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暑期三下乡支教个人感想
暑期三下乡支教个人感想
七月的天空蔚蓝,七月的绿树幽幽,在这个七月我们山西师范大学18名志愿者和农民公子弟学校的孩子们共同度过了快乐的15天,15天里我们一起学习,一起游戏,他们欢乐的笑容一直是我们最大的欣慰。短短15天,我不知道自己带给了孩子们多少,但他们却给了我很多的感悟。
首先,我想谈谈在孩子和他们父母身上感受到的巨大社会压力,我体会到为了自己下一代在较好的环境下成长多努力都是不够的。那些家庭相对较差的孩子由于各种原因只能在教学质量较差的环境学习,而这样的环境下不论是他们的基础知识、视野见识还是性格养成都在一定程度上受了限制,与同龄孩子产生差距。如果差距无法解除,那么在他们以后的人生中差距将会更加扩大,他们的后代将继续他们的人生,这种恶性循环给他们及其父母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压力。这也是我们每个人会遇到的。在支教期间我主要负责二升三年级的孩子们,他们的班主任为我和另一位队友安排了5个学生,其中有2个在临汾市小学读书,假期来这所学校补课,还有一个来自村里的小学。在对他们进行暑假作业辅导的时候,我明显发现了他们的不同。来自村里的小孩由于自己不会说普通话,一直不和我们交流也不和其他小朋友玩,有很明显的自卑倾向。同时,他的学习习惯和基础知识的掌握与别的同学有着明显差异,他的汉字书写笔画顺序几乎全是错误的,所以字的结构写的很难看让人无法辨认,更为严重的是他虽然能知道字的部首却数不出有多少划,因此无法快速、准确的查字典,这
对他以后的学习有巨大的阻碍作用。而那两个在市小学上学的孩子,除了补课还学跳舞画画,非常自信,学习习惯相对较好,作业布局在老师的训练下非常工整漂亮。而且他们会和我们聊网络游戏,聊新型武器,这是农民公子弟学校孩子所没有的视野。那么在以后的社会竞争中,他们就相对处在了弱势的地位,而且这种弱势是很难改变但却很容易恶性循环的。那么对于农民工子弟学校这样特殊的环境,每一层都有着自身的无奈。我们只能是希望学校可以提升硬件设施,开阔学生视野,丰富课余生活;希望老师可以认真负责,在重视孩子学习成绩的同时,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帮助孩子们树立自信,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希望家长们可以多关心自己的孩子,给他们充分的爱让他们享受作为孩子的美好童年。
其次,谈一下对于这所学校我发现的两个问题。
第一,安全问题。农民公子弟学校招收的是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学生,孩子们的年龄层次不同,年龄较小的孩子应该受到足够的安全教育,而且学校应该有最基本的医护服务和设施,在孩子们生病和受伤后及时进行简单治疗和护理。在和孩子们做游戏的时候,发现好多孩子身上都有针逢过蜈蚣形的伤疤。一个孩子是下课后着急往楼下跑,摔下楼又被后面的同学踩的,以至于两条胳膊都骨折,缝合数十针,现在孩子手臂力量远不如同龄的孩子,体育运动受到限制。还有孩子从床铺上摔下来摔伤了胳膊。
8、9岁的孩子们跟着高年级孩子们追着玩耍极有可能摔倒受伤,还有的小孩子爬树、怕篮球架这些都有很大的安全隐患。其中,还有一个孩子脖子后边的皮肤龟裂,血痕
纵横,但是却没有人发现,没有人来管。所以,我觉得这儿很有必要建立一个医务室,孩子们有什么头痛、发烧、感冒的小问题可以及时医治,小孩子摔伤后也可以做一些清洗消毒,对于孩子来说安全远比学习更重要,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好身体是他们一辈子奋斗的资本和财富。
第二,生活问题。孩子本应该是受父母照顾的,学校应该多增加几个责任心强并且最好专业的生活老师,在生活上照顾他们,心理上关心他们,给他们正确的引导,填补他们母爱、父爱的空缺。农民工是一个敏感话题,农民工子弟的学习更是敏感话题,它的敏感说明了它的特殊性,它的弱势性。据了解,这儿的好多孩子一年都见不到父母几次,思念过度孩子就会自闭,会忧郁。支教第一天,午饭时间一个女孩在那抹眼泪说想妈妈了,她不喜欢吃食堂的凉面。还有好多小孩都有轻微的自闭倾向,一个人玩耍,不和陌生人说话。学校墙上的一句话非常感动我:孩子不要怕,校长在楼下。他们除了缺失母爱的滋润,日常生活也应该有人更细心的照顾。孩子们的衣服不仅有些脏,有的孩子衣服破了没人给补,有个孩子裤子的绷带断了,他每天一只手拎着裤子和大家玩。有的孩子身体不舒服,都没有人知道,没有人管。整个学校只有一个生活老师,而且这个老师还负责食堂的打扫工作,她根本就忙不过来,根本没有足够多经历去照顾关心那么多孩子的生活问题。所以学校非常有必要增加几个生活老师来更好地保障孩子们的生活质量。
还有孩子们的伙食问题,在我们支教期间,我们认为孩子们的饭
菜不是能很好得满足孩子所需的营养物质,他们正是长身体的阶段需要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脂肪等物质,应该有必要的肉蛋奶,蔬菜等食物来满足孩子们生长需求。
他们都是聪明伶俐的孩子,8岁的思彤小朋友可以一个字不错地都出整本故事书,8岁的泽涛小朋友就要升三年级了,二年级的课程他学的甚至比同龄孩子要好。还有9岁的孩子下五子棋所向披靡,我们几乎没一个人能赢得了他。再说打乒乓球,我是经过专业的大学体育课程教育出来的,考试成绩还不错,但是跟孩子们打起来,我是输多赢少,那些孩子都是自学的,尽管他们发球、击球动作不标准但是都很是灵活,大年级的孩子打的更好,我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呆在那儿10多天,真的喜欢上了那儿的孩子,他们可爱,活泼,有礼貌。真心希望这所学校越办越好,让这些孩子能享有同龄孩子的一切,也希望孩子们都能努力奋进给自己一个美好的未来,给后代一个美好的未来。
物信1101班关佳
2013年7月24日
第二篇:暑期三下乡—支教感想
支教回忆录
2012年07月,我有幸参加了由武汉体育学院体育工程与信息技术系组织的暑期三下乡之支教活动,此次活动的对象是鄂州市临江乡龙潭小学。旨在传播体育文化、发扬体育精神;让更多的人了解体育,接触体育。
我们的支教队是由七人组成的,称为“织梦队”,在校领导和当地政府的叮嘱下,让我感觉到这次的前行是神圣伟大的,并且需要克服各种困难。就这样怀揣着一颗忐忑的心到达了目的地。
七月二日,那天是孩子们拿通知书的日子,也是我第一次与孩子们见面。当我们听到国歌的时候,就跟着出来了。他们整整齐齐地在骄阳下站着,表现的很庄严,稚气的面庞朝向着缓缓升起的五星红旗,有几个调皮的孩子不时地看我们,很可爱。那一刻,我就喜欢上了那儿的孩子们,他们是那么的天真,那么的无邪,使我不禁地回想起儿时的点点滴滴。升旗结束后,校长紧接着颁发奖状,然后介绍了我们,说明了我们的目的。我很担心,担心他们不会支持我们的工作。在做午饭的时候,零星的来了几个孩子,在操场上玩游戏,当时挺兴奋的,我和几个队友就试图参与他们,和他们熟悉起来,以便以后工作的顺利进行。虽然刚开始那些孩子们不与我们说话,而且总是躲着我们,但是在我们的努力下还是从那些调皮的孩子口中得知,他们普遍比较喜欢音乐。为了让更多的孩子参与进来,我们将音乐课调到了
第一节,这个艰巨的任务瞬间就交给了我。虽然说我不是第一次在讲台上讲课,但却是第一次那么正规的给小学生讲课,心里难免会有些许紧张。不知道问什么,当我看到那些如饥似渴的眼神盯着屏幕的时候,感觉好亲切,真的想把自己所知道的都告诉他们,时间很快,四十五分钟不留人,今天的第一节课也是今天的最后一节课在一首歌曲结束而结束。最后的时候,我让他们写下了各自喜欢的歌曲,答应了他们下节音乐课的时候就让他们如愿。七月三日,我们还没起床,就听到外面的打闹嬉笑声,有几个孩子竟然趴在窗口喊我们,没办法,初升的太阳,朝气蓬勃,我们把体育器材拿了出来,他们不管会不会用,都在哪儿试图玩着。等我们洗漱好了,有人做饭,剩下的就去教孩子们用那些器材。他们有打篮球的、有踢足球的、羽毛球、毽子、跳绳也没有闲着,太阳虽然刚露出笑脸,天气就已经很热了,孩子们热得满头大汗,却不显累意。有些家长在校外看了一会,议论着,看得出他们挺满意的。到上课时间的时候,他们很听话,会很认真的听完每个老师的课程,他们接受能力很强,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也愈来愈高。对于那些内向的学生,我们会在私下给他交流,慢慢的也融
入了队伍中。
七月四日,孩子们依然喊我们起床。在下午的时候,我们组织了一次趣味运动会,他们都很乐于参加,就是在分组的时候出现了一点问题,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只有让他们自愿组合。最后分为了三组:男生一组,中年级女生一组,高年级女生一组。比赛项目受当地条件限制,以及要考虑学生们的安全,我们选择了一些较为简单的项目,比赛只是个形式,主要的是让他们有团队意识,有责任心。结果没有让我们失望,比赛前,他们一起喊着加油;比赛时,他们为了多得几分,有光着脚比赛的,有出了满头大汗依然坚持的;比赛后,他们也会因为胜利狂呼拥抱,他们也会因为失败而伤心低落的。不管是何种结果,他们的付出我们看得见。
七月五日,支教生活依然进行着,本来预计的是七月七日返校,由于一些事情,今天却是我们支教生活的最后一天。晚上得到这个消息后,我没什么感觉,或许因为在自己心里早已知道会离开的吧。
七月六日,要给孩子们说再见了,可我答应他们的事情还没有完成,我给队长说中午再上一节音乐课,他答应了。最后的一节课我没有讲课,播放着他们喜欢的歌曲,他们在下面轻轻的伴唱,在他们的歌声中慢慢的告别,这样的感觉挺好。到最后我告诉了他们下午就不用来了,他们好似早已知道,像平常一样蹦蹦跳跳的回家了。心里嘀咕着:这次的支教就如徐志摩所说的轻轻的来,轻轻去吧!我们整顿了行李,准备着出发了。忽然听到外面有人喊我们的名字,原来是孩子们送我们来的,他们帮我们拎着行李,让我们最后抱他们,让我们最后一次背他们,那个场景我的眼模糊了,在校门外,我们合影留念,孩子们送我们到车上,站在那儿傻傻的挥手,直到在彼此的眼前消失。那一刻我不舍了。
在路上的时候,有个孩子给我发了信息问候我,让我真的好感动。虽然支教期间受尽了蚊虫的叮咬,汗水的侵蚀;虽然给孩子们一起玩很累;虽然他们经常搞脏我的衣服;虽然偶尔会被他们气得头晕目眩,回想着给那些孩子在一起的点点滴滴,好温馨,好留恋。不悔这次的到来,它给我的大学增添了一段美好的回忆,给我的人生也增添了一道光彩。我们一路上回忆着支教,议论着支教,我们已经习惯了支教生活,即使到达了学校,我们依然形影不离。毕竟是暑假,毕竟是离开的季节,第一次让我觉得不舍的离校。火车让我推上了回家的路。
有同学问我,支教怎么样,收获了什么。毕竟是远离他乡,生活的困难是难免的,工作中也会有一些坎坷,但是想起孩子们那灿烂的笑容,支教给我的记忆还是快乐的。说到收获,躺在那里仔细想想,或许不久以后在自己的记忆里仅剩下支教这件事,已记不起那些酸甜苦
辣的生活,最明显的收获就数我们共患难的队友吧,虽然呆在一起的时间不多,但在一起经历的事却数不清,从简简单单的同学成为了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那些年,我们一起去支教,或许是最美的回忆。
第三篇:暑期“三下乡”支教感想
暑期“三下乡”支教感想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广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树立对国家与社会的强烈责任感,许昌学院学生会积极响应党中央、团省委的号召,在许昌学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校团委的亲切指导下组建了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服务队——科学发展观宣讲团,走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许昌县苏桥镇禄马村,开展一系列科学发展观宣讲及调研活动。
我荣幸地参加了这次活动,通过这次的暑期“三下乡”活动我对我们国家的三农问题认识了更多,真正有了一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机会,同时也轰轰烈烈地响应了学校“科学发展观”的下乡活动主题,让我受益匪浅,值得为它的成功而骄傲!我们的队名为“许昌学院科学发展观宣讲团第二分队”。
在下乡前的准备中我对将近半个月的下乡生活,充满向往、充满期待也充满担忧。等待是最令人煎熬的,有太多的疑虑,既有对下乡快乐的怀疑,也有对下乡艰苦生活的怀疑。然而,当真正下乡,体验过其中的味道之后才知道,原来之前的想法与体验后的差距是那么大。在下乡之前,我一直在想,下乡会不会真的像学长说的那样很辛苦?我会不会坚持的住?可是,等到那一天那一刻踏上了开往许昌县禄马村的公交车时,我只记得心里只有一种莫名的兴奋!我知道,从那一刻起我的下乡日子即将开始了。之前的一切担忧都随着那车站的身影慢慢远去„„
7月2号早上,我们顺利抵达禄马村小学,当我们看到一幢破旧的三层小楼,听到队长说这就是我们未来半个月生活的地方时,我心里感到一丝担心。由于小楼很长一段时间没人打扫,所以到处都是灰尘,我们不得不自己动手打扫,先确定了在2楼的三间教室,一间是女生宿舍,一间是男生宿舍,另一间是餐厅加厨房加会议室。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努力,我们的“家园”就打扫好了。看着干干净净的教室大家脸上都露出了笑容。在把准备工作做好,安排好一切前期准备之后,我们于下午三点出发到禄马村村委会开始了我们的宣传工作。得到了禄马村村委会的大力支持,以及孩子和家长们的积极响应。这为我们的工作提供了更大的动力,我们积极为村民介绍此次活动。报名工作一直持续到下午七点。报名人数达到156人,大家虽然很累,但看着有156人报名,大家都忘记了疲惫,工作的动力更足了!第二天我们就开始给学生们上课了,我们根据报名学生的年纪分成了幼儿、一二年级班,三四年级班,五六年级班和初高中班四个班,每个班都有班主任。我教的是一班数学和四个班的体育。记得第一次上数学课时,第一次登上讲台难免有点不适应,不过看到学生们积极的回答我的问题,我也越讲越投入,看着黑板上满满的板书和我手上的粉笔末我心中顿时产生了一种成就感,感觉老师是一个非常高尚的职业。以后的讲课也变得流畅了许多,如行云流水一般。最让我兴奋得一件事就是有一个同学制作了一张卡片送给了我,这实在让我喜出望外啊,陆陆续续的,越来越多的同学制作了精美的卡片送给了我,还写上了祝福语。这是我第一次收到学生的礼物,而且是那么珍贵的,我不停地说着“谢谢”,真的不知道怎么表达内心的感动。他们送的礼物对我而言是一种莫大的支持与认可,让我觉得很有成就感。
当自己一个人静静地想着最近几天的支教生活时,总感到巨大的满足:虽然有时候感觉很累,想到我现在是以园丁的身份在用自己的智慧浇灌祖国的花朵,是在给孩子们展现一个新奇而精彩的世界的时候,就会打心里感到快乐,因为确
确实实向他们的传授了不少的知识,给他们带来了新的思想,新的生活方式。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开心之情充溢了我们的心!
做饭---是我们最难忘的事。我们全队分成5组,每组一天,负责全队人这一天的吃饭问题,最有意思的就是每组每天只有70元钱,不能超支,将开始大家不会精打细算,基本上都要超支,到后来每组都会有剩余,然后我们就可以改善生活了,买点肉,那种感觉真爽!我被分到了第四组并担任组长兼“厨师长“,我们早上要在4点半起床去做饭,先熬一锅粥,再打电话送馒头,最后炒菜。我们组就像一个家庭一样,你洗菜我切菜他炒菜,配合的非常默契。在早上6点30把饭做好,然后喊大家吃饭,大家来到餐厅后都会静静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直到最后一个人到达才会开始吃饭,因为我们是一个团队,不能少任何一个人。当我们组看着大家吃完了我们做的饭,我们组的每个人心里都有一种特别的感觉,这种感觉很微妙,很亲切。。
在下乡的这段时间里我认为自己除了增加见识和培养实践能力,更多的收获了情感。就我们团队而言,虽然都是许昌学院学生会的但彼此都不太熟悉,然而禄马之行,让我们彼此了解,在支教过程中的交流和相处,遇事时我们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让我对我们这个团队有了强烈的热爱、信赖和责任感。对于禄马的孩子,我再去之前充满想象。然而经过几天的接触,我们在分别时我才发现,这些孩子的感情强烈而真挚。挥泪惜别的情景我会毕生难忘。包括现在有些孩子还给我们打电话和写信。我想这些情感的收获是我最大的财富。在这13天当中,我们是一个团队,我们就是一个整体,每个人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步伐,无不透漏出一种队友间的关怀。我们每天在同一个时间,同个桌子上,共享一样的伙食;每个早上,我们在同一个地点集合,沿着同一条路线,一样的脚步,一起往返。在吃饭时,我们从不曾因为饿的原因而“抛弃”每一个后到的队友,也不会因为口粮少的原因而“忽略”每一个未归的同志。这就是一个团队,一个真正理解了团队的内涵的队伍!
第四篇:暑期“三下乡”——支教
暑期“三下乡”实践报告
作为一名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大学生,我参加了“三下乡”活动——关爱留守儿童小分队。活动得到了很多领导的大力支持,得到了许多热心人的帮助,从而使我们顺利地完成了此次实践活动。
这次三下乡我们队去了“合川区临渡村——临渡小学”主要的任务是为留守儿童带去爱和希望。
虽说都是留守儿童,可我们在他们脸上看见的是更多的天真无邪的微笑。原本想象中的寂寞,孤僻,内向的孩子们,完全出乎意料,他们远比我们设想的开朗,也比我们想象的坚强。也许他们没有得到最好的照顾,但孩子们一个个衣着朴素整洁,看到我们时会热情的喊:“大哥哥!姐姐好!”去到孩子们家中,叔叔阿姨对我们都很热情。我们“阳光小分队”的活动是在一个叫“刘薇”的小女孩家里展开的,“刘薇”的爸爸在外乡工作,而“刘薇”妈妈则是一名朴实的农民,阿姨对我们能到其家里来开展这项活动很是欢迎,在原本条件就不富裕的条件下还每天热情为我们提供了桌椅、风扇和解暑茶,我们很是感动。“谢谢你们,为了这群可爱的孩子!”
一开始我们让孩子们完成假期作业,如果有什么不懂的就问我们。看着这些孩子们认真的检查作业我们打心底里高
兴。当他们有不会做,或不是很明白的问题时,就会问我们,在那一刻让彻底我们感受到了,我们便是他们知识的源泉,我们不能出错,他们会相信我们说的每一句话,相信我们讲的每一道习题。
在那里的很大一部分小孩都是五六年级的学生,当我们向他们问及英语时。他们都一脸茫然的摇了摇头,由于学校的师资力量的薄弱,学校并没有开设英语课。这群如此可爱的小朋友们却没有机会去学习英语,但是他们的求知欲让我们感动。都要求让我们教英语。我们就只有从最简单的26个英文字母教起,教他们怎么读,怎么写。最后还教了一首简单的英文歌。一个个都学得很认真,“娃,你们真的很棒!”这群可爱的孩子,最喜欢的其中一件事就是画画。一方乡土,一方人。合川的儿童画很是特色。活动中看着他们画的画,我们心里真的有种成就感,真的!就觉得自己很开心!和他们在一起的每一天都很快乐!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看着他们童真的一张张笑脸,让我们羡慕不已!真怀念和他们在一起的时候!虽然知道并不是通过这一次的活动就可以让这些孩子们的心理有很大的改变,但是至少可以让这些平时缺少关爱的孩子多一份快乐。帮助孩子们打开心扉,健康的成长。
做为一名大学生,我深深地感到初会实践的重要性。并希望以后能够经常参加实践,这种社会实践活动是在大学中的社团生活所无法比拟的,只有在真正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亲身的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才能使自己得到锻炼,才能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得以运用到实践,才能使自己成为真正有用于实际,使自己成为真正有用于社会的学生。社会实践弥补了理论与实际的差距和不足,社会实践的意义也在于此。
社会实践活动不仅使我的各方面能力得到了提高,也使我增强了扎根实践吃苦耐劳的精神。亲身地服务于群众,服务于社会,真的很有意义,我想以后我还会一如既往地支持大学生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要想尽快的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适应社会的需要,就要在学习期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社会位置,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战胜各种困难和挫折,锻炼意志和毅力,为适应以后的工作做一定准备。这是我参加“三下乡”活动的目的之一。
8月21日到26日。6天很快就过去了,在这6天中我学到了许多!尽管三下乡的时间不是很长,但留给我们的却是一辈子美好的回忆。大学生“三下乡”,有利于增长才干。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历来是青年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社会实践是知识创新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磨练意志,砥砺品格,把学得的知识用于实践,在实践中继续学习提高,才能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暑期三下乡虽然不能给我们所有,但却让我们在人生的舞台上得到了一个漂亮的旋转,为我们能在人生舞台上舞出更好的舞姿奠定了基础,我们必将会更有勇气更有自信的继续向前走。
第五篇:暑期三下乡支教个人总结
暑期三下乡支教个人总结
在这个炎热的夏季,经过紧张的期末考,我参加了xx大学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组织的“xx”志愿服务团,而我们这次的目的地是xxxx完小。
7月16日,在一切前期工作准备就绪后,我们带着誓言,带着激情,带着期待,一路高歌,一路欢笑,我们踏上了开往完小的旅程。到达xx之前,我们在三江镇下了车,在哪里,我们的志愿者拿着塑料袋,在马路边捡起了垃圾,我们此举的目的只为告知当地的村民关爱环境,注意卫生。
刚下车,接待我们的是一群看上去脏兮兮的孩子,他们围上来亲切的叫着老师,那么的自然,那么的纯真。简单的整理过后,我们开始了第一天的劳力——男生们拿起了桶,到了井边,开始挑起了水。将空空的水缸灌满,男生们的感言“肩膀怕是要报废。。”。
经过一晚的修整,我们开始了第一天的工作,为孩子们登记信息,并依次为他们照了像。但是孩子们很少,于是,临时,我们组织了第一次的家访,在上茶我认识了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女孩和她身边的那群孩子。
第二天开始,孩子们多了,课程也正式开始了,根据孩子们的年龄我们分成了大班、中班和小班,并依次安排了系列的课程,然而一天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便是送孩子回家。在这波孩子中,我送得最多的便是第一次家访中认识的那群孩子。
最大的孩子12岁,她是大班的孩子,她是家里的老大,是孩子们的姑姑,她很有礼貌,她很懂事,但最要我感动的是她的那封请假信;是她在家门口看到我们迷路时,丢下饭碗,追上我们,告诉我们回学校的路;是她在志愿者们在家里买黄瓜时,她追出来将钱还给我们的志愿者。。。连带的,她身边的孩子也是那么的懂事,懂事到让人心痛。
家访的过程中,每个志愿者都碰到了很多感动到心痛的事:身穿“超短装”,在井边洗衣服的女孩;在粗暴的后面,有着对知识的渴望的16岁男孩。。。
期间有太多的孩子给了我们志愿者太多的震撼,太多的感动,太多的眼泪。
下乡期间,我们还带领着孩子们采集标本、制作标本,制作手工艺品,交通知识的讲座以及游戏,中间有太多的欢笑,但令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在登记孩子们的梦想时,有几个孩子给我的震撼:
一个调皮的男孩的梦想:我的梦想是当一名司机,这样可以让更多的爸爸尽快回家。
一个老实孩子的梦想:我的梦想长大以后要孝顺老师和父母。
一个活泼女孩的梦想:希望奶奶的病快些好,这样我就能过上好日子。
一个胆怯女孩的梦想:我的梦想是能见到爸爸妈妈。
一个6岁孩子的梦想:希望爸爸妈妈能够早些回家。
。。。
太多的类似的梦想,简单的几句话,却反应了他们的心灵渴望着父母的关爱。这里的孩子大多物质不是致命伤,令他们不快乐的是身边没有父母的陪伴。而他们那懂事的言语带给志愿者们太多的眼泪。
孩子的童年本应无忧无虑,可这里的孩子由于缺水,由于大多没有父母的照顾,他们的身上是黑黑的,他们的头发打了结,他们的手指甲与脚趾甲里是一层层黑污垢。。。看着他们黑黑的表象下那一双双纯真与渴望的眼神,我们除了心酸,只能尽心尽力的陪伴他们走过我们在乡下的这些日子。
一转眼,12天的时间就过去了,在一次有陈院长和彭书记参加过后的集体生日聚会,在一系列的体育竞赛,在一台笑容与泪水相伴的文艺汇演过后,到了我们离开的时间了。[~]
看着孩子们那一双双不舍的眼睛,心里充满了心酸与不舍,孩子们。此时,我相对着那群孩子说:
老师们要走了,这些天给你们带来的关心有限,希望你们能记住老师跟你们说的一切,虽然这期间有矛盾,有尴尬,孩子们也有令老师十分头痛的时候,但老师觉得这次的下乡十分值得,因为遇见了你们,老师快乐着,感动着,你们给老师带来了太多值得回味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