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实习班主任总结:班级中的强大力量
实习班主任总结:班级中的强大力量
虽然带班时间不是很长,没有足够的经验可以畅谈,但是三个多月的实习时间也让自己对教学有了自己的看法。无论是什么科目,我想大部分老师实行的都是“抓两头,带中间”的教学政策。两头指的是成绩优异的学生和成绩后面的学生。学习成绩好的同学老师自然是喜欢的,想让他们有更大的提高,对他们寄予厚望也是情有可原的。而学习成绩不好的同学,老师因为考虑全班的平均分所以对他们也想法设法地帮他们提高,这就是大部分老师的重点时间分配。中等学生成绩比较稳定,没有特别的让人瞩目的成绩,提高的趋势也不是特别的明显,所以自然地老师的注意力就不在他们身上了。
在之前上课的时候我也是这么做的,可是一段时间我发现这样的效果并不是十分的明显。成绩好的同学确实还是成绩好的,只是在原来的成绩上并没有看到特别大的提高。而成绩差的学生在老师的鼓励下,确实有了学习的动力,但是因为基础知识确实比较薄弱,虽然有进步,可相对来说不是很明显。
在看班级的成绩统计的时候发现,每次考前十名的每次考后面的其实都是那么几个人,两者加起来也就是班里三分之一的人数,绝大多数同学是班里的中等生。他们性格上都不是积极的,在班级中默默无闻,课堂上举手发言也不是特别显眼。有人认为优秀生才是班级中的领头人,但是我却想,班级中的强大力量应该是由这些中等生组成的。
在后来的几次上课时,我有意地多让那几个中等生回答问题,每节课叫的人不同,几节课下来,大部分学生已经起来问答过问题并得到我的鼓励和表扬。在改作业的时候看到他们的作业比之前有了一些进步,在上课的时候就大力表扬,进步不大的同学就进行鼓励。我单元测验的时候果然结果和我想的一样,优秀生还是那几个,但是前十名就已经有3是三个原来成绩中等的学生。我们都觉得想把优秀生和成绩不好的学生的成绩提升到一个空间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实际的情况却是中等生有着更大的提升空间。他们在距离上离优等生更近,只要老师稍加提点和鼓励,他们就能得到前所未有的动力,想向着前面的同学看齐。一旦感受到老师的鼓励和期望之情,他们的进步就会表现的很明显。
作为老师,说是应该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但是我一直相信不同的学生老师给予鼓励和重视的方式应该是不一样的。这样可以让学生觉得自己的特殊性,这样在学生的心理上就会形成一种受重视的感觉,这样的感觉会激励着自己进步。加上老师的指导和表扬,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篇:团结就是强大的力量
团结就是强大的力量
还记得,上学以后,我学会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是中国人”慢慢又知道“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的强大”
从小,我就为能生活在中国这片辽阔的土地上而自豪、骄傲,因为我知道,这片土地,汇聚的是56份热情,这片土地汇聚的是56种希望,这片土地汇聚的是56种炽热的爱国之心!
大家知道,我们的国家是一个民族团结的国家,是一个各族儿女都团结一心,共同推动社会繁荣的发展大国。所以,站在这片土地上,我似乎从来都不会担心会被遗弃,会被伤害。因为我深深的知道,中国很强大,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不会被任何困难打倒!
56个民族56枝花,56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众志成城,团结一心,勇于拼搏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民族精神!
滴水在大海中才能得到永生,生命在团结中绽放光芒!让我们每个人都投入到伟大的民族团结进步这一洪流中去,团结进取、弘扬正气,争做民族团结的楷模,就像歌中唱到的:“56个民族,56枝花,56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一样。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用心、用爱去传承各族人民永远一家亲的传统。不断谱写民族团结的新篇章!
56个民族,56种习俗,56种语言,56种文化把祖国大地装扮的色彩斑斓,把祖国的天空描绘的壮丽灿烂。而我们生活在新疆的各族群众,更能深深地体会到各民族一家人的亲情。就拿我们学校来说吧,我们身边有很多少数民族同学和老师,大家和睦相处,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共同学习。我们的汉族同学谁没有几个少数民族同学?而少数民族同学谁没有几个汉族同学?彼此的信赖与默契,构建了我们的和谐校园!民族团结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民族团结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民族团结是推动中华民族共同走向繁荣强大的动力;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不朽的灵魂,民族团结一家亲,让我们共同建设美好的家园吧!
守望相助传递爱
就是那么惊心动魄的一瞬间,“震”惊了辽阔的中华大地;就是那么惊心动魄的一瞬间,是多少楼宇变为废墟;就是那么惊心动魄的一瞬间,掩埋了千万颗跃动的心。究竟是天公的迁怒,还是地灵的余愠;是人类的宿命,还是自然的造化?不管怎么说,天灾人祸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们的一片热忱,可以改变一切的逆境。历经灾难的中华人民对救援是水火不辞的,我们定将上下一心,延续着一个永恒的信念:守望相助,唇齿相依。
地壳是薄薄的一层,人心也是薄薄的一层,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是渺小的,生命是脆弱的。这样最弱的生命是经受不住这样猛烈的晃动和压砸的——灾民需要援助!不仅是失去了家园与亲人,宛然失去了生命的一部分,去世的人们固然值得哀悼,生还的人更需要关心。虽已脱离自然的灾难,但心灵上的灾害早已在他们身边潜伏,经历地震的他们,现已宛若惊弓之鸟,所有的惊恐与后怕不是空穴来风,加上令人窒息的丧亲之痛,他们心灵的阴影不止一层。心力交瘁的灾民在滂沱大雨中哀号,呼喊着被困或死去灾民的名字,那撕心裂肺的声音萦耳不断,他们在泪水中迷失了回家的方向。这一切的一切,让每一个人感到心痛。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大地撕裂的伤口,吞噬了数以万计的生灵,却吞噬不了抗震救灾的决心;倒塌了鳞次栉比的高楼,却倒塌不了齐心协力的众志成城。千万解放军战士、武警官兵和消防队员,从全国各地赶往灾区,他们经受着日晒雨淋和与家人分离的煎熬,却创造出一幕幕救援奇迹。越来越多遇难者的生命被他们从死神手中夺回,一次又一次的地毯式搜寻,他们不离不弃。灾区街头随处可见繁忙的志愿者,他们为灾区人民无私奉献,任劳任怨,最根本的信念也仅是想为灾区人民做一点力所能及的小事。还有一类人群在抗灾队伍中不可忽视,他们是可爱可敬的白衣天使。他们无视灾区地貌给他们带来的救援困难,依然坚持不懈的穿梭在城镇的废墟中,积极配合人民子弟兵们救助伤员。身为国家重要领导人,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不顾路途的颠簸与崎岖,毅然赴往灾区,慰问受灾人民,以安民心。这一切的一切,值得人们尊敬。
虽然我们不能亲临现场,冲锋在抗震救灾的前线,但我们能够在心里默默地为灾区人民祈祷、祝福。让我们放飞一只只和平鸽,在心底种下爱的种子,让爱心使折翼的天使再次飞翔。只要希望不灭,生命的的火花会永远燃烧!
不抛弃,不放弃。中华人民永远团结一致,共同守护这个永恒的信念:守望相助,唇齿相依。
牵手
一场罕见的大地震,降临到四川汶川。仅仅在一段有限的时光,房屋便被摔倒,摔倒,摔倒。多少人在这场灾难中失去了生命,失去了亲人,失去了一个个阳光明媚的日子? 所有,所有同胞的眼睛都在关注着灾区,用行动奉献着自己的一份爱心。连同一些国外的友人,都伸出了援助的手。一队队军人,一架架飞机,一支又一支急救医疗队奔赴灾区。在被灾难的阴霾笼罩的土地上,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回荡着一组组爱的交响诗!用我们,用我们的爱心和行动,谱写我们众志成城的一个个日子。阳光会灿烂,月亮会微笑,孩子的眼睛会被水灵灵的希望擦亮。我们手牵手,手牵手用一种不屈的精神一起去迎接美好的明天!我们手牵手,手牵手用一种伟岸的气魄一起去迎接美好的明天。
在这生死时刻,成都市,献血的群众排成了长龙;清华校园,献血的数千名师生排成了长龙;大洋彼岸,捐款的华人华侨排成了长龙…… 你的心灵震颤了,我的心灵震颤了,炎黄子孙的心灵震颤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国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亲爱的同胞们,当我们在家里静享天伦的时候,你是否还记得那数以万计流离失所的兄弟? 亲爱的同胞们,当我们在饭店饱食美味的时候,你是否还记得那饥肠辘辘的受难姐妹? 亲爱的同胞们,当我们在挑选名牌服装的时候,你是否还记得那些衣不蔽体的父老乡亲? 伸出你的手,伸出我的手,伸出我们大家的手,捞起衣袖,为灾区的兄弟姐妹献几滴鲜红的血液吧!打开你的衣柜,打开我的衣柜,打开我们大家的衣柜,选几件过时了的干净衣服,为灾区的兄弟姐妹送上我们的一片温暖吧!省下一包烟,省下一盒糖,省下一桶面,省下一杯奶,为灾区的兄弟姐妹送上我们的一份爱心吧!我们坚信,“众人划桨开大船”。有了你的参与,有了我的参与,有了我们大家的参与,破败的家园一定会变成美好的花园!我们坚信,“人心齐,泰山移。”有了你的付出,有了我的付出,有了我们大家的付出,那无数张愁苦的脸上定会绽放出甜美的笑靥。我们坚信,“众人拾柴火烟高。”有了你的爱,有了我的爱,有了我们大家的爱,灾难的五月一定会变成爱的春天!
第三篇:“那些年”力量很强大
“那些年”力量很强大
导读:心理学对于“怀旧”的研究意义是很大的,这个从深受观众喜欢的台湾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就可以看出来了。为何“怀旧”的力量如此强大?心理学研究将以严谨的实验结果告诉你。
怀旧是消极情绪还是积极情绪?
怀旧(Nostalgia)一词来自希腊词‘nóstos’和‘álgos’,分别是“回家”和“疼痛”的意思,合在一起大概就是“思念家而带来的疼痛”。在17世纪,瑞士内科医生乔纳斯?霍弗(Johannes Hofer)把它创造出来就是为了描述在一些奔波于异乡的瑞士商人身上发现的这样一组思乡综合症:心率不齐、不停地啜啼、疲倦而且毫无食欲。这反映了人们惯常来对怀旧的看法:那个让人多愁善感、停滞不前,但却召之即来、挥之不去的讨厌情绪。
然而,当心理学家们开始认真地思考并研究这一普遍的人类情绪对我们的意义时,却吃惊地发现怀旧尚有很多积极的心理功能,比如:提高自尊,促使对生命意义的发现,甚至抵御孤独。但细想一下,就会觉得这也许再正常不过了,我们所怀之旧,大都是关于我们自己和其他人(特别是那些对于我们重要的人们)相处的情境。
因此,怀旧作用于人心的本质在于它增强了人们知觉到的与社会的联系。而作为社会性动物,我们又常常从各种社会联系中找到自己的归属感,又从归属感中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详见《 怀旧:从共同的记忆中寻找归属感 》)
怀旧让人更善良吗?
而心理学家们并不满足于此,还想进一步探索怀旧这种社会性情绪的更多潜能。其中一个思路就是顺着怀旧到社会性归属感的这一链条。之前的研究表明这种归属感常常会导致更多的助人行为。比如:当听到或者看到自己安全依恋对象(编辑注:此处可以理解为自己信赖的人)的名字后,人们表现出更多帮助他人的意愿,并做出更多实际的助人行为。
那么,由于怀旧会激发这种社会归属感,是否会进一步地诱发人们助人的动机和行为呢?换句话说,是否怀旧后,我们会更多地给予呢?从这一点出发,我们实验室就在周欣悦老师的带领下开始着手检验这个有趣的假设。
我们首先招募了在校大学生,要求其中一半人回忆一些能够让他们感到怀旧的事件。为了更强烈地激发怀旧感,我们要求他们尽可能沉浸其中并详尽地将这件事写下来。
作为对照,另一半的参与者被要求填写一件上周发生的普通事情。接下来,我们给参与者看一个虚拟的慈善基金会的宣传页,告知该基金旨在帮助2008年汶川地震的受灾儿童。请他们填写为该基金会自愿服务的时间和捐赠金钱的数额,从而测量他们的捐赠意愿。
实验结果证实了我们的假设,那些被激发了怀旧感的大学生相比对照组愿意为该基金会自愿服务更长的时间,也愿意捐赠更多的金钱给基金会。也就是说怀旧的人更愿意捐赠。
怀旧似乎让人更善良
做研究有趣的一点就是:一个有趣的结果永远不会是终点,它只会使好奇的人提出新的问题,并推动一个有趣的故事不断向前发展。我们在开心地讨论了这个结果之后,又提出了新的疑问:
第一,究竟怀旧增加捐赠行为的作用机制是怎样的?也就是说它是通过怎样的中间过程达到效果的?我们觉得有两种可能性最大:一是怀旧启动了正性情绪,正所谓“人逢喜事”也就格外给力。二是怀旧启动了人们的同情心。
第二,汶川地震对于我们中国人有着格外的意义,因此可能使得这一基金会有了特殊性,那么基于此的捐赠行为能否推广到其他更为一般的捐赠情境下呢?
针对这些疑问,我们又设计了进一步的实验。首先,我们在诱发怀旧情绪后,测量了参与者此时的一些情绪状态,并计算了正性情绪以及同情这两类情绪的得分。
其次,在测量捐赠行为上我们使用一个虚拟的叫做“柠檬田”的基金会,而该基金会致力于改善省内边远贫困地区儿童的教育与成长环境。实验的结果又再一次印证了我们之前的假设:即怀旧会增加人们的捐赠意愿。
此外,对于怀旧对捐赠行为的作用机制,实验的结果更为支持是怀旧启动了同情心,从而使得捐赠行为增加的假设。
怀旧真的让人更善良!
虽然看来已有实验结果对假设的证明是比较积极的。但我们还在担心一件事,就是:我们的结果在多大程度上能复制到现实生活中去呢?也就是说在真实的捐赠情境下怀旧的效应还会出现呢?
但是怎么在真实的捐赠情境下操纵人们的怀旧情绪并测量人们真实的捐赠行为呢?在我们想了好多天后,周老师提了两个极具创意的点子:第一,把怀旧的操纵容纳入慈善基金会的广告里;第二,测量实验参与者将我们给予其实验报酬中的多少捐给了我们虚拟的慈善基金会。
就这样,在接下来的一个实验中,我们在慈善基金会的宣传页中使用了两种不同的广告语,一种是基于过去的:那些日子——重建孩子们美好的回忆(即怀旧条件);一种是基于未来的:就是现在——给孩子们一个美好的明天(即控制条件)。令我们振奋的是在这个更为逼真的捐赠环境下,怀旧条件依然导致了参与者更多的捐赠行为。
怀旧不是一首悲伤的歌
这里我们关于怀旧的故事可能暂告一段落,但我相信怀旧的故事绝不会止步于此。无论怎样,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怀旧并不是一味地唱着悲情的故事,让我们沉湎于过去无法自拔,而是充满阳光地载着我们驶向春天。
又是一年毕业季将至,也许当我们和老同学在觥筹交错之间缅怀“那些年”时,也正是我们慷慨解囊帮助他人的绝好机会。那么,赶快搭乘怀旧号时光机,让更多的人享受同样的美好吧!
第四篇:动员全社会力量形成强大合力.
动员全社会力量形成强大合力
——十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一代又一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时代的要求、历史的重托、人民的期望,是全党全社会共同的重大任务,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要把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形成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强大合力。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贯彻落实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把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确保党和人民的事业兴旺发达的战略任务,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一项重要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领导,鼓实劲、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把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动员起来,把社会各方面的资源整合起来,使它们充分发挥作用、密切配合,形成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这就要求社会各个方面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承担具体责任,共同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按照中央要求,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统一规划,组织协调,具体指导和督促检查。各级宣传、教育等党政有关职能部门和共青团等群团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责任,要按照分工协作的要求,认真担负起各自应尽的职责,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做好工作。各高校要切实担负起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责任,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团齐抓共管、全体教职员工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工作机制。高校所有教师都担负着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都要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率先垂范,自觉承担起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神圣职责。
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树立、思想品质的培育、道德情操的培养、文明习惯的养成、美好心灵的塑造,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共同支持,需要营造健康向上的良好社会环境,特别是要大力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舆论环境、校园周边环境。宣传、理论、新闻、文艺、出版等部门和机构要增强社会责任感,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坚持弘扬主旋律,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为大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各地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要对大学生集体参观实行免票。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要鼓励和支持面向大学生的公益性文化活动。要依法加强对学校周边文化、娱乐、商业经营活动的管理,坚决取缔干扰学校正常教学、生活秩序的经营性娱乐活动场所,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切实维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和身心健康,切实维护学校秩序和社会稳定,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保障。
第五篇: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的信仰力量
强调主义就是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
习近平2013年8月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党校、干部学院、社会科学院、高校、理论学习中心组等都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必修课,成为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宣传的重要阵地。新干部、年轻干部尤其要抓好理论学习,通过坚持不懈学习,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解决问题,坚定理想信念。
1、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的信仰力量
在信仰问题上,总书记强调三点:第一,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共产党人靠对马克思主义的充分信仰取得了革命与建设的胜利,同样,只有靠对马克思主义的充分信仰,才能赢得改革的一个又一个胜利。第二,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它包含着十分丰富的价值“维生素”。第三,革命理想高于天。没有远大理想,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也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