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增收情况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2 22:37: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民增收情况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民增收情况调研报告》。

第一篇:农民增收情况调研报告

农民增收情况调研报告

根据本次调研的要求,我们及时组织人力,就我乡影响农民增收的制约因素、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在农民增收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三项内容,先后在全乡5个行政村13个移民点,广泛开展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民增收方面存在的问题

1、农村群众还不适应新环境,农民处于种地和务工两难之间。我乡的移民群众都来自东南部贫困山区,原居住地耕作方式单一,对农业前期的投入较少,群众学科技、用科技的意识不强,农业生产力低下,收入水平较低。迁至新的环境,由于是灌溉农业,大多数群众没有掌握新的灌水方式,不懂新的耕作方法,加之农业环境较差,农户的收入较搬迁前有所下降,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受到影响。另一方面,由于我乡土地均为新开垦耕地,土壤贫瘠,有机质含量低,土地产出效益低,在这种情况下,要想从土地增收,就必须加大农业投入,而我乡群众本来生活状况就非常困难,加之建立新的居所,几乎没有可以用于农业的投入,没有投入收入就是零,不得不出去打工挣钱再投入农业。在这种状况下,农民要平整耕地还是出去务工,处于两难之间。

2、基层涉农机构不健全,严重影响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作为新建乡镇,各种农村服务,如金融、农技、畜牧、农机等为农服务部门严重缺失,农户的农业需求得不到满足,严重影响到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涉农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目前我乡干部中,还没有正规的农业院校的毕业生,农业的发展得不到应有的技术保障,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得不到推广应用,也影响了农业产

1量的提高和农业内部的结构调整。

3、村组经济状况较差,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一是较差的经济基础不但影响干部为民服务的工作精力,而且严重影响农业生产投入,农民增收的硬环境难以得到改善。二是金融政策的影响。农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是服务于农村、农业、农民的金融机构,银行转变为商业银行后,存贷款政策向服务效益转变。目前我乡还没有设立农村金融机构,贷款受担保、质押、抵押等影响,用于生产性的小额贷款非常艰难,加之由于我乡群众户籍尚未迁转,金融部门担心贷款难以回收,不愿意大量放贷,农民难以扩大生产规模,只能维持简单再生产,影响了农民增收。

4、农业生产发展滞后。一是由于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存在渠低地高,渠小地多,渠系设施不配套的问题,造成我乡部分村组灌水无法进行,不能满足农作物的灌水需求;二是渠道建设质量不高,经过几年的运行后,部分渠段已损毁严重,而维修又缺乏资金支持,控灌设施设备不配套或不健全,季节性“卡脖子”旱无力解决;三是耕地盐碱化严重,目前我乡农户耕种的土地中,70%以上的为中、重度盐碱地,土地产出效益低,再加之群众经济条件差,投入少,部分移民还没有掌握灌溉农业的技术技能,地力改造缓慢,严重影响群众脱贫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四是乡镇企业、产业基础几乎为零。发展乡镇企业、重点产业、特色产业,缺乏项目和资金。五是农业机械化程度低,与本县其它乡镇相比农业机械化程度相差悬殊,目前全乡仅有农机具110台,其中大型机具(铁牛、推土机、农用车)6台,小四轮拖拉机84台,播种机6台,没有规划建设农机油料供应站,大大增加了群众运用农用机械进行生产的成本。

5、农业生产资料价格逐年攀升。粮食的价格上涨远远低于

生产资料价格上涨速度。近三年内,柴油、化肥、农药等虽然供应较畅,但价格不断攀升,每年都有8%—10%的上升幅度。目前,化肥每百斤26元左右,农药更是无正规价格。农民收入没有明显增加,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却大幅度上涨,这对我乡本已十分贫困的群众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6、生态建设严重滞后。项目建设以来,没有很好地解决土地开发与生态保护的问题,只片面注重了土地开发和移民安臵,而没有同步加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农田林网和生态公益林建设严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大部分耕地没有建设防护林、防风林,植树造林的任务非常重。今年县上分配我乡植树造林面积4900亩,而原建设单位在项目移交后已中止了包括办公经费在内的各项经费供给,而我乡又没有自有财政,目前尚无法解决苗木费用。

7、基层管理机构不健全。根据县上有关文件精神,我乡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编制40名,目前实际在岗人员共19名,其中:领导干部7名,一般干部12名。由于我乡是新建乡镇,发展基础低,人口数量多而属我乡直接管理的工作人员较少,现有人员已不能满足工作需要,迫切需要增加工作人员。县上从各乡镇和机关单位抽调的12名帮扶干部,今年5月帮扶期限满后将离开我乡,这将进一步加剧我乡工作人员短缺的矛盾。就村组来说,村组一级无党组织和正规的管理机构,村组干部素质参差不齐,尤其是有一定文化程度,懂得党和国家政策,工作水平和能力较高,号召力较强的干部奇缺。部分村组干部由于工资较低,待遇不高,纷纷外出打工,致使村上的工作无人开展,影响了工作落实。

8、个别涉农项目或扶持政策,没有将移民乡镇纳入规划。作

为新建乡镇,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生产水平不高,农户生活困难,生产发展受到严重制约,是不争的事实。而上级却没有将移民乡镇纳入应当重点扶持的范围,尤其是与农户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政策措施,上级只是下达了计划生育,但在落实扶持政策时,却将移民乡镇排除在外,如退耕还林、科技推广、新农村建设、清洁能源发展,生态环境建设、草畜产业发展、集镇建设改造、社区综合整治、文教卫生和道路电力设施等方面。另外,我乡群众总体生活水平较低,处于贫困线以下的绝对贫困人口数量较大,而上级并没有因此而增加对我乡的救济物资的发放,也没有增加救济款项的数额,这不利于改善最低收入者的生活状况,也将会使弱势群体进一步边缘化。

二、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的建议

解决农民增收问题,事关全局,意义重大。要确保移民群众能移得进、稳得住、发展得起来,必须首先引导广大农民走上富裕之路。针对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1、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耕作意识。要通过科技宣讲和法律法规的宣传,引导农户彻底转变观念,从原来单一的耕作方式向现在复杂的耕作方式转变,从靠天吃饭向灌溉农业发展转变,积极聘请县涉农部门专家,深入村组,田间地头,向农户讲解先进的农业科技,给农户做指导,做示范,推广农业新技术和新品种,提高农户的科技意识和科技素质,使农户的耕作意识从根本上得到转变,发展意识得到扭转。

2、加快结构调整步伐,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按照“调优种植业、发展特色产业”的发展格局,努力引导农民实现“农产品种植结构合理化、特色产品规模化、农民收入多元化”的目标。围

绕市场的价格和需求。在确保“三增四保”(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保生产、保供应、保储备、保稳定)的基础上,进行种植结构调整,逐步压缩大田种植规模,扩大套种和复种面积。下大力气落实好户均长期输出1人,养好2只基础母羊,人均种好2亩地,实现人均纯收入1000元的“1221”温饱脱贫工程。要大力发展适宜于我乡的孜然、茴香、油葵、大蒜以及红花、甘草、中药材等特色产业,解决农民增收来源单一,后续产业发展缓慢、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在畜牧业发展上,坚持发展重点的思路,积极引进优质高产育肥品种,采取舍饲精养、杂交改良、温精授配等新技术,扩大养殖总量,提高养殖效益,使全乡养羊达到10000只,畜牧业收入在农民收入中的比重较上年增长5%。在注重养殖的同时,要更加重视动物疫病防治,确保我乡不发生新的动物疫情。要积极鼓励和引导外地人员和本地有经济实力的致富能人,在集镇范围内和各居民点发展以小电焊、小磨坊、小榨油厂、小商店、小饭馆等小型加工企业和服务业,促进农民增收。

3、扩大劳务转移输出,提高农村非农化水平。认真落实省市县关于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的政策意见,将劳动力转移输出作为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关键措施来抓,不断壮大全乡“劳务经济”。一是要培训农民。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完善职业技术培训网络,科学制定年度劳动力培训计划,鼓励农民经纪人创办或联办就业培训班。二是要组织农民。强化宣传,大力营造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的良好氛围,切实转变农民“死守家门、固守土地”的封闭观念,鼓励他们外出打工创业,确立“外出打工光荣、争钱致富有功”的新观念。坚持就地转移和向外输出两手抓,推进农民就业多元化。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农村服务业,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促进农民稳定、持久增收。

4、夯实农业基础,健全涉农部门,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一是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在加快乡企业和城镇化步伐,吸引农民就地转移的同时,引导农民布点加工,发展民营经济。积极引导农村人流、物流、资金流向小城镇集聚,加大信贷扶持力度,搞好资金跟进服务,支持农民自主创业。二是鼓励农民开展农产品流通、农业生产及农村社区服务,拓展增收空间。三是优化基层干部队伍,着力选择和使用有能力、有技术、有素质的干部,团结带领农民发家致富,务实创新地开展工作,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四是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加大财政支农份额,促进农业开发园区建设,编报项目上争国资,搞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规划与管理,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确保农业稳产高效。五是加快农业新机具的推广,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农民劳动效率。加快实施好农村实事工程,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优化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第二篇:农民增收调研报告

*镇农民增收情况的调查报告

今年十月中旬,我们就如何促进农民增收问题进行了认真调研,先后在全镇9个行政村通过召开座谈会、查阅资料和年报、问卷等多种形式,围绕农民收入现状,制约农民增收的因素以及增收的途径、举措等,进行广泛深入的调研,力求找到制约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各种困难,破解农民持续增收的难题。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民收入现状和特点

今年以来,我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农业农村工作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个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核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落实政策为动力,坚持大力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切实控减农民负担,农业农村经济呈现出稳定增长的良好势头,虽然经受了去年“7.28”水灾的影响但我镇农民收入还是大幅度提高。

1、农民人均纯收入大幅增长。**镇辖9个行政村,136个村民,4027户16021 人,现有耕地9311.5亩,2007年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4270.9 万元,人均纯收入1935元,比2006年净增203元11.7个百分点,继上年以10.6%的速度快速增长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

2、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从2007年我镇经济发展状况的组成机构看,劳务输出收入为1009.3万元,净增119.8万元,增长13.7个百分点;农业总产值4097.2万元,净增803.6万元,增长24.4个百分点;农民家庭经营收入仍然是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主要来源,且增速明显加快。

二、三产业收入也明显增加,尤其是马蜂沟和黄龙洞农家乐开张营业,为当地农民增收注入了新的力量。

3、农民的整体富裕程度提高。从调查户的收入分组情况看,农民的整体富裕程度明显提高,低收入户的比例在逐步缩小,高收入户的比例继续增加。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得力于是农村各项政策得到落实。由于镇政府强化减负管理,深化农村税费改革、1

强化承包管理、强化财务管理、提高村务公开水平、积极实施实事工程,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深入开展扶贫工作,一大批贫困户家庭解脱贫困。所有这些,对促进农民增收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制约农民增收的因素及问题

制约农民收入增长也就是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通过调研,我们发现目前制约我镇农民增收的因素及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农民素质普遍偏低已成制约农民增收的瓶颈。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制约了先进技术和装备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农民素质不提高就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就会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增收就无从谈起,尤其是目前大多数有文化的青年农民都已外出务工,更使得本地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素质偏低的问题显得较为突出。如何应对发展外出务工和当地人才外流的矛盾已摆在政府面前。

2、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过快制约农民增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农业生产成本就会上升,农业效益必然下降,从而制约农民增收。近年来,在化肥、农药、种子等主要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推动下,我镇农资价格上涨很快,这使农户生产性费用支出大幅度增加,基本抵消了惠农政策给农民带来的实惠。农资价格大幅上涨,大大超出部分农户的承受能力,直接挫伤了农户的生产积极性,导致农民对农业生产投入有所减少。因此,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必将会给我市的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

3、土地集中困难制约了规模化经营。我镇耕地面积为9311.5亩,而乡村人口15557多人,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6亩。由于我镇地理地形的影响,我镇耕地分布零散,严重制约着农业机械化作业。土地相对集中困难较大,难以实行规模经营,给发展规模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在调研中我们感觉到,基层干部对此认识更加深刻,很多人都提到:种植业的比较效益低,在当前的种植水平下,没有生产技术和生产模式的突破,增产、增效是很难的,所以必须在扩大规模和调整结构上下功夫,走规模种植和集

约经营的路子,小农的粗放经营对于人力和农资都存在着很大的浪费,必须走节约成本以增加效益的路子。

4、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发展后劲不足。多年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帐较多,很多地方的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都不尽完备,还有很多设施已经严重老化,给农业生产带来了极大隐患。去年我镇遭受百年一遇的“7.28”水灾更是对我镇农业基础设施造成了极大损毁,虽经镇政府积极努力、多方筹资现已将大部分水毁农业基础设施得以重建,但由于工程量大,资金缺乏,还有很多农业基础设施急需恢复。

5、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较低,带动农民增收的能力不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普遍存在数量少、规模不大,综合实力偏弱,市场竞争力不强,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尚未形成品牌和规模优势,与农民之间的利益联接机制不健全、不紧密,带动农民增收、支持新农村建设的能力弱,这些制约着我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农民收入的进一步提高。

6、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一是乡镇直接服务农民的基层站所管理体制有待于进一步理顺,工作机制有待于进一步创新。乡镇农技人员普通年龄较大、知识老化、部分乡镇缺员严重。二是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无力承担服务的职能。村集体经济实力薄弱,也无力开展必要服务,村级统一服务的水平难以提高。三是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经费投入与保障严重不足。农业新技术项目的试验、示范、推广和培训工作难以正常开展,农民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指导,农业信息化程度比较低,对新产品、新技术、新知识了解甚少,获取信息的手段还比较单一。四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亟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三、我镇农民增收的建议和对策

解决农民增收问题,事关全局,意义重大。这既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当前紧迫而繁重大的政治问题。要“富民强镇,率先崛起”,必须首先引导广大农民走上富裕的轨道。针对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1、“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是素质

问题,素质问题的核心是教育问题。一方面加大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拓宽培训范围和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办不同层次的、更能贴近富余劳力的“实际、实用、实效、实惠”的实用科技培训班,提高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促进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另一方面围绕促进生产发展、农民增收,做好各类实用技术的培训、推广和应用工作,提高农民科学种田的技能。要充分发挥科技示范户的辐射带动作用,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质量。要正视农民素质的差异,加大宣传教育,推动观念更新,给农民讲市场经济,讲外面的世界,让群众看到差距,奋起直追,树立发展的决心和信念,营造发展经济的良好社会氛围,推动新一轮的思想解放,为农民增收创造主观条件。

2、加大对农业生产资料的调控力度,加强对农资市场的管理。要严格控制涉农物资的价格水平,侵吞因农产品价格上涨所给农民带来的利益。首先,认真执行国家的价格政策,坚决稳定农资价格,抑制农资价格不合理上涨。其次,加大对农资价格的检查力度,组织不定期开展农资专项检查,建议由政府牵头,物价、工商、供销、技术监督、农业、等部门齐抓共管、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坚决打击制假售假、哄抬物价行为,坚决维护正常的市场供求秩序。第三,加强化肥市场和价格的监测。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化肥生产,市场供应和价格的监测,全面掌握化肥生产、库存和化肥成本价格变化情况,及时采取措施,保持市场和价格的基本稳定。

3、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新机制。一是积极探索以土地股权化等方式分离土地所有权、经营权和使用权,采取转包、转让、租赁、土地入股、抵押、技术承包和土地融资等多种办法拓展土地流转途径。二是引导农户将承包土地统一入股土地股份合作社,开展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试点工作。三是提高规模经营水平,积极探索各种形式的规模经营模式,鼓励农村种田能手、专业大户和各类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流转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开展土地规模经营。四是建立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机制,维护失地农民的合法

权益。五是进一步做好农村劳动力和农村人口转移工作,支持鼓励农民自愿放弃承包土地,积极探索建立有效的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鼓励更多的农民进入城镇转变身份,推动农村规模经营发展和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有序转移。

4、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为农民增收夯实基础。一是针对我镇实际状况,将全镇工作重点和政策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倾斜,迅速恢复灾后重建,安定民心。二是采取“以奖代补”、“以钱养事”等形式搞好农田水利、道路和文化、环境卫生设施建设,强化政策资金的导向作用和使用效益,引导农民自愿出资出劳,调动农民建设农业基础设施的积极性。三是积极拓展农业机械作业和服务领域,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力推广节本增效机械化技术,落实相关扶持政策。四是推进林业生态体系建设和农村环境治理。

5、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提升特色产业水平。一是大力推进农业内部结构调整,扩大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基地规模,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培育发展农村主导产业和区域特色产业,形成了“一村一品”农业新格局。二是坚持以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大力培育名特优农产品加工产业,培育、扶持、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序。三是鼓励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争创农产品名牌和驰名商标,加强安全农产品申报认证工作,申报成功的建议给予一定的资金奖补。四是加快开发农村旅游项目,探索农业产业与旅游产业结合发展的新型经济,走观光休闲农业和生态旅游相结合的发展之路,积极吸收以前本镇优秀项目经验,推陈出新,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推进农业结构优化升级。

6、加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增强为农服务的能力。由于农业是弱质性、公益性的基础产业,如果完全依靠市场机制,难以实现现代农业建设的快速发展,因此,政府必须进一步加强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职能作用,给予必要的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等支持,为农民增收提供有力支撑。一是整合乡镇基层站所管理职能,理顺管理体制,切实加强和充实乡镇基层站队

伍,进一步优化队伍结构。二是积极争取各级的偿债资金,多渠道化解村级债务,减轻村级集体组织压力。三是在农村公共服务领域内适当引进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提高了农村公共服务生产和提供的质量和效率。四是加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农业技术措施推广力度,把新技术、新品种带进来。五是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解除农民后顾之忧。

二○○八年十月二十八日

第三篇:农民增收情况调研报告

农民增收情况调研报告

丰县人大常委会 刘 波

近年来,人们在谈论我国经济生活中的诸多矛盾时,最为集中的话题之一便是“三农”问题,而“三农”问题的焦点便是农民增收难。当前农民收入增长所面临的严峻困难,已成为制约整个国民经济实现良性循环的一大障碍。我县同样也面临着农民增收难的困惑,因此,找准农民增收难的原因,制定增加农民收入的措施,时当前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课题,它关系到农业的发展,农村的稳定,农民的利益,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也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为此,我与人大相关委室同志先后到赵庄、欢口、师寨、孙楼等镇进行调研,分别采取了入户调查、别走访、召开座谈会等形式,详细了解我县农民增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现形成以下调研报告。

一、我县农民增收基本情况

根据今年夏秋两季形势初步分析,全年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总体态势呈现“四增一平”,即:家庭经营收入增、劳务与工资性收入增、转移性收入增、财产性收入增,农民负担平。今年预计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785.6元,同比增加694.2元,增长13.6%,其中家庭经营收入增收360.2元,劳务输入增收140.2元,转移性收入增收72元,财产性收入增收121.8 元。其增收特点为:一是工资性收入增势强劲。今年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1623.9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40.2元,增长9.45%,对今年农民增收的贡献率为20.19%;二是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快速增长。今年农民人均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549.2元,增加193.8元,增长52.75%,是今年农民收入各项收入中增速最快的项目;三是家庭经营收入中牧业收入增速加快。今年牧业人均收入增加131元。增长29.57%,增速较快。取得如此成效,我县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一)深化结构调整,发展规模农业促增收。今年,全县夏粮作物面积55万亩,单产382公斤,总产21.01万吨,因单产比去年同期增加24公斤,价格较去年收购价格上升3分,总收入增加1980万元,人均增收20元,大(苔)蒜种植面积35万亩,其中苔蒜20万亩,比去年增加5万亩,亩收益2088元,总效益4.17亿元,比去年增收2976万元,人均增收31元。设施菜总面积为10万亩,比去年增加5万亩,总效益达8.6亿元,总收入较去年增加6336万元,人均增收66元,大蒜因价格下降和出售困难等原因,亩均减收200元,人均减收49元。黄皮洋葱种植13万亩,每公斤收购0.55元,种植业共计增收159.4元。

(二)突出规模养殖做强畜禽产业促增收。今年,我县坚持以发展养殖专业村、养殖大户和养殖小区(场)为重点,积极抓好产业化建设、标准化建设等综合措施的落实,促进了整体运行质量的全面提高,全县猪、牛、羊、禽、兔饲养量分别达到78.5万头、2.6万头、180万只、2206.6万羽、32.2万只。今年1—11月份,畜禽养殖效益持续看好。今年各种畜禽产品共实现产值6.77亿元,综合价格因素,总收入增加1.27亿元,人均增收131元。特别是种鸭发展势头强劲,现存栏突破70万只,稳居全国种鸭养殖第一县。畜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经济增长点。

(三)农村劳动力转移持续增长。充分利用省、市帮扶的机遇,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大搞劳务输出,狠抓工资性收入,今年全县外出务工人数达到28.7万人,劳务收入17.1亿元,比去年增加1.36亿元,人均增收140.2元。

(四)财产性收入比重增大。随着今年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扩大1.31万亩,100亩以上规模经营面积达8500亩,亩均承包费400—600元,高速公路征地补偿款发放约1.1亿元,利息税的降低等因素。农民财产性收入人均增收121.8元。

(五)转移性收入逐年增长。今年粮食直补面积为102.23万亩,每亩补贴62元,比上年增加32元,总额6338.26万元,水稻补贴10.22万亩,每亩84元,总计补贴204.4万元,农机补贴810台,共补贴资金500万元,人均增收72元。

(六)积极引导农民推行土地流转,农民收入得到大幅提高。一些镇积极引导农民土地流转,实行合作社或企业承包土地规模经营,农民进入合作社或企业打工的形式。孙楼镇穆楼村流转土地400亩,发展设施袖珍菇,按照每亩双700斤粮食的价格转租,群众比种粮亩效益增加近300元,同时可以吸纳周边村的4000多名的劳动力就业,按照每个劳动力月收入800元计算,生产6个月,仅此一项,该镇农民增加收入1900多万元,人均增收400多元,今年开始生产的大棚22个,吸收穆楼村800多名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全村人均增收近千元,欢口镇董堂村流转土地1400亩,土地租金为每亩650元,基本与种粮纯收入持平。土地流转以后,可以为该村提供80个固定工人岗位,临时工300多个,固定工人工资1万左右,临时工3个月时间收入3000元左右,可为该村增加收入140万元,按照全村承包人口980人计算,该村人均增收可达1500元。

二、存在问题

今年,我县农民收入呈稳定上升,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农民增收难度加大,从全年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情况分析,当前农民收入的增长主要得益于畜禽产品价格上涨和劳务输出、私营个体经济等,其他新兴增长点不多,农民增收的空间变小,增收的难度加大。分析及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对农民增收产生不利影响。当前宏观经济运转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势必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一是国内劳动密集型产业不景气,必然制约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继而影响农民就业创业,导

第四篇:农民增收调研报告

市农机局农民增收座谈会议材料

一、全市农机基本情况

我市是农业大市,同时也是农机强市。近年来,我市农机化在补贴政策的强势拉动下,全市农机总动力和农机总值呈现了“节节高”局势,农机装备实力明显增强。目前,全市农机总值达到24亿元,农机总动力400万千瓦。动力机械拥有量7.7万台,占全省的30%;其中:联合收割机达到7562台。农机经营年总收入达到20亿元,占全省的21%,以上从规模到位置均居全省第一。2010年全市小麦玉米机耕机播率均达91%,小麦机收率达93%;玉米机收率达35%,到2010年底,我市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6%。农机化投入增加迅猛,“十一五”期间,农机购置补贴总资金为3.4亿元,2009年,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达1.198亿元,2010年达1.894亿元。

二、大力发展农业机械,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业现代化

从近年来农机的发展情况看,农业机械化不仅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柱,而且是农民增收的重要组成部分。

1、继续抓好农机购置补贴,增加农机数量,发挥农机作用,整体提高农机水平,加快劳动力转移。农业机械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动了相关产业和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二三产业和城镇转移加快。同时,带动了农业产业和种植大户、农机大户的兴起,提高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规模化作业和社会化服务水平。

2、组织好中国特色农机跨区作业的经营方式,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十一五”期间,全市跨区作业每年平均吸纳农机户7000多人,平均每年增加收入1亿多元;去年,我市参加跨区作业的小麦联合收割机达6200余台,历经河南、湖北、四川、甘肃、青海等5个省、区,历时6个月,从夏季延伸到秋季,实现跨区作业经营总收入近3亿元,并从夏季延伸到秋季,进行三秋玉米跨区作业。

3、围绕主导产业,发展农业机械化,增加农民收入 充分发挥农机在粮食作物设施农业、农机在果业、畜牧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畜牧业机械化养殖上,大力发展饲料机械、青贮机械、挤奶机。在果业、设施农业上,大力发展田园微耕机械、卷帘机、摘果机。

4、大力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转变农业生产增长方式,增加农民收入

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不仅可以提高机械使用效率,充分发挥机械作用,而且可以促进土地流转,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帮助农民创业增收。2010年,全市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和农机协会等颇具规模的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发展到31家,-2-

拥有固定资产20万元-50万元的农机大户14个,50万元以上的12个,2010年全市农机经营总收入17亿元。农机社会化服务功能逐步增强,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不断提高。

5、大力推广农机新技术,促进农民增收

近年来,全市在玉米全程机械化作业、保护性耕作、设施农业、秸秆综合利用方面有效地实现了农机与农艺的有效结合,使农机在粮食增产中的贡献份额不断提高,结合机械化秸秆综合利用项目,按照“综合统筹,板块推进,面上示范,整体推动”的原则,积极推广机械化秸秆还田、硬茬播种、饲草加工等先进的农机化技术,提高机械作业水平,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三、建议

1、抓好农业自身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2、把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直接见效的途径,鼓励农民创业,为农民创业提供帮助。

3、坚持抓好部门扶贫帮扶力度,从我们近三年抓这项工作的 情况来看,通过对口帮扶工作的开展,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改善了村容村貌,而且也大大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增加了村干部、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

4、建议对我市农机制造业进行政策性扶持

陕西渭恒农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是全省唯一的一家生

产玉米联合收割机的大型企业,该公司座落于渭南市渭北产业园,占地200亩,总建筑面积6.8万平米,总投资2.6亿元.拥有一条现代化总装配线,两个机械加工中心含各类先进的加工设备200余台,可达到年产农业收获机械万余台,产值4.8亿元以上的规模。建议政府对该企业进行政策性扶持,进行叠加补贴,通过扶持农机制造企业以加快增加农民收入的步伐。

二〇一一年二月二十一日

第五篇:农民增收状况调研报告

农民增收状况调研报告

农民增收状况>调研报告

(一)当前农民收入增长所面临的严峻困难,已成为制约整个>国民经济实现良性循环的一大障碍。我县同样也面临着农民增收难的困惑,因此,找准农民增收难的原因,制定增加农民收入的措施,时当前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课题,它关系到农业的发展,农村的稳定,农民的利益,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也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为此,我与人大相关委室同志先后到赵庄、欢口、师寨、孙楼等镇进行调研,分别采取了入户调查、别走访、召开座谈会等形式,详细了解我县农民增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现形成以下调研报告。

一、我县农民增收基本情况

根据今年夏秋两季形势初步分析,全年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总体态势呈现“四增一平”,即:家庭经营收入增、劳务与工资性收入增、转移性收入增、财产性收入增,农民负担平。今年预计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785.6元,同比增加694.2元,增长13.6%,其中家庭经营收入增收360.2元,劳务输入增收140.2元,转移性收入增收72元,财产性收入增收121.8 元。其增收特点为:一是工资性收入增势强劲。今年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1623.9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40.2元,增长9.45%,对今年农民增收的贡献率为20.19%;二是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快速增长。今年农民人均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549.2元,增加193.8元,增长52.75%,是今年农民收入各项收入中增速最快的项目;三是家庭经营收入中牧业收入增速加快。今年牧业人均收入增加131元。增长29.57%,增速较快。取得如此成效,我县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一)深化结构调整,发展规模农业促增收。今年,全县夏粮作物面积55万亩,单产382公斤,总产21.01万吨,因单产比去年同期增加24公斤,价格较去年收购价格上升3分,总收入增加1980万元,人均增收20元,大(苔)蒜种植面积35万亩,其中苔蒜20万亩,比去年增加5万亩,亩收益2088元,总效益4.17亿元,比去年增收2976万元,人均增收31元。设施菜总面积为10万亩,比去年增加5万亩,总效益达8.6亿元,总收入较去年增加6336万元,人均增收66元,大蒜因价格下降和出售困难等原因,亩均减收200元,人均减收49元。黄皮洋葱种植13万亩,每公斤收购0.55元,种植业共计增收159.4元。

(二)突出规模养殖做强畜禽产业促增收。今年,我县坚持以发展养殖专业村、养殖大户和养殖小区(场)为重点,积极抓好产业化建设、标准化建设等综合措施的落实,促进了整体运行质量的全面提高,全县猪、牛、羊、禽、兔饲养量分别达到78.5万头、2.6万头、180万只、2206.6万羽、32.2万只。今年1—11月份,畜禽养殖效益持续看好。今年各种畜禽产品共实现产值6.77亿元,综合价格因素,总收入增加1.27亿元,人均增收131元。特别是种鸭发展势头强劲,现存栏突破70万只,稳居全国种鸭养殖第一县农民增收情况调研报告。畜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经济增长点。

(三)农村劳动力转移持续增长。充分利用省、市帮扶的机遇,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大搞劳务输出,狠抓工资性收入,今年全县外出务工人数达到28.7万人,劳务收入17.1亿元,比去年增加1.36亿元,人均增收140.2元。

(四)财产性收入比重增大。随着今年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扩大1.31万亩,100亩以上规模经营面积达8500亩,亩均承包费400—600元,高速公路征地补偿款发放约1.1亿元,利息税的降低等因素。农民财产性收入人均增收121.8元。

(五)转移性收入逐年增长。今年粮食直补面积为102.23万亩,每亩补贴62元,比上年增加32元,总额6338.26万元,水稻补贴10.22万亩,每亩84元,总计补贴204.4万元,农机补贴810台,共补贴资金500万元,人均增收72元。

(六)积极引导农民推行土地流转,农民收入得到大幅提高。一些镇积极引导农民土地流转,实行合作社或企业承包土地规模经营,农民进入合作社或企业打工的形式。孙楼镇穆楼村流转土地400亩,发展设施袖珍菇,按照每亩双700斤粮食的价格转租,群众比种粮亩效益增加近300元,同时可以吸纳周边村的4000多名的劳动力就业,按照每个劳动力月收入800元计算,生产6个月,仅此一项,该镇农民增加收入1900多万元,人均增收400多元,今年开始生产的大棚22个,吸收穆楼村800多名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全村人均增收近千元,欢口镇董堂村流转土地1400亩,土地租金为每亩650元,基本与种粮纯收入持平。土地流转以后,可以为该村提供80个固定工人岗位,临时工300多个,固定工人工资1万左右,临时工3个月时间收入3000元左右,可为该村增加收入140万元,按照全村承包人口980人计算,该村人均增收可达1500元。

二、存在问题

今年,我县农民收入呈稳定上升,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农民增收难#度加大,从全年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情况分析,当前农民收入的增长主要得益于畜禽产品价格上涨和劳务输出、私营个体经济等,其他新兴增长点不多,农民增收的空间变小,增收的难度加大。分析及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对农民增收产生不利影响。当前宏观经济运转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势必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一是国内劳动密集型产业不景气,必然制约农村二三产业发展,继而影响农民就业创业,导致工资性收入增长困难。二是物价水平仍处高位,继续推动农业生产成本上升。农资价格持续上涨,很大程度影响了农产品数量增加、价格上涨和农业补贴提高的效应。三是城镇居民收入实际增幅趋缓,影响了农产品的销售,制约了高效农业规模化的推进。

(二)农村出现了“农民老龄化、农业副业化”的不良倾向,青壮年多数出外打工,在家务农的多是妇女和老人,许多农民不是为谋利而经营,而是为>保险去种植,把种地视为失去城市工作之后的退路,农业在部分家庭成了一种辅助性的活动,等于打工的副业。由于农村留守劳动力素质问题,农民自主创业的难度增大。

(三)农业产业经营水平偏低。我县现有的农业龙头企业加工冷藏能力较弱,产品档次较低,初级加工多、科技含量低、附加增值增效不明显,企业与农户基地之间联接机制较为脆弱,没有真正形成规范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制约了主导产业的扩张和链条的延伸,影响了农业效益的提高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四)农民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随着科技的进步,单纯的“勤奋耐劳”已无法适应时代的要求,当前企业高素质技术工人的需求量逐年上升,对农村劳动力转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尽管我县加大了农民教育培训的力度,但从投入的资金和开展的>素质教育来看,还有一定的差距,农民文化科技素质偏低,制约着农村劳动力向高产业的技术含量的进一步转移,也影响着传统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和效益的增加,影响着农民收入的进一步增加。

(五)生产要素对农村发展约束加剧。一是资金制约。随着宏观调控的深入,农民创业所需资金更加困难,农民贷款难度大,成本高,金融支农的作用远未发挥。二是土地制约。一方面农业适度规模推进不快。大量外出劳动力仍兼业经营土地,小规模土地经营方式长期存在,尽管国家已经允许土地流转,但没有县具体的政策依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快,种植业效益难度大幅度提高。三是劳动力制约。一方面大量劳动力转移后,从事农业生产的多是“3860”,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制约农业效益的提升。

三、几点建议

(一)大力实施产业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必须放眼国际、国内市场需求,对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调整。具体实施过程中,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瞄准国际市场需求,因地制宜确立主导产业。对丰县牛蒡、芦笋、山药三大特种蔬菜,实行恢复性种植。从而形成我县的特色产业和出口创汇基地,同时扩大夏蕃蕃茄等常规蔬菜面积。二是实施品种、技术、知识三大更新工程,其中最关键、最重要的是品种更新,引进和培育优、新、特品种。三是推行标准化、无公害栽培技术。对农产品的生产,要严格按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使产品达到无公害要求。提高品质,增加效益。

(二)培育具有深加工和强幅射能力的农产品加工、营销龙头企业。应着力培育具有深加工和强幅射能力的龙头企业,以此为突破口提升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实现以强带弱,以一带百,先富帮后富,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龙头企业与农户采取订单生产和保护价收购的利益联结方式开展生产,做大做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增加农产品附加值。突出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特色,走出符合我县农村实际的农民增收新路子。

(三)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开辟农民增收的新途径。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辟我县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出路:一是加快农村多种经营和民营企业的发展,促使一部分农业剩余劳力从事多种经营和民营企业。二是组织劳务输出,让更多的丰县农民外出经商办厂,从事建筑、服务,或打工挣钱。三是加快县城区及14个建制镇建设步伐,让农村劳动力到县城和镇驻地找到合适的就业门路。通过合理转移劳动力,形成三个三分之一的格局:即三分之一从事农业生产,三分之一从事多种经营,三分之一务工经商或外出打工。实现上述目标,不仅可以增加农民收入,而且可以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四)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引领农民发家致富。结合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进一步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社、各类农民专业协会、农民经纪人队伍建设工作,切实解决农民在就业和生产经营中缺信息、缺销路、缺保障等问题,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促使农产品在流通环节增值,增加农民收入。

(五)加强土地流转。在不改变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让农民自愿以土地使用权入股或者以其他的形式组织农民自主成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实现比家庭经营更高形式、更大规模的农场经营模式,可以跨组、跨村或跨镇联合。吸纳农民手中的闲散资金,让农民以自愿入股的形式创建农民合作金融组织。解决农民有劳力、有技术、有门路、无发展资金的现实问题。

农民增收状况调研报告

(二)今年9月上中旬,本人对我镇农民增收情况进行了调研,先后在全镇8个行政村召开由镇分管农业负责人,农经站、农技站、企管站负责人以及村委会成员,纯农户、种养大户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广泛收集情况,深入开展讨论,突出当前影响农民增收的制约因素是什么、如何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在农民增收方面对镇党委、政府有何意见和建议三项内容。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民增收工作取得的成绩

近几年来,我镇农业农村工作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个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核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落实政策为动力,坚持大力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切实控减农民负担,农业农村经济呈现出稳定增长的良好势头,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2001、2002、200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4102元、4360元、4660元,分别较上年增收206元、258元、300元。

1、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得力于乡镇企业和三产企业的加快发展。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坚持以项目建设为中心,在利用“三资”(外资、民资、内资)、园区开发、小城镇建设、致富群众上求突破,加快了富民强镇的步伐。2003年全镇共有乡镇企业220家,比2002年增加12家,安排就业人员6736人,比2002年增加903人,共发放劳动报酬4190.25万元,人均6560元,比2002年增长820元。同时2003年三产企业发展到2397个,个体户增加到65个,吸纳从业人员2600人。

2、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得力于劳动力转移输出规模不断扩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工作,把它作为世纪工程来抓,建立了专门工作班子,形成了一套工作制度,强势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2001年、2002年、2003年劳动力转移输出人数分别为1670、1990、2200。2003年新增劳务输出300人,农民人均劳务增收84元。

3、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得力于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全镇农业围绕增值增效抓调整,围绕江滩优势抓调整,围绕品牌创建抓调整,2003年农业的比较收益有所提高。一是特水养殖规模扩大,养殖面积扩大到1000亩以上;二是江滩意杨种植取得突破,种植面积达到近1000亩;三是花卉苗木基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仅七圩村花卉苗木一期工程建设面积就达500亩;四是订单农业巩固发展,全镇夏秋两熟主导农产品,全部实现了订单化。

4、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得力于是农村各项政策得到落实。强化减负管理,农村税费改革进一步深化;强化承包管理,土地流转进一步规范;强化>财务管理,村务公开水平进一步提高;强化资产管理,集体资产进一步增值。村组债务化解力度加大,债务总额逐年下降。积极实施实事工程,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深入开展扶贫工作,一大批贫困户家庭解脱贫困。所有这些,对促进农民增收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农民增收方面存在的问题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以来的这段时期,是农业结构加快调整的时期,是农村改革不断深化的时期,是农产品供给最充裕的时期,同时也是农民增收最困难的时期。从调查的情况看,目前影响我镇农民增收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农村干部群众的整体素质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农民创业致富缺乏积极的内在动因。目前,我镇面临发展市场经济和实现全面小康的艰巨任务,干部和农民群众的自身素质必须与时俱进。从调查的情况看,村干部和农民群众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发展技能方面还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思想观念上,干部群众虽然都想富起来,但是,落实到具体行动,往往“怕”字当头。干部怕难怕冒风险。对现阶段村干部的职责认识模糊,满足于村内事务的协调服务,认识不到农民增收致富是各项工作的中心任务,很少想到在经济发展上开拓创新。群众怕苦怕出门。有的认为只要有几亩田就不怕没粮吃,只要有几亩水面就不怕没有钱用,小日子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说得过去就行了;有的认为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外面遇到一点苦就受不了。

行为方式上,一些村干部想问题办事情还停留在过去计划经济的习惯做法,整天忙于开开会、理理帐、学学文件、忙忙事务,很少外出跑市场、找项目;农民群众还习惯于自然经济和传统农业时代的生活方式,有的图享受,一稻一麦,舒舒服服;有的混日子,一天到晚,打打牌消磨时间;有的生性懒惰,指望靠国家和社会的救济维持生活。

自身技能上,村干部发展市场经济的本领不高,带领广大群众脱贫致富能力不强,“老板型”、“经济能人型”的干部不多;农民群众大多数文化偏低,更无一技之长,特别是一些青年农民怕学习,对政府组织的培训积极性不高,农民群众缺乏技能,直接影响就业渠道和就业岗位的收益。很多农民只靠卖苦力,吃的是青春饭。

2、一些村组织经济状况内外交困,制约了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步伐。一是债务包袱和农民负担仍然很重。沉重的债务包袱不但影响干部为民服务的工作精力,而且影响严重农业生产投入,农民增收的硬环境难以得到改善。二是金融政策的影响。农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应该是服务于农村、农业、农民的金融机构,银行能转变为商业银行后,存贷款政策向服务效益转变。贷款受担保、质押、抵押等影响,农民用于生产性的小额贷款非常艰难。这些镇基层的银行,只吸储,不放贷。因资金缺乏,农民难以扩大生产规模,只能维持简单再生产,影响了农民增收。

3、农用耕地减少,耕地质量下降。改革开放以来,我镇农村经济取得了持续、快速的发展,与此同时农田被占用、征用的现象也同步上升,农用耕地逐年减少。据统计数字,近五年来,我镇耕地面积减少近千亩。农用耕地质量下降,土地肥力缺乏。随着我国化工业的发展,化学肥料已成为当今农作物的主要肥料,所有农田普遍缺乏有机质肥料,出现了无机肥与有机肥使用不协调的现象,影响了农作物的高产优质。

4、农业生产资料价格逐年攀升。粮食的价格上涨远远低于生产资料价格上涨速度。近三年内,菜油、化肥、农药等虽然供应较畅,但价格不断攀升,每年都有8%——10%的上升幅度。目前,化肥每百斤26元左右,农药价格更是无正规价格。农民没有增加多少收入,经商流通人员首先赚足农民的钱。

三、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的建议

解决农民增收问题,事关全局,意义重大。这既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当前紧迫而繁重大的政治问题。要“富民强镇,率先崛起”,必须首先引导广大农民走上富裕的轨道。针对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1、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市场观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想要发展,关键的是拥有市场,这是农民增收的重要环节。因此要坚持流通、生产一起抓。要以市场为导向,依靠市场引导生产,大力发展“市场农业”,及时把市场行情反馈给农民,使农民从流通环节中获得效益。这就要求我们部门要培养一支专业化的农民经济人队伍,让我们沿江开发的农副产品走向市场,逐步建立起“大小配套、上下沟通、左右呼应、内外衔接”的农副产品销售网络。

2、加快结构调整步伐,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按照“调优种植业、调快设施农业”的发展格局,努力引导农民实现“农产品种植结构合理化、特色产品规模化、农民收入多元化”的目标。围绕国际市场的价格和需求。在确保“三增四保”(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保生产、保供应、保储备、保稳定)的基础上,扩大粮田,多种弱筋小麦、优质大米,同时种一些花卉、苗木、水果、无公害蔬菜。

3、扩大劳务转移输出,提高农村非农化水平。认真落实省市关于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的政策意见,将劳动力转移输出作为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关键措施来抓,不断壮大全镇“劳务经济”。一是要培训农民。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完善职业技术培训网络,科学制定劳动力培训计划,鼓励农民经纪人创办或联办就业培训班„„二是要组织农民。强化宣传,大力营造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的良好氛围,切实转变农民“死守家门、固守土地”的封闭观念,鼓励他们外出打工创业,确立“外出打工光荣、争钱致富有功”的新观念。坚持就地转移和向外输出两手抓,推进农民就业多元化。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农村服务业,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大力发展民本经济,促进农民稳定、持久增收。

4、贯彻落实好农村政策,促进农民减负增收。强化农村政策落实,控减农民负担,进一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一是完善农村税费政策,规范税费征收行为,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二是加强土地承包经营管理,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规范推行农村土地流转。完善农村土地征用制度,积极探索土地入股、租赁等办法,有效解决失地农民的生计问题。三是切实管理好农村财务和集体资产,确保集体资产营运规范、保值增值。完善“专户管理、支付到村、封闭运行”的管理机制,加强村级三项资金管理,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强化村级资金支出管理,严禁新债发生。积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压缩村级财务开支,多途径化解村级债务。四是切实做好扶贫工作。继续组织镇机关干部和乡村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加快农民脱贫致富步伐。

5、夯实农业基础,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一是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在加快乡镇企业和城镇化步伐,吸引农民就地转移的同时,引导农民布点加工,发展民营经济。积极引导农村人流、>物流、资金流向小城镇集聚,促进农民进厂入镇就业,加大信贷扶持力度,搞好资金跟进服务,支持农民自主创业。二是鼓励农民开展农产品流通、农业生产及农村社区服务,拓展增收空间。三是优化基层干部队伍,着力选择和使用“双带一争”型基层干部,团结带领农民发家致富。务实创新地开展工作,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四是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加大财政支农份额,促进农业开发园区建设,编报项目上争国资,搞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规划与管理,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和防洪设施建设,确保农业稳产高效。加快农业新机具的推广,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农民劳动效率。加快实施好农村实事工程,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优化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下载农民增收情况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民增收情况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促进农民增收调研报告

    关于促进农民增收调研报告陆春雷促进农民增收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基础和核心,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和首要目标。近年来,戴庙乡党委、政府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工作的重中......

    促进农民增收调研报告

    提供一篇调研报告,为您提供帮助!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稳步增长x省长报告提出今年抓“三农”工作的重心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逐步建立起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

    促进农民增收调研报告(大全)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促进农民增收稳步增长X省长报告提出今年抓“三农”工作的重心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逐步建立起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这对今后一段时期“三农......

    农民增收专题调研报告(5篇模版)

    农民增收专题调研报告为落实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提出的“十二五”时期全区城乡居民收入翻一番的目标,按照自治区党委关于“民生建设促进周”的部署,白志杰常委、钱智副主席组织......

    县政协农民增收专题调研分析报告

    县政协农民增收专题调研分析报告 一、新村聚居点建设 产村相融 结合新村聚居点规划,实现产村相融,以当地优质特色农副产品带动该地乡村旅游,如:罗江县鄢家镇西蜀柚乡的打造需加......

    关于农民增收问题的专题调研报告

    关于农民增收问题的专题调研报告长寿镇是个典型的农业镇,长寿镇的发展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的发展,而农村发展归根到底是如何促进农民增收的问题。在全市“千名干部进村......

    关于我镇农民增收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乡镇农民增收情况的调研报告 泰兴市七圩镇镇长董剑东 今年9月上中旬,本人对我镇农民增收情况进行了调研,先后在全镇8个行政村召开由镇分管农业负责人,农经站、农技站、企管......

    关于促进农民增收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促进农民增收情况的调研报告根据省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由常委会副主任同志牵头,组成了省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同志任组长、副主任委员同志任副组长,省人大农业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