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机电)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2 22:25: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文(机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文(机电)》。

第一篇:论文(机电)

提要:随着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发展,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已经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利润最大化成为企业的最主要的目标之一。近年来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规模增长迅速,但建筑市场准入门槛相对较低,施工企业的数量不断增长,施工企业建筑承包市场竞争激烈,施工企业面临的“粥多僧少“的现象也是愈演愈烈,施工企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施工企业已进入微利时代,要想在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求得生存和发展,狠抓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是必由之路。本文指出了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存在的四个问题,然后从增加成本意识、健全成本体系、强化成本事前、中、后成本控制的几大方面阐述了增强施工企业成本控制的对策。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成本控制;成本控制原则 存在问题 加强控制对策

1.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原则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原则是企业成本管理的基础和核心,施工企业项目经理部在对项目施工过程进行成本控制时,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1节约的原则

节约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核心,也是成本控制的一项最主要的基本原则。一是严格执行成本开支范围、费用开支标准和有关财务制度,对施工过程中各项成本费用的支出进行了限制和监督;二是提高施工项目的科学管理水平,优化施工方案,提高生产效率;三是采取预防成本失控的技术组织措施,制止可能在施工中发生的一切浪费。

1.2动态控制原则

施工项目是一次性的,成本控制应强调项目的中间控制,即动态控制。因为施工准备阶段的成本控制只是根据施工组织设计的具体内容确定成本目标、编制成本计划、制订成本控制的方案,为今后的成本控制作好准备;而竣工阶段的成本控制,由于成本盈亏已基本成定局,即使发生了问题,也已来不及纠正。因此,施工过程阶段成本控制的好坏,对项目经济效益的高低具有关键的作用。

1.3目标管理原则

目标管理是进行任何一项管理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成本控制也应遵循这一原则,即目标设定、分解→目标的责任到位和成本执行结果→评价和修正目标,从而形成目标管理的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在实施目标管理过程中,目标的设定应切合实际,要落实到各部门、班组甚至个人;目标的责任应全面,既有工作责任,更要有成本责任。

1.4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

这是成本控制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在成本控制过程中,项目经理及各专业管理人员都负有一定的成本责任,从而形成了整个责任网络。要使成本责任得以落实,责任人应享有一定的权限,即在规定的权力范围内可以决定某项费用能否开支、如何开支,行使对项目成本的实质控制。如物资采购人员在采购材料时,应享有选择供应商的权力,以确保材料成本相对最低。最后,项目经理对各部门在成本控制中的业绩要进行定期检查和考评,要与工资、奖金挂钩,做到奖罚分明。实践证明,只有责、权、利结合,才能使成本控制真正落到实处。

2.施工项目成本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2.1项目成本意识薄弱

项目经理部,表面看起来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各司其职,但是缺乏全员的成本管理思想。如技术人员只负责技术和工程质量,为保证工程质量,采用了可行但不经济的技术措施;施工人员只负责施工生产和工程进度,为赶工期而盲目增加人员和设备;项目经理成本意识淡薄,施工项目开工前无项目成本计划,即使有,也没有重视施工组织设计中的降低成本措施等。

2.2成本管理和控制体制不健全

项目经理的“责、权、利”不落实,工程项目各部门、各岗位没有具体、明确的成本管理责任,没有真正将项目成本与项目管理人员的经济利益挂钩,没有形成完善的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体制。

2.3缺乏对项目实施全过程的成本控制

由于建筑工程的生产过程具有一次性的特点,因此项目成本控制应当不仅包含完工后的成本核算,而且其重心应当移向事前预控和事中过程控制。否则成本控制的效果将大打折扣。

2.4对质量成本缺乏管理和控制

施工项目成本控制中尚未建立起对工程项目质量成本的风险监控体系,比如企业在进行工程分包、材料采购中的压价行为,会使分包单位和供应商因价格太低而造成其在施工过程中的偷工减料,而严重影响工程项目的质量,最终使得工程成本增加。

3.加强成本控制的对策

3.1增强成本控制意识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建筑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采取的是粗放式管理,企业的管理者大部分对成本管理没有较为深刻的意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特别是在清单计价与低价中标的环境下,增强成本控制意识、加强项目成本控制是施工企业盈利的关键环节。

3.1.1增强全员成本控制意识

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只有树立起全过程成本控制意识,将成本管理的观念贯彻到项目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才能真正将成本管理落到实处。推进项目成本管理,必须树立全员、全面和全过程控制的意识,成本控制不是某个人的职责,而是涉及项目各部门、各岗位人员,只有每个人都要肩负成本责任,才能真正树立起全员成本控制的观念。

3.1.2着重培养预算人员的成本控制意识

要养成与技术人员、器材人员沟通的习惯,促使预算人员熟悉项目施工方案的内容,明确不同工程施工方案对施工成本的影响,重视变更洽商内容的造价管理;要同器材部门密切联系,让器材人员掌握材料实际收入情况,目标控制情况;做好与安全管理人员的沟通,制订各种安全预案管理,并分析其对成本控制的影响。

3.1.3强化技术人员的成本控制意识

投标时技术部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要有成本控制意识。施工组织设计内容要详细、合理、经济,最好能体现出周转材料的具体用量等数据。因为清单计价的工程措施费用是以《施工组织设计》为依据进行报价的,大多数情况下,该费用在报价时已包死,很少调整。所以投标时《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的详细与否,直接关系到措施费的多少,与目标成本的准确性有必然联系。

3.2健全成本控制管理体系

3.2.1健全目标责任成本管理

制定和完善本企业的成本责任制和监督考核机制。在下达承包任务时,不仅将质量、工期、安全等控制指标写入任务书中,而且将成本控制指标也写入其中。对于完成任务较好的项目部给予合同额一定百分比的奖励;反之,对于未完成任务的项目部,应查明原因,总结教训,给予一定的处罚。

3.2.2实行全员成本控制

按照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建立项目经理、技术主管、施工员、预算员、财务及成本人员、材料员、机械管理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和其他人员的成本全员控制责任体系,并将成本目标分解落实到部门、班组及个人,防止成本控制人人有责而人人不管。同时配以相应的考核激励机制,把个人利益与施工成本相挂钩,狠抓责任落实。

3.2.3实行全过程动态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工作应随着项目施工进展的各个阶段连续进行,既不能疏漏,又不能时紧时松,应使施工成本自始至终置于有效的控制之下。根据各个阶段的特点,施工企业必须建立工程投标、施工准备、施工、竣工和保修等阶段的全过程成本控制体系,实施成本的动态控制,包括目标成本确定、编制成本计划、制订成本控制方案,成本控制偏差分析与应对措施等。

3.2.4加强风险防范措施

清单模式下承包人要承担价格风险,清单报价体现的是施工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其中分部分项反映出生产者(施工企业)的实际消耗成本,而不再是定额模式下的预算成本;措施项目反映出生产者(施工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应对清单环境,施工企业尽快形成自己的企业定额,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加强风险防范措施,降低风险对成本控制的负面影响尤为重要。

3.3加强成本事前控制——目标成本测算

3.3.1强化投标评审的成本控制作用

为了中标,施工企业把标价越压越低,有的甚至不顾成本而盲目压低报价,进行恶性竞争,产生很多

中标即亏的案例。为了避免这种事件的发生,在投标前,施工企业必须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测算预测项目的目标成本,做好投标评审工作,进行理性投标。不要把盈利手段寄托于一些不太现实以及不正当的渠道上,要从制度上规范各项目投标单位,没有特殊情况,严禁投标报价低于预测成本,避免中标就亏损项目的产生。

3.3.2中标后的目标成本测算

3.3.2.1首先,工程中标后要对工程的实体工程量和单价进行复核。重点应放在对项目影响大的关键部位-、重要工序、工程数量大、在总造价中所占比例大的项目或材料,如结构施工中的混凝土、钢筋、二次结构砌体等。复核后的工程量作为目标成本测算的依据,使目标成本更客观、实际,真正起到过程控制依据的作用。

3.3.2.2其次,根据项目合同条款、施工条件、复核后的工程量以及各种材料的市场价格等因素,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制订目标成本0.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要结合施工条件及企业自身施工技术水平,在不断优化施工技术方案和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并通过工料机消耗分析和制定节约措施之后来确定,并作为制定目标成本的依据。在做目标成本前,成本确定部门首先应与技术部门进行沟通,了解现场施工情况,确定有利的施工方案,对于施工方案不符时应及时调整,以达到正确确定目标成本的目的。在编制项目目标成本时,对那些用量大,单价高的工程重点进行量、价符合。对那些市场价明显高于中标价的分项工程应尽早与技术人员进行沟通,确定避免亏损的方案。例如,我公司某项目在复合时发现混凝土工程量比投标量多1 05.9m3。分析各标号混凝土工程量的特点发现一般工程用量较多的C3 O预拌混凝土用量较少,而C2 5预拌混凝土用量较多。多数混凝土搅拌站在报价时根据以往经验会把C30预拌混凝土报的较高,而其他一般用量相对较少的混凝土报价降低。利用这一特点在混凝土询价过程中尽量压低C25预拌混凝土的价格,以达到最终总价较低的目的,取得更大的利润。

3.4强化事中成本控制——成本计划执行过程中的管理

成本计划执行过程,实际上就是工程项目从开工到竣工的生产全过程,主要内容包括人工消耗控制、生产资料耗费控制和现场施工进度、质量、安全的控制,以及其他管理费用的控制等内容。

3.4.1人工费控制

根据目前的报价情况,不论是哪种计价方式(清单或是预算定额),人工费收入与支出相比都是亏损的。要想控制好现场实际发生的人工费,首先要选好劳务队伍,与其签订尽可能完善的劳务分包合同,合同的签订应详细、严谨、奖罚分明,而且应在合同中写明承包范围,将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及零星用工等在劳务费中包干处理,尽量杜绝合同外用工发生。对分包项目结算,严格按分包合同执行--各专业分项工程都需经过各责任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结算。

要组织好施工流水作业,尽量避免因总包方组织不力发生窝工和零星用工,对于隔墙板、防火门、内墙面刮腻子、刷涂料、外立面保温等项目,应尽可能多的做到由材料厂家负责施工,然后按图纸用量进行结算,这样做既能避免材料上的浪费,又减少了劳务分包中人 工费,起到减少人工费亏损的目的。

对于结构和装修都由总包一个单位承建的工程,通过劳务公开招标,将结构工程、二次结构及装修工程都发包给同一支素质较高的劳务队,这种做法可以减少以往结构施工队伍和装修施工队伍在交接过程中互相扯皮、推诿,以至产生额外费用的几率,为工程顺利进行及项目结算打下良好基础,同时也降低了工程成本支出。

3.4.2生产资料耗费控制

加强材料管理是施工成本控制的重要环节,一般工程项目,材料成本占建筑工程造价的60%一70%左右;如果忽视材料管理,施工成本控制就无从谈起,材料管理必须是全方位、全过程管理,必须从现场使用上下功夫。

3.4.2.1材料消耗量控制(以钢筋为例)

通过现场实践发现,控制钢筋使用量远远比找钢筋价差带来更大的收益,在条件允许情况下,想方设法节省钢筋用量至关重要。要做到节省钢筋用量,首先要熟悉工程图纸,根据图示钢筋尺寸,周密计算工程主要用筋的数量,并以此为依据合理进料,避免钢筋从进料开始就有浪费。第二步要和设计、监理主动沟通,对于施工难度大的项目,尽可能提出合理化建议,修改、完善施工图纸,达到既降低施工难度又节省钢筋用量的目的。第三步要细化施工现场管理,对钢筋从加工制作到现场绑扎的每一环节都要严格监控,对长度大于O.3米的钢筋进行加工利用,做成构造钢筋,尽可能避免浪费现象,使钢筋损耗控制在2%以内。对于施工现场与钢筋加工厂不在同一地点而且钢筋的运输时间都在夜晚的工程,更要做好钢筋的管理工作。为了防止钢筋在运输途中丢失,每次从加工厂运到现场的钢筋都要有现场管理人员及劳务队人员一起负责压运,保证钢筋运输的安全。某工程通过项目部全体人员共同努力,钢筋用量比图纸用量节约了1 50吨左右,约合人民币60余万元。

3.4.2.2周转材料的管理

根据施工方案,详细计算周转材料用量,并传递给器材部门、劳务队,让劳务队在每一个施工流水段自己再计算一次,然后同总包企业计算的工程量进行核对,这样就能最大限度的控制超用量提取租赁材料,避免了劳务队伍为施工方便,加大提取周转材料量,造成周转材料多余部分积存现象,从而增加租赁费用。在租赁材料时,劳务队要派专人同器材部门人员一起去租赁站清点材料数量,双方确认后直接交于劳务队管理,并签字认可;在劳务合同中应明确“施工现场周转材料出现丢失、损坏现象,所产生的费用全部由劳务队承担。”这样的文字约束也可使劳务企业的管理水平逐渐提高。

3.4.2.3材料价格的控制(以钢筋为例)

钢筋价格的波动是非常巨大的,而且比较难以准确预测,为了规避钢筋价格风险,工程中可以采取的方法有:

一、主动预测未来的钢筋价格走势,根据投标期的钢筋价格和施工期的钢筋价格进行对比,参照企业的材料部门平时对市场价格的收集、分析和预测与业主签订协议;

二、在主动预测未来的价格趋势基础上,及时与业主进行沟通,采取参照施工期市场价,分阶段确认钢筋采购价的方式,避免钢筋价格风险,也是比较常用的方法之一。

3.4.3机械设备成本控制

设备管理部门要根据工程质量、进度和设备能力的要求,合理配备机械及外租机械设备,如塔吊、吊车、砼输送泵、施工电梯等,分别采取按台班,按工作量或包月等不同的租赁形式进行租用。要按油料消耗定额进行抽查,并科学安排机械设备的进、退场时间,做到合理调度和充分利用,提高设备利用率。对于自备小型机具,也要合理使用,减少机具在施工现场的闲置。对于所有的施工机械设备应建立日常定期保养和检修制度,确保机械设备的完好,杜绝机械事故发生,努力降低机械使用成本。如在某项目的塔吊租用过程中,投标选用型号为FO/2 3B的塔吊,市场价进出场费、月租费为34000元。经过项目部技术部门研究,综合考虑吊运材料、机具远近及重量的因素,本着满足工程需要为原则,确定使用型号为QTZ50 1 5的塔吊。经过器材部门询价对比,其进出场费、月租费为2 5000元。按施工进度计划,塔吊使用周期是5个月。显而易见,优化后的《施工组织设计》使塔吊租赁费大约节约54000元。

3.4.4其他直接费、间接费的控制

其他直接费是指施工过程中发生的材料二次搬运费、临时设施摊销费、工具用具使用费、检验实验费、场地清理费等费用。这些费用具有较大的伸缩性,有些可能发生,有些可能不发生。就施工企业而言,发生较多的是临时设施、工具用具、检验实验和场地清理等费用,对这些费用的控制,公司要有明确的管理制度,项目部也应有具体的管理措施。间接费用项目繁多,包括管理人员的工资、工资性补贴、办公费、差旅费、劳动保护费、上级管理费以及其他费用。稍微放松,极易失控,因此要精简项目机构,避免人浮于事;行政办公用品,一律要有计划采购,要登记使用;项目机构的设置要根据工程规模大小和工程难易等程度,按照组织设计原则,因事设职、因职选人、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最好选择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降低管理人员的费用;严格控制项目招待费,所有票据的报销必须符合相关的管理规定。

3.4.5加强施工组织管理

工程项目开工时,认真做好图纸会审工作,_及时调整和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细化、优化,科学划分流水段,选择适合的施工机具,编制出技术上先进,工艺上合理,组织上精干的施工方案,满足施工的同时又具经济性。合理调度周转材料,精心布置现场平面图;合理分配工作面,既能加快工程进度,又能确保工程质量。项目部管理人员要严格按照合同条款约定施工,使主管质量、安全、进度,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责任到人。按合同约定按时编制进度计划和进度款申请表。对于工程变更,应及时、主动出具工程变更联系单并请监理、甲方签证工程量及价款。由于不可抗力影响,导致工程停工应及时进行工期签证。由于开发商原因造成工期延误及损失,应及时办理书面签证手续。.因此,加强企业管理是成本计划执行过程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

3.4.6强化安全事故的预防及措施

施工安全事故对项目成本影响极大,绝不应把搞好安全生产单纯看作技术性工作,必须从思想上、组织上、制度上、技术上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安全事故对项目成本控制的影响。安全工作要以预防为主,注重消除事故隐息。首先是项目部领导要重视,纠正“只管生产,不管安全;只抓进度,不抓安全“等错误倾向;其次要加强对职工进行安全生产的教育,使每个职工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三是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真正做到“安全生产,人人有责";四是要坚持安全生产教育制度,提高安全生产的执行力,要坚持安全生产检查制度,通过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五是制订切实可行的安全技术措施,提高安全规范的操作水平;六是要有改善劳动条件和作业环境的技术措施,做到施工现场整洁有序,安全设施齐备等;最后是要建立安全事故处理应急预案制度,事故发生后,要及时采用最有效的处理方案,并应认真吸取教训,防止同类事故重复发生。

3.5五、抓好事后成本控制——竣工结算阶段的成本控制

在竣工验收阶段,应抓好每个单项工程和整个项目的竣工结算工作,当整个项目完工后,应按合同约定,及时组织项目部有关人员召开结算准备会,核实项目发生的实际成本,分析目标责任成本的执行情况,加强工程变更、索赔工作的资料收集、数据整理及实际施工工程计量工作,充分发挥争产创效的潜能。在办理工程竣工结算时,各业务部门的工作必须要交圈,工作能相互协调、配合,预算人员必须与财务人员进行认真全面的核对,相互补正,以免漏项,确保取得工程结算收入;财务人员应扎扎实实进行材料及固定资产的清理,加强对应收质量保修金的收回,并及时与公司并帐,堵塞成本流失的漏动。同进做好成本的核算和分析工作,为以后新接项目提供成本控制的依据。

结论

总之,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控制对降低工程成本、改善企业经营管理、增强企业竞争能力与盈利能力、促进企业不断地自我发展与完善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加强施工成本控制是每个施工企业的必修课。

第二篇:机电论文

机电一体化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摘 要] 讨论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对于改变整个机械制造业面貌所起的重要作用,并说明其在钢铁中的以及趋势。

[关键词] 机电一体化 技术 应用

1.0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

机电一体化是机械、微、控制、机、信息处理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其发展和进步有赖于相关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其主要发展方向有数字化、智能化、模块化、化、人性化、微型化、集成化、带源化和绿色化。

1.1 数字化

微控制器及其发展奠定了机电产品数字化的基础,如不断发展的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而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崛起,为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铺平了道路,如虚拟设计、计算机集成制造等。数字化要求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软件具有高可靠性、易操作性、可维护性、自诊断能力以及友好人机界面。数字化的实现将便于远程操作、诊断和修复。

1.2 智能化

即要求机电产品有一定的智能,使它具有类似人的逻辑思考、判断推理、自主决策等能力。例如在CNC数控机床上增加人机对话功能,设置智能I/O接口和智能工艺数据库,会给使用、操作和维护带来极大的方便。随着模糊控制、神经网络、灰色、小波理论、混沌与分岔等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开辟了广阔天地。

1.3 模块化

由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种类和生产厂家繁多,研制和开发具有标准机械接口、动力接口、环境接口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单元模块是一项复杂而有前途的工作。如研制具有集减速、变频调速电机一体的动力驱动单元;具有视觉、图像处理、识别和测距等功能的电机一体控制单元等。这样,在产品开发设计时,可以利用这些标准模块化单元迅速开发出新的产品。

机电一体化毕业论文

绪论

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不同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导致了工程领域的技术革命与改造。在机械工程领域,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向机械工业的渗透所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使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机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工业生产由“机械电气化”迈入了“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发展阶段。

一、机电一体化概要

机电一体化是指在机构得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电子技术,将机械装置与电子化设计及软件结合起来所构成的系统的总称。

机电一体化发展至今也已成为一门有着自身体系的新型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但发展,还将被赋予新的内容。但其基本特征可概括为:机电一体化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综合运用机

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测控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信息变换技术以及软件编程技术等群体技术,根据系统功能目标和优化组织目标,合理配置与布局各功能单元,在多功能、高质量、高可靠性、低能耗的意义上实现特定功能价值,并使整个系统最优化的系统工程技术。由此而产生的功能系统,则成为一个机电一体化系统或机电一体化产品。

因此,“机电一体化”涵盖“技术”和“产品”两个方面。只是,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基于上述群体技术有机融合的一种综合技术,而不是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以及其它新技术的简单组合、拼凑。这是机电一体化与机械加电气所形成的机械电气化在概念上的根本区别。机械工程技术有纯技术发展到机械电气化,仍属传统机械,其主要功能依然是代替和放大的体力。但是发展到机电一体化后,其中的微电子装置除可取代某些机械部件的原有功能外,还能赋予许多新的功能,如自动检测、自动处理信息、自动显示记录、自动调节与控制自动诊断与保护等。即机电一体化产品不仅是人的手与肢体的延伸,还是人的感官与头脑的眼神,具有智能化的特征是机电一体化与机械电气化在功能上的本质区别。

二、机电一体化的发展状况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3个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前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称为初级阶段。在这一时期,人们自觉不自觉地利用电子技术的初步成果来完善机械产品的性能。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战争刺激了机械产品与电子技术的结合,这些机电结合的军用技术,战后转为民用,对战后经济的恢复起了积极的作用。那时研制和开发从总体上看还处于自发状态。由于当时电子技术的发展尚未达到一定水平,机械技术与电子技术的结合还不可能广泛和深入发展,已经开发的产品也无法大量推广。

20世纪70~80年代为第二阶段,可称为蓬勃发展阶段。这一时期,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微型计算机的迅猛发展,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基础。这个时期的特点是:①mechatronics一词首先在日本被普遍接受,大约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比较广泛的承认;②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品得到了极大发展;③各国均开始对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品给以很大的关注和支持。

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向智能化方向迈进的新阶段,机电一体化进入深入发展时期。一方面,光学、通信技术等进入了机电一体化,微细加工技术也在机电一体化中崭露头脚,出现了光机电一体化和微机电一体化等新分支;另一方面对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建模设计、分析和集成方法,机电一体化的学科体系和发展趋势都进行了深入研究。同时,由于人工智能技术、神经网络技术及光纤技术等领域取得的巨大进步,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开辟了发展的广阔天地。这些研究,将促使机电一体化进一步建立完整的基础和逐渐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

我国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在这方面研究和应用。国务院成立了机电一体化领导小组并将该技术列为“863计划”中。在制定“九五”规划和2010年发展纲要时充分考虑了国际上关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动向.三、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回复:机电一体化毕业论文

机电一体化是集机械、电子、光学、控制、计算机、信息等多学科的交叉综合,它的发展和进步依赖并促进相关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因此,机电一体化的主要发展方向如下:

智能化

智能化是21世纪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人工智能在机电一体化建设者的研究日益得到重视,机器人与数控机床的智能化就是重要应用。这里所说的“智能化”是对机器行为的描述,是在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吸收人工智能、运筹学、计算机科学、模糊数学、心理学、生理学和混沌动力学等新思想、新方法,模拟人类智能,使它具有判断推理、逻辑思维、自主决策等能力,以求得到更高的控制目标。诚然,使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与人完全相同的智能,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但是,高性能、高速的微处理器使机电一体化产品赋有低级智能或人的部分智能,则是完全可能而又必要的。

3.2模块化

模块化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工程。由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种类和生产厂家繁多,研制和开发具有标准机械接口、电气接口、动力接口、环境接口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单元是一项十分复杂但又是非常重要的事。如研制集减速、智能调速、电机于一体的动力单元,具有视觉、图像处理、识别和测距等功能的控制单元,以及各种能完成典型操作的机械装置。这样,可利用标准单元迅速开发出新产品,同时也可以扩大生产规模。这需要制定各项标准,以便各部件、单元的匹配和接口。由于利益冲突,近期很难制定国际或国内这方面的标准,但可以通过组建一些大企业逐渐形成。显然,从电气产品的标准化、系列化带来的好处可以肯定,无论是对生产标准机电一体化单元的企业还是对生产机电一体化产品的企业,规模化将给机电一体化企业带来美好的前程。

3.3网络化

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技术等的突出成就是网络技术。网络技术的兴起和飞速发展给科学技术、工业生产、政治、军事、教育义举人么日常生活都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各种网络将全球经济、生产连成一片,企业间的竞争也将全球化。机电一体化新产品一旦研制出来,只要其功能独到,质量可靠,很快就会畅销全球。由于网络的普及,基于网络的各种远程控制和监视技术方兴未艾,而远程控制的终端设备本身就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现场总线和局域网技术是家用电器网络化已成大势,利用家庭网络(home net)将各种家用电器连接成以计算机为中心的计算机集成家电系统(computer integrated appliance system, CIAS),使人们在家里分享各种高技术带来的便利与快乐。因此,机电一体化产品无疑朝着网络化方向发展。

3.4微型化

微型化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指的是机电一体化向微型机器和微观领域发展的趋势。国外称其为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泛指几何尺寸不超过1cm3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并向微米、纳米级发展。微机电一体化产品体积小、耗能少、运动灵活,在生物医疗、军事、信息等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微机电一体化发展的瓶颈在于微机械技术,微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加工采用精细加工技术,即超精密技术,它包括光刻技术和蚀刻技术两类。

3.5绿色化

工业的发达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一方面,物质丰富,生活舒适;另一方面,资源减少,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污染。于是,人们呼吁保护环境资源,回归自然。绿色产品概念在这

种呼声下应运而生,绿色化是时代的趋势。绿色产品在其设计、制造、使用和销毁的生命过程中,符合特定的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的要求,对生态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少,资源利用率极高。设计绿色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绿色化主要是指,使用时不污染生态环境,报废后能回收利用。

3.6系统化

系统化的表现特征之一就是系统体系结构进一步采用开放式和模式化的总线结构。系统可以灵活组态,进行任意剪裁和组合,同时寻求实现多子系统协调控制和综合管理。表现之二是通信功能的大大加强,一般除RS232外,还有RS485、DCS人格化。未来的机电一体化更加注重产品与人的关系,机电一体化的人格化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最终使用对象是人,如何赋予机电一体化产品人的智能、情感、人性显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对家用机器人,其高层境界就是人机一体化。另一层是模仿生物机理,研制各种机电一体花产品。事实上,许多机电一体化产品都是受动物的启发研制出来的。

回复:机电一体化毕业论文

四、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

机电一体化产品分系统(整机)和基础元、部件两大类。典型的机电一体化系统有:数控机床、机器人、汽车电子化产品、智能化仪器仪表、电子排版印刷系统、CAD/CAM系统等。典型的机电一体化元、部件有:电力电子器件及装置、可编程序控制器、模糊控制器、微型电机、传感器、专用集成电路、伺服机构等。这些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技术现状、发展趋势、市场前景分析从略。

五、我国发展“机电一体化”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机电一体化工作主要包括两个层次:一是用微电子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其目的是节能、节材,提高工效,提高产品质量,把传统工业的技术进步提高一步;二是开发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机电产品,促进产品的更新换代。

(一)我国“机电一体化”工作面临的形势

1.我国用微电子技术改造传统工业的工作量大而广,有难度

2.我国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加速产品更新换代,提高市场占有率的呼声高,有压力。

3.我国用机电一体化产品取代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耗能、耗水、耗材高,污染、扰民产品的责任重,有意义。在我国工业系统中,能耗、耗水大户,对环境污染严重的企业还占相当大的比重。近年来我国的工业结构、产品结构虽然几经调整,但由于多种原因,成效一直不够明显。这里面固然有上级领导部门的政出多门问题,有企业的“故土难离”“死守故业”问题,但不可否认也有优化不出理想的产业,优选不出中意的产品问题。上佳的答案早就摆在了这些企业的面前,这就是发展机电一体化,开发和生产有关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机电一体化产品功能强、性能好、质量高、成本低,且具有柔性,可根据市场需要和用户反映时产品结构和生产过程做必要的调整、改革,而无须改换设备。这是解决机电产品多品种、少批量生产的重要出路。同时,可为传统的机械工业注入新鲜血液,带来新的活力,把机械生产

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实现文明生产。

另外,从市场需求的角度看,由于我国研制、开发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历史不长,差距较大,许多产品的品种、数量、档次、质量都不能满足需求,每年进口量都比较大,因此亟需发展。

(二)我国“机电一体化”工作的任务

我国在机电一体化方面的任务可以概括为两句话:一句话是广泛深入地用机电一体化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另一句话是大张旗鼓地开发机电一体化产品,促进机电产品的更新换代。总的目的是促进机电一体产业的形成、为我国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作贡献。

总之,机电一体化技术既是振兴传统机电工业的新鲜血液和源动力,又是开启我国机电行业产品结构、产业结构调整大门的钥匙。

六、我国发展“机电一体化”的对策

(一)加强统筹安排,协调发展计划

目前,我国从事“机电一体化”研究开发及生产的单位很多。各自都有一套自己的发展策略。各单位的计划由于受各自立足点、着眼点的限制,难免只考虑局部利益,各主管部门的有关计划和规划,也有统一考虑不足,统筹安排不够的问题,同时缺少综观全局的有权威性的发展计划和战略规划。因此,建议各主管部门责成有关单位在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出统管全局的“机电一体化”研究、开发、生产计划和规划,避免开发上重复,生产上撞车!

(二)强化行业管理,发挥“协会”作用

目前,我国“机电一体化”较热,而按目前的行业划分方法和管理体制,“政出多门”是难哆的。因此,我国有必要明确一个“机电一体化”行业的统管机构,根据目前国家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的精神,以及机电一体化行业特点,我们建议,尽快加强北京机电一体化协会的建设,赋予其行业管理职能。“协会”要进一步扩大领导机构——理事会的代表层面和复盖面,要加强办公室、秘书处的建设;要通过其精明干练的办事机构、经济实体,组织“行业”发展计划、战略规划的拟制;指导行业布点布局的调整,进行发展突破口的选择,抓好重点工程的试点和有关项目的发标、招标工作„„

(三)优化发展环境、增大支持力度

优化发展环境指通过宣传群众,造成一种社会上下、企业内外都重视、支持“机电一体化”发展的氛围,如尽快为外商到我国投资发展“机电一体化”产业提供方便;尽可能为兴办开发、生产机电一体化产品的高新技术企业开绿灯;尽力为开发、生产机电一体化产品调配好资源要素等。

增大支持力度,在技术政策上,要严格限制耗电、耗水、耗材高的传统产品的发展,对未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落后产品限制强制淘汰;大力提倡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

造,对有关机电一体化技术对传统产业乾地改造,对有关技术开发、应用项目优先立项、优先支持,对在技术开发、应用中做出贡献的单位领导、科技人员进行表彰奖励等。

(四)突出发展重点,兼顾“两个层次”

机电一体化产业复盖面非常广,而我们的财力、人力和物力是有限的,因此我们在抓机电一体化产业发展时不能面面俱到、平铺直叙,而应分清主次,大胆取舍,有所为,有所不为。要注意抓两个层次上的工作。第一个层次是“面上”的工作,即用电子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在传统的机电设备上植入或嫁接上微电子(计算机)装置,使“机械”和“电子”技术在浅层次上结合。第二个层次是“提高”工作,即在新产品设计之初,就把“机械”与“电子”统一起来进行考虑,使“机械”与“电子”密不可分,深度结合,生产出来的新产品起码正做到机电一体化。

七、结语

综上所述,机电一体化的出现不是孤立的,它是许多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晶,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当然,与机电一体化相关的技术还有很多,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技术相互融合的趋势将越来越明显,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广阔发展前景也将越来越光明。

第三篇:机电论文

浅谈机电人员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作用

唐铁球

(四川恒鼎实业有限公司柏果原料部)

摘要:论文对煤矿基层电钳工人员现状经行了分析,对新形势下如何充实电钳工职工队伍,提高电钳工的素质以及电钳工的管理工作对煤矿实现安全生产的重大作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电钳工、管理、推动、发展。

众所周知,加强技术革新,加快技术进步是新形势下实施科技兴教战略的重要内容,是改善煤炭行业面貌的系统工程。那么,加强技术革新又是实现煤矿安全的前提,煤矿事故,特别是重大恶性事故的发生,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技术业务水平,管理不到位或出现漏洞而造成的。因此,加强技术培训提高电钳工的业务素质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前提。然而我国煤矿电钳工人才的匮乏,整体素质下降时一个不争的事实。据不完全统计有一些煤矿集团公司电钳工文化水平,在初中以上占20%左右。专业培训学校毕业只占10%,初中以下的占70%。所以,煤炭行业要不断强化管理,引进专业培训学校的电钳工,壮大电钳工队伍,不断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本文结合柏果原料部实际,对煤矿电钳工人员现状及解决对策及加强电钳工的管理工作在安全生产中的作用进行探讨。

一、煤矿企业电钳工人员现状及解决对策

1、人员现状及解决对策。

由于几年煤炭行业不景气,致使大量的电钳工人员离岗,本身电钳工少之又少,加上文化水平低造成了煤炭企业电钳工断层,新老交替失衡近几年虽然煤炭行业销售转暖,但“矿区太穷,矿井太险,矿工太苦”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在这种情况下,煤矿电钳工大量流失的状况并没有得到遏制。另外,对煤炭行业专业电钳工人员的培养重视不够,是导致煤矿电钳工人员匮乏的又一原因。

2、解决对策。

(1)增强专业管理,和职工的爱岗敬业精神。

一个人,尤其是一名管理人员是否有爱岗敬业精神,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他是否有搞好本职工作的动力,决定着他能否在各方面(包括专业技术素质和管理水平)得到提高,只有每一名管理机电人员都能够树立爱岗敬业精神,才能树立远大的工作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付出自己辛勤的努力,从而扎扎实实的刚好本职工作。因此,柏果原料部对下属五矿积极开展机电技术人员爱岗敬业的教育,并作为一项日常工作持之以恒。应创建以“企业是我家、矿兴我荣、矿衰我耻”等为内容的企业文化,并使之深入人心,从而,真正挺高各级管理机电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提高电钳工人员的待遇。

大中型煤矿企业在近几年对机电人员的工资待遇进行了一定的调整,但总的上涨幅度不大,与私营企业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据了解,一些私营企业,都是小投资、规模小,没有按正规的人员配置电钳工,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是非常大,电钳工极少,所以开出的工资相对来说就显得高出很多,而大中型煤矿企业在人员配置上就有根本的区别,先定岗位,在定人员,近岗位工资定级别。再有一个就是工资积极,各项技术水平过硬的优秀人才,有领导给予批准调整工资待遇。

(3)加强电钳工人员的培养教育力度

煤矿企业应当有计划从基层采掘队优秀青年中,选取文化程度较高,工作表现好的职工进行电钳工培训,利用师傅带徒弟,毕业后到煤矿工作,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才能培养出优秀的电钳工,从而获得新生力量,增强电钳工的队伍。

(4)提高电钳工的业务素质。

广泛开展传、帮、带的活动,让经验丰富的老师傅帮助新学员,在实际工作中传技术、学习经验。发扬勤、学、赶、超、工作作风和工作热情,在职工队伍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原料部每月对电钳工进行一次理论基础考试,每季度一次技术比武成绩优秀的电钳工,取前一、二、三、给以一定的奖金作为奖励。全的考试及在工作中的认真,负责,积极的电钳工,公司将作为年底评测工资的考核标准。

二、加强电钳工的管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作用。

加强电钳工人员的管理工作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前提,要做到煤矿安全生产就必须综合地运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因为,煤矿安全管理时刻存在于煤矿生产管理之中,涉及煤矿安全管理的方方面面和各个环节,而煤矿生产的过程中,电钳工的管理又十分复杂,环节众多。因此、我们必须把电钳工管理看成是煤矿安全生产的组成部分。渗透到煤矿生产管理的全过程,使煤矿生产的各个环节相互配合,相互适应,避免因某一环节发生事故面打乱正常生产秩序,甚至酿成大祸。

1、管理机构

柏果原料部对机电运输管理

机电执行总经理:机运部长;机电主管;机电矿长;机电技术员;机电队长;运输队长。

2、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是安全工作的重要措施,加强现场管理工作尤为重要,现场管理不是一个或几个人能够就能管理到位的事情,它需要全方位渗透到各部门各单位,实行层层落实,安全上不能留有死角,管理上决不允许有漏洞。

3、加强安全工作力度。

向管理要安全,实践证明,要抓好安全工作,离不开有效的监督,假如失去了监督作用,助长麻痹侥幸、违章蛮干的现象。监督不到位或流于形式,是导致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强化监督制约机制,充分发挥现场安监人员的作用。同时,必须坚持持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特别是要建立和完善各级领导和业务部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工人的岗位责任制,明确每个人的安全职责。另外,采取安全资金激励机制,通过经济杠杆,严格考核,兑现惩奖,促进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

执行的处罚必须加强,柏果原料部:机运部、安通部对各矿安全进行督查,查出的安全隐患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整改完,对重大的安全隐患当时开出罚款单进行处罚。对上次提出的安全隐患不整改的单位必须开处罚单。

4、电钳工的管理工作及人员少存在的差异。

柏果原料部下属五个矿,三月份通过煤矿质量标准检查验收和行业管理部门对各矿的检查验收的情况来看,机电方面对各矿进行比较存在有一定的差异,比如说鸡场河煤矿,机电工作是五个矿中最好的一个矿,主要有以下几点:1)是电钳工队伍稳定,人员配置合理。2)电钳工的管理,各项制度落实到位。3)领导干部带头抓现场管理,多数时间在井下现场指挥,起到了一个很好的带头作用,各项工资都有计划、稳步进行开展。所以,鸡场河工作干得好在柏果原料部走在第一的主要原因。而较差的两个矿原因有:1)电钳工人员配备不齐全,井下点多面广,工作难度大,再加上工资与其他矿相比没有什么区别,大多数电钳工人员往别的地方去了,所以,工作难度很大,各项工作任务难以完成,直接影响煤矿的安全与生产,更谈不上管理这方面的内容了,以上,加强电钳工的管理在安全生产中尤为重要。

总之,机电人员的管理应坚持以人为本,为了适应安全生产的需要,各级领导各部门一定要从生活上关心电钳工人员,从工资、待遇上,劳动强度等方面加以考虑,充分把电钳工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他们全心地投入到煤矿啊全身心建设中去,发挥聪明才智。并在企业内部加强安全技术管理工资,促进安全生产的健康发展。

作者简介:

唐铁球:1964年10月生,1981年毕业湖南煤校,在湘潭矿业三矿工作十多年,现在在六盘水恒鼎实业有限公司原料部任机电主管。多年来一直从事机电运输技术管理工作。

第四篇:机电一体化论文

东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专科毕业实习报告

专科毕业实习报告

学生:赵树满

学习中心:河北唐山丰南奥鹏学习中心 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 层次:高起专

提交日期:2016年1月19日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实习报告 东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专科毕业实习报告

第1章绪论

1.1概述

二十一世纪,关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已成为全球性的课题,机电一体化是以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为主题,多门技术学科互相参透、互相结合的产物,是正在发展和逐渐完善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

第2章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具体内容)

机电一体化是机械、微电子、控制、计算机、信息处理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其发展和进步有赖于相关技术的进步于发展,其主要发展方向有数字化、智能化、模块化、网络化、人性化、微型化、集成化、带源化和绿色化。

2.1数字化

微控制器及其发展奠定了机电产品数字化的基础,如不断发展的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而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崛起,为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铺平了道路,如虚拟设计、计算机集成制造等。数字化要求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软件具有高可能性、易操作性、可维护性、自诊断能力以及友好人机界面。数字化的实现将便于远程操作、诊断和修复。

2.2智能化 东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专科毕业实习报告

即要求机电产品有一定的智能,使它具有类似人的逻辑思考、判断推理、自主决策等能力。例如在CNC数控机床上增加人机对话功能,设臵智能I/O接口和智能工艺数据库,会给使用、操作和维护带来极大的方便。随着模糊控制、神经网络、灰色理论、小波理论、混沌与分叉等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开辟了广阔天地。

2.3模块化

由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种类和生产厂家繁多,研制和开发具有标准机械接口、动力接口、环境接口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单元模块是一项复杂而有前途的工作。如研制具有集减速、变频调速机电一体的动力驱动单元;具有视觉、图像处理、识别和测距等功能的机电一体控制单元等。这样,在产品开发设计时,可以利用这些标准模块化单元迅速开发出新的产品。

2.4网络化

由于网络的普及,基于网络的各种远程控制和监视技术方兴未艾。而远程控制的终端设备本身就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现场总线和局域网技术使家用电器连接成以计算机为中心的计算机集成家用电器系统,使人们在家里可充分享受各种高技术带来的好处,因此,机电一体化产品无疑应朝网络化方向发展。东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专科毕业实习报告

2.5人性化

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最终使用对象是人,如何给机电一体化产品赋予人的智能、情感和人性显得愈来愈重要,机电一体化产品除了完善的性能外,还要求在色彩、造型等方面与环境相协调,使用这些产品,对人来说还是一种艺术享受,如家用机器人的最高境界就是人机一体化。

2.6微型化

微型化是精细加工技术发展的必然,也是提高效率的需要。微机电系统(Micro Electronic Mechanical Systems,简称MEMS)是指可批量制作的,集微型机构、微型传感器、微型执行器以及信号处理和控制电路,直至接口、通信和电源等于一体的微型器件或系统。自1986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研制出第一个医用微探针,1988年美国加州大学Berkeley分校研制出第一个微电机以来,国内外在MEMS工艺、材料以及微观机理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多的进展,开发出各种MEMS器件和系统,如各种微型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微加速度计、微触觉传感器),各种微构件(微膜、微梁、微探针、微连杆、微齿轮、微轴承、微泵、微弹簧以及微机器人等)。

2.7集成化

集成化既包含各种技术的互相渗透、互相融合和各种产品不同东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专科毕业实习报告

结构的优化与复合,又包含在生产过程中同时处理加工、装配、检测、管理等多种工序。为了实现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自动化与高效率,应使系统具有更广泛的柔性。首先可将系统分解为若干层次,使系统功能分散,并使各部分协调而又安全的运转,然后在通过软、硬件将各个层次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其性能最优、功能最强。

2.8带源化

是指机电一体化产品自身带有能源,如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和大容量电池。由于在许多场合无法使用电能,因而对于运动的机电一体化产品,自带动力源具有独特的好处。带源化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发展方向之一。

2.9绿色化

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变化,在物质丰富的同时也带来资源减少、生态环境恶化的后果。所以,人们呼唤保护环境,回归自然,实现可持续发展,绿色产品概念在这种呼声中应运而生,绿色产品是指低能耗、低耗材、低污染、舒适、协调而可再生利用的产品。在其设计、制造、使用和销毁时应符合环境和人类健康的要求,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绿色化主要是指在其使用时不污染生态环境,产品寿命结束时,产品可分解和再生利用。东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专科毕业实习报告

第3章机电一体化技术在钢铁企业中应用

在钢铁企业中,机电一体化系统是以微处理机为核心,把微机、工控机、数据通讯、显示装臵、仪表等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采用组装合并方式,为实现工程大系统的综合一体化创造有利条件,增强系统控制精度、质量和可靠性。机电一体化技术在钢铁企业中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3.1智能化控制技术(IC)

由于钢铁工业具有大型化、高速化和连续化的特点,传统的控制技术遇到了难以克服的困难,因此非常有必要采用智能控制技术。智能控制技术主要包括专家系统、模糊控制和神经网络等,智能控制技术广泛应用于钢铁企业的产品设计、生产、控制、设备与产品质量诊断等各个方面,如高炉控制系统、电炉和连铸车间、轧钢系统、炼钢、连铸、轧钢综合调度系统、冷连轧等。

3.2分布式控制系统(DCS)

分布式控制系统采用一台中央计算机指挥若干台面向控制的现场测控计算机和智能控制单元。分布式控制系统可以是两级的、三级的或更多级的。利用计算机对生产过程进行集中监视、操作、管理和分散控制。随着测控技术的发展,分布式控制系统的功能越来越多。不仅可以实现生产过程控制,而且还可以实现在线最优化、东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专科毕业实习报告

生产过程实时调度、生产计划统计管理功能,成为一种测、控、管一体化的综合系统。是当前大型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主要潮流。

3.3开放式控制系统(OCS)

开放控制系统是目前计算机技术发展所引出的新的结构体系概念。“开放”意味着对一种标准的信息交换规程的共识和支持,按此标准设计的系统,可以实现不同厂家产品的兼容和互换,且资源共享。开放控制系统通过工业通信网络使各种控制设备、管理、决策的集成,通过现场总线使现场仪表与控制室的控制设备互联,实现测量与控制一体化。

3.4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钢铁企业的CIMS是将人与生产经营、生产管理以及过程控制连成一体,用以实现从原料进厂,生产加工到产品发货的整个生产过程全局和过程一体化控制。目前钢铁企业以基本实现了过程自动化,但这种“自动化孤岛”式的单机自动化缺乏信息资源的共享和生产过程的统一管理,难以适应现代钢铁生产的要求。未来钢铁企业竞争的焦点是多品种、小批量生产,质优价廉,及时交货。为了提高生产率、节能降耗、减少人员及现有库存,加速资金周转,实现生产、经营、管理整体优化,关键就是加强管理,获取必须的经济效益,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东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专科毕业实习报告

3.5现场总线技术(FBT)

现场总线技术是连接设臵在现场的仪表与设臵在控制室内的控制设备之间的数字式、双向、多站通信链路。采用现场总线技术取代现行的信号传输技术,就能使更多的信息在智能化现场仪表装臵与更高一级的控制系统之间在共同的通信媒体上进行双向传送。通过现场总线连接可省去66%或更多的现场信号连接导线。现场总线的引入导致DCS的变革和新一代围绕开发自动化系统的现场总线化仪表,如智能变送器、智能执行器、现场总线化检测仪表和现场就地控制站等的发展。

3.6交流传动技术

交流传动技术在钢铁工业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交流调速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由于交流传动的优越性,电气传动技术在不久的将来由交流传动全面取代直流传动,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复杂的矢量控制技术实用化得以实现,交流调速系统的调速性能已达到和超过直流调速水平。现在无论大容量电机或中小容量电机都可以使用同步电机或异步电机实现可逆平滑调速。交流传动系统在轧钢生产中一出现就受到用户的欢迎,应用不断扩大。东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专科毕业实习报告

第4章总结

综上所述,经过20多年的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热门、最重要的技术发展方向之一,并影响到几乎全部的工业行业。可以说,从军事到经济、从生产到生活、从简单的日用消费品生产到复杂的社会生产和管理系统,机电一体化技术几乎达到无所不在、无孔不入的地步。

致谢

谢谢学校三年来给予我的教导和莫大的帮助,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工作的过程中都教会了我许多许多。在学校和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也慢慢地学到了很多知识,不管是专业知识还是其它方面的知识,衷心的感谢学校感谢老师!

第五篇:机电一体化论文

浅谈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

摘 要:本文讨论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概念以及对于改变整个机械制造业面貌所起的重要作用,并说明其在钢铁工业中的应用以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 机电一体化 技术 应用

(一)机电一体化的含义

“机电一体化”在国外被称为Mechatronics是日本人在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来的,它是用英文Mechanics的前半部分和Electron-ics的后半部分结合在一起构成的一个新词,意思是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的有机结合。

这一名称已得到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的承认,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习惯上把它译为机电一体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又称为机械电子技术,是机械技术、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有机结合的产物。

一、机电一体化技术基本概念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在微型计算机为代表的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向机械工业领域迅猛渗透,机械电子技术深度结合的现代工业的基础上,综合应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测试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及软件编程技术等群体技术,从系统理论出发,根据系统功能目标和优化组织结构目标,以智力、动力、结构、运动和感知组成要素为基础,对各组成要素及其间的信息处理,接口耦合,运动传递,物质运动,能量变换进行研究,使得整个系统有机结合与综合集成,并在系统程序和微电子电路的有序信息流控制下,形成物质的和能量的有规则运动,在高功能、高质量、高精度、高可靠性、低能耗等诸方面实现多种技术功能复合的最佳功能价值系统工程技术。

二、机电一体化技术五大组成要素与四大原则:

1、五大组成要素:

一个机电一体化系统中一般由结构组成要素、动力组成要素、运动组成要素、感知组成要素、智能组成要素五大组成要素有机结合而成。((1)机械本体(结构组成要素)

是系统的所有功能要素的机械支持结构,一般包括有机身、框架、支撑、联接等。

(2)动力驱动部分(动力组成要素)

依据系统控制要求,为系统提供能量和动力以使系统正常运行。

(3)测试传感部分(感知组成要素)

对系统的运行所需要的本身和外部环境的各种参数和状态进行检测,并变成可识别的信号,传输给信息处理单元,经过分析、处理后产生相应的控制信息。

(4)控制及信息处理部分(职能组成要素)

将来之测试传感部分的信息及外部直接输入的指令进行集中、存储、分析、加工处理后,按照信息处理结果和规定的程序与节奏发出相应的指令,控制整个系统有目的的运行。

(5)执行机构(运动组成要素)

根据控制及信息处理部分发出的指令,完成规定的动作和功能。

2、机电一体化四大原则:

构成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五大组成要素其内部及相互之间都必须遵循结构耦合、运动传递、信息控制与能量转换四大原则。

(1)接口耦合:

两个需要进行信息交换和传递的环节之间,由于信息模式不同(数字量与模拟量,串行码与并行码,连续脉冲与序列脉冲等)无法直接传递和交换,必须通过接口耦合来实现。而两个信号强弱相差悬殊的环节之间,也必须通过接口耦合后,才能匹配。变换放大后的信号要在两个环节之间可靠、快速、准确的交换、传递,必须遵循一致的时序、信号格式和逻辑规范才行,因此接口耦合时就必须具有保证信息的逻辑控制功能,使信息按规定的模式进行交换与传递。

(2)能量转换:

两个需要进行传输和交换的环节之间,由于模式不同而无法直接进行能量的转换和交流,必须进行能量的转换,能量的转换包括执行器,驱动器和他们的不同类型能量的最优转换方法及原理。

(3)信息控制:

在系统中,所谓智能组成要素的系统控制单元,在软、硬件的保证下,完成信息的采集、传输、储存、分析、运算、判断、决策,以达到信息控制的目的。对于智能化程度高的信息控制系统还包含了知识获得、推理机制以及自学习功能等知识驱动功能。

(4)运动传递:

运动传递使构成机电一体化系统各组成要素之间,不同类型运动的变换与传输以及以运动控制为目的的优化。

三、自动化技术:

所谓自动化技术,是指人类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和方法来代替人去完成各种测试、分析、判断和控制工作,以现实预期的目标、功能。一个自动化系统通常由多个环节要素组成,以完成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递、信息的转换、信息的处理及信息的执行等功能,最后实现自动运行目标。

(二)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

机电一体化是机械、微电子、控制、计算机、信息处理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其发展和进步有赖于相关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其主要发展方向有数字化、智能化、模块化、网络化、人性化、微型化、集成化、带源化和绿色化。

一、数字化

微控制器及其发展奠定了机电产品数字化的基础,如不断发展的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而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崛起,为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铺平了道路,如虚拟设计、计算机集成制造等。数字化要求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软件具有高可靠性、易操作性、可维护性、自诊断能力以及友好人机界面。数字化的实现将便于远程操作、诊断和修复。

二、智能化

即要求机电产品有一定的智能,使它具有类似人的逻辑思考、判断推理、自主决策等能力。例如在CNC数控机床上增加人机对话功能,设置智能I/O接口和智能工艺数据库,会给使用、操作和维护带来极大的方便。随着模糊控制、神经网络、灰色理论、小波理论、混沌与分岔等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开辟了广阔天地。

三、模块化

由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种类和生产厂家繁多,研制和开发具有标准机械接口、动力接口、环境接口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单元模块是一项复杂而有前途的工作。如研制具有集减速、变频调速电机一体的动力驱动单元;具有视觉、图像处理、识别和测距等功能的电机一体控制单元等。这样,在产品开发设计时,可以利用这

些标准模块化单元迅速开发出新的产品。

四、网络化

由于网络的普及,基于网络的各种远程控制和监视技术方兴未艾。而远程控制的终端设备本身就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现场总线和局域网技术使家用电器网络化成为可能,利用家庭网络把各种家用电器连接成以计算机为中心的计算机集成家用电器系统,使人们在家里可充分享受各种高技术带来的好处,因此,机电一体化产品无疑应朝网络化方向发展。

五、人性化

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最终使用对象是人,如何给机电一体化产品赋予人的智能、情感和人性显得愈来愈重要,机电一体化产品除了完善的性能外,还要求在色彩、造型等方面与环境相协调,使用这些产品,对人来说还是一种艺术享受,如家用机器人的最高境界就是人机一体化。

六、微型化

微型化是精细加工技术发展的必然,也是提高效率的需要。微机电系统(Micro Electronic Mechanical Systems,简称MEMS)是指可批量制作的,集微型机构、微型传感器、微型执行器以及信号处理和控制电路,直至接口、通信和电源等于一体的微型器件或系统。自1986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研制出第一个医用微探针,1988年美国加州大学Berkeley分校研制出第一个微电机以来,国内外在MEMS工艺、材料以及微观机理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开发出各种MEMS器件和系统,如各种微型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微加速度计、微触觉传感器),各种微构件(微膜、微粱、微探针、微连杆、微齿轮、微轴承、微泵、微弹簧以及微机器人等)。

七、集成化

集成化既包含各种技术的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和各种产品不同结构的优化与复合,又包含在生产过程中同时处理加工、装配、检测、管理等多种工序。为了实现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自动化与高效率,应使系统具有更广泛的柔性。首先可将系统分解为若干层次,使系统功能分散,并使各部分协调而又安全地运转,然后再通过软、硬件将各个层次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其性能最优、功能最强。

八、带源化

是指机电一体化产品自身带有能源,如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和大容量电池。由于在许多场合无法使用电能,因而对于运动的机电一体化产品,自带动力源具有独特的好处。带源化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发展方向之一。

九、绿色化

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在物质丰富的同时也带来资源减少、生态环境恶化的后果。所以,人们呼唤保护环境,回归自然,实现可持续发展,绿色产品概念在这种呼声中应运而生。绿色产品是指低能耗、低材耗、低污染、舒适、协调而可再生利用的产品。在其设计、制造、使用和销毁时应符合环保和人类健康的要求,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绿色化主要是指在其使用时不污染生态环境,产品寿命结束时,产品可分解和再生利用。

(三)机电一体化技术在钢铁企业中应用

在钢铁企业中,机电一体化系统是以微处理机为核心,把微机、工控机、数据通讯、显示装置、仪表等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采用组装合并方式,为实现工程大系统的综合一体化创造有力条件,增强系统控制精度、质量和可靠性。机电一体化技术在钢铁企业中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智能化控制技术(IC)

由于钢铁工业具有大型化、高速化和连续化的特点,传统的控制技术遇到了难以克服的困难,因此非常有必要采用智能控制技术。智能控制技术主要包括专家系统、模糊控制和神经网络等,智能控制技术广泛应用于钢铁企业的产品设计、生产、控制、设备与产品质量诊断等各个方面,如高炉控制系统、电炉和连铸车间、轧钢系统、炼钢———连铸———轧钢综合调度系统、冷连轧等。

二、分布式控制系统(DCS)

分布式控制系统采用一台中央计算机指挥若干台面向控制的现场测控计算机和智能控制单元。分布式控制系统可以是两级的、三级的或更多级的。利用计算机对生产过程进行集中监视、操作、管理和分散控制。随着测控技术的发展,分布式控制系统的功能越来越多。不仅可以实现生产过程控制,而且还可以实现在线最优化、生产过程实时调度、生产计划统计管理功能,成为一种测、控、管一体化的综合系统。DCS具有特点控制功能多样化、操作简便、系统可以扩展、维护方便、可靠性高等特点。DCS是监视集中控制分散,故障影响面小,而且系统具有连锁保护功能,采用了系统故障人工手动控制操作措施,使系统可靠性高。分布式控制系统与集中型控制系统相比,其功能更强,具有更高的安全性。是当前大型机电一体化系统的主要潮流。

三、开放式控制系统(OCS)

开放控制系统(Open Control System)是目前计算机技术发展所引出的新的结构体系概念。“开放”意味着对一种标准的信息交换规程的共识和支持,按此标准设计的系统,可以实现不同厂家产品的兼容和互换,且资源共享。开放控制系统通过工业通信网络使各种控制设备、管理计算机互联,实现控制与经营、管理、决策的集成,通过现场总线使现场仪表与控制室的控制设备互联,实现测量与控制一体化。

四、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钢铁企业的CIMS是将人与生产经营、生产管理以及过程控制连成一体,用以实现从原料进厂,生产加工到产品发货的整个生产过程全局和过程一体化控制。目前钢铁企业已基本实现了过程自动化,但这种“自动化孤岛”式的单机自动化缺乏信息资源的共享和生产过程的统一管理,难以适应现代钢铁生产的要求。未来钢铁企业竞争的焦点是多品种、小批量生产,质优价廉,及时交货。为了提高生产率、节能降耗、减少人员及现有库存,加速资金周转,实现生产、经营、管理整体优化,关键就是加强管理,获取必须的经济效益,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美国、日本等一些大型钢铁企业在20世纪80年代已广泛实现CIMS化。

五、现场总线技术(FBT)

现场总线技术(Fied Bus Technology)是连接设置在现场的仪表与设置在控制室内的控制设备之间的数字式、双向、多站通信链路。采用现场总线技术取代现行的信号传输技术(如4~20mA,DC直流传输)就能使更多的信息在智能化现场仪表装置与更高一级的控制系统之间在共同的通信媒体上进行双向传送。通过现场总线连接可省去66%或更多的现场信号连接导线。现场总线的引入导致DCS的变革和新一代围绕开放自动化系统的现场总线化仪表,如智能变送器、智能执行器、现场总线化检测仪表、现场总线化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和现场就地控制站等的发展。

六、交流传动技术

传动技术在钢铁工业中起作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和微电子技

术的发展,交流调速技术的发展非常迅速。由于交流传动的优越性,电气传动技术在不久的将来由交流传动全面取代直流传动,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复杂的矢量控制技术实用化得以实现,交流调速系统的调速性能已达到和超过直流调速水平。现在无论大容量电机或中小容量电机都可以使用同步电机或异步电机实现可逆平滑调速。交流传动系统在轧钢生产中一出现就受到用户的欢迎,应用不断扩大。

参考文献杨自厚. 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在钢铁工业中的应用[J].冶金自动化,1994(5)2 唐立新.钢铁工业CIMS特点和体系结构的研究[J].冶金自动化,1996(4)3 唐怀斌.王俊普.林行辛.

6殷际英.芮延年.

工业控制的进展与趋势 [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1996(4)智能控制[M]. 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6钢铁工业自动化的进展与展望[J].河北冶金,1998(1)光机电一体化实用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下载论文(机电)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文(机电)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机电一体化论文

    摘要: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的目的是综合运用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各自的特长迅速设计制造一个能够经济、方便、有效、可靠的满足用户需要的系统或产品。机电一体化是当前生产机......

    机电一体化论文

    机电一体化论文题目: PLC在机电一体化生产系统中的应用学院:核技术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摘 要:可编程控制器指建立在计算机的基础......

    机电一体化论文

    机电一体化湘潭地区拥有较多的设备制造企业和电器制造企业。其中江麓机电科技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中国南方汽车湖南江滨活塞分公司限公司、湘潭煤矿机械电器有限公司、湘潭吉......

    机电一体化论文(精选五篇)

    机电一体化导论论文 我是机电XX班的XX。我从小就希望成为一名优秀的工程师,同时我的父母也希望我能出国以谋求更好的发展。所以我在高考填志愿时毫不犹豫的填了海事大学这所......

    煤矿机电设备管理论文

    煤矿机电设备管理论文文/田根据我公司煤矿的实际情况和以往的事故案例分析,当前我矿机电运输存在的主要隐患是:1、煤矿机运事故的原因剖析(1)人员管理存在问题,特种作业人员安全......

    机电一体化 论文参考题目

    《机电一体化》论文参考题目 1.论机电一体化企业的标准化管理 2.出租车计价器工作机理分析与改进 3.某模拟点名器工作机理分析与改进 4.十字路口交通灯控制系统机理分析与改......

    机电一体化论文(精选五篇)

    山东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毕业论文(设计)论文(设计)题目: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姓名唐谢伟年级09秋 专业机电一体化 学习中心 指导教师职称2011 年 9 月 11 日机......

    煤矿机电设备管理论文

    浅谈煤矿机电运输及设备管理论文 摘要 煤矿机电运输事故是矿井生产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遍布矿井的每个角落,同时也是矿井发展的因素之一。通过对煤矿机电运输中存在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