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烛光里的微笑
201011014041雷欢10小学教育
观《烛光里的微笑》有感
看了这部电影,给我的最大的感触就是非常感人,它深深地触及了我的心灵深处,拨动了我的心弦。
电影里讲述的是一个平凡的女教师,但平凡的事迹却蕴涵着伟大的爱,这个爱一直延续到她生命的尽头,直到最后那一刻,她念念不忘的的还是那些幼小的孩子,她的一生都奉献在教育事业中,虽然累,但苦中带乐。她觉得当老师是一件最幸福的事,如果自己不管学生,就觉得生活变得暗淡无光。她的一生就是为别人考虑,为自己考虑的非常少,这样的人民教师值得我们学习,值得我们歌颂。
她的名字叫王双铃,一个很特别的名字。她的出生很悲惨,也非常感人。从小无父无母,是乡下妈妈抚养她长大的,一天忍受着同伴们的嘲笑,其中的心酸,我们无法体谅,可她还是过得很快乐,因为乡下妈妈和姐姐从来都没有嫌弃她,把她当亲人一样的对待。在这样的环境下,她快乐的成长,因为爱,所以爱,让爱传遍人间的每一个角落。长大后她当了一位人民教师,在一个平凡的岗位上刻苦耐劳的工作,从不叫苦,从不放弃。由于她正确的教导下,一批批调皮捣蛋的孩子走上了正路,取得了优越的成绩。一封封信,让我看出了他的学生是多么的爱她,多么的尊重敬仰她。一封封信,倾诉了学生对她的思念。这勾起了我对老师的回忆,有的事错过了就错过了,再也无法挽回,所以要珍惜现在的一切,把握好每时每刻。这是王老师接的最后一个班,也是一个非常乱的班级,让每个老师都头疼,除了她以外。她用爱深深地打动了那些孩子的心,虽然她有心脏病可她还是没有去休息,并不怕幸苦的出去家访,了解每个孩子的情况,给予最正确的知道,她冒雨寻找周丽萍,收养小朋,鼓励被车压伤的路明,这一切的一切,都让人非常震撼,她的谆谆教诲永记在孩子的心中,她像蜡烛一样点亮了自己,照亮了别人,从来都不奢望有一丝丝的回报,他只祈求每个孩子快乐的长大,快点懂事。
其中里面还让我佩服的是王老师的丈夫,如果没有他细心地照料,在她身后当她的后盾,我想王老师也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去干自己喜欢的事。王老师喜欢烛光,在她生日的时候,他点了很多漂亮的蜡烛,他两共进烛光晚餐,这是多么幸福呀。因为王老师身体虚弱,所以他们一直以来也没有孩子,在那个年代,是很难接受没有孩子的,可是他们依旧过得很幸福,虽
然对她的工作有些埋怨,但他真心的希望她过得好,希望她过得幸福,不要再那么累,那么苦,毕竟身体是自己的,养好了身体才能干自己喜欢的事。
烛光里的微笑呀,多么美。可是幸福总是短暂的,一瞬间就会逝去。王老师走了,她是笑着走完她生命的最后一段路,孩子也不负重托,全都改邪归正当一个好孩子,并许下郑重的承诺。我哭了,被里面的情节打动了,泪是苦的,可也是甜的……
当一个老师不容易,当一个好老师更不容易,我们需要像王老师这样的人,我们需要这样的好老师。我们要好好努力,励志做一位和蔼可爱,尽职尽责的好老师。
第二篇:电影《烛光里微笑》观后感
电影《烛光里微笑》观后感
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观后感了。观后感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电影《烛光里微笑》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假期里,我重温了一部九十年代的经典老电影---《烛光里的微笑》。整部影片太感人了,我深有感触,尤其是看到影片最后,一群原本顽劣的孩子自发地在教室里为王老师开追悼会时的场面。
该影片讲述的是上海市一位普通教师王双铃的感人事迹。王老师是一位和蔼可亲、人人都敬仰的老师。她患有心脏病,医生说她必须要在家里静养三个月,但她仍带病上班。四(2)班原来的班主任不干了,王老师提出接下这个差班(她以往教的都是差班)。早上,当别班的同学都在晨读,而四(2)班却是欢声笑语、自由自在。王老师第一次进教室时就被足球打到了,可是她不但没有责罚孩子们,反而还若无其事的看着孩子们,静心等待孩子们安静下来,等班里稍微安静之后,她用自己独有的方式拉近与调皮学生的距离;面对班里公认的“老迟到”周丽萍的再次迟到,王老师为她巧妙地解了围;为了了解孩子们的心声,她让班里每个孩子说一句话,对老师提出要求,从孩子的言谈话语中明确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她还在放学后不辞辛劳、忘却病痛折磨前去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后来她终于因过度劳累走了,孩子们满怀悲痛,自发地在班里为她举行了追悼会。在王老师生前最喜欢的烛光里,孩子们仿佛再一次看到了老师那亲切的微笑。
有人说:“学生的心灵就像一片沃土,当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长出行为的果子;当播下行为的种子,就会长出习惯的果子,当播下习惯的种子,就会收获命运的果实。”我想王双铃老师就为她的学生播下了思想、行为、习惯的种子,他们也一定会收获到命运的果实。
看完这部电影,我对“师爱”有了更深刻地认识:
一、老师要有足够的爱心。
说话的语气要平和、温柔,让孩子们听了如沐春风;看学生的眼神要带着母亲一样慈爱的光;对孩子的每一次抚摸,能让孩子感受到那是爱的抚触。总之,老师对待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能让学生感受到母亲一样的关爱。
二、老师要有足够的宽容心。
一个再优秀的班级总会有几个问题学生,对待问题学生要有一个宽容的心。面对在自己家里吃住的李小鹏“偷钱”,她不急不躁,耐心询问孩子拿钱做什么了。学生陆明在校园里被车撞伤了腿之后,陆明的妈妈不问青红皂白到王老师的家里无理取闹,让王老师赔他孩子一条腿,面对失去理智的.陆明妈妈,王老师不作任何解释,还经常抽空跑到医院看望陆明,安慰、鼓励和陪伴他。王老师就是怀着这样一颗宽容的心对待学生,并用这样的亲切话语贴着学生的心灵走,学生怎能不为之动容,孩子们都慢慢改正了错误。
三、老师要有一颗真挚的心。
大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句话张贴在王老师家里的墙上,成了王老师的座右铭。正因为王老师真心对待学生,换回了学生的真心。就在王老师去世后,班里几十个孩子自发的在班里为王老师开追悼会,李小鹏哭诉着深情地称老师为“妈妈”,学生陆明说:“王老师,我们都是你的孩子”……虽然王老师没有自己的亲生子女,但却有几十个孩子发自肺腑地叫她“妈妈”。孩子的心是纯洁、无暇的,能让孩子真情流露的只有对他们真情付出的人。
我想,在她眼里,没有工作的苦和累,只有工作的意义和价值,没有孩子的顽皮、捣蛋,只有孩子的可爱和活力。这正是当老师的所最应具有的精神啊!同样身为人师,透过王双铃老师形象令我不禁反思我自身的工作:现在我教的班级,很多学生都很有个性,上课坐不住,管不住自己的嘴巴……我对待学生是否关爱不够,辅导后进生的功课是否再多些耐心,学生犯错了是否能冷静思考再处理……
这部电影里的烛光正是对王老师工作精神的写照,烛光里的微笑,是王老师对学生无私奉献的时候总是满脸笑容的,是慈祥的。以后我要以王老师为榜样,把自己的关爱、敬业、责任无私地献给我们的孩子,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诠释“师爱。但我们在忘我工作的同时,更要注意自己的身体,这样才能更持久地站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请记住: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学生永远都是我们人生舞台中最重要的主角!
第三篇:《烛光里的微笑》观后感[范文]
《烛光里的微笑》观后感
曾经有人说过,演电影的是疯子,看电影的人是傻子。我知道每一部电影都是一部虚构小说的演化,或者说是作者内心情感的表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都带有主观色彩,带有虚构性。然而今天这部《烛光里的微笑》电影却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弦。影片讲述的是上海一位普通教师的感人事迹,王双玲老师和蔼可亲,人人都尊敬她。有一天,王老师接了一个差班,不仅成绩不好,连课堂纪律都是倒数第一。早上,别的班都在读书,而他们班却是欢歌笑语、自由自在。王老师知道后,不但没有责罚他们,还跟他们讲道理。于是,王老师决定这节课先不教课文,而是教同学们怎样长大,让他们懂得做人的道理。
老师的讲话深深地吸引了大家。王老师有心脏病,医生说必须要在家里休息两个月,但王老师为了同学们还是坚持去学校上课和家访随后的日子里,王老师了解到许多同学的家庭背景,放学后还经常到他们家里做家访,了解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感受,并细心照顾那些有困难的同学。比如,周立平同学与他的妈妈相依为命,全靠妈妈糊纸盒赚钱供他上学,渐渐地,他妈妈的脾气变得很怪。有一次,周立平放学回家后准备写作业,可是他妈妈却执意要她去干活,周立平不肯,妈妈就大发脾气。周立平一气之下就跑了出去。这天晚上,外面狂风暴雨的,周立平还没有回
家,妈妈开始着急了,冒着大雨四处寻找,最后找到了王老师家。王老师一听,二话没说,就冲进了滂沱大雨里,一直找到半夜,终于在一个旧厂房找到了周立平,她小小的身子披着一块塑料布,全身已经湿透,正冻得发抖呢。妈妈紧紧地抱住了她,母女二人失声痛哭,而浑身湿透的王老师疲惫的脸上则露出了微笑。又如班里有一个名为小鹏的学生,他的父母因非法赌博、倒卖黄碟被公安局抓捕。小鹏沾染上了父母的恶习,成了一个游手好闲的孩子。王老师了解他家里的情况,就把小鹏领回自己的家,像慈母一样照料小鹏,使小鹏第一次感到了家庭的温馨。王老师就是这样用心爱着她的每个学生。用自己那宽广的胸怀,像温柔的春雨一样,滋润着每个学生的心田,浇灌着他们那幼小的心灵。爱戴王老师的同学也越来越多了。可是,不幸的事情发生了。有一次,为了庆祝同学们取得好成绩,王老师带全班出去郊游。刚爬到半山腰,正当同学们兴高采烈的时候,王老师突然晕倒了,她就这样永远地走了,再也没有回来。
在电影的结尾,每个同学的桌上都点着一支小小的蜡烛,烛光里闪着同学们晶莹的泪花。只有照片里王老师的脸上,仍然挂着同学们熟悉而亲切的微笑。她就是这支蜡烛,燃尽了最后的一滴烛泪,用最后的烛光照亮了同学们的心灵。
在中国,在那个贫穷的年代,在那个贫困的村落,在人们思想较落后的时代,有那么一个“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
泪始干”的乡村教师,自己无子无女,但视学生如亲子一般,给他们温暖的爱意,予他们无尽的师情。她无私奉献,她不求回报。当自己学生因父母犯罪被抓的时候,她主动给予学生以母亲般的关怀,她对这个受伤而寄人篱下的学生说过这样的话,她说:“我不求回报,只要你以后又出息就是对我的最大回报!”很感动,不但男孩的眼眶里溢满了感动的泪水,我的双眸也情不自禁地打起滚来了!一切为了孩子,在她身上足已证实着,她不顾自己虚弱的身躯,亦然坚强地走访,亦然地关切着那些需要关心的孩子!最终那些曾经被别人认为已经顽皮到无可救药的孩子,也深深地被这位女教师打动了,最终这些孩子不负她的期望,都变成了乖巧懂事的好孩子。而这时的自己却在“烛光里的微笑”中留下了最灿烂的一幕,带走了微笑,带走了喧嚣的世界,却留下了不朽的灵魂。不朽的灵魂,无悔的人生,将爱洒满人间,用爱温暖冰冷的世界,无疑她是伟大的。她的感人事迹正诠释着她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在静默中悄悄地绽放出爱的光芒。伟大的园丁,无怨无悔地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平凡而又神圣的教育事业上,这不正是我们当今社会所贫乏的吗?
我认为一部优秀的作品不在于它真实与虚构,更多的是在于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是否能够触动人们内心的心弦?是否能够引起我们的共鸣?是否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引起当代人的反思与借鉴?我想这是作品,也是作者最终的目标吧!而《烛光里的微笑》却是一部扣人心弦的好作品,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它给我们刻画了一个真实而又平凡的生活画面,然我们在艺术的创作中感受真实的社会,体会人生的意义所在。不少人都为之深切地触动过,感动过,我自然是其中之一。不论是作为一名学生,还是作为一名教师,亦是我们可亲可敬的父母,这部电影无疑给了我们一个广阔的思考空间。在当今这个繁杂而又绚烂的世界,家长应该如何来面对孩子,老师应该如何教育学生,以及孩子应该怎样处理好老师与家长的关系?这些都是值得我们重新思考的问题,在这部电影中我们似乎可以找到答案!
第四篇:烛光里的微笑
资环学院10级生物(师范)
学生:吾合丽罕·吾斯曼
学号 :201040720
51“烛光里的微笑”观后感
作为一个即将踏入社会,要担任光荣而艰苦的职业__教师职业的我来说,观看“烛光里的微笑”这部电后的感触很大,收获也很多。
当时在观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发现,小学老师王双玲老师是一名伟大的老师,以自己的爱心,耐心给班里的每一个学生他们所渴望的温暖。她身上有一种忘我的精神,她的一生就为教师事业,就为那些学生。王老师到那个学校负责的班级算是很差,学生不听课、没有自律性、也不尊重老师的一个班级。当老师看到这个以后的想法不是放弃他们而是从叫他们怎么做人开始教育他们,在他们像白纸一样的心理播洒了梦想的种子。后来王老师还不顾自己的身体,除了上班以外的休息时间,去那些学生的家、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并给予他们更亲切,更需要的关心。最让我感动的是,他们班最喜欢踢足球的那个男生路明脚被进出学校的卡车轧断,残疾了以后,进入绝望、痛苦之中时、王老师对他的鼓励。虽然当时路明的母亲找到王双铃老师的家哭骂她,但她还是如此的宽容,还是为那个孩子考虑。坐在下面观看的我心里很清楚,王老师其实没有办法跟那足球明星见面、跟他讲她学生的情况。但是,王老师纯洁的心能感受得到她的学生此时需要一个怎样的鼓励和关心。她知道,是什么才
能重新燃烧他这个孩子为生命的渴望,使他从绝望中拉出来。她,爱学生、爱孩子,爱的这么理解他们。这部电影处处使人感动,处处使人为王老师敬佩。他们班的丽萍忍受不了母亲打骂,离家出走时,王老师顶风冒雨,在深夜找回了丽萍,丽萍母亲深受感动。他们班的一个学生的父母被抓走,那个小孩一个人没什么依靠时,还是王老师出现在他身边,是他当自己的孩子养;那个学生没来上课也找不到他时王老师到处找,天黑了没回家还在班里等他回来。。看得出来,她的这一生就为那些孩子付出,好像就为那些学生活着的感觉。看到这些时我的脑子里就有这样一个想法,以后我当老师了我也尽量会像她那样,爱孩子,爱学生!觉得看到那些孩子脸上的开心是一种形容不出来的幸福感!
看到这部电影最后一段时,我已经热泪满面了。因为那些时候,王老师的身体已经很不好了,甚至到最后王老师的心脏病发作住了医院。虽然这样,她还是惦记着那些孩子。王老师之前对大家的爱心深深地感动了孩子们,全班的面貌有很大的改变,同时那些学生也特别想念她。她带着同学们去郊游看海时,为了不使腿伤未愈的路明掉队,王老师背他爬山,过度的劳累使她再次发病,在上,她永远闭上了双眼。孩子们满怀悲痛,自发地在班里举行了追悼会。
她的一生就这样结束了,但她光荣地走了。她在教室这一行如此的无私,如此的宽容,一直很耐心。学生无论发生什么事她从不轻易放弃,把学生爱护的想自己亲生孩子那样。她是一个有道德,有
责任感的老师,可以说,她是教师这一行的就骄傲!作为一个师范生,我很佩服她,并且以后当她那样合格的老师而努力!
第五篇:烛光里的微笑 2
《烛光里的微笑》观后感
——对自己负责,就是对学生、家人负责
这是一部挺老的电影了。在上个世纪90年代,当时教育界普遍倡导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甚至不惜生命的代价。身为未来的教师,我认为我们对孩子要有无私的爱,但前提是要爱自己!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老师也是人,不是神,他也有自己的生活,也会生病,也会累,也会发脾气。我希望大家不要把教师神话了,他也是一位平凡的老百姓,但他会播撒更多的爱与责任给学生。
在《烛光里的微笑》这部电影中,我深深地为王老师那种对学生无私奉献的爱所感动、折服。她使教师光辉的形象越加耀眼、熠熠夺目。王老师那种对教育的热忱、对学生的负责、对孩子们的关爱是我们每个老师都应拥有的,爱心、信心、责任心始终是每位教师与生俱来的品质,特别是小学教师,他们是最可爱的人,因为你可以看到洋溢在他们呢身上的是无限的爱得光辉,他们对孩子的爱似乎总是比别人多得多,他们是几十个孩子的爸爸妈妈,不仅教会孩子们科学文化知识,更是叫他们如何做一个有礼貌的孩子、如何与同学老师家人相处、如何学会独立生活等等。这些看似琐碎的事,我们小学教师却对此乐此不疲。在与孩子往的过程中,我们很享受,特别是看到孩子们一点一滴的进步时,我们是打心眼里为他们开心,就像是看到自己孩子的成长一样。我很享受小学教师这个职业,不仅是因为我喜欢和孩子打交道,更是喜欢他们的那份难能可贵的童真,更喜欢启发他们,教导他们,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
其实大一的时候我便做了一名校外辅导员,收获很多:不论是从班主任、任课老师汲取到的经验还是自己和其他校辅一起组织班队活动,我收获最大的是与孩子心贴心交往的那份快乐,那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之上的爱,我爱他们就像爱自己的弟弟妹妹一样,我一见到他们就会情不自禁地微笑:他们就像快乐的小鸟,自由自在地享受阳光的温暖、快乐歌唱!有时他们的顽皮也是我快乐的源泉,但他们犯错:打架、骂人时,我也会毫不留情地批评他们,但内心有种恨铁不成钢的难过与不忍,看着他们沮丧难为情地低下头,甚至流下悔恨的眼泪时,我心里也不好受,但批评教育也是为了他们好啊,老师只希望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身心都健康,不希望一时的姑息纵容酿成今后的大错。唉!其实有时候自己心是软了点,不忍看到孩子伤心,但我会坚持一切为了孩子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大前提之下对他们进行批评教育。
这又让我不得不说《烛光里的微笑》中,王老师冒雨去寻找不堪母亲偶达到的丽萍同学。那么大的暴雨,王老师一脚深一脚浅,拖着生病的身子大声呼唤着丽萍,最终找到了已经在大雨中哭晕过去的丽萍,并把她送回了家。王老师可以说对班上的每一个同学进行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像对待小丽萍,王老师了解到她家状况——爸爸抛弃妻女,妈妈有病不能干重活,母女俩靠糊纸盒为生。沉重的家务活常常使小丽萍上课迟到。内向、不善言语的她也常常成为同学嘲笑、捉弄的对象。我很同情小丽萍,也很好奇王老师怎样关怀这样的学生,怎样在维护她尊严的前提
下帮助她。在一次班会活动上,王老师讲述了丽萍同学是怎样的一个勤奋、懂事、孝敬的好学生、好女儿。同学们为之感动的同时,自发倡议给丽萍举办生日会。当同学们捧着生日蛋糕、唱着《祝你生日快乐》歌时,丽萍落泪了,同学们对她的理解使她重新回到了班集体这个充满温暖的大家庭中,孩子在一步步成长,不是吗?《烛光里的微笑》中,还讲述了几个典型的学生故事,他们或顽皮或游走在道德与法律的边缘,不过,最终我们王老师用爱与责任感化了他们。从中,我们师范生可以借鉴王老师的处理方式,但大前提都是一样的:对学生的爱、对教育的爱。本部影片我挺不满意的是王老师最后的逝世!感觉为什么老师都要“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呢?我们要在对自己身体负责的基础上才能对学生负责呀。像这位王老师对教育“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但王老师有没有想过她把自己累得死去后,那她那群可爱的学生们怎么办,在王老师看似对孩子们负责的背后其实不然,她一牺牲生命为代价,最终离开了深爱她的学生们、家人的身边。所以,我想,我们老师在进行爱的教育的同时,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要知道,对自己负责就是对你身边人负责呀!难道王老师在和孩子们郊游犯病逝世就不会师孩子们产生强烈的负罪感吗?这点真的不好,王老师,你知道不,孩子们会因此而内疚一生的,他们会认为是自己害死了老师,如果不是出去郊游,王老师还和他们在一起呢!可以说,在这一点上,王老师是残忍的,她留给学生的也许是一辈子都难以释怀的阴影。总而言之,教师们请珍爱自己身体吧,它不仅是你自己的,它更是你学生、家人的,你要对他们负责,首先就要对自己负责,从对自己的身体负责开始吧!
我立志当一名可爱的小学教师,当然,我会对我的学生负责到底的,让他们在家人、老师给予的爱的包围中,幸福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