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学原理论文_《小孩不笨》2_刘雪(范文模版)
正确教育理念的缺失
——走进影片《小孩不笨》
汉本09吴淑钰 121109012
3看完影片《小孩不笨》后,我感觉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成长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学校及社会对教育的定位影响着教育的好坏;再者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态度是教育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影片中很多镜头都是很滑稽搞笑的,但是反映了教育这一链条中存在的某些问题。对教育起主要作用的有三大角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对于一个尚未毕业,刚刚走上讲台的初中语文老师,我想就这部影片结合自己的经验从三个方面谈谈我个人对于教育方面的观点。
首先谈谈家庭教育,也就是父母的教育。父母是孩子的人生中的第一位老师,对孩子的成长以及孩子的性格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影片里的某些画面就是现实中大部分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的缩影。父母的种种行为都反映了,当家长缺少一种正确教育孩子的教育理念。
孩子长大了,怎么教?尤其是对于处在叛逆期的孩子,家长又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教导呢? 霸权主义和暴力行为真的能解决问题吗?“有些孩子,打他就能考九十分,不打就考七十分。”那些“三姑六婆” 这样的话反应出当代的家长们教育方式存在一些严重的问题。
第一是父母与孩子之间缺少沟通。影片主要描述了两个家庭父母与孩子之间从“因为忙而无沟通”,到“孩子的心灵逐步走向堕落”,再到“偶然事件架起沟通的桥梁”,最后终于找回“曾经茫然、失落的心灵”。剧中的学谦、杰利为了得到父母的赞美不断地努力奋斗,但得到的却是父母的奚落,这种失落感对于现在的生活在学校中的我们都体验过。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父母没有鼓励和赞赏我们了,而是不停地管教我们,总觉得我们做得不够好,总以为他们是对的;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父母忙碌到深夜才回家,连跟我们沟通的时间也没有。当然,我们也了解父母是为了这个家而忙碌,但再怎么忙也应该抽出一点时间来陪陪我们吧,哪怕是半个小时,我们也需要你们的关心,也期待你们的赏识。如果我们因为缺乏教育而像电影中的学谦走上一条不归路,那挣来的钱又有什么意义呢?
第二是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不对。在孩子进步时,家长没有及时表扬,在孩子出现问题时也没有好好教育,只是一个劲地责怪孩子,才导致孩子一错再错。剧中曾有这样的一句说:资源放错了地方就是垃圾,垃圾放对地方就是资源。我相信每一个小孩都不笨,也希望每一个小孩如天使般快乐!在他们美好的少年时代,留下的应该是快乐的感觉,而不应该满是那些让他们觉得枯燥无味的“知识 ”。
第三是父母只看重成绩,给予孩子太多的压力。在学校,学生们被分了等级,那只是一个小学的学校,在孩子们弱小的心灵里,已经觉得,因为自己成绩不好,被分到差的班里,自己的人生已经失败了一大半。不但如此,学校的老师,大多都戴着很深的有色眼镜,成绩好的学生可以随意打骂,侮辱成绩差的学生,却没有任何惩罚;成绩差的他们,即使什么都没做,却总是被请到校长室,让被请来家长,和老师们一起责骂。他们没有机会为自己辩解,或者说即使他们说出真相,却总被认为是为了减轻惩罚而说出的谎言。
在我所任教的私立恒坤学校,这种事情也是屡见不鲜。我班上有一个叫黄钦的学生,虽然学习成绩差,但是性格内向不爱说话,在我的课堂上从来没有捣乱过,每次都在认认真真
听讲。可是他基础太差,初一的学生,连汉字都写不来几个,所以他从来都不做笔记。我了解情况之后,对他没有苛责,只是让他自己尽量多听课。可有一次,他被英语老师赶出了课堂,被罚在走廊里站着。我路过,一问他什么事,他就忍不住哭起来了。交谈之后,才了解到英语老师让大家默写单词,他旁边有几个学生故意捣乱说不会写,他却是真的一个也不会,就没写。英语老师一生气就把他赶出来了,他受委屈了。
对老师们而言,应该更注重孩子的品德而不是表面上的分数。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我们总是无奈地被这个社会的舆论和眼光牵着走。父母们谈起孩子,分数,学校,课外学习,都是他们主要的攀比话题,为了不让别人瞧不起自己,只好把这种压力,转到了孩子身上。大人们自己也意识到了,然而,几乎没有人敢逆流而行。
我觉得无论家长还是孩子,应该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万不要因为前面有石头,就停步不前,事实上,勇敢走上去,把石头搬开,就能继续走下去,就能成功。
再次说到学校的教育,也就是老师的教育。学校教育是最基本、最主要的教育形式。它在整个教育中一直占据主导的地位,其主体就是学生,以学生为本。学校教育的专门职能就是培养人。而教师,则无疑在这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教师肩负着传授知识,培养学生品德,发展学生体质的重任。如果说父母打孩子还可以理解,但学校通过全校师生的颜面鞭打孩子的暴力方法去教育学生,我觉得很残忍,我不赞同这样做。这样做也许可以令孩子吸取教训,但是你们知道吗?这样的做法同时也使孩子的心灵造成很大的伤害。其实工艺班的不是笨小孩,而是老师们认为他们是笨的,放弃了他们。在家里没得到父母的爱,在学校也挨老师骂为“烂苹果”。校长一味地重申“According to the law”,冠冕堂皇地在礼堂公开鞭打学生,在媒体前公然说校长有鞭打学生的权利。被鞭打的学生在皮肉上受到的痛是其次的,最重要的是学生的人格受到了摧残。学校是借着“校规”这个幌子对学生采取极端的惩罚手段。影片中教华文的老师大骂学生是“烂苹果”。“如果我们是烂苹果,你是我们的老师,是谁让我们烂的?”学生的回答不得不让作为老师的深思。相反,剧中一个妈妈说,为什么把苹果扔了?孩子说因为烂了。妈妈说,把烂的地方挖掉,就还是好苹果。我们应该深思:正确教育理念就应该这样灌输到每一位家长的大脑中。
我们都知道,华文老师是爱学生的,他自己出钱给学生买字典,希望学生能把华文学好;华文老师还经常帮学生们补课。可为什么在老师付出爱的实际行动时还是没得到学生们的肯定呢?是因为老师从来没肯定过学生们,成绩进步了没被表扬,成绩不好就会被骂。表扬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是鼓励学生不断向前的一种方式,很多时候,老师不要吝啬表扬学生。老师的教育目的是对的,影片中的华文老师一再强调对学生这个个体是“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只是在对待采取教育方法上并不能对应学生的特点。教育,究竟是育人,还是愚人?教育工作者,有没有好好想过?特别是小学的老师,他们的一句话,可以让一个毫不起色的孩子变成伟人,也可以让一个聪明有灵气的孩子变得精神分裂。他们是否了解自己对孩子来说,是会产生多大影响的人呢?
对于影片中的几个特殊学生,我觉得理解和鼓励才是最有效的教育方式。黄钦入学语文成绩是6分,第一次月考是10分。近十天我一直在给他补课,从最基本的拼音教起,他学的很认真,我忽然发现,他的记忆力很好,学的内容说得来八九成,可是就是不会写字,不会书面表达出来。于是我每天教他写几个字。这次期中考试,我给他定的目标是30分,问他有信心没,他低着头不说话。最后,我告诉他,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考到这个分数,他腼腆的笑了一下。昨天试卷改出来,我第一个看的就是他的试卷,得了28分,我感到很安慰很满足。
所以,老师更应该懂得怎样运用正确的教育理念去教育学生。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影片中从一个小角度反映的社会教育问题。影片中的“成才”和Tom因为凑不够钱给勒索的两个冒牌警察,想到了去抢老奶奶的项链,当他们拿着抢到的项链奔
跑时他们迷途知返了,以为回头把项链还给老奶奶就没事了。岂料引起老奶奶身边的群众的一致质疑“还了就不叫打劫吗?抢了就是抢了,把他们抓起来,交给警察”。我们都知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如果群众们能够宽容一点,宽容两个已经知错的孩子,就不会引起慌乱,就不会在慌乱中有一人死去。血的教训是如此深刻,可这悲剧是可以避免的。
我们都知道,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促进个体的发展,学生的主动发展,有个性化。”孩子们承受着太多大人施加的压力,在学校里要好好学习,成绩就是一切,回到家里还是成绩。在成人看来成绩好才是王道。如此一来,很多的孩子并不能在学习中体验到乐趣,只认为学习是对他们的一种束缚,所以会使孩子们产生厌恶学习。作为学生,厌恶学习意味着恶性循环要诞生了:因为学习成绩不好,老师看不起,父母不喜欢,所以厌学;因为厌学,所以学习成绩不好,因为成绩不好,老师更加看不起,父母变本加厉地指责,所以厌学„„
最后,家长醒悟了,懂得了孩子们需要什么—沟通和关爱。老师也醒悟了,懂得学生需要什么——肯定和鼓励。“资源,放错地方就是垃圾;垃圾,放对地方就是资源”,这很好地说明了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只要老师更多地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用正确的方式去挖掘。“天下没有教不会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同样,天下没有笨学生,只有不会了解学生的老师。当老师的口中充满了鼓励,当老师的心中充满了温爱,我想,所有的笨小孩都会有不笨的一天。
第二篇:电影《小孩不笨》教育学原理 教育意义
姓名:张宇婷
班级:数学1513 学号:201521141065
小孩不笨 观后感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好与坏对一个孩子的一生极为重要。影片的内容讲述了在新加坡,小学实行分班制,EM1是学习成绩好的班,EM2是中等成绩的,EM3则是成绩不好也是被视为最没有前途的班级。影片的三个小主角国斌、文福、Terry是EM3的学生,被所有的人认定他们是 “笨小孩”。
一个开始只懂得听妈妈话, 没有自己主见, 饭来张口的小胖子Terry;一个有绘画天赋, 却得不到任何支持的国彬;一个很讲义气, 小小年纪就担负起帮助妈妈,照顾弟弟的小男子汉文福。
在学校, 学生们被分了等级,在孩子们弱小的心灵里,已经觉得, 因为自己成绩不好, 被分到差的班里,自己的人生已经失败了一大半.不但如此, 学校的老师, 大多都戴着很深的有色眼镜, 成绩好的学生可以随意打骂, 侮辱成绩差的学生, 却没有任何惩罚;成绩差的他们, 即使什么都没做,却总是被请到校长室, 让被请来家长, 和老师们一起责骂.他们没有机会为自己辩解, 或者说即使他们说出真相, 却总被认为是为了减轻惩罚而说出的谎言。
教育、要做到尊重孩子的人格,公平的对待孩子。
影片中国彬的妈妈为了督促他学习用藤条打骂他,甚至恶言相向。然而,学习不好的孩子, 又有什么错呢? 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夺取高的分数,大人付出了高昂的金钱,付出了他们的时间、精力,可他们却没有想过,他们并不是真的为孩子们好,他们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孩子们真正需要的、真正擅长的是什么,孩子失去了天真的童年,失去了属于他们欢乐的时光。影片中的父母说“不是我们的错,是这个社会的错”。作为社会的一份子, 我们总是无奈地被这个社会的舆论和眼光牵着走。父母们谈起孩子,分数、学校,都是他们主要的攀比话题, 为了不让别人瞧不起自己,只好把这种压力,转到了孩子身上。大人们自己也意识到了,然而,几乎没有人敢站出来反对。
影片中有经验的老师对EM3班的学生放任不管教他们,而新的老师用她鼓励教育式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们重新看待学习、看待自己。教育工作者应该好好的思考,也许他们的一句话,可以让一个毫不起色的孩子变成伟人,也可以让一个聪明有灵气的孩子变得精神分裂。一个好的老师对孩子来说,是会对孩子的一生产生重大的影响的。新老师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和他们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让学生们意识到,学习并不可怕,在她的开导教育下,文福和Terry的成绩都有所提高。擅长画画的国彬,也在老师的鼓励下参加比赛,从而在比赛中获奖,得到到美国深造的机会。老师的教育改变了这些孩子的一生,若不然,他们有可能还在EM3班终日无所事事的混日子。
当看到同伴受欺负,有孩子站出来一起面对,也有孩子因为家庭压力变得对身边发生的事情置之不理。他们在共同的经历中,不断体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大人的话,什么时候该听,什么时候该经过自己的思考,作出自己的决定。影片的末尾为救国斌的母亲学校倡议学生和家长一起验血,Terry的骨髓合适,在经历许多事情之后而成长的Terry,他不顾父母的反对自己作出了决定,最终国斌的母亲得救了。戏中,让我们感动,让我们思考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无论大人还是小孩,只要相信,这个世界一定有自己有用的地方,千万不要因为前面有石头,有困难,就停步不前,勇敢走上去,把石头搬开,继续走下去。
第三篇:教育学作业《小孩不笨》
我们不是烂苹果
——观《小孩不笨2》有感
中文师范09
1王亚文
0901012031
在我看来,幸福似乎不是轻易到手的。幸福应该是我们小时候书上所读到的神奇的魔宫,有凶猛的毒龙守在入口,有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妖魔鬼怪挡住去路,要征服者一切,就非去战斗不可。
——《基督山伯爵》唐泰斯《小孩不笨2》这部电影,毋庸置疑是一部成功的喜剧片,更重要的是它是一部成功的教育电影,最重要的是电影成功地把戏剧和情感剧及教育融合于一体,看罢令人唏嘘不已。在我看来,“教育”是其中最让人深思。
一、家庭教育
帕森斯把家庭称为“制造人格的工厂”。诚然,家庭是孩子生长发育的温床,是塑造情感、性格、意志,形成健康心理健康的重要场所。
家庭环境是一个特定的社会环境,包括物质环境、文化环境和人际心理环境等,这些都会对青少年的成长起着巨大的作用。
影片中学谦、杰利两兄弟出生于中产阶级家庭,家境富裕,他们的父母皆是受过良好教育的知识分子——母亲是一家著名杂志社的资深编辑,父亲则是公司高层。虽然有着不错的物质环境,可是学谦却曾落寞地说:“这个家,看上去什么都有.其实.什么都没有......”是啊,他们的父母都太忙,太忙,忙到没时间和孩子沟通。这部影片刚开始的笑点很多,可是当看到,小杰利当选了演讲的主角,想问爸爸妈妈能不能去看自己的演出,都只能在冰箱上贴便利贴,然而小杰利的便利贴被妈妈踩在了脚下,我再也笑不出来了。再后来,小杰利为了能使爸爸妈妈看自己的演出,无意中听爸爸说:“500元,我的一小时就是你的。”小小的他开始攒钱。孩子的天性是好动喜欢玩,小杰利好不容易攒了许多“神奇宝贝”卡,那是他在做作业时也要背着爸爸悄悄玩一会的宝贝,为了攒钱,他都卖了!我可以想象他会是多么不舍,虽然导演没有在荧屏上展现,但孩子的难过与坚决,为了爸爸可以抽出一小时,为了演出时爸爸可以来......德国教育家福录贝尔说:“一个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操纵在掌权者手中,不如说握在母亲手中。”所以,家庭的结构与教育方式和家长的素质及示范作用,对孩子的成长,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影片中我记忆犹新的是父亲节的晚餐。父亲节的夜晚,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准备享受丰盛的晚餐,小杰利和哥哥都自豪地拿出了礼物。小杰利拿出一张画:一张黑黑的爸爸。然而父母没有体会到孩子礼物后的深意:父母都太忙了,每天都要加班到深夜才能回家,到家后最多只能特地打开孩子的房门看一眼准备睡觉的孩子,并没有和他们交流。小杰利只是一个三年级的小学生,正是需要父母陪伴、充满好奇和问题的年纪,却只能在思念中看爸爸沉默的黑影,这是这个年纪不该有的沉默和无奈,可妈妈不仅没有体会到,还只是责怪他:“读书就没有半撇。”同样,哥哥学谦送了剃须刀也被妈妈批评说乱花钱,难道在父母眼中,读书好的就是好孩子?只是以考试分数来评价孩子?这厢妈妈刚冲学谦说吃饭时不准用手机,那厢爸爸的手机就响了,紧接着妈妈也去接电话了,难道客户的海南鸡饭就是“大生意”?商店的打折裙子就是那么“重要的事”?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模仿的榜样,父母都是这样说一套做一套,还怎么教育孩子?这样的家庭教育无疑是非常失败的。相反的,我很欣赏那位老板娘的教育方法,她总积极地从孩子正面去看待孩子,鼓励她。或许一句“I Love You”在大人看来只是一句不痛不痒的话,可在孩子心中,却能甜一天。
二、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影片现的另一大主题。诚然,学校教育在青少年的成长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在学校的管理方式、教学活动、师生关系等方面影响得尤其明显。
符老师是学谦的华文老师很积极、敬业,他用更多的时间给学生补习,自己花钱买字典,可惜新加坡因为更西化,让本属华人一脉的新加坡人都快忘记了自己母语怎么讲,他很心痛,可是他总是把自己的焦虑转嫁到学生的身上,学生达不到他提出的要求,符老师只会气急败坏地惩罚学生,同时让师生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反观另外一位华文老师,他真诚地和学生沟通,积极地鼓励每个孩子,让他们发挥潜能,甚至抓住了孩子们的喜好,用奖励周杰伦CD的方式鼓励孩子们,很好的和学生们打成一片,也让孩子们更有激情学习,更主动积极地学习。这两位老师都是好老师,可惜符老师没有找到那把“钥匙”。
片中的一大高潮无疑是学校通过公开鞭打学生作为一种教育方式,暂且不说这会给孩子带来多大的伤害,可人性在哪里?学校一直是教书育人的神圣之地,什么时候时候成了暴力的实施地?这难道不是老师和学校的无能?背负着培养人的使命的学校,又残忍地扼杀了多少年轻有朝气的灵魂?学谦处于从幼稚到成熟的过渡期——青春期,这一时期的孩子,情绪高亢自尊心强烈,学校公开鞭打这一惩罚措施,不仅让孩子的皮肉痛,更重要的是深深伤害了他的心理,也让他在校园里被指指点点,如果校长能从孩子的角度,理解他们,唤起他们身上的“好孩子”,或许成才的父亲就不会有那样的悲剧,学校会多两个好学生,而不是社会上多了两个混混。
“有多少人关心我们为什么会迷失方向?又有谁会替我们想想,苹果为何会变烂?”这首歌出现于学谦、成才对家庭、对学校彻底失望而选择误入歧途的时候,听着这首写满了对成人世界乃至这个社会的抗拒和不满的歌,看着他们年轻、倔强的脸庞,相信无人不为之痛心。这些变坏的孩子在影片中被比喻成烂苹果,那么,从一个好苹果变成一个烂苹果,到底是谁的错?
剧中一个妈妈说,为什么把苹果扔了?孩子说因为烂了。妈妈说,把烂的地方挖掉,就还是好苹果........在影片最后,两个家庭的家长都意识到了自己的教育对孩子的伤害有多大。杰利、学谦的父母在知道小杰利偷钱的真相以及不小心看到大儿子学谦的博客中日记后,留下了痛心、惭愧的眼泪,而当小杰利举着张写着“FAMILY”的纸,对他们说“Father and Mother,I love you”时,一家人的矛盾化解,也让人潸然泪下。
“天下没有教不会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孩子。”这是成才父在临终前才觉悟的,他是个不会表达爱的粗人,可是他对孩子的爱却是伟大的,在他为保护儿子而倒下的那一幕,让人动容:父爱如山。看到成才在没有了父亲的过于安静的房间里,拿出父亲给他买的书包,我再次热泪盈眶,这一切换来了成才的成长和回头,可代价未免太过沉重。是的,天下没有教不会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父母。大人们都需要被尊重、被赞扬,更何况成长中的孩子?我对电影中的一句台词印象特备深刻“我在你们眼里就是一无是处,不管我做什么你们都觉得不好,不管我做的多好你们都觉得不够”,其实这句话道出了多少孩子的心声。最终校长明
白了“把烂苹果烂的地方挖掉就还是好苹果”的道理,重新接纳了成才。当成才代表学校在武术比赛中大方异彩,我耳边再次响起他父亲临终前的那一句“要打就打到全世界去!”,这也正应了那句话“给孩子一个机会,他会还你一个奇迹”。符老师最终也找到了打开学生心门的那把“钥匙”,就是多看这些孩子的优点,少看他们的缺点,晶晶也信心十足了不是吗?
幸福是要去战斗的,和自己、和一切阻碍,我们不是烂苹果!
第四篇:小孩不笨2 论文
《小孩不笨2》观后感
“你最后一次称赞别人是几时?你最后一次被人称赞又是几时?很久了,对吗?” ——这三句问句出现在影片《小孩不笨2》的一开始,瞬间抓住了每一个人心中那根许久未被触及的弦,让人唏嘘,让人不禁扪心自问。这部新加坡电影,毋庸置疑是一部成功的喜剧片,更重要的是它是一部成功的教育电影,最重要的是他能成功地把戏剧和情感剧及教育融进一部电影,里面有着令人捧腹的镜头,也有着令人哭泣的感情,让观众无不为之动容。
影片主要围绕两个的孩子和他们的父母、老师的故事展开。学谦、杰利两兄弟出生于中产阶级家庭,家境富裕,他们的父母皆是受过良好教育的知识分子--母亲是一家著名杂志社的资深编辑,父亲则是公司高层,表面上是多么令人羡艳的一个家庭啊!实质上他们的父母却忙于自己的事业,忙到只能用贴在冰箱上的便利贴和自己的孩子交流,多么可悲。两兄弟为了得到父母的认可而不断地努力,但等待着他们的永远是父母的奚落、指责以及无止尽的管教;学谦的朋友成才和他的父亲同学也有着严重的沟通问题,父亲出身卑微,年轻时曾误入歧途而犯下许多错误,他最不想看到的就是唯一的儿子步自己的后尘,可偏偏被父亲寄予了厚望的成才热爱武术,被认为不务正业,对此父亲却只会采用“不打不成材”的教育方式对其厉声呵斥、拳脚相加,可想而知,父子间的矛盾日益加深,一触即发。另一方面,在学校,学谦、成才的华文老师符老师是一位对学生极其认真负责的好老师,但他却用错了方式,他和上文中的父母们一样忽视了赞扬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他同样只会对这些心智尚未成熟的学生一味地提要求、指责甚至动手,在某方面可以说,他是个失败的老师。就这样,原本的好孩子在大人世界中遭遇了一次又一次的打击和伤害后,选择了对父母,对学校,彻底关上心门。
我们肆无忌惮,我们成群结党,我们目无尊长,对什么事都不满,看着我们成长,只会制造麻烦,我们就是一无是处看你又能怎样? 我们don't give a damn那看不起的眼光,我们什么都不是,我们什么都不管,我们之间为什么渐渐都没有语言? 我们之间有道墙。
第五篇:教育学角度看小孩不笨2
观《小孩不笨2》引发对家庭教育的思考
通过视频《小孩不笨2》,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许多家庭教育问题,在此,针对家庭教育现状、理念与方式作出我的理解。
中国的家庭自古有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夙愿,不少家庭父母育儿往往着眼于孩子将来有出息、有个好职业、一生能在顺境中度过。基于这种传统的企盼, 父母对孩子的责任就是让他们生活得好。若能给孩子创造最优越的生活条件, 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为此,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 除生活上加倍关心外, 父母最关心的是孩子的智育。为使孩子学习好, 能成龙成凤, 除了学习, 什么都不让孩子干。至于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对未来社会的适应能力, 以及公民意识等则很少考虑, 有的甚至不考虑。就如视频中展示出来的问题之一即家长对家庭教育给予足够重视,但教育思想极不科学。在社会交往、学习生活上的过多关注与保护致使孩子独立生活能力变差, 缺乏自立意识, 依赖性强, 做事缺乏主动性;不懂得恰当交往的技巧, 孩子人际关系处理能力不强,又怕苦怕累, 只要求别人照顾, 却缺乏同情心和帮助别人的能力;在家不知关心自己的长辈, 在外缺乏社会责任感。而家长对孩子的学业成绩与未来工作上的“过高期望”,日积月累,又使孩子对学习产生一定程度的“厌烦感”,而处于成长中的孩子也极容易养成叛逆等不良性格。
虽然已经不赞成应试教育,但应试教育的思想仍然根深蒂固。当家长对孩子的评价标准即为学习成绩标准时,且一开始的教育思想就不科学,便出现了不少家长盲目的选择教育方式,走入家庭教育的误区。教育结果便事倍功半,或者完全事与愿违。于是,家庭过渡教育现象粉墨登场,顾名思义,家庭过渡教育即家长在不适当的教养态度影响下形成的、超过子女身心发展水平和实际需要的家庭教育方式。具体指过渡参加课外班、过渡干涉、过渡保护和过渡期望等,最典型最常见的就是奉行“补习班”教育方式,即是家庭教育学校化, 表现为家长为孩子请家教辅导,剥夺孩子双休日时间进行补课,而且寒暑假也不放过,进行各种辅导班补习, 使家庭教育单纯的重复和延续学校教育的内容。此外还有“棍棒教育”方式,奉行着“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的原则,把“棍棒教育”看成灵丹妙药,只看到了将孩子“打一顿”之后的表面效果,却忽视了这种教育带给孩子一生的巨大负面影响。于是,这场没有赢家的战争便导致了家庭内部“代际关系”的紧张和孩子的逆反心理、厌学、失去自信、造成孩子说谎、报复等人格畸形等问题的产生。
继而,家长在确立“分数至上”、成绩标准为孩子好坏的评价标准之后,又一新的问题出现了,就是在我们全民高呼素质教育的同时,素质教育的水平仍然下降了或者其结果不理想了。何为素质教育呢?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与应试教育相对应。如此,我们都可以看出素质教育要求的是受教育者的全方位的学习发展,依据的是人的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但现实中各类中、高考或其他考试仍以应试成绩作为录取标准,于是,家长们奉行着以成绩为标准的家庭教育理念展开着与素质教育相背离的家庭教育方式。于是起着基础性作用的家庭教育长久的发挥着作用,孩子们就成了最忙碌的一个群体,何处有学习班、补习班,何处就存在这么这么一群忙碌的人,背着沉重的书包,带着小眼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穿梭在各个补习班之间。如此,不论素质教育口号打的多么响亮,其结果和应试教育也无本质差别。
而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便是与素质教育不相匹配的家庭教育观念与方式。由此便可看出,家庭教育以其基础性和长远性两种特性,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
此外,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孩子的言行举止、性格发展阶段都极大程度的受到家长言行的影响。视频中有一个场景是家庭晚饭中,父母刚刚教育完孩子餐桌上不允许玩游戏、打电话,然而家长转身便是自己出去打电话,试想,这样的言行不一的教育怎么会起作用呢?或者家长对孩子时常打骂,孩子的学习模仿能力是极强的,他会在不自觉中和他的同学朋友打骂,甚至发展成和父母还口对骂进行反抗,这都是家长不当的言行举止造成的,或者可以说家长对孩子错误的成长教育方式造成的严重后果。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人无信不立”,孔子的弟子曾子以具体行为实践着老师的这一学说,即长久流传的“曾子杀猪”的故事。曾子为了兑现妻子对孩子的承诺,宁杀掉顶一家人两三个月的口粮的猪也不愿孩子因父母的一时的谎言而变得不再诚实,实为曾子人格的可敬可畏之处,而其中的家庭教育观念与方式也是影响至深的,作为一个合格的家长,教育孩子就要从自己做起,做到言而有信,如此才是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真正地负责人。高尔基先生有一句教育名言:“爱自己的孩子这是母鸡都会做的事情,但是教育好他们,却是一个严重的问题!”这也正说明了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方式的重要性。孩子的问题大多是由家庭问题造成的,虽然表现在孩子身上,但根子却在成年人身上,要治孩子的“病”,父母得先“吃药”。在此,我对科学的家庭教育的观点如下:
首先,要求家长转变家庭教育观念:家长应该抛开应试教育、分数至上的思想,认清素质教育的必然性、重要性。将知识、能力、素质三者的综合发展作为教育孩子的目标。将教育的目光放长远,真正地为孩子着想,以培养未来社会需要的健康的人、爱美的人、有能力的人、有道德的人、自主的人。以科学的教育观念来确立自己正确的教育大方向。在具体教育孩子中要树立赏识教育观念,承认差异、允许失败,培养孩子正确的失败观念,而在失败中总结经验,最终从跌倒处站起来;同时孩子需要鼓励、赞扬和肯定,家长应该满足了孩子这些内心深处的需求。赏识能够增添孩子的自信心,增强孩子无所畏惧、战胜困难的勇气。此外,重视对孩子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爱因斯坦说过这样的话:“人类最重要的努力,是在我们的行为中追求道德。我们内心的安宁,甚至我们的生存,都离不开道德。只有道德行为,才能给生命美和尊严。”
其次,在教育方式上“言传身教”,上面已经提到过,“孩子的行为是父母的影子”,那么家长更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检点自己的言行,从细微的行动处教育着孩子。摒弃补习班模式、棍棒教育方式,在赏识教育观念下,家长要多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不要吝啬笑容和赞美。家长的肯定和表扬是对孩子莫大的支持和帮助,而不是把他们的愿望和理想扼杀在批评中。家长要有意识地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坚持正确的道德行为为准则,形成团结和睦的家庭气氛,建立井井有条的生活秩序,以陶冶孩子的美好情操。此外,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时要
注意时间、场合,给孩子申诉的机会,尊重孩子的自尊心,科学的引导孩子改正错误。等等。
综上,家庭教育分外重要,一旦家庭教育的观念或方式不科学不合理便会给孩子的成长造成危害性的结果,也就是说,只有家长以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正确的教育方式才能真正地“教育好”自己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