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鬼当家》读后感---累并快乐着
《小鬼当家》读后感---累并快乐着
这本书我几乎是笑着看完的,但我告诉你这不是笑话,不是扯淡,这是每一个当妈的生活写照。书中描述的虽然有那么一点点夸张,但绝对是事实。有哭有累有欢笑,就是我们有孩子之后的生活——累并快乐着。
本书作者主要围绕妈妈产后,大家常关注的话题,分章节描写,比如,生娃前后的变化、吃饭问题、睡觉问题、出行问题等等,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经历的,就像是在描述自家的生活点滴,大体相同,但也有不同之处。作者把生活中的那些苦累与无奈(当然快乐要远胜于这一切,当妈的都深有体会),以幽默搞笑语言展现给大家,也让那些“与我无关”的宝爸们看看,也让他们相信,宝妈的确是过着这样的生活,你们平时不太在意而已。
身体变化:生孩子之前,我们不说个个身材苗条,杨柳细腰吧,但比起产后那也是个个皮肤水嫩、精神饱满。先不说身体上那些变化,就只说外表看得见的:从生孩子前从来没超过95斤的小体格,生完后就成110斤,腰圆腿粗臂膀壮的,一看就能被列入妇女行列;生娃前脸色粉嫩,皮肤白皙,生娃后,肤色发黄,色斑也爬上眼角;生娃前还可以毫无顾忌的开口大笑,现在也得小心意意的,生怕让大家看到我满脸的褶子。
睡眠不足:自从有了孩子就没有睡饱过。宝妈们,是不是都是这个情况。如果有的话,那你就太幸福了。小麦睡觉还算有规律,每晚九点睡,早上六点醒。夜里会醒两三次,要求吃奶。当然也有例外的情况,有一段时间,八点就睡了,但会在十二点左右醒来,然后玩到二点左右,玩累了才睡觉,早上还是六点醒。那一段时间,真有点受不了,我不能八点也跟着她一起睡吧,我收拾一下,怎么着也就十点了,睡下还没怎么着呢,这个小家伙就醒了,陪着玩吧,关键是你半夜陪着孩子玩,旁边那位呼噜打得呼呼响,早上醒来还喊累,我这边没怎么睡的还没开口呢!
有了孩子业余时间基本上也是属于他们的,没有真正自己的空间,有也是在孩子睡着后。但她睡着的时候我也很累了,那就跟着一起睡吧。
时间安排:没孩子之前外去走走逛逛那不是分分钟就能搞定的事,可以说是随想随行,朋友随叫随到的主儿。可是现在,你要去个哪,还得想一想孩子会不会哭闹。先不说往远处走,就算是去个超市,也是匆匆忙忙,孩子小的时候,怕在家时会哭闹,根本来不及细看东西,基本属于拿上就走型的。带着一起吧,那就你是搬家,样样都得准备,事事都得想到。有时候一个人还真弄不了,所以与好友聚的时间会相对少一些,或者说小麦一周前几乎没有。现在真正能体会那种被一根绳牵着的滋味了,跑不远,也不敢跑远。
生病:孩子生病,最心疼最苦最累的还是妈妈,小麦从小到大还算身体强健。没闹过什么大毛病,就是发过两次高烧,那算一段地狱般的生活,心理上,生理上都承受了许多,满心的自责,没有照顾好孩子,又是心疼,一边照顾一边抹泪。整晚整晚睡不着,一会儿测测体温,一会儿要看看孩子有没有蹬被子,定点给孩子喂药。孩子好了,基本上我也快累爬下了。
关于其他的,出门旅游啥的,在孩子现阶段我真不敢想,但如果有兴趣的亲们,可以看看书中,作者会遇到的一些情况,可以做个参考。
当然,这其中有很多孩子带有我们的快乐,就跟我们一样,尽管照顾孩子再累再苦,但就那么简单的一句话,就会让你妥协,让你觉得你为他们做什么都是值得的。孩子带给我们的欢乐是无穷的,随时随地都可,每个家庭,每个爸妈都在享受。
第二篇:累并快乐着
累并快乐着
——采访花博会志愿者
泰戈尔在诗中说,天空没有翅膀的影子,但我已飞过;艾青对朋友说,也许有人达不了彼岸,但我们共同拥有大海;我想说,即使花博会上那些美丽的花不是你们所培育的,但这场盛大花会的成功你们有着必不可少的功劳。
她们没有花儿的美丽,但是花博会上处处都有他们的身影,他们是可爱的小水滴,共汇成这片话的海洋。
来自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校纺织化学工程系染整1232班的大二学生范超男就是这么一颗小水滴,她作为花博会志愿者的一名基础志愿者,她的责任是维护宁夏园的秩序,帮助来往游客。作为室外展区三班班长的她不仅要做好自己的工作,还要协助她的组员共同管理好室外展区的工作,也要帮助他们解决一些难解的问题。在志愿者工作中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是不管怎样她都微笑、冷静、诚实来应对,用最好的服务态度对待游客,相对之,游客也会给予她理解和尊重。范超男认为做志愿者时最需要客服的是自己的心态,只要端正态度,做什么都要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就会做好。在做志愿者工作时最需要的就是耐心,相信坚持下去就是胜利,累并快乐着吧!范超男同学始终坚持着五个“心”,无论她遇到什么困难,她都用自己的爱心、热心、细心、诚心和耐心来面对,让他人感到花儿般幸福。“志愿花博,青春无悔!”表达了范超男同学最真切的感受。
另一位来自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的同学胡南,她的工作就是帮助介绍一下安徽园,有时在游客迷路时帮忙指路,提醒游客爱护花草,带好小朋友以及提醒池塘边不要戏水,小心落水。日复一日的介绍,胡南同学认为在工作中最该克服的是耐心,还有就是坚持百分之百的微笑。每天虽然劳碌奔波于学校与花博会这条跑道上,挥洒汗水的同时,她也赢得了自己的比赛,这次的经验将成为她最美好的回忆。
张杰《8090的歌》里的一句歌词“现在我慢慢长大了,也会痛并快乐着。”这就是她们小水滴内心的诠释。
第三篇:累并快乐着[定稿]
累并快乐着
为人父母,谁都能感觉到抚养一个孩子长大很累,但对于班主任,像父母一样对待几十个孩子,那种累又何止超过千万倍。而对于我来讲,累也是一种快乐,因为累,总会有收获。
我曾教过一个学生,他从小学开始,就一直令老师们头痛,到初中后还是老样子:上课迟到、课上不听讲,不动笔,和同学说话、课下打闹吃零食,不完成作业、对于老师的批评教导不急不躁,我用了很多办法,却难以收到好的成效,最后我只能给家长打电话,想更多地了解一些他的情况,可你说怎样?家长一听是老师马上小声的问他:“是你们老师,我该怎样说?”这犹如一盆凉水当头淋下。这样的学生,这样的家长,我该怎么办?
当我整日为这孩子烦心的时候,一件意外发生了:那是一个周六,我发现他和几个校外的孩子在打架,我急忙冲过去,那些人看见我立马跑掉了。我扶起摔倒在地的他,看见他手上,腿上都是血,我的眼泪当时就流了下来,急切的问:“疼不疼?”不等他回答,我就心急火燎地用自行车载着他去了卫生院,整个过程中,他时不时地偷看我几眼,当我看向他时,他又慌忙低下头。几天后,在一次谈心中,他问我,“老师,你当时怎么流泪了?”我说,“我们班里的49个同学,在我的眼里,都是我的孩子,你相信吗?”从此,他变了,再不用我去操心什么。在班主任工作中,问题学生总会引起我们高度重视,但成绩好的学生更需要我们引导,因为我们身上的责任并不只是让他成绩优异,更需要把他们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
比如我教过的另一个学生,学习成绩非常好,经常是年级第一名,人缘也特棒,每次班委改组都被选为班长,可她在我眼里却还不够,因为对于班级的工作,他总是不情不愿,完成的也不认真,集体观念很是淡泊。对此我多次找她谈话,谈责任,谈人生,谈集体的重要,谈人与社会的关系。经过多次谈心,她终于转变了原本的态度,成为了我的得力助手,一个心怀集体的好学生。
对于一个班级来说,优等生是集体的锋芒,问题学生影响着集体的氛围甚至走向,所以很多班主任都把精力放在这两端的问题上,却忽视了中间的大部分。以前,我也曾犯过类似的错误,但后来发现,当我们把鼓励更多地送给问题学生时,会有很多中等生难以理解,甚至误会为,那样,会得到老师更多的关爱,而表现会随之消极懈怠,甚至变差。对此,我深刻地反省过自己,之后找到了平衡的方法,比如说说知心话,开展有意义的班会等等,想方设法地偷偷叮嘱他们,去帮助带动问题学生,让我们的集体更美好。这时,只有做每一个学生的帖心人,才能让这个集体成为一个帖心的集体。
一个班级就是一艘大船,班主任就是船上的舵手,只有在这条船上的每一个人都去努力,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才能形成集体的合力,才能让每个人都能从中受益,这不但是对班主任自身的考验,更是班主任最大的责任。
为了这个责任,我时刻都在思考,都在努力,有时,觉得很累,但当这艘大船驶向成功的彼岸,当做为舵手的我,一呼百应之时,当身在船上的我,感受到那种合力奋进的冲劲时,我为之陶醉,累,已消远,心慰且畅然,正合了那句,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此时方晓,累并快乐着,是一种滋味,累并快乐着,因为累,值得!
第四篇:累并快乐着
时间飞逝,转眼一个学期就这样悄然离去了。在这刚踏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学期中,我学习着,请教着,交流着,思考着,渐渐也发现自己也有了不少收获:在与孩子的相处中,体会到什么是累并快乐着的喜悦,什么是深深的愧疚,什么是牵挂的幸福……
下面就从以下三方面具体来谈谈的我体会吧。
一、班级管理,让我喜欢让我忧
接手一个班级,对它的管理似乎成了一件重要的事。一个班的班风就直接影响着每个孩子的发展。
俗话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定班级制度是事在必行的,但是这些制度又必须是适合这个班级集才行。
为此,我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开设“悄悄话”空间
要了解学生成了首要做的事,除了简单的自我介绍,当然还少不了与学生的交流。于是我在周记本中开端了“悄悄话空间。每次写周记时可以把他们自己的想法写在里面,这样就可以让那些平时比较腼腆的学生也能有说出自己心里的感受的机会。
一学期下来,我真的在“悄悄话”中,收获了许多宝贵的东西:有的学生会告诉我班级中存在的小毛病;有的小朋友则把自己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告诉我;有的会把自己的心情写在上面;还有的会说说他们的愿望。
收获之余,也少不了一些失落,因为还是有那么几个孩子,不愿意打开心扉说说自己的内心感受。也许时间是最好解决的办法,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去感悟,去体会。
2、民主竞选
记得我们班在开学后的两周后才选出了新的班委。这次竞选是自我推荐与集体投票认同才选举出来的。可以说当选的每一个班干部都不得是有自愿和集体认可的。我相信只有自己乐于担任工作并得到大家的支持的班委才能出色地做好各自的工作,也才能真正锻炼自己的能力。
3、班级公约
半学期后,制定了班级公约。因为这时我对他们有所了解,而他们彼此也更熟悉了。这次制定公约同样是经过大家商量,共同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制定出来的。
在下半学期中,大家基本上能依据班级公约上的规定来要求自己。
也许班级管理就是离不开学生关系与师生关系两者吧。而师生关系之间的关系似乎更是微妙而难以处理妥当。既想与学生靠近些,但又怕太近了失去了威信。这常常让我陷入担忧的境地。
二、喜讯频传,让我欣喜让我愁
学校的各种活动丰富了学生们的课余生活,也让他们增长了许多课外知识,所以每一次活动他们都不愿意轻易错过。在各项活动过程中也取了不少成绩。
校运会上学生的团结精神发挥到了极致,不论是在教室的学生还是在运动场的学生,都想着是为班级体争光,于是经过运动员们的努力夺得了团体第三的好成绩。另外也取得了好多个人的第一,光荣榜上的奖状就是对大家最好的鼓励!
然而当我看到大家为了集体荣誉感不断拼搏的同时,也有些发愁。因为有好多学生的心情只能留在作文中。他们只能呆在教室,等待运动员们的消息,我知道大家想为队员们加油的心情,但因为条件有限,只能让大部分同学失望地呆在教室。我担心时间长了,那些热情会被消灭。
同样,在其他活动中也是如此。参与的同学热情高涨,但不参与或者是无法参与的同学的热情就会慢慢淡下来,最后甚至连对活动本身的兴趣也没有了,这样就不利于培养孩子们的兴趣了。
当我在班上表扬哪位学生的作文又在哪里发表时,头几次,似乎对其他同学也有一种促进作用,但是后来,几乎大家都已经习惯了,只有这么几个人能写出好文章,而其他人对自己的写作水平似乎也没有多大的信心。难道同成绩来鼓励孩子也不是长远之计?
三、课堂展现,让我深思让我学
给孩子们上课当然是教学的主要部分。我也知道精彩的讲课会让孩子们听得入神,会跟随着老师的步伐,但是往往自己的讲课无法满足所有的孩子,所以在课堂上总会出现一些走神甚至是讲话的孩子,这不得不引起我的反思,我想知道自己的问题到底出在哪?
当然最让我激动的是,在课堂上听到孩子们独到的想法,这往往能碰撞出一些灵感的火花,给我不少启发,可以想到许多备课时不曾想到的问题。
根据孩子们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情况,我发现孩子们的表达能力不是很好。不论是课堂上的回答问题还是让他们随堂写些小片断,他们的表现并不是十分出色。为此,我设计了两个内容“课前即兴演讲”和“轮流日记”。我希望通过学习这两块内容的训练,让孩子们能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课前即兴演讲,要求每个孩子按顺序,在每节课开始上正课之前讲一则自己事先准备好的小故事。不知道为什么大家对成语小故事比较感兴趣,一学期下来,发现孩子们知道的成语典故已经有好多了。还有的学生会在别人讲完以后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就这样,大家在一起听,一起讲的过程中,渐渐也练就了说话的能力,口头表达似乎已经不是他们所惧怕的内容了。
轮流日记,则是每四个人为一组,大家共同拥有一本作文本,每天轮流着把自己的日记写在这本作文本上,然后再让其余几个同学对自己的那篇日记写上评语,再由我批改,给予一定的评定。起初大家似乎还是感觉没有什么内容可写,但是每天,我希望他们都能抓住自己生活中的每个细节,有什么感触了就把它写进轮流日记本中。而且一开始大家并不会写评语,不知道怎么对别人的文章进步批改,于是写评语由我先示范着写,接下来的日子,他们便慢慢学着我的样子,对别人的文章进行批改。渐渐地我发现,孩子们不仅会写些评语了,而且更可喜的是,他们已经开始学着去关心别人的感受,从评语中,我读到了同学之间的友爱。而且,他们的轮流日记用两个字来概括便是“真实”。因为每一件事,都是他们亲身经历或者是亲眼看到
第五篇:累并快乐着
累并快乐着
从炎炎夏日到寒冬腊月,经过近半年的时间90学时培训终于圆满落幕了。期间经历集中理论学习、赴杭参加“千课万人”听课观摩,学员分小组磨课、试课等,无一不让我眼前一亮,所见、所闻、所学将使我一生受用。
参加90学时培训之前,我总认为自己是理科出身,在写论文、课题方面文笔远不如人家,所以写不出出色的文章也不足为奇。然而,陈加仓老师的话粉碎了我的想法,在他眼里这些无非是为自己偷懒找的借口。他说:“我的文笔不好,但我会想、会去做,然后把自己的所作所为写出来,这就是案例、课题。华丽的语言我写不出来,但自己做过的事相信每个人都能写。”陈特以自身为例,让我明白:要想自己有所作为,就要动手做,只有实践过才会写出实在的东西,与文笔无关。或许这就是“在做中学”的真正含义吧。我们在课堂上常常提醒学生要在实践中去探究,去收获,而忘了我们自身也要在做中学,为今后的自我学习提高指明了方向。
赴杭参加“千课万人”观摩活动,经历4天的头脑风暴,总的感觉是“累并快乐着”。可以如此近距离目睹名师们的风采,感受“生本课堂”,真是受益匪浅。曾以为在自己的努力下,距新课程改革的步伐为之不远,有时稍有成绩就沾沾自喜。走进“千课万人”活动,才体会到自己的那一步迈得何等小。我们不说名师们的课堂语言的精炼的当,因为人家毕竟是名师;也不说他们的教学设计如此的新颖而不是效果,因为人家是多次打造出来的精品课。只说我们也能做到的一点:把学生当做真正的人,发展的人。在名师们的课堂上,你总能听到那声亲切的称呼“孩子”,老师说的最多的话是“谁还想说?”“谁还有补充?”“谁听明白了?”“你想好了,你该怎么说?”等话语。整堂课都充满思辨,充满着教师的追问和点拨。在名师的眼里“生本课堂”就是让学生安静的思考,合理的表达。在我们的课堂中正是缺乏让学生“安静思考,合理表达”,我们总是迫不及待地不等孩子思考、表达,老师就急于包办代替孩子去思考、去表达。我们教出来的孩子善于低头做题,而不善于思考并表达自己的想法。著名的特级教师黄爱华分析了美国与中国的教育,他说,中国的教育史打基础,体现只是的权威;美国的教育史培养创造力,对只是的质疑和怀疑,去核心价值是“简单、实在、培养创造力,学以致用”。在对知识的“是什么的?”“怎么来的?”“做什么的?”“怎么做的?”
中国的教育注重的是前三项,而美国的教育注重最后一项。
这次观摩活动收获是很大的,主要是在思想上。我学会把学生看做真正的人,正视孩子的出错,而不是一味的斥责,名师们的一句话说得真好:课堂就是出错的地方。在名师的指引下让自己的教育工作有声有色来。
在整个培训期间,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小组磨课活动,不身在其中绝对体会不到其中的艰辛与煎熬。很多次的磨课经历让我体验到磨课的过程是一个成长的过程,磨课就是在一次次的试教中反思,在一次次的更新中收获,这其中的滋味有困苦与彷徨,有希望与欣喜。然而,这是一个追求完美的过程,虽忙碌但也充实,快乐。通过一次次磨课,我也对如何上好一节课有了更深的体会。
所谓磨课重点“磨”的是教案,我的初稿出来之后,我们组内的成员就全体出动,各抒己见,宝贵的意见跃然纸上。第一次试讲后,大伙摸摸脑袋说不出个所以然来。随着科技的发展,“邮政编码”离学生的生活越来越远,学生对它几乎是全陌生的。在我给出的几组地址和相对应的邮政编码后,让学生去思考发现了什么,旨在让学生明白相同省份邮政编码前两位数字是一样的,反之,也就是邮政编码的前两位表示省。之后的前三位、前四位、后两位也以同样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在对比中去发现。整堂课下来思路很顺,但课堂气氛很沉,显然学生学得毫无兴趣,而这堂课更像是常识课。怎样体现出数学味呢?让学生参与其中肯定会有些。于是,我指定几个地区,让学生课前自己去查询这些地区的邮政编码,并思考在收集过程中发现了些什么。课堂上我有意打乱学生收集回来的数据,让他们分类,并说明理由,在说出理由的同时也就发现了邮政编码的前两位、前三位表示什么。在利用几个具体地址及相对应的邮政编码让学生回答编码的结构。由课后作业反应出学生掌握得很扎实,但我总觉得这次与上次相比只是换汤不换药,课堂上学生的兴趣依旧不理想。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呢?带着这个问题我决定放宽自己的思维,不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以修改,而是从零开始重新对文本进行解读。本科虽然学的是邮政编码,但教材编写的意图肯定不是让学生去背邮政编码的结构,那么对于这个陌生的东西让学生自己去寻找与直接告诉他们并没有多大区别,既然这样那为何要再这花大把的时间来消磨学生的意志呢。想到这,我打算从编码的思想引入课堂。我从学生身边熟悉的学号入手,由学生自己分析学号得知:从左往右看,数字所代表的范围是从大到小的,反之就是从小到大。
像这样的数字就是编码。从学生熟悉的学号上让学生初识编码的思想。在这个基础上,出示一个信息完整的信封,让学生观察地址及相应的邮政编码,让学生去猜测各数字的意思,再通过采访邮政工作人员去验证自己的想法。在猜测验证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邮政编码的结构,从而加深数字编码的思想。做这样的改变,学生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习兴趣自然就上去了。
“磨课”把我“磨”得自信满满,最后让我信心十足的站上讲台。结果怎么样已经不重要了,感谢我们11小组所有成员对我的帮助和支持,也感谢90学时培训给我提供这个机会,以后我更会珍惜每一次机会,让自己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