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爱心与教育》有感

时间:2019-05-12 03:49: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爱心与教育》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爱心与教育》有感》。

第一篇:读《爱心与教育》有感

读《爱心与教育》有感

有人说:“读一本好书,就如同交到了一个好朋友”。

近日,我拜读了李镇西教授的《爱心与教育》,顿觉受益匪浅。这是一本成功的“实例教育学”,李镇西教授对“逆境”学生的关怀,对“后进”学生的转化,对“优秀”学生的培养,对“心理”教育的尝试,无不渗透着智慧的光芒,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一读。

书中的一句话,让我终身难忘。他说:“如果孩子是鸟,你就是天空,如果孩子是鱼,你就是大海,如果孩子是花,你就是春天”。这句话道出了我们老师的光荣与伟大,也暗示了我们老师的使命和责任。我看后心情澎湃,很想做好孩子们的天空、大海和春天,让孩子们在天空中自由的飞翔,在大海中欢畅的嬉戏,在春天中感受勃勃的生机。虽然身在三尺讲台,但是心却放眼世界。我要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凸显出自己人生的价值,为祖国、为社会贡献应有的贡献。做到爱岗敬业、踏踏实实,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热爱每一个孩子,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热爱他们,关心他们,教育他们,因为他们都是我国将来的建设者。无论今后他是参天的大树,还是碧绿的小草,作为老师,我们都应该给予他们充足的阳光、水分和养料,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想到这里,我的心不禁快乐起来,原来自己做着这么快乐而有益的事,真是太幸运、太幸福了。

读书伴我成长,读书教我育人。快乐生活每一天,快乐工作每一天。把爱心撒向每一位孩子的心田!

第二篇:读《爱心与教育》有感

暑假中再次拜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这本书,我认为在每一页中除了写着“爱心、良知、思考、责任”以外,还充满着智慧的火花。在对学生的调查中,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的标准也是除了“学识渊博、正直善良、很热爱学生”以外,还有“很有智慧”这一条。所以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做个充满智慧的老师。

我由衷地佩服李老师,尊敬李老师,因为李老师用他的智慧化解了一个个棘手的教育难题。例如在“万同偷随身听”事件中,李老师开始是非常严肃的告诉万同,游贤的家长报了案,公安局的人已经来到了学校,当万同承认是“我与游贤开玩笑”后,李老师马上顺着他的话说是有误会,于是下面就用更缓和的语气来处理完了“失窃案”。再看看关于程桦的教育。当程桦骄傲自满的时候,李老师没有简单的用一句“胜不骄,败不馁”来说教,而是用充满智慧的头脑给程桦定出了他下一步的奋斗方向“超越自己”。在和程桦交流的过程中,李老师既列举了许多杰出人物的事迹,又从理论上给他解释了“成熟”的含义,使程桦的思想之翼在重新起飞后,变得更加矫健,最终取得了成功。从以上事迹中我们可以看出,李老师无论是在对后进生的转化还是在对优等生的培养中,除了他对学生有一颗负责任的爱心,还有他的智慧在里面。

当前众所周知,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是教育也要讲究方式方法,而正确方式方法的选择就要靠我们的智慧,爱学生就要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个性特征,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了解他们的所需所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育,他的思想、兴趣、爱好、才能、天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要想了解学生的各个方面,就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缜密的思考能力,还要有较强的表达能力,只有具备了这些,我们才能知学生所想,解学生所为,才能与学生进行更好的交流,而交流是教育的前提。以前我也想过该怎样帮助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想过该如何吸引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想过该如何让犯错误的学生能比较容易的改正他的缺点 „„但是有许多时候,苦于找不到好的方法。从李老师的教育手记中我知道了要教育学生得学会尊重学生、表扬学生。做老师不要高高在上,要蹲下身子,从孩子的角度来看待出现的问题。今天的孩子就如春天里需要滋养的禾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涓涓春雨,要比电闪雷鸣倾盆暴雨更能渗入土壤。还有要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要多一点人情味,大人有时也会犯错,何况是还是孩子的学生呢。因此利用集体的力量,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许多时候比老师苦口婆心的说教强很多。

读了这本书,我深深的体会到教师之爱首先是尊重和信任,尊重和信任是激活教育智慧的因子。而要做一个有智慧的老师,就要不断的学习,把学习渗透到工作和生活中去,让教育智慧流淌于我们教育生活的一点一滴,每时每刻。

------------------

我们这一代成长于一个物质、精神都比较平淡的年代,没有网络,没有游戏,没有太多的娱乐活动,也没有更多的诱惑。在传统家庭的“双目”和“书中既有黄金屋,书中又有颜如玉”世俗观念的监管下,使我“安心”地读了一些书。读时字要一个个去认,句须一句句去理解,意要一段段去思索,思想也一步步地提高。没有精彩画面,也没有伴奏音乐,更没有旁白点拨,靠的是自己不断读、反复感、努力悟,终于成长为一名能引领他人走上阅读之路,培养读书习惯,丰富精神生活,纯炼思想境界,使他们继续乃至终身阅读书籍而不断成长的“灵魂的工程师”。

一.“念书”是成长阶梯 记得在我刚进学时的房间里,摆放着祖传的两只不稳的书柜,据说是爷爷特给我提供的条件,那里面全都是书。从连环画到康熙字典,应有尽有,甚至还有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曾有多少次抱书入眠,也曾有多少次单人关在家里,静静地沉浸于书的海洋,在那里遨游、徜徉。小人书读到高兴处,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脸上洋溢着欣喜的神情,绽开舒心的笑容;进入初中稍长大后读到情节悲伤处,便为主人公的不幸遭遇而伤心不已,流下同情的眼泪;到了高中时读到幽默风趣处,常常禁不住开怀大笑,觉得妙不可言,读到深奥之处,总要皱起眉头,冥思苦想,读到优美的词句,会动笔摘录,细细品味。书既像是一位充满智慧的老人,不断启迪我,也像是一位真诚的朋友,跟我面对面的交谈,又像年轮一样一页一页地推着我渐渐地成长。特殊的条件,特别的环境促使我爱读书,因为书给予我知识和智慧,也给予了我情感和力量。有时和秦始皇争辩,痛斥他“焚书坑儒”的残暴;与汉武帝抬杠,历数他几十年战争的荒唐;吹着胡茄,和蔡文姬一起歌唱;弹着琵琶,与白居易同游浔阳;与莎士比亚握手,同泰戈尔攀谈,看司汤达跳舞,学海明威沉思„„有时又陪着阿Q癫痫疯狂,跟着苔丝去爱去恨,随着“鹦鹉螺”号去游历海地两万里,顺着余秋雨去找寻夏日的黄昏„„培根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验算使人周密,哲学使人深刻,论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长于思辩。”我不知道我的性格是否受书籍思想的影响,但我从嘉庆皇帝30年的“味余书室”的浸染而在以后掌政中的所追求,所遵循,所实现的,使我清楚的看到我们的为人、处事、性格、爱好„„一切都无形中深深的烙上了书籍中宣扬的印痕。也有时又像是一只勤劳的小蜜蜂,在书的百花园里不知疲倦地飞来飞去,采集花粉。小说教给我怎样做http:///8343.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第三篇:读《爱心与教育》有感

暑假中再次拜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这本书,我认为在每一页中除了写着“爱心、良知、思考、责任”以外,还充满着智慧的火花。在对学生的调查中,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的标准也是除了“学识渊博、正直善良、很热爱学生”以外,还有“很有智慧”这一条。所以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做个充满智慧的老师。

我由衷地佩服李老师,尊敬李老师,因为李老师用他的智慧化解了一个个棘手的教育难题。例如在“万同偷随身听”事件中,李老师开始是非常严肃的告诉万同,游贤的家长报了案,公安局的人已经来到了学校,当万同承认是“我与游贤开玩笑”后,李老师马上顺着他的话说是有误会,于是下面就用更缓和的语气来处理完了“失窃案”。再看看关于程桦的教育。当程桦骄傲自满的时候,李老师没有简单的用一句“胜不骄,败不馁”来说教,而是用充满智慧的头脑给程桦定出了他下一步的奋斗方向“超越自己”。在和程桦交流的过程中,李老师既列举了许多杰出人物的事迹,又从理论上给他解释了“成熟”的含义,使程桦的思想之翼在重新起飞后,变得更加矫健,最终取得了成功。从以上事迹中我们可以看出,李老师无论是在对后进生的转化还是在对优等生的培养中,除了他对学生有一颗负责任的爱心,还有他的智慧在里面。

当前众所周知,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是教育也要讲究方式方法,而正确方式方法的选择就要靠我们的智慧,爱学生就要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个性特征,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了解他们的所需所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育,他的思想、兴趣、爱好、才能、天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要想了解学生的各个方面,就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缜密的思考能力,还要有较强的表达能力,只有具备了这些,我们才能知学生所想,解学生所为,才能与学生进行更好的交流,而交流是教育的前提。以前我也想过该怎样帮助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想过该如何吸引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想过该如何让犯错误的学生能比较容易的改正他的缺点 „„但是有许多时候,苦于找不到好的方法。从李老师的教育手记中我知道了要教育学生得学会尊重学生、表扬学生。做老师不要高高在上,要蹲下身子,从孩子的角度来看待出现的问题。今天的孩子就如春天里需要滋养的禾苗“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涓涓春雨,要比电闪雷鸣倾盆暴雨更能渗入土壤。还有要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要多一点人情味,大人有时也会犯错,何况是还是孩子的学生呢。因此利用集体的力量,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许多时候比老师苦口婆心的说教强很多。

读了这本书,我深深的体会到教师之爱首先是尊重和信任,尊重和信任是激活教育智慧的因子。而要做一个有智慧的老师,就要不断的学习,把学习渗透到工作和生活中去,让教育智慧流淌于我们教育生活的一点一滴,每时每刻。

------------------

我们这一代成长于一个物质、精神都比较平淡的年代,没有网络,没有游戏,没有太多的娱乐活动,也没有更多的诱惑。在传统家庭的“双目”和“书中既有黄金屋,书中又有颜如玉”世俗观念的监管下,使我“安心”地读了一些书。读时字要一个个去认,句须一句句去理解,意要一段段去思索,思想也一步步地提高。没有精彩画面,也没有伴奏音乐,更没有旁白点拨,靠的是自己不断读、反复感、努力悟,终于成长为一名能引领他人走上阅读之路,培养读书习惯,丰富精神生活,纯炼思想境界,使他们继续乃至终身阅读书籍而不断成长的“灵魂的工程师”。

一.“念书”是成长阶梯 记得在我刚进学时的房间里,摆放着祖传的两只不稳的书柜,据说是爷爷特给我提供的条件,那里面全都是书。从连环画到康熙字典,应有尽有,甚至还有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曾有多少次抱书入眠,也曾有多少次单人关在家里,静静地沉浸于书的海洋,在那里遨游、徜徉。小人书读到高兴处,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脸上洋溢着欣喜的神情,绽开舒心的笑容;进入初中稍长大后读到情节悲伤处,便为主人公的不幸遭遇而伤心不已,流下同情的眼泪;到了高中时读到幽默风趣处,常常禁不住开怀大笑,觉得妙不可言,读到深奥之处,总要皱起眉头,冥思苦想,读到优美的词句,会动笔摘录,细细品味。书既像是一位充满智慧的老人,不断启迪我,也像是一位真诚的朋友,跟我面对面的交谈,又像年轮一样一页一页地推着我渐渐地成长。特殊的条件,特别的环境促使我爱读书,因为书给予我知识和智慧,也给予了我情感和力量。有时和秦始皇争辩,痛斥他“焚书坑儒”的残暴;与汉武帝抬杠,历数他几十年战争的荒唐;吹着胡茄,和蔡文姬一起歌唱;弹着琵琶,与白居易同游浔阳;与莎士比亚握手,同泰戈尔攀谈,看司汤达跳舞,学海明威沉思„„有时又陪着阿Q癫痫疯狂,跟着苔丝去爱去恨,随着“鹦鹉螺”号去游历海地两万里,顺着余秋雨去找寻夏日的黄昏„„培根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验算使人周密,哲学使人深刻,论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长于思辩。”我不知道我的性格是否受书籍思想的影响,但我从嘉庆皇帝30年的“味余书室”的浸染而在以后掌政中的所追求,所遵循,所实现的,使我清楚的看到我们的为人、处事、性格、爱好„„一切都无形中深深的烙上了书籍中宣扬的印痕。也有时又像是一只勤劳的小蜜蜂,在书的百花园里不知疲倦地飞来飞去,采集花粉。小说教给我怎样做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第四篇:读爱心与教育有感

读《爱心与教育》有感

近日,我细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这本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教育学会科研成果一等奖的教师手记,我曾被许多人感动过,但从没有如此感动过一个平凡的老师。李镇西是平凡的,他的生命之中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没有可歌可泣的事迹,他和许多教师一样,在一个培育孩子的战线上努力地探索。但李镇西又是不平凡的,他的不平凡在于他执着的爱心,在于他洞察孩子心灵的韧性,在于他教育学生的艺术,在于他以心换心„„民主、科学、个性,简单的六个字,却让李镇西老师书写得淋漓尽致。

这本书中的故事让人感到真实,而只有一个真实的人才能够写出那么一本真实的书。我一直认为,最有资格评价一名教师好坏的只有他的学生。书中的学生是这样描述他眼中的李老师的:是啊!我们尊敬李镇西老师,但决不仅仅因为他是一名老师,更在于他是我们的“镇西将军”,是我们的“老李”。我们因为他具有正直、纯朴、勇于进取、敢于创新等实实在在的品质而尊敬他,因为他那杰出的才华而佩服他,因为他那令我们折服的教育思想感激他,当然,还有他的激情,他的幽默,他的“孩子气”„„都让我们感到亲切因而敬重他。但这一切决不是对他的顶礼膜拜,而是在三年朝夕相处、互相了解的基础上,产生的朋友般的真挚情意。我们把他当作一个有血有肉、感情丰富甚至有缺点的人,而不是把他看作一个至高无上、完美无缺的神;我们更多的是把他当作知心朋友,而忘了他是老师。正因为这样,我们将永远拥有一位实实在在的朋友——老李,而不是只在高中三年拥有一个班主任和语文老师。还有一个多月,我们就要高中毕业了,李镇西老师将不再是我们的“老师”了,但他将永远是我们真诚的朋友!我想作为一名老师,能够得到学生这样的一段评价远远比一张荣誉证书来得不易,而文中的“老李”这一称呼应该比“优秀教师”这样的称号来得更让人觉得心暖吧!读完了《爱心与教育》,受其感染,我又特意爬到网上浏览了可能见到的关于李镇西的帖子,李老师的博士导师是苏州的朱永新教授,教授有句名言: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形成自我教育的人格。无疑李镇西是教授的理想学生,在《爱心与教育》里,他更象一个孜孜以求的学生,学生成了他每日必照的镜子,学生成就了李镇西,李镇西也培养了形色不一,成就不一的学生。成为李镇西的学生是幸运的,我能够感受到杨嵩苦求成为他的学生,黄金涛不悔成为他的朋友,万同内心里要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这和李镇西的人格魅力有关系,而这种魅力强烈影响了他的学生成长。教授说过:教育需要激情,需要全身心的投入与无私的奉献。网络里有一篇火药味极浓的“镇西走了”,然而就在4月里,李镇西重新回到了讲台,回到了学生中。听其言,观其行,作为一个普通教师无法不生出由衷的赞叹和喝彩,李镇西太少,我们理当珍惜,好好地学习!

教育是人的教育,给每个孩子以尊严,给每个孩子搭建不同的起步平台,“让每个孩子享受到学习的幸福”,李镇西做到了。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几千年就存在的教育思想,可在我们大多数教育工作者的身上,却显得是如此的苍白。确实,我们每个人需要提高的太多了,无论是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还是专业精神,都需要我们不断强化努力,丰富自己。特别是在专业技能和专业精神上,需要我们有较高的教育艺术和方法,有足够的耐心、爱心和恒心。只有这样,我们每个人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教育者。

李镇西的教育思想已自成体系,从《爱心与教育》中可以看出不断试验、不断修正的轨迹,无论是“未来班”还是万同的转变,都可以得出素质教育最本质的目的,分数固然需要, 但教育决不仅为此,教育更是为了育人。《爱心与教育》是李镇西在教学长河中跋涉的成果,没有对教育的爱,就不会有足以令人动容的这许多案例。教书育人,说的容易做的难,李镇西做到了,我呢?我们呢? 所有读过这本书的同行,让我们携起手来,从李镇西老师出发,传送这份珍贵的薪火,走向真正的教育,充满爱心、民主、真诚、人性的教育。

第五篇:读爱心与教育有感

读之悟之,思之践之

——拜读李镇西《爱心与教育》有感

彷徨的时候,你给我走出迷途的勇气;

寂寞的长夜,你为我撒播欢乐的笑意;

难奈的酷热里,你如一股清冽的小溪;

浮躁的人世中,你像一片幽深的天地;

……

读你,感觉像春天;

读你,千遍也不厌倦!

苏霍姆林斯基说:“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就取决于此。要把读书当做第一精神需要,当做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教师需要读一些教育理论书籍,通过读书可以加深自身底蕴,提高自身学养。利用课余时间,我读了一些教育专著,很有感触。刘铁芳教授的《守望教育》使我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作者从“关注我们时代的伦理觉悟”、“走向人对人的理解”、“道德教育”、“从尊重日常生活的德性品格开始”等篇目阐述了自己对道德教育沉重的忧思和对教育问题复杂性的思考,这实实在在是作者以一个学者的思想在为我们解惑。

更有幸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使我的心灵受到激荡,“随意或许是一种美丽,而执著却是一片更灿烂的云彩”,让我重新反思自己的“随意”与“从容”,突然间我觉得以前的“随意”是一种逃避,以前的“从容”包含着惰性,他那凝练、隽永的文字和独到教育的阐释给我深深的启迪,也改变了我的生活观和教育观。

读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爱心是教师职业的生命!是的,心灵需要真情和爱心去播种,去点燃,去强化,去升华!我尝试着去做,带着激情,带着责任,带着“视学生若亲子”的理念。我尽力去做,因为许多人已经去做了,他们做出了成效,成就了事业。我尽力去做还因为“亲其师、信其道”的至理名言鞭策着我必须去做,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

李老师用自己的教育实践——一个个生动的爱心实例,把爱诠释的如此晶莹剔透,不能说不为之折服,不能说不为之感动!李老师的教学处处闪耀着爱的火花:对“逆境”学生的关怀;对“后进”学生的转化;对“优秀”学生的培养;对“心理”教育的尝试……的确,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学生的过程就是爱学生的过程。“为师之本在于心”,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师职的灵魂,是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动力和源泉。教师发自真心的爱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营养品,是唤醒、激励、鼓舞学生的兴奋剂,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钥匙。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李老师在书中给了我们明确的答案:它不是一张张的成绩单,不是一堆分数,而是活生生的人才,是能够在未来社会中站住脚跟、开创事业的人才。我们不可能把每个孩子都教育成优等生,但我们应该为把每个孩子都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而努力。我由衷地佩服李老师,尊敬李老师,因为他是那么富有爱心、童心,真心,信心。也正是因为是这样的人,李老师与学生的交流总是充满无限真情,也正是因为这样,李老师以爱回报爱,从而使教育获得最终的“成功”。看着,想着,愧疚之心不自觉地油然而生。诚然,我也是爱孩子的,我会为孩子生病忧心忡忡,我会为孩子的退步而发愁,我会为孩子的一点进

步而感到欣慰万分……但,我缺乏更多的是“恒心”,有时忍不住发火。而且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繁琐而平淡的工作,让我渐渐地迷失了,麻木了,失去了往日的激情。李老师却能始终如一,坚持不懈地播撒爱的种子,细心呵护着那颗粒幼芽,让他们不断地成长,这一点无疑深深地震憾了我。如果说最初的爱来自于职业的要求,自己命令着自己,自己提醒着自己,那么,能让这爱绵延不绝的,是我们的“心”。是的,我们对学生充满真挚的情感,无疑会使学生接近我们并乐于接受我们的教育,但仅止于此是远远不够的。爱的教育,最终目的应该是使学生在感受到老师无私的爱后,再把这种爱自觉地传播给周围的人,进而爱我们的社会,爱我们的民族,爱我们的国家……

我们许多时候自我封闭了“善良之门”:为了培养膜拜师长、迷信权威的守旧者,举起了惩戒之剑;为了充当“学生保姆”、“班级警察”,而端起了“师道尊严”的架子;为了表面的成绩而因循守旧……我们应该学习李镇西老师,给学生以充分的阳光和雨露,用爱心浇灌爱心,用“善良之门”打开“善良之门”!

李老师努力实现着一个朴素,但难而又难的愿望:“让我教的每一位学生都有一种幸运感,让他们感到,在李老师班上的日子,是自己生命中最值得骄傲,也最值得怀念的一段时光。”为了实现这一愿望,多年来,他一直在自己的实践中悉心追问与解答这样一个问题:孩子到底需要怎样的爱?细细品尝李镇西老师的文章,只觉似一汪甘泉自然流淌,让我满脑子的真情感动。确有同感,对于班中的后进生和“闹将”,他们是不幸者。长期以来他们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难以享受健康愉快的精神生活。因此,我们应还他们以本该拥有的幸福和充实的精神生活,使他们感受到班集体的温馨。

给孩子一枝蜡笔,让他们描绘未来!

给孩子一份爱心,让他们感受温暖!

给孩子一片蓝天,让他们自由翱翔!

给孩子一份信心,让他们成为强者!

——献上我们的爱心吧!如一缕春风一丝阳光,捎去一份善良的问候、温馨的关怀、无形的鞭策和诚挚的祝福。——为了孩子,为了教育,为了明天,我们无怨无悔!

【后记】:

书是灯,读书照亮了前面的路;书是桥,读书接通了彼此的岸;书是帆,读书推动了人生的船。读书是一门人生的艺术,因为读书,人生才更精彩!

书、感悟、人生。

读书、感悟思想、升华人生。

读好书、感悟先进思想、升华至完美的人生。

下载读《爱心与教育》有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爱心与教育》有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爱心与教育》有感(5篇可选)

    读《爱心与教育》有感读完一本名著以后,你有什么总结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爱心与教育》有感,欢迎大家......

    读《爱心与教育》有感(5篇)

    投入情感换取真心以对 ——拜读李镇西《爱心与教育》有感说起来惭愧,第一次读《爱心与教育》,是为了完成随笔征稿而机械地大致浏览了一遍,之后生宝宝、带宝宝,一直没有充裕的时......

    读《爱心与教育》有感(最终5篇)

    教师因学生的成长而幸福 ——读《爱心与教育》有感 长辈总是说我们生活在一个最好的时代,因为他们经历了祖国最黑暗的年代,那个吃不饱、穿不暖的社会。然而,当代的我们却总认为......

    《爱心与教育》读有感5篇

    用爱回报爱 ——读《爱心与教育》有感 我有一颗童心!这颗童心,使我深深地爱着我每一届学生、每一位学生;这颗童心,使我的学生原谅了我对他们有时抑制不住的暴怒;这颗童心,不止一次......

    读《爱心与教育》有感[最终版]

    读《爱心与教育》有感 对教师工作来说,没有什么比爱心更重要。读完李镇西老师所著的《爱心与教育》,我被他的爱心所感动;被他的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事业中的行为所震撼,让我深深......

    读李镇西《爱心与教育》有感

    做一个有爱心的好老师 ———— 读李镇西《爱心与教育》有感 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充塞在我心中的最大感受是感动和崇敬,我为李老师的爱心、童心、真心、耐心、信......

    读《爱心与教育》有感1

    读《爱心与教育》有感 — 郭 威 李镇西老师对学生真挚的爱,学生对李镇西老师爱的回报,让我不止一次感动的流泪。李镇西拥有了一颗爱学生的心,这是他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牢固......

    读李镇西《爱心与教育》有感

    读李镇西《爱心与教育》有感 秦敬原 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不由得为李老师的教育行为所感动,他在努力实践着自己的追求,做一个勇于独立思考的教育者,做一个善于创新......