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开教育的责任》读后感

时间:2019-05-12 03:36: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剥开教育的责任》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剥开教育的责任》读后感》。

第一篇:《剥开教育的责任》读后感

《剥开教育的责任》读后感

中年级田守芳

读完这本书,掩卷沉思,我感到心头沉甸甸的,书中所讲到的一个个小故事,不就发生在我们身边,不就是我们每天经常见到听到看见的事情吗?我们是如何面对如何处理的,我们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呢?

对每一个孩子都要期待。我们对一些“不惹事”的孩子,常常顾及不多,却不知道“不惹事”并不完全是性格使然。他们中的不少人,不同程度地自卑与自闭。但他们都是高度敏感的生命个体,一个热切的期盼,就能点亮他们心中的灯。记得去年刚接手四年级三班的时候,孩子们是那样的兴奋活泼,那样的爱说爱笑,就想大概是新到一所学校的缘故吧,过一段时间,新鲜感没有了,好奇心得到了满足,他们就该收敛了。在这群爱说爱笑的孩子中间,我发现有个小姑娘周晓玉,沉默寡言的,上课回答问题也不积极,课下也不太和同学一起玩,自己总是独来独往的。这个孩子很内向,这是她给我的第一印象。更引起我对她关注的是开学后第一次段考,她是班里唯一一个不及格的女生,这是怎么回事呢?题目很简单,都是一些基础性的知识,我需要和她沟通一下。于是我把她叫到了办公室,“家是哪里的?”我问她。“我家在云南”,周晓玉告诉我。“爸爸在哪里上班?”我又问她。“在城里打工”„„

通过谈话,我知道周晓玉的家在云南,家里兄弟姐妹好几个,为了让孩子们接受更好的教育,父母带他们出来打工,并把她送进了我们学校,可由于基础太差,她的成绩并不好。加上从南方来到北方,人生地不熟的,不大合群也是人之常情。这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面临许多的困难和挑战。面对这样一个自卑,甚至自闭的孩子,该怎么办呢?

办法总比困难多。在课堂上我尽量让她多回答问题,多给她肯定表扬,下课了总有同学约她一起跳绳、踢毽子、做游戏。并且在绘画栏中我发现她用红墨水吹的腊梅花,真的是惟妙惟肖,画的象极了,我站在绘画栏前,欣赏了许久,在班上我把她的画极力表扬了一番,我看到她的脸上有了笑容。从此后,同学们看她的眼神都有了变化。一个学期下来,周晓玉变得开朗多了,慢慢融入到我们这个大集体当中来了。

周晓玉的变化,令人感慨万千。培养孩子,就是培养孩子对前途的希望。我们是教育工作者,能与孩子多一些对话,多一些生命与生命的交流,甚至多一些碰撞,就一定能培养孩子的自尊,增强孩子的自信。教育需要期待,教育需要真爱,教育需要关怀。就让我们共同为之努力吧!

如果说周晓玉是“不惹事”的一类,如果得不到老师的关注,久而久之,他们就被冷落了。对他们我们注意多加关心和信任,那幼小的心灵就会感光显影,映出美丽的图案。而对于“学习困难生”我们又该如何对待呢?我觉得文中的牵着小蜗牛去散步那首小诗就对我们很有启发。这里的“小蜗牛”,不正像我们的“学习困难生”吗?对待他们,我们也可以试着去“牵”,不去拉,也不去扯,只是牵在手中,一前一后,慢慢地向前走,顺应他们的速度,调整我们的步伐,找到彼此间最默契的节奏。蜗牛是慢,但一直往上爬,等到爬上去,“葡萄”也就成熟了。这是多么美好的愿景!

开卷有益,读完这本书,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像文中提及的留守儿童,问题孩子,家庭作业等等问题,都给了我们正确的指引。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也就意味着选择了担当。但我们必须明白,有责任,才会担当;有本领,才能担当。

第二篇:《剥开教育的责任》读后感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以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剥开教育的责任》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剥开教育的责任》读后感1

接着市教育局的推荐书籍,看着局长大人的亲笔签名,怀着一种好奇的心态,我翻开了祁智先生所着的《剥开教育的责任》一书,惊异地跟随作者的笔触去一步一步深入,跟随着一个个的鲜活案例,渐渐明确什么是真责任!

《剥开教育的责任》这本书是针对课堂教学、班级教育、学校教育乃至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中的“伪责任”,逐一加以揭示,并阐述真正的责任。每篇文章都从教育中的细节入手,都在追问教育的真正目的、教育者的真正责任,平实的语言,表达出深沉的主题。其中有许多的教育细节令我似曾相识,不禁拿来与工作实际相对照。其中有一篇《孩子的事不要包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每个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作为一名老师,当你白天把自己当成“监工”和警察一般,时刻密切关注着班里每名学生的每个举动(关注点是谁违了规,谁成绩落后了,而不是孩子们的情绪和心理),精神高度紧张的劳累一天。

很多母亲也一样。一心就做孩子的“保姆”,一心围着孩子转,到出问题之后才发现自己的全心付出不但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还影响亲子关系,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遗失了自己,自己失去的不只是韶华,还有孩子的心。

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成长,需要学习,需要进步,假如我们生活里只有柴米油盐酱醋茶,只有孩子的吃喝拉撒穿和睡的时候,我们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了,到头来自己熬成了“黄脸婆”“老妈子”,把自己整个奉献给了家庭,奉献给了孩子和爱人,却挽留不住他们向外的心……

所以,无论是做老师,还是做母亲,我们都需要追问一下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的责任是什么?什么才是真正的教育?什么才是真正的责任?做真教育需要倾情投入,但是不是一味的失去自我的全力付出。只有把握住了教育的本质,我们才有可能接近真教育,也才可能担当起教育者的“真责任”,才可能在对孩子的同时也对自己负责,才可能给孩子幸福生活的同时让自己也感觉到幸福。

说到这,让我想起另一个故事:参天大树的鸟窝里,有4个小家伙诞生了。在小鸟们尚且没有长满羽毛的时候,鸟妈妈每天都会不辞辛劳地外出找食物,然后回来喂养她心爱的孩子们。但是,等到小鸟的羽翼丰满,一个一个地学会飞翔后,鸟妈妈再也不会替孩子们去觅食,小鸟们也只能开始用自己的能力去生存了。

在整个世界的物种里,除了人类,还有哪一个物种会对“子女”的事包办代替?小鸟儿不会代替孩子去飞翔,更不会代替孩子去生存。而当今的父母、老师是不是常常代替孩子做原本孩子该做的事情?更可怕的是,父母和老师多数时候还认为——这是对孩子好。如果,鸟妈妈怕小鸟累着,舍不得让孩子自己去觅食,小鸟迟早都会饿死。为了让小鸟有养活自己的能力,鸟妈妈一定不会替孩子去做它该做的事情。难道,我们人类的父母和老师还不如鸟父母们了吗?

要想让孩子有能力处理任何问题,就一定要放手让孩子锻炼成长。因为“包办代替”只能解一时之渴,只有孩子自身强大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剥开教育的责任》读后感2

“教育的责任”究竟是什么?从踏上工作岗位开始,我就记得有人说过:“教师吃的是良心饭。”从那以后,做每一件事情,我都在心里问自己,是否尽到了自己的责任?是否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是否问心无愧?

去年的九月十日,在这样一个特殊的节日里,作为教师的我,收到了一份特殊又珍贵的礼物——《剥开教育的责任》。空余时间,静下心来,翻开书本,细细品读。书中一个又一个浅显易懂的教学案例,每篇文章都从教育中的细节入手,都在追问教育的真正目的、教育者的真正责任。平实的语言,表达出深沉的主题。读一本好书,如同和一位智者在对话。里面的很多观点让我受益匪浅。其中有许多的教育细节令我似曾相识,不禁拿来与工作实际相对照。

本书从最客观的角度还原了一个个教育场景,讲述了一个个教育故事。看着书,书中的故事仿佛就在我们的身边。书中的小例子、小故事,就那样真实地发生着,有正面的浓墨重彩,也有反面的直言不讳,让读者于细微处见真情,于细节处明真谛。

书中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我们总以向学生传授了更多的知识为荣,以自己在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超级责任感为荣……我们给的是学生需要的吗?”反思自己有时候的教学,不也是这样吗?我们在课堂上自顾自地追求所谓高效,自认为这些知识就是学生一定要掌握的。自认为兢兢业业,为学生负责,殊不知有时就剥夺了学生学习的权利,抹杀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什么时候会自问一下:我们给的是学生希望要的吗?我们给的是适合学生的吗?在履行职责的时候,有没有伤害到孩子?这些都值得我思考。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真得多多的总结和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我们要用赏识的眼光,去发现孩子的美,这种美哪怕是细微的;用宽容之心,去包容孩子成长中的缺陷,让他们在优化的、宽松的标准下,收获更多的自信与快乐。

爱与责任共同铸就了师德之魂,教师对学生的爱要时时、事事、处处体现在日常的工作中。我愿用我的真情和关爱去触动每一朵小花,给予他们信心和勇气,为他们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

《剥开教育的责任》读后感3

“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育就是无所作为的教育:学生看不到的发生,却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发挥了潜能,这才是天底下最好的教育。”

--卢梭

十八岁那年,我在中考志愿那行填写了“英语教育”这一专业。憧憬期待,带着忐忑而激动的心情踏上了教师生涯之路。冥想当初对于教师职业的选择,放在之前,我的心情会黯然失色,为何这样说,因为我总是以成人的眼光来看待孩子,以成人的心智来思考他们,换来的是不够了解孩子的内心,没能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甚至换来我在教育生涯的第一次的迷茫。转眼间快工作十年,我发现已适应了他们的顽皮和粗心,不会再轻易的对他们发火,我意识到发火也许会伤到他们幼小的心灵,甚至使得孩子失去对数学的兴趣,就这样我学着时常反思教学中的挫点,抓住孩子的心、温暖自己。

父母、家庭、社会都渴望孩子德才兼备、成龙成凤,这无疑就要求孩子有坚强的性格,良好的习惯,高尚的品德,丰富的知识和成为一个富有修养的人。所以教育的意义就显而易见,而教育的时机、内容、方法却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正可谓诸子百家、门派杂呈,各成一说。《说文解字》中对“教育”的解释是:“教,上所行,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所以,即使时机,内容,方法都不一样,或是因人而异,但是殊途同归,目的都是一样的。我自认为自己的知识储备以及经验不能妄加评论教育,我在这里只能以有限的学识以及他人的教育观点,说一说对小学低年级培养的想法,我认为两点最为重要,第一是智力的培养,然而当前的许多家长走入了这样一个误区,即为了开发孩子的智力,仅是教会了孩子掌握一种乐器、学会一种技能,实际上真正的智力开发应让孩子开拓视野,多接触自然,多思考和探索,在这一过程中学习知识,锻炼能力。第二是性格,家长和老师应该重视优秀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做到生活的琐事中,在点滴的小事上,充分利用各种机会进行教育。比如若孩子跌倒了,要让他自己坚强地爬起来,教育孩子不要怕打针之痛等。

直到现在,我仍然在思考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我不知道在接下来的教学生涯中能够否找到心目中真正的教育本质,我以自己六年多的师范教育学习生涯和十年多的教学经验给出一个粗浅的内心答案:“教育的本质是提升,不是选拔(不是要经历小升初,中考,高考,甚至考研的选拔,这是我本人经历的教育阶段,这也是我本人所认为目前中国学校教育的局限性)”正因为如此,我觉得小学教育最好让孩子回归自由天性。在过去的教学活动中,我有时为了赶进度的确限制了孩子的自由,但是我更觉得是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这两点也是我现在迷茫的地方。

我很庆幸自己在当下能够拜读祁智先生的《剥开教育的责任》,用赏识之眼光发现孩子细微的美,宽容之心胸包容成长中缺陷,我希望他们能够自信并快乐。我希望他们能够成长,我更希望他们能够学会成长。

《剥开教育的责任》读后感4

作为一位新老师拜读祁智先生的《剥开教育的责任》这本教育类书籍,这个是我第一次认真的阅读这样的书籍,说实话看完后,感触良多。曾经有人说过:读一本好书,如同和一位智者在对话。《剥开教育的责任》这本书就是一位低调但又深沉博爱的智者。与这位智者的谈话,也许还是比较肤浅,但是却也是我迈向教育、教师这一岗位的一小步。我觉得这本书文字通俗易懂、论述一针见血。作为一名教师,里面的很多观点让我受益匪浅。

在这本书中我最大的感受是作为老师对学生的责任感和对孩子们的爱。记得当了一辈子老师的爷爷说过:作为老师的前提的,你要爱你的学生。是啊,我们既然是一名老师,从事的就是“花”的事业,从事的就是为社会、为人类创造美好的工作!所以,走在这条充满阳光,散发馨香的教育之路上,我们播撒的注定是无私的情与爱,付诸的注定是强烈的责任心!

我们要对学生满怀关爱之心。记得有位教育家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之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家长把孩子送到了城北小学,就证明了对咱们的信任。信任的同时也把责任赋予了我们。我不仅仅要照顾好每一个孩子的吃、住、学习,我们更要能够俯下身子和孩子们谈心,聆听孩子的心声。多观察他们,多思考他们。

世界上最美妙的声音什么?是听到自己的名字从别人的口中说出来。亲切、温柔、甜美地呼唤着一个个名字,是对孩子真实的尊重。我二年级一个班的语文老师和三年级两个班的科学老师,有时候在楼道里与学生相遇喊出他的名字,学生会感到惊奇。这种看似微小的事情都会体现出理想的师生关系,平日里的一些小细节其实都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部件。让每一个学生都认为老师最喜欢的是自己,既包含了高尚博大的师爱,也有着了不起的教育艺术与智慧。我们应当利用一切机会,发现每一个孩子的独特之处和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找到老师“最爱自己”的理由。

教育心理学对学习兴趣的定义是,它指一个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大体上可以分为直接学习兴趣与间接学习兴趣两种。前者是由所学材料或学习活动──学习过程本身直接引起的。这一点实则是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其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比如,增加教材的趣味性,提高教学水平,了解学生已有兴趣,帮助学生认识学习内容等等。后者是由学习活动的结果引起的。这一点实则是对学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其具有一定的自觉性。比如,学生意识到学习的目的或任务,或者为了得到父母、教师的赞赏,同学的尊重,在考试中得到好分数,在竞赛中取得胜利等等。这一点在我个人身上即有所体现。在我学生时代刚接触到英语的时候,因为没有摸索到学习英语的方法,导致成绩很不理想,哪怕是简单的单音节单词的记忆都显得尤为困难。然而一次平日里的小检测,一百分的试卷考了九十九分,被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了一番,从那以后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与日俱增,接下来各阶段的英语学习都如鱼得水,现在它改变了我一生的轨迹。这就是一个反作用力。

我们要用赏识的眼光,去发现孩子的美,这种美哪怕是细微的;用宽容之心,去包容孩子成长中的缺陷,让他们在优化的、宽松的标准下,收获更多的自信与快乐。爱孩子,就应该在孩子的内心世界打下靓丽的底色,让孩子学会肯定自己;就应该让孩子学会过自己的精神生活,眷注内心。

《剥开教育的责任》读后感5

乍听书名,原以为又是一本理论说教方面的书,不会具体指导我们在工作中如何工作的,拿到书后粗略一浏览,证明我错了。《剥开教育的责任》这本书不一样,每一篇文章都是从教育细节入手,层层剥开,直达核心位置。这些小故事给我的启发很深。每一个事例好像在身边发生,但是自己平时的处理方式却不是这样,现反思自己是否伤害了那些孩子们的自尊心?反思在今后的教学中该如何弥补,如何改进。读着读着,竟欲罢不能,深深地被吸引了。

《为什么举手的总是你》,穿红衣服的小女孩子总是举手,可是却被老师一次次的被忽略,因为老师知道她的答案不是老师想要的,或者说她可能会出丑,出现令老师难以收拾的局面。所以虽然小红衣服总是举起小手,但老师就是不给红衣小姑娘发言的机会。反思我自己,其实上公开课,自己何尝不是这样呢?为了一节公开课,精心设计教案,想学生能够回答到的各种问题的答案,为了保险,尽管有的小孩子的手一直举着,但就是不会喊他。总结为一句话就是怕出错。怕自己出错,怕学生出错,甚至出丑。所以各个环节都确保不会出错。但我们现在一直在说,要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这样的行为肯定是不对的。因为种种原因,这样的愿望总得不到实现。我们知道促进发展,不仅包括给予学生机会,更应当包括容许学生从错误中站起来,获得进步。这才是真正的教学和课堂,否则只能算是演戏。

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在《和教师的谈话》中说:“孩子们受到不公平的待遇,特别是这种待遇来自一个亲近的人的时候,他的痛苦心情会在心灵里留下一个长久的痕迹。”对于优秀的学生,每节课他们都有很多发言的机会,但是对于学困生,只要他们上课坐在那儿听讲,不调皮捣蛋,回答不回答问题好像是可有可无的。这种思想在我们的脑海中有着很大的比重,其实教育是为所有的学生服务的,我们的责任是帮每个孩子进步。以后如果碰到有些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我们就降低难度,也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与喜悦。

书上说,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宝藏,就等着我们这些地质队员来开发,但我们已经不用勘探,因为“宝藏”的手高举着。

老师,这简单的称呼里,凝聚着太多的责任,承载着太多的期望。如果我们教师都能思考做学生生命中的贵人,那么会有多少孩子,可以人尽其才,在社会的大浪中尽显风流呢?古今中外,无数事实证明,每个人都可能是一匹潜在的千里马,而这匹千里马,常常需要有远见卓识的伯乐的发现和培养。问问自己,我,是学生生命中的贵人吗?是多少学生生命中的贵人?我们可以用我们的教育智慧、教育情思,扶持、培养和我们有缘相遇的幼苗,使他们都可以再适合自己的土壤中长成参天大树。

当有学生在课堂上行为出轨,我们要用一种特殊的方法,使学生自然回归,这种方法是爱与关心。老师面对突发事件的泰然自若与有效的沟通方法,是我们令学生着迷的原因之一。无论你怎样对待孩子,你都会永远留在孩子的记忆中,我愿意做一个因为关心他们而被孩子们记住的人,一个当孩子的思想或行为出轨时拉他一把,使他重新步上正轨的人。

《剥开教育的责任》读后感6

当我趁着月休,把学校发给我们的《剥开教育的责任》这本书断断续续读完后,一曲《爱的奉献》涌上我的心头。“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这本书的作者,都是一线教师,也都是学生家长。书中用他们的“教育智慧与真情”,抒写着他们教育的惬意人生,诠释他们对“教育理想与信念”的不懈追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真挚的情感是通向学生心灵深处的桥梁,是点燃学生内心世界的火把。学生一旦感受到了这种爱,就会自然而然地向你敞开心灵的大门,只有“情通”才能“理达”,情通理达才会心悦诚服,从而达到引导、帮助、解惑、教育的目的。可见,爱是教育的基础,是沟通师生心灵,联系师生情感的纽带,它可以让每一位学生的心灵自由地飞翔。读完这本书后,联系自己从事教育14多年来的点点滴滴,我的感触很深。

意融融,亲情浓浓

去年学生来到外国语学校后,昔日在父母身旁撒娇的宠儿远离家乡,远离父母,那滋味可想而知,在一两天的新奇感过去后,这种角色的突然变化使他们很难适应,生活上也一团糟(吃方便面,零食充饥),有的同学还控制不住想家的念头,一天一个电话,哭哭啼啼,以至学习受到很大影响。我们教师顿感肩上责任重大,班主任们更是心急如焚,但又怎能“横眉冷对”,要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啊。

于是,我们的班主任尽量创设一种温馨和谐的氛围,让大家畅谈心曲,相互交流,在短时间内让班级、学生寝室充溢着浓浓的“家”的味道。在闲暇之余,班主任们也都深入到学生宿舍,和他们一同整理和布置;早上与他们一起晨跑;晚上帮他们关好门窗;天气变化,提醒增减衣服;课余常找他们聊聊,了解并帮助他们解决出现在生活、饮食、住宿、学习等方面的困难。学生们非常感动,不久便适应了新的环境,渐渐投入到新的学习中,脸上又露出了他们甜美的笑容。

尊重个性,润物无声

去年,我校学生从不同的乡镇学校来到这里,学生所受的教育基础各不相同,两级分化现象严重,每个人又都有自己独特而又丰富的内心世界。我们老师要善于发现并发展他们独特的禀赋和才能,唤起他们内在的尊严和自信。我班有一个女生,去年进校后便显得异常沉默,成绩更是甚差,面对这样更需要尊重和关怀的学生,在课堂上我尽力去寻找她身上的闪光点。不久,我便发现她的作业本一直做得非常认真工整,于是我让她担任学习小组长,并经常鼓励她,她进步很快,生活的信心也越来越足。在后来的单元测试中,她获得了A等级的好成绩,宣布成绩的那一刻我分明看到了她眼里那晶莹的泪珠。

陶行知有句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孩子初来到外国语学校,他们的自理、自立、自护、自强的能力较差,学生在生活上、学习上、时间上都难以适应。我们老师根据掌握的第一手材料,不失时机地引导、说服和感化他们。洞悉学生的内心世界,研究学生的书面材料建立在对学生尊重、信赖的基础上,发现问题认真研究分析其产生的内因和外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经常激励学生,用宽容的爱心接纳学生的一切,对犯错与重犯错的同学不简单处理,而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润物无声,用宽容和期待这剂良方医治了不少同学,在学生洁白的纸上谱写人生最动人的弦律。

爱中有严,严以导行

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并不是指教师提出要求时一定要有严厉的面孔,而是指要求应严格,并做到切实可行,坚持不渝地贯彻到底,而且要严在理中,严中有爱。“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但在管理方法上要活,这是因为班级中的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一个”,也不会“不变速”前进。所以我们要做到灵活变通,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因事而异。

比如对个性倔强、自尊心强的学生采劝延长教育法,循序渐进,让他们自我思索、自我对比、自我反省,以达到激发他们“内在驱动力”的目的。如果操之过急往往会使他们丧失学习和生活的信心。但强调缓的作用,并不是说时时处处以缓为好。相反,急的重要性同样不可忽视。比如当学生做了一件好事时,取得一定进步时,他迫切想得到老师的表扬,如果老师不能抓住时机,及时表扬,即使后来再补上,效果也不够理想。

总之,师爱既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无形中又会成为一种教育的力量和手段,在班级建设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把对学生的关怀与爱护,尊重和理解,期望和要求,通过自己的态度和言行传达给学生,会产生巨大的教育力量,同时有利于师生间建立起平等互助和谐的关系。

拿破仑曾经说过:“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尤其是班主任,更是肩负着如何把“士兵”引上“元帅”之路的重任。我也深信,每位学生都是聪明可爱的,我们期望绿树成林,期望“士兵”成为“元帅”。只要我们细心地呵护每一株稚嫩的幼苗,他们会成为参天大树;让我们用爱架起一道情感彩虹,让孩子的心灵自由飞翔吧!

《剥开教育的责任》读后感7

《剥开教育的责任》一书针对课堂教学、班级教育、学校教育乃至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中的“伪责任”,逐一加以揭示,并阐述真正的责任。该书是许多一线教师反思自身教育实践的成果,本书像剥核桃一样,将责任不断“剥开”,回归、解析、重构教育的责任。

编者祁智在序言中提到“我们不要辜负了孩子,我们不能辜负孩子对你的崇敬,不能把他们对你的崇敬化为对他们‘伪责任’的工具。”“我们的发问,是我们行业的自省,源自于我们的责任、良知。”试问站在三尺讲台上的自己,是否有那份对教育深深的、厚重的责任与良知?是否有对学生深沉的爱?是否没有辜负每一个孩子的.信任呢?我扪心自问做得还远远不够,怀着这样的愧疚以及对教育真谛的追求,我静静地看完了这本书。

读了这本书,我觉得书中很多观点很有高度,观察很有视野,分析很为中肯,让我学到了很多,也让我不断地反思自己当下的教育行为,让我这个教育者获益匪浅。这里谈谈让我最有感触的几个观点。

一、老师最喜欢的,是我让每一个学生觉得“老师最喜欢的,是我”。当看到这句话时,我觉得一直困扰我的如何实现教育公平难题不再是一个无解之题了。这个观点其实面向的就是保证每个孩子在教师心中的平等性。每个班上都有老师眼里所谓的耀眼的优等生、令人困扰的差生、以及默默无闻的普通生,而这样的分组通常是以成绩为标准,每个孩子在教师心中有了三六九等,甚至孩子自己心中也有一个等级,从而认为老师最喜欢谁,最不喜欢谁,如果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显然离平等对待学生很远了,那一碗水端平是不是又是真的公平对待学生了呢?也显然不是,毕竟每个学生情况不同,如此一刀切的做法很难做到真正公平。如果只有一个学生觉得“老师最喜欢的,是我”,这是一种有偏向性的爱,但如果让每个学生都觉得“老师最喜欢的,是我”,这是一种平等的爱,毕竟要做到让每个孩子都觉得“老师最喜欢的,是我”,这个老师肯定看到了每个孩子自身独具的禀赋、特长、潜能,真正了解了每个孩子,发掘了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让每个学生体会到了老师对他独特的爱,才会让每个孩子发出感叹:老师最喜欢的,是我!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显然这不会是一蹴而就的,我们要充满爱心、思想开通,对学生的世界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充分利用和学生在一起的所有机会,迅速捕捉、发现每个孩子的独特之处和闪光点,让每一个孩子都找到老师“最爱自己”的理由。

二、孩子的手很小

“我们给的是学生需要的吗?我们给的是学生希望要的吗?我们给的是适合学生的吗?孩子的手很小,而我们想给孩子的太多、太重。”我们扪心自问:在履行职责的时候,有没有伤害到孩子,甚至以牺牲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代价?回想我们一贯的教学,我们似乎得了一种教育强迫症,总是强迫自己教给学生更多的知识。教学内容,从来都是那样的鼓鼓囊囊;教学环节,一直都是那样的环环相扣;教学容量,总是那样的满满当当……最可怕的是对这样的一种教学现状和现象,我们向来习以为常,甚至引以为豪。一堂课就短短的40分钟,其中有多少是老师强迫加给学生的负担?又有多少是真正被学生消化吸收的呢?老师眼中的争分夺秒,却将学生压得喘不过气来。大部分学生在听课时,急于记下老师讲的要点,没时间咀嚼,没时间思辨;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听课时,被动地任老师拎着走,无奈地被优等生拖着走,不知道该说什么,该干什么。课堂上的时间沙漏,在一点点地向老师这里聚积而属于学生的越来越少。我们一切都从“教”的角度出发,在课堂上自顾自地追求所谓高效,眼里哪里有学生的一只只小手呢?心里哪里思考过学生究竟需要什么、想要什么呢?问题是尖锐的,但尖锐地发问并不是在质疑我们的责任心,也不是在否认我们的辛劳,更不是在抹杀我们的成绩,而是在警醒我们真的要注意到孩子的小手,以及孩子纯真的眼睛。

三、为什么举手的总是你

在常规课尤其是公开课上,经常会有这种现象:我们经常将发言的机会给能讲出正确答案的学生,而对可能回答错误的“举手”视而不见。对于这种现象的原因我们都心知肚明:老师了解自己班上每一个学生的底细,知道让谁回答问题,可能会出现令人尴尬的场面。尤其是一节好不容易准备的公开课,可能会因为某个学生的回答而出现败笔,贻笑大方。所以老师一般都会从“大局”出发,为了避免可能会出现的失败,剥夺有些同学的发言机会。可是我们不禁要问,不管是家常课还是公开课,老师到底是为谁上的?我们一直在说,要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但都因为种种原因,愿望得不到实现。促进发展,不仅包括给予学生机会,更应当包括容许学生从错误中站起来、获得进步。这才是真正的教学和课堂,否则只能算是演戏。课堂是孩子们的,如果有可能,一节课应该让每个孩子都得到一次发言锻炼的机会。教育的公平不是嘴上的高调,应当落实在每一件事上、每一个细节中;教师的责任,是帮助每一个孩子进步,他必须关注每一个孩子。

剥开教育的责任,不要辜负孩子的期望;剥开教育的责任,不要丢失教师的良知;剥开教育的责任,不要违背教育的本质。让我们时刻警醒、时刻反思,真正承担教育的责任,无愧于作为一个教育者的良知。

《剥开教育的责任》读后感8

20xx年的暑假,学校里又为我们准备了精神干粮——《剥开教育的责任》,照例读书写感悟,由于假期事情多,也由于自身的惰性,即使把书放在了床头边,也一直未看,直到快入学了,我不得不翻开看看,没想到,书的封面、书的内容格局、书的导言竟深深吸引了我。让我不得不静下心来,认真把书读完,深深反思我们,作为一名教师,在平日的教学中不自觉的违反了哪些教育规律。

《剥开教育的责任》一书封面设计很独特,没有绚丽的色彩,一位恬静少女,背倚大树,默默阅读,远离尘嚣,身心入境……这幅画面让人舒心、静心,画面旁边,黑体字庄严地书写着——剥开教育的责任。淡雅的封面,一下抓住了我的心,读书,读好书,是我们进入外国语学校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学校为了培养我们读书的习惯煞费心机,可是一年来,教育书籍发了好几本,我们忙忙碌碌,可曾有这样的心境静心阅读呢?没有。书名很让人沉重,特别让从事教育的我们这些老师,感觉有哪些见不得人的丑闻被曝光,怀着忐忑之心认真阅读书籍,看看教育的责任究竟是什么?作者是怎样剥开教育的责任的?

读完这本书后,感觉这本书还是很好的,这本书针对课堂教学、班级教育、学校教育乃至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中的“伪责任”,逐一加以揭示,并阐述真正的责任。本书的每篇文章都从教育中的细节入手,都在追问教育的真正目的、教育者的真正责任,平实的语言,表达出深沉的主题。教育的目的何在?教师与家长的责任何在?这是本书关注的主要问题。书中通过教育中种种习以为常的现象,揭示当前教育的真正责任:

有的教师给学生布置许多作业,他以为这样学生的成绩就好了;有的家长给孩子报许多辅导班,他以为这样孩子就会全面发展了;有的教师上公开课,有意忽视某些学生,他以为这样公开课就完美了;有的家长包办孩子的一切,不让孩子经历任何风雨,他以为这样孩子就能茁壮成长了:教育中存在着许多似是而非的目的意识与责任感。在教育中,没有正确的目标,付出再多的努力也只是南辕北辙。

本书中所言的,几乎每一个问题都是教育中正在发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从家长到学校的对孩子的“包办”,假期的“假放”,教育的“女性化”,几乎从未实施过的“因材施教”,多媒体的“泛滥成灾”、“请君入瓮”式的强制解读,课堂提问中的“专业户”现象等,切入点不大,有些甚至还有点“小题大做”——因为其中的不少“故事”或者“事故”,很多“庐山中人”的我们早已司空见惯,见怪不惊,习以为常,但是火眼金睛的作者们却能够从现象入手,层层剥茧,丝丝入扣,直抵问题的症结。《家庭作业该谁批改》一文所言事实几乎地球人都知道,家庭作业早已不仅仅是孩子的作业,真的演变为一个“家庭”的作业。所以有专家曾经痛言,在中国,只要孩子入学,这个家庭从此就开启了一扇沉重的大门,这个大门的名字叫“灾难”.虽然言过其实,但是道破了教育的部分事实。此文作者不是宣泄和诅咒,而是平心静气地分析家庭作业的原初目的,分析“家庭”全员参与作业处理的危害,条分缕析,鞭辟入里,令人心悦诚服。不仅如此,文章还以教育名家的教学实践为示例,就家庭作业的设计和处理给老师们提出了很好的建议。这也是目前中国教育问题研讨中紧缺因而是迫切需要的东西。

在《剥开教育的责任》一书中,通过一些教育事例向我们展示了教育的真正目的和真正的责任,如在《精神培育刻不容缓》一文,直言学校教育中孩子“精神”品质“培育”的重要。用“培育”而不用“教育”,强调“育”在孩子精神养成中的价值,这是非常有见地的。现实学校中,误“教”为“育”,以“教”的方式企求实现“育”的目标的现象几乎是通例。于是大大小小的班会课、学科课堂、团队活动、政教工作等,几乎无例外地都是老师、主任、校长高谈阔论,宣传演讲,或爱国,或无私奉献,或助人为乐,或共产主义理想……这样说,从来都是不错的,但实际效果如何?孩子的变化有多少?这些是“教”,而非“育”.真正的“育”,应该是优秀文学或文章的内蕴精神的感染,品德高尚的优秀教师、学校环境资源的熏陶,有关制度、规则、要求和公约的限制和调节。优秀的“育”几乎都是无言无声,都是春风化雨的。所以该文中老师被学生“惩罚”且“在黑板上工工整整地抄写‘潸然泪下’”的行为本身就是最好的“育”的方法。孔子说:“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我们教师自身拥有的“独立精神”、“平等思想”以及行为中的表征,才是对孩子的最好的“育”.道破真相,追求真实,实行真的教育,这才是我们从事教育的每一个人应该追求的。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收获还是蛮大的,新学期即将开始,我会在新的工作中尽心尽责,尽一个教师真正地责任,少一分伪责任。让学生健康快乐的学习每一天。

【《剥开教育的责任》读后感】相关文章:

1.剥开教育的责任读后感四篇

2.剥开教育责任的读后感

3.被剥开的瓜子500字作文

4.坚守中的责任教育随笔

5.剥开月光的冷诗歌

6.剥开思维包浆诗歌

7.男人的责任读后感作文

8.我的责任作文

9.阿Q的责任

第三篇:《剥开教育的责任》读后感

《剥开教育的责任》读后感(精选5篇)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剥开教育的责任》读后感(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剥开教育的责任》读后感1

《剥开教育的责任》,该书淡雅的封面,一下子抓住了我的心,教育的责任究竟是什么?我们该怎样剥开教育的责任?引发思考的书名,立刻激发了我强烈的阅读兴趣。

课余时间,静下心来,翻开书本,细细品读。书中一个又一个浅显易懂的教学案例,每篇文章都从教育中的细节入手,都在追问教育的真正目的、教育者的真正责任。平实的语言,表达出深沉的主题。读一本好书,如同和一位智者在对话。里面的很多观点让我受益匪浅。其中有许多的教育细节令我似曾相识,不禁拿来与工作实际相对照。

她是一首振聋发聩的播种机。“教育充满细节,每一个细节都是生命的零件”,我们要精心呵护生命的零件;“教育者要施行教育、研究教育,也要接受教育”,身为教师的我们也是受教育者;“说到底,教育的责任,就是教师的良心”,唤醒了每一位教师的良知;“一个都不能少,这才是理想的教育”,把爱的光芒播撒到每一个角落;“教育者有责任让教育成为一种享受”,享受教育生活的每一次馈赠……

她是一台细致入微的显微镜。教育的细节常常被我们忽视,这本书带我们发现那些被遗忘的角落,吹落灰尘,教育的责任渐渐清晰起来。可能是试卷上的小小提示语,可能是课堂上的一次发言点评,可能是教师的一个眼神,可能是一处文本的解读……书中的小例子、小故事,就那样真实地发生着,有正面的浓墨重彩,也有反面的直言不讳,让读者于细微处见真情,于细节处明真谛。

她是一部客观公正的扫描仪。本书从最客观的角度还原了一个个教育场景,讲述了一个个教育故事。这些故事仿佛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历历在目。故事内容涵盖古今中外,从纵深的角度剖析了教育现状。原来,我们司空见惯的教育行为有这么多弊病;原来,我们在“爱”与“责任”的名义下,还做了一些“伪责任”的事情。家庭作业究竟是谁的责任?抄词作业合适吗?我们需要“狼性教育”吗?放假真是“假放”吗?过度的“关心”真的会给学生带来了无形的枷锁吗?全书的真实性和可读性,会让我们不断地追问。

读《剥开教育的责任》,让我不断地反思当下的教育行为,过一种更有质量、有责任的教育生活。这本书像一位精神导师,为迷失的人们找到方向;更像一位久违的朋友,真诚地言说教育的感悟。

本书从最客观的角度还原了一个个教育场景,讲述了一个个教育故事。看着书,书中的故事仿佛就在我们的身边。书中的小例子、小故事,就那样真实地发生着,有正面的浓墨重彩,也有反面的直言不讳,让读者于细微处见真情,于细节处明真谛。

书中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我们总以向学生传授了更多的知识为荣,以自己在教育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超级责任感为荣……我们给的是学生需要的吗?”反思自己有时候的教学,不也是这样吗?我们在课堂上自顾自地追求所谓高效,自认为这些知识就是学生一定要掌握的。自认为兢兢业业,为学生负责,殊不知有时就剥夺了学生学习的权利,抹杀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什么时候会自问一下:我们给的是学生希望要的吗?我们给的是适合学生的吗?在履行职责的时候,有没有伤害到孩子?当这些问题涌上心头的时候,我们会心生愧意。我们所理解的教师的责任,真的对学生的发展负责了吗?我们在践行教师的责任的时候,有没有侵犯孩子的权利,甚至以牺牲孩子的全面发展为代价?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真得多多的总结和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我们要用赏识的眼光,去发现孩子的美,这种美哪怕是细微的;用宽容之心,去包容孩子成长中的缺陷,让他们在优化的、宽松的标准下,收获更多的自信与快乐。问题是尖锐的。但是,我们尖锐地发问,并不是在质疑我们的责任心,也不是在否认我们的辛劳,更不是在抹杀我们的成绩。冰心曾说过:“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是啊,我们既然是一名老师,走在这条充满阳光,散发馨香的教育之路上,我们播撒的注定是无私的情与爱,付出的注定是强烈的责任心!

爱与责任共同铸就了师德之魂,教师对学生的爱要时时、事事、处处体现在日常的工作中。我愿用我的真情和关爱去触动每一朵小花,给予他们信心和勇气,为他们撑起一片蔚蓝的天空。

《剥开教育的责任》这本书是针对课堂教学、班级教育、学校教育乃至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中的“伪责任”,逐一加以揭示,并阐述真正的责任。每篇文章都从教育中的细节入手,都在追问教育的真正目的、教育者的真正责任,平实的语言,表达出深沉的主题。其中有许多的教育细节令我似曾相识,不禁拿来与工作实际相对照。其中有一篇《孩子的事不要包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每个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作为一名老师,当你白天把自己当成“监工”和警察一般,时刻密切关注着班里每名学生的每个举动(关注点是谁违了规,谁成绩落后了,而不是孩子们的情绪和心理),精神高度紧张的劳累一天。

很多母亲也一样。一心就做孩子的“保姆”,一心围着孩子转,到出问题之后才发现自己的全心付出不但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还影响亲子关系,更重要的是,在生活中遗失了自己,自己失去的不只是韶华,还有孩子的心。

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成长,需要学习,需要进步,假如我们生活里只有柴米油盐酱醋茶,只有孩子的吃喝拉撒穿和睡的时候,我们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了,到头来自己熬成了“黄脸婆”“老妈子”,把自己整个奉献给了家庭,奉献给了孩子和爱人,却挽留不住他们向外的心……

所以,无论是做老师,还是做母亲,我们都需要追问一下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的责任是什么?什么才是真正的教育?什么才是真正的责任?做真教育需要倾情投入,但是不是一味的失去自我的全力付出。只有把握住了教育的本质,我们才有可能接近真教育,也才可能担当起教育者的“真责任”,才可能在对孩子的同时也对自己负责,才可能给孩子幸福生活的同时让自己也感觉到幸福。

说到这,让我想起另一个故事:参天大树的鸟窝里,有4个小家伙诞生了。在小鸟们尚且没有长满羽毛的时候,鸟妈妈每天都会不辞辛劳地外出找食物,然后回来喂养她心爱的孩子们。但是,等到小鸟的羽翼丰满,一个一个地学会飞翔后,鸟妈妈再也不会替孩子们去觅食,小鸟们也只能开始用自己的能力去生存了。

在整个世界的`物种里,除了人类,还有哪一个物种会对“子女”的事包办代替?小鸟儿不会代替孩子去飞翔,更不会代替孩子去生存。而当今的父母、老师是不是常常代替孩子做原本孩子该做的事情?更可怕的是,父母和老师多数时候还认为——这是对孩子好。如果,鸟妈妈怕小鸟累着,舍不得让孩子自己去觅食,小鸟迟早都会饿死。为了让小鸟有养活自己的能力,鸟妈妈一定不会替孩子去做它该做的事情。难道,我们人类的父母和老师还不如鸟父母们了吗?

要想让孩子有能力处理任何问题,就一定要放手让孩子锻炼成长。因为“包办代替”只能解一时之渴,只有孩子自身强大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剥开教育的责任》,每篇文章都从教育中的细节入手,像剥核桃一样,让作为教师和家长的我不断反思着自己平时的教育教学行为。我们不要辜负了孩子,这是我们教师起码的责任心。我们这样想着,并且这样做着,可是我们不能辜负孩子对你的崇敬,不能把他们对你的崇敬化为对他们“伪责任”的工具。对于作者流淌于讲台间的才华,对于作者那份对教育深深地责任感而感到钦佩,正如作者祁智所说“我们的发问源于我们的自省源于我们的责任、良知”。试问拿着粉笔,徘徊于数尺讲台的我们,有那份对教育深深地厚重的责任感吗?有对学生深沉的爱吗?我扪心自问问的自己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是的,在小学语文教师这个职位中,自己做的还远远不够。读了这篇著作之后,使我收获颇多,里面的一个个小案例,有的好像就是在我的过去,我为作者能给我指引教学前进的方向而感到激动万分。

《剥开教育的责任》读后感2

乍听书名,原以为又是一本理论说教方面的书,不会具体指导我们在工作中如何工作的,拿到书后粗略一浏览,证明我错了。《剥开教育的责任》这本书不一样,每一篇文章都是从教育细节入手,层层剥开,直达核心位置。这些小故事给我的启发很深。每一个事例好像在身边发生,但是自己平时的处理方式却不是这样,现反思自己是否伤害了那些孩子们的自尊心?反思在今后的教学中该如何弥补,如何改进。读着读着,竟欲罢不能,深深地被吸引了。

《为什么举手的总是你》,穿红衣服的小女孩子总是举手,可是却被老师一次次的被忽略,因为老师知道她的答案不是老师想要的,或者说她可能会出丑,出现令老师难以收拾的局面。所以虽然小红衣服总是举起小手,但老师就是不给红衣小姑娘发言的机会。反思我自己,其实上公开课,自己何尝不是这样呢?为了一节公开课,精心设计教案,想学生能够回答到的各种问题的答案,为了保险,尽管有的小孩子的手一直举着,但就是不会喊他。总结为一句话就是怕出错。怕自己出错,怕学生出错,甚至出丑。所以各个环节都确保不会出错。但我们现在一直在说,要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这样的行为肯定是不对的。因为种种原因,这样的愿望总得不到实现。我们知道促进发展,不仅包括给予学生机会,更应当包括容许学生从错误中站起来,获得进步。这才是真正的教学和课堂,否则只能算是演戏。

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在《和教师的谈话》中说:“孩子们受到不公平的待遇,特别是这种待遇来自一个亲近的人的时候,他的痛苦心情会在心灵里留下一个长久的痕迹。”对于优秀的学生,每节课他们都有很多发言的机会,但是对于学困生,只要他们上课坐在那儿听讲,不调皮捣蛋,回答不回答问题好像是可有可无的。这种思想在我们的脑海中有着很大的比重,其实教育是为所有的学生服务的,我们的责任是帮每个孩子进步。以后如果碰到有些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我们就降低难度,也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与喜悦。

书上说,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宝藏,就等着我们这些地质队员来开发,但我们已经不用勘探,因为“宝藏”的手高举着。

老师,这简单的称呼里,凝聚着太多的责任,承载着太多的期望。如果我们教师都能思考做学生生命中的贵人,那么会有多少孩子,可以人尽其才,在社会的大浪中尽显风流呢?古今中外,无数事实证明,每个人都可能是一匹潜在的千里马,而这匹千里马,常常需要有远见卓识的伯乐的发现和培养。问问自己,我,是学生生命中的贵人吗?是多少学生生命中的贵人?我们可以用我们的教育智慧、教育情思,扶持、培养和我们有缘相遇的幼苗,使他们都可以再适合自己的土壤中长成参天大树。

当有学生在课堂上行为出轨,我们要用一种特殊的方法,使学生自然回归,这种方法是爱与关心。老师面对突发事件的泰然自若与有效的沟通方法,是我们令学生着迷的原因之一。无论你怎样对待孩子,你都会永远留在孩子的记忆中,我愿意做一个因为关心他们而被孩子们记住的人,一个当孩子的思想或行为出轨时拉他一把,使他重新步上正轨的人。

《剥开教育的责任》读后感3

作为一位新老师拜读祁智先生的《剥开教育的责任》这本教育类书籍,这个是我第一次认真的阅读这样的书籍,说实话看完后,感触良多。曾经有人说过:读一本好书,如同和一位智者在对话。《剥开教育的责任》这本书就是一位低调但又深沉博爱的智者。与这位智者的谈话,也许还是比较肤浅,但是却也是我迈向教育、教师这一岗位的一小步。我觉得这本书文字通俗易懂、论述一针见血。作为一名教师,里面的很多观点让我受益匪浅。

在这本书中我最大的感受是作为老师对学生的责任感和对孩子们的爱。记得当了一辈子老师的爷爷说过:作为老师的前提的,你要爱你的学生。是啊,我们既然是一名老师,从事的就是“花”的事业,从事的就是为社会、为人类创造美好的工作!所以,走在这条充满阳光,散发馨香的教育之路上,我们播撒的注定是无私的情与爱,付诸的注定是强烈的责任心!

我们要对学生满怀关爱之心。记得有位教育家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之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家长把孩子送到了城北小学,就证明了对咱们的信任。信任的同时也把责任赋予了我们。我不仅仅要照顾好每一个孩子的吃、住、学习,我们更要能够俯下身子和孩子们谈心,聆听孩子的心声。多观察他们,多思考他们。

世界上最美妙的声音什么?是听到自己的名字从别人的口中说出来。亲切、温柔、甜美地呼唤着一个个名字,是对孩子真实的尊重。我二年级一个班的语文老师和三年级两个班的科学老师,有时候在楼道里与学生相遇喊出他的名字,学生会感到惊奇。这种看似微小的事情都会体现出理想的师生关系,平日里的一些小细节其实都是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部件。让每一个学生都认为老师最喜欢的是自己,既包含了高尚博大的师爱,也有着了不起的教育艺术与智慧。我们应当利用一切机会,发现每一个孩子的独特之处和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找到老师“最爱自己”的理由。

教育心理学对学习兴趣的定义是,它指一个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大体上可以分为直接学习兴趣与间接学习兴趣两种。前者是由所学材料或学习活动──学习过程本身直接引起的。这一点实则是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其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比如,增加教材的趣味性,提高教学水平,了解学生已有兴趣,帮助学生认识学习内容等等。后者是由学习活动的结果引起的。这一点实则是对学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其具有一定的自觉性。比如,学生意识到学习的目的或任务,或者为了得到父母、教师的赞赏,同学的尊重,在考试中得到好分数,在竞赛中取得胜利等等。这一点在我个人身上即有所体现。在我学生时代刚接触到英语的时候,因为没有摸索到学习英语的方法,导致成绩很不理想,哪怕是简单的单音节单词的记忆都显得尤为困难。然而一次平日里的小检测,一百分的试卷考了九十九分,被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了一番,从那以后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与日俱增,接下来各阶段的英语学习都如鱼得水,现在它改变了我一生的轨迹。这就是一个反作用力。

我们要用赏识的眼光,去发现孩子的美,这种美哪怕是细微的;用宽容之心,去包容孩子成长中的缺陷,让他们在优化的、宽松的标准下,收获更多的自信与快乐。爱孩子,就应该在孩子的内心世界打下靓丽的底色,让孩子学会肯定自己;就应该让孩子学会过自己的精神生活,眷注内心。

《剥开教育的责任》读后感4

教育是社会、家庭的头等大事,毋庸置疑。其中,学校教育承载的教育责任无疑是最重的,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体,理所当然真正承担起教育的责任!而既有此责任,就表明是自己分内的事,是自己的责职和任务,理当做好!然而,做好是不容易的!从教三十年了,尽管自己一直努力着,但总是感觉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不是越来越轻松,而是越来越多,越来越重。面对各种新的教育理论、理念,新的现实,常常是无所适从。

学校发给我们每人一本《剥开教育的责任》,推荐阅读。新型奇特的题目,感觉与以往有所不同,让人情不自禁地想去看看什么是教育的责任,如何叫“剥开”教育的责任!“不要辜负了他们”,代序题目很新颖。“辜负”起题,写的是我们语文老师布置的作业现象,太常见了!因为这个“辜”字太容易写错了,我在教学到“辜负”这个词的时候,为了防患于未然,通常叫学生多抄写几遍新词,这很正常嘛。

可作者告诉我们:“全班同学只有五六个可能会写错,那么,‘辜负’抄5遍,对于其他同学来说就是负担,没有必要。”“就是负担,没有必要。”我很惊讶。我从来没有想过抄写生字、新词是负担,没有必要,且成为学生的负担。再往下读,作者紧紧围绕教育的“责任”展开:“我心里说,你的责任是‘伪责任’,以冠冕堂皇的理由,来作为自己不熟悉学生、不因材施教,甚至不思进取、缺乏能力的借口。”看到这里,我有些不甘,觉得作者太刻薄了,我们一线教师容易吗,怎么能说我们的责任是伪责任呢?

“这本书,针对课堂教学、班级教育、学校教育乃至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中的‘伪责任’,逐一加以揭示,并阐述真正的责任。我们这样做,不是想否认我们的辛劳,更不是抹杀我们的成绩。我们的发问,是我们行业的自省,源于我们教师的良知。”什么是真正的责任、什么是伪责任!这些问题,让我没有不读下去的理由……

世界上最美妙的声音是什么?“是听到自己的名字从别人的口中说出来”。名字,浓缩了人世间最纯朴的至爱亲情;名字,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的符号。亲切、温柔、甜美地呼唤着一个个名字,是对孩子真实的尊重。文章的第一个主题就抓住了我的心,《请喊学生的名字》中克拉克老师讲的的故事让我震撼,总统夫人希拉里竟然叫出了参观白宫的每一位学生的姓名。这份用心做出的功课,赢得了所有在场学生的牢记和敬意,也赢得了我的牢记和敬重。看到这里,我不禁想起我的兼教学科音乐,往往一个学年下来我都不能叫出三分之一的学生的名字,那些学生是不是和王阳有一样的感觉呢?而我居然从来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觉得这是我的兼教学科,没有必要记得学生的姓名,也从来没有想到要去记住学生的姓名。惭愧与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我为自己惭愧,也敬佩作者独特的见解。

每一个名字,背后都凝聚着一个家庭的希冀。遥想它们的最初的诞生,无不是充满关爱、倾注温馨,浓缩了人世间最纯朴的至爱亲情,包裹着对一个新鲜生命的所有祝愿。它是每一个来到这世上的人收到的第一份礼物,并将一生与这份礼物相互拥有、彼此辉映。我们怎能不善待造物主创造的每一个神奇?

“让每一个学生都认为老师最喜欢的是自己,既包含了高尚博大的师爱,也有着了不起的教育艺术与智慧。我们应当利用一切机会,发现每一个孩子的独特之处和闪光点,让每一个学生都找到老师‘最爱自己’的理由。”每一个孩子都有可爱之处,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平庸的孩子,每个人都有他自身独具的禀赋、特长、潜能,关键在于我们是不是了解孩子,是不是真的了解孩子。学校,不是禁锢学生的场所,而是一个宽容的星球,有着适合每一种植物生长的土壤。我们也不是监工,而是园丁。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儿童对优秀教师的信任的确是无限的。”“教育的秘密,就在于珍惜儿童渴望你成为他们的朋友的愿望。”所以,我们不仅是学生的老师,还应是他们的朋友。

“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世上的每一件东西,每一个人都有自身存在的价值,不要轻易否定。我们老师从事的就是“花”的事业,请学习印度的挑水工,让破水罐也能浇灌出“一路花香”来。

多好的书啊,没有说教,不是理论,是一个个鲜活的教育教学案例,与我们的一线教育者息息相通。我们没有关注的细节,我们忽视了的问题,我们不以为然的问题,作者都在这里给了我们提醒。例:“孩子的手很小”“孩子的事不要包办”“不妨来点‘狼性教育’”“家庭作业该谁批改”“多媒体只是一种工具”……我工作中的很多困惑都在这里找到了支撑。我感谢推荐者,让我有机会能读到此书,我更感谢作者,让我如梦初醒,受益匪浅。

我是一名普通的教师,我没有办法改变世界,没有办法改变他人,那么我先改变自己吧。

“教育是为学生打未来的底子,而不是为教育者挣今天的面子。”在这条充满阳光与奇迹的教育之路上,只要播撒出无私的情与爱,付诸出强烈的责任心,我一定会有收获的!

《剥开教育的责任》读后感5

金秋的九月,迎来了我们自己的节日——教师节,收到了学校给予我们每个教师的礼物——《拨开教育的责任》。这是一本很有针对性、能破能立因而是一本很实用的书。

书中所言的,几乎每一个问题都是教育中正在发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从家长到学校的对孩子的“包办”,假期的“假放”,教育的“女性化”,几乎从未实施过的“因材施教”,多媒体的“泛滥成灾”、“请君入瓮式”的强制解读,课堂提问中的“专业户”现象等,切入点不大,有些甚至还有点“小题大做”——因为其中的不少“故事”或者“事故”,很多“庐山中人”的我们早已司空见惯,见怪不惊,习以为常,但是火眼金睛的作者们却能够从现象入手,层层剥茧,丝丝入扣,直抵问题的症结。

《家庭作业该谁批改》一文所言事实几乎地球人都知道,家庭作业早已不仅仅是孩子的作业,真的演变为一个“家庭”的作业。所以有专家曾经痛言,在中国,只要孩子入学,这个家庭从此就开启了一扇沉重的大门,这个大门的名字叫“灾难”。虽然言过其实,但是道破了教育的部分事实。此文作者不是宣泄和诅咒,而是平心静气地分析家庭作业的原初目的,分析“家庭”全员参与作业处理的危害,条分缕析,鞭辟入里,令人心悦诚服。不仅如此,文章还以教育名家的教学实践为示例,就家庭作业的设计和处理给老师们提出了很好的建议。能反对,能批判和摧毁;又能立新,又能建设和创造,这是本书的一个优胜之处。也是目前中国教育问题研讨中紧缺因而是迫切需要的东西。

《剥开教育的责任》一书是由很多个小故事组成的,这本书,针对课堂教育、班级教育、学校教育乃至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中的“伪责任”,逐一加以揭示,并阐述真正的责任。读了之后,我感慨良多。教育充满每个细节,每一个细节都是生命的零件。在于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没有小事,每件事都可能影响孩子一辈子。

“我一直以为自己是查老师最喜欢的学生,但现在我意识到,他用自己的爱让每个学生都有和我相同的感受。或许,查老师没有思考过最喜欢哪个学生,但是我们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查老师最喜欢的那个学生。”这是一个孩子长大后的回忆。读了上面的文字,我觉得查老师是一位成功的老师,让每个孩子都以为老师最喜欢的学生是自己,这里既包含了高尚博大的师爱,又有着了不起的教育艺术和智慧。

优秀的老师会充分利用和学生在一起的所有机会,迅速捕捉发现每个孩子的独特之处和闪光点,让每个孩子找到老师“最爱自己”的理由。每个孩子都有可爱之处。这个世界上没有真正平庸的孩子,每个人都有他自身独具的秉赋、特长,关键在于我们是否了解孩子。

在老师印象里,往往是一些比较优秀或者比较调皮的孩子关注比较多,而另外一些表现平平的孩子容易被老师忽略,就在那次才艺展示中,我发现很多平时沉默的孩子都能给人意想不到的惊喜。所以我们要加倍认真的看清这些孩子,细细品味,找出他们的闪光点,多多鼓励,做他们的朋友。

有些孩子的才华已经显露,而有些孩子的才华还是冰山一角。这就需要我们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让他们发现自己、欣赏自己。我们是帮助孩子发现自己具备某种潜质的人,他们发现了自己的不同寻常,也会看到别人的优秀。

一直都说,教育是件良心活,作为老师,我们要做孩子们的天使,在教育中给予他们关爱、呵护;而不是做孩子们的上帝,支配着他们的生活,使其不得开心颜!

第四篇:《剥开教育的责任》读后感

《剥开教育的责任》读后感

在九月十号这个特殊的节日,作为一名教师的我,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剥开教育的责任》。已经乏味这种哲理式的教育,已经对教育这一类著作失去了念想,因此,这本书被我冷落在的墙角。直到一次空余时间,无意中翻开了它的序,在看到祁智老师写下的,不要辜负了他们,这一刻,我发现,这本书并不是我想象的那样。在序言中,祁智老师以学生抄写辜负这件事,既是表现出了学生对我们的希望,同时,也在无形中督促我们教师,既然你站在了三尺讲台,请记住你的身份,请不要辜负孩子对你的崇敬,请不要把他们对你的崇敬化为对他们“伪责任”的工具。

孩子的手很小,他们的心也很小,正因为如此,孩子容易满足,一个小小的鼓励,一个小小的奖品,对孩子来说,价值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看似没有价值的东西,却是一个大人对孩子肯定的证据,尤其是一个被孩子所崇敬,被孩子当作“神”一样高高在上的老师。很多孩子,在家中或许并不乖,因为他们习惯了父母,知道父母容易娇纵自己,然后,在他们走入校园以后,他们会发现,一种叫做“老师”的人,他们对自己的同龄人很严格,他们从不像父母那样,纵容自己,他们会对自己提出很多的规矩,虽然如此,但是他们却懂的很多,比父母知道的还“多”,他们会在一种叫做课堂的时间里教会自己以前不懂的东西,认识很多不认识的字。他们不怒自威,总有一种神奇的魔力,让孩子觉得他们高高在上,他们说的话就是真理,他们说的事情就一定是正确。正因为这样,或许父母买了一块橡皮,自己弄丢了,很多孩子会想丢了就丢了,但是,如果这是老师奖励,那么,这个时候,这个孩子会伤心很久,因为这是老师对自己肯定的见证。在上学期的教学中,我们班上新来的一个学生就发生过这么一件事:在每周的周末,班主任总是要奖励本周表现好的学生一点吃的东西,有一个孩子拿到了一小袋饼干,价值不过2元,市面上很常见的那种,但是,回到家中,她姐姐问她要饼干吃,她连忙把饼干收起来说,不行,这个是老师奖励的,我不能给你吃。就是这么一袋小小的饼干,在孩子心中却有着如此重要的地位。可见孩子的心是那么小,是那么容易满足。

大教育家苏霍姆斯基曾经说过,我们的教育对象的心灵绝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长满了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土地,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

孩子的心灵很美,每一种都有不同的风景。正因为这样,标准不能只有一个。对于每一个孩子,他们需要的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喜欢学习,但是每一个孩子必定有自己的特长,如果对每一个孩子都是一视同仁,那么,这样的学生只会是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复制品,他们有相同的认知,相同的内涵,甚至相同的思想。老师不是制造复制品的工具,老师应该是每一件艺术品的原创者。正如书中所写的,老师的成功不应该只在于班级的平均分,班级的最高分,而应该是,你挖掘了多少孩子的特长,你了解了孩子多少的优点。我们班就有这样一个孩子,他在班中,作业从来

不做,上课总是开小差。所有的老师都觉得他在班中就是个害群之马,整个班的风气都会被他一个人带坏。但是,春游的那一天,他的几个小小的举动,却让我们转变了对他的印象。或许,他学习不好,但是,他尊是重道,所有的孩子都没有想到将自己的零食分给老师吃,只有他,大方的从包中拿出零食,对老师说,老师,这个是给你吃的。在春游回去的路上,有一个孩子不舒服,所有的人都不愿意扶他,只有这个孩子,他不仅把自己的帽子给那个不舒服的孩子戴,还义不容辞的扶起了这个块头高他半个脑袋的同学。或许,这个孩子将来的学习会一直不好,但是这个孩子却一定不会危害社会,试想,一个知道帮助同学尊师重道的人,又怎么会成为一个危害社会的人呢?

路上的风景很美,行人请放慢你的脚步;天边的夕阳很美,飞鸟请放慢你的速度;台下的学生很美,老师请放慢你的进度。学校就像一个小社会,一个班中的学生总是有好有坏,脑子有聪明有迟钝,作为老师,你不该放弃任何一个孩子,蜗牛的故事告诉了我,或许,上帝给我们一个蜗牛并不是为了让我们带它散步,而是想让我们停下匆忙的脚步,去感受生活的乐趣,想我们不要在匆匆忙忙中,度过一生。而学习上的“慢蜗牛”,他们的存在,是为了让我们有更多的方法,让这些所谓的学习困难户,也能够赶上班级的脚步,甚至,赶超班级的脚步。我们班原来有一个孩子,数学文字题一点都不会,因为他读不懂题目,但是,他每天却来学校来的很早,鉴于这个原因,我一大早也来到学校,我陪同他一起读题目,做题目。一开始,我们读一题都需要十分钟,每个早上只能完成一两道简单的文字题,但是随着我们

每天几道题目的积累,孩子的读题能力越来越高,解题速度也越来越快,这只“慢蜗牛”在也不“慢”了。

剥开教育的责任,不要辜负孩子的期望。剥开教育的责任,不要辜负教师对自己的期望。让孩子有一个快乐的学习生涯,让孩子记得他曾今是我的老师,他曾经给了我教育的快乐,让孩子,放飞自己的梦想,飞翔在责任的天空下。

第五篇:《剥开教育的责任》读后感

责任是什么

——《剥开教育的责任》读后感

临淄区凤凰镇召口中学路强

三个月的时间,仔细阅读了祁智老师主编的《剥开教育的责任》一书,在文章最后,他谈到,教育事业是伟大的,但伟大的事业从来是艰难的。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也就意味着选择了担当,但我们必须明白,有责任,才会担当;有本领,才能担当。我想说的是责任是什么,教育责任又是什么。

我从百度上搜索了这些名词的解释:

责任:一是指分内应做的事,如职责、尽责任、岗位责任等。二是指没有做好自己工作,而应承担的不利后果或强制性义务。

剥开:在百度百科里竟然没有这个词的解释。

社会教育:广义的社会教育指一切社会生活影响于个人身心发展的教育;狭义的则指学校教育以外的一切文化教育设施对青少年、儿童和成人进行的各种教育活动。现代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或政权,实施不同性质的社会教育。

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而按照现代观念,家庭教育既包括:生活中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聘请专门从事家庭教育的教师对子女的教育。家庭教育简称家教。

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与社会教育相对的概念。专指受教育者在各类学校内所接受的各种教育活动。是教育制度重要组成部分。一般

说来,学校教育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对比以上词条,我认为,这本书的缺陷就在于没有理解清楚什么是教育,教育是三大教育的结合体,而祁先生在谈“剥开”时,竟然只谈到了学校教育,未免也太狭隘了吧。最后,我给定义了一下,这本书应该叫做剥开初等教育的责任。

谈到初等教育,又把书中的内容进行了仔细的阅读,心中还中感慨很多的,但又不能一一例举,只在在此略谈一二条感想。如果还有不对的地方,还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一、家庭作业和家长作业

在教育一线上,学生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途径有很多,一是从课堂上获取老师讲解的知识;二是课后作业进行知识的理解;三是家庭作业进行知识的升华;四是自己的理解和拓展。因此家庭作业是属于第三种知识的获取,而谈到这一点,责任出现了:家庭作业最主要的责任人是学生,而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是家长,所以家庭作业责任人出现了质的转变,所以现在家庭作业的监督权成了家长。

关于家庭作业谁批改的问题,在读书时我做了批注,就一句话,家庭作业谁布置的谁批。而且我们还应该关注的就是家庭作业必须是精选的题目,而不是随便布置的,因此这儿又出现了老师的责任,要给学生找精题来布置,而不是随手用本资料就能解决的。

关于祁先生提的这个“家长作业”,我是深有体会的,因为我每天都能收到好几条这样的作业,目前,我又收到了相关的禁止短信:淄博市禁止学校通过短信的形式给家长发作业。但这个禁令却是实行

不了的。对于家长作业,我认为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是可以短信通知家长的,因为家长的责任就是监督学生完成作业,这也是家庭教育的责任。如果学生能够自己记录作业内容了,我认为这一点是完全可以取消的。

第二点,关于家长作业,我认为这是人家家庭内部的事情,完全不应该我们学校教育来说三道四。人家家长素质高的,教育孩子的手段一定很多,对于孩子的影响也一定是深远的;忽视了家庭教育的家庭,他就认为家长作业不好,这是他放弃了家庭的责任,放弃了监护人教育的责任,这就不算是学校教育的责任了。而应该让家庭独自担当,用一句话来说,谁种的瓜谁享受。

用上次到潍坊学到的一句话来说,就是现在我们的学校教育学习的过程应该由学习新知识后复习知识的过程改为先预习新知识然后学习新知识的过程,这样就能实现无作业教育。上面提到的这些就都成了浮云了。

二、三大教育责任的问题

谈到三大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到底哪个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最大,我认为是社会教育对于学生的影响最大,有这样一句话,学校教育一星期,不如社会影响一半天;专业教育一整年,不如社会教育小半天。因此这也体现了社会教育的责任所在。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桥梁,是中间力量,因此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成功的一半,如果再加上良好的社会教育的影响,这才是教育最需要的。

现在我们再剥开社会教育的责任来看一看:本书中提到的些许现象标准、办事、节奏、权利、收礼、质疑、坚持、强制、思想、道德等等,在这些方面,社会教育担当了什么?我认为社会教育给予我们的影响远不止这些,社会教育是一切社会生活影响于个人身心发展的教育。而社会教育的责任并没有完全尽到;尽不到之后所应该承担的不利后果确完全推给了学校教育中的初等教育,这让我们奋斗在初等教育的一线工作人员如何能够承担,如何能够担当?

所以,我认为教育的责任是以上三种教育共同的责任,从社会到家庭,再到学校,应该有一致的教育目的。社会来影响学生,家庭来熏陶孩子,学校用知识来武装学生,只有在共同的教育目的下,才可以说教育是完美的。

身为教育战线的一员,我的感慨也很多,但不能一一例举。最后,我想说的是真心希望我们能够齐心协力,把我们的工作做好,用我们的实际行动来影响我们的孩子,即然我们改变不了这个大环境,那就让我们适应这个大环境!

下载《剥开教育的责任》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剥开教育的责任》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剥开教育的责任读后感

    《剥开教育的责任》之读后感 ——陆娇 当整个校园弥漫着鲜花的芬芳时,教师节—这个特定的节日又悄悄的如期而至,而来自学校的一本赠书—《剥开教育的责任》也同时给我喜悦的心......

    《剥开教育的责任》读后感

    《剥开教育的责任》读后感 ——在坚持中寻找机会“辜”这个字,是上下结构,上面是“古”,下面是“辛”。你如果告诉学生,“‘古’人是‘辛’苦的,我们不要辜负他们”,这样,学生还会......

    剥开教育的责任读后感四篇

    剥开教育的责任读后感(一)《剥开教育的责任》,该书淡雅的封面,一下子抓住了我的心,教育的责任究竟是什么?我们该怎样剥开教育的责任?引发思考的书名,立刻激发了我强烈的阅读兴趣。课......

    《剥开教育的责任》读后感杭俊杰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读《剥开教育的责任》有感 滨海县北坍初级中学杭俊杰 我从教已经三十多年来了,一直在不停地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的老师越来越辛苦,我们的学生越......

    剥开教育的责任 读后感(小编推荐)

    《剥开教育的责任》 读后感 祝小李恺 祁智的《剥开教育的责任》。吸引我的,一是祁智本人,尽管名气似乎不是很大,但是我曾读过他写的几篇文章,印象不错,人其实都是这样因为熟悉所......

    《剥开教育的责任》读书笔记

    《剥开教育的责任》读书笔记“教育的责任”究竟是什么?从踏上工作岗位开始,我就记得有人说过:“教师吃的是良心饭。”从那以后,做每一件事情,我都在心里问自己,是否尽到了自己的责......

    《剥开教育的责任》心得体会

    自省·责任·良知 ——《剥开教育的责任》心得体会 昌乐外国语学校 赵凤华 伴着秋日温暖和煦的阳光,我读完了《剥开教育的责任》这本书。文字读完了,而书还在继续;书读完了,而书......

    《剥开教育的责任》心得体会

    自省·关爱·责任 ——读《剥开教育的责任》有感 伴着秋日和煦的阳光,我读完了《剥开教育的责任》这本书。文字读完了,而书还在继续;书读完了,而书中的故事还在继续;故事读完了,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