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教学随笔(9)第一周家访——海城
第一周家访——海城
所谓的周末,一直期待的周末,其实也只是换个地方继续工作!10月20日的一个下午,家访6个学生,虽说很累,但是我感慨颇多!每个人的启蒙老师,并不是上幼儿园时第一次接触的老师,而是自己最亲近的人!家长的教育方式,会影响学生的性格、生活态度等。以前,我们班的一个女生,并不合群。她不喜欢每一个人,自然而然我们也不愿意和她接触。后来我才知道,她是单亲家庭(父母离异),心灵受到很大的创伤。性格开朗活泼的她,变成郁郁寡欢的人。我们,从小就和父母在一起,他们的一言一行,都看在眼里。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人都会有一种有意识和无意识的模仿。在我们“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如果父母教育不当,会影响我们的生活态度、是非感、性格等等。但是,如果父母能够及时改正我们在模仿时的错误,教育我们正确的做事方法,我想,两种结果会截然不同!在家访的过程中,有些家长非常在乎自己小孩在校的表现情况,主动提出要和我一起监督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并帮助他们去教育孩子。谈论学生在家庭的表现情况时,家长会提出一些孩子做的不好之处,并说出一些合理的教育方式。。值得肯定的是这些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以及生活态度。没有只顾着骂孩子的学习成绩差,只说缺点,而是在说出一些事实之前教育他们,然后再教他们怎样做。父母,不能只责怪孩子不好好读书,骂孩子不听话,打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起跑线,如果孩子有进步,要多多鼓励他们,并给出下一次的起跑线。这样,他们会活在轻松快乐有动力的生活里,而不是被压抑的生活,提心吊胆怕打怕骂的生活!
第二篇:海城七中暑期家访工作总结
海城七中暑期家访工作总结
家访工作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沟通教师、家长、学生心灵的桥梁,是实施 “让每一位学生成功、成才”办学理念的具体工作之一,是学校与家长达成教育共识,协调教育目标,实现教育同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今年暑假,根据市教育局行风办的通知要求,学校领导班子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和部署暑期家访工作。学校严格按照市教育局假期工作安排,要求每位教师家访的数量不少于班级人数的50%并做好家访记录,开学后学校统一检查,并就家访工作在全校进行了认真总结。正因为这样,这个假期的集中“家访”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我校多年来始终坚持对学生进行家访调查活动,收效显著,由于学校招收学生大多数是城乡结合部学生,给我们家访工作带来了很多不便,但为了更好的作好与家长的沟通工作,我们采取了请家长来校,或电话联系等方式。保证有情况及时与家长联系,为此我们要求每位班主任每月至少与2位家长面谈或电话沟通,并将此项工作纳入班主任考核中。针对个别学生采取家访了解情况。要求班主任并利用暑期能够充足的时间,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尽量家访。累计到暑期结束共计有 54位老师到学生中家访,家访学生达500 多人次。其中八年4班班赵秀荣老师班里有个叫白博宇的学生,经常性迟到,而且伴有旷课现象,针对这种情况,她按照学籍上登记的大概地址,一路找寻,终于找到了学生家,经过了解,得知,家长因单位琐事在精神上受到了刺激,孩子需要照顾家,还要上学,而且长期处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使学生思考问题也十分敏感,并有一些异常的举动,赵老师耐心工作,这名学生有回到学校正常上课,成绩明显提高。八年3班丁宏老师,在自己有糖尿病的情况下坚持步行5公里多路程到学生苗壮家中看望生病没有上学的学生,当时正式高温季节的时候,丁老师还为孩子带来了水果和降暑食品。在我们学校这样感人的事例很多,在此不一一举例。
学校的校领导更是率先垂范,班子成员全部下到乡镇进行走访,主管政教的校长一人就联系了30多名学生。通过这次对家访工作的检查,学校感到全体教师“家访”的目的明确、不走过场、不搞突击,每次家访不超过两名学生,都根据学生具体表现,居住区域制定的家访的计划,“家访”很充分,谈话有艺术性,注重保护家长、学生的自尊心,适当指出“不足”。使我们认识到教育是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开展的,其中,学校与家庭教育尤其重要,为了保证学生的正常成长,我们学校始终坚持定期与家长联系,向家长传授教育孩子的方法,并结合家访工作更好的落实教育内容,力图让每个孩子都成功成才。
海城市第七中学政教处 2011年9月15日
学校暑期家访工作总结
海城市第七中学政教处 2011年9月15日
第三篇:教育随笔:开学第一周
教育随笔:开学第一周
教育随笔:开学第一周
新学期的第一周,孩子们见到彼此都很兴奋,总是聊个没完。由于教学任务还没有安排好,开学第一周,作为班主任的我也是异常忙碌,在兴奋和忙碌中我收获了很多。
新学期开始,我和孩子们一起升入了三年级,进入了小学阶段的中段,这对孩子们和我来说都是一个挑战,这周我也在积极寻找合适的方法争取和孩子们都有更大的进步。
这周,在上新课的同时,我也抽时间听孩子们交流了暑假的生活。在交流中我发现好多孩子有了明显的变化:主动性变强了,敢于表现自己了。我假期布置孩子们每人学习一首自己喜欢的歌,我鼓励孩子们勇敢的站起来,展示假期学习的结果,朦予首先站了起来,为我们演唱了儿童歌曲《小螺号》,虽然唱得不是很熟练,但是她给大家起了一个好头,值得表扬。接着,高子涵为我们演唱了假期开始比较流行的歌曲《小苹果》,唱得真是有模有样,声音也比以前洪亮了很多,真是让我吃惊。孩子们出色的表现让我对他们刮目相看,孩子们的能力其实是很强的。
假期,我鼓励孩子们每天都要读书,并且要填写读书登记卡。孩子们的读书等级卡都填写的密密麻麻的,课堂上,我让学生主动站起来交流自己在假期的读书情况,检查学生是否真正读书。部分学生能积极主动的站起来,为我们分享他们假期的读书收获,他们的表现真棒,我感觉到他们确实认真去做了。此外,我还让学生每周写一篇日记,记录假期生活中有意义的事情,日记也是我开学后重点要检查的作业。一直到周五,我终于将学生交上来的日记批改完了。学生的日记让我了解了很多。首先,我看到了大部分学生都在认真对待老师布置的作业,按照老师的要求甚至是超出老师的要求完成了作业;其次,通过学生的日记,我看到了学生的真实感受,看到了他们语言表达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第三,学生的日记是学生假期生活的真实体现,我看到了每一个孩子的假期生活都是那样丰富多彩,有的学习自己喜欢的特长,比如跆拳道、围棋、画画、拉丁舞等,有的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旅游,认识祖国的大好河山,有的在家按照计划帮助爸爸妈妈做家务……
总之,孩子们都在让自己的假期生活过得充实而又意义。这点让我感到很开心。我希望孩子们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也能过得这样丰富多彩,充实而有意义。
第四篇:教育随笔一——开学第一周
开学第一周 新学期,新起点,新景象。
开学第一天,鑫鑫是笑着来到教室的。印象中,前几个学期第一天上课,他都得哭一场。检查学生的暑假作业,看见小杰写的字,与上学期比又有进步了,写得比以前规范漂亮了。大课间活动,小杰不小心撞到我了,赶忙拍拍我的背,连说“对不起、对不起”时,又觉得小杰比以前懂礼貌了。小旗的眼睛也好了,不像上学期那么肿了。
在这一周里,感受最深要数因为我的一个态度的转变而给自身带来的愉快体验。小旗是一个有些倔强的孩子,犟的时候,哄不了,吓不到,不吭声;我往往是束手无策。小旗固执起来的时,简直沟通不了。而我在处理关于他的一些事情时,方法简单,单一,有种“以暴制暴”的感觉。结果往往是,我气得不得了,而他无动于衷——两败俱伤啊。
这周一开始,我就改变了态度。早上小旗到了教室,我会主动跟他打招呼,一句简单的“张旗来了呀”;这时他会回应我一声,即使说不清楚。
上课时,他不听老师讲,自己在一边写字。我就跟他说,我们这学期有写字课,等上写字课的时候在写。他虽然会点头,答应不写,但是没过多久,又拿出本子继续写。不过我觉得不能他一写字,我就去说他,一节课反反复复好几次,既耽误了其他同学的时间,对他有没有多大作用。那我就接着上我的课吧。只是在讲课时,我多次点他的名,抽他读词语句子。在和学生们互动时,我就故意问他“张旗,你准备好了吗?”;他点头示意。“准备好了我们就开始吧”。这种情况下,他就主动参与进来了。整节课下来,我能意识到自己心里是很轻;虽然上课比较累,但是内心的体验是愉快的。事后再想一想,学生上课之所以不听讲,是不是上课太死板了,没有设计能让学生感兴趣的活动。
上课铃声响了很久了,学生提醒我,小旗没在教室。我赶紧出教室去找,结果他坐在我们教室旁的阳台上,鞋带开了。估计是系鞋带又一直没系上。我走到他面前,并没有像以前一样训斥批评他,而是说“额,你鞋带落了哦,我们进教室坐到自己位置慢慢系嘛,地上好脏嘛”。管用了,他起来,跟我回教室。到了教室门口,他把门关上,把自己关在外面了。我正疑惑,就听到他敲门的声音。明白了,原来是我跟学生们讲过,如果已经上课了,你再进教室时,要先敲门喊报告;当上课的老师说了“请进”后,再进来。小旗果然这样做了。突然想到一句话“态度决定一切”,对学生的态度,对学生所出现问题的态度,虽不至于决定我的心情,但是会影响到我的心情。因此改变态度,改变处理问题的方法,才能有愉快体验,这是共赢的结果。第一周忙碌而愉快度过。
第五篇:家访随笔
家访随笔
贾雁清
利用近两个小时的时间,我深入三个学生家中,进行家访,感受颇深。家访,作为联系家庭与学校的一条纽带,它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它是学校与家庭共同教育好孩子的一道不可或缺的桥梁。通过家访,可以保证学校“两条腿”平衡走路,促使学生健康发展。教师上门家访,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注和重视。这对学生是一种激励,对家长也是一个触动。教师、家长、学生三者共处一室,促膝谈心,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通过此次“课外访万家”活动的开展,我有如下体会:
一、让家长知道学校需要家长在家里配合的工作。
在家访中,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些家长要求老师对孩子进行严格教育管理。甚至还会说“孩子不听父母的话,只听老师的话,老师管得严一点没事的。”他们把教育的责任与希望全部寄托到老师的身上。可怜天下父母心,让家长放心是我们的职责所在。但是,学生的成长是社会、家庭和学校共同教成绩相对落后的学生,家长总是说“我们也不懂”、“我们已经不能辅导他的数学题”等等,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向家长明确指出,我们所指的“家长的配合”并不是指要家长再一次充当老师的角色,检查作业并不一定要检查学生作业的对错,只需观察学生是否认真的完成了作业,以便及时的了解学生学习的态度,态度决定一切,如果学生字迹潦草那必定是学习上出现了问题。
二、提醒家长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
家长往往更关心学生的学习以及健康,很容易忽略学生心理健康。给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建议十分重要,可以及时地避免孩子心理问题的产生。学生进入初中,逐渐进入青春期,青春期叛逆、早恋、学习压力陡增等问题会越来越普遍。遇到问题,家长也会感到措手不及,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往往会粗暴对待,特别是在学生青春期叛逆和早恋这两个问题上,如果家长早有准备,就可以对学生进行正确是引导和教育,效果肯定也会更好。所以说,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家长也需要同时成长和学习。
三、帮助家长探索对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家庭教育方式”。
家长的教育方法十分关键,若教育方法不得当,却会带来截然不同的教育结果。教育既不能倾盆大雨,铺天盖地;又不能轻描淡写,隔靴搔痒。家访中主要出现的问题有喋喋不休、絮絮叨叨、没完没了的不知疲劳的“疲劳轰炸”,这必然引起子女的反感,甚至会抵触抗拒情绪,两代人从此隔膜起来了。例如我在学生高原的家中家访时,她的奶奶非常的关心她,却一直跟老师说着她在家里贪玩之类的话,学生明显显得很烦躁,相信平时在家她奶奶的那些话一定是经常的对她说,所以家长们在埋怨孩子不听话的时候,是不是也应该反思自己教育的方式方法是否正确,是不是也应该考虑如何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解决问题的效果。因此,在改变教育方式之前,先要准确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和他们内心的想法,我们必须知道学生心中真实的想法,他们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究竟是什么,学生和家长都需要改进的地方是什么,然后才确定一个好的沟通方式和教育方式。
四、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父母外出打工后留守儿主要由隔代老人抚养,这些监护人由于年龄、文化水平等因素,教育方式存在诸多的问题,如对留守儿童过分溺爱、迁就或者放任。只注重吃穿,没有关注心理健康教育。留守儿童正处于情感、性格变化的转折时期,长期与父母分离,极易使他们的性格变得内向、自卑、悲观、孤僻。留守儿童逃学、迟到、早退、打架斗殴经常发生。究其原因主要是监护人管不了、不敢管或不会管,留守儿童几乎生活在毫无约束的状态下,无形中助长了其自私任性、霸道蛮横等逆反心理。我班的冯玉明同学就是留守儿童中的一个。平时迟到早退,上课走神,目光呆滞,作业潦草不按时交,甚至不做。参与意识淡漠,厌学;不合群,平时沉默寡言,独来独往,经受不住挫折,稍有委屈就哭。这个孩子身上之所以存在以上问题,我通过观察、家访、交谈,发现她这怪僻的性格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爷爷奶奶的溺爱,迁就,缺少家庭教育;二是补偿式的父爱,每次父亲回来就是给她生活费及零花钱,对于她物质上的要求尽全力满足,但对于学习基本不提,品德教育从不过问。三是学习疏于监督,养成了随心所欲,无所谓的习惯。中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学业压力、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独特的理解与认识,也产生了许多烦恼与冲突。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正确的引导。但由于远离父母,缺少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绪情感变化,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如何完善留守儿童的教育?我认为可以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有利于老师对留守儿童因材施教,对他们给予特别的关注,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思想状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同时针对留守儿童闲暇时间充裕的特点,增加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一方面可以避免留守儿童在闲暇时间出现安全事故,另一方面可以让这些留守儿童和其他伙伴一起学习课外知识,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完善他们的心理和人格。
通过这次家访,让我受益非浅,既使家长了解学生在校各方面的表现和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又使我了解学生家庭中各方面的情况及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我们只有通过家访才能了解一些隐性的问题,找出学生不良行为形成的根本原因,这样我们可以从根源着手,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教育。我觉得身上的担子更重了,我们要加强家校的密切联系,同时注重学生的个别教育,真正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