主的社会责任感。目前,市工商联执常委中已有21名非公企业主担任市人大代表,39人担任政协委员。二是“评先进”。在每年的“经济工作”会上,市委、市政府会评选出一批经济发展势头强劲,财税贡献突出的优秀企业,颁发奖牌。在今年年初召开的“经济工作”会上,枝江市委市政府在大礼堂隆重表彰了高质量发展突出贡献集体和个人,我市40名优秀企业家代表获得荣誉,极大激发了非公经济人士参与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三
“送奖励”。为进一步鼓励全市非公经济做大做强,枝江市结合实际,制定了工业经济相关激励政策文件,力促全市非公企业不断加大科技创新、融合发展力度,累计发放各类鼓励奖金8300万元。通过在全市范围内树立典型,不仅提高了非公企业主的社会地位,而且也进一步强化了工商联的精神文明建设。
(三)抓好非公经济队伍建设。
即在加强非公企业主自身建设上下功夫,不断提高非公企业主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我联每年都会组织部分非公企业主外出参观、交流、学习。今年年上半年,我联开展了以“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为主题,围绕创新服务与创新驱动、企业转型升级、企业家能力提升,组织30名新生代企业家在深圳市委党校参加高端讲座,参观考察沿海发达地区优秀企业,引导他们不忘创业初心,接力改革伟业,树牢“四种意识”,坚持“四个自信”,自觉做到“两个维护”,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发展信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诚信守纪,务实重行,提振创业激情,努力造就一支听党话、跟党走的优秀民营企业家队伍,极大开阔了广大非公企业主的眼界;为全面激发非公企业主干事创业热情,切实加强机关党员干部廉政教育,今年上半年,我联借助每年举办“非公企业大讲堂”机会,组织部分非公企业主到“电子产业园”、市看守所开展参观学习特色活动。同时,每年我联还会联合相关部门开展各类法律法规、现代企业管理等知识培训,年均参训人员达300多人次。
(四)加强非公经济党建工作。
近年来,我联积极开展、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关于加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有关要求,促进了非公企业健康发展,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我联成立了非公党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激发了企业活力,提升了企业文化,促进了企业健康有序发展,努力寻求企业党建和生产经营双赢。另外,我联积极鼓励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义务,采取多种措施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投身于光彩事业,主要进行了捐资助学、扶贫助残、兴办项目、走访慰问、培训人才、吸纳下岗工人再就业、参与村企共建、感恩行动等活动。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我市已有近百人次投身光彩事业,为光彩事业和各类社会公益事业捐款、捐物总值达300多万元,产生了较好社会影响,也促进了我市非公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五)助推非公经济发展壮大。
工商联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落实各项扶持政策,优化企业发展环境,推动本市非公中小企业做大做强。一是举办银企对接会,着力解决金融服务不足和中小企业贷款难的现状,帮助民营中小企业渡难关。二是开展教育培训班,从外地聘请专家为非公企业授课,帮助企业了解国际经济新形势和国内新常态,拓宽企业发展思路。三是开展企业互访活动,增进企业之间的了解,增强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比学先进,相互促进。四是举办“非公企业大讲堂”活动,通过开展环境保护、政策扶持、安全生产等专题业务辅导,让各非公企业进一步认清了形势,更加坚定了发展信心,切实增强了责任意识与紧迫感。
三、服务非公经济健康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这次调研,也发现了自己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差距和问题
(一)客观方面的问题
1、统筹协调能力有待加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具有社会人、自由人的特点,不能套用纯粹行政管理的办法做他们的工作。同时,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还具有多样化、广泛化的特点,因此也不能照搬推进国有企业的做法来推进非公有制企业的发展。目前经济领域统战工作在适应社会化,协调各方力量方面还做得不够,工商联借力推动工作的本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2、联系服务水平有待提高。服务是工作之本,也是做好经济领域统战工作之本。当前,虽然工商联在服务非公经济健康发展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而言,服务形式仍不够丰富,服务渠道有待进一步畅通,服务实效有待进一步提高。
3、工作创新能力有待提升。服务非公经济健康发展是工商联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为社会维稳、经济建设提供了强大的力量支持。为此,工商联必须进一步巩固和服务好非公经济健康发展。但是,随着新形势的发展变化,在基层要做好服务工作面临的对象越来越多、任务越来越重、要求越来越高,然而,实际工作中的一些理念,一些措施,一些途径已经不能适应现代非公经济健康发展,缺乏创新使得在开展服务工作时会显得被动。
(二)主观方面的问题
1、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上还有差距。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学懂弄通做实上还有待加强,特别是活学活用、转化运用还不够,存在以干代学、重干轻学的现象,没有真正内化为价值取向、思维素养、理念思路。
2、思想认识上还有差距。主要是有时不能完全站在政治和全局上思考问题,看主流多、看末节少,看表面多、看根源少,看现象多、看本质少。这主要是我亟待提升“四自能力”(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要在“深”和“实”上下功夫,坚持时间服从质量的要求,及时总结反思,经常回头看一看,还有哪些差距,短板,效果不好的要及时“回炉”,要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再加加油、再鼓鼓劲、再添把火,进一步提升是想认识。
3、在超前谋划、跟进指导上还有差距。对整体工作缺乏总体目标和规划,往往是领导怎么布置,就怎么落实,缺乏对阶段性重点工作的把握。同时在日常工作中缺乏条理性,导致在应急事务方面,常常因为预见性不强而出现手忙脚乱的现象。
4、在坚持“做好群众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当好基层群众的贴心人”上还有差距。日常工作中对宗旨意识、群众观点说的多、行动少,缺少密切联系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的主动性。比如创文创卫工作,在工作中遇到问题解决的办法少,对少数居民生活困难了解得不够细致,排忧解难方面做的还不够。
四、做好新形势下服务非公经济健康发展的对策
(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思想重视程度。
不仅要加强自身的统战知识宣传教育工作,而且要强化理想信念教育,要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精神、中央重大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学懂弄通并传播到非公领域,使更多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理解、支持和参与,防止非公企业成为主旋律宣传的“真空地带”。通过组织各类工作会、座谈会、培训班,开设非公企业大讲堂、“坚定理想信念”等活动、树立典型示范等形式,加大对非公企业和非公经济人士的思想传播和教育引导,进一步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价值引领和思想引领,不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提升道德修养,提升社会责任感,在谋求企业创新发展的同时,自觉承担社会责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作出积极贡献。
(二)抓好牵头协调,发挥部门纽带作用。
在加强与非公企业和非公经济人士联系的同时,注意联合政府相关部门定期对非公企业进行走访和调研,了解企业发展情况和在的问题及困难,引导他们在企业转型升级、安全生产等方面寻找突破,鼓励支持他们投身社会光彩事业,履行相应的社会职责,并积极创造条件,给企业和员工提供更加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同时,也要经常与本地金融部门和法制部门沟通交流,正确处理好与非公经济人士的关系,把握好“官”、“商”之间交往的界限,形成“亲”“清”的健康政商关系。
(三)优化服务质量,为非公企业发展解忧。
工作中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建设健康发展的大局着眼,在政策和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深入调查研究,了解非公有制经济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应做好部门协作工作,整合各部门力量,积极帮助解决非公企业招工难、劳务纠纷、转型升级、融资信贷等问题,为企业排扰解难。
(四)加强自身建设,绘就最大同心圆。
坚持把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体现和落实到深化工商联建设全过程,促进非公经济“两个健康”。统筹联合组织开展项目发布会、洽谈会等经贸活动。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加强非公经济人士特别是年轻一代的思想政治引导,强化对会员企业和商会组织党建工作的指导,深入推进光彩事业和感恩行动。推动落实支持非公经济加快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立足本土产业特色,依托组建异地商会、资智回枝大会平台,把海内外枝江儿女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联得紧、联得深、联得多、联得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