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内蒙古工业大学红十字协会三下乡通讯稿
2013年红十字协会“暑期三下乡”活动
通讯纪实
为积极响应学校党委关于暑期大学生“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活动的号召,内蒙古工业大学红十字协会经过多日的精心策划,并在呼和浩特市乌素图村村委的大力支持下,以“”为主题的三下乡活动于2013年7月9日正式拉开帷幕。7月9日,我们一行8人来到坐落在大青山南麓,呼和浩特市郊区攸攸板乡的乌素图村,我们到达时幼儿园里的孩子还在午休,我们先去拜访了乌素图村委会。村委会负责治安的大娘热情的接待了我们,大娘特有的淳朴民风在交流中无意拉近了与大家的距离,因为我们中的一员是外省学生,听不懂呼市本地方言,大家就开始讨论起各地的方言。大娘告诉我们“乌素图”是蒙语,汉语意思是“有水的地方”,有时间的话还可以去村子西边建筑宏伟壮观的“乌素图召”。与大娘交流的时候,大娘无意中提到风扇出了问题,我们的队员根据在学校学到的电工知识,帮大娘修好了风扇。2012年六月回民区投资16.6亿元改造建设乌素图村,经过一年的建设,乌素图村已经变为“景观村”,各家各户都有果园,虽然已是梅子时黄杏子肥的季节,村委会的成员都忙于工作无暇顾及,村委会的果子还在树上,大家主动提出帮村委会摘杏儿。队员们热情澎湃,有的队员负责采摘,有的负责接收果实,大家相互合作,虽然站在高处危险,被树枝打到也很疼,但是看着筐里的果实像小山一样堆积,树上的果实越来越少,没有人抱怨,有的只是任务结束的欣喜。
我们跟大娘拍照留念后带着我们给孩子们准备的礼物前往我们的最终目的地——汇„双语幼儿园。两架很小的滑梯在小的可怜的院子里不知所措的站立着,这是孩子们的天地。我们毫无预兆的闯入孩子们的世界,却是孩子们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我们的队员先以最温柔的语气跟可爱的孩子们打招呼,相互问好后,我们拿出给孩子买的玩具,手把手的教孩子玩他们没有见过的新奇玩意。他们对我们也很是亲热,我们给他们分好蜡笔,孩子们开始在老师和我们队员的指导下在自己的小画册上涂涂画画。让我最感动的是这些孩子已经懂得谦让,那个超级
爱闹的小男孩把自己的画册借给新来的小弟弟。我们一起画完画后,又给大家分发了买给大家的铅笔、橡皮、算术本等文具用品。时间总是在快乐的时候过的最快,很快要到放学时间,大家在一起合影留念,我们把我们身边的小朋友高高的举起来,他们带给我们太多我们意想不到的感动和惊喜。会长在院子里带领小朋友一起做“捞鱼”的游戏,想是会长也感受的到孩子们特有的快乐,会长和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我们把带来的电脑放在高高的桌子上,应孩子们的要求,给他们放《熊出没》,憨态可掬的熊大、熊二让孩子们的笑声接连不断。孩子们的笑声一直在,到这里就好。
七点钟孩子们都被家长接回家,我们也踏上返校的旅程。我们的活动不仅仅是传统的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协会精神的体现,我们带去的是爱,我们收获的也是爱。就这样,传递爱,接力未来。
通讯员:苗芾
2013年7月10日
第二篇:内蒙古工业大学三下乡心得体会(69)
深入土默特左旗,了解农村现状
—————“三下乡”心得体会
去年的三下乡还在脑海中,今年的三下乡又来到了。时间飞逝,一年又过去了。为期十天的三下乡生活已画上了句号,但这十天的经历却足以让我受益终生,现在就让我来谈谈三下乡心得体会。这次三下乡是以“让青春在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中出彩”为主题,我们是环境工程专业,于是选定“通过对田地、牲畜的观察,上网的搜寻,向有经验的农民咨询,加以总结书本上的知识,告知更多的农民,以科学的方式种植饲养,同时观察污染程度不同的河流,加以思考”为主要实践内容。
2014年7月12日,是一个让我难忘的日子。这一天我和队友们带着满腔的激情,坐上前往土默特左旗的车子,三下乡的序幕在我们满怀期待和好奇的情况下拉开了。而更让人惊喜的是我们的到来让早已等待多时的当地居民欢呼雀跃,就这样,在饱含惊喜和欢迎的开场白中我们开始慢慢地进入三下乡。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总能看到队友们忙碌的身影,忙着实地观察、上网查资料、和农民讲解??队员们分工合理,大家都很开心,因为有收获。小房间里,有他们挑灯夜战为活动而倾尽全力的背影;田地里,他们一站就是大半天,腰酸背痛却从不说累,还是有着欢声笑语??这就是我的队友,尽心尽力且负责的同胞。在他们的影响下,我也不敢懈怠,也为着三下乡这个集体和当地居民努力着。我们的三下乡我个人觉得开展得很顺利,和其它队相比,是最有楷做力的一组,
第三篇:三下乡通讯稿
探觅岭南文化,重展南国魅力———文学院暑期“三下乡”评优活动之“现场演绎答辩活动”,2009年6月至8月,我院开展了以“南国踏旅,遗俗荟萃”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共组织了十支暑期三下乡社会服务队分别前往不同实践基地进行为时3-15天不等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此期间,我院学子继承优良传统,弘扬良好作风,秉承华师校训,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追求卓越,在前进的道路上不断进步着,一次又一次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同时也得到了当地政府与媒体的一致好评。
2009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终于接近尾声,为了进一步推动我院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持续发展,总结过去工作经验,发现自身的不足,扩大文学院下乡活动的整体影响力,提升文学院下乡活动的整体水平,我院特举行暑期“三下乡”评比活动之“现场演绎答辩活动”,以便更好的树立文学院的良好形象,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10月26日晚,我院于教学楼1-101举行盛大的“三下乡”评优活动之“现场演绎答辩活动”,出席本次大会的有党委副书记雷云开书记,团委书记陈斯拉老师,09级辅导员陈志强老师,以及团工委实践部部长朱吉鹏和各院系团委实践部部长并参与各队伍评审。参与本次大会除各下乡队伍之外,还有来自不同年级的对下乡充满热忱的同学。
评比活动开始之前,党委副书记雷云开书记针对这次“三下乡”活动给出了其独到的见解,肯定了各支下乡队伍的成绩,同时指出了举办此次评优活动的必要性,与此同时,书记也提出了下乡工作中我们应该要注意的问题,为今后的下乡工作指明了方向。
接着,各支队伍采用其独特的方式为观众展示了其下乡活动的主要成果,展示出了各自的别样风采,展现下乡队员的激情梦想,呈现不一般的乡情,同时也为大家呈现了新一代大学生的风采,展现了新一代大学生投身理想,投身社会的热情。
同时,图片展版、文字资料、电子资料等多种形式的成果展示极大的丰富了在场同学对下乡活动多方面的了解,从不同途径感受到下乡的意义和魅力,其中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更是为以后的下乡活动提供了传承,同时也激发了在场同学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热情。
在各队讲解完毕之后,评委老师针对各队的具体情况提出了相应的问题,要求各队进行现场演绎答辩,各队都认真的回答了问题并从中发现了自己的不足,明确了今后下乡工作应坚持的方向和路径。最后,评委老师为各队的工作提出十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
最后,该次活动评出了多个个人奖项和团体奖项,评出了其中的优秀队伍。这从很大程度上肯定了各支队伍的在下乡的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同时也激发了其组织下乡队伍的热情,为今后的下乡工作更好的发展做好铺垫。
本次评优活动是文学院团委经过精心策划举办的,总的来说,现场气氛效果良好。下乡十支队伍的成果展示,促进了三下乡经验成果交流,传承爱,传承希望与阳光,为今后的下乡工作铺好了道路。
但美中不足的是,大会进行时出现了一些无法预料的客观问题,比如麦克风的时好时坏,严重影响了现场的汇报质量,少数评委及嘉宾因自身有事无法前来参加指导,或需中途离场导致评委席人数缺乏,现场秩序组织存在少许问题,导致有部分观众中途离席等。但这些问题只要今后多加注意一定能够圆满解决,从总体上来说,本次评优活动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取得了较大的成功。
此次“三下乡”评优活动之“现场演绎答辩活动”的意义在于,为下乡队伍提供展示“三下乡”苦乐与风采的平台,让更多的同学了解三下乡,走进三下乡。也是 为了更好地总结经验,吸取经验与教训、增进交流、鼓励先进,特别是促使我校更多的青年学生关注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从而进一点促进我校同学走出象牙塔,走进生活,走进社会,明确当代大学生所肩负的重大责任和使命。
第四篇:三下乡通讯稿
心手相连,快乐暑假
为深入贯彻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上讲话精神,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为主线,我院积极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院学生办公室老师的带领下,7月11日上午一行14人抵达平顺县中学小学开展为期一周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受到了县、乡领导和学校的高度重视,特别在县小学举行了欢迎仪式。在欢迎仪式上,还举行了爱心捐赠,参加“三下乡”的同学们为别为农村留守儿童准备了一份装有书包、文具、钢笔和本子等的小礼物,在现场捐给了现场的四十多名农村留守儿童,并和他们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
此次“三下乡” 社会实践活动,以“心手相连,快乐暑期”为主题,结合留守的农民工子女的现实需求,依托留守的农民工子女集中的小学,重点开展讲座、学业辅导、亲情陪伴、自护教育、文体活动、爱心捐赠等志愿服务,探索高校与农民工子弟学校结对帮扶的长效机制。
此次活动将有利于呼吁社会共同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成长,充分发挥教育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发展,同时也能培养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怀。
暑期三下乡通讯稿 2014-7-21 我们小队一行人乘坐大巴去往武乡县.虽然路程不长,有的队员也因承受不了盘山公路的颠簸而脸色苍白,但大家都很兴奋,更多的是对于未来几天生活的憧憬和向往.虽然一些大二的队员已于去年参加了一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但由于今年主题多样,形式特别,又恰逢建党90,建校60周年之际,为了给学校和社会都留下一个好的印象,大家更是做足了准备.中午时分,我们小队终于来到了武乡县,经过短暂的休息之后和大家的一致讨论之后,我们决定未来两天要进行第一个主题活动----前往武乡县光荣院,开始我们的”爱心之旅”.下午三点,我们集合全体队员一同来到了武乡县光荣院.走进武乡县光荣院,进入你眼帘的是整齐划一的住房、干净明亮的厨房、餐厅和现代化娱乐室,一个个精神焕发、笑容满面的老人会告诉你他们在这里幸福地安度晚年。住房温暖如春,饭菜松软可口,这里根据老年人口味,订制出不同食谱,使饭菜多样化还照顾到个别特殊老人需求。同时,这里还添置了文化娱乐设施,配备了娱乐室、健身器材,平时,老人们可以在娱乐室里玩玩牌、下下棋、打打麻将,改变了长期以来老年人文化设施匮乏,文化娱乐形式单一枯燥的状况,受到老人们欢迎。除了参观基础设施之外,我们还和一些老人合影留念,看着老人们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们也感觉很高兴.第一天的实践活动也圆满的画上了句号.7月18日早上6点整,长治医学院三下乡队员们的闹钟声同时响起。将要跟四个班两百多名的学生见面,队员们都起得很早,而且个个精神抖擞。刚过7点,沉寂的校园已经被陆续到校的学生爽朗的笑声唤醒。队员们外出吃早饭的时候,参加学习班同学们面对面地走来,都很有礼貌而带点害羞地道声:“老师,早!”同时我们的队员也意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
8点40分,学校团委书记与所有的学生和我们的下乡队员在操场开了一个动员大会。会上书记动员了所有到校的学生积极参与我们的支教活动,我们带队辅导员老师向同学们介绍我校的基本情况,并对本次下乡的相关专题进行了简单的概括,16名队员也分别作了简短的自我介绍。这次的支教活动为期七天,内容涵盖语文、数学、英语、法律、经济、心理、生理、卫生、手工、乡土文化等方面。
第一天支教活动分成两个板块。上午是进行以“破冰”为主的一系列互动游戏,力求打破学生之间羞涩的隔阂,拉近学生与队员们的距离。在游戏的过程当中,我们坚持朋辈教育的方式,与学生打成一片,同学们开怀的笑声是对我们教学方式的肯定。下午则是以班级建设为主,在各班的班主任(由下乡队员组成)的带领下,各班学生分别为自己的班集体起了班名,如飞逸班等;选举班干,并进行了大扫除。在课后的信息反馈当中,同学们说对这种新鲜的素质拓展教学方法很感兴趣。在下午进行班级建设的同时,我们抽调了三名队员去到平顺县团委联系新闻报道、普法宣传、入乡调查的相关事宜。团委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并且承诺给予最大的帮助,这为我们以后相关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便利。一天的支教活动下来,队员们都筋疲力尽。虽然每人都喊累,但是每人都是开心的,而且我们收获很大……
第五篇:三下乡通讯稿
心手相连,快乐暑期--会同团县委积极联系湖南工程学院来我县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为深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0周年大会上讲话精神,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为主线,会同团县委的积极联系湖南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师生来我县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该院学生办公室主任卢时光老师的带领下,7月11日上午一行14人抵达我县连山乡连山中学小学开展为期一周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受到了县、乡领导和学校的高度重视,特别在连山中心小学举行了欢迎仪式。县关工委主任粟道、连山乡乡长罗祥柏、团县委副书记唐明、刘闻琦、谭超及连山中心小学全体班子参加了欢迎仪式。在欢迎仪式上,还举行了爱心捐赠,参加“三下乡”的同学们为别为农村留守儿童准备了一份装有书包、文具、钢笔和本子等的小礼物,在现场捐给了现场的四十多名农村留守儿童,并和他们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
此次“三下乡” 社会实践活动,以“心手相连,快乐暑期”为主题,结合留守的农民工子女的现实需求,依托留守的农民工子女集中的连山中心小学,重点开展讲座、学业辅导、亲情陪伴、自护教育、文体活动、爱心捐赠等志愿服务,探索高校与农民工子弟学校结对帮扶的长效机制。
此次活动将有利于呼吁社会共同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成长,充分发挥教育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发展,同时也能培养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