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家庭教育中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时间:2019-05-12 03:21: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家庭教育中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家庭教育中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一篇:浅谈家庭教育中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家庭教育中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摘 要 :21世纪需要的人才不仅需要渊博的知识,需要具备高尚的人格品质,表现在为人处事,应变能力,道德情操等方面,而这些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因此,应从小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具体包括良好的生活习惯、讲文明懂礼貌的习惯、善于合作的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等。而家长是学生的启蒙老师,与学生接触的时间最长,学生对家长的依赖性特别强,家长的一举一动往往成为学生判断是非得失的标准。所以家庭教育在这方面起着特殊的极为重要的作用。但一直以来,家庭教育存在着一些错误的倾向,如包办代替、重成绩轻品德、亲子关系淡漠、教育环境恶化、家长言行不一等现象,以至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出现种种问题。如何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父母以身作则;注意检查和督促;培养孩子的独立自理能力;家校合作等。

关键词 : 良好行为习惯内容 ;存在问题; 家教方略

一、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具体要求

1、要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做父母的最好只有一只手。”这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在六十多年前,针对当时父母对孩子过度照顾的现象,经常奉劝父母们的一句话,此话对今天大多数独生子女的家庭更具有现实意义。家长应放手让孩子逐渐养成独立自主的生活习惯,如按时休息,讲究卫生,不挑食不厌食,饭前便后要洗手,自己穿衣服,叠被褥,整理自己的房间,平常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等,还比如通过制定作息时间表,安排自己的事务等,养成守时,做事有条理的良好行为习惯。12、培养小学生讲文明懂礼貌的习惯

首先是文明用语,对长辈要称呼“您”,请求别人帮助要用“请”,别人帮助了你要用“谢谢”,别人感谢你时要说“不客气”,当妨碍了别人时要说“对不起”。见到来宾、客人要主动打招呼。在与别人沟通的过程中要善于做一个倾听者,不随意打断别人的讲话。其次要处处讲文明,如在图书馆等安静的场合不要大声喧哗,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主动让座,见到地上有垃圾要随时拣起来放进垃圾桶等。

3、培养小学生善于合作的习惯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是体现个人品质和风彩的素质,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多与同伴交往。孩子在与同伴的交往过程中,在集体生活中,可以学会尊重别人,学会与人合作,学会各种社会技能,同时能体会到快乐,体会到公平与合理想,也能做到客观地认识自己,提高自我认识能力等2。

4、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要按时认真完成作业,做到当日作业当日完成。同时做作业时不说话,不玩玩具,不看电视,不吃东西,一心一意写作业,并且书写要规范、正确。其次是要培养孩子喜爱读书的习惯。小学课文一般文质优美,浅显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是孩子积累语言、学习写作的好范文,因此,学生不仅要读通、读懂,还要读出感情来。有时可以让孩子当小老师,给家长讲课文中的内容。除了好课文,还应多看课外读物,要知道凡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课外知识也是相当丰

富的。课内外相互促进,有利于孩子的知识成长。再次是善于独立思考的习惯,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如遇到不懂的字学会自己查字典,老师布置的一些提高性问题,自己上网查找相关资料来解决等。学生在课堂上获取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要指导孩子自己查资料,及时摘录整理,逐渐形成自学的习惯。

5、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

作为家长应该把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放在首位,从小培养孩子的爱心,社会责任感,耐挫能力和诚信品质等,把孩子培养成有德行的人。在心理素质方面,要培养孩子面对挫折绝不退缩,面对成功绝不骄傲的意志,有认准路,用好力,坚持永不停止的精神,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并能抵御不良行为的诱惑使其身心健康发展。

二、家庭教育在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父母包办代替,过分娇惯

现代家庭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父母与长辈一般都溺爱有加,事事都包办代替,还有的家长怕麻烦而代替孩子做他们应该做的事情,如家长看到孩子穿衣服有困难时,不是引导孩子正确的穿衣服,而是直接代替孩子帮他穿好,还有一些家长来学校接孩子的时候,常常会帮孩子收拾文具,扫地板,背书包等,还有一些低年级的学生甚至还要家长喂着吃饭,因为这些家长认为孩子就是孩子,要什么就要给什么,在物质和精神上,绝不让孩子受一点委屈,不糟一点磨难,与其教他怎么做,不如直接帮他来做省事,其实这种包办代替,过度照顾的家庭教育方式往往会造成孩子性格太强,自强自立,自我学习的能力太差,并且还可能会产生孤独、自闭等不健康心理。孩子缺少了学习锻炼的机会,以后怎能展翅高飞呢?

2、家庭教育中重学业成绩,轻品德教育

家庭教育原本应该是多关心子女的健康教状况和培养子女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可是历年来,越来越多的家长把家庭教育的重心转移到关注子女的智力发展和学业成绩上来,而忽略了对子女非智力因素的训练培养,尤其是思想品德的早期培养和良好行为习惯的早期养成。一些父母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强烈愿望的驱使下,甚至不顾孩子实际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实际能力,任意加重孩子的学习负担和心理负担,甚至急功近利,拔苗助长,从小就让孩子学这个学那个,儿童的天性就是好奇、好玩的,过多地参加各种兴趣班、才艺班,高强度、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不但束缚了孩子的个性发展,更不利于他们的健康发展。如一些孩子不想参加培训班,于是故意做事拖拉、磨蹭,在学习过程中故意欺负同学,违纪违规以引起老师反感等逆反心理,有的还编造各种谎言想在父母面前蒙混过关,久而久之就会形成爱磨蹭、做事效率低等不良的行为习惯以及爱撒谎等诚信问题,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3、亲子关系淡漠,疏于对孩子的关怀

亲子关系对于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着直接的影响,较多的亲子交流不但能加深父母子女间的感情,还有利于孩子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是维护孩子健康情绪的关键因素,是最有效的教育途径之一。但随着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生活节奏加快,父母忙于工作,学习进修,忙得无暇照顾孩子,只能把孩子交给老人或保姆照看。越来越多的家长与年幼的子女缺少接触和互动,孩子长期缺乏与父母进行沟通,这将导致很多心理问题和不良行为

习惯的产生,如祖辈家长过分娇惯溺爱的教养方式导致孩子缺乏独立性,生活自理能力差,在思想意识方面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大,容易与人起冲突,甚至打架斗殴等,将回严重影响他们的成长。

4、单亲家庭增多,家庭教育环境恶化 随着我国的离婚率逐年上升,单亲家庭逐年增多。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的孩子,常常得不到父母应有的爱护和关怀,甚至有的经常遭到家长的训斥和打骂。生活在这种家庭环境里的孩子,得不到应有的家庭教育和照顾,极易造成各种不良的心理和行为倾向,如孤僻、自闭、自卑等心理问题,在行为上容易产生过激行为,以至于形成暴力倾向,小小年纪就走上犯罪道路等,给家庭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伤害。

5、父母在教育孩子过程中言行不一致

家长是孩子的最好老师,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着孩子。所以家长要以身作责,做好模范榜样作用,可在现实生活中却存在着许多父母言行脱节的现象,如明明说好了完成某一项任务后给予一定的奖励,结果家长却食言,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形成不信任感,甚至在对外人际交往中也发生一些诚信问题。而有的家长为孩子立了一大堆规矩,而自己却常常“犯规”,这样不仅教育不好孩子,甚至有可能会适得其反,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

三、家庭教育中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基本方略

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英国伟大的教育家斯迈尔斯曾说过:“有比快乐、艺术、财富、权势、知识、天才更宝贵的东西使得我们去追求,这极为宝贵的东西就是优秀而纯洁的品德。”这是对品德重要性的最好诠释。3我们培养的孩子无论将来做什么,成就大小,他首先必须是一个“人”,是一个合格的公民。这是为人父母首先要考虑的。试想,一个遇事只求自己顺心,很少考虑他人感受和集体利益,对师长没有礼貌,对同学没有热情,对班集体漠不关心,生活奢侈,追求名牌,追求时尚,自私,狭隘,没有爱心的人怎么能担当起建设者的责任呢?因此,作为家长应把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放在首位,从小培养孩子的爱心,社会责任感,耐挫能力和诚信品质等,努力把孩子培养成有得行的人。

2、父母要以身作责

父母是孩子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任教师,父母的喜怒哀乐,一言一行,对会对孩子的教育产生深远影响。孩子的行为习惯不管是好的还是不好的,多半都形成于父母的言传身教,所以家长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随时检点自己的品行,给孩子做好的榜样。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不唯利是图,为人处事谦虚礼貌,待人接物方面诚实守信。一旦给孩子定出具体的行为规矩表和作息时间表等,自己也必须尽量照做。想让孩子养成爱读书的习惯,就要给孩子创造一个读书的氛围,自己也要多看书。这样孩子才会乐于遵守,久而久之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家长要注意检查和督促

一种行为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朝一夕之事,它需要长时间的培养,而在培养过程中父母的检查和督促是十分重要的,必要时可能还要采取一些强制措施。毕竟小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还很差,没有父母的督促,培养好习惯就是一句空话。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习惯不是一会儿就有的,也得逐渐养成。在没有养成的时候,多少要用一些强制功夫,自己随时警觉,坐硬是要端正,站硬是要挺直,每天硬是要洗脸漱口,做事硬是要有头有尾,直到“习惯成自然”,不待强制与警觉。”所以家长在督促孩子完成某些任务的时候应采取一些强制措施,如

按时完成作业,便奖励玩玩具或看电视,吃饭挑食并且拖拉则罚其饭后洗碗等,这样强化一段时间,好习惯自然而然就养成了。

4、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自理能力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遵循孩子的饿年龄特征和生长发育的规律,积极引导,循循善诱,这一点,日本家庭就给我们树立里良好的榜样。日本大部分家庭都要求孩子做家务,如洗菜、烧饭、刷碗,收拾自己的房间以及身边的东西,让孩子自己去买东西。他们认为孩子常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能帮助他们锻炼生活自理能力,动手能力以及养成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品质。4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除了正面教育以外,还有必要对孩子适度适时地施加一些跗面刺激,该碰的钉子要让他碰,该绕的弯路要让他绕,该受的苦要让他受。只有布满“泥泞”的学习之路才能锤炼他们的意志品质,增强他们面对困难和挫折经得起考验的能力,让他飞得更高更远!

5、注意家校合作

所谓家校合作是指家庭和学校通过交流和沟通达到相互理解,对孩子施加协调一致,各显特色,相辅相成的教育影响力,使孩子形成各种终身受益的必要素质,从而更好地实现和谐、全面的发展。5很多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存在校内和校外,自己说的做的不一致的现象,校内是好学生,而在家里是“小皇帝”这是两元人格的现予纠正,发展下去就会形成双重人格,染上言行不一的恶习。所以,家长应主动配合学校加强教育,及时了解孩子在校的表现情况,督促检查,与教师沟通交流经验,使家校协调一致,形成合力,并认真作好子女在家的行为训练,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福禄贝尔说过:“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掌握在当权者的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的手中。”这句话很有哲理性,它深刻地挑明了家长在教育子女中所起到的作用。家长首先要明确教育方向与国家利益、人民要求相一致的原则,不能把孩子视为私有财产,要树立为国教子的思想,端正教育目的。21世纪的人应该是具有良好的思想意识、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全的心理品质、积极与他人合作的精神、较强的应变能力、吃苦耐劳的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则拥有了一笔宝贵的财富,也为国家培养21世纪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家庭教育应在这方面继续作出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王东风.《给学生家长的几点建议》[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05):37.[2]王洋.《学龄前儿童的素质教育》[J].幼教博览,2008,(05):17.[3]陈素霞.《让孩子学会做人——教育的首要任务》[J].幼教博览,2008,(05):12.[4]陈志坚,陆锋.《日本家庭教育给我们的启示》[J].素质教育大参考,2008,(96):55.[5]陈肪.《家校合作:一种特殊的交往》[J].当代教育科学,2008,(3):60.

第二篇: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内容摘要: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可以为学生一生的成功与幸福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呢?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论述:

1、明确要求,加强训练

2、遵循规律,注重养成教育

3、加强师徳建设,树立行为榜样。关键词:良好行为习惯 明确要求 注重养成教育 加强师徳建设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我国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则说:“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不好,终身受其害。”由此可见,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可以为学生一生的成功与幸福打下坚实的基础。

那么,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呢?

一、明确要求,加强训练

习惯是一种动力定型,是条件反射自身长期积累和强化的结果。所以,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经过长期的反复的训练才能形成。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出具体的要求和明确的目标非常重要。根据《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结合实际提出具体的要求,和学生一起制定班级管理规章制度,经常组织学生逐条学习,让学生明确班级建设的目标要求。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还必须经过严格、反复的训练才行。小学生自制力相对比较差,好习惯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强化就容易消退。所以对他们要严格要求,反复训练,直到好习惯得到有效巩固为止。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从细处抓起,有目的有计划地增强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意识。

二、遵循规律,注重养成教育

1、养成教育要从关键期抓起

良好习惯的养成有关键期,古往今来许多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思想家都认为习惯要从小培养。小学时期是培养良好习惯的关键期。抓住了这一黄金时期,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错过了关键期,再施以养成教育将是事倍功半,甚至终身难补。小学生年龄小,如同炼好的铁水,可以铸成各式各样的形状。但等铁水凉了变成了大铁块,再想改变形状就难多了。如果小学生养成了不良习惯再来改造将付出太多的代价。因此养成教育要抓住关键期,注意研究学生的特点,在关键期把养成教育抓小、抓早、抓细、抓紧、抓实,严格要求,正确引导,强化训练,有的放矢的开展各种教育活动。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活动中去体验,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2、养成教育要遵循儿童的心理特点

儿童时期是人生可塑性最强、思想最活跃的时期,同时也是情绪易波动,注意力不稳定,自控力较差的时期。如上课,学生容易受外界干扰,学习不静心;有的听到别人受表扬,心里难过,要流眼泪,感情易外露;思维上,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逐渐向抽象思维过渡;在行为方式上,模仿性、依赖性强,言行上常有不一致的现象。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活动、集体活动中有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这是极为正常的。对这些不尽人意的事,即使有的很棘手,也得耐心,坚持正面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提高正确判断能力,知道为什么不能那样做,而一定要这样做的道理。无数事实告诉我们,坚持了以表扬为主、积极引导的正面教育,后进生也会成为先进生,习惯不良的学生也会变成好学生。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对孩子充满激情,在他的感召下,那些曾是不可救药的坏孩子幡然悔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走上光明大道,成为不平凡的人。

三、加强师徳建设,树立行为榜样

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教师的言传身教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小学生阶段,由于他们的世界观尚未形成,对行为价值的判断尚处于感性阶段,而由于教师职业的特点和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教师的思想和行为往往成为学生价值取向的参照坐标。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价值观的取向和人生观的形成。因此,教师必须严格用教师职业道德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严于律己,率先垂范,以自己正确的规范行为影响学生。具体形象地给学生树立道德榜样。同时,学生把教师看成是自己学习上的导师,德行上的榜样,生活上的参谋。希望随时得到教师的关心和注意,渴望得到教师的指导。教师应当充分利用这一条件,向学生广泛宣传,全面灌输良好行为习惯的具体内容,不断提出新要求,帮助他们明确努力目标,使他们对正确行为有一个最基本的认定。

总之,在教育中,我们要了解每一位学生,关爱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赏识每一位学生。对于犯错的学生,不妨给他一把椅子,听他一次倾诉,给他一份同情,送他一份宽容,给他一点建议,送他一份期待。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从点滴做起,那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其实,日积月累的话,就可小中见大,小事情中体现高品质,小事情中成就大事业。涓涓细流,可以汇成江海,质的飞跃是量的积淀,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应是建立于平时生活的每一小事,每一小处,每一小节之中。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我们常抓不懈,持之以恒,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鹤琴 著《儿童心理之研究》,江苏教育出版社,1987年11月出版

2、苏霍姆林斯基 著《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1月第二版第三次印刷

第三篇: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他律”与“自律”

自律,是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要求自己,影响自己,促进自己进步的一种自我努力,是一种积极向上的自我教育活动。对小学生来说,自律就是要求他们能够自觉遵守小学生行为规范,具有对自己行为的调控和约束能力。我校在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实践中,积极开展自律活动,培养他们的“自律”能力,引导学生由“他律”迈向“自律”有效地提高养成教育的实效性。

一、明白做人的道理,提高“自律”的意识。

首先,我们把《一日常规》发给各班,学校安排时间,由班主任组织学生逐条逐句的学习、理解。让学生知道《一日常规》要求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怎样去做,懂得什么是自律,为什么自律,怎样做到自律等道理。

其次,根据小学生具有认识的形象性,善于模仿的特点,通过榜样教育深化明理,我们不仅用周总理、陈毅等老一辈革命家严格要求自己,经常检查自己的不足的典型事例做范例,而且用历史名人、现实中的先进模范人物或一些优秀文艺作品中的典型人物作为启发、引导学生自律的榜样,还利用学生竞争意识强的特点,树立一些学生中的身边榜样,使他们在榜样的启发和激励下,逐渐掌握自律的要求与方法,从而提高“自律”的意识和能力。

再次,学习一些短小精悍,易记易背的格言警句、名人名言也是自律活动中让学生明理的有效的方法。结合“自律”活动,教师们还专为学生选择抄写了“吾日三省吾身”、“少成若性,习惯之以为常”等格言。

二、规范自己的言行,培养“自律”品质

1、抓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首先,以讲故事、开主题班队会等形式向学生讲述古今中外名人

努力学习的事例,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意义,即只有认真学习,遵

守纪律才能使人进步,才能使自己成为对祖国、对人民有用的人才。

其次,明确课堂常规,让学生人人熟背,并相互检查督促,养成课前预习、上课专心听讲、认真看书、善于思考、积极参与讨论、仔

细审题、细心做题、及时复习、按时完成作业等学习习惯。

再次,根据小学生爱模仿的特点,向学生介绍参加全国、全省、全市各类比赛获奖的好学生事迹,以及本班一些同学的良好学习行为,教育学生以他们为榜样,从而为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好基础。

最后,根据学生实际及时帮助指导,防止学生知难而退,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前面已写

2、抓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对学生文明行为习惯教育,旨在继承和弘

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净化、美化学生的心灵,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律品质。我们在养成教育活动中特别注意实践性,开展了各种类

型的活动。

(1)开展《日行一善》教育活动

为使养成教育落到实处,我们在全校师生中开展了《日行一善》教

育活动。首先,对全校师生进行思想动员,要求人人都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自觉地表露小小善意,小小善心,小小善行。第二,全

校师生每人有一本“日行一善”记载本,每天记录自己的“善心”或

“善行”,促进学生的自律行为,使学生在长期的自我要求,自我监督,自我调控的实践中逐步由不自觉到自觉,由“要我做”到“我要做”,由“他律”到“自律”,以形成定势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第三,建

立“红领巾监督岗”,负责“日行一善”活动的督促、交流、评比等组

织管理工作。如各班每周一次的交流上报、全校每月一次的总结评比、每学期一次的活动积极分子和先进班级体的表彰等活动,使学生的“自

律”意识和能力在反馈、评价、激励中得到了有效的强化。

(2)开展创“十无”校园活动。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小学生文明礼貌教育和行为训练的要

求。我们在贯彻《规范》的同时,结合有关校园管理制度,有针对性

地开展了创“十无”校园的活动,即墙上无脚印;地面无垃圾;公物

无损坏;水电无浪费;语言无脏话;花木无攀折;安全无事故;诚实

无谎话;上学无旷课;花钱无浪费。这“十无”,分解开来看,都是一

些不起眼的小事,但这些小事做到了,做好了,却是一个很理想的境

界。好动、好玩是学生的天性,而且学生活动分布在校园的各个角落,不可能随时随地都有老师督促,因此,创“十无”校园等于对全校学

生提出了一个较高的自律要求,只有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

达此目标。学校根据学生的上进心和集体荣誉感普遍较强的特点,创

“十无”校园,从抓“十无”班级做起;创“十无”班级又从抓每个

学生的“十无”行为做起。将创“校优”的目标落实到创“班优”的活动中,落实到对每个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具体指导和训练中,通过学

生个体的自我要求和努力,逐步达到活动目的,提高“自律”能力,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已写

3、抓劳动卫生习惯的养成。

根据小学生爱活动、爱受表扬的特点,我们组织学生进行力所能及的劳动和自我服务劳动。如:我们实行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的卫

生轮值制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劳动锻炼,并组织评比,对表现优秀

者予以表扬,以强化学生劳动卫生习惯。另外,我们还注意经常检查

个人卫生使学生养成爱劳动、讲卫生的好习惯。

三、家庭学校相结合,强化学生“自律”能力

在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训练的同时,还注意充分调动家长这一支

庞大的教育队伍的积极性,发挥家庭这一小小“课堂”作用。我们利

用家长会,把学校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设想、要求、内容告诉家长,以求的家长的配合,共同来实施教育和训练的内容,完成教育和训练的任务。学校发给学生一张《家庭学校联系卡》,请家长记录孩子在家

训练情况,定期向学校反馈意见,以便更好的开展教育工作。通过家

校同步教育和训练,使学生受到了良好的环境熏陶,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自律能力得到了强化。

四、掌握教育的方法,确保自律的持久性

养成教育的方法很多,如榜样法、训练法、说理法、强化法、氛

围法、制约法、指导法、评价法、竞争法、活动法、自我教育法等,但我认为最有效的方法是榜样法、训练法和自我教育法。

总之,我们要把小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作为一项长期的工程

来抓,小学生在校学习六年,行为养成训练六年,并随学生年龄的增

长,训练层次逐渐提高。还要运用各种有效的教育方法不断提高“自

律”意识,强化“自律”能力,确保“自律”的持久性。真正使学生

从“他律”迈向“自律”。

2006.12

德育示范方向性先进材料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他律”与“自律”

2006.1

第四篇:论文:浅谈家庭教育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3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专科毕业设计(论文)

第一章 前言

国内外许多教育家都十分强调习惯培养的重要。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1]。习惯贯穿于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个孩子生活习惯好,就有益于身体健康成长;文明礼貌习惯好,品德就优良;学习习惯好,定能取得好的学业成绩。总之,习惯对人的生活、学习以至事业上的成功都至关重要[2]。早在十七世纪,英国教育家洛克就把“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看作是“导师的重要工作”之一,他甚至认为,“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儿童的良好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都归于自己的习惯”。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则说:“习惯养的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可以看出完美的教育从来都是非常重视良好行为习惯的训练和培养的。习惯是人生中最好的领路人,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要比知识的获得重要的多,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一个人独立于社会的基础。

在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较以往任何时期都有了很大的改观。而现在的家庭大多是“核心家庭”的架构,也就是一对夫妇只生养一个孩子。在这种情况下,幼儿的早期教育也越来越受到更多家庭的关心与重视。就目前的幼儿教育状况来看,日益受到重视的幼儿早期教育却出现了一些不该有的误区,特别是相当数量的家庭过于注重开发幼儿的智力,却忽略了幼儿早期行为习惯的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包括许多内容,如生活习惯、爱惜物品、自理能力、劳动习惯、自控能力、礼仪等,这些习惯的养成需要家长的重视和有意识培养,但现实中,许多家长生怕孩子吃不好、穿不好,为孩子几乎包办了一切,走路要抱,吃饭要喂,孩子在家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什么也不用做,让孩子失去了很多锻炼和学习的机会。长期以往,这些幼儿很容易滋生出一些不好的习气,如爱发脾气、自私、倔强、不合群等,却无法养成良好的习惯。

对于幼儿而言,幼儿期是其人生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启蒙阶段,是幼儿学习基本的身体运动技能、生活技能、学习技能以及其它社会性行为的良好时期。从幼儿的成长道路来看,这个阶段对幼儿的未来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家庭是幼儿成长的第一环境,是幼儿习惯形成的第一摇篮,父母作为儿童的第一任教师,更应该积极为幼儿创造适宜的家庭环境,通过日积月累,让幼儿的良好习惯在不知不 1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专科毕业设计(论文)

觉中形成。

本文拟从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必要性及家庭教育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策略两个方面进行一些分析和探讨,以引起幼儿家长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视,并给予家长一些有益的借鉴,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奠定良好的基础,使幼儿健康成长。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专科毕业设计(论文)

第二章 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必要性

1.良好行为习惯是幼儿未来成功的基石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由自己一再重复的行为所铸造的。因而优秀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优秀”并不是用来描述人们行为而是用来描述人们习惯的。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成就的大小固然与他的智力有很大关系,但非智力因素,尤其是人的意志、性格、品质、习惯,对一个人的成就大小,则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美国斯塔福大学心理学家特尔曼教授等,经过长达50年的追踪研究得出结论:一个人早期的智商高低不能正确预测他以后的工作成就,即一个人的成就与他的智商并无绝对的关系。工作成就卓越的人,在他幼年时期并非家长和老师认为非常聪明的人,而是有恒心、做事求好、人际交往好的人。前几年,有人对100位成就突出、贡献大的人进行了调查,研究他们走向成功的主要原因。这些人有的是高学历,有的并没有上过大学,家庭背景也不相同,他们的共同点是非常一致的:就是都有正确的奋斗目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坚忍不拔的意志、很强的自主精神和自律能力。人的失败往往由于自己的某种缺陷所致。好的行为习惯是走向成功的钥匙,而坏的行为习惯是通向失败的敞开的门。健康的人生基础是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不管是美好的品德还是较强的学习能力,一切都基于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在伊索“兔子和乌龟”的寓言中,兔子天生脚快,其奔跑的速度远胜于乌龟,然而,它跑了没多久,却躺在路边睡起大觉来了。平心而论,兔子在奔跑这一行为上不可谓不优秀,但它最终还是做了乌龟的手下败将。乌龟究竟拥有什么取胜的法宝呢?伊索的描述是“一往直前,毫不停歇”。如果我们把它概括得更抽象一点,也即乌龟拥有坚韧不拔的优秀品质,而坚韧不拔的优秀品质在具体的行为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转化成一往直前的优秀习惯。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两个哪怕是顶尖的优秀行为终究敌不过优秀的行为习惯。一两个优秀的行为可能是孤立的、偶然的,缺乏后继性的,而优秀的行为习惯才是优秀行为层出不穷的制度性保证,它甚至有可能使一系列指向明确的平凡的行为产生不平凡的整体效应。

幼儿心理学将劳伦斯的研究模型引入幼儿心理的研究,发现在幼儿的心理发展中也存在着关键期,人生早期阶段是各项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其潜能是巨大的。如果在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专科毕业设计(论文)

该时期提供给孩子适当的、合理的环境和教育影响,会使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较快地由可能变为现实,并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生活实践中,幼儿不知不觉地重复进行着各种行为,积累着各种各样的习惯。这时成人对其作息、礼貌、卫生、学习等方面,若不提出合理、必要的行为规范,不进行及时调控及指导,则幼儿势必会快速养成相应的恶习,之后要改正必定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从某种意义上说,世界上行为习惯的优秀才是真正的优秀。一个地区和一个国家需要优秀的人才,而一个人要称之为“人才”,首先就要有优秀的行为习惯。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家长的期望。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接班人,树立怎样的道德观、价值观、生活态度,对孩子的一生事关重要。“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树起了新的标杆。古人云: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作为家长,如何让孩子懂得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如何引导孩子从身边小事做起,从小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和荣辱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何将社会主义荣辱观渗透到家庭教育中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2.当前的家庭教养方式不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一位家庭教育专家说过:家庭是孩子生命的温床与摇篮;家庭是孩子生活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认识社会,认识世界的窗口;家庭是孩子获取人生幸福的源头„„

当今社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期望值也越来越高。但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父母与孩子交流的时间越来越少

这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父母工作都很忙,下班本来就很疲劳,还要烧饭、洗衣、做家务、带孩子,哪还顾得上和孩子交流呢?但是孩子需要交往,需要家长成为他们的朋友。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加上现在社会家庭结构特点都是三口之家,邻里又大多数互不交往,因此许多孩子在家庭中缺少玩伴,他们非常孤单。科学家做过一个实验:小鸡找伴。就是将一只小鸡放在远离鸡群的地方,结果小鸡不吃不玩,只是拼命的叫,后来把它放进鸡群,它才开始吃、玩,并和其它小鸡一起活动。这说明动物需要交往,更何况人呢!

而现代人工作节奏加快,使家长们与孩子交往时间少了。曾记得一则广告:星期 4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专科毕业设计(论文)

天了,一位父亲却因为工作太忙,即将出门,这时,他的孩子手捧着自己平日里最珍爱的储蓄罐站在他的面前,这里面是孩子平时一元一角省吃、省用存下的零花钱,孩子问爸爸:“爸爸你一天能赚多少钱,我用这些钱,买你一天的时间!请你陪陪我!”是啊,现在的孩子在家庭中的活动主要以玩玩具、看电视为主,他们面对的是冷冰冰的毫无生命的物体,这也是大多孩子性格内向,语言表达能力差的原因所在。在我实习的时候,一次我在班上问孩子:如果有一天时间让你自由选择你喜欢的活动:看电视,逛公园,让爸爸妈妈陪你玩,你选什么?当时我们班有34个孩子,有30个人选择让爸爸妈妈陪他玩。可见,现在的孩子更需要朋友,他们没有兄弟姐妹,他们更想与家长交往,想要家长成为他们的朋友。而我们家长应该满足孩子的心理需要,避免因工作,家务繁忙而冷落孩子。

尤其是父亲,更应该担当起这一重任。国外有研究证明,父爱教育更有益于孩子的成长。较之妈妈的感情细腻、性情温和,爸爸则显示出的勇敢、坚毅、强悍、意志坚定等男性特征,给孩子以更大的生命激情和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就像近几年幼儿园引进男教师一样,男性与女性的互补更增加了教育的圆满效益。家庭教育也是一样,父母都参与的家庭教育才是完美的。

现代父母对一个孩子教育成功就是100%的成功,对一个孩子的教育失败就是100%的失败,家长输不起,因为现代的家庭只有一个孩子,所以我们要创造更多的时间和孩子交往、游戏,和孩子进行交流,茶余饭后、看电视时、走路之间、睡觉之前,请大家听听孩子的心声,满足孩子的交往需求,促进孩子心理健康的成长。

2.2 片面强调智力开发,忽视孩子全面素质的教育

有的人误认为早期教育就是智力开发,因而忽略了孩子全面素质的教育。“早教的含义包括感知、语言、动作、认知的训练,也包括生活习惯、自理能力、性格、品德的培养,不能顾此失彼。”在幼儿家庭教育中往往仅仅重视智力发展而忽略其他方面。

2.2.1 忽视孩子的劳动能力培养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养尊处优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以至于在幼儿园表现为拖拉、动作慢、等待、退缩等。例如:我在幼儿园实习期间有这种情况,午睡起床,大家都穿好衣服,走出午睡室,老师帮女孩子梳头,分点心,有一两个孩子还在午睡室磨蹭。等大家点心快吃好了他才走出来;人家小便准备上课了,他开始吃点心;人家上课了,他去做课前准备;做作业了人家做好了,他还在找笔;探索活动,大家都动手,他立在一旁,“老师我不会弄的,老师这个我不行”等等。要知道,幼儿园是集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专科毕业设计(论文)

体生活,有一定的作息制度,在保证多数幼儿都能完成的情况下,老师就会进行下一个活动,不可能因为你而耽误大家的时间,我国的国情,大家也是知道的,比较好的正规的幼儿园配备了两教一保,然而,要面对三、四十个孩子,这两双手怎么帮得过来,所以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是进行集体活动的基础,家长应该重视!

2.2.2 忽视孩子的性格情感培养,溺爱娇纵

让孩子没有爱的感觉这种爱就叫溺爱。很多父母都认为我的付出不要回报,是一种境界。但是这种意识是一种错误,只有付出爱的人才能感受爱,只有孩子能感受爱,爱才能变成一种心灵的成长。

有一位下岗女工,她知道孩子喜欢吃虾,一次咬咬牙从菜市场买来,做好后端上桌。看着孩子津津有味地吃着,自己舍不得动一筷子。眼看孩子已吃完饭,妈妈忍不住想去尝一下剩下的虾,“别动!”她的孩子说:“那是我的。”这位母亲眼含泪水,她是哑巴吃黄连,这就是她深深爱着的孩子的回报!

是孩子生下来就不会爱别人吗?不,那么“爱丢失症”的根源在哪里?这就是父母的极度关爱。“过分溺爱”、“无限纵容”滋长了孩子的自私,使孩子心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过分的关心溺爱,实际上是剥夺了孩子遭受适当挫折、困难和学习爱护别人的权利。这样的孩子从小只会享受,不知奉献,心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情感世界中只关注自己,不知体会别人。因此,在生活中我们要让孩子从小学会分享,学会关爱,从小学会孝顺、学会自立、学会自理等等,不要仅仅只重视学了什么知识,要重视孩子的情感,能力,品德等的全面发展。

2.3 对孩子限制保护太多

我们的家长大多不习惯把孩子当成一个能动的、有独立意识的个体来看待。样样事情包办代替,或这个不要,那个别碰。使孩子逐渐变得没有学习能力,样样事情都不会。而现在很多家长并没有认识到对孩子过度保护最终会带来孩子的无能这一严重的恶果。

所谓过度的保护,就是说该孩子做的事情父母全替他做了。今天的父母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什么都替孩子干,“你的任务就是念书,一切事都我干”。有这样一个例子:有一个夏令营活动,一个很小的孩子看着一个煮鸡蛋发呆,人家问他你不爱吃煮鸡蛋吗?爱吃!那你怎么不吃呢?这鸡蛋跟我们家鸡蛋长得不一样!你们家鸡蛋长得什么样啊?我们家鸡蛋是白的、是软的好咬,这鸡蛋太硬咬不动!原来这孩子,从小从来都没有看到过家人煮鸡蛋、剥鸡蛋的过程,都是摆好了切成四块放在面前吃。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专科毕业设计(论文)

这种常识的缺乏就是因为过度保护所带来的。因为爸爸妈妈认为我都给你准备好,是我对你最大的爱,其实他错了,最大的爱孩子就是让孩子学会去做这些事情。

很多父母应该明白一个道理,你能替孩子做事,你代替不了孩子的成长,你能保护孩子的今天,但你保护不了他的一辈子。过度的保护造成现在的孩子自我保护能力弱,或者孩子根本不会自我保护[3]。

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随时发生的事情,告诉孩子怎么办,比如说孩子玩剪刀,有的家长就心慌,别玩了,其实你可以告诉他,怎样拿剪刀,用剪刀,还有别拿着剪子尖对别人,这不对,这很不礼貌也很不安全,你要拿着剪子尖把剪子把递给别人。走马路,你要教会孩子靠右行走会看红绿灯,一个人走丢了怎样面对等,这就叫教育。教育是一种榜样和行为,它不仅仅是说教,要教导孩子怎么去应对危险,而不是告诉孩子说我们不会有危险。

所以我觉得要该放手就放手,给孩子更多的机会,过度保护下的孩子,更易受到伤害,真正关心孩子的父母,要放手让孩子出去经风雨、见世面、受挫折。真正爱孩子就不要把孩子“锁”在身边。

2.4 运用方法生硬,幼儿不听或不接受

家长往往在老师面前诉苦:老师的话肯听,我们在家教,舌头说干了,也没用。要知道,孩子毕竟是孩子,教育孩子是要讲方法的,不能生硬的说教。我向大家介绍一种方法就是“亲子游戏”。

孩子有孩子的天性:好玩、好动、好模仿等。对孩子来说游戏不仅仅是娱乐,而且也是学习,是工作。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生来就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游戏是幼儿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孩子认识世界的道路,是孩子通过实际行动探索周围世界的一种积极活动。游戏可以增长孩子的智慧,丰富孩子的知识,促进孩子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能力的发展。

例如:早上穿裤子可以跟幼儿进行车钻山洞的游戏,一列火车开来了,左脚进来了;两列火车开来了,右脚进来了;火车上山了,人站起来裤子拉上了。只要父母有意识的将自己的知识、行为、情感,传递给孩子,在玩中教育孩子使孩子在游戏中愉快的学到知识,获得经验,促进其各方面的发展。

又如:小班幼儿会唱数1—10,却不懂每一个数代表的实际意义。通过亲子游戏“小手小口找朋友”让孩子点一个数,嘴巴数一下,孩子很快就学会了手口一致,一一对应的数数。教幼儿发音,利用角色游戏,妈妈是鹅妈妈“你是谁?”“我是小白鹅”多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专科毕业设计(论文)

次游戏问答,幼儿逐渐学会了发“e”的音。

家长们要记住学前阶段的孩子是很喜欢游戏的,你稍微动动脑筋,用一些游戏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孩子是很乐意接受的。

2.5 评价激励不够,挫伤了孩子的自信心和创造力

咱们中国的父母有个特点,对自己孩子的满意度是最差的,比国外的家长满意度差多了。例如:当孩子兴冲冲的拿着图画到妈妈面前:怎么这么脏,看别人画得多干净!孩子有兴趣唱歌了:你声音怎么这么小,不会大一点啊,真是没胆量!遇到熟人:快叫,快叫!你这孩子就是不叫人!等等,这种例子屡见不鲜。

其实,孩子很需要表扬。有一天,一位年轻的妈妈讲了一件令她沮丧的事:“上二年级的儿子很调皮,经常挨老师的批评,从未受过表扬。一天,儿子兴冲冲地跑回家,高兴地对我说:‘妈!今天老师表扬我啦!’我喜出望外,忙问:‘老师表扬你什么啦?’儿子得意地说:‘老师说我的检讨写得不错!’我一听,差点把鼻子给气歪了。” 听了这个笑话,我的鼻子却酸酸的,心里对这个男孩产生了深深的同情。孩子的心,多像干渴的小苗,渴望被肯定!渴望得到积极的评价!然而,像这样的孩子何止他一个!一个孩子长大要经受人们无数次地评价,不管别人说什么,父母的评价永远是基石。外交部长李肇星做客一家网站时,一网民调侃说:“李部长,您的才华我们很佩服,但您的长相我们不敢恭维。”李肇星部长幽默地说:“可我妈妈不这样认为!”这个回答足以反映出李部长有一位多么仁爱智慧的母亲。

让我们松松手,给孩子更多的空间;让我们静静心,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看到他更多的优点;让我们消消火,当孩子失败的时候,给予他更多的表扬。不经意间,你会发现,自己的孩子已经长大了,已经懂事了,已经非常优秀了„„

3.幼儿期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黄金时期

幼儿的求知欲、好奇心、模仿性和可塑性极强,在幼儿期,幼儿的自主性已经开始发展,独立活动能力增强,肢体活动趋向随意准确,灵活,是形成各种技能、学习各种习惯的重要时期。幼儿在生活、学习、交往活动中进行着不知不觉地反复练习,积累着各种各样的习惯。但是,由于幼儿知识经验少,是非辨别能力、行为自控能力、生活自理能力都较差,如果成人不提出合理必要的要求,不注意对幼儿的有关行为进行控制,很容易使孩子养成恶习。如在幼儿画画时,幼儿趴在桌子上,家长如不及时指出,他会在下次画画写字时以同样的姿势出现。并且事实证明,坏习惯一旦养成就 8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专科毕业设计(论文)

很难纠正,要纠正起来远比形成一个好习惯要难得多。就如著名的教育学家叶圣陶所说:凡人生所需的重要习惯性格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因此,抓住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为幼儿的成长提供必备条件,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专科毕业设计(论文)

第三章 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家庭教育策略

习惯是由无数次的重复或练习而逐步固定下来变成自动化或半自动化了的行为方式,其最大的特征就是自动化,不要提醒,而且是稳定的行为。养成教育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借助训练活动完成的。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希望。家长们热切希望把孩子培养成优秀的人,让孩子拥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和健康的人格。要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

1.转变观念,重视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陈鹤琴特别强调,做父母是一桩很不容易的事情,父母对孩子的家庭教育要掌握一定的方法。他说:栽花的人要懂得一定栽花的方法,花才能栽的好;养蜂的人要懂得养蜂的方法,蜂才能养的好„„。这些充分说明,父母要教育好孩子,就要遵循孩子的身体和心理发展的自然规律。他说家庭教育必须根据儿童心理方能行之得当,而妄加实施是未有成效可言的。也就是说家长要掌握一定的教育方法,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要遵循孩子各年龄阶段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反之,就会影响孩子的正常发展。孩子是要发展的,但这种发展不是以家长的意愿而发展,而是以孩子的兴趣为出发点,父母要给予科学的引导,坚持运用科学的方法一步一步的培养儿童,使幼儿得到发展,切不可拔苗助长。对幼儿而言,发展是受到年龄限制的,作为父母不可操之过及,要把独立和自由还给幼儿。家长要给予一定的自由空间,把权利还给他们,家长要用自己的真心换取幼儿的童心,怀着沉稳的心态耐心引导孩子,以他们自己的速度成长,对孩子的信任和尊重是幼儿健康成长的最佳营养品。

父母要转变观念,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立、自主精神,对待孩子的生活起居,坚持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如自己独立行走、独立进餐、独立就寝等。新生刚入园时,或许许多家长不放心幼儿自己进教室,都要亲自送到教室,刚开始为了让幼儿有个适应期,也在情理之中。到了中班第二学期,为了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幼儿园老师就会要求孩子自己走进教室,许多家长对此不能理解,并想方设法要送孩子进教室。今天说和老师说句话,明天说送件衣服给孩子,再过几天就是孩子不舒服,总之家长会想出许多要送孩子进教室的理由。当家长为能亲自送孩子而沾沾自喜时,其实却剥夺了孩子独立行走的机会,孩子的依赖性更强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专科毕业设计(论文)

而独立性却更差。

对于年龄稍大一些的孩子,鼓励他在家做小帮手,如帮忙分筷子、洗自己的小手帕。有时家长不要表现得太能干,有句老话说得好“懒惰母亲,勤快儿”。这样有利于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4]2. 提出与孩子能力相符的要求

培养孩子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克服他的依赖思想不可能一蹴而就。父母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的特点和发展水平,提出与其能力相符的要求。如果要求过高难度过大反而引起孩子畏难情绪,自卑心理。如对于小班年幼的孩子,可以侧重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培养,自己吃饭、自己穿衣、自己大小便等。中班的孩子在此基础上更大范围不依赖父母,遇到困难试着独立解决想办法。父母逐渐的从对孩子的完全保护——微量保护——解除保护。需要指出的是,父母的要求不要太多,可以先从某一小事着手,不要倾盆大雨似地对孩子提出许多要求,从一点一滴做起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5]。

3.采用科学的教养方式

3.1 讲明道理,从小事抓起

讲道理是提高认识的一种方法。幼儿时期,对是非的辨别能力较差,做错事是难免的,生硬的教训、批评可能会令家长和孩子的关系闹僵。这时家长要根据孩子的理解水平,耐心细致地跟他讲道理,通过简洁的语言使孩子发现自己的错误。同时,在与孩子的谈话过程中,注意不要用否定的口吻,如“不准”、“不许”,要多从正面引导,对他的不良行为应该直接告诉他:你应该„„,如发现孩子抢别人玩具时,应该告诉他抢别人玩具是不对的,如果想玩可以向别人借,或者可以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让他明白朋友之间要友好相处,争抢吵闹是不对的道理。对孩子而言,道理听多了,良好的行为准则自然而然在心中就有了定位。

家庭教育中要重视对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还要从孩子身边的小事抓起,让孩子通过小事情懂得做人的大道理。幼儿喜欢听故事,家长要充分利用故事作为家庭教育的载体,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可以产生良好的行为后果。比如要培养幼儿爱惜粮食,家长可以向幼儿讲述《农民伯伯种粮食》的故事,启发幼儿爱惜粮食。在饭前的时候可以讲一下故事。有的家长仅仅从思想上重视,没有耐心培养,比如讲孔融让梨的故事只是说给幼儿听,遇到相关的生 11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专科毕业设计(论文)

活教育场景,却不能抓住生活中的教育锲机给幼儿以实践的机会,习惯的养成有赖于实践活动,可以在幼儿日常生活中,给幼儿展示如何做,让幼儿形成初步的认识,形成一系列的行为方式,并在自己的生活环境中不断的联系,强化,使之成为一种自然的习惯。

3.2 积极鼓励,持之以恒

陈鹤琴十分反对父母对孩子的溺爱和放纵,一味的迁就幼儿。他指出,赏罚分明和严格要求是克服幼儿任性和依赖的有效良方。对于幼儿除了给予必要的关爱之外,不能给予过多的溺爱,使他们只知道一味的接受来自他人的关爱,却少有爱他人之心,因此,要让幼儿学会关爱他人,懂得施爱。对幼儿爱的教育不仅要接受父母爱的阳光哺育,而且也要经历他人的善举善行的磨练。孩子自己对父母以及他人的关爱,对弱势群体的同情等,有利于培养他们独立的生活能力,促进其健康发展。要为幼儿提供同龄的学习榜样,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模仿,缺少榜样,孩子的行为就没有了模仿的标准。

良好的习惯要经过不断的重复,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只要家长坚持要求,日积月累,孩子的大脑神经活动才能形成“定型”。这时孩子做起来会感到轻松、自然、舒服、愉快,会主动地去做,慢慢形成了习惯。反之,他会感到紧张、压抑、难受而不愿意去做,自然很难形成习惯[6]。如有个孩子两岁半就喜欢自己拿勺吃饭,虽然吃得很慢,桌上、地上、衣服上常有菜汤、饭粒,但妈妈却不急不躁,她坚持每顿饭都让孩子自己吃,并一边鼓励、一边教孩子进步的方法,还常常夸孩子“真棒”“真好”“有进步”,使孩子非常开心。不久,这个孩子不仅学会了自己吃饭,还学会了自己穿脱衣服,在幼儿园里成了小朋友们学习的榜样。父母的鼓励与肯定既是对幼儿现有行为予以表扬,激发他追求自主、自强、自励,同时也是对幼儿今后行为的鞭策,提高它再尝试的勇气和信心。倘若父母过于求全责备,那么孩子很容易在责难声中失去自信心,撒手不干,转而又转向依赖父母。

3.3 以身垂范,给孩子作出榜样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幼儿时期是模仿力最强的时期,他们的学习从模仿开始,由于他们的认识能力,分辨是非的能力非常有限,因此,模仿是幼儿学习的重要途径。陈鹤琴指出:这个模仿性,青年老年亦有的,不过儿童格外充分一些。儿童学习言语、风俗、技能等,大多依赖模仿。孩子起初都是以父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专科毕业设计(论文)

母的行为为榜样,通过同化作用逐渐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由于非语言信息比语言信息更具有真实形象性,所以,父母自身行为对孩子有着重要影响。这就要求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做出榜样,正面诱导。如家长自觉拾起一片废纸、上楼梯时左上右下、说话时正确地使用礼貌用语、答应幼儿的事情都能做到等,幼儿受到这种行为的影响也都会自觉坚持学习。长期坚持,幼儿会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榜样对幼儿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良好行为习惯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能起到积极的强化作用,孩子在效仿父母的良好习惯的同时,逐渐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所谓“身教重于言教”,道理正在于此。因此,对于孩子的启蒙老师――父母来说,自己说过的话就要兑现,即使没有办到,也应该和幼儿说清楚原因,要严格要求自己,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通过自己的好行为潜移默化的影响[7]。

4.与幼儿园保持一致

家庭是人生最早接受习惯培养的课堂,家庭中的所有成员都是形成幼儿良好习惯的老师。从孩子呱呱坠地开始,在父母为孩子喂奶、把尿、哄睡觉时,都有意无意地培养着习惯。孩子进入幼儿园后,家长应该多与幼儿园联系,在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要求与做法上要与幼儿园保持一致,千万不要因为孩子是独生子女而过分地迁就孩子、宠爱孩子,或者认为孩子还小,不懂事,长大了再严格要求也不迟。要知道,坏习惯一旦养成,改变起来远远要比塑造难[8]。因此,家庭应该与幼儿园实施同步化教育,使孩子更快、更有效地形成良好的习惯。否则,家庭与幼儿园的要求、做法不一样,就会让孩子感到无所适从。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专科毕业设计(论文)

第四章 结论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幼儿园、家庭、社会,都要努力为幼儿创造一个有利于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氛围,使幼儿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逐步养成各种良好行为习惯,为一生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9]。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父母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这种影响就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孩子好模仿,思维具体形象,家长的良好行为习惯幼儿学习的直接范例,如排队、让座、不随地吐痰等到细节都是如此,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首先要做到,所以在家庭中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需要时间,需要原则,更需要耐心,需要持之以恒,对幼儿进行及时的提醒引导,使之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10]。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专科毕业设计(论文)

参考文献

[1]叶圣陶.生活教育(叶圣陶随笔)[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20-21. [2]唐骏波.习惯主导人生[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7-18. [3]张瑞芳.纵观我国学前儿童家教的历史和现状[EB/OL].http://www.xiexiebang.com/HealthCare/ShowArticle.asp?ArticleID=5861.2012-03-22.[4]吴垒.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7-8. [5]詹龙泽.家教中的三种错误认识[J].幼儿教育,1990,(02):02.[6]大可.点评家庭教育热点事例[J].家教指南,2009,(04):23.[7]杨浩然.家庭教育的金钥匙[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7:7-8.[8]张爱卿.家庭学习指导[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5-7. [9]凌小云.成功家教[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1:56-57.

[10]史慧中.谈幼儿园的素质教育[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94:33-34.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专科毕业设计(论文)

致 谢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首先我衷心的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徐老师,徐老师工作认真,对学生严格要求,对我的论文写作进程更是严格督促,从选题、写作提纲到论文的正式写作,徐老师一直严格把关,在徐老师帮助和督促下,我成功的完成了论文的撰写,在这里再次的对徐老师的辛苦付出表示感谢。其次,我也感谢和我一起并肩奋斗的同学们,在我的论文写作过程中,她们也给了我许多好的建议,提供了好的写作素材,我表示深深的感谢。通过这篇论文的写作,让我对我们的专业又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对我们以后的工作更加坚定了信心,我也希望自己以后会在这个工作岗位上有突出的成就。

最后,对给及我论文指导的徐老师和所有给予我帮助的老师和同学们,表示深深的感谢,谢谢你们!

第五篇:如何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如何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对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要重视以下四个方面的教育。

一、潜移默化的榜样教育

儿童最早接受的教育是在他生活环境中对他接触最多的人行为的模范。模仿是儿童最早的学习方式,父母如何待人、如何做事、如何学习等行为,对儿童来说,就是一本没有字的生动教材。所以,父母的良好习惯是培养儿童良好习惯的主要前提,父母对人热情、诚肯、文明礼貌,孩子就不会对人冷漠、粗鲁,父母爱读书、经常看书、逛书店,孩子也会爱看书,父母的言行在无形之中就构成了孩子学习的榜样。

二、主动参与的体验教育

儿童年龄小,很多道理他们不能理解,因此我们要让他们在创设的环境和活动中亲自去体验。例如,要让儿童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就可以组织一些游戏,不遵守游戏规则时,就不能很好地进行游戏,或者在游戏中不能取胜,让儿童在玩的过程中体验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儿童只有亲自的参与中才能体验,在体验后才有行为。

三、目标明确的训练教育

每个人的良好习惯,除了先天的不条件反射行为外,极大部分的行为均是后天习得的。所以,在儿童的生活中、学习中、做事中,根据年龄阶段的特点,父母对孩子进行必要训练,这也是儿童养成良好习惯所必需的。在训练过程中,父母对儿童行为的正强化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说,当孩子按要求做的时候,成年人一定要对他的行为进行表扬或鼓励。这种正强化会加速良好行为从被动转入主动再到自动,从而形成习惯的过程。

四、日常生活中的细节教育

在生活中,往往反映了一个人的想法,或者理念,如能不能微笑对人,儿童看书、涂鸦时拿笔及看电视时正确的姿势;进餐时不对食物挑肥拣瘦,不偏食、挑食;在公共场合不要大声喧嚷,过马路要看红绿灯、走斑马线等等,都是儿童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细节。父母如果能抓住身边的这些细节,就能让儿童自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下载浅谈家庭教育中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家庭教育中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文《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摘 要】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它是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过去,学校的德育工作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往往是理论脱离实际,加......

    一年级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一年级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2010-11-17 10:35 金宝双语小学 班级工作 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从一入学,就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是很重要的。 一、读书习惯。先......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行为习惯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行为习惯 作为一名教师,每每提笔成文,却倍感无从下手,语文能力的不足让我不能像胡适先生倡导白话文时说的 “我手写我口” 那样简单。回想我们的语文......

    如何从小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汇编)

    如何从小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奥数网 2018-04-25 13:28 从小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是每个家长的共同愿望。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旦养成了坏习惯,就会使你......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浅谈(5篇范例)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浅谈 乾安县鳞字中心校孙淑云 养成教育是中小学德育中的主体工程,贯穿在德育的全过程中。养成教育在整个小学德育工作中处于“基础”的地位,具有明显的......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研究(2007-12-24 10:04:29) 转载 ▼ 分类: 教育杂谈 学校德育对于小学生来说,更多的是以规范言行为主的养成教育,它是素质教育中最“实”的部分,是看得......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争当好牛牛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大家好!我是来自五(2)班的陈诺,今天,我要谈的是“培养好习惯争当好牛牛”。 法国学者培根曾经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

    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本站推荐]

    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 对孩子来说好的习惯是命运的主宰,是成功的轨道。学习成绩的竞争实际上是学习习惯的比赛。“习惯决定着命运”。小学阶段是孩子自觉性、好习惯形成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